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俊 陆华文 +2 位作者 张嘉健 赵海金 杨胜信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于笔者所在科室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并实施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于笔者所在科室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并实施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的患者18例(36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PRP治疗前后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厚度,将治疗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另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断DR而未行PRP治疗的患者11例(22眼),对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乳头旁RNFL进行检查,观察随访后其变化情况。结果:PRP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乳头旁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行PRP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增加,视乳头旁RNFL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乳头旁RNFL厚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在接受PRP治疗半年后,可使RNFL变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视网膜神经纤维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下载PDF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显微结构改变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米兰 黄时洲 +1 位作者 肖辉 刘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1-464,共4页
背景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前膜的牵引可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改变及视力下降,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疾病的预后. 目的 观察IER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显微结构的改变,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及中心凹锥体外节尖... 背景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前膜的牵引可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改变及视力下降,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判断疾病的预后. 目的 观察IER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显微结构的改变,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及中心凹锥体外节尖端(COST)线的完整性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2011年3-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IERM连续病例5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对侧眼均为正常眼.纳入的患者中男16例,女40例;平均年龄(61.05±6.58)岁.患者双眼均接受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采用黄斑立体程序及高清5线扫描模式进行扫描,记录双眼黄斑厚度地形图中央区(<1 mm直径)、内环区(1~3 mm直径)、外环区(>3~6 mm直径)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及COST线状态,比较双眼黄斑各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及中心凹显微结构的差异,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的相关性,比较IERM患者患眼中COST线完整组与缺失组患者年龄、视力、视网膜厚度的差异. 结果 SD-OCT检查发现IERM患者患眼黄斑中心凹的凹陷变浅或消失,黄斑中央区、内环区和外环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446±89)、(418±64)、(328±34)μm,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眼相应区域的(250±22)、(319±17)、(279±1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70、9.523、7.769,均P=0.000).黄斑中央区、内环区和外环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视力均呈负相关(r=-0.686、-0.653、-0.417,P<0.05).IERM眼中COST线完整者20例,缺失者36例.与COST线完整组患者比较,COST线缺失组患者年龄大,视力差,黄斑各区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9,P=0.039;t=-4.093,P=0.000;t=6.669,P=0.000;t=5.376,P=0.000;t=4.247,P=0.000).56例患者的正常对侧眼均未发现COST线缺失. 结论 IERM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和COST线缺失均可反映IERM眼视功能的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影像学 视力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眼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及其与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利娟 陶远 +2 位作者 王玉 刘健 范传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探讨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PCV的34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接受...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眼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前后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探讨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PCV的34例患者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接受PDT治疗。治疗前后均行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矫正视力及频域OCT检查。测量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高度和基底宽度、视网膜脱离(RD)高度和基底宽度、黄斑中心区厚度(CST)及6mm直径范围内黄斑容积(MV)。治疗前患眼平均IogMAR矫正视力0.66±0.32;OCT检查均可见明显PED及神经上皮脱离。对比观察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OCT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视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1、3、6、12个月,患眼平均logMAR矫正视力分别为0.58±0.27、0.48±0.38、0.51±0.37、0.50±0.36。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治疗后1、6个月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1.96,P〉0.05);治疗后3、12个月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10,P〈0.05)。治疗后1、3个月PED高度(t=1.07、1.50)和基底宽度(t=1.39、1.5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PED高度(t=2.34、2.03)和基底宽度(t=2。08、2.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个月RD高度(t=2.22、2.99、3.30、3.95)和基底宽度(t=2.55、3.33、3.11,3.9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3,6,12个月CST(t=2.71、3.55、3.81、3.21)和MV(t=2.10、3.30、3.62、4.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V患眼视力与PED基底宽度、RD高度和基底宽度、CST及MV均呈负相关(r=-0.88、-0.8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治疗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光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丽 周跃华 +4 位作者 张晶 郑燕 胡雅斌 张秋露 柳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2-1147,共6页
背景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在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形态改变之前就可表现为视功能的改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与其是否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病例观察研究设计。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 背景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在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形态改变之前就可表现为视功能的改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与其是否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病例观察研究设计。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132例245眼,近视等效球镜为一6.00—一20.00D。所有患者均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傅里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检查,扫描模式为黄斑MM6。所有受检眼根据矫正视力的不同分为矫正视力≥0.9组和矫正视力≤O.8组;根据有无后巩膜葡萄肿将人选眼亚分为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组,后巩膜葡萄肿组再根据OCT图像上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亚分为黄斑对称组及黄斑倾斜组。利用OCT随机软件生成的视网膜厚度图获取各组患者黄斑区不同象限视网膜厚度的平均值,比较不同视力组间和不同形态后巩膜葡萄肿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不同视力组间和各亚组间受检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匹配。矫正视力≥0.9组BCVA为1.02±0.16,矫正视力≤0.8组为0.62~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3,P=0.001);矫正视力≥0.9组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为(256.28±13.19)斗m,明显较矫正视力≤0.8组的(231.17±10.96)斗m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4,P=0.031)。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I组、Ⅱ组间BCVA分别为1.00~0.27、0.78±O.21和0.90~0.13,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60,P=0.015),无后巩膜葡萄肿组及后巩膜葡萄肿Ⅱ组患者BCVA均高于后巩膜葡萄肿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6.131,P=0.006;q=一10.831,P=0.008);3个组间黄斑中心凹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近视 黄斑 视网膜 视力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100 OCT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厚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梅晓 刘新婷 +2 位作者 冷林 陈思思 吕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背景视网膜各层厚度的检测和评估对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监测至关重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常用的测量工具。以往的测量方法采用软件分析法,但关于视网膜自动分层软件可靠性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估自动化分... 背景视网膜各层厚度的检测和评估对多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监测至关重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常用的测量工具。以往的测量方法采用软件分析法,但关于视网膜自动分层软件可靠性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估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100 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厚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正常受试者18人18眼,用RTVue100 OCT拍摄受试者右眼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6mm扫描区的视网膜各层厚度图像,采用自动化分割算法将视网膜图像分割成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CL+IPL)、内核层(INL)、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光感受器内节(IS)、光感受器外节(OS)、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并用Matlab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将自动探测得到的相邻两条边界相对应的位置相减获得结果。每个受检眼先由一位操作者连续拍摄2次,然后由另一位操作者拍摄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重复性系数(COR)分析测得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RTVue100 OCT测量得到水平方向视网膜全层厚度为(303.22±14.10)μm,垂直方向为(306.68±13.32)μm。视网膜各层结构中,最厚的为GCL+IPL以及ONL。同一检查者测量2次的重复性结果和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再现性结果均表明,无论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OPL、IS和OS的ICC和COR均〈0.60,而RNFL、GCL+IPL、INL、ONL和RPE层的ICC和COR均〉0.70。结论自动化分割算法分析RTVue OCT图像是一种可靠的工具,可提供重复性的OCT视网膜厚度资料,有利于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 生物测量 自动化分割算法 重复性 再现性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C57BL/6小鼠及色素兔眼前后节结构特点的活体观察
6
作者 王晓刚 王帅 +1 位作者 杜珊珊 吴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背景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进行活体组织的测量。目前SD—OCT对人眼活体组织测量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实验动物眼的活体测量结果少有研究。目的应用SD—OCT活体观察正常C57BL/6小鼠的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的角膜、视盘... 背景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进行活体组织的测量。目前SD—OCT对人眼活体组织测量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实验动物眼的活体测量结果少有研究。目的应用SD—OCT活体观察正常C57BL/6小鼠的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的角膜、视盘及视网膜形态结构。方法利用轴向分辨率为5μm、扫描速度为26000次/s的SD—OCT对4只健康SPF级C57BL/6小鼠8只眼扩瞳前后进行眼前节形态学检查;利用SD—OCT对6只健康SPF级色素兔12只眼进行角膜及视盘、视网膜形态学检查。结果SD—OCT进行眼前节扫描,清晰可见C57BL/6小鼠角膜、虹膜及瞳孔区对应的晶状体结构,而且扩瞳前后晶状体结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角膜SD—OCT扫描断层图与相应的切片图结构相对应,扩瞳前平均中央角膜厚度(CCT)为(96±9)μm,平均前房深度(ACD)为(460-e8)汕m,平均角膜水平直径(wTw)为(2.86±0.41)mm;扩瞳后CCT为(96±8)μm,ACD为(356±20)μm,wTW为(2.87±0.62)mm,C57BL/6小鼠扩瞳前后CCT、wTw测量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647;t=0.737,P=0.485);扩瞳后ACD较扩瞳前明显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2,P〈0.001)。色素兔的SD—OCT眼前节检查均可见明显的角膜及视网膜分层,结构分别与相应的组织学切片相对应,扩瞳后角膜最薄点均值为(370±10)μm,视网膜厚度均值为(175:e4)Ixm,水平扫描后手动测量数据视盘深度均值为(1.35±0.51)mm,宽度均值为(4.52±0.82)mm。结论SD—OCT作为一种非接触、非侵人性检查,可清晰呈现C57BL/6小鼠眼前节结构及色素兔相应的角膜和视网膜结构,测量指标可用于实验研究过程中相应组织结构的活体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频域 小鼠 C57BL 6 色素兔 角膜 视网膜
下载PDF
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哲 瞿佳 +3 位作者 孙传宾 童绎 张汉君 赵广健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8-892,共5页
目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携带者和各发病阶段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临床诊断和线粒体基因检测确诊的G11778A突变型LHON家系母系成员42例,其中LHON携带者组15例,包括眼... 目的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携带者和各发病阶段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临床诊断和线粒体基因检测确诊的G11778A突变型LHON家系母系成员42例,其中LHON携带者组15例,包括眼底正常者10例,临床前期者5例;LHON患者组27例,包括早期患者9例,进展期患者5例,晚期患者13例。正常对照组100例。应用StratusOCT3000测量所有受试者的RNFL厚度,并分别计算正常对照组、LHON携带者组及LHON患者组的颞侧、上方、鼻侧、下方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组间各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该软件仅提供P值)。结果LHON患者组病变早期颞侧、上方、鼻侧、下方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分别为(97.3±8.7)、(159.5±16.2)、(91.8±9.6)、(168.6±16.2)及(129.3±5.7)μm,较正常对照组增厚,至病变进展期和晚期各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呈递进变薄趋势。LHON患者组、LHON携带者组及正常对照组间颞侧、上方、鼻侧、下方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094,35.350,25.04,81.619,183.982;P〈0.05)。眼底正常的LHON携带者各象限和全周RNFL厚度均正常;临床前期与早期LHON患者的各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8~0.645);但是临床前期与早期患者的颞侧、上方、下方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和眼底正常的LHON携带者明显增厚(P=0.000~0.018)。进展期和晚期LHON患者的颞侧、下方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分别较正常对照者、临床前期LHON携带者及早期LHON患者明显变薄(P=0.000~0.005)。晚期LHON患者的各象限及全周RNFL厚度分别较正常对照者、LHON携带者、早期和进展期LHON患者明显变薄(P:0.000~0.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萎缩 遗传性 LEBER 神经纤维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FFA及OCT对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活体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孙伟 林少芬 +5 位作者 李涛 田蓉 胡昕倩 谢满云 王菁 唐仕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8-323,共6页
背景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是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以往主要用离体眼球进行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可活体观察眼底,但目前FFA和OCT联合用于DR... 背景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是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以往主要用离体眼球进行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可活体观察眼底,但目前FFA和OCT联合用于DR模型的观察尚未报道. 目的 将FFA和OCT联合用于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的眼底检查,动态观察糖尿病模型早期阶段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糖尿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溶于柠檬酸钠溶液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柠檬酸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成功后第4、8、12周在大鼠全身麻醉状态下采用FFA联合Spectralis HRA+OCT(SD-OCT)动态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左眼视网膜血管的渗漏情况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FFA检查时大鼠腹腔内注射质量分数20%荧光素钠(0.012 ml/g)并快速观察视盘及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鼻上、鼻下、颞上、颞下视网膜共9个方位的视网膜血管情况,OCT检查时测量距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2个视盘直径(DD)处的视网膜厚度.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视网膜厚度并与OCT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大鼠的视盘位于视网膜中央,血管走行呈放射状.荧光素钠注射后60 s背景荧光消失,需重复注射.至造模成功后12周,各组大鼠视网膜均未发现荧光素渗漏.OCT结果显示,正常SD大鼠的OCT图像与人类相似,共分为十层,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的结果相吻合.距视盘2 DD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方向视网膜厚度及内外界膜间的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周、8周,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的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断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 实验性 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理 毛细血管通透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发生黄斑裂孔伴与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飞 徐格致 +1 位作者 王文吉 姜春晖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发生黄斑裂孔伴与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43例(44只眼)高度近视眼发生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伴有视网膜脱离分为...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发生黄斑裂孔伴与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43例(44只眼)高度近视眼发生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伴有视网膜脱离分为脱离组与非脱离组,对两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非脱离组黄斑裂孔患者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如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数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计数资料如性别构成比,裂孔周围玻璃体牵引、后巩膜葡萄肿及视网膜劈裂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两组患者左右眼的构成比和白孔、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43例(44只眼)患者中,视网膜脱离组37例(37只眼),非脱离组7例(7只眼).视网膜脱离组患者平均年龄56岁;男性9例(24.3%),女性28例(75.7%);11只左眼(29.7%),26只右眼(70.3%);平均屈光度数(-8.9±2.2)D,平均眼轴长度(28.7±2.0)mm;视力≤0.05者26只眼,视力0.05~0.2者11只眼;玻璃体完全后脱离33只眼(89.2%),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4只眼(10.8%),白孔13只眼(35.1%),裂孔周围玻璃体牵引10只眼(27.0%),视网膜劈裂13只眼(35.1%).非脱离组患者平均年龄48岁;男性1例(14.3%),女性6例(85.7%);左眼3只眼(14.3%),右眼4只眼(57.1%);平均屈光度数(-9.0±1.9)D,平均眼轴长度(28.9±1.5)mm;视力≤0.05者3只眼,视力0.05~0.2者3只眼,视力≥0.2者1只眼;玻璃体完全后脱离6只眼(85.7%),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1只眼(14.3%),白孔1只眼(14.3%),裂孔周围玻璃体牵引3只眼(42.9%),视网膜劈裂5只眼(71.4%).B超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后巩膜葡萄肿.OCT检测结果显示,非脱离组患者的黄斑裂孔周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近视 视网膜脱离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应用OCT观察羟氯喹对视网膜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赛静 毛崇溶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通过OCT评估羟氯喹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损害.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30例使用羟氯喹治疗少于5年并且没有发生眼底改变的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视力、视野、眼底和OCT的检查.结果 治疗期间视力、眼底和视野的检查均无异常.... 目的 通过OCT评估羟氯喹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损害.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30例使用羟氯喹治疗少于5年并且没有发生眼底改变的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视力、视野、眼底和OCT的检查.结果 治疗期间视力、眼底和视野的检查均无异常.OCT发现服用羟氯喹组患者的内层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内外圈各象限均有显著降低.结论 OCT能观察到羟氯喹对视网膜的早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视网膜厚度 视网膜毒性
原文传递
板层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梦洋 曲进锋 +6 位作者 韩馨瑶 姚昱欧 张慧 金恩忠 胡洁 王宗沂 赵明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观察板层黄斑裂孔(LMH)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LMH患者40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5只眼,女性26例26... 目的观察板层黄斑裂孔(LMH)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LMH患者40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5只眼,女性26例26只眼;平均年龄(67.8±8.6)岁。有晶状体眼37只眼,IOL眼4只眼。牵拉型、退行型、混合型分别为29、7、5只眼。患者均行BCVA、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57±0.27;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厚度(MRT)分别为(192.3±108.9)、(427.5±110.2)μm。牵拉型29只眼中,伴视网膜囊腔17只眼,黄斑劈裂8只眼,椭圆体带(EZ)不完整3只眼。退行型7只眼中,伴LMH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LHEP)5只眼,视网膜囊腔5只眼,EZ不完整5只眼。混合型5只眼中,伴LHEP2只眼,黄斑前膜1只眼,EZ不完整4只眼。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8±5.2)个月。其中,随访时间≥24个月者10只眼。手术后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CRT、MRT变化。连续变量比较行t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37±0.2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1)。平均CRT、MRT分别为(245.2±90.8)、(347.0±46.7)μm;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5.24,P<0.05、<0.01)。CRT、MRT在手术后6个月内变化幅度较大,此后趋于平缓。牵拉型患眼,手术前存在EZ不完整的3只眼中,EZ恢复完整性2只眼,部分恢复1只眼。手术前伴视网膜囊腔的17只眼、黄斑劈裂的8只眼中,仍有囊腔4只眼,劈裂孔均消失。退行型患眼,手术前伴视网膜囊腔的5只眼中,仍有囊腔2只眼;EZ均未恢复完整性。随访时间≥24个月的10只眼中,出现黄斑区RGC复合体部分萎缩6只眼,神经纤维层分离样改变2只眼。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全层黄斑裂孔。结论PPV可有效提高多数LMH患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视觉通路损伤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佳 唐乐梅 +1 位作者 苗延巍 孙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0-1594,共5页
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具有相似性,但二者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某些针对MS的免疫治疗会加重NMOSD病情,早期准确鉴别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 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具有相似性,但二者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某些针对MS的免疫治疗会加重NMOSD病情,早期准确鉴别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定量分析MS、NMOSD和其他疾病的视网膜损伤。MRI可显示MS、NMOSD患者特定视觉通路区域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视觉皮层的病变,且MRI新技术还能定量分析MS和NMOSD的病灶特征。本文对OCT、MRI在MS及NMOSD中视觉通路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
13
作者 王文娟 王舒怡 +5 位作者 张纤 朱宇东 李青 臧晶 徐哲 鲍炯琳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对侧眼健眼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相关技术(OCT)测量患眼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ORBF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对侧眼健眼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相关技术(OCT)测量患眼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ORBF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比较手术前后变化。结果术前患眼组的ORBFA为(0.30±0.18)mm^(2),CBFA为(1.54±0.22)mm^(2),SFCT为(221.00±67.99)μm;对侧眼健眼组为ORBFA为(0.90±0.45)mm^(2),CBFA为(1.96±0.21)mm^(2),SFCT为(250.44±57.53)μm。ORBFA和CBF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C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术后ORBFA:(0.92±0.17)mm^(2),CBFA:(1.91±0.17)mm^(2),SFCT:(252.00±57.58)μm。黄斑裂孔术后,ORBFA、CBFA、SFC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H患眼ORBFA和CBFA减少,手术修复后均增加,提示脉络膜循环降低可能是IMH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下载PDF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与眼底彩色照相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的检出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霍妍佼 杨丽红 +1 位作者 崔蕊 魏文斌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和眼底彩色照相对常见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眼底病患者67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5例51只眼,女性32例39只眼;平均年龄51.32岁。均行眼底彩色照相、c... 目的 对比观察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和眼底彩色照相对常见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眼底病患者67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5例51只眼,女性32例39只眼;平均年龄51.32岁。均行眼底彩色照相、cSLO、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对比观察眼底彩色照相和cSLO眼底成像对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前膜、黄斑裂孔等常见视网膜病变的检出数;脉络膜病变检出与SD-OCT病变检出的符合率。结果 cSLO眼底成像对微血管瘤(χ2=4.157)和视网膜前膜(χ2=5.428)的检出数均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棉绒斑(χ2=0.523)、视网膜出血(χ2=0.117)、硬性渗出(χ2=0.325)、黄斑裂孔(χ2=0.070)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LO眼底成像脉络膜病变检出与SD-OCT病变检出符合率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3,P=0.007)。结论 与cSLO眼底彩色照相比较,cSLO眼底成像对视网膜病变和脉络膜病变检出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诊断 脉络膜疾病/诊断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江 易全勇 +1 位作者 季晓燕 徐国旭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激光光凝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变化。方法 临床确诊为急性CSC并行激光光凝治疗的24例患者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39.2&#... 目的 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激光光凝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变化。方法 临床确诊为急性CSC并行激光光凝治疗的24例患者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39.2±7.2)岁;平均病程(1.1±0.6)个月。所有患眼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外荧光素渗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发现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而确诊。激光光凝治疗前,FFA检查共发现荧光素渗漏灶26个。其中,渗漏灶呈炊烟状改变5个,占19.2%;渗漏灶呈墨迹样改变21个,占80.8%。对FFA检查发现的26个渗漏灶行SD-OCT检查,发现均存在RPE形态异常。RPE形态异常可分为RPE脱离(PED)、突起样RPE改变、不规则样RPE改变及RPE缺损4种类型。26个渗漏灶中,SD-OCT中形态异常表现为PED 16个,占61.5%;突起样RPE改变5个,占19.2%;不规则样RPE改变5个,占19.2%。未见RPE缺损者。采用多波长眼底激光治疗仪,根据FFA检查结果对患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波长561 nm,能量80~100 mW,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0.1 s,Ⅰ级光斑反应。激光光凝治疗后2周、2个月再针对原渗漏灶行SD-OCT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渗漏灶RPE形态变化。结果 激光光凝治疗后2周,患眼渗漏灶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6个渗漏灶中,SD-OCT形态异常表现为PED 7个,占26.9%;突起样RPE改变3个,占11.5%;不规则样RPE改变16个,占61.5%。未见RPE缺损者。激光光凝治疗后2个月,患眼渗漏灶处均未见明显的PED及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26个渗漏灶中,SD-OCT形态异常表现为突起样RPE改变3个,占11.5%;不规则样RPE改变5个,占19.2%;RPE缺损2个,占7.7%;RPE形态恢复正常16个,占61.5%。结论 急性C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凝固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晓健 徐永宁 +2 位作者 张惠成 项燕 陈滨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在检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60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诊断为单眼初发的CSC患者进行时域OCT检查,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对病变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 目的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在检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60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诊断为单眼初发的CSC患者进行时域OCT检查,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对病变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其中34例(34眼)在恢复期行OCT复查,对比分析发作期与恢复期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定量测量结果。采用直线相关法对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各参数与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FA检查结果: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51眼(2眼经OCT检查证实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3眼.其他2眼(经OCT检查证实为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2)OCT检查结果: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49眼,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6眼,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5眼。(3)恢复期患者视力较发作期患者有所提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薄于发作期(P〈0.01)。(4)视力与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水平横径、垂直纵径、高度及中心凹6mm范围内容积均显著相关fP〈0.01),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色素上皮脱离范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OCT能够无创伤性地在活体上观察CSC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可明确应用于CSC的临床分型及视力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炎 诊断 荧光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氩激光诱导兔视网膜水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荣馨 成霄黎 +2 位作者 王春芳 董静 李春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DEX)后对兔视网膜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影响及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DEX对兔视网膜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有色家兔40只均对右眼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水肿模... 目的通过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DEX)后对兔视网膜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影响及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DEX对兔视网膜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有色家兔40只均对右眼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水肿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只兔在造模后1d右眼玻璃体腔注射DEX1mg/0.2ml,对照组20只兔在造模后1d右眼玻璃体腔注射平衡盐溶液1mg/0.2ml,40只兔左眼不做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分为注药后12h、1d、3d、5d四个亚组(每组5只),并于各时间点行OCT检查,然后处死实验兔,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40只兔均成功建立兔视网膜水肿模型,OCT检查示注药后1d、3d、5d实验组兔视网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组织形态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DEX短期内能够有效减轻视网膜水肿,保护视网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闭塞 地塞米松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