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9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生之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沛奕
闫志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93-2498,共6页
生非易也,先圣哀愍众生,指合真之道,启生长之门,示生生之阶,以度苦厄。问天是人的求索,释天是人的智慧,参天是人的心行,通天是道的契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中华文明对天的追求过程,体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展示了实践和认识的循...
生非易也,先圣哀愍众生,指合真之道,启生长之门,示生生之阶,以度苦厄。问天是人的求索,释天是人的智慧,参天是人的心行,通天是道的契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中华文明对天的追求过程,体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展示了实践和认识的循环。生生之阶遍布时空,举足皆是,文章择其要而宣之。一切皆囊括于天,故天理是最根本的法则;滋养人生的井,出自人力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最直接的穿凿;真是世间万象的本来面目,亘古流传。故生生之阶源于天而起于井,充育于天味,依天时而趋吉,体天符以察生,本天元明生化不测之变,终归于天真而合道,历阶而上乃人生正途。步步踏着,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气通天
问天
释天
参天
通天
天井
天味
天气
天时
天符
天元
天真
原文传递
《数书九章》与农学
被引量:
3
2
作者
曾雄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207-218,共12页
该文从农学史的角度,探讨宋秦九韶《数书九章》中天时、田域等章及其有关问题与农业的关系,指出它们在农学思想及土地利用上的意义和价值,并论及历法与农业的关系,文中还对第九章市物类“菽粟互易”一题中题到的“油麻”一物进行了...
该文从农学史的角度,探讨宋秦九韶《数书九章》中天时、田域等章及其有关问题与农业的关系,指出它们在农学思想及土地利用上的意义和价值,并论及历法与农业的关系,文中还对第九章市物类“菽粟互易”一题中题到的“油麻”一物进行了考证,指出油麻即芝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书九章》
农学
天时
田域
油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孙犁研究三题
3
作者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0-45,共6页
2004年《孙犁全集》出版,2016年又出版了修订版。虽然一些佚文佚简被陆续发现,及时补救了全集不全的问题,但全集及其修订版中仍有一些错误需要改正。《孙犁全集》(修订版)和《孙犁文集》(补订版)新收入孙犁致田间的两封信,从信的内容推...
2004年《孙犁全集》出版,2016年又出版了修订版。虽然一些佚文佚简被陆续发现,及时补救了全集不全的问题,但全集及其修订版中仍有一些错误需要改正。《孙犁全集》(修订版)和《孙犁文集》(补订版)新收入孙犁致田间的两封信,从信的内容推断,写信时间应当是1944年和1946年,而非1943年和1944年。孙犁与石坚是战友、同事、邻居,1940年相识,1946年开始交往。孙犁主编《平原杂志》,设"卫生"栏目,向石坚约稿,石坚写了科学小品《谈水》,他自己写了诗歌《咏水》,意在为农民普及科学常识,引导他们走向现代文明生活。一文一诗,相互呼应,形成一场活泼的对话。1983年6月7日,孙犁曾致作家汤吉夫一张明信片,对其创作的优缺点作了评价,此信对汤吉夫日后创作的转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田间
书信佚文
石坚
汤吉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天问》与《史记》所述三代史的异同比较
4
作者
董常保
熊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司马迁曾读屈原的《天问》,而且可能还解说过,应该说司马迁与屈原对三代史的认识大体相同。但是通过研读《天问》和《史记》中所述夏、商、周三代史,发现二者虽然在创作意图上基本相似,但是在材料来源、对天命观的认识等方面却大多相异...
司马迁曾读屈原的《天问》,而且可能还解说过,应该说司马迁与屈原对三代史的认识大体相同。但是通过研读《天问》和《史记》中所述夏、商、周三代史,发现二者虽然在创作意图上基本相似,但是在材料来源、对天命观的认识等方面却大多相异,甚至相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天问》
司马迁
《史记》
三代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叶天士对甘味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28
5
作者
顾晔
赵建辉
钟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800-3802,共3页
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之用,对于治疗疾病极具意义。世人多认为叶天士用药偏寒凉苦辛,而经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整理及归纳,发现其也多用甘味药治疗病证,在此过程中也常疗效卓绝,可见叶天士对...
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之用,对于治疗疾病极具意义。世人多认为叶天士用药偏寒凉苦辛,而经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整理及归纳,发现其也多用甘味药治疗病证,在此过程中也常疗效卓绝,可见叶天士对甘味药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文章从甘味药的气味配伍规律、甘味药在辨证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甘味药在治疗疾病的实践价值等方面,探讨叶天士运用甘味药的基本特点。目的在于对现今甘味药的运用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甘味药
原文传递
《临证指南医案》辛润通络法探骊
被引量:
27
6
作者
林敏
鲁玉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67-2269,共3页
辛润通络法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络病治疗方法。文章认为辛润通络法的提出源于《黄帝内经》,并受张仲景辨治"肝着"及刘河间"玄府气液说"之启发,其作用机制包括行津通络、化瘀通络及通补络脉,适用于邪滞...
辛润通络法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络病治疗方法。文章认为辛润通络法的提出源于《黄帝内经》,并受张仲景辨治"肝着"及刘河间"玄府气液说"之启发,其作用机制包括行津通络、化瘀通络及通补络脉,适用于邪滞于络、阴血亏虚之络病。文章通过归纳《临证指南医案》中辛润通络法的药物使用规律,以期更好认识和运用辛润通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辛润通络法
原文传递
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
22
7
作者
方朝晖
赵进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410-411,共2页
关于络脉的论述,始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成熟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全面系统总结络病治疗的辨证特色和用药规律,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应用叶天士提出的"辛润通络法&qu...
关于络脉的论述,始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成熟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全面系统总结络病治疗的辨证特色和用药规律,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应用叶天士提出的"辛润通络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叶天士
辛润通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临证指南医案》痹症诊疗特色分析
被引量:
22
8
作者
朱文
汪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8-1359,1480,共3页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载痹症医案分析其对痹症的诊治特色,发现叶天士认为痹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初病外感风、寒、湿、热或体质阴虚筋脉失养、久病痰瘀混处经络等,治疗上主张从“病之新久、体之虚实、奇经辨证、久病入络、内风致痹...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载痹症医案分析其对痹症的诊治特色,发现叶天士认为痹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初病外感风、寒、湿、热或体质阴虚筋脉失养、久病痰瘀混处经络等,治疗上主张从“病之新久、体之虚实、奇经辨证、久病入络、内风致痹、天人相应”6个方面论治,其中的“风气内动致痹论”强调了“体质阴虚,肝木偏亢”在痹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采用“育阴潜阳、息风通络”法而获良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症
诊疗特色
叶天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及治法
被引量:
21
9
作者
张晓哲
方朝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284-285,共2页
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络病的论述入手,阐述了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叶天士本着继承创新又不泥古离宗的原则,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和"新病亦可入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络病理论体系,对慢性疑难杂...
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络病的论述入手,阐述了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叶天士本着继承创新又不泥古离宗的原则,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和"新病亦可入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络病理论体系,对慢性疑难杂病等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启发了后世医家学者在诊治疾病中新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络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仲景“外风”与叶天士“阳化内风”论治中风
被引量:
20
10
作者
李鑫辉
司马旦旦
+3 位作者
黄淼鑫
黄政德
肖青
王静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96-98,共3页
张仲景认为,中风主要原因在于"外风",病机为"内虚邪中",治疗上注重肝脾同治、重镇熄风、扶正祛风;而叶天士认为,中风主要原因在于肝肾阴亏,病机为"阳化内风",治疗上在肝脾同治、肝胃同治的同时,注重四时...
张仲景认为,中风主要原因在于"外风",病机为"内虚邪中",治疗上注重肝脾同治、重镇熄风、扶正祛风;而叶天士认为,中风主要原因在于肝肾阴亏,病机为"阳化内风",治疗上在肝脾同治、肝胃同治的同时,注重四时养治,随时施治。从仲景"外风"到叶天士"阳化内风"不但体现了中风论治的多个不同角度,更体现了中风病机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张仲景
叶天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天士治奇络病法则及用药特色
被引量:
18
11
作者
朱慧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文章从叶天士的理论渊源、奇络虚证治法重点、络病治法重点、从脏腑论治奇络病要点、重视体质因素和因时制宜等几方面精练地阐述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治法治则,并总结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用药规律和特色,再通过列举从叶天士医案中精选的奇...
文章从叶天士的理论渊源、奇络虚证治法重点、络病治法重点、从脏腑论治奇络病要点、重视体质因素和因时制宜等几方面精练地阐述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治法治则,并总结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用药规律和特色,再通过列举从叶天士医案中精选的奇络病常用方来进一步体现治法治则和方药特色。文章体现了叶天士讲究奇络治法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奇经
奇络病
络病
原文传递
叶天士从络病论治痹证研究
被引量:
19
12
作者
李长香
程发峰
+6 位作者
王雪茜
马重阳
朱文翔
张晓瑜
穆杰
杜欣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58-1761,共4页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叶天士极大程度地发展了"络病"理论,建立完善的"络病"诊疗体系,尤其在内伤杂病痹证中得到充分体现。认为从"络病"的视角辨治痹证,须...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叶天士极大程度地发展了"络病"理论,建立完善的"络病"诊疗体系,尤其在内伤杂病痹证中得到充分体现。认为从"络病"的视角辨治痹证,须以虚、实为纲,治疗则在攻邪和荣养的基础上,需遵循其"络以通为用"的治"络病"原则。文章通过数则医案,从虚实两个方面,对叶天士治疗痹证的分型、治法、用药规律进行探讨。络实,包括风湿阻络、寒湿阻络、湿热阻络、痰瘀阻络4种证型,由外邪袭络或痰瘀阻络而为痹,治以攻邪通络,选取其常用的相应祛除外邪和通络之药;络虚,包括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气血虚衰4种证型,由络虚不充而为痹,治以扶助正气,荣养脉络兼以通络,除选用补充正气,荣养脉络之药外,加以其常用通络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络病
痹证
络实
络虚
原文传递
叶天士分消走泄法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
17
13
作者
王裕颐
《山西中医》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分消是因势利导应用开上、畅中、渗下的方法祛除湿邪,通过祛湿使阳气通达;走泄是指用行气之品,宣通气机,使气行湿去。湿热病常以脾胃为中心,脾胃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分消是因势利导应用开上、畅中、渗下的方法祛除湿邪,通过祛湿使阳气通达;走泄是指用行气之品,宣通气机,使气行湿去。湿热病常以脾胃为中心,脾胃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湿热最易损伤脾胃,而脾胃功能失调也最易内生湿热。湿为有形之邪,湿热相合,热蒸湿动,就会弥散三焦,湿性黏腻,又很少传变,难以清除,必然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气化不行,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等变化而出现相应症状,治疗当从祛除湿邪,通利三焦水道入手。所以叶天士提出"分消上下之势"的治法。临床凡是内伤杂病属痰、饮、水、湿类疾患,都可以此法变通应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温胆汤等临床应用即其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分消走泄
湿热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叶天士及《温病条辨》对乌梅丸方的发挥
被引量:
17
14
作者
陈烨文
连建伟
龚一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以张仲景为源,叶天士、吴鞠通为流,探讨经方乌梅丸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方法:通过以证测机和以方测证明确张仲景应用乌梅丸所对治的病机特点,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应用乌梅丸的医案特色,以及对《温病条辨》乌梅丸类方进行比较归纳...
目的:以张仲景为源,叶天士、吴鞠通为流,探讨经方乌梅丸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方法:通过以证测机和以方测证明确张仲景应用乌梅丸所对治的病机特点,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应用乌梅丸的医案特色,以及对《温病条辨》乌梅丸类方进行比较归纳。结果:张仲景以乌梅丸所对治证候的病机是脾肾寒,肝胃热,寒热错杂,叶天士以此方灵活加减治疗脾胃病、虫证、暑病、疟病、中风、虚劳等疾病,吴鞠通将叶天士上述医案处方固定为乌梅丸类方。结论:在对乌梅丸方证病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叶天士将本方应用于一系列病证,以及吴鞠通采撷本方构建温病辨治的体系,是对经方发挥的重要方面,促进了"寒温统一"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张仲景
叶天士
吴鞠通
温病条辨
寒温统一
原文传递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
被引量:
15
15
作者
屠燕捷
方肇勤
+1 位作者
杨爱东
郭永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793,共6页
温病名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温病的临床辨证纲领,为确立温病治法方药的重要前提。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病程发病阶段相关联,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相应辨证标准与用药标准,对于温病学术理论指导现代...
温病名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温病的临床辨证纲领,为确立温病治法方药的重要前提。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病程发病阶段相关联,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相应辨证标准与用药标准,对于温病学术理论指导现代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具有实用价值。文章以叶天士《温热论》及《临证指南医案》为主要依据,结合叶天士生活年代可能流行的和现代常见的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征与叶天士诊治这一类疾病的临床用药经验,提炼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辨证标准与常用方药,以期为当今临床感染性疾病及新发传染性疾病提供中医证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卫气营血
温病
辨证标准
原文传递
论叶天士对“阳明为阖”理论的发挥和临床运用
被引量:
14
16
作者
方传明
谢春光
+3 位作者
高泓
史年刚
晁俊
钟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50-3152,共3页
探讨叶天士对《黄帝内经》"阳明为阖"理论的发挥和临床运用。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阳明为阖"论述医案的整理,将叶天士对该理论的探讨和临床运用进行综合分析。叶天士对"阳明为阖"理论阐述涵盖...
探讨叶天士对《黄帝内经》"阳明为阖"理论的发挥和临床运用。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阳明为阖"论述医案的整理,将叶天士对该理论的探讨和临床运用进行综合分析。叶天士对"阳明为阖"理论阐述涵盖了生理、病理、病机等方面内容,在临床应用上提出了相应的治则、治法和具体方药。叶天士对《黄帝内经》"阳明为阖"理论的发挥既推陈出新又不离于经旨,对该理论的传承、创新和临床运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为阖
叶天士
肝风
通补阳明
原文传递
论叶天士对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
14
17
作者
王邦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01-2104,共4页
通过对叶氏医案的研究分析可知,叶天士继承了张仲景的治学方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理法研究有极为高深的造诣,他一改各家注释《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方法,从临床实践出发,独辟蹊径地研究如何用《伤寒论》的理...
通过对叶氏医案的研究分析可知,叶天士继承了张仲景的治学方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理法研究有极为高深的造诣,他一改各家注释《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方法,从临床实践出发,独辟蹊径地研究如何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证指导临床辨治,如何变通化裁经方使之能有效地治疗当时的各类疾病,叶天士在经方变通应用与《伤寒论》理法创新应用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叶氏是经方化栽应用的大师,是经方今用的典范,并在应用经方实践中创新和建立了许多新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仲景学说
继承
创新
原文传递
叶天士酸苦泄热法探讨
被引量:
14
18
作者
彭草云
阮月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9-1090,共2页
叶天士将酸苦泄热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中,对相关的23个病案进行分析发现,该法主要应用于肝犯胃,暑(暑湿),疟,泄泻、痢、便血,虫、痞等方面。酸苦泄热法有以下3个特点:1该法主要由黄芩、黄连、乌梅和白芍4味药组成,根据情况适当加减变...
叶天士将酸苦泄热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中,对相关的23个病案进行分析发现,该法主要应用于肝犯胃,暑(暑湿),疟,泄泻、痢、便血,虫、痞等方面。酸苦泄热法有以下3个特点:1该法主要由黄芩、黄连、乌梅和白芍4味药组成,根据情况适当加减变化;2酸苦泄热法主要应用于肝胃不和(肝阳或肝热犯胃)及暑或暑湿、湿热为患;3其所针对的症状几乎不离胃肠道,主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泄利、便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酸苦泄热法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叶天士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
12
19
作者
张玉辉
杜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512-2513,共2页
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有: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发挥三焦分证之理,临证诊断尤重辨舌验齿之法。叶天士论治内伤杂病亦有颇多建树,如倡导脾胃分治,善于甘润养胃;发展前人中风学术,立"阳化内风"...
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有: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发挥三焦分证之理,临证诊断尤重辨舌验齿之法。叶天士论治内伤杂病亦有颇多建树,如倡导脾胃分治,善于甘润养胃;发展前人中风学术,立"阳化内风"之说;阐明络脉病理论,开创络治法之先河。叶天士学术思想是构建温病理论体系的基石,叶氏医术是华夏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温病
卫气营血
络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护阴理论的汪机、吴澄、叶天士三家脾胃思想研究
被引量:
13
20
作者
徐雯洁
徐世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6-1208,共3页
重视机体阴液的顾护,是新安医家临床辨治思路的一大特色。汪机为温补培元派的代表人物,其"营卫论"奠定了新安医学重视脾胃、顾护营阴的基调,参芪益养脾胃之阴的治法由此肇端。吴澄、叶天士同时吸取养阴清润治法的营养,善用理...
重视机体阴液的顾护,是新安医家临床辨治思路的一大特色。汪机为温补培元派的代表人物,其"营卫论"奠定了新安医学重视脾胃、顾护营阴的基调,参芪益养脾胃之阴的治法由此肇端。吴澄、叶天士同时吸取养阴清润治法的营养,善用理脾阴、养胃阴法,倡言脾之阴阳分论、提出脾胃阴阳分论的观点。这3次突破是对脾胃学说日益补充和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新安医家不断汲取时代营养,形成新安医学以理论领先、勇于创新、学派纷呈之特色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脾胃
新安医学
汪机
吴澄
叶天士
原文传递
题名
生生之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沛奕
闫志安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华中医药杂志》社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93-2498,共6页
文摘
生非易也,先圣哀愍众生,指合真之道,启生长之门,示生生之阶,以度苦厄。问天是人的求索,释天是人的智慧,参天是人的心行,通天是道的契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中华文明对天的追求过程,体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展示了实践和认识的循环。生生之阶遍布时空,举足皆是,文章择其要而宣之。一切皆囊括于天,故天理是最根本的法则;滋养人生的井,出自人力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最直接的穿凿;真是世间万象的本来面目,亘古流传。故生生之阶源于天而起于井,充育于天味,依天时而趋吉,体天符以察生,本天元明生化不测之变,终归于天真而合道,历阶而上乃人生正途。步步踏着,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气通天
问天
释天
参天
通天
天井
天味
天气
天时
天符
天元
天真
Keywords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anon
of
Medicine
Sheng
Qi
Tong
tian
Wen
tian
shi
tian
Can
tian
Tong
tian
tian
Jing
tian
Wei
tian
Qi
tian
shi
tian
Fu
tian
Yuan
tian
Zhen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数书九章》与农学
被引量:
3
2
作者
曾雄生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207-218,共12页
文摘
该文从农学史的角度,探讨宋秦九韶《数书九章》中天时、田域等章及其有关问题与农业的关系,指出它们在农学思想及土地利用上的意义和价值,并论及历法与农业的关系,文中还对第九章市物类“菽粟互易”一题中题到的“油麻”一物进行了考证,指出油麻即芝麻。
关键词
《数书九章》
农学
天时
田域
油麻
Keywords
Mathematical
Treatise
in
Nine
Sections
agriculture
tian
shi
(
)
tian
Yu
You
Ma
,
sesame)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孙犁研究三题
3
作者
张占杰
机构
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0-4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孙犁年谱长编”(19BZW12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04年《孙犁全集》出版,2016年又出版了修订版。虽然一些佚文佚简被陆续发现,及时补救了全集不全的问题,但全集及其修订版中仍有一些错误需要改正。《孙犁全集》(修订版)和《孙犁文集》(补订版)新收入孙犁致田间的两封信,从信的内容推断,写信时间应当是1944年和1946年,而非1943年和1944年。孙犁与石坚是战友、同事、邻居,1940年相识,1946年开始交往。孙犁主编《平原杂志》,设"卫生"栏目,向石坚约稿,石坚写了科学小品《谈水》,他自己写了诗歌《咏水》,意在为农民普及科学常识,引导他们走向现代文明生活。一文一诗,相互呼应,形成一场活泼的对话。1983年6月7日,孙犁曾致作家汤吉夫一张明信片,对其创作的优缺点作了评价,此信对汤吉夫日后创作的转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孙犁
田间
书信佚文
石坚
汤吉夫
Keywords
Sun
Li
tian
Jian
lost
articles
and
letters
shi
Jian
Tang
Jifu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天问》与《史记》所述三代史的异同比较
4
作者
董常保
熊刚
机构
阿坝师专中文系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文摘
司马迁曾读屈原的《天问》,而且可能还解说过,应该说司马迁与屈原对三代史的认识大体相同。但是通过研读《天问》和《史记》中所述夏、商、周三代史,发现二者虽然在创作意图上基本相似,但是在材料来源、对天命观的认识等方面却大多相异,甚至相左。
关键词
屈原
《天问》
司马迁
《史记》
三代史
Keywords
Qu
Yuan
tian
Wen
Si
Maqian
shi
Ji
history
of
three
dynasties
of
Xia,
Shang
and
Zhou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叶天士对甘味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28
5
作者
顾晔
赵建辉
钟玲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800-3802,共3页
文摘
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之用,对于治疗疾病极具意义。世人多认为叶天士用药偏寒凉苦辛,而经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整理及归纳,发现其也多用甘味药治疗病证,在此过程中也常疗效卓绝,可见叶天士对甘味药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文章从甘味药的气味配伍规律、甘味药在辨证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甘味药在治疗疾病的实践价值等方面,探讨叶天士运用甘味药的基本特点。目的在于对现今甘味药的运用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甘味药
Keywords
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
with
Medical
Records
YE
tian
-
shi
Sweet
taste
Chinese
medicine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临证指南医案》辛润通络法探骊
被引量:
27
6
作者
林敏
鲁玉辉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67-226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77418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7J01544)~~
文摘
辛润通络法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络病治疗方法。文章认为辛润通络法的提出源于《黄帝内经》,并受张仲景辨治"肝着"及刘河间"玄府气液说"之启发,其作用机制包括行津通络、化瘀通络及通补络脉,适用于邪滞于络、阴血亏虚之络病。文章通过归纳《临证指南医案》中辛润通络法的药物使用规律,以期更好认识和运用辛润通络法。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辛润通络法
Keywords
YE
tian
-
shi
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
with
Medical
Record
Xinrun
Tongluo
method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
22
7
作者
方朝晖
赵进东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处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410-411,共2页
基金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病种糖尿病项目(200812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内分泌学项目(20091221)
安徽省卫生厅中医专项课题项目(2012zy26)
文摘
关于络脉的论述,始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成熟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全面系统总结络病治疗的辨证特色和用药规律,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应用叶天士提出的"辛润通络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
络脉
叶天士
辛润通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Keywords
collaterals
YE
tian
-
shi
Xinrun
Tongluo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分类号
R587.1 [医药卫生—内分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证指南医案》痹症诊疗特色分析
被引量:
22
8
作者
朱文
汪悦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8-1359,1480,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607)-基于神经肽VIP研究“肺肠合治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机制
文摘
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载痹症医案分析其对痹症的诊治特色,发现叶天士认为痹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初病外感风、寒、湿、热或体质阴虚筋脉失养、久病痰瘀混处经络等,治疗上主张从“病之新久、体之虚实、奇经辨证、久病入络、内风致痹、天人相应”6个方面论治,其中的“风气内动致痹论”强调了“体质阴虚,肝木偏亢”在痹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采用“育阴潜阳、息风通络”法而获良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痹症
诊疗特色
叶天士
Keywords
Bi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YE
tian
-
shi
分类号
R25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及治法
被引量:
21
9
作者
张晓哲
方朝义
机构
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
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出处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284-285,共2页
基金
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ZC177)
文摘
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络病的论述入手,阐述了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叶天士本着继承创新又不泥古离宗的原则,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和"新病亦可入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络病理论体系,对慢性疑难杂病等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启发了后世医家学者在诊治疾病中新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络病
Keywords
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
YE
tian
-
shi
collateral
disease
分类号
R249.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仲景“外风”与叶天士“阳化内风”论治中风
被引量:
20
10
作者
李鑫辉
司马旦旦
黄淼鑫
黄政德
肖青
王静雯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96-98,共3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5A143)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1559)
文摘
张仲景认为,中风主要原因在于"外风",病机为"内虚邪中",治疗上注重肝脾同治、重镇熄风、扶正祛风;而叶天士认为,中风主要原因在于肝肾阴亏,病机为"阳化内风",治疗上在肝脾同治、肝胃同治的同时,注重四时养治,随时施治。从仲景"外风"到叶天士"阳化内风"不但体现了中风论治的多个不同角度,更体现了中风病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中风
张仲景
叶天士
Keywords
stroke
ZHANG
Zhong-jing
YE
tian
-
shi
分类号
R277.733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天士治奇络病法则及用药特色
被引量:
18
11
作者
朱慧萍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文摘
文章从叶天士的理论渊源、奇络虚证治法重点、络病治法重点、从脏腑论治奇络病要点、重视体质因素和因时制宜等几方面精练地阐述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治法治则,并总结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用药规律和特色,再通过列举从叶天士医案中精选的奇络病常用方来进一步体现治法治则和方药特色。文章体现了叶天士讲究奇络治法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叶天士
奇经
奇络病
络病
Keywords
YE
tian
-
shi
Extra
meridian
Qi
collateral
disease
Collaterals
disease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叶天士从络病论治痹证研究
被引量:
19
12
作者
李长香
程发峰
王雪茜
马重阳
朱文翔
张晓瑜
穆杰
杜欣
王庆国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58-176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39/02432)~~
文摘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叶天士极大程度地发展了"络病"理论,建立完善的"络病"诊疗体系,尤其在内伤杂病痹证中得到充分体现。认为从"络病"的视角辨治痹证,须以虚、实为纲,治疗则在攻邪和荣养的基础上,需遵循其"络以通为用"的治"络病"原则。文章通过数则医案,从虚实两个方面,对叶天士治疗痹证的分型、治法、用药规律进行探讨。络实,包括风湿阻络、寒湿阻络、湿热阻络、痰瘀阻络4种证型,由外邪袭络或痰瘀阻络而为痹,治以攻邪通络,选取其常用的相应祛除外邪和通络之药;络虚,包括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气血虚衰4种证型,由络虚不充而为痹,治以扶助正气,荣养脉络兼以通络,除选用补充正气,荣养脉络之药外,加以其常用通络之药。
关键词
叶天士
络病
痹证
络实
络虚
Keywords
YE
tian
-
shi
Collateral
disease
Arthralgia
syndrome
Excessive
collateral
diseases
Deficient
collateral
diseases
分类号
R25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叶天士分消走泄法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
17
13
作者
王裕颐
机构
山西省中医院
出处
《山西中医》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文摘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分消是因势利导应用开上、畅中、渗下的方法祛除湿邪,通过祛湿使阳气通达;走泄是指用行气之品,宣通气机,使气行湿去。湿热病常以脾胃为中心,脾胃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湿热最易损伤脾胃,而脾胃功能失调也最易内生湿热。湿为有形之邪,湿热相合,热蒸湿动,就会弥散三焦,湿性黏腻,又很少传变,难以清除,必然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气化不行,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等变化而出现相应症状,治疗当从祛除湿邪,通利三焦水道入手。所以叶天士提出"分消上下之势"的治法。临床凡是内伤杂病属痰、饮、水、湿类疾患,都可以此法变通应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温胆汤等临床应用即其实例。
关键词
叶天士
分消走泄
湿热病
临床应用
Keywords
Humid
Heat
Disease
dispersing
and
eliminating
to
discharge
or
depart
evils
YE
tian
-
shi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叶天士及《温病条辨》对乌梅丸方的发挥
被引量:
17
14
作者
陈烨文
连建伟
龚一萍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07-1609,共3页
文摘
目的:以张仲景为源,叶天士、吴鞠通为流,探讨经方乌梅丸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方法:通过以证测机和以方测证明确张仲景应用乌梅丸所对治的病机特点,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应用乌梅丸的医案特色,以及对《温病条辨》乌梅丸类方进行比较归纳。结果:张仲景以乌梅丸所对治证候的病机是脾肾寒,肝胃热,寒热错杂,叶天士以此方灵活加减治疗脾胃病、虫证、暑病、疟病、中风、虚劳等疾病,吴鞠通将叶天士上述医案处方固定为乌梅丸类方。结论:在对乌梅丸方证病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叶天士将本方应用于一系列病证,以及吴鞠通采撷本方构建温病辨治的体系,是对经方发挥的重要方面,促进了"寒温统一"的发展。
关键词
乌梅丸
张仲景
叶天士
吴鞠通
温病条辨
寒温统一
Keywords
Wumei
Pill
ZHANG
Zhong-jing
YE
tian
-
shi
WU
Ju-tong
Detailed
Analysis
of
Epidemic
WarmDiseases
Unification
of
cold
and
warm
evils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
被引量:
15
15
作者
屠燕捷
方肇勤
杨爱东
郭永洁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研室/温病教研室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793,共6页
基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N o.2013K C J S12)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委预算内课题(No.2013JW76)
+2 种基金
上海市教委高校教师发展产学研项目(No.A1-N140236)
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No.2012ZX10004301-004)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与曙光医院合作项目~~
文摘
温病名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温病的临床辨证纲领,为确立温病治法方药的重要前提。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病程发病阶段相关联,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相应辨证标准与用药标准,对于温病学术理论指导现代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具有实用价值。文章以叶天士《温热论》及《临证指南医案》为主要依据,结合叶天士生活年代可能流行的和现代常见的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特征与叶天士诊治这一类疾病的临床用药经验,提炼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辨证标准与常用方药,以期为当今临床感染性疾病及新发传染性疾病提供中医证治参考。
关键词
叶天士
卫气营血
温病
辨证标准
Keywords
YE
tian
-
shi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weifen
qifen
yingfen
and
xuefen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tandard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叶天士对“阳明为阖”理论的发挥和临床运用
被引量:
14
16
作者
方传明
谢春光
高泓
史年刚
晁俊
钟文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50-3152,共3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No.2012SZ0188)~~
文摘
探讨叶天士对《黄帝内经》"阳明为阖"理论的发挥和临床运用。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阳明为阖"论述医案的整理,将叶天士对该理论的探讨和临床运用进行综合分析。叶天士对"阳明为阖"理论阐述涵盖了生理、病理、病机等方面内容,在临床应用上提出了相应的治则、治法和具体方药。叶天士对《黄帝内经》"阳明为阖"理论的发挥既推陈出新又不离于经旨,对该理论的传承、创新和临床运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阳明为阖
叶天士
肝风
通补阳明
Keywords
Yangming
is
occlusive
YE
tian
-
shi
Liver
wind
Tonifying
Yangming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叶天士对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
14
17
作者
王邦才
机构
宁波市中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01-2104,共4页
文摘
通过对叶氏医案的研究分析可知,叶天士继承了张仲景的治学方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理法研究有极为高深的造诣,他一改各家注释《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方法,从临床实践出发,独辟蹊径地研究如何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证指导临床辨治,如何变通化裁经方使之能有效地治疗当时的各类疾病,叶天士在经方变通应用与《伤寒论》理法创新应用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叶氏是经方化栽应用的大师,是经方今用的典范,并在应用经方实践中创新和建立了许多新的学说。
关键词
叶天士
仲景学说
继承
创新
Keywords
YE
tian
-
shi
Zhongjing
theory
Inheritance
Innovation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叶天士酸苦泄热法探讨
被引量:
14
18
作者
彭草云
阮月芳
机构
嘉兴市中医医院呼吸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9-1090,共2页
文摘
叶天士将酸苦泄热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中,对相关的23个病案进行分析发现,该法主要应用于肝犯胃,暑(暑湿),疟,泄泻、痢、便血,虫、痞等方面。酸苦泄热法有以下3个特点:1该法主要由黄芩、黄连、乌梅和白芍4味药组成,根据情况适当加减变化;2酸苦泄热法主要应用于肝胃不和(肝阳或肝热犯胃)及暑或暑湿、湿热为患;3其所针对的症状几乎不离胃肠道,主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泄利、便血等。
关键词
叶天士
酸苦泄热法
理论探讨
Keywords
YE
tian
-
shi
:
Expelling
heat
with
sour
and
bitter
medicine
Theoretical
study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叶天士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
12
19
作者
张玉辉
杜松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512-2513,共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523504)
文摘
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有: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发挥三焦分证之理,临证诊断尤重辨舌验齿之法。叶天士论治内伤杂病亦有颇多建树,如倡导脾胃分治,善于甘润养胃;发展前人中风学术,立"阳化内风"之说;阐明络脉病理论,开创络治法之先河。叶天士学术思想是构建温病理论体系的基石,叶氏医术是华夏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关键词
叶天士
温病
卫气营血
络病
Keywords
YE
tian
-
shi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weifen,
qifen,
ying
fen,
and
xuefen
collaterals
分类号
R249.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护阴理论的汪机、吴澄、叶天士三家脾胃思想研究
被引量:
13
20
作者
徐雯洁
徐世杰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6-1208,共3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YZ-1419)
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No.Y-1401)~~
文摘
重视机体阴液的顾护,是新安医家临床辨治思路的一大特色。汪机为温补培元派的代表人物,其"营卫论"奠定了新安医学重视脾胃、顾护营阴的基调,参芪益养脾胃之阴的治法由此肇端。吴澄、叶天士同时吸取养阴清润治法的营养,善用理脾阴、养胃阴法,倡言脾之阴阳分论、提出脾胃阴阳分论的观点。这3次突破是对脾胃学说日益补充和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新安医家不断汲取时代营养,形成新安医学以理论领先、勇于创新、学派纷呈之特色的过程。
关键词
调理脾胃
新安医学
汪机
吴澄
叶天士
Keywords
Spleen-stomach
regulating
Xin'an
medical
WANG
Ji
WU
Cheng
YE
tian
-
shi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生之阶
李沛奕
闫志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原文传递
2
《数书九章》与农学
曾雄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孙犁研究三题
张占杰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对《天问》与《史记》所述三代史的异同比较
董常保
熊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浅论叶天士对甘味药的临床应用
顾晔
赵建辉
钟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8
原文传递
6
《临证指南医案》辛润通络法探骊
林敏
鲁玉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7
原文传递
7
从叶天士辛润通络法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方朝晖
赵进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临证指南医案》痹症诊疗特色分析
朱文
汪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对络病的认识及治法
张晓哲
方朝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张仲景“外风”与叶天士“阳化内风”论治中风
李鑫辉
司马旦旦
黄淼鑫
黄政德
肖青
王静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叶天士治奇络病法则及用药特色
朱慧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8
原文传递
12
叶天士从络病论治痹证研究
李长香
程发峰
王雪茜
马重阳
朱文翔
张晓瑜
穆杰
杜欣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原文传递
13
叶天士分消走泄法临床应用探讨
王裕颐
《山西中医》
2010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叶天士及《温病条辨》对乌梅丸方的发挥
陈烨文
连建伟
龚一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7
原文传递
15
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标准与理法方药
屠燕捷
方肇勤
杨爱东
郭永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
原文传递
16
论叶天士对“阳明为阖”理论的发挥和临床运用
方传明
谢春光
高泓
史年刚
晁俊
钟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原文传递
17
论叶天士对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王邦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4
原文传递
18
叶天士酸苦泄热法探讨
彭草云
阮月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原文传递
19
叶天士学术思想探析
张玉辉
杜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基于护阴理论的汪机、吴澄、叶天士三家脾胃思想研究
徐雯洁
徐世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