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 被引量:245
1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3 位作者 邓运员 申秀英 李伯华 胡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96-1506,共11页
传统聚落景观区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是文化景观区划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本身存在的地域性、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一致性、典型性和协调性等特点,本方案以传统聚落景观"意象"(Image... 传统聚落景观区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是文化景观区划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本身存在的地域性、系统性、稳定性、发展性、一致性、典型性和协调性等特点,本方案以传统聚落景观"意象"(Image)的内部相似性为前提,以相对一致性原则作为景观区域划分的主导性原则,综合考虑其他原则,如环境制约性原则、文化主导性原则、地域完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面的覆盖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等,将全国聚落景观初步划分为3个大尺度的景观大区、14个景观区和76个景观亚区。以往关于文化区的识别,主要从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的;关于传统聚落景观区的识别,主要是从景观基因的角度进行的。区域景观基因成为判断传统聚落景观区的核心要素。通常情况下,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判别,可以重点从心理要素、生态要素、美学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时序要素等6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文化景观 聚落景观 区划 基因识别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空间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被引量:202
2
作者 李伯华 曾灿 +2 位作者 窦银娣 刘沛林 陈驰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87,共11页
在快速城市化与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基于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PRA)、GIS空间分析等方... 在快速城市化与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从"三生"空间视角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特征和发展机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基于参与性农村调查与评估(PRA)、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三生"空间演变的过程、格局与机制,结果如下:(1)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三生"空间的系统耦合特征。认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在空间上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产功能协调和生态空间优美,这与"三生"空间系统目标和特征非常契合;(2)从"三生"空间演变特征来看,兰溪村生活空间由血缘集聚向外围扩散转换,生产空间由农业功能向旅游功能转型,生态空间由外部整体收缩向内部斑块化发展。"三生"空间演变过程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过程,"三生"空间逐渐由传统的人居空间向新型复合空间转变;(3)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是在旅游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引导、空间行为转变和自组织反应力的内外双重驱动作用下的结果,内力驱动主要集中在农户生活空间结构特征上的延续与转化,外力驱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态空间结构的转型与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驱动机制 江永县兰溪村
原文传递
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 被引量:141
3
作者 申秀英 刘沛林 邓运员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9-112,共4页
聚落景观历来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中国的传统聚落景观因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区域景观特点。如果引入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对各聚落景观区系开展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分析,最终建立反映各个聚落... 聚落景观历来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中国的传统聚落景观因受区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表现出异常丰富的区域景观特点。如果引入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对各聚落景观区系开展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分析,最终建立反映各个聚落景观区系演化过程和相互关联性的“景观基因图谱,”对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文化基因 传统聚落 区系 景观图谱
下载PDF
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1
4
作者 李伯华 刘沛林 +2 位作者 窦银娣 曾灿 陈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6-1900,共15页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前瞻性地研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过程与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分析传统村落与人居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梳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与重构、...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前瞻性地研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过程与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分析传统村落与人居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梳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与重构、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承、生态环境特征与适应以及人居环境更新与营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总结、多学科融合、方法创新以及模式归纳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思路。未来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研究应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加强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和方法创新,以构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理论体系与建设模式为目标,综合集成三维数字化、遥感与GIS以及数理模型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化规律、阶段判别、类型区分、动力机制等。结合经典案例研究,比较典型模式的演化过程和人居要素相互作用机制,探索推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地域模式和科学途径,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提供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转型发展 空间重构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以杭州市芹川村为例 被引量:135
5
作者 陈驰 李伯华 +1 位作者 袁佳利 余雯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4-240,共7页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间可理解度较低,很难快速通过局部空间形态理解整体空间布局;(3)村落公共空间认知程度较高,且均布局在芹川溪两侧整合度值偏高的轴线上。针对芹川村空间形态问题和空间认知偏差,从优化村落空间肌理、保持公共空间活性、提取文化景观基因以及完善对外交通网络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认知 文化景观 人居环境 芹川村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 被引量:110
6
作者 申秀英 刘沛林 +1 位作者 邓运员 王良健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聚落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研究的最有效的切入点。由于中国南方地区较为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传统聚落景观的多样化特点比北方地区表现得更为鲜明。不同地方环境与文化背景下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异和景观意... 聚落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研究的最有效的切入点。由于中国南方地区较为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传统聚落景观的多样化特点比北方地区表现得更为鲜明。不同地方环境与文化背景下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异和景观意象差异,从而划分出识别性较强的8个聚落景观区和40个景观亚区。8个聚落景观区为:Ⅰ.江浙水乡聚落景观区;Ⅱ.皖赣徽商聚落景观区;Ⅲ.闽粤赣边客家聚落景观区;Ⅳ.浙南闽台沿海丘陵聚落景观区;Ⅴ.岭南广府聚落景观区;Ⅵ.湘鄂赣平原山地聚落景观区;Ⅶ.云贵高原及桂西北多民族聚落景观区;Ⅷ.四川盆地及周边巴蜀聚落景观区。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的保护与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遗产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及旅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文化景观 景观区划 景观意象 旅游价值
下载PDF
基于CAS理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化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98
7
作者 李伯华 曾荣倩 +2 位作者 刘沛林 刘一曼 窦银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82-1996,共15页
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基本特征、结构构成和适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由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地域空间环境系统和多元主体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与复杂适应系统特... 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基本特征、结构构成和适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由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地域空间环境系统和多元主体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与复杂适应系统特征非常契合。以张谷英村为例,研究了其人居环境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在徘徊阶段(1978-1988年),村民自组织发展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主体适应性行为和人居效应的作用强度均有限,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处于量变的积累阶段;(2)在过渡阶段(1989-2001年),政府的强势介入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导致了利益关联的复杂性、流要素转化的高速性以及系统演化的不确定性,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处于质变的关键阶段;(3)在剧变阶段(2002年至今),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是张谷英村人居环境演变的主导力量,各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强度和复杂程度增强,加速了人居环境功能转型和系统结构质的跃升。为了促进张谷英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有序升华,从提升自适应能力、重视自组织反应、优化主导调控和引入社会治理等视角构建了系统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适应系统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调控机制 张谷英村
原文传递
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94
8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3 位作者 邓运员 申秀英 胡最 李伯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31-1736,共6页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规划界长期困扰的问题。这些古聚落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景观基因的"点—线—网—面—体"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聚落景观基因的完整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从摸清古聚落基因...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规划界长期困扰的问题。这些古聚落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景观基因的"点—线—网—面—体"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聚落景观基因的完整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从摸清古聚落基因家底、准确定位价值、展示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体系、加强配套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完整性 古聚落 传统聚落
原文传递
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90
9
作者 胡最 郑文武 +1 位作者 刘沛林 刘晓燕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7-332,共16页
传统聚落保有显著的价值,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结合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本文探讨了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首先,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空间排列特征将湖... 传统聚落保有显著的价值,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结合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本文探讨了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首先,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空间排列特征将湖南省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归结为向心圆环式、扇形扩张式、多向扩张式、条带式、离散式和组团式等5种基本类型,并进一步归纳了各种形态类型的特征。其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通过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的空间轴线模型,系统地剖析了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发现湖南省传统聚落的空间结构具有对称和平行等鲜明的几何特征,存在着"界域"和"街—巷—码头"等典型结构,还具有典型的风水意象特征。因此,结合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从地理学的视角揭示传统聚落的地学特征,有利于完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深化对传统聚落的认识,促进相关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图谱 传统聚落 形态 结构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双修”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省2个典型村为例 被引量:54
10
作者 李伯华 郑始年 +2 位作者 窦银娣 刘沛林 曾灿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2-1423,共12页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村转型背景下,如何留住这份'乡愁'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和通道皇都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模式下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路径和...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村转型背景下,如何留住这份'乡愁'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和通道皇都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模式下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路径和空间特征。研究显示:①自组织模式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机制较为灵活,实效性强,但短期稳定性差;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机制短期稳定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②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内生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双修'理念下沉发展较好,创新与适应能力强,但'双修'效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外部力量自上而下推动,'双修'效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整体呈环状格局,但内生力量较弱,理念下沉较差,主动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低。③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文化基因修复为先,景观基因修补在后,整体呈波状起伏路径;他组织模式下的发展逻辑与自组织相反,整体呈阶梯式路径。④自组织模式在传统村落未来发展中能够稳固延续;他组织模式下,虽短期内可以延续,但随着内外主体的强弱转化,最终将被自组织模式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景观基因 文化基因 自组织 他组织 湖南
原文传递
论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特色与保护——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李和平 严爱琼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5-58,共4页
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 ,分析了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特色 ,探讨了当前迅速城市化进程中 ,传统聚居环境所面临的危机 ;研究了磁器口传统聚居环境的保护规划思想。
关键词 磁器口 山地 传统聚居环境 特色 保护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居民感知与认同特征——以通道芋头侗寨为例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杨立国 林琳 +1 位作者 刘沛林 胡景强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66,共7页
本文以通道县芋头侗寨为研究区域,在识别鼓楼、风雨桥、寨门、萨坛、布局形态、图腾标志、环境因子等9个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感知和文化心理认同的角度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发现:1萨坛感知度最高,图腾感知度最低;2萨坛、鼓... 本文以通道县芋头侗寨为研究区域,在识别鼓楼、风雨桥、寨门、萨坛、布局形态、图腾标志、环境因子等9个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感知和文化心理认同的角度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发现:1萨坛感知度最高,图腾感知度最低;2萨坛、鼓楼认同度较高,整体形态、图腾和参考环境认同度较低;3位置感知度最高,体积感知度最差;4情感认同度较高,功能认同度最低;5男性感知和认同明显高于女性;6文化程度对感知影响较大,对认同影响不明显;7居住时长对感知和认同有正向影响;8离村寨距离对感知与认同度由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感知与认同
下载PDF
“休闲”视野里的传统精神与现代设计──关于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可勤 李晓峰 《新建筑》 2000年第6期8-11,共4页
从"休闲"的本义出发,阐释休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休闲空间的概念;通过对古代城市、聚落休闲空间的研究,对照当前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传统休闲场所精神、空间布局应用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可能性和若干操作... 从"休闲"的本义出发,阐释休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休闲空间的概念;通过对古代城市、聚落休闲空间的研究,对照当前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传统休闲场所精神、空间布局应用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可能性和若干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休闲文化 传统聚落 公共休闲空间
下载PDF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单元表达机制 被引量:38
14
作者 胡最 刘沛林 +2 位作者 申秀英 邓运员 李伯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01,共6页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单元的表达机制主要包含了逻辑表达机制、数据模型表达机制和自动提取机制。结合聚落景观基因的相关理论和构建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研究实践,探讨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单元的表达机制,并以湘西凤凰古城和江永女书...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单元的表达机制主要包含了逻辑表达机制、数据模型表达机制和自动提取机制。结合聚落景观基因的相关理论和构建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研究实践,探讨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单元的表达机制,并以湘西凤凰古城和江永女书为例,进行了表达机制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表达机制对于构建景观基因图谱不仅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能极大地提高传统聚落景观信息管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信息单元 表达机制
下载PDF
传统聚落环境句法视域的人文透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静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8-61,共4页
尝试以空间句法视野解读传统聚落环境,侧重于对其空间形态的分析以探讨其隐含的文化与社会本性,从另一角度探源与诠释传统聚落的规划思想,并尝试揭示此类聚落的人文内涵及其发展的适应性,以期提炼出对现今城市建设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传统聚落 空间句法 社会人文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特征——以大湘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曹帅强 贺建丹 邓运员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1-198,共8页
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选取我国南方典型山丘区、多民族大聚居地,系统收集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结合适量野外补充调查,建立可表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概念与构成。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构建了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图... 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选取我国南方典型山丘区、多民族大聚居地,系统收集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结合适量野外补充调查,建立可表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概念与构成。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构建了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及其数据库,并对其图谱数据进行了管理与表达。在此基础上,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从民族基因的角度,分析了其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的民族性传统聚落隐含了多次迁徙后的历史传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域文化生态景观内涵,它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拥有聚落空间本身应具有的景观特征和所存在的地理环境之外,还往往与周围其他聚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物质和信息联系;(2)通过建立景观基因符号特征,对于区域分异的划分有着重要参考作用;(3)在区域尺度上,将文化基因与自然环境结合,揭示这些基因符号的格局特征,有助于分析其地域差异及其原因,这使得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与建筑学的分析有了区别;(4)研究工作解决了如何依托已有GIS平台构建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并分析其特征的实践问题,这对今后全面开展区域尺度的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构建与应用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符号 GIS 图谱 中国南方 大湘西
原文传递
武陵山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构建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兆峰 李琴 吴卫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5-231,共7页
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及其图谱构建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村落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保留至今的典型乡村聚落,是地域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地域文化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因此传统村落是... 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研究及其图谱构建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村落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保留至今的典型乡村聚落,是地域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地域文化集中体现在传统村落内的文化遗产景观之中,因此传统村落是开展地域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研究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建构方法,以武陵山区30个典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4类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并对各类图谱进行了详细图解和特征解析。文章旨在通过图谱构建,厘清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的排列结构和基本空间分布特征,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再现与振兴乡村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文化遗产景观基因信息链修复、区域景观划分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景观 基因组图谱 武陵山区 地域文化 乡村聚落
原文传递
聚落“双修”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曾灿 李伯华 +1 位作者 龚文静 窦银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8-288,共11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持续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双修”机理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1)聚落“双修”本质是针对...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持续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双修”机理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1)聚落“双修”本质是针对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更新改造工作,强调“文化基因修复”与“景观基因修补”,这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空间形态重构、生态环境适应、社会文化传承及人居环境更新与营建非常契合.2)从聚落“双修”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机理,认为政府、村民等多元主体对破坏的建筑基因、流失的文化基因、冲突的聚落空间基因和恶化的生态环境基因等进行整治与改造,可促使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序转型.3)从聚落“双修”策略来看,依托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分级分区保护、活化文化内涵,使传统村落文化在时代发展与进步中得以延续.提出恢复山水特色,优化绿地系统,强调生态文明,建立治理体系的环境基因修补策略;空间重组,优化用地布局,农旅联动,创新产业升级的布局基因修补策略;循序渐进,加强风貌改造,内修外补,实现有机活化的建筑基因修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修复 景观基因修补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转型发展
下载PDF
传统聚落古今观——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九十周年 被引量:26
19
作者 常青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9,共6页
追溯中国传统聚落的城乡同构特征及成因,从史地维度讨论了其演化脉络,分析其地域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气候的因应关系。文中考察了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与再生的模式,对其在管理、社会、安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棘手问题做了梳理,提出了应对... 追溯中国传统聚落的城乡同构特征及成因,从史地维度讨论了其演化脉络,分析其地域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气候的因应关系。文中考察了传统聚落遗产保护与再生的模式,对其在管理、社会、安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棘手问题做了梳理,提出了应对的建设性策略和实施途径。最后,论文建议按风土谱系保存、利用传统聚落的经典标本,再顺应文化地景演进方式,对大量性传统聚落进行景观式保护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城乡同构 风土谱系 标本 景观 保护 对策
原文传递
绿色基础设施的传统智慧:气候适宜性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单元模式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董芦笛 樊亚妮 刘加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在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背景下,自然山水形成了多样适合人居的地形小气候空间单元。传统聚落通过建筑与自然山水空间结合的形态协同营造,共同构建传统聚落的绿色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生境条件,以适应地域气候变化和抵御自然灾害。通过对传... 在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背景下,自然山水形成了多样适合人居的地形小气候空间单元。传统聚落通过建筑与自然山水空间结合的形态协同营造,共同构建传统聚落的绿色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生境条件,以适应地域气候变化和抵御自然灾害。通过对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形态模式进行气候适宜性分析,揭示了传统聚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形气候空间生态调节机制,解读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传统智慧和科学机理,提出气候适宜性聚落环境空间单元是绿色基础设施构成的一种基本生境空间单元。对其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构建我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域性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传统聚落 聚落环境 气候适宜性 空间单元模式 模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