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6-19,共4页
研究生是我国教育制度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针对研究生开展... 研究生是我国教育制度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针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进行观念转变,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其次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在加强理论教育,培育人文和科学精神培养的同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要重视导师参与,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开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观念转变 主体意识 方式创新 导师参与
下载PDF
知识转型、“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评价改革——从近年来高校网络科研成果认定说起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小强 蒋喜锋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4,共6页
近年来,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发布了网络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在科研成果的形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方面'严重'突破了高校传统的科研评价办法,这在深层次上契合了当前知识转型时代科研评价改革的需要。知识转型让科研... 近年来,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先后发布了网络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在科研成果的形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方面'严重'突破了高校传统的科研评价办法,这在深层次上契合了当前知识转型时代科研评价改革的需要。知识转型让科研成果的形式从学术论文走向'科研产品',让科研评价标准从一元的创新性走向多元的影响力,让科研评价主体从学术同行走向广泛的社会'阅听人'。当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顺应知识转型的要求,高校科研评价必须改革:一是要树立'科研产品'的思维,重视非论文的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二是要坚持服务导向,提倡多元的影响力评价标准;三是要打破单一的'同行评议',引入社会各方评价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转型 科研评价 科研成果 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
原文传递
1994-2014年中国互联网治理政策的变迁逻辑 被引量:21
3
作者 孙宇 冯丽烁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1,141,共6页
[目的/意义]互联网治理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我国进行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手段,了解互联网治理政策的特征和变迁逻辑对于发现我国互联网治理特征、优化未来互联网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法,以280份政策文件为分... [目的/意义]互联网治理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我国进行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手段,了解互联网治理政策的特征和变迁逻辑对于发现我国互联网治理特征、优化未来互联网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法,以280份政策文件为分析对象,构建了政策议题、政策主体及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三大分析单元,对政策类型、政策周期、发文单位和政策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中国互联网治理政策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合作治理渐趋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治理方式,安全始终是中国互联网治理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治理 政策变迁 政策议题 政策主体 价值取向 文本分析
下载PDF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探索 被引量:17
4
作者 余烨 肖拥军 王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期76-79,共4页
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教学资源需求的必要性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入手,结合地质学科专业教学特点,着重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 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普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教学资源需求的必要性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入手,结合地质学科专业教学特点,着重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理论引申深化教学内容、案例剖析丰富教学模式、专题讲解透析前沿动态和导师帮扶推进科学研究等转化机制,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教学资源 转化机制 地质学科
下载PDF
我国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内涵、参与主体和政策工具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珂 杜鹏 +1 位作者 方伟立 高梁斐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年第4期23-29,共7页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应对自身长期固有的生产率水平低下、增长方式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的关键手段,但当前学术界和业界对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认识仍有待加强。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参与主体,描述... 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业应对自身长期固有的生产率水平低下、增长方式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的关键手段,但当前学术界和业界对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认识仍有待加强。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参与主体,描述了各主体的特征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利用SWOT法分析了各主体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政策工具为视角,分析了现有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工具对参与主体互动的支撑作用,发现我国尚未形成多层次、协同化、立体式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数字化转型 内涵 参与主体 政策工具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重构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月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1,共6页
以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重构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当今的体育发展置身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体育发展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问题,是影响体育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社会转型为基本的观察背景... 以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重构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当今的体育发展置身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体育发展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问题,是影响体育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社会转型为基本的观察背景,以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论观点以及哲学人类学观点所建立的体育的一般价值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审视的基础上探寻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体育的价值观。提出个体体育需求的满足是体育价值观建立的基础,转变计划经济时代"以国为本"的体育价值观,重新构建了以人为本、多元主体、和谐发展的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体育价值观 以人为本 体育需求 多元主体
原文传递
尼采的游戏——对一种喻像的几个文本考察 被引量:6
7
作者 余明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0,共11页
文章首先说明了游戏在尼采成熟的哲学立场中的重要位置;进而集中于早期尼采,特别是《悲剧的诞生》和《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试图勾勒出尼采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隐蔽线索。通过分析《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的赫拉克利特式世界游戏,文章指... 文章首先说明了游戏在尼采成熟的哲学立场中的重要位置;进而集中于早期尼采,特别是《悲剧的诞生》和《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试图勾勒出尼采思想发展中的一条隐蔽线索。通过分析《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中的赫拉克利特式世界游戏,文章指出,尼采所谓的"审美之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或审美观众,而是能用既严肃投入又超越静观的双重视角来看待生命的人。狄奥尼索斯状态基于主体的变形,《悲剧的诞生》中对生命的审美证成和审美救赎正是基于这种变形,就此而言,《悲剧的诞生》已然开始游戏,但其中仍有不彻底处。只有通过"希腊悲剧哲学",通过对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细致辨析,尼采才真正超越叔本华。在尼采的解释中,叔本华是一位现代的阿那克西曼德,而他自己则是一位现代的赫拉克利特。通过赫拉克利特,尼采才克服了艺术形而上学中的二元论预设。彻底的游戏用双重视角取代二元论,取消而非满足救赎需要,如此才真正克服了悲观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游戏 审美救赎 狄奥尼索斯式静观 主体的变形 悲剧哲学
下载PDF
动态视角下的社区经济及其转型的制度需求 被引量:6
8
作者 姬超 颜玮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社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随着市场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竞争将逐渐扩展至社区之间。社区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改革中可能成为新的着力点。社区经济转型是一个公共... 社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中,随着市场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竞争将逐渐扩展至社区之间。社区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改革中可能成为新的着力点。社区经济转型是一个公共领域中的资源其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和争夺的过程,成功的社区经济转型需要考虑不同行为主体的制度需求,为社区主体提供自由、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发挥各个主体的能动性,使社区经济转向参与式的、普惠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经济 动态 转型 行为主体 制度需求
原文传递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梦 《科教导刊》 2011年第23期3-4,共2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汉语言文学学科也需要进行应用性转型的改革,并重新给予其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看,设置"高级文秘"和"企业文化传播"这样的应用型专业就成为其...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汉语言文学学科也需要进行应用性转型的改革,并重新给予其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看,设置"高级文秘"和"企业文化传播"这样的应用型专业就成为其新的专业增长点。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转型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性转型 学科定位 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
下载PDF
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理路、案例实证与实现路径——基于主体行为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颖 翁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2,共11页
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其现实路径探索是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基于主体行为视角,聚焦典型案例,采用理论思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寻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理路、案例证... 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其现实路径探索是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基于主体行为视角,聚焦典型案例,采用理论思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寻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理路、案例证据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主体行为转变后要素驱动更为明显,主体行为优化后路径导向更为明确,主体行为创新后内核支撑更为强劲。基于此,选取长三角、京津冀2个典型区域,发现主体行为对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循环效应,且二者通过产生影响机制协同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实现“质”性发展。据此,研究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效率;培育多元市场主体,释放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激发区域体育产业供给活力;促进多元主体协同,优化区域体育产业治理环境等推进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为促进我国其他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体育产业 转型升级 主体行为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下AI课堂观察系统使用对师生课堂行为的影响——基于W中学412节课例的循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梦君 蔡雨菲 +1 位作者 蒋新宇 杨兵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当前,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和应用正如火如荼,但师生可能因习惯于传统教学环境而对新技术的引入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对此,文章以武汉市W中学七年级四个班的412节课例为研究样本,通过前后测实验设计,对比了AI课... 当前,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和应用正如火如荼,但师生可能因习惯于传统教学环境而对新技术的引入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对此,文章以武汉市W中学七年级四个班的412节课例为研究样本,通过前后测实验设计,对比了AI课堂观察系统投入使用前后师生的课堂行为变化情况、不同特征(包括科目、职称、性别)教师的课堂行为差异,结果发现:AI课堂观察系统对师生课堂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AI课堂观察系统对不同特征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的研究揭示了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实践挑战,可为课堂教学创新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课堂观察系统 课堂行为 数字化转型 科目 职称 性别
下载PDF
论自我改造与主体性教育之实践本性的重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菊 包兵兵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第4期3-7,共5页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自觉生命、独立人格和平等观念的现代教育形式。它以共生式教育为核心,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建构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自觉生命、独立人格和平等观念的现代教育形式。它以共生式教育为核心,在追求最佳的自我改造的同时秉持一种包容性的人生态度和建构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使人能够受到理性的教化,将个人利益嵌入社会公益之中,去创造一个异质主体间能够关联建构和普适滋长的共生世界。教育乃人之主体性的开放,引导人走向主体间性的共生世界去遵循教育的基本指向,即个体生命之建构和世界图景之创造。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本性就是要充分发挥人主动改造自我和创造生活的"主体自觉"的实践效应,以引领个体的自主发展和重建世界的共生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改造 主体性教育 理性主体 共生世界
下载PDF
高校转型背景下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云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在我国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作为高校教育主体的学生具备参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由于学生对参与课程建设存在认知偏差,以及缺乏有效的参与课程建设的机制与制度,导致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方式单一且层次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学... 在我国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作为高校教育主体的学生具备参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由于学生对参与课程建设存在认知偏差,以及缺乏有效的参与课程建设的机制与制度,导致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方式单一且层次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应从构建循环式课程建设参与机制入手,采取专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新路径,健全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运行与管理制度,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与长期化,更好地培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转型 学生主体 课程建设 参与机制
下载PDF
虚拟陌生世界的社会联结与文化互动--基于对某平台网络直播的田野调查
14
作者 朱鸿辉 赵旭东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5,共15页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更新不仅开辟了虚拟且陌生的网络世界,还使得人们跨越时空和超越虚实的交流成为可能,近年来如火如荼的网络直播就是典型印证。文章以网络直播为例,通过分析某网络平台直播的主播呈现、观众融入和直播间内各主体的结... 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更新不仅开辟了虚拟且陌生的网络世界,还使得人们跨越时空和超越虚实的交流成为可能,近年来如火如荼的网络直播就是典型印证。文章以网络直播为例,通过分析某网络平台直播的主播呈现、观众融入和直播间内各主体的结构性关系,尝试阐释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在进入虚拟陌生世界后可能的社会联结机制和文化互动逻辑,并基于此进一步探讨网络直播所带来的消费转型及其背后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的重构。这种转型和重构应当使文化转型人类学的研究更加关注“人”本身这一社会文化主体,从而阐释和还原“人”之为“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消费转型 商品共同体 文化主体性
原文传递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相午 白慧宾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9年第9期41-43,共3页
为了提高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针对不同的科技项目来源,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从项目性质、市场判断、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指出促进成果转化需加强源头激活,增强区域经济动力,改善地区产业链结构... 为了提高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针对不同的科技项目来源,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从项目性质、市场判断、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指出促进成果转化需加强源头激活,增强区域经济动力,改善地区产业链结构,提升科学研究的工程化和工艺化经济水平,营造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机制,提升成果转化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转化 源头创新 企业主体 区域产业链
下载PDF
以写作为媒介:基层传播与群众写作运动——以晋冀鲁豫根据地李文波营长写作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慧瑜 《新闻春秋》 CSSCI 2022年第3期19-27,共9页
群众写作运动是根据地时期常见的一种群众教育和文化动员模式。写作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度理性化、知识分子化的行为,在根据地的文化实践中被转换为一种群众化和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本文以晋冀鲁豫根据地《人民日报》中关于李文波... 群众写作运动是根据地时期常见的一种群众教育和文化动员模式。写作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高度理性化、知识分子化的行为,在根据地的文化实践中被转换为一种群众化和大众化的教育方式。本文以晋冀鲁豫根据地《人民日报》中关于李文波营长的写作报道为例,分析群众写作运动的传播机制和社会效应,主要处理三个问题:一是写作对主体的改造,涉及写作主体、写作规范和写作塑造群众主体的文化功能;二是群众写作对新闻生产的改造,以群众写稿为基础的基层通讯员制度让报纸成为参与式和互动性的平台化媒体;三是写作对基层社会的改造,写作承担着基层传播的职能,是对基层社会进行动员和宣传的媒介。这种在基层广泛开展的群众写作运动,需要借助大量“逆向流动”的在地化知识分子和高度基层化的媒介等组织传播的制度才能实现,考察这一现象有助于理解“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党报原则形成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李文波营长写作 主体改造 基层传播
原文传递
乡村治理秩序再造与国家回归——基于陕西省S村的讨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邢成举 吴雨霞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38-50,M0003,共14页
城镇化是理解当前乡村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城镇化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激发了村庄活力,也可能导致乡村治理的失序与失灵。乡村治理失序是治理主体角色异化、治理规范缺失、村民—村干部—国家三者关系失衡甚至断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镇化是理解当前乡村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城镇化所带来的利益不仅激发了村庄活力,也可能导致乡村治理的失序与失灵。乡村治理失序是治理主体角色异化、治理规范缺失、村民—村干部—国家三者关系失衡甚至断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背景下,国家回归乡村治理场域,通过制度设置、政策引导、规范下沉、监督体系完善等方式,发挥了兜底保障的功能,实现了乡村治理主体、治理规范和治理关系的再造,使乡村社会重归井然有序的治理状态,为实现治理有效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秩序 治理失灵 治理转型 主体再造 规范再造 关系再造
下载PDF
应用型大学成果转化的四步走战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八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21-28,共8页
相较于传统大学而言,应用型大学较为外显的特征之一便是注重应用知识生产、推动成果转化,以此来突显自身服务社会的独特优势。实现科学研究由学术本位向应用本位转向,是应用型大学推动成果转化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以学科调整作为切入点... 相较于传统大学而言,应用型大学较为外显的特征之一便是注重应用知识生产、推动成果转化,以此来突显自身服务社会的独特优势。实现科学研究由学术本位向应用本位转向,是应用型大学推动成果转化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以学科调整作为切入点的大学内部机构改革,是应用型大学推动成果转化的第二步战略举措;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平台,是应用型大学实现成果转化的组织保证;从发展战略高度招聘具有学术应用价值认同的教师,最终成就应用型大学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办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成果转化 科研转向 学科调整 平台建设 教师选聘
下载PDF
论建国后的国民性改造范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南龙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6-80,共5页
出于对国民性改造范式的认识局限,学界对建国后的国民性改造状况的研究出现盲区,而事实上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面临不同的现代化的任务,国民性改造的范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历史考察,对建国后国民性改造的主体、客体、... 出于对国民性改造范式的认识局限,学界对建国后的国民性改造状况的研究出现盲区,而事实上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面临不同的现代化的任务,国民性改造的范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历史考察,对建国后国民性改造的主体、客体、内容等的范式转换进行了初步梳理,提出应重视建国后国民性改造的研究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建国后 国民性改造 改造范式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琳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第3期82-84,共3页
辽宁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山东、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明显不足,存在科技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重视不够、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分析辽宁农机科技创新环境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辽宁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山东、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明显不足,存在科技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重视不够、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分析辽宁农机科技创新环境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提出抓好学科建设、引进培育人才、把握需求导向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为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出谋划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学科 需求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