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张缙教授“透天凉”手法操作术式及其精髓 被引量:11
1
作者 邹伟 王珑 +2 位作者 于学平 孙晓伟 刘锦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透天凉手法是我国传统针刺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对肌热骨蒸等热证有较好疗效。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毕生致力于针刺手法研究,他从传统行针手法中归纳总结出二十四式单式手法,并对循经感传、虚实补泻等手法也予以系统阐... 透天凉手法是我国传统针刺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复式补泻手法,对肌热骨蒸等热证有较好疗效。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毕生致力于针刺手法研究,他从传统行针手法中归纳总结出二十四式单式手法,并对循经感传、虚实补泻等手法也予以系统阐释。本文针对张瑨教授"透天凉"手法作简要介绍,并对透天凉手法操作技术的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张缙 透天凉 复式补泻 针刺手法
原文传递
烧山火透天凉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永强 徐彦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2-63,共2页
目的:整理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典型代表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治病机理。方法:查阅历代前贤的针灸著作,摘录出与烧山火、透天凉机理相关的文献,整合和合理推论出烧山火和透天凉治病取效的理论依据。结果:烧山火机理概括为"引阳入阴"... 目的:整理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典型代表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治病机理。方法:查阅历代前贤的针灸著作,摘录出与烧山火、透天凉机理相关的文献,整合和合理推论出烧山火和透天凉治病取效的理论依据。结果:烧山火机理概括为"引阳入阴";透天凉机理概括为"引阳(阳邪)出阴",经络中运行的经气,即营、卫、宗、元四气是烧山火、透天凉发挥治疗作用和取效的关键。结论:完整的理论指导是针刺补泻的使用依据,且能增加针刺手法的适应病症和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 透天凉 机理探讨
下载PDF
“透天凉”针刺法历史渊源与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秀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4期621-622,634,共3页
透天凉法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医家分别论述了不同的透天凉操作手法,现代学者也推广应用此法并对其机理不断探索论证。但当前的研究水平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透天凉 历史渊源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传统针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 热证模型家兔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周海燕 杨洁 +2 位作者 周奇志 刘元华 杨露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235-2237,共3页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溶菌酶(LSZ)含量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虚模型组(B组)、阳虚烧山火组(C组)、阳虚透...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溶菌酶(LSZ)含量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虚模型组(B组)、阳虚烧山火组(C组)、阳虚透天凉组(D组)、热证模型组(E组)、热证烧山火组(F组)、热证透天凉组(G组)。阳虚组以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模,热证组以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造模。分别采用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交叉治疗,用比浊法检测血清LSZ含量。结果:两种手法均可增加阳虚模型(P<0.01,P<0.05)和实热模型家兔血清(P<0.01)LSZ含量。对阳虚模型,"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P>0.05),对实热模型,"透天凉"有优于"烧山火"的趋势(P>0.05)。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血清LSZ确有影响,均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力,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 透天凉 阳虚证 热证 溶菌酶
下载PDF
“烧山火”与“透天凉”针法对热证模型家兔肛温及血清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海燕 杨洁 +1 位作者 冯跃 杨慎峭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热证模型家兔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烧山火组、透天凉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制造热证模型。治疗组动物选取"曲池&qu... 目的:比较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热证模型家兔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烧山火组、透天凉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制造热证模型。治疗组动物选取"曲池"穴,分别施以"烧山火"补法和"透天凉"泻法各1次。用体温计检测各组家兔基础肛温及治疗前后肛温,用鲎试剂检查法检测血清ET含量。结果:造模后家兔肛温和血清ET含量增高(均P<0.01)。治疗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肛温显著降低(P<0.05,P<0.01),E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透天凉组ET含量较烧山火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烧山火""透天凉"确能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ET含量,且"透天凉"退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 透天凉 热证 肛温 血清内毒素
原文传递
“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对中风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旗 樊蕴辉 +1 位作者 田福玲 伊红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40-2144,共5页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对中风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即泻阴补阳蹻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对中风恢复期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即泻阴补阳蹻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应用Ashworth量表,对首次治疗前0.5 h,治疗后0.5、1、2、4、8 h和28天分别测定患者的下肢肌痉挛,并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82.4%,对照组75.6%;首次治疗后0.5 h痉挛改善最明显(P<0.01或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1 h痉挛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28天痉挛改善均明显(P<0.01或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蹻脉法在近、远期内有效的降低中风恢复期患者患侧下肢肌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 烧山火、透天凉 蹻脉
下载PDF
传统针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GC、ACTH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洁 周海燕 冯跃 《四川中医》 2009年第11期32-34,共3页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 目的:在针灸理论指导下,比较研究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热证模型家兔血清糖皮质激素(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虚模型组(B组)、阳虚烧山火组(C组)、阳虚透天凉组(D组)、热证模型组(E组)、热证烧山火组(F组)、热证透天凉组(G组)。分别采用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交叉治疗,用ELISA法检测血清GC、ACTH含量。结果:两种手法均可升高阳虚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1,P<0.05)和ACTH含量(P<0.01,P<0.05),且"烧山火"有优于"透天凉"的趋势(P>0.05);均可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GC含量(P<0.05,P<0.01)并升高ACTH含量(P<0.05),且"透天凉"有优于"烧山火"的趋势(P>0.05)。结论: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阳虚证、实热证模型家兔确有治疗效果,其效应上存在一定差异,治疗阳虚证"烧山火"优于"透天凉",治疗实热证"透天凉"优于"烧山火",故临床应用时仍建议辨证论治的选用补泻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 透天凉 阳虚证 热证 糖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