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被引量:119
1
作者 曲龙 王爱林 汤福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目的 利用胫骨横向搬移再生血管技术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 对 1例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7年的男性 5 6岁患者 ,在胫骨内前方中段做一个纵长方形截骨 (长 12 0mm、宽 2 0mm) ,然后安装可搬移骨块的装置。术后第 5天开始以每天 1m... 目的 利用胫骨横向搬移再生血管技术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 对 1例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7年的男性 5 6岁患者 ,在胫骨内前方中段做一个纵长方形截骨 (长 12 0mm、宽 2 0mm) ,然后安装可搬移骨块的装置。术后第 5天开始以每天 1mm的速度横向搬移骨块 ,移动距离 2 2mm为止 ,术后 2个月拆掉搬移装置。结果 从术后 1周骨搬移开始 ,病人小腿冰冷感、足末端麻木、间歇跛行等症状逐渐好转、消失。术后 2 5d血管造影证实 ,被搬移骨的周围 (下肢末端 )形成了丰富的血管网络 (术前动脉以下中、小动脉中断 )。结论 胫骨横向搬移再生血管 (网 )技术治疗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 胫骨横向搬移血管再生术
原文传递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 被引量:29
2
作者 汤敬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71-479,470,共10页
2019年11月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通过现代医学和中医传统表述相结合,阐明了命名、病因、组织病理、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临床表现... 2019年11月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通过现代医学和中医传统表述相结合,阐明了命名、病因、组织病理、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临床表现、治疗等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西医结合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栋 张永红 +2 位作者 贺国宇 张兴东 秦泗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9-984,共6页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10月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28例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患者。其中男22例...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10月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28例下肢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患者。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41~86岁,平均65.6岁。糖尿病足2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感染病程1~27年,平均14.9年。记录所有患者足踝部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以及糖尿病足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Wagner分级、WIFi(W:下肢创面分级;I:缺血分级;Fi:足部感染分级)分级,并进行比较。结果1例糖尿病足患者于术后111 d创面好转,无脓性分泌物,后失访;余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1个月,平均8.4个月。术后胫骨截骨切口和局部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术后21例出现外固定架针道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好转,均未出现针道感染。24例糖尿病足患者中,1例因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出现急性下肢血管栓塞,足部急性坏疽而截肢;余22例足踝部均愈合,愈合时间2.5~11.0个月,平均4.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Wagner分级和WIFi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于术后6个月足踝部愈合;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于术后16、18个月足踝部愈合。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结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伴足踝部慢性感染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足踝部慢性感染 糖尿病足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原文传递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外科治疗几种术式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林勇杰 吕伟明 谭最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33-535,共3页
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TAO),包括腰交感神经节切除120例,大网膜移植10例,静脉动脉化28例,其中12例并腰交感神经节切除。Ⅰ、Ⅱ期TAO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效果良好,Ⅲ期TAO作大网膜移植或静脉动脉化... 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TAO),包括腰交感神经节切除120例,大网膜移植10例,静脉动脉化28例,其中12例并腰交感神经节切除。Ⅰ、Ⅱ期TAO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效果良好,Ⅲ期TAO作大网膜移植或静脉动脉化,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 脉管炎 大网膜移植 静脉动脉化
原文传递
“脱疽”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曹烨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40-544,共5页
脱痈(脱疽)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篇》,发于足趾,名曰脱痈。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将"脱痈"改为"脱疽",首次提出了"脱疽"的病名。脱疽的特点主要是发于手足肢末,指(趾)、肢端坏... 脱痈(脱疽)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篇》,发于足趾,名曰脱痈。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将"脱痈"改为"脱疽",首次提出了"脱疽"的病名。脱疽的特点主要是发于手足肢末,指(趾)、肢端坏疽发黑,或伴红肿、发白、发紫,疼痛剧烈,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结合现代医学疾病诊断学,脱疽临床常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坏疽、肢体急性动脉栓塞性坏疽、免疫性血管炎导致的坏疽(如类风关性血管炎性坏疽、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坏疽、硬皮病性坏疽等)。本研究探讨脱疽的主要症状、体征,对治疗方法、临床应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闭塞症 免疫性血管炎 糖尿病足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茂华 孙岩 +2 位作者 吴学君 金星 张精勇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9条患肢)于缺血肢体行自体骨髓干细胞肌内注射移植,移植治疗3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4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9条患肢)于缺血肢体行自体骨髓干细胞肌内注射移植,移植治疗3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肢疼痛缓解情况,并观察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和足部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移植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8例,9例VAS评分由术前(7.89&#177;1.36)分降至(2.11&#177;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间歇性跛行距离明显延长、ABI明显升高(P〈0.05);2例足部溃疡1例痊愈,1例溃疡面积明显缩小.随访6~24个月,患者症状及ABI均无恶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安全性好,近、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自体骨髓干细胞 移植 治疗结果 踝肱指数
下载PDF
介入联合胫骨横向搬移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威 鲁志超 +1 位作者 王新栋 杨茂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9-814,共6页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与单纯介入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动脉硬化闭塞症(TS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42肢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介入-骨搬移组2...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与单纯介入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动脉硬化闭塞症(TS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42肢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介入-骨搬移组22例,应用介入治疗解决近端血管阻塞问题后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单纯介入组20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SF36)评价临床效果,测量第1足趾皮温、并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虽然入院时、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第1足趾皮温和SF36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12个月时,介入-骨搬移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第1足趾皮温显著高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SF36评分和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健康状况(GH)亚评分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CTA显示介入-骨搬移组于术后3个月可见明显侧枝血管网形成,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可以重建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远端肢体侧枝循环,远期疗效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动脉硬化闭塞症(TSO) 胫骨横向搬移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欣 杨珏 +3 位作者 陈斌 竺挺 张文波 符伟国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TAO患者16例(18条下肢)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肢体行下肢造影,根据术前CTA结果显示的流人...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TAO患者16例(18条下肢)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肢体行下肢造影,根据术前CTA结果显示的流人道和流出道情况行置管溶栓术和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本组16例患者18条肢体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plasty,PTA),3条肢体术后无明显改善,其中1例手术2周后行膝上截肢术。PTA即时成功率为83.34%(15/18)。术后15条患肢皮温明显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延长,静息痛消失或明显减轻,9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术后1周踝/肱指数由术前0.33±0.16恢复至0.79±0.23。8例有足趾坏死者渗出消失、创面愈合。术后随访16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随访10.84个月。以下肢CTA和A/BI检查行术后随访,术后3个月的通畅率为8I.33%,1年通畅率为60.23%。结论TAO患者行PTA能改善患肢血供,促进溃疡及创面的愈合,增加保肢率,降低截肢平面。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 血管成形术 放射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策略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鸿坤 李鸣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35-837,共3页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四妙勇安汤“异病同治”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艺博 张悦健 +2 位作者 李娟 童宏选 卢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663-2671,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手段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异病同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挖掘与检索获取四妙勇安汤中4味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TD...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手段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异病同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挖掘与检索获取四妙勇安汤中4味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TD)以及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筛选AS和TAO的关联靶点;运用Venny 2.1,获得药物作用于二病的共有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合物-共有靶点-疾病整体调控网络图。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四妙勇安汤与AS、TAO的共有靶点主要为VEGFA、IL6、JUN、TNF、FOS、MAPK8、MMP9、IL10、ICAM1等计47个;筛选出以黄酮类和甾醇类为主的有效活性成分计9个;KEGG通路富集得到的这些靶点共同参与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TNF、动脉粥样硬化与流体剪切应力、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等多条通路调节。结论:四妙勇安汤通过抗炎、减少斑块形成、免疫反应、改变血液流变等多条生物学通路发挥药理作用,证实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特点,预测了四妙勇安汤“异病同治”AS与TAO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实验设计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异病同治 潜在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应用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汤敬东 成明 +5 位作者 甘树杰 冯怡雯 张慈 明旭 李克 钱水贤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间3例用常规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的同时施行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的TAO病例,通过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程度等评判临床疗效。结... 目的探讨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间3例用常规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的同时施行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的TAO病例,通过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程度等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ABI从术前的0.3、0.2和0.3上升至术后1.0、0.8和0.8。患者在随访期间临床症状保持良好,均无复发,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血流通畅。结论利用血管腔内技术射频消融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TAO,既可达到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治疗效果,又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因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其中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射频消融术 去神经化 股浅动脉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学锋 沈振亚 +8 位作者 谷涌泉 张建 俞恒锡 郭连瑞 齐立行 崔世军 吴英峰 佟铸 汪忠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TAO患者(17条患肢)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肌注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和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和足...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TAO患者(17条患肢)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肌注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和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和足部溃疡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移植治疗2个月后疼痛缓解者15条,冷感缓解者16条。移植前ABI为0.37±0.06,移植治疗后2个月为0.50±0.17(P<0.05),ABI改善者9条。TcPO2移植治疗前为(24.59±3.36)mmHg(1mmHg=0.133kPa),移植治疗后2个月为(35.00±10.44)mmHg(P<0.05),TcPO2改善14条。溃疡改善者7条。经4~1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者13条;客观指标ABI为0.45±0.14,与移植治疗前和移植治疗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O2为(33.24±10.43)mmHg,与移植治疗前和移植治疗后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0.6%(12/17)。溃疡愈合者5条,有2例2条患肢的溃疡伴疼痛无缓解,无死亡及高位截肢者。所有患者经常规检查未发现视网膜增生、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梗塞、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TAO手段,改善患肢症状及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皮肤溃疡 踝肱指数 经皮氧分压
原文传递
过山蕨总黄酮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梁大连 程艳玲 +1 位作者 董世波 李宁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股动脉注射月桂酸制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造模后肉眼观察病变肢情况并评分,按评分结果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过山蕨总黄酮高、中、低剂量(7.2、3.6、1.8mg/kg... 目的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股动脉注射月桂酸制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造模后肉眼观察病变肢情况并评分,按评分结果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过山蕨总黄酮高、中、低剂量(7.2、3.6、1.8mg/kg)组和脉管复康片(648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组于造模3d后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d。观察大鼠体征、血栓病理切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过山蕨7.2mg/kg可显著改善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症状。结论过山蕨总黄酮对大鼠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有显著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阻断α受体和兴奋β受体、抗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山蕨总黄酮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形成 肾上腺功能亢进
原文传递
曹烨民扶阳固本法为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国奇 曹烨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23-25,共3页
介绍曹烨民主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经验。认为素体阳虚、外邪乘袭为本病基本病机,治疗须以扶阳固本之法贯穿始终,强调分期辨治,即急性期祛邪为先、稳定期清补并用。临床常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则。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扶阳固本 脱疽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中 边杰芳 +3 位作者 张聚良 王岭 常英娟 贺洪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根据重建后图像对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手...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根据重建后图像对下肢血管病变进行评估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下肢主干动脉在三维对比增强MRA成像中均获得满意的显示,正常血管显示率100%,三维对比增强MRA明确显示下肢病变血管的部位、范围及血管病变程度,与术中诊断符合率为95%(6568)。结合血管超声的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9%(6768)。其显示小腿胫前和或胫后动脉二级以上分支血管时显影欠佳,但对手术方式及疗效无影响。结论:三维对比增强MRA应用于下肢动脉病变的术前特异性检查,具有定位准确、无医源性损伤、安全迅速及可重复进行等优越性,是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疾病及术后随访的重要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如冰 罗群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3期184-186,共3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在上下肢中小型动脉中比较常见,指的是非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节段性血管炎。本病发生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能有统一的定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治疗方法受到限制。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本病发病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在上下肢中小型动脉中比较常见,指的是非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节段性血管炎。本病发生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未能有统一的定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治疗方法受到限制。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发现,本病发病原因及机制可能和吸烟、感染、免疫炎症介质、遗传、同型半胱氨酸等有关,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也有报道指出本病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NOD样受体(NLR)P3炎性小体有关。总的来说,TAO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本文就从其常见的病因与新近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病因 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NOD样受体P3炎性小体
下载PDF
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智慧 魏征 +11 位作者 符伟国 陈斌 郭大乔 张祥满 王志梅 邹善华 史振宇 竺挺 徐欣 蒋俊豪 杨珏 王玉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采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7例,其中【舡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结节性红斑伴血栓形成1例,年龄23... 目的探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采用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7例,其中【舡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结节性红斑伴血栓形成1例,年龄23~54岁,平均(39±11)岁;均小具备血臀重建条件。经G-CSF动员后第5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获得纯化CD34’细胞,卜肢肌肉局部注射,观察不良反应和缺血缓解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技术和保肢成功,移植细胞数(7.1±2.3)x10^5/kg[(4.6×10^5~1X10^6)/kg]。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8±3)个月。术后1个月静息痛均明显缓解,Wong—BakerFACES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7.1±2.0(4~10)降至1.1±1.1(0~2),P=0.0000。无痛步行时间术前平均(4±4)min(1~10min),术后3个月延长至(12±7)min(5~21min),P=0.04,术后6个月(20±12)min(6~40min),P=0.02。术前踝肱指数0.54±0.18(0.41—0.87),术后3个月提高至0.66±0.13(0.52~0.86),P=0.17,术后6个J{0.72±0.13(0.56—0.91),P:0.07。6例溃疡中,3例直径〈2cm者完全愈合,另3例直径〉2cm者明硅缩小。经皮氧分压术前(29±14)mmHg(10~52mmHg),术后3个月(464-14)mmHg(27~63mmHg),P=0.04,术后6个月(57±10)mm Hg(41—66mmHg),P=0.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初步结果显示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脉管炎 闭塞性 细胞移植 下肢缺血 抗原 CD34
原文传递
VCAM-1和E选择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罗成 郭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347-1348,13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血管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行截肢手术的18例患者和因非血管疾病行截肢手术的16例患者的血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血管壁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行截肢手术的18例患者和因非血管疾病行截肢手术的16例患者的血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AO患者血管壁中VCAM-1阳性表达率为77.8%(14/18),E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72.2%(1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16)和6.3%(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CAM-1和E选择素的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吸烟量、吸烟时间、药物使用情况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V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与TAO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检测VCAM-1和E选择素表达可以作为TAO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载PDF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造模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晓辉 刘忠德 +3 位作者 朱晓男 吕延伟 杨吉相 尤春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78-379,共2页
采用无 ZT医用胶技术复制 TA O动物模型 ,并与采用 ZT医用胶者进行效果比较。实验动物采用大白鼠 ,设立假手术组、ZT医用胶对照组及非 ZT医用胶手术组。术后取患肢标本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的检查 ,并对造模成功例数、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 采用无 ZT医用胶技术复制 TA O动物模型 ,并与采用 ZT医用胶者进行效果比较。实验动物采用大白鼠 ,设立假手术组、ZT医用胶对照组及非 ZT医用胶手术组。术后取患肢标本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的检查 ,并对造模成功例数、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例数等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造模成功例数 ,ZT组及非 ZT组均与假手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 .0 0 1 ) ,但前两者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切口感染延期愈合例数 ,假手术组及 ZT组均与非 ZT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 .0 5) ,但前两者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光镜及电镜检查显示非 ZT组的组织损伤小。非 ZT组造模方法成功率高 ,负效应少而轻 ,其科学性、实用性优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ZT医用胶 造模方法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重度下肢缺血的初步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于靖宜 李尚珠 +9 位作者 吴立华 李红敏 高雯慧 郑亚丽 徐宁 刘庆国 李君凡 刘春华 胡依民 黄平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2-896,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uto-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auto-PBMNC)治疗血栓闭塞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重度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13年5月本院2...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uto-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auto-PBMNC)治疗血栓闭塞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重度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13年5月本院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2组:1组12例接受auto-PBMNC治疗(auto-PBMNC组);另1组10例接受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2年内溃疡愈合、脱离CLI、截肢、死亡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uto-PBMNC组的溃疡愈合情况和脱离CLI情况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溃疡愈合:P=0.016,脱离CLI:P=0.013)。2组2年截肢率无统计学差异(大截肢:P=0.361,总截肢P=0.867)。2年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auto-PBMNC治疗能明显促进TAO患者溃疡愈合及脱离CLI,但两者对截肢的影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 干细胞 单个核细胞 血栓闭塞脉管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