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晓阳 万梦婕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1-625,共5页
自美国医学会2011年发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以来,我国率先依据询证医学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进行更新。近几年有许多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公布,尤其是中国血液工作者为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 自美国医学会2011年发布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以来,我国率先依据询证医学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进行更新。近几年有许多突破性的临床研究成果被公布,尤其是中国血液工作者为提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尚缺少文献对于儿童、成人、老年、孕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系统药物介绍,仍有部分患者对于一、二线药物治疗无反应。故本文结合文献对指南进行解读,探索各个治疗方案的优缺点,探讨临床治疗的瓶颈,方便指南的执行和理解,为及时更新下一版指南探路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 孕妇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症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2
2
作者 朱永亮 朱雯雯 周小玉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预测妊娠伴血小板减少孕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无胎盘因素和子宫收缩乏力的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的剖腹产孕妇,使用TEG检测其CI和血MA,并同时检测其血小板计数,比较不同MA及CI值的血小板减少孕妇产后出...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预测妊娠伴血小板减少孕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无胎盘因素和子宫收缩乏力的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的剖腹产孕妇,使用TEG检测其CI和血MA,并同时检测其血小板计数,比较不同MA及CI值的血小板减少孕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MA、CI值与产后出血量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18、0.004(P<0.05),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量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MA、CI值低于正常范围的产妇重度出血的比例大于正常的产妇,P值分别为0.004、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与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结论:MA、CI值对于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的产后出血的预估价值高于血小板计数,TEG能更好的预估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的产后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丽荣 吴大保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2014年间足月分娩的8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期血小板计数正常的85例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2014年间足月分娩的8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期血小板计数正常的85例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69例(占81.2%),其中自然分娩58例,剖宫产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0例(占11.7%),其中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6例(占7.1%),其中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4例。产后出血GT组4例(5.7%),ITP组4例(40.0%),其他病因组2例(33.3%)。对照组自然分娩70例,剖宫产15例,产后出血1例(1.2%)。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原发病的情况及产科因素。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分娩结局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大鹏 梁梅英 王山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9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孕期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9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孕期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109/L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进行病因诊断,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以下临床处理.(1)孕期在无全身自发性出血情况下,维持血小板计数〉20×109/L,血红蛋白〉70 g/L;(2)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压积(HCT)〈25%,血红蛋白〈70 g/L时,输注压积红细胞;(3)剖宫产术前或分娩前维持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30×109/L;(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20~3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用泼尼松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上述治疗无效者,若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间断输注血小板,无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严密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同期分娩数为9302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0.28%.患者年龄平均29岁.孕前诊断17例,孕期诊断9例.26例患者中,有13例在我院行系统产前检查,初次诊断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的平均孕周为24周;无系统产前检查的13例,初次诊断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的平均孕周为32周.26例患者中,2例(8%,2/26)病因诊断不明,24例(92%,24/26)病因诊断明确,其中14例(54%,14/26)为ITP,5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例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临床处理:所有患者均多次应用血制品.14例ITP患者中6例应用了泼尼松+丙种球蛋白治疗,8例仅应用泼尼松治疗.26例患者中有9例(35%,9/26)出现了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妊娠并发症 血液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病因分析及血小板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麦凤鸣 陈兢思 +1 位作者 余琳 陈敦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患者血小板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3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入围产期患者61例,根据妊娠期血小...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患者血小板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3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入围产期患者61例,根据妊娠期血小板计数(PLT)最低值分为两组:<10×10~9/L组和(10~30)×10~9/L组,分析不同PLT水平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73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占76. 71%,其次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占9. 59%。进入围产期患者中位分娩孕周37周,剖宫产率55. 74%,产后出血发生率14. 7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2702 g,新生儿血小板减少7例。PLT <10×10~9/L组患者中位分娩孕周36周,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P=0. 01),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P=0. 04)。对患者分娩前PLT与产后出血量作相关分析,发现患者分娩前PLT与产后出血量呈负相关(r=-0. 32,P=0. 01)。分别对患者孕期最低PLT及分娩前PLT与新生儿PLT作相关分析,发现该两因素与新生儿PLT均无相关性(r=0. 29,P=0. 54; r=0. 18,P=0. 10)。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尽早明确病因,提升血小板水平,可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改善母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症 血小板减少 重度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哲 梁梅英 王建六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67-272,共6页
目的 比较妊娠期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本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例305例,病因学诊断分别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部分病因不明者。根据孕期最... 目的 比较妊娠期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本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例305例,病因学诊断分别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部分病因不明者。根据孕期最低血小板计数分成4组:Ⅰ组:(50~100)×10^9/L;Ⅱ组:(30~50)×10^9/L;Ⅲ组:(10~30)×10^9/L;Ⅳ组:〈10×10^9/L。Ⅰ~Ⅳ组病例数依次为101、85、87和32例。比较各组患者孕期并发症、治疗、新生儿结局和随访情况。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卡方检验、趋势卡方分析。结果305例孕妇并发贫血68例(22.30%),早产40例(13.11%),产后出血60例(19.67%),患病率均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升高(P均<0.05),产后24h内出血量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增多。孕期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5例(11.48%),糖代谢异常23例(7.54%),各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褥感染2例(0.66%),无孕产妇死亡。305例产妇随访血小板恢复者共211例(69.18%),产后半年内母体血小板恢复正常率Ⅰ~Ⅳ组依次为90.59%(77/85)、82.36%(42/51)、46.16%(24/52)和39.13%(9/23),随孕期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恢复率下降(X^2趋势=42.616,P趋势=0.000)。活产儿301例,胎死宫内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4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18例(5.98%),颅内出血1例。随母体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病率增高(X^2趋势=17.806,P趋势=0.000);16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在出生后3~8周恢复正常,2例随访3年未恢复。结论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母体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患病风险均有增加。严密的围产期保健可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血液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预后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时全身麻醉对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产妇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魏俊 刘国莉 +1 位作者 梁梅英 王山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产妇剖宫产术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因血小板计数〈50×10^9/L、孕周〉35周而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产妇65例,随机选取其中35例采用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产妇剖宫产术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因血小板计数〈50×10^9/L、孕周〉35周而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产妇65例,随机选取其中35例采用全身麻醉行剖宫产分娩(全身麻醉组),30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行剖宫产分娩(局部麻醉组)。观察全身麻醉组产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并比较两组产妇从切开皮肤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全身麻醉组产妇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为(9.7±3.5)min。(1)全身麻醉组产妇从切开皮肤至胎儿娩出的时间[(7.7±2.5)min]显著短于局部麻醉组[(12.5±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总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在全身麻醉组产妇分别为(97.9±1.3)%及(98.1±1.1)%,局部麻醉组产妇分别为(98.3±1.2)%及(98.6±0.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身麻醉组及局部麻醉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1±245)及(452±213)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分钟Apgar评分均为10分。(5)局部麻醉组有2例发生新生儿轻度窒息,全身麻醉组无新生儿窒息发生;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产妇选择全身麻醉行剖宫产术是安全的,对母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血小板减少 妊娠并发症 血液 麻醉 全身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20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蔡惠兰 张吟雪 秦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08例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孕妇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88例(42.3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8例(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208例临床资料。结果:208例孕妇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88例(42.3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8例(27.8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2例(15.38%),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5.77%),再生障碍性贫血(AA)10例(4.8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例(0.9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2例(0.96%),Evan’s综合征1例(0.48%),病因不明3例(1.44%)。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病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产期护理24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孔利萍 胡晓蓉 谢红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7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和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22例,产后出血率为8%,无严重感染,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选择合适...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围产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法和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措施。结果24例患者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22例,产后出血率为8%,无严重感染,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加强监护、适时提升血小板是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顺利渡过围产期,确保母婴平安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围产期 护理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佟彤 阴赪宏 刘瑞霞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第1期11-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617例,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和血小板降低的不同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617例,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和血小板降低的不同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主要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先兆子痫(PE)、HELLP综合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按照上述五种病因分为五组患者,其年龄、住院天数、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及孕前BMI、血小板最低值、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孕周及血小板最低值出现孕周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的早产率、胎死宫内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出生5分钟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等妊娠结局存在组间差异(P<0.05)。依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随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增加,三组间剖宫产率、早产率、死产率、产后出血率、贫血率、输血小板治疗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其余病理性血小板减少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母婴的安全,尤其HELLP综合征及DIC。血小板计数<50×109/L对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病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剑利 徐克惠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0例PAT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血小板减少组(妊娠期检查发现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选择同期在...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0例PAT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血小板减少组(妊娠期检查发现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60例正常孕妇纳入血小板正常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麻醉方式、产前凝血功能、产时出血量及所产新生儿出生时情况,并观察血小板减少组患者治疗情况、产后血小板恢复情况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分娩孕龄及初产妇与经产妇所占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时麻醉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9.40,42.57;P〈0.05)。血小板减少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并且其中剖宫产分娩者的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血小板正常组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其中剖宫产分娩者的麻醉方式全部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②血小板减少组孕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时全身麻醉率均有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x2=3.11,P=0.04;x2=17.51,P=0.00)。③两组孕妇产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1.61,0.42,0.93,1.58;P〉0.05)。④两组孕妇所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60,1.206;P〉0.05)。⑤本组血小板减少组孕妇产前及产后未做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合并症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莉莳 何荣霞 +1 位作者 路丽 范倩倩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诊治GT患者55例为观察组,再按照血小板计数(PLT)分为A亚组25例(PLT<50×10^(9)/L)和B亚组30... 目的分析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诊治GT患者55例为观察组,再按照血小板计数(PLT)分为A亚组25例(PLT<50×10^(9)/L)和B亚组30例[PLT(51~99)×10^(9)/L];取同期正常入院妊娠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2亚组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R、K、α角、MA、CI值),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PLT、PCT低于对照组,MPV、P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18.184/<0.001、17.277/<0.001、3.083/0.003、3.671/<0.001);在血栓弹力图指标中,B亚组K值小于A亚组,α角、MA值和CI值大于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4.790/<0.001、4.260/<0.001、4.359/<0.001、4.277/<0.001);2亚组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亚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比例低于A亚组(χ^(2)/P=11.000/0.001、6.675/0.028),早产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相关参数用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可以更好地评估出血风险,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有效改善妊娠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期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相关参数 产后出血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文静 梁宪红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寻找其最佳的处理方法以促成良好妊娠结局。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00-2008年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例49例,对其发生的病因、处理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寻找其最佳的处理方法以促成良好妊娠结局。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00-2008年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例49例,对其发生的病因、处理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21例(42.8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26.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14.29%),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4.0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例(4.08%),病因不明4例(8.16%)。有剖宫产指征的27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其余22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率2.04%。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者4例。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充新鲜血及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华聪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妇女中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改变之一,可由多种病因造成,既可为妊娠期特异的表现或并发症,也可与妊娠无明确关系。尽管绝大多数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母婴结局良好,无须特殊治疗;但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小板显著减少,... 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妇女中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改变之一,可由多种病因造成,既可为妊娠期特异的表现或并发症,也可与妊娠无明确关系。尽管绝大多数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母婴结局良好,无须特殊治疗;但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小板显著减少,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文章主要介绍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思路,以及常见病因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妊娠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子痫前期 HELLP综合征
原文传递
109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彤 姜桦 +2 位作者 龚文佳 许小平 谢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降低围生期母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1年1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09例妊娠期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孕产妇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诊断... 目的探讨妊娠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降低围生期母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1年1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09例妊娠期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孕产妇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诊断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regnancy-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21例(19.3%)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其中妊娠合并ITP 20例、妊娠合并Evans’综合征1例;5例(4.6%)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其中1例为先兆子。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者5例(5.9%)。分娩时出血量和血小板下降的程度无明显关联。结论妊娠期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有多种,以PAT和ITP最多见。既往有血小板减少、过敏、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史均是妊娠期发生血小板减少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妊娠 出血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治疗相关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哲 梁梅英 +3 位作者 徐雪 窦莎 张晓红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母体干预治疗对母儿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6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血小板计数有两次或以上<30×10~9/L妊娠期ITP 119例,给... 目的探讨妊娠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母体干预治疗对母儿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6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血小板计数有两次或以上<30×10~9/L妊娠期ITP 119例,给予系统孕期保健,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独糖皮质激素组(33例)、丙种球蛋白组(8例)、激素联合丙球组(26例)和支持治疗组(52例)4组。比较各组相关母体并发症、分娩结局、新生儿和随访情况。结果 119例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治疗开始孕周20~35孕周,用药时间1~15周。丙种球蛋白治疗开始孕周16~36周,周期1~5个疗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13例(10.9%),妊娠期糖尿病(GDM)18例(15.1%),贫血39例(32.8%),早产24例(20.2%),胎膜早破8例(6.7%);产后出血33例(27.7%),产褥感染1例(0.8%),无重要脏器自发出血及孕产妇死亡。4组在HDP与早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组与无激素治疗组HDP、GDM和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36周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妊娠孕周30^(+6)~40^(+5)周。剖宫产76例(63.9%)。围生儿119例,活产儿116例,死胎3例:无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新生儿血小板减低16例(13.4%),头颅血肿1例。结论妊娠期ITP患者经合理干预可获得满意妊娠结局。激素治疗可导致HDP、GDM等相关并发症增加,应注意适应证及监测母体血压、血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治疗 并发症 妊娠预后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10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欣 李少闻 +5 位作者 邬晋芳 张云萍 付丽丽 何莉莉 郑彩霞 杜鹃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与产科高危因素,以及产科并发症相关关系进行的研究.方法 对2006~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与105例正常孕妇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孕妇血小板减少... 目的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与产科高危因素,以及产科并发症相关关系进行的研究.方法 对2006~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与105例正常孕妇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孕妇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68.9%)、妊娠高血压疾病(9.7%)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8%).血小板减少孕妇的胎盘早剥、引产、剖宫产、产钳、产后出血和输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χ2值分别为3.748、12.491、18.289、6.886、4.801、20.468,均P〈0.05).结论 大多数轻度血小板减少孕妇预后良好,无需特殊处理.中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多与严重的原发病有关,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原发病应是关注和治疗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学分析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惠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4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例64例,根据孕期最低血小板计数分成四组。Ⅰ组:(50~100)X 109/L;Ⅱ组:(30~50)×109/L;Ⅲ组:(10~30)×109/L;Ⅳ组:<1... 目的观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例64例,根据孕期最低血小板计数分成四组。Ⅰ组:(50~100)X 109/L;Ⅱ组:(30~50)×109/L;Ⅲ组:(10~30)×109/L;Ⅳ组:<10×109/L。Ⅰ~Ⅳ组病例数依次为20、16、15和13例。比较各组患者发病原因,孕期并发症、治疗、新生儿结局。结果 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分类中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PAT占比最高,为45.3%;孕期及产后并发症包括HDCP、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贫血、早产、产后出血的患病率均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具有增加趋势(P<0.0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母体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病率增高。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母体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患病风险均有增加。严密的围生期保健可改善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母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病因学
下载PDF
妊娠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月华 李洁 +2 位作者 苏婧 孙艳 李增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0-66,共7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妊娠早期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认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及血小板凋亡在ITP...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妊娠早期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认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及血小板凋亡在ITP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ITP症状隐匿,分类和鉴别诊断复杂,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混淆,临床工作中最需与其相鉴别。妊娠期ITP缺少规范的诊疗实践,但其原则应是强调孕前咨询的重要性,在继续妊娠的风险与预防性的产前治疗中,寻求良好的平衡点,关注孕妇血小板变化趋势及临床表现,将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范围而不是正常范围内,避免过度治疗。治疗方案包括紧急治疗、一线治疗与二线治疗。发生临床出血(如难以控制的活动性出血及重要脏器的自发性出血)或处于围手术期时应尽快将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至50×109/L以上。一线治疗方案包括醋酸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二线治疗方案在妊娠期开展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 妊娠并发症 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球蛋白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鑫 朱艳 +1 位作者 黄达 余宏男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723-3724,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0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出现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PIH)3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0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出现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PIH)37例,肝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其中剖宫产65例,占61.9%;阴道分娩40例,占38.1%。结论 PAT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以PAT最常见,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