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VEGF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潘奇 王鲁 +6 位作者 孙惠川 李涛 张巨波 钱永兵 周俭 樊嘉 汤钊猷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启动子双报告基因质粒系统,脂质体转染至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分析VEGF表达调控的主要作用区域及转录因子Sp1对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EGF启动子双报告基因质粒系统,脂质体转染至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分析VEGF表达调控的主要作用区域及转录因子Sp1对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的结合活性;采用RNA干扰技术进一步分析转录因子Sp1对VEGF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应用VEGF全长启动子及5端缺失突变体报告基因分析发现VEGF启动子上88~-61区域是VEGF转录的最主要的调控区域;用点突变体报告基因技术发现此区域上的转录因子Sp1结合位点突变后VEGF表达明显下调;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证实Sp1可特异性结合于VEGF启动子上;Sp1特异性siRNA下调转录因子Sp1表达后发现VEGF的表达也随之明显下调。结论:转录因子Sp1与VEGF启动子特异性结合是VEGF转录调控最重要的机制,并进一步调控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深入分析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的表达将有利于探讨肝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复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转录因子sp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录调控 细胞株
下载PDF
人卵巢癌相关候选基因HE4(WFDC2)的转录调控主要由Sp1与位于-71和-48的Egr-1位点结合所介导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莹珺 杨剑峰 朱景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7-525,共9页
目的 阐明HE4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细节。方法  1.用半定量RT PCR的方法评估HE4基因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2 .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基础 ,对HE4基因的上游顺序构建了 3′、5′缺失突变和一系列连接体扫描突变 ;3.通过瞬时转染 ... 目的 阐明HE4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细节。方法  1.用半定量RT PCR的方法评估HE4基因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2 .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基础 ,对HE4基因的上游顺序构建了 3′、5′缺失突变和一系列连接体扫描突变 ;3.通过瞬时转染 /体外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这些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进行启动子活性的分析 ;4 .针对蛋白和关键顺式区域的结合的特异性和能力 ,开展泳动滞后和抗体介导的超迁移分析。结果 通过对 ( 186 0 /+ 2 9)的HE4基因上游片段及其剪切体的分析 ,将HE4基因最小启动子确定为 10 7/+ 15的DNA片段。通过对连接体扫描突变体的分析 ,将关键的顺式作用元件确定在W4 5 ( 71/ 4 8)片段 ,生物信息学提示该区存在两个Egr 1位点。通过用已知的反式作用因子与报告基因质粒分别进行共转染 ,提示Sp1是最为有效的反式作用因子 ,而不是Egr 1。通过泳动滞后和抗体介导的超迁移实验 ,证实Sp1确实是参与作用的转录因子。结论 HE4基因的转录活性主要是由转录因子Sp1与位于 ( 71/ 4 8)区域的两个Egr 1位点结合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4基因 转录调控 最小启动子 转染 顺式作用元件 转录因子sp1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卵巢癌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俊 计骏 +7 位作者 袁菲 陈军 燕敏 于颖彦 刘炳亚 尹浩然 林言箴 朱正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1-533,共3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原发灶及4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胃黏膜组织Sp1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特性并研究该...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原发灶及4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胃黏膜组织Sp1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特性并研究该因子表达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Sp1表达阳性率仅为12.5%(5/40),且均表达于正常胃腺的颈部,在成熟细胞较多的胃腺体底部未见有表达。与之相反,Sp1在胃癌组织中则有较高表达率,为53.8%(35/65)。肿瘤组织中Sp1蛋白呈无表达、弱表达及强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00d、1560d及1026d,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Sp1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1,P=0.026),而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及Lauren分型无明显相关(P=0.306,P=0.667)。结论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Sp1蛋白表达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Sp1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并可能通过除淋巴结转移以外的其他机制促进肿瘤的侵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胃肿瘤 预后 胃癌患者 淋巴结转移数目 胃黏膜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Lauren分型 胃癌组织 肿瘤组织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理伟 李琦 +5 位作者 华召来 周翡 Keping Xie Daoyan Wei James Yao Jaffer Ajani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1在86例胃癌组织、53例淋巴结转移灶和5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1在86例胃癌组织、53例淋巴结转移灶和57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Sp1活性。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立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Sp1蛋白主要在黏液颈细胞胞核内表达,在胃小凹和腺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同时,SP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胃癌邻近组织、胃癌间质细胞和腺体细胞中呈弱表达或无表达。在胃癌组织中,Sp1阴性表达、弱表达和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个月、47个月和8个月,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p1表达、肿瘤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Sp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胃肿瘤 预后 组织
原文传递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疗效观察及对MMP-11、Sp1和TIMP-1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聪聪 周博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转录因子S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2022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转录因子S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2022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MMP-11、转录因子Sp1、TIMP-1的阳性率和生命质量评分(QO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MP-11、Sp1和TIMP-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方面,2组患者治疗前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身体状况、行为、自评生活质量和肠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日常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 手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11 转录因子sp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原文传递
转移相关基因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核转录因子Sp1的相关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尘飞 计骏 +4 位作者 袁菲 于颖彦 刘炳亚 张俊 朱正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基因2(MT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明确MTA2表达与核转录因子S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8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原发灶和对应癌旁胃黏膜组织中M... 目的观察转移相关基因2(MT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明确MTA2表达与核转录因子S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8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原发灶和对应癌旁胃黏膜组织中MTA2的表达情况。采用IHC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核转录因子Sp1的表达。结果MTA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3%,明显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A2阳性与胃癌的浸润深度相关(X^2=5.677,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MTA2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Sp1的表达有关(r=0.320,P〈0.05),MTA2在Sp1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Sp1阴性表达者(X2:9.565,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Sp1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TA2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MT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胃黏膜组织,并与胃癌的浸润深度相关。MTA2在核转录因子Sp1阳性胃癌组织中呈高度表达,可能与Sp1的转录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转移相关基因2 核转录因子sp1
原文传递
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史晓宇 孟玮 +3 位作者 张敬 贾倩 聂双发 赵峻峰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1和转录因子Sp1的表达。结果 MMP-11和转录因子Sp1...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1和转录因子Sp1的表达。结果 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72例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89%(46/72)和66.67%(48/72),与在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的过表达与结肠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在结肠癌组织中MMP-11和转录因子Sp1的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1)。结论 MMP-11和转录因子Sp1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浸润和转移潜能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1 转录因子sp1 结肠癌 预后
下载PDF
顺铂与足叶乙甙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协同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卫东 阴梅云 +5 位作者 蒋常文 徐世荣 翟丽东 郑力芬 王彦玲 闫蕴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8-96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足叶乙甙(etoposide,VP鄄16)为白血病化疗最常用的化疗药之一,其临床应用日益受到天然与继发耐药的影响。对一些实体瘤的研究发现顺铂(cisplatin,DDP)与VP鄄16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本研究通过DDP与VP鄄16联合作用杀伤白血... 背景与目的:足叶乙甙(etoposide,VP鄄16)为白血病化疗最常用的化疗药之一,其临床应用日益受到天然与继发耐药的影响。对一些实体瘤的研究发现顺铂(cisplatin,DDP)与VP鄄16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本研究通过DDP与VP鄄16联合作用杀伤白血病细胞K562,探讨其增强VP鄄16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VP鄄16(0,5μg/ml)与不同浓度DDP(0,0.3,3,15,30μg/ml)联合对K562细胞进行处理。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用药后细胞的存活相对数量,计算VP鄄16和DDP应用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AO/EB双荧光法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半定量RT鄄PCR法和Westernblot检测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Ⅱα、Ⅱβ、Sp1、Sp3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VP鄄16与DDP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两药合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单独应用DDP可以明显上调TOPOⅡ和Sp1表达(呈浓度依赖,TOPOⅡα、Ⅱβ、Sp1在30μg/mlDDP时比正常对照分别上调36%,25%和75%),并使Sp3的表达降低49%;单用5μg/mlVP鄄16时TOPOⅡ则下调(TOPOⅡα下降72%),TOPOⅡβ和Sp1的表达未受影响,Sp3的表达上调14%。5μg/mlVP鄄16与DDP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使TOPOⅡ和Sp1表达水平升高。TOPOⅡα、Ⅱβ、Sp1在5μg/mlVP鄄16与30μg/mlDDP联合应用时比单用VP鄄16分别上升83%,11%,58%,但低于单独应用DDP的表达水平;而Sp3的表达水平与单独应用DDP比较下调61.3%。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与RT鄄PCR结果相符。结论:DDP在化疗中与VP鄄16发挥协同作用,通过上调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水平,为VP鄄16提供更多的靶酶,使VP鄄16杀伤K562细胞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叶乙甙/药理学 顺铂/药理学 拓扑异构酶Ⅱ 转录因子sp1 转录因子sp3 白血病/药物疗法 K562细胞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潘奇 朱凯 +4 位作者 陈万勇 张巨波 孙惠川 王鲁 任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转录因子Sp1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98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患...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转录因子Sp1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98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正常肝脏组织,在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Sp1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而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结论: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转录因子sp1 预后指标 组织芯片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泉宁 袁平 +1 位作者 范跃祖 张景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表达对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Sp1的表达情况,分析该因子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Sp1在胰腺导...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表达对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Sp1的表达情况,分析该因子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Sp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5/60),伴有门静脉侵犯和神经侵犯患者Sp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有门静脉侵犯和神经侵犯患者,而Sp1的阳性表达和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否伴有十二指肠侵犯及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Sp1阳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2个月,Sp1阴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9个月,Sp1阴性组患者生存期长于Sp1阳性组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p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呈过度表达和活化,Sp1对胰腺导管腺癌侵犯门静脉和胰周神经具有提示作用,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特异性蛋白1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11
作者 杨欣欣 吕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蛋白1(Sp1)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特异性蛋白1(Sp1)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采用SP1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建立SP KD1组和对照组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水平。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SP1蛋白表达水平(1.03±0.22)明显低于卵巢癌组织(1.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70,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8±0.09)明显高于SP KD1组(1.2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10,P<0.05)。对照组细胞EdU阳性率[(84.17±4.07)%]明显高于SP KD1组[(65.67±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6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6.46±3.94)%]明显高于SP KD1组[(74.25±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9,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个数[139.67±12.09)个]明显高于SP KD1组[(97.67±9.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4,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0.88±0.08、1.12±0.09)明显高于SP KD1组(0.68±0.08、0.7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2、7.335,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0.81±0.06)明显低于SP KD1组(1.2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6,P<0.05)。对照组细胞微小RNA(miR)-182表达水平(1.10±0.15)明显高于SP KD1组(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3,P<0.05)。结论:转录因子SP1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提高miR-182表达水平,进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肿瘤 增殖 转移
原文传递
Sp3对β-catenin基因转录调控作用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兰姗 黄子凌 +2 位作者 冯振博 陈罡 危丹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Sp3对β-catenin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Sp3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Sp1和(或)Sp3转录因子表达质粒单独/共同与β-catenin启动子(-410/-1bp)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双...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Sp3对β-catenin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Sp3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Sp1和(或)Sp3转录因子表达质粒单独/共同与β-catenin启动子(-410/-1bp)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报告基因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1)Sp1表达质粒在0.4μg剂量时能提高启动子的活性2.4倍,Sp3表达质粒在0.4μg剂量时能显著提高启动子的活性5.3倍。(2)0.4μg总量的Sp1与Sp3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随着Sp3/Sp1比例的递增,β-catenin启动子转录活性无明显变化。(3)共同转染Sp1 0.3μg与Sp3 0.1μg时,启动子活性提高3.5倍,比单独转染的转录活性强。结论:Sp3能促进β-catenin基因启动子(-410/-1 bp)的转录,Sp1的转录激活作用则较弱;在转录过程中Sp1和Sp3可能存在协同作用;Sp3可能在转录水平调控β-catenin的表达从而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3 转录因子sp1 Β-CATENIN 转录调控
下载PDF
LCRG1基因启动子关键顺式调节元件的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海龙 陈主初 +2 位作者 李金花 曾龙武 谭桂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3-640,共8页
LCRG1基因(laryngeal carcinoma related gene1,LCRG1)是一个新的喉癌候选抑瘤基因,其转录调控机制一直未被阐明.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介导对LCRG1基因(-169~+127)区域进行剪切体分析,将LCRG1基因最小启动子定位于-169~-57.应用连接... LCRG1基因(laryngeal carcinoma related gene1,LCRG1)是一个新的喉癌候选抑瘤基因,其转录调控机制一直未被阐明.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介导对LCRG1基因(-169~+127)区域进行剪切体分析,将LCRG1基因最小启动子定位于-169~-57.应用连接体扫描突变体分析,将关键顺式作用元件确定在-137~-122.生物信息学提示该区存在SP1、E2F1/DP1、EKLF和ZF9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利用已知反式作用因子与报告基因质粒进行共转染,提示Spl为有效的反式作用因子,且能上调LCRG1基因的表达.凝胶迁移阻滞实验确定LCRG1基因关键的顺式作用元件区域具有Spl结合位点.LCRG1基因启动子-137~-122片段在该基因表达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LCRG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RG1基因 喉癌 最小启动子 转录调控 顺式作用元件 转录因子sp1
下载PDF
SP1调控PIWIL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丽萍 顾彬彬 +3 位作者 方从诚 朱敏 毛鑫礼 王超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133-137,共5页
目的克隆转录因子SP1编码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P1,并研究其对PIWIL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RT-PCR法从正常人外周血总RNA中钓取SP1基因的编码序列,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NDA3.1(+),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Western blot... 目的克隆转录因子SP1编码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P1,并研究其对PIWIL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RT-PCR法从正常人外周血总RNA中钓取SP1基因的编码序列,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NDA3.1(+),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法分别验证重组表达载体的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效应。分别将活性最高的PIWIL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截短体(即核心启动子区域)、活性最低的PIWIL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截短体,与SP1重组质粒共转染COS-7细胞,利用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测定不同启动子活性区的PIWIL1基因转录活性的改变,同时应用光辉霉素A下调SP1的表达来进一步验证SP1对PIWIL1活性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SP1表达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法结果表明重组SP1表达载体能有效表达于COS-7细胞,过表达SP1可明显提高PIWIL1不同活性区的启动子的活性(P<0.05)。结论外源性SP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能有效表达于COS-7细胞,并对PIWIL1的转录活性起着上调的作用,提示SP1可能是PIWIL1转录活性的正调控元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载体构建 启动子 转录调控
下载PDF
Sp1 contributes to overexpression of stanniocalcin 2 through regulation of promoter activity in colon adenocarcinoma 被引量:2
15
作者 Ji-Bin Li Zhe-Xian Liu +6 位作者 Rui Zhang Si-Ping Ma Tao Lin Yan-Xi Li Shi-Hua Yang Wan-Chuan Zhang Yong-Pe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22期2776-2787,共12页
BACKGROUND Aberrant expression of stanniocalcin 2 (STC2) is implicated in colon adenocarcinoma (COAD). A previous study identified that STC2 functions as a tumor promoter to drive development of some cancers, but the ... BACKGROUND Aberrant expression of stanniocalcin 2 (STC2) is implicated in colon adenocarcinoma (COAD). A previous study identified that STC2 functions as a tumor promoter to drive development of some cancers, but the role of its overexpress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D remains unclear. AIM To evaluate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STC2 overexpression in COAD.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TC2 in COAD was assessed by TCGA COAD database and GEO (GSE50760). Methylation level of the STC2 promoter was evaluated with beta value in UALCAN platform,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C2 expression and survival rate was investigated with TCGA COAD. Transcription binding site prediction was conducted by TRANSFAC and LASAGNA, and a luciferase reporter system was used to identify STC2 promoter activity in several cell lines, including HEK293T, NCM460, HT29, SW480, and HCT116. Western blotting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Sp1 on the expression of STC2. RESULTS The central finding of this work is that STC2 is overexpressed in COAD tissue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mportantly, the binding site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Sp1 is widely located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STC2. A luciferase reporter system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transcription activity of STC2, and knocking down the expression of Sp1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transcription activity of STC2. Furthermore, inhibition of Sp1 remarkably decreased protein levels of STC2. CONCLUSION Our data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Sp1 is essential for the overexpression of STC2 in COAD through activation of promoter activity.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oncogenic function of COAD by ST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ription factor sp1 STANNIOCALCIN 2 OVEREXPRESSION Promoter activity COLON ADENOCARCINOMA
下载PDF
泛素特异肽酶22基因通过Myc调控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磊 章传华 +3 位作者 袁敬东 汪良 蒋国松 曾甫清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 研究非对称小干扰RNA(asymmetric structure of interfering RNA,aiRNA)沉默泛素特异肽酶22(ubiquitin specficpeptidase 22,USP22)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我们设计并合成USP22 ... 目的 研究非对称小干扰RNA(asymmetric structure of interfering RNA,aiRNA)沉默泛素特异肽酶22(ubiquitin specficpeptidase 22,USP22)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我们设计并合成USP22 aiRNA及阴性对照aiRNA(NC-aiRNA) USP22 aiRNA序列结构包括长度分别为15 bp和21 bp的正义链和反义链,将此aiRNA命名为USP22 aiRNA(15/21),利用脂质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实验分3组:对照组、NC-aiRNA组和USP22 aiRNA(15/21)组转染后48 h,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USP22、Myc、cyclin D1和cyclin E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EJ细胞的增殖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Myc启动子活性 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分析沉默USP22基因后转录因子Sp1与Myc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USP22 aiRNA(15/21) 48 h后EJ细胞中的USP22、Myc、cyclin D1和cyclin 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了(87.4±5.2)%和(91.2±7.3)%、(69.2±4.3)%和(61.0±6.6)%、(78.5±4.1)和(67.4± 5.5)%、(81.0±5.5)%和(78.3±4.0)%(P<0.05).MTT结果显示,USP22aiRNA(15/21)组EJ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在24、48、72和96h4个时间点的细胞生长活性分别为(85.4±5.7)%、(71.3±8.4)%、(52.5±6.7)%和(45.8±6.4)%(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USP22 aiRNA(15/21)组Myc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调(65.5±4.2)%(P<0.05).ChIP结果进一步显示,沉默USP22抑制了转录因子Sp1与Myc启动子的结合,USP22 aiRNA(15/21)组Sp1与Myc启动子的结合能力相比对照组下调了(48.0±3.2)%(P<0.05).结论 USP22 aiRNA(15/21)可能通过抑制Myc基因启动子与转录因子Sp1的结合,下调Myc的表达,从而抑制膀胱癌EJ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肽酶22 MYC基因 转录因子sp1 转录调控 膀胱癌
原文传递
上调Sp1表达对小细胞肺癌耐药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彦玲 马卫东 +5 位作者 蒋常文 赵俊霞 周娜静 郑力芬 赵娟 闫蕴力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605-608,共4页
探讨转录因子Sp1对人小细胞肺癌足叶乙甙耐药细胞H446/VP的化疗增敏作用。采用脂质体转染Sp1质粒进入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对足叶乙甙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AO/EB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死亡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p1、拓扑异构酶Ⅱ... 探讨转录因子Sp1对人小细胞肺癌足叶乙甙耐药细胞H446/VP的化疗增敏作用。采用脂质体转染Sp1质粒进入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对足叶乙甙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AO/EB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死亡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p1、拓扑异构酶Ⅱα(Topo Ⅱα)和拓扑异构酶Ⅱβ(Topo Ⅱβ)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细胞转染Sp1质粒后IC50明显降低,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可见,H446/VP-Sp1细胞中Sp1、Topo Ⅱα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均较转染前明显增加,而Topo Ⅱβ表达无显著性差别。研究表明,上调Sp1表达可提高人小细胞肺癌耐药细胞中Topo Ⅱα的表达,为Topo Ⅱ抑制剂类药物提供了更多的作用靶点,使细胞对Topo Ⅱ抑制剂类药物的敏感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多药耐药 小细胞肺癌 拓扑异构酶Ⅱ 足叶乙甙
下载PDF
靶向hERG通道评价羟基吴茱萸次碱的心脏安全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相花 战歌 +3 位作者 李加欣 任家成 樊攀 李宝馨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7-1374,共8页
药物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acLQTS)的发生主要是药物抑制人类ether-α-go-go相关基因(the human ether-α-go-go related gene,hERG)通道所致。hERG基因编码... 药物诱发长QT间期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acLQTS)的发生主要是药物抑制人类ether-α-go-go相关基因(the human ether-α-go-go related gene,hERG)通道所致。hERG基因编码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rapid component of the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r)的α亚基,其在动作电位3期复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靶点。本文旨在探讨羟基吴茱萸次碱(hydroxyrutaecarpine,HRU)对hERG通道的影响,评估其心脏安全性。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HRU对hERG通道电流及动力学的影响,并验证与hERG通道的结合位点。运用PCR技术测定HRU对hERG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RU对hERG蛋白和转录因子Sp1(specificity protein 1)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证实HRU对hERG蛋白和转录因子Sp1的定位和表达的影响。研究显示,HRU瞬时给药后对hERG电流具有抑制作用,降低hERG通道的失活电流,缩小失活时间常数,作用位点是S6片段的两个芳香族氨基酸即第656位的苯丙氨酸F656和第652位的酪氨酸Y652。HRU孵育给药能够减少hERG蛋白表达量,并抑制hERG电流,降低hERG mRNA的水平,降低细胞核内转录因子Sp1和细胞浆内hERG蛋白表达水平。激光扫描共聚焦实验也显示细胞核内转录因子Sp1和细胞浆内hERG蛋白表达都减少,说明HRU抑制Sp1表达是导致hERG mRNA表达减少的原因。以上结果表明,HRU瞬时给药抑制hERG电流的作用是通过结合hERG通道内F656和Y652位点,缩小失活时间常数,加快通道失活,从而抑制hERG通道功能。此外,HRU还抑制hERG蛋白表达,主要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Sp1的表达,使hERG通道蛋白的转录功能下调,最终导致hERG蛋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吴茱萸次碱 HERG通道 转录因子sp1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症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高糖对大鼠系膜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慧 蒋涛 +2 位作者 林伊凤 赵仲华 张农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Ms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和意义。方法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高糖作用大鼠MsC的不同时间点(0、12、24、48、96h)c-Met的表达。分别用光辉霉素A(mithramyci... 目的观察高糖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Ms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和意义。方法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高糖作用大鼠MsC的不同时间点(0、12、24、48、96h)c-Met的表达。分别用光辉霉素A(mithramycin A)和SU11274抑制转录因子Sp1的DNA结合活性和阻断c-Met。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观察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以荧光探剂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捕获细胞内活性氧。结果大鼠MsC的c-Met表达在高糖作用12、24和48h都明显上升,96 h开始下降。光辉霉素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上调。大鼠MsC内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在高糖作用下明显增强。HGF及c-Met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MsC内活性氧的增多。结论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p1介导。HGF-c-Met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高糖所致大鼠MsC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肝细胞生长因子 糖尿病肾病 系膜细胞 转录因子sp1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骨桥蛋白、转录因子Sp1在不同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旭 唐港槐 +1 位作者 杨长培 张文众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Sp1、骨桥蛋白OPN在不同转移潜能的人大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以体外建系的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为研究对象,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blot、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Sp1、OPN的表...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Sp1、骨桥蛋白OPN在不同转移潜能的人大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方法以体外建系的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为研究对象,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blot、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Sp1、OPN的表达。结果Real-time PCR的结果提示SW480(Duke’s B期)、SW620(Duke’s C期)两株细胞株都表达Sp1mRNA、OPN mRNA,Western-blot检测Sp1、OPN蛋白在两种大肠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SW620细胞株Sp1、OPN表达水平高于SW480(P<0.05)。结论Sp1、OPN在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中均有表达,与大肠癌肿瘤分期、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骨桥蛋白 转录因子sp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