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其生态恢复近10年研究进展——兼论三江源生态恢复问题 被引量:136
1
作者 尚占环 董全民 +9 位作者 施建军 周华坤 董世魁 邵新庆 李世雄 王彦龙 马玉寿 丁路明 曹广民 龙瑞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共21页
"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 "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黑土滩二次发生"、"黑土滩的水热空洞效应"、"黑土滩人工草地暂稳态机制"等。作者建议针对黑土滩生态恢复,发展黑土滩治理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段"的技术体系;研究更多植物物种组合(>10种)的混合群落构建技术;研发启动和引导黑土滩人工草地自我恢复技术及近自然恢复模式;组织开展第二次"黑土滩"本底调查工作;完善低成本治理模式,推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江源区 黑土滩退化草地 生态恢复 生产功能 生态功能
下载PDF
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 被引量:124
2
作者 丁永建 刘时银 +1 位作者 叶柏生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3-632,共10页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 以青藏和蒙新两大湖区代表的我国寒区和旱区湖泊为对象,通过各湖区典型湖泊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通过区域尺度湖泊面积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区域气候影响背景.结果表明:位于我国寒区和旱区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从气候的角度来看,内蒙古的湖泊受降水影响较为明显,新疆湖泊总体上受降水影响显著,但由于冰川的存在气温对湖泊也有一定影响.青藏高原典型湖泊变化的分析表明,降水、气温对不同湖泊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区域上湖泊与气候的变化关系表现的更为复杂,在降水增加、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降水增加导致的补给影响,湖泊总体趋于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变化 降水 气温 青藏高原 干旱区
下载PDF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董世魁 胡自治 +2 位作者 龙瑞军 康慕谊 江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0-25,共6页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天祝县金强河地区的 3年龄禾草混播草地进行了群落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栽培禾草比天然禾草约提前 15d返青 ,推后 10d成熟 ,整个生长期延长 2 5d左右 ;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可以增加草地植被覆盖率 ,提高草地初...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天祝县金强河地区的 3年龄禾草混播草地进行了群落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栽培禾草比天然禾草约提前 15d返青 ,推后 10d成熟 ,整个生长期延长 2 5d左右 ;建植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可以增加草地植被覆盖率 ,提高草地初级生产力 ,改善草地基况 ;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 ,9类混播组合可以归为多叶老芒麦 (或垂穗披碱草 )单优群落和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共优群落两大类 ;全生长季内混播草群的生长速度呈倒“V”字型和倒“U”字型分布 ,草群的平均生长速度介于 0 5 5~ 0 .70cm·d-1;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组分草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均匀度则随草种数目增加而下降 ;人工禾草群落间优势种群的重叠程度越大 ,群落的相似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禾草 混播草地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林芝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46
4
作者 卢杰 兰小中 罗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62-2369,共8页
对西藏林芝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分析表明,该区共有35种珍稀濒危藏药材植物,隶属23科33属,占整个西藏高原种类的比例较大,是西藏高原珍稀濒危藏药材植物资源分布的一个缩影。除鸡蛋参、喜马拉雅紫茉莉、卷叶黄精、羊齿天门冬、... 对西藏林芝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分析表明,该区共有35种珍稀濒危藏药材植物,隶属23科33属,占整个西藏高原种类的比例较大,是西藏高原珍稀濒危藏药材植物资源分布的一个缩影。除鸡蛋参、喜马拉雅紫茉莉、卷叶黄精、羊齿天门冬、翼首草、螃蟹甲、窄竹叶柴胡外,其他药材植物地上部分的含水率均大于地下部分的含水率。平均单株生物量方面,暗红小檗最大、为1800g,最小是卷叶黄精、为0.699g。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值方面,波棱瓜最大、比值为14,最小的是羊齿天门冬、比值仅为0.189。调查分析亦表明,林芝地区珍稀濒危藏药材植物资源储量为3199.29t,单位面积药材植物生物量与海拔关系密切,该区珍稀藏药材植物种类多、生境复杂,分布广、但分布不均,储备量大、经济价值高。建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营发展的关系,建立药用植物生态产业的保护区,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种植园,改进药材植物濒危等级的确定。研究和分析结果为该区珍稀藏药材植物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珍稀濒危植物 生物量 资源量 林芝地区
原文传递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tomography and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on the southeastern fro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32
5
作者 WANG Qiong GAO Y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2532-2542,共11页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locity structure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on the southeastern front of the Tibetan Plat- eau, we make use of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of seismic ambient noise data obtained at 5...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locity structure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on the southeastern front of the Tibetan Plat- eau, we make use of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of seismic ambient noise data obtained at 55 broadband stations from the regional Yunnan Seismic Network. These data are used to compute Rayleigh wave Green's Functions by cross-correlating between two stations, extracting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and finally inverting to image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y with periods between 5 and 34 s by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The results tie structures in the studied region. Phase velocity anomalies show significant lateral variations in crustal and uppermost man- at short periods (5-12 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tectonic features such as sediment thickness and the depth of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enclosed by the Honghe, Xiaojiang and Jianchuan faults, emerges as a large range of low-velocity anomalies at periods of 16-26 s, that in- verts to high-velocity anomalies at periods of 30-34 s. The phase velocity variatio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suggests that the low-velocity anomaly area in the middle-lower crust may correspond to lower crustal channel- ized flow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since 1970 reveals that the Yunnan region is inhomogeneous and shows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block motion. However, earthquakes mostly occur in the upper crus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middle-Yunnan block where earthquakes occur at the interface zone between high and low velocity as well as in the low-velocity zones, with magnitudes being generally less than 7. There are few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5 at the depths of 15-30 km, where gather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7 or higher ones which mainly occur in the interface zone between high and low velocities with others extending to the high-velocity abnorm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astern fron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Yunnan region ambient noise CROSS-CORRELATION Rayleigh wave surfacewave tomography
原文传递
西藏自治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徐宗学 孟翠玲 +1 位作者 巩同梁 隋彩虹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70,共9页
论文主要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近40余年来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西藏地区的平均气温是东部高于西部,东部等值线较密集;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气温类似;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呈现... 论文主要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方法对西藏自治区近40余年来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西藏地区的平均气温是东部高于西部,东部等值线较密集;最高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气温类似;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部与西北部偏高,中部偏低的分布。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近几十年来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达到0.24℃/10a,且西部地区的上升幅度大于东部地区;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不大;最低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无论是平均气温、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都表现出冬季上升幅度大,春季与夏季升温不明显的趋势。三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趋势 非参数检验 西藏
原文传递
四川省藏区防治棘球蚴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28
7
作者 肖宁 周章俊 +8 位作者 陈兴旺 曾云中 王再跃 雷杨 田英 黄燕 易德友 李银乔 伍卫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索在藏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促进棘球蚴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方法 2008年7~11月,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康定县和炉霍县,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座谈形式相结合,对部分在校学生,牧区群众、乡镇干部和寺庙僧侣的棘球蚴病防... 目的探索在藏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促进棘球蚴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方法 2008年7~11月,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康定县和炉霍县,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座谈形式相结合,对部分在校学生,牧区群众、乡镇干部和寺庙僧侣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和健康教育材料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制作具有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材料。2009年10月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对不同人群(学生、居民、干部和僧侣)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基线调查并用制作的健康教育材料开展活动,2010年5月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材料使用情况的效果评价;同时,选择地域相邻,人文、自然、地理和发病等情况相似的康定县新都桥镇作为对照,不实施健康教育行动,以评价健康教育活动的干预效果。结果根据不同人群对健康教育材料和形式需求的差异,设计制作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实施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和牧区居民对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P<0.05)仅"饭前应洗手"一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88.6%(78/88)和95.5%(84/8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和牧区居民的各项行为改善率非常显著(P<0.01)。尽管健康教育前后干部和僧侣的行为改善不明显(P>0.05),但牧区居民和干部对"正确处置动物内脏"的行为则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37.1%(13/35)和30.3%(10/33)上升至健康教育后的82.9%(29/35)和78.8%(26/33)(P<0.01);而僧侣中"不喂养野犬"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为6.4%(3/47)和10.6%(5/47)(P>0.05);学生、居民和僧侣对接犬危险性的认识率和行为改善率分别提高了18.2%和19.3%,42.8%和54.3%,6.4%和14.9%,对照县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次设计的健康教育材料针对性强,易于接受,对不同人群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 棘球蚴病 健康教育 需求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气球》:意象、故事与困境——万玛才旦访谈 被引量:25
8
作者 万玛才旦 索亚斌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3,共6页
《气球》代表了万玛才旦导演迄今为止电影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是值得期待的高口碑电影。本次访谈从《气球》的导演构思和文本意义出发,结合导演之前的几部作品,解析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文化表达,重点讨论了《气球》中的几个核心意象与超... 《气球》代表了万玛才旦导演迄今为止电影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是值得期待的高口碑电影。本次访谈从《气球》的导演构思和文本意义出发,结合导演之前的几部作品,解析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文化表达,重点讨论了《气球》中的几个核心意象与超现实段落,并对电影中人物设置、历史文化、情节推动、影像表达,以及影片中主人公面临的信仰与现实冲突的困境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读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藏区 困境 超现实
原文传递
拉萨市珍稀濒危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卢杰 兰小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目的:调查研究拉萨市濒危藏药植物种类、含水率、生物量及资源量。方法:采用样地-样方、踏查式、走访式、取样烘干等方法调查分析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结果:拉萨市共有37种濒危藏药植物,隶属22科34属。大部分藏药植物地上部分的含水率大... 目的:调查研究拉萨市濒危藏药植物种类、含水率、生物量及资源量。方法:采用样地-样方、踏查式、走访式、取样烘干等方法调查分析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结果:拉萨市共有37种濒危藏药植物,隶属22科34属。大部分藏药植物地上部分的含水率大于地下部分的含水率,整株含水率最高的是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为91.97%,最低的是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仅为25.99%。粉枝莓Rubus biflorus平均单株生物量最高,为1 830.480 g,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最低,仅为0.291 g;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的根冠比最大,为5.313,最小的是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为0.286。产量最高的是暗红小檗Berberis agricola,为18.000 kg.hm-2,最低的是伞梗虎耳草Saxifraga pasumensis,仅为0.007 kg.hm-2。拉萨市濒危藏药材植物资源储藏量为15 683.697 t,暗红小檗储藏量最高,为7 690.230 t,占总的49.03%,伞梗虎耳草蕴藏量最小,为2.393 t,仅占总的0.015%。结论:拉萨市濒危藏药植物种类多、分布不均、蕴藏量大、经济价值高,建议更新藏药植物濒危等级、加强科学研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珍稀濒危植物 生物量 资源量 拉萨市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英 李跃清 赵兴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5-753,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在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建立的大气综合观测站观测资料,以2006年1月和7月涡旋相关资料分别代表冬季和夏季,分析和比较了该地区近地层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在内的平均场特征,以及湍流强度、无量...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在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地区建立的大气综合观测站观测资料,以2006年1月和7月涡旋相关资料分别代表冬季和夏季,分析和比较了该地区近地层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在内的平均场特征,以及湍流强度、无量纲化风脉动方差相似性和地表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月和7月稳定度基本集中在±0.5和±0.25之间;湍流在<2 m.s-1的风速环境中发展最为旺盛,随着风速的增大湍流强度减小迅速;无量纲化三维风脉动方差符合Monin-Obukhov相似理论的"1/3"定律,其最佳通用相似函数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都可以拟合得到;地表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1月以感热为主,潜热很小;7月以潜热为主,感热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理塘地区 湍流强度 无量纲化方差相似性 地表通量
下载PDF
Continental drift, plateau uplift, and the evolutions of monsoon and arid regions in Asia, Africa, and Australia during the Cenozoic 被引量:11
11
作者 Xiaodong LIU Buwen DONG +2 位作者 Zhi-Yong YIN Robin S.SMITH Qingchun GU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053-1075,共23页
Monsoon and arid regions in the Asia-Africa-Australia(A-A-A) realm occupy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se continents. Geological evidence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to the A-A-A environments of ... Monsoon and arid regions in the Asia-Africa-Australia(A-A-A) realm occupy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se continents. Geological evidence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changes occurred to the A-A-A environments of the monsoon and arid regions, the land-ocean configuration in the Eastern Hemisphere, and the topography of the Tibetan Plateau(TP) in the Cenozoic. Motivated by this backgrou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5 typical geological periods during the Cenozoic were conducted using a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o systemically explore the formations and evolutionary histories of the Cenozoic A-A-A monsoon and arid region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continental drift and plateau uplift.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timings and causes of the formations of monsoon and arid regions in the A-A-A realm were very different.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African monsoons existed during the mid-Paleocene, while the South Asian monsoon appeared in the Eocene after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moved into the tropical Northern Hemisphere. In contrast,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northern Australian monsoon were established much later in the Miocen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opical monsoons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Africa, South Asia, and Australia were determined by both the continental drift and seasonal migration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 while the position and height of the TP were the key factor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The presence of the subtropical arid regions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Africa,Asia, and Australia depended on the positions of the continent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lanetary scal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zones, while the arid regions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and West Asia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treat of the Paratethys Sea. The formation of the mid-latitude arid region in the Asian interior, on the other hand, was the consequence of the uplift of the TP.Thes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insight to the im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OZOIC MONSOON region ARID region Continental drift tibetan Plateau UPLIFT Climate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因子对四川松茸菌塘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小林 金鑫 +2 位作者 李强 熊川 郑林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69,共6页
以四川藏区和攀西松茸代表产区菌塘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菌塘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多元回归树分析生态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拔高... 以四川藏区和攀西松茸代表产区菌塘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菌塘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碳和氮,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多元回归树分析生态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拔高于3 592 m时,在一定范围内海拔越高(3 841-3 860 m),土壤酶活性越高;当海拔低于3 592 m时,枯枝落叶层厚度越厚(2.25-8.45 cm)、海拔越低(3058-3226 m),土壤酶活性越高.当坡度大于或等于42.5°时,一定范围内枯枝落叶层厚度越高(1.05-8.45 cm)、海拔越低(3058-3225 m),松茸菌塘微生物生物量及菌落数量越高;而当坡度小于42.5°时,在一定范围内海拔越低(3058-3460 m)、枯枝落叶厚度越薄(0.28-3.2 cm)越有利于松茸菌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菌落数量积累.总之,海拔、坡度及枯枝落叶厚度是影响松茸菌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的3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微生物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 藏区 攀西地区
原文传递
滇西北藏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君 沙丽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5-47,66,共4页
选取与滇西北藏区地域毗邻的、具有相似气候条件和土壤母质发育类型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是林地与灌丛地的3~5倍;季节性放牧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 选取与滇西北藏区地域毗邻的、具有相似气候条件和土壤母质发育类型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是林地与灌丛地的3~5倍;季节性放牧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K以及3种土壤酶,均显著大于常年放牧草甸;针叶林地与高山栎灌丛地具有相似的土壤养分特征;各项养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是有机质与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全Ca、全Mg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有效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养分 滇西北 土壤性质 土壤质量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D-loop区全序列分析藏鸡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贾晓旭 唐修君 +4 位作者 陆俊贤 顾荣 葛庆联 高玉时 苏一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通过对藏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结合Gen 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部分品种鸡的序列,探讨藏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表明,藏鸡DNA(mt DNA)Dloop区全长1 231-1 232 bp、1 231 bp单倍型在859 bp处... 通过对藏鸡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全序列的测序和比对,结合Gen Bank已经测出Dloop区全序列的部分品种鸡的序列,探讨藏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结果表明,藏鸡DNA(mt DNA)Dloop区全长1 231-1 232 bp、1 231 bp单倍型在859 bp处存在C碱基缺失。在20只个体中,共发现20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7种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藏鸡7种单倍型可以分为A、B、E三个分支。A分支与红色原鸡(Gallus gallus murghi)聚为一类,推测可能起源于红色原鸡的印度亚种分支,B和E与红色原鸡滇南亚种(Gallus gallus spadiceus)聚为一类,推测这两个分支可能起源于云南、缅甸附近地区的红色原鸡滇南亚种。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藏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 线粒体DNA D-LOOP区 系统发育关系 起源
下载PDF
云南保山东缘早古生代高Si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康欢 李大鹏 +1 位作者 陈岳龙 鲁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6-1037,1060,共13页
对保山地块东缘高Si花岗岩开展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高Si花岗岩为具钙碱性、强过铝质特征的S型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高Si花岗岩侵位于454 Ma,并含有800~1 100Ma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 对保山地块东缘高Si花岗岩开展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Hf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高Si花岗岩为具钙碱性、强过铝质特征的S型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高Si花岗岩侵位于454 Ma,并含有800~1 100Ma的继承锆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其岩浆锆石具有与青藏高原及东南缘同时代长英质侵入体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相似的岩浆起源。矿物化学、同位素组成及Melts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保山东缘高Si花岗岩为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高硅花岗岩母岩浆起源于该区沉积岩部分熔融;熔体形成后经高度分异演化,在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围岩;岩浆冷凝至固相线下部分矿物再平衡。保山东缘高Si花岗岩体与平河花岗岩体具相似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类似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Si花岗岩 保山地块 青藏高原 三江地区 原特提斯洋
下载PDF
TRMM3B43降水产品在西藏地区的精度检验和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程珂 朱祯 +2 位作者 李铭 万民 王劲廷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6,共3页
以西藏地区38个国家基准站和基本站的实测降水资料,利用双线性插值、相关系数、散点斜率和相对误差等指标,对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的3B43降水产品的精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月尺度上,整体而言TRMM3B43降水产品与实测降水量具有... 以西藏地区38个国家基准站和基本站的实测降水资料,利用双线性插值、相关系数、散点斜率和相对误差等指标,对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的3B43降水产品的精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月尺度上,整体而言TRMM3B43降水产品与实测降水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西藏西部和东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北麓地区相关性相对较差,平均相对误差较大。年尺度上TRMM3B43降水产品的相关性不如月尺度好,平均相对误差随统计数值的增大而减小。在应用TRMM3B43降水产品进行流域面雨量估算时,采用气象站点实测降水资料校准TRMM3B43降水产品的T-G联合法,对TRMM3B43降水产品进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 TRMM3B43降水产品 应用 西藏地区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兴昌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8期139-141,共3页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针灸治疗,1次/d,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每次治疗间隔7天,共治疗3次。2组均...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针灸治疗,1次/d,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每次治疗间隔7天,共治疗3次。2组均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各随访1次。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6.0%,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率为38.0%,总有效率90.00%。显效率、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痛、肿胀、晨僵、活动度、行走能力等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经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创伤轻微,患者痛苦小,费用低廉,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小针刀 藏区
下载PDF
不同部位及地区藏羊肉的肉品质及其组织学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窦玉琴 孙万成 +2 位作者 罗毅皓 王学江 蒋桂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9-68,共10页
为探究藏羊肉不同部位及不同地区同一部位肌肉的品质差异,该研究以大通县、同仁县、祁连县的6月龄藏羊为研究对象,采集颈肉、肩肉、前腿、前腱、羊脊排、腰肉、胸腹肉、臀肉、臀腰肉、粗米龙、膝圆、里脊及后腱13个部位的肉样,分析不同... 为探究藏羊肉不同部位及不同地区同一部位肌肉的品质差异,该研究以大通县、同仁县、祁连县的6月龄藏羊为研究对象,采集颈肉、肩肉、前腿、前腱、羊脊排、腰肉、胸腹肉、臀肉、臀腰肉、粗米龙、膝圆、里脊及后腱13个部位的肉样,分析不同部位的组织学特性与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及不同部位之间肉品质特性具有较大差异。肩肉的蛋白质含量高(29.05%)、脂肪含量高(9.24%)、拥有较好的色泽(L*值为39.89),但水分含量低;前腿的肌纤维密度较小(785.50 N/mm^(2))、肌纤维直径最粗(52.06μm)、水分含量较大(72.43%);羊脊排具有较好的肉色;臀肉的pH值较小(6.18)、脂肪含量低(1.20%);臀腰肉具有最小的剪切力值(24.10 N)和pH值(6.16);与祁连和同仁的藏羊肉相比,大通的藏羊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蒸煮损失率低,具有良好的色泽和质构特性。综合分析:臀腰肉的肉质最嫩,膝圆、臀肉及羊脊排的肉质较优。藏羊肉的蒸煮损失率平均值为29.74%,适合蒸煮。不同地区藏羊肉品质受海拔影响显著,前腿肉、臀腰肉、羊脊排和膝圆可以用来开发优质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肉 品质 部位 地区 组织学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Miocene Tectonic Evolution from Dextral-Slip Thrusting to Extension in the Nyainqentanglha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8
19
作者 WU Zhenhan Patrick J. BAROSH +3 位作者 ZHAO Xun WU Zhonghai HU Daogong LIU Qis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5-384,共20页
Dextral-slip in the Nyainqentanglha region of Tibet resulted in oblique underthrusting and granite generation in the Early to Middle Miocene, but by the end of the epoch uplift and extensional faulting dominated. The ... Dextral-slip in the Nyainqentanglha region of Tibet resulted in oblique underthrusting and granite generation in the Early to Middle Miocene, but by the end of the epoch uplift and extensional faulting dominated. The east-west dextral-slip Gangdise fault system merges eastward into the northeast-trending, southeast-dipping Nyainqentanglha thrust system that swings eastward farther north into the dextral-slip North Damxung shear zone and Jiali faults. These faults were took shape by the Early Miocene, and the large Nyainqentanglha granitic batholith formed along the thrust system in 18.3-11.0 Ma as the western block drove under the eastern one. The dextral-slip movement ended at -11 Ma and the batholith rose, as marked by gravitational shearing at 8.6-8.3 Ma, and a new fault system developed. Northwest-trending dextral-slip faults formed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raisen batholith, whereas the northeast-trending South Damxung thrust faults with some sinistral-slip formed to the southeast. The latter are replaced farther to the east by the west-northwest-trending Lhtinzhub thrust faults with dextral-slip. This relatively local uplift that left adjacent Eocene and Miocene deposits preserved was followed by a regional uplift and the initiation of a system of generally north-south grabens in the Late Miocene at -6.5 Ma. The regional uplift of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thus appears to have occurred between 8.3 Ma and 6.5 Ma. The Gulu, DamxungYangbajain and Angan graben systems that pass east of the Nyainqentanglha Mountains are locally controlled by the earlier northeast-trending faults. These grabens dominate the subsequent tectonic movement and are still very active as northwest-trending dextral-slip faults northwest of the mountains. The Miocene is a time of great tectonic change that ushered in the modern tectonic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ocene tectonics strike-slip fault thrust fault extensional tectonic system uplift graniteplutonism Nyainqentanglha region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3种野生牧草西藏地区潜在适生区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雪梅 刘涛 +3 位作者 任世杰 刘思齐 林长存 纪宝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14-2322,共9页
西藏地区草地资源丰富,但利用水平尚待提高,加强野生牧草的适生性分析,对种质资源选育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是西藏地区广泛分布且... 西藏地区草地资源丰富,但利用水平尚待提高,加强野生牧草的适生性分析,对种质资源选育和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是西藏地区广泛分布且品质优良的野生牧草,为探究三种野生牧草在西藏地区分布的主导环境气候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分析适宜草种混播区域,以期为重要野生牧草资源在西藏地区高寒草地推广种植和人工草地混播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山嵩草最适生长区集中在西藏地区中部,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生长季月平均辐射;小花棘豆最适生区分布在日喀则市中部、山南市西北部和拉萨市,等温性是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紫花针茅在西藏地区分布广泛,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坡度。本研究明确了3种野生牧草混播种植的适生区域,为下一步推广人工草地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野生牧草 适生区分析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