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清FIB、FDP、D-D和TAT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田丰 杨家赵 +2 位作者 徐玮 夏睿 方诗元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1期1535-1538,1543,共5页
目的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为预防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 目的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为预防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46例作为DVT组,选取同期收治创伤性四肢骨折未发生DVT 46例作为非DVT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均留取完整血样,DVT组、非DVT组均检测术前、术后1、3 d FIB、FDP、D-D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TAT的变化,对照组仅入院时筛查以上指标的变化,分析创伤性四肢骨折上述指标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参数预测创伤性骨折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 FIB、FDP、D-D、TAT比较:DVT组>非DVT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术后1、3 d FIB、FDP、D-D、TAT均高于非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IB、FDP、D-D、TAT均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栓形成影响因素(P<0.05);D-D单独预测血栓形成效能最高,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3.17%、100.00%,其次为FDP、TAT、FIB,四者联合预测效能单独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56%、100.00%。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FIB、FDP、D-D、TAT均较正常人高,出现DVT患者上述指标浓度高于非DVT患者,D-D预测创伤性四肢骨折血栓形成效能最高,四者联合可提高DVT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 被引量:14
2
作者 肖焜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行创伤性四肢骨折术的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术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1次/d;观察组将30 mL丹红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行创伤性四肢骨折术的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术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1次/d;观察组将30 mL丹红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1次/d。密切观察两组术后肢体局部肿胀、疼痛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7 d的肿胀程度、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肿胀消退总有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P<0.05);观察组术后3周、术后5周骨痂X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程度,对减轻患者生理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丹红注射液 肿胀 疼痛 骨折愈合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骨折愈合与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谭智伟 邓寿华 李耀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患者肢体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患者肢体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肢体肿胀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肢体肿胀程度,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炎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肢体肿胀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程度0级率高于对照组,Ⅱ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IB、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WBC、NEU%、CRP、ESR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肿胀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炎症反应及血液高凝高黏状态,促进术后康复,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四肢创伤骨折 肢体肿胀程度 骨折愈合时间 炎性指标
下载PDF
骨肽注射液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玉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以及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上述入选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手术治...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以及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上述入选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手术治疗,50例)与观察组[内固定手术治疗+骨肽注射液(20 mL,qd),58例],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酸性磷酸酶(AC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关节功能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术前,两组BGP、ACP、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观察组BGP、ACP、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中,两组术前上肢与下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上肢与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在内固定术后接受骨肽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利于调节骨代谢指标,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骨肽注射液 骨折愈合 关节功能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外固定架和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蔡东辉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期92-9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对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和使用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纳入74例该院收治的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各37例。对参照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对实验组实... 目的探讨对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和使用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纳入74例该院收治的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各37例。对参照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对实验组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检验两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高于参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68%(28/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0,P<0.05);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37),明显低于参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7.03%(10/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5);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较长,切口长度较长、出血量较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折中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相关手术指标水平相比于实施内固定术治疗较优,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折 四肢骨折 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术
下载PDF
探讨循证护理对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喜筠 林丽丽 +1 位作者 卢秀龙 蔡弟心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循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统计术前血糖达标、住院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并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日常生活、骨折术后康复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较护理前均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血糖达标、住院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的能力,缩短术前血糖达标、住院及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外伤性 下肢骨折 糖尿病 合并症患者 血糖水平 恢复时间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陈凡州 张岐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比较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钙素(BGP)]水平、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ALP、PⅠNP、B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骨代谢指标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术后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骨代谢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疗效
8
作者 李继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23期35-38,共4页
目的 分析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予以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 目的 分析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患者6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予以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生活能力情况同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耗时较对照组短,术后VAS分数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活动耗时、住院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KP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创伤性四肢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效果理想,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耗时,有效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外固定架治疗 术中出血量 骨折愈合时间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个体化预测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9
作者 彭凤 易建平 +1 位作者 杨敏 王艳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46-553,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252例与验证...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252例与验证组108例。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及效果。结果27个研究变量纳入LASSO回归模型中进行筛选,基于最小值与标准化构建2个模型。模型1共纳入12个变量,分别为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钢板、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3天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血清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模型2共纳入7个变量,分别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及ESR。以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为因变量,模型1与模型2中经LASSO回归筛选出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模型1结果显示:BMI≥28 kg/m 2、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Ⅲ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使用钢板、引流管放置时间≥6 d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ESR均为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2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6 d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及ESR均为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1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95%CI:0.898~1.000)、0.981(95%CI:0.956~1.000),且模型1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未偏离完美拟合,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模型2在建模组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切口感染 列线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牛树昂 王培安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 目的探究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及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为(4.52±0.69)分、第3天疼痛评分为(1.64±0.4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9±0.74)分、(3.06±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3、13.285,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疼痛程度和炎性因子水平,且明显提高患者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内固定术 外固定架 围术期指标 疼痛程度 炎性因子水平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波透热疗法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纤溶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永胜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透热疗法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纤溶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4例为研究组,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微波透热疗法,对照组未经过微波透热... 目的探讨微波透热疗法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纤溶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4例为研究组,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微波透热疗法,对照组未经过微波透热疗法但通过各项常规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受试对象的效果、纤溶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1,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g)、血浆D-D聚体以及抗凝血酶-Ⅲ含量(AT-Ⅲ)分别为(3.6±0.1)g/L、(0.7±0.2)mg/L、(82.9±3.1)分,而对照组的Fig、D-D聚以及AT-Ⅲ分别为(5.1±0.8)g/L、(1.5±0.9)mg/L、(76.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8,15.749,15.624,P<0.05);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躯干能力、角色人物以及自理能力等指标的评分分别为(58.1±5.3)分、(59.0±2.9)分、(57.6±2.8)分、(58.9±3.4)分,而对照组分别为(48.2±4.2)分、(36.8±3.2)分、(41.6±2.5)分、(43.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4、12.485、13.624、13.415,P<0.05)。结论在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微波疗法是一种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发症少,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透热疗法 创伤性四肢骨折 生活质量 纤溶指标
下载PDF
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液因子变化及其与术后血栓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海亮 刘晶 +2 位作者 任志勇 宋君 毛清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干扰素-γ(IFN-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术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17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血栓发生情况,根... 目的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干扰素-γ(IFN-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术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17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血栓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形成血栓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分析患者血液NET、IFN-γ、vWF水平与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176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37例有血栓形成,术后血栓发生率为21.02%(37/176)。术后1 d血栓组血液中D-D、CRP、NET、IFN-γ、vWF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年龄≥60岁、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 d、糖尿病史分布和血液中D-D、CRP、NET、IFN-γ、vWF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 d、糖尿病史、D-D、CRP、NET、IFN-γ、vWF水平是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P<0.05)。创伤性四肢骨折术后血栓患者NET、vWF水平与D-D呈明显正相关(P<0.05),NET、IFN-γ水平与CRP也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血液中D-D、CRP、NET、IFN-γ、vWF水平相互作用,与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NET IFN-Γ VWF 血栓
下载PDF
红桃消肿合剂治疗早期外伤四肢骨折所致瘀血肿痛90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素玲 贺延新 李郑林 《河南中医》 2018年第5期804-806,共3页
目的:观察红桃消肿合剂治疗早期外伤四肢骨折所致瘀血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外伤四肢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三七片,治疗组采用红桃消肿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红桃消肿合剂治疗早期外伤四肢骨折所致瘀血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外伤四肢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三七片,治疗组采用红桃消肿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胀、萎软、酸痛等症状表现为重度患者治疗后少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桃消肿合剂治疗早期外伤四肢骨折所致瘀血肿痛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四肢骨折 早期 红桃消肿合剂 瘀血肿痛
下载PDF
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凤汉 陈少林 +1 位作者 佟亮 马国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2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 目的研究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1.56±0.53)分低于对照组的(2.60±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开展组合式外固定架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加快患者骨折愈合,促进身体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四肢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明利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9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3.26%;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疗效相当,但外固定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术 内固定术 创伤性四肢骨折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赟 王养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8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给予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摸球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固定... 目的: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给予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摸球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NE、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且可减轻炎症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外固定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效果及ADL评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衡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0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治疗方法,试验组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治疗方法,试验组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同阶段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创伤性四肢骨折 ADL评分
下载PDF
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火炎 张孟赐 肖首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5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0月三明市第二医院86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外固定组(n=43)和内固定组(n=43)。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术,内固定组行切开... 目的:探讨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0月三明市第二医院86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外固定组(n=43)和内固定组(n=43)。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术,内固定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远期疗效及并发生发生率。结果:外固定组手术时间(27.31±4.48)min、住院时间(7.12±1.68)d均短于内固定组(50.65±7.34)min、(10.33±2.54)d,术中出血量(57.52±9.23)mL少于内固定组(194.60±25.8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术后12、24、48 h时VAS评分分别为(4.94±0.84)、(3.32±0.76)、(1.85±0.59)分,均低于内固定组(5.77±1.23)、(4.51±1.04)、(2.62±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PCT、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外固定组PCT水平(3.55±1.16)μg/mL、CRP水平(37.82±5.04)mg/L均低于内固定组(4.84±1.39)μg/mL、(49.21±8.9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内固定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术与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外固定术所需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外固定术 内固定术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泽立 黄齐兵 +2 位作者 张源 石萍 桑锡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8期3797-3802,共6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四肢骨折救治中的适用范围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sTBI合并闭合性四肢骨折患者149例,2013年3月及之前采用一期骨折内固定手术,纳...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四肢骨折救治中的适用范围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sTBI合并闭合性四肢骨折患者149例,2013年3月及之前采用一期骨折内固定手术,纳入常规治疗组(A组,47例),2013年4月及之后采用一期外固定架或支具固定,颅脑损伤平稳后行内固定手术,纳入损伤控制组(B组,102例)。对两组一般资料、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影像学资料、术中及术后颅内压、凝血功能障碍、住院天数和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根据颅脑术后颅内压增高危险程度将两组均分为颅内压增高低危亚组和高危亚组,对其术后颅内压、住院天数和GOS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影像学类型及术中初始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即刻颅内压值[(17.1±4.6)mmHg]和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29.8%(14/47)]均高于B组[(15.0±4.3)mmHg,13.7%(14/102)],P<0.05,而住院时间和GOS评分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5和0.097)。亚组统计分析显示,颅内压增高低危亚组术后即刻颅内压和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住院时间较A组明显延长(P<0.05),颅内压增高高危亚组A组术后即刻颅内压较B组明显升高(P<0.01),A组GOS评分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B组(P<0.05),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结论sTBI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应根据患者颅脑损伤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应用DCO。对存在术后颅内压增高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DCO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 重型颅脑外伤 四肢骨折 效果 预后
原文传递
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焦虑和抑郁现状及其与家庭支持间相关性 被引量:16
20
作者 程先明 周先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6期840-844,共5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焦虑及抑郁发生状况,并对其与家庭支持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住院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8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住院... 目的:研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焦虑及抑郁发生状况,并对其与家庭支持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住院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8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住院期间焦虑和抑郁现状,再使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分析患者家庭支持情况,并分析焦虑、抑郁与家庭支持间相关性。结果:108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焦虑67例(62.04%)、抑郁63例(58.33%),且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评分(t=23.134,23.057;P<0.05)。108例创伤性四肢骨折住院患者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职业分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支持水平的SAS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0,-12.877,-2.301,-3.810,26.332,16.379;P<0.05);108例创伤性四肢骨折住院患者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职业分布、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支持水平的SAS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14.172,-2.367,-3.847,20.282,13.531;P<0.05)。家庭支持量表得分与SAS量表、SDS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r=-0.546,-0.489;P<0.05)。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且与家庭支持情况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抑郁 焦虑 家庭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