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硅藻-总磷转换函数 被引量:54
1
作者 董旭辉 羊向东 +1 位作者 王荣 潘红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共12页
硅藻转换函数的研究为湖泊环境指标的定量重建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水质和表层沉积硅藻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开展了表层硅藻与营养态指环的关系研究.15个水质指标中总磷解释了硅藻数据的最大变率,是影响... 硅藻转换函数的研究为湖泊环境指标的定量重建提供了有效途径.在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水质和表层沉积硅藻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开展了表层硅藻与营养态指环的关系研究.15个水质指标中总磷解释了硅藻数据的最大变率,是影响硅藻种群分布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环境变量.通过对不同加权平均回归方法的比较,选择了反向还原加权平均回归与校正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硅藻-总磷转换函数模型.依据刀割法统计检验,该模型提供了较低的推导误差(RMSEPjack=0.157).在删除异常样品后,该硅藻-总磷转换函数的推导能力明显增强,实测值与推导值的回归相关系数大大提高(R2jack=0.82),推导误差(RMSEPjack=0.12)也较原来降低了近21%.该转换函数同世界上其它区域的硅藻-总磷模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推导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硅藻-总磷转换函数的建立,为今后开展研究区内不同营养类型湖泊营养本底的定量重建奠定了基础,可望为湖泊治理参考目标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湖泊 硅藻 总磷 典型对应分析(CCA) 转换函数
下载PDF
美国Apopka湖的富营养化及其生态恢复 被引量:42
2
作者 古滨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型浅水湖--Apopka湖富营养化和生态恢复的过程.流域水文状况的改变,围湖种植和向湖排放农业污水是Apopka湖从"草清型"转变为"藻浊型"湖泊的根本原因.50多年来,尽管内源控制的手段...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型浅水湖--Apopka湖富营养化和生态恢复的过程.流域水文状况的改变,围湖种植和向湖排放农业污水是Apopka湖从"草清型"转变为"藻浊型"湖泊的根本原因.50多年来,尽管内源控制的手段几经改变,但是,控制外源营养输入一直是Apopka湖整治的主要措施之一.Apopka湖富营养化的研究主要包括Apopka湖原始状态分析,浮游植物区系,生长限制因子,初级生产力,沉积物的理化特征和再悬浮,碳、氮、磷蕴藏量和释放率,富营养化的古湖沼学证据,外源磷负荷和恢复指标等.目前,Apopka湖生态恢复主要采取降低外源磷输入,通过人工湿地清除湖中悬浮物和颗粒磷,捕鱼除磷和生物操纵,种植水生植物和提高水位变动幅度等措施.最后介绍了围绕Apopka湖的富营养化及其恢复的学术争论.最后,还讨论了该湖研究和整治一些可能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生态恢复 除磷 人工湿地 污水 悬浮物 再悬浮 外源 种植 理化特征
下载PDF
3种沉水植物去除水体中氮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潘保原 杨国亭 +2 位作者 穆立蔷 马云 李晶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研究了3种沉水植物对不同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轮叶黑藻、金鱼藻和狐尾藻对水体中的氮、磷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对总氮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轮叶黑藻>金鱼藻>狐尾藻,对总磷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轮叶黑藻&... 研究了3种沉水植物对不同质量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轮叶黑藻、金鱼藻和狐尾藻对水体中的氮、磷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对总氮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轮叶黑藻>金鱼藻>狐尾藻,对总磷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轮叶黑藻>狐尾藻>金鱼藻。实验表明,沉水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态系统重建的关键,在水体生态修复中,轮叶黑藻是一种很好的水体净化沉水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石建屏 李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77-1784,共8页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了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选取人口、灌溉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作为水资源和水质量承...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了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选取人口、灌溉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作为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湖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并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内人口承载度超标,经济承载压力显著增长,富营养化指标——TP、TN呈高负荷波动状态.滇池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负承载,水质量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研究结果可为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滇池流域 层次分析法(AHP) 国民生产总值(GDP) 总磷(tp)
原文传递
水质总磷总氮在线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伯光 吴嘉 +3 位作者 刘慧璇 崔侠 张军 卢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3,共5页
通过优化国内外水质总氮总磷的手工和自动监测方法及设计参数,研究了基于紫外催化-过硫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的在线监测技术,设计了紫外线加强氧化-消解反应器和20通道自动校准与自动进样集成控制系统。该技术与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相比大大... 通过优化国内外水质总氮总磷的手工和自动监测方法及设计参数,研究了基于紫外催化-过硫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的在线监测技术,设计了紫外线加强氧化-消解反应器和20通道自动校准与自动进样集成控制系统。该技术与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总磷总氮氧化率和消解速度,实现了在较低温度和常压条件下水质总磷总氮的快速、安全和稳定的在线自动监测,具备了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总磷 总氮 在线监测技术
下载PDF
洞庭湖区典型内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和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照全 方平 +4 位作者 黄博 卢少勇 万群 熊剑 张光贵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9-1420,共12页
为了解洞庭湖区内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分别对南湖、黄盖湖、冶湖、鹤龙湖、洋沙湖、湘阴东湖、华容东湖等7个内湖进行现场调查及表层沉积物采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氮、磷和重金属... 为了解洞庭湖区内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分别对南湖、黄盖湖、冶湖、鹤龙湖、洋沙湖、湘阴东湖、华容东湖等7个内湖进行现场调查及表层沉积物采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氮、磷和重金属的来源,同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FF)、地积累指数法(I geo)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评价内湖的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南湖w(TN)高于洞庭湖区土壤背景值,累积倍数为0.03倍;华容东湖、南湖、冶湖、湘阴东湖、洋沙湖、黄盖湖w(TP)均高于洞庭湖区土壤背景值,累积倍数分别为1.94、1.63、0.84、0.53、0.28、0.26倍;各内湖中w(Cd)、w(Hg)、w(Cu)、w(Pb)、w(Cr)、w(Zn)、w(Ni)均高于洞庭湖沉积物背景值,累积倍数平均值分别为1.09、2.29、1.24、1.62、0.66、0.44、1.78倍.②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TN、Cu、Cr、Ni的质量分数主要受农业生产及养殖业影响,第2主成分Cd、Hg、Pb、Zn的质量分数受工业活动影响最大,第3主成分TP、As、Sb的质量分数主要受生活污染影响.③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南湖表层沉积物氮、磷面临重度污染,华容东湖、黄盖湖面临中度污染,湘阴东湖、鹤龙湖、洋沙湖面临轻度污染.④地积累指数表明,南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面临严重污染,黄盖湖、鹤龙湖面临重污染,湘阴东湖、华容东湖、冶湖面临偏中度污染,洋沙湖面临轻度污染.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南湖、湘阴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面临较高风险,其余5个内湖面临中等风险.研究显示,洞庭湖区内湖表层沉积物不同程度受氮、磷及重金属污染,南湖综合污染尤为严重,内源污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湖 表层沉积物 TN tp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巢湖表层沉积物磷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温胜芳 单保庆 张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22-2329,共8页
通过对巢湖表层沉积物磷形态、有机质及粒径分布特征分析,与沉积物总磷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结合不同形态磷的剖面变化,探讨了内源磷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TP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平均含量为790 mg.kg-1,比20世纪80年代平均增加... 通过对巢湖表层沉积物磷形态、有机质及粒径分布特征分析,与沉积物总磷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结合不同形态磷的剖面变化,探讨了内源磷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TP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平均含量为790 mg.kg-1,比20世纪80年代平均增加了55%,其中东半湖增加211 mg.kg-1、西半湖增加386 mg.kg-1.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含量和分布有较大差别:铁铝结合磷(NaOH-Pi)和活性有机磷(NaOH-Po)含量占TP含量的42%,分别介于55~648 mg.kg-1和27~468 mg.kg-1范围,西半湖平均含量分别为331 mg.kg-1和225 mg.kg-1显著高于东半湖(147 mg.kg-1和91 mg.kg-1,P<0.01);相对而言,钙镁结合磷(Ca-P)和惰性磷(Res-P)含量在东西部湖区没有显著差别,分别占TP含量的18%和40%.沉积物TP含量随深度减少而增加,西半湖增加量高于东半湖,各种磷形态中NaOH-Pi和NaOH-Po的垂直变化规律与TP相似,是沉积物磷增加的主要形态.西半湖高活性磷、高有机质和多砂质粉砂的特征共同作用极大增加了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中释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沉积物 总磷 磷形态 时空变化 释放风险
原文传递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效应区域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曹金玲 许其功 +5 位作者 席北斗 李小平 杨柳燕 江立文 魏自民 吴献花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77-1783,共7页
通过分析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相关指标的区域差异性,发现在相同营养物质条件下,浮游藻类生物量却有所差异,说明不同区域浮游藻类对营养物质总氮(TN)和总磷(TP)的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利用SPSS中的曲线估计功能,分析我国不同湖泊区... 通过分析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相关指标的区域差异性,发现在相同营养物质条件下,浮游藻类生物量却有所差异,说明不同区域浮游藻类对营养物质总氮(TN)和总磷(TP)的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利用SPSS中的曲线估计功能,分析我国不同湖泊区域lg Chl-a分别与lg TN和lg TP的线性方程,通过比较线性方程的斜率分析不同湖泊区域浮游藻类对营养物质TN和TP的利用效率,蒙新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华北平原,lg Chl-a与lg TP线性方程的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02、0.817、0.761、0.545、0.250.lg Chl-a与lg TN线性方程的斜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401、1.058、0.447、0.239、0.099,分别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地及蒙新高原.由此可见,东北平原-山地和蒙新高原TP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TN,而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TN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TP.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浮游藻类生物量与水体透明度之间的相关性,阐明藻类生长繁殖对不同区域湖泊水体透明度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湖泊中浮游藻类生长繁殖对水体透明度影响最大的是云贵高原,其次是东北平原-山地、蒙新高原和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体透明度与浮游藻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性 富营养化效应 叶绿素A 透明度 总氮 总磷
原文传递
南四湖水体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 被引量:23
9
作者 舒凤月 刘玉配 +2 位作者 赵颖 吴艳鹏 李爱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48-3752,共5页
分析了南四湖水体TN和TP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水体TN和TP含量分别为2.617 mg·L-1和0.110 mg·L-1;空间上各湖区水体TN和T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TN和TP含量均以南阳... 分析了南四湖水体TN和TP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水体TN和TP含量分别为2.617 mg·L-1和0.110 mg·L-1;空间上各湖区水体TN和T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TN和TP含量均以南阳湖最高,分别为3.830 mg·L-1和0.192 mg·L-1,独山湖TN含量(2.106 mg·L-1)最低,而微山湖TP含量(0.067mg·L-1)最低;南四湖水体中TN含量的季节差异不显著,但夏季(2.805 mg·L-1)和春季(3.049 mg·L-1)明显高于秋季(2.160 mg·L-1)和冬季(2.452 mg·L-1),各湖区TN的季节变化没有一致规律;南四湖及各湖区TP含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变化趋势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总体来看,南四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南阳湖富营养化最严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其它3个湖区均为轻度富营养化.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污染仍是南四湖污染的主要来源,湖区网箱养殖和围网养殖所产生的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总氮 总磷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邓瑞芳 张永春 谷江波 《新疆环境保护》 2004年第3期19-22,共4页
人工湿地是近年兴起的高效、经济、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工湿地去除非点源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磷、总悬浮物的研究现状及设计湿地的植物和填料对去除污染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作... 人工湿地是近年兴起的高效、经济、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工湿地去除非点源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磷、总悬浮物的研究现状及设计湿地的植物和填料对去除污染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研究现状 污染物去除 发展前景 污水处理方式 总悬浮物 研究发展 环保型 非点源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人类活动在武汉东湖沉积物中的记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洪 易朝路 +3 位作者 谢平 邢阳平 倪乐意 郑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研究了武汉东湖Ⅰ站90cm和Ⅱ站150cm沉积物柱芯TOC、TN、TP和硅藻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在东湖的发展演化中尤其是富营养化的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在350aBP(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和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农业耕作发展和湖泊富营养化使... 研究了武汉东湖Ⅰ站90cm和Ⅱ站150cm沉积物柱芯TOC、TN、TP和硅藻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在东湖的发展演化中尤其是富营养化的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在350aBP(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和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农业耕作发展和湖泊富营养化使区域内TOC、TN等营养物质向湖内大量输入.东湖I站沉积物中TP在0~5cm的高值区主要与建国以来东湖周围的人类活动作用加强有关,是湖泊营养程度逐步提高的结果.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湖泊藻类大量繁衍,沉积物中保存的硅藻也相应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 总氮 总磷 硅藻 富营养化
下载PDF
饮用水中的磷及其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登岭 张晓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6-801,共6页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浓度很低 ;②水源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浓度一般高于溶解性总磷酸盐浓度 ,说明微生物也可以利用非溶解性磷 ;③出厂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较水源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升高 ,说明其去除较非溶解性的磷困难 ;④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和微生物可利用磷去除效果较好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 6 %和 6 9% ,混凝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对总磷去除效果均较好 .强化混凝工艺 ,降低出厂水中的MA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处理工业 生物稳定性 SRP 溶解性总磷酸盐 溶解性正磷酸盐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输出系数模型的云南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辰 陆建忠 陈晓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以洱海流域北部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3个子流域作为实验区,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子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估算,结合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输出系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得到一组适用于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 以洱海流域北部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3个子流域作为实验区,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子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估算,结合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输出系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得到一组适用于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的输出系数.利用该组输出系数,对洱海流域范围内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研究表明:氮、磷污染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乡镇污染输出于地域分布中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趋势.不同非点源氮污染贡献率依次为大牲畜养殖>农村生活排放>种植业>生猪养殖,不同非点源磷污染贡献率依次为种植业>农村生活排放>生猪养殖>大牲畜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系数模型 农业非点源污染 洱海流域 TN tp
下载PDF
瓦埠湖流域庄墓镇农田土壤氮磷分布及流失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如忠 邹阳 +1 位作者 徐晶晶 丁贵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1059,共9页
为揭示瓦埠湖流域庄墓镇农田土壤氮磷含量、分布及其流失风险状况,在该镇下辖的10个行政村,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162份.在对不同形态氮、磷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氮磷指数法量化土壤氮磷流失风险,并以基于ArcGIS的Kriging插值技术,对... 为揭示瓦埠湖流域庄墓镇农田土壤氮磷含量、分布及其流失风险状况,在该镇下辖的10个行政村,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162份.在对不同形态氮、磷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氮磷指数法量化土壤氮磷流失风险,并以基于ArcGIS的Kriging插值技术,对全氮全磷含量、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及氮磷指数值进行空间插值模拟.结果表明,该镇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67 g·kg-1,全磷为0.71 g·kg-1;生物有效性氮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6 g·kg-1和0.33 g·kg-1,分别占全氮全磷含量的14.93%和47.30%.全氮含量较高的采样点主要散布在侯集村、杨湾村、刘浅村;全磷含量较高的采样点主要集中在侯集村、杨湾村、枣林村.整个庄墓镇土壤氮、磷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1和2.13.10个行政村氮、磷总指数大小排序为:杨湾村>庄墓村>薛桥村>刘浅村>李庄村>金桥村>枣林村>张圩村>侯集村>徐岗村.总体上,庄墓镇土壤氮流失以中、低风险为主,高风险区仅零星出现在杨湾村局部地方;磷流失风险也以低风险为主,中等以上风险也主要集中在杨湾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指数 全磷 生物有效性氮磷 土壤 瓦埠湖流域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沱江流域总磷污染负荷、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秦延文 马迎群 +2 位作者 温泉 时瑶 郑丙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2期20-25,共6页
沱江是长江上游总磷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沱江流域总磷污染,开展流域总磷污染负荷核算,结合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分析沱江总磷污染成因,提出沱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16年沱江流域总磷污染来源以非点源为主,各污染源... 沱江是长江上游总磷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沱江流域总磷污染,开展流域总磷污染负荷核算,结合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分析沱江总磷污染成因,提出沱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对策。研究表明:2016年沱江流域总磷污染来源以非点源为主,各污染源总磷入河量大小依次为:农村生活>城镇生活>农业非点源>工业>城市径流>畜禽养殖。各地市总磷入河量大小依次为:成都>内江>德阳>自贡>资阳>泸州>眉州,其中上游总磷入河量最大,中游其次,下游最小。总体来说,造成沱江流域总磷较高的原因有:磷矿和磷化工较多,局部河段水质超标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染未得到有效治理;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不足,影响水环境质量;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总磷污染严重,对干流水质影响巨大。针对沱江总磷污染负荷及成因,按照“重点突破、分类治理、流域统筹”的原则,提出总磷污染控制建议:(1)以干流源头控制为主,以重点支流小流域污染减排为辅,开展沱江全流域总磷污染控制。(2)分类治理,强化沱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3)流域统筹,提升流域环境监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流域 总磷 污染负荷 污染成因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三峡水库总磷时空变化特征及滞留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唐小娅 童思陈 +2 位作者 黄国鲜 许光祥 李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96-2106,共11页
磷是水域重要的营养或污染物质之一,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河流大型水库建设和运行将对磷的输运和转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三峡水库2008~2016年实测水文和水质资料,建立了总磷(TP)通量和泥沙通量的统计模型,利用模型插补TP的日过程浓度后建... 磷是水域重要的营养或污染物质之一,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河流大型水库建设和运行将对磷的输运和转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三峡水库2008~2016年实测水文和水质资料,建立了总磷(TP)通量和泥沙通量的统计模型,利用模型插补TP的日过程浓度后建立了TP通量计算公式,分析了三峡水库TP浓度时空变化特征、通量变化及滞留效应.结果表明,不考虑区间小支流TP入汇影响, 2008~2012年,三峡入库TP浓度年际变化为0.196~0.290mg·L^-1,年内TP浓度变化趋势呈"M"型,具有明显的双峰特性,三峡干流上游至下游TP浓度基本表现为沿程减小,部分年份清溪场断面TP浓度高于寸滩,该时段三峡年均入库TP通量和滞留率分别为8.23万t和49.76%. 2013~2016年,三峡年均入库TP通量和滞留率明显减小,分别为4.79万t和1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TGR) 总磷(tp) 时空变化特征 通量变化 滞留效应
原文传递
水质总磷检测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方法改进 被引量:14
17
作者 石燕娜 林波 +2 位作者 吴小春 屠伟斌 李怀瑞 《化学工程师》 CAS 2016年第3期38-40,共3页
对水质总磷测定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p H值、浊度、显色温度及稳定时间、有机物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小于2或大于13时对测定有明显干扰,需调至中性后测定;对于浊度较高水样,可消解过滤后测定;样品一般显色后15min可达到稳定,... 对水质总磷测定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p H值、浊度、显色温度及稳定时间、有机物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小于2或大于13时对测定有明显干扰,需调至中性后测定;对于浊度较高水样,可消解过滤后测定;样品一般显色后15min可达到稳定,可稳定1h;当水样COD值大于500mg·L^(-1)时,干扰总磷测定可通过减少样品用量或采用硝酸-高氯酸法消除干扰。对于高浓度样品,探讨用工作曲线延伸法进行测定的可行性。采用改进之后的方法测定样品,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总磷 影响因素 方法改进
下载PDF
3种典型河岸林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樊兰英 郭晋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0,25,共5页
通过等距离梯度密集采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3种河岸林土壤全氮和全磷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河岸林全氮储量表层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全磷储量层次性不明显。3种河岸林中,云杉河岸林土壤的氮磷储量最大,... 通过等距离梯度密集采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3种河岸林土壤全氮和全磷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河岸林全氮储量表层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全磷储量层次性不明显。3种河岸林中,云杉河岸林土壤的氮磷储量最大,青杨辽东栎混交林次之,落叶松辽东栎最小。影响全氮分布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和植被盖度;影响全磷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林 全氮 全磷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滇池流域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钟雄 张丽 +4 位作者 张乃明 年夫照 贾广军 岳献荣 夏运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了揭示间作对坡耕地上不同类型土壤径流和侧渗氮(N)、磷(P)浓度的削减及作用机制,通过径流和淋溶模拟试验,设置不同类型土壤(红壤和紫色土)、坡度(8°和15°)和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 L.)间作及各自单作对照,比... 为了揭示间作对坡耕地上不同类型土壤径流和侧渗氮(N)、磷(P)浓度的削减及作用机制,通过径流和淋溶模拟试验,设置不同类型土壤(红壤和紫色土)、坡度(8°和15°)和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 L.)间作及各自单作对照,比较分析了各因素影响下径流和侧渗N、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径流总氮(TN)、总磷(TP)在红壤不同坡度条件下,与单作大豆处理相比较,间作处理对径流TN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作用,分别降低27.5%和30.8%,且间作处理下TN浓度在坡度为8°时最低为0.75mg/L;在紫色土8°条件下,与单作大豆、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处理对径流TN浓度的削减效应更为明显,降幅分别为97.8%和89.8%,与单作玉米处理相比较,间作处理对径流TP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作用;从8°至15°处理,径流TP浓度相应有所增加。(2)侧渗TN、TP在红壤8°和15°条件下,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处理对侧渗TN浓度也有较大的削减作用,分别降低87.9%和86.8%,且在8°时侧渗TN浓度最低为2.91mg/L;在紫色土8°和15°条件下,与单作玉米处理相比,间作处理对侧渗TN浓度有约50%和80%的降幅,与单作玉米处理相比较,间作处理对侧渗TP浓度亦有不同程度的削减作用;其中红壤8°条件间作处理下侧渗TP浓度最高为0.25mg/L,15°条件间作处理下TP浓度最低为0.07mg/L。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中N、P的输出量不同,且随着坡度增大,径流或侧渗中N、P总体的流失量也呈一定的增加趋势。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对径流和侧渗中的N、P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对于红壤和紫色土,由于其自身理化性质的不同,对坡耕地土壤中N、P流失的削减效应也不尽相同。因此,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保护滇池流域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坡耕地 径流 侧渗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夏季青岛大气气溶胶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来源及沉降通量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楠 马淼 +2 位作者 石金辉 高会旺 姚小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34-4041,共8页
利用2016年6~7月在青岛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了其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讨论了夏季气溶胶中总磷(TP)、溶解态磷(DP)、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估算了大气P的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夏季青岛大气... 利用2016年6~7月在青岛采集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了其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讨论了夏季气溶胶中总磷(TP)、溶解态磷(DP)、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估算了大气P的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夏季青岛大气气溶胶中TP的浓度为(49.3±30.6)ng·m^(-3),其中DP浓度为(15.5±10.4)ng·m^(-3),对TP的贡献为30.9%±11.0%.DP中以DIP占主导,其贡献平均约为60%.气溶胶中不同形态P的来源分析结果显示,夏季青岛气溶胶中P的来源复杂,受地壳源、人为源、生物质燃烧、农业施肥等多种源的共同影响.其中TP的38%来自土壤源的贡献,农业活动源和工业源的贡献分别为20%左右;DP中DIP主要受到农业活动源及燃烧源的影响,其贡献分别为51%和24%;DOP主要来源于土壤源及农业活动源,其贡献分别为41%和27%.观测期间,大气TP的干沉降通量为(51.7±31.7)μg·(m^2·d)^(-1),其中DP对TP干沉降通量的贡献为23.2%±8.2%.DP中DOP有重要贡献,约为DP干沉降通量的40%.DP的干沉降通量可支持黄海(0.5±0.3)mg·(m^2·d)^(-1)浮游植物碳的生产,对新生产力的贡献约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溶解态磷 溶解态无机磷 溶解态有机磷 气溶胶 干沉降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