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printed individualized porous implants:A new“implant-bone”interface fusion concept for large bone defect treatment 被引量:15
1
作者 Teng Zhang Qingguang Wei +17 位作者 Hua Zhou Zehao Jing Xiaoguang Liu Yufeng Zheng Hong Cai Feng Wei Liang Jiang Miao Yu Yan Cheng Daoyang Fan Wenhao Zhou Xinhong Lin Huijie Leng Jian Li Xinyu Li Caimei Wang Yun Tian Zhongjun Li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11期3659-3670,共12页
Bone defect repairs are based on bone graft fusion or replacement.Current large bone defect treatments are inadequate and lack of reliable technology.Therefore,we aimed to investigate a simple technique using three-di... Bone defect repairs are based on bone graft fusion or replacement.Current large bone defect treatments are inadequate and lack of reliable technology.Therefore,we aimed to investigate a simple technique using three-dimensional(3D)-printed individualized porous implants without any bone grafts,osteoinductive agents,or surface biofunctionalization to treat large bone defects,and systematically study its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osseo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s.Twenty-six patients with large bone defects caused by tumor,infection,or trauma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individualized porous implants;among them,three typical cases underwent a detailed study.Additionally,a large segmental femur defect sheep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osseointegration characteristics.Immediate and long-term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was achieved,and the animal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bone grew into the pores with gradual remodeling,resulting in a long-term mechanically stable implant-bone complex.Advantages of 3D-printed microporous implants for the repair of bone defects included 1)that the stabilization devices were immediately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o achieve early postoperative mobility,and 2)that osseointegration between the host bone and implants was achieved without bone grafting.Our osseointegration method,in which the“implant-bone”interface fusion concept was used instead of“bone-bone”fusion,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osseo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printed porous implants Large bone defect treatment “Implant-bone”interface fusion Osseo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Surface treatment of 3D printed porous Ti6Al4V implants by ultraviolet photofunctionalization for improved osseointegration 被引量:7
2
作者 Chuan Yin Teng Zhang +7 位作者 Qingguang Wei Hong Cai Yan Cheng Yun Tian Huijie Leng Caimei Wang Shiqing Feng Zhongjun Liu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1期26-38,共13页
Three-dimensional(3D)-printed porous Ti6Al4V impl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bone defects.However,its osseointegration capacity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and related methods are inadequate,... Three-dimensional(3D)-printed porous Ti6Al4V impl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bone defects.However,its osseointegration capacity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and related methods are inadequate,especially lacking customized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Consequently,we aimed to design an omnidirectional radiator based on ultraviolet(UV)photofunctionalization for 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3D-printed porous Ti6Al4V implants,and studied its osseointegration promotion effects in vitro and in vivo,while elucidating related mechanisms.Following UV treatment,the porous Ti6Al4V scaffold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hydrophilicity,cytocompatibility,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while preserving their original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increased osteointegration strength was further proven using a rabbit condyle defect model in vivo,in which UV treatment exhibited a high efficiency in the osteointegration enhancement of porous Ti6Al4V scaffolds by increasing bone ingrowth(BI),the bone-implant contact ratio(BICR),and the mineralized/osteoid bone ratio.The advantages of UV treatment for 3D-printed porous Ti6Al4V implants using the omnidirectional radiator in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1)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sseointegration capacity of porous titanium implants despite the blocking out of UV rays by the porous structure;2)it can evenly treat the surface of porous implants while preserving their original topography or other morphological features;and 3)it is an easy-to-operate low-cost process,making it worthy of wide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printed porous implants UV photofunctionalization Omnidirectional UV radiator OSSEOINTEGRATION
原文传递
Three-dimensional-printed custom-made patellar endoprosthesis for recurrent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patell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2
3
作者 Jie Wang Yong Zhou +8 位作者 Yi-Tian Wang Li Min Yu-Qi Zhang Min-Xun Lu Fan Tang Yi Luo Ya-Han Zhang Xian-Liang Zhang Chong-Qi T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1期2524-2532,共9页
BACKGROUND Giant cell tumor(GCT)is a benign lesion and rarely involves the patella.This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high recurrence rate after primary treatment.En bloc resection has been a predominant op... BACKGROUND Giant cell tumor(GCT)is a benign lesion and rarely involves the patella.This disea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high recurrence rate after primary treatment.En bloc resection has been a predominant option for recurrent GCT.However,total patellectomy can lead to disruption of the knee.Therefore,exploration of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extensor mechanism is worthwhile.CASE SUMMARY A 54-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right knee pain and swelling,and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a GCT in the patella following curettage and autograft.Medical imaging revealed a lytic and expanded lesion involving the whole patella with focal cortical breaches and pathological fracture.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logical,radiological,and clinical features,a diagnosis of recurrent GCT in the patella was made(Campanacci grade III).After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discussion,three-dimensional(3D)-printed custom-made patellar endoprosthesis was performed following en bloc resection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xtensor mechanism.The patient was followed for 35 mo postoperatively.No evidence of local recurrence,pulmonary metastasis,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right knee was observed.The active flexion arc was 0°-120°,and no extension lag was detected.A favorable patellar tracking and height(Insall-Salvati ratio 0.93)were detected by radiography.CONCLUSION We depict a case of a GCT at the right patella,which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patellectomy and 3D-printed custom-made endoprosthetic replacement.The patella normal reconstruction,the precise-fit articular design,and gastrocnemius flap augmentation could lead to satisfactory knee function and a low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hort-term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PATELLECTOMY three-dimensional-printed ENDOPROSTHESIS Biological reconstruction Extensor mechanism Case report
下载PDF
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4
作者 袁香坤 崔芒芒 +4 位作者 苗珺珺 郜蕾 胡建伟 田丹丹 张永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0例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术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下三维插植后装治疗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0例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术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下三维插植后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阴道定位模板,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设计主要导向针道空间分布,打印出3D微创导向模板。根据预设针道植入插植针,制定治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处方剂量为6 Gy/次,共4~6次。结果:10例患者共行插植治疗52次,每次插植治疗平均扫描CT次数为(1.58±0.70)次,每次插植治疗从插植针植入至插植针到达满意位置的平均消耗时间为(10.88±2.94)min,每次治疗插植针的使用针数为(5.69±1.91)根。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为(6.41±0.29)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2 cm3体积的剂量(D2cm3)分别为(4.75±0.37)、(3.93±0.26)、(4.33±0.24)Gy。10例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8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结论: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应用于术后中心型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定位准确,可重复治疗,插植操作时间短,插植针数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而轻,肿瘤缩小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复发性宫颈癌 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 插植后装治疗
下载PDF
新型3D打印组织补偿物的放疗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敏 赵波 +10 位作者 尹金鹏 刘思伟 高献书 秦尚彬 王庆国 赵勍 刘凌 李晓梅 李洪振 李晓颖 马茗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能适用于不规则体表的3D打印组织补偿物。方法对无组织补偿物、市售等效组织补偿膜及3D打印组织补偿物通过假人模体进行临床前评估。采集上述3套假人模体会阴部的CT图像,相同靶区给予同样处方剂量(D95%=100cGy)。采用同... 目的研制一种能适用于不规则体表的3D打印组织补偿物。方法对无组织补偿物、市售等效组织补偿膜及3D打印组织补偿物通过假人模体进行临床前评估。采集上述3套假人模体会阴部的CT图像,相同靶区给予同样处方剂量(D95%=100cGy)。采用同一TPS设计IMRT计划,比较三者PTV剂量学参数。评估该3D打印组织补偿物应用于10例患者后的剂量学参数指标。结果选定材料的电子密度为1.00~1.01。无组织补偿物、市售等效组织补偿膜、3D打印组织补偿物的靶区Dmax分别为182.9、118.9、114.8cGy,Dmean分别为146.2、107.7、104.1cGy,H1分别为0.565、0.15、0.11。10例患者的3D打印组织补偿物个体化程度高、剂量均匀性好(HI为0.03~0.15,中位数0.06)。共5例阴茎阴囊佩吉特氏病患者受益于3D打印组织补偿物的支撑固定作用。结论该3D打印组织补偿物个体化程度高,可起到摆位支撑作用,能有效提高皮肤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病变/放射疗法 三维打印组织补偿物 均匀性指数
原文传递
三维打印导板辅助下的微创根尖手术新方法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雪超 赵世勇 +1 位作者 江千舟 叶上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4-948,共5页
背景:患牙根尖和病损区的定位和精准去骨一直是显微根尖手术的难点。三维打印数字化技术可辅助术前模拟,并通过手术导板将设计信息应用到手术过程中,从而实现精准、微创、快速及简单等特点。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诊断设计、三维打印技术... 背景:患牙根尖和病损区的定位和精准去骨一直是显微根尖手术的难点。三维打印数字化技术可辅助术前模拟,并通过手术导板将设计信息应用到手术过程中,从而实现精准、微创、快速及简单等特点。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诊断设计、三维打印技术及手术导板在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失败患者1例。术前拍开口位锥形术CT,硅橡胶印模、模型灌注及模型扫描,CBCT与扫描数据整合;软件分析、模拟设计及输出导板的STL数据;3D导板打印制作;并在3D导板指引下,行微创根尖外科手术。结果:微创根尖手术精准切除了根尖病变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骨组织的损伤,缩短了术中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三维打印导板能有效实现根尖手术可视化、微创化、精确化、快速化、简单化,并降低技术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 显微根尖手术 三维打印 手术导板 微创
下载PDF
三维打印导板在牙体牙髓专业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承清 夏文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打印导板已在口腔种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维打印导板也为牙体牙髓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治疗模式,已成功应用于钙化根管疏通、牙内陷的根管治疗、根尖... 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打印导板已在口腔种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维打印导板也为牙体牙髓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治疗模式,已成功应用于钙化根管疏通、牙内陷的根管治疗、根尖外科及自体牙移植等。本文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角度,综述三维打印导板在牙体牙髓专业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牙科 三维打印 三维打印导板 牙体牙髓病学
原文传递
3D打印定制保留骨骺及关节面假体在青少年股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牛晓颖 高世磊 +4 位作者 屈国新 李柘黄 梁潇潇 姚伟涛 张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4-1380,共7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定制保留骨骺及关节面假体在青少年股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0例青少年股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3D打印定制保留骨骺及关... 目的 探讨3D打印定制保留骨骺及关节面假体在青少年股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0例青少年股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3D打印定制保留骨骺及关节面的干型假体行保肢手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7~18岁,平均12.5岁。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2例。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病变长度76~240 mm,平均138.0 mm。截骨长度(即定制假体长度)为130~275 mm,平均198.5 mm;截骨远端与骺线距离0~15 mm,平均8.8 mm;瘤段骨截骨后骨缺损占病变骨全长37.36%~79.02%,平均49.43%。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转归(参照RESIST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及双下肢不等长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93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价。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实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前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相符。手术时间165~440 min,平均263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L,平均35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1.8个月。截骨面均未见肿瘤累及;定制假体均安装牢固,与保留关节面匹配紧密。肿瘤转归情况为4例疾病稳定、6例部分缓解。术后辅助化疗后9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等情况;1例术后12个月发现肺部转移。术后14 d2例患者出现局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浅表感染延迟愈合,1例术后7个月复查发现假体接触面局部骨质吸收情况,螺钉、假体均未松动;其余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MSTS93评分为19~28分,平均24.1分;获优8例,良2例。VAS评分为(0.9±1.0)分,较术前(5.9±1.0)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7,P<0.001)。患者身高增长1~12 cm,平均4.6 cm。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3D打印假体 骨重建 青少年
原文传递
3D打印在复杂主动脉疾病个体化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磊 刘纯 +2 位作者 郭小梅 潘友民 郑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个体化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例复杂主动脉病变,包括病变邻近主动脉弓远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例1),病变累及升主动脉但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个体化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例复杂主动脉病变,包括病变邻近主动脉弓远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例1),病变累及升主动脉但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2)和解剖迂曲的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病例3)。通过3D打印模型制定个体化腔内治疗方案。结果:根据3D打印模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病例1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开窗,病例2行单纯腔内修复,病例3行腔内隔绝术;3例患者术中造影均显示无内漏,开窗血管血流通畅,无支架移位、截瘫、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3例均无内漏,假腔或瘤体血栓机化,无主动脉相关事件发生。结论:3D打印技术有助于复杂主动脉疾病最优化、个体化腔内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腔内治疗 主动脉 主动脉疾病 支架
下载PDF
3D打印高分子材料在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新朵 张苗苗 +3 位作者 赵新 闫晓丹 刘俊明 杨奇龙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8,共8页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此技术在生物医疗、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方面获得普遍应用。由于其独特的制造方法,为制药、医疗开辟新思路,其中,3D打印技术及3D成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成为近年...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此技术在生物医疗、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方面获得普遍应用。由于其独特的制造方法,为制药、医疗开辟新思路,其中,3D打印技术及3D成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这种技术及3D成型材料被应用于医疗器械、药物载体、组织器官修复、体外细胞培养之中,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疗领域的3D打印技术及原理、3D打印高分子材料现状、应用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高分子材料 个性化 生物医疗 组织工程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引导下微创直行切口在显微根尖手术中的应用1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涂欣冉 文铖 +3 位作者 闫亮 杨雪超 樊明文 江千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8-400,共3页
本病例对因根尖异物导致根尖周炎的患者,在3D打印根尖手术导板的指引下,采用前庭沟直行切口行根尖切除术,以避免发生翻瓣导致的并发症。观察其根尖手术视野暴露,根尖周愈合效果及黏膜创口恢复情况。
关键词 3D导板 显微根尖手术 直行切口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鼻科学的应用及进展
12
作者 程熹乔 瞿申红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将粉末状金属或其他材料构建3D打印结构。在医学领域加入3D打印技术与先进的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相结合,丰富了临床教学、术前规划与医患沟通,更为组织器官修补、重建提供了更多可能。鼻部解剖... 3D打印技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将粉末状金属或其他材料构建3D打印结构。在医学领域加入3D打印技术与先进的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相结合,丰富了临床教学、术前规划与医患沟通,更为组织器官修补、重建提供了更多可能。鼻部解剖结构精细、毗邻结构复杂、个体差异明显、手术难度大,且随着生活质量提高,鼻部整形美容和疾病导致的缺损修补需求逐渐增加,常规手术并不能充分满足多种需求,因此3D打印与各技术的结合顺应这一趋势,成为近年来鼻科学乃至多学科的热点方向。本综述将围绕这一研究方向,概括介绍3D打印技术方法,并针对近年来其在鼻科学的鼻部再造及整形、3D打印鼻骨、术后组织重建、改善鼻通气功能、辅助手术、教学与解剖训练及药物传递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鼻科学 3D打印支架 软骨细胞
原文传递
三维打印导板辅助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李广翼 王诚 +8 位作者 王嘉正 吴承霖 张解元 邹剑 薛剑锋 苏琰 梅国华 施忠民 马昕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80,共9页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导板辅助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和传统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56例行踝关节... 目的比较三维打印导板辅助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和传统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56例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资料。男性119例,女性137例,年龄(59.6±9.5)岁(范围:37~83岁)。其中行接骨板螺钉内固定(外侧+内侧双入路58例,单纯外侧入路117例)175例;行传统开放式前路螺钉内固定48例(传统开放组);行三维打印导板辅助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33例(三维打印导板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三维打印导板组和传统开放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χ^(2)检验或矫正χ^(2)检验对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三维打印导板组和传统开放组各20例匹配成功,术前基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传统开放组相比,三维打印导板组的手术时间更长[(88.9±5.6)min比(77.9±11.7)min;t=-2.392,P=0.022],但术中透视次数更少[(1.7±0.8)次比(5.2±1.2)次;t=10.604,P<0.01],住院时间更短[(5.5±0.9)d比(6.4±1.5)d;t=2.480,P=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维打印导板组的融合率为95.0%(19/20),传统开放组为85.0%(17/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8,P=0.598);传统开放组的融合时间为(12.1±2.0)周,三维打印导板组为(11.1±1.7)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7,P=0.116)。末次随访时,三维打印导板组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与后足评分为(72.6±5.5)分,传统开放组为(70.5±5.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3,P=0.322);三维打印导板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M(IQR)]1.50(1.00)分,低于传统开放组的3.0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7,P<0.01)。传统开放组与三维打印导板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踝关节 踝关节炎 踝关节融合术 关节镜 导板 三维打印
原文传递
胫骨远端瘤段骨切除后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术后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屈国新 张春蕾 +3 位作者 王家强 姚伟涛 王鑫 张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8-1113,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胫骨远端瘤段骨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6例采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胫骨远端瘤段骨切除后骨缺损、同时融合部分胫距关节的患者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 目的探讨使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胫骨远端瘤段骨切除术后骨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6例采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重建胫骨远端瘤段骨切除后骨缺损、同时融合部分胫距关节的患者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12~35岁,平均18.5岁。其中骨肉瘤4例,尤文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Enneking分期:ⅡA期3例,ⅡB期2例,Ⅲ期1例。病程2~5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新辅助治疗,骨肉瘤及尤文肉瘤患者术后3周开始辅助化疗。术后定期复查评估全身及局部肿瘤情况、假体情况;采用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STS)评分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下肢及踝关节功能。结果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中5例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均位于90°功能位,均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踝关节融合稳定,局部骨长入良好,可完成日常活动,但踝关节活动度均受限、踝关节僵硬;MSTS评分为22~26分,平均24分,评价为优3例、良2例;AOFAS评分为71~86分,平均80.6分,评价为良4例、可1例。1例术后2个月出现严重假体周围感染造成假体植入失败,患肢活动疼痛、踝关节功能差;MSTS评分为12分、AOFAS评分为50分,评价均为差;去除假体、感染控制后予以牵拉成骨治疗,目前仍在牵拉成骨过程中,局部成骨可。结论采用3D打印钛合金假体与胫距关节融合方式重建胫骨远端瘤段骨切除后骨缺损,可获得满意的机械稳定性及功能,是有效的胫骨远端保肢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 3D打印假体 骨肿瘤 骨重建
原文传递
三维打印导板在残冠残根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志洋 汪磊 +2 位作者 齐文晶 韩爽 王静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导板在残冠残根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72例残冠残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导板组三维打印导板重建残冠残根冠方平面,确定参照点;对照组在残冠残根剩余牙体边缘或邻牙边缘找寻参照点,两组均采用Pro...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导板在残冠残根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72例残冠残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导板组三维打印导板重建残冠残根冠方平面,确定参照点;对照组在残冠残根剩余牙体边缘或邻牙边缘找寻参照点,两组均采用Protaper Gold器械预备结合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对两组各项指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导板组患者主尖就位率、恰充率、成功率、充填精确性均优于对照组,且平均治疗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导板组患者前磨牙与磨牙的精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前磨牙与磨牙的精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冠残根根管治疗中采用三维打印导板恢复冠方参照点,能有效减小根管治疗误差,提高治疗效率和成功率,增加患牙远期留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导板 残冠残根 根管治疗 冠方参照点
下载PDF
3D打印心脏模型在右室双出口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力运 范太兵 +2 位作者 李斌 周司杰 胡曼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54,共4页
目的:评估3D打印心脏模型在右室双出口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12月收治的右室双出口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的CT血管造影资料,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心脏模型,比较3D打印心脏模型与术中探查结果的符合程度... 目的:评估3D打印心脏模型在右室双出口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12月收治的右室双出口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的CT血管造影资料,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心脏模型,比较3D打印心脏模型与术中探查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与结论:3D打印心脏模型可精确显示心脏空间结构,与术中探查符合度高,能够很好地显示主动脉与肺动脉的结构关系、室间隔缺损(VSD)与大动脉的位置、VSD与肺动脉瓣的距离等,可在模型上评估是否可行双心室矫治,并可评估双心室矫治患者内隧道的形态、位置,有利于术中内隧道的建立。3D打印心脏模型有利于右室双出口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室双出口 3D打印模型
下载PDF
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入路在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闵理 李隆卿 +9 位作者 虎鑫 张瑀琦 王杰 卢敏勋 周勇 张闻力 罗翼 唐凡 段宏 屠重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6-803,共8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术中,采用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modified Gibs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ilioinguinal,MGMII)入路的手术技巧,评估该手术入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总结早...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术中,采用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modified Gibs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ilioinguinal,MGMII)入路的手术技巧,评估该手术入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总结早期手术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对7例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MGMII入路行肿瘤切除+3D打印半骨盆置换术。男6例,女1例;年龄23~68岁,平均43.7岁。软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骨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例、转移性肝细胞癌1例。4例原发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病程6~12个月,平均9.5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HHS)为(82.1±1.4)分,美国肌肉骨肿瘤学会(MSTS)评分为(21.4±1.1)分。影像学检查肿瘤大小为5.1~9.1 cm,平均6.9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病理检查根据R分类标准确认肿瘤残留情况;影像学复查测量双侧下肢长度及髋臼高度、偏心距、外展角、前倾角,评估骨整合情况;测量双侧外展肌肌力,采用MSTS评分和HH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60 min,平均280.0 min;术中失血量1300~2500 mL,平均1785.7 mL;术后输血量为0~11 U,平均6.1 U。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患者在截骨导板辅助下获得R0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48个月,平均41.3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示7例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患侧双下肢长度以及髋臼高度、偏心距、外展角、前倾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解剖重建要求。术后3个月,患侧与健侧外展肌肌力比值为68.29%±7.41%,术后12个月为89.8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P=0.000)。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及HHS评分分别为(27.3±0.8)、(96.6±1.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均能无辅助下行走。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3D打印假体 Gibson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半骨盆重建
原文传递
传统和3D打印方法制作前牙贴面模型的准确度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琪 曹二弯 +1 位作者 刘夏青 李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609,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和3D打印方法制作前牙贴面修复体模型的准确度差异。方法:对一标准上颌工作模型进行12-22贴面预备后置于教学仿头模内作为参考模型,对模型分别进行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重复扫描8次后制作8个3D打印模型;制取8次硅橡胶印... 目的:比较传统和3D打印方法制作前牙贴面修复体模型的准确度差异。方法:对一标准上颌工作模型进行12-22贴面预备后置于教学仿头模内作为参考模型,对模型分别进行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重复扫描8次后制作8个3D打印模型;制取8次硅橡胶印模印模,获得8个石膏模型;用口外描仪扫描参考模型、石膏模型和3D打印模型获取其三维数据。利用Geomagic Qualify 2015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3D打印模型的正确度为(33.62±3.01)μm,精密度为(21.82±5.71)μm;传统石膏模型的正确度为(22.68±1.85)μm,精密度为(23.70±3.51)μm。石膏模型的正确度大于3D打印模型(P<0.05),但其精密度与3D打印模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石膏模型比较,3D打印前牙贴面模型的正确度较小但精密度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模型 口内数字印模 石膏模型 准确度
下载PDF
复杂肝脏肿瘤3D打印模型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成剑 宫海波 +5 位作者 王知非 曹杰 魏芳强 卫贵芬 何信众 张成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优化复杂肝脏肿瘤3D打印模型,在保证与肝脏实体结构吻合的情况下,提高模型制作效率并降低技术成本。方法基于CT数据建模,采用镂空技术1∶1打印出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3例复杂肝脏肿瘤的优化三维模型,计算制作时间和技术成本,... 目的优化复杂肝脏肿瘤3D打印模型,在保证与肝脏实体结构吻合的情况下,提高模型制作效率并降低技术成本。方法基于CT数据建模,采用镂空技术1∶1打印出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3例复杂肝脏肿瘤的优化三维模型,计算制作时间和技术成本,计量资料采用总数值进行统计学描述。并与手术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例均成功完成优化的三维模型打印,从数据提取至模型制作完成所需时间约66 h,技术成本约700元。3D打印模型与肝脏结构吻合,可直视肿瘤与肝内复杂管道关系,便于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结论采用镂空技术优化复杂肝脏肿瘤3D打印模型,在减少制作时间并降低技术成本的同时,可还原实体肝脏结构,并可直视肿瘤与肝内复杂管道关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3D打印技术 术前规划 术中导航
原文传递
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在肩胛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战 严晓波 +8 位作者 林秾 黄鑫 柳萌 李恒元 李冰皓 李秀茅 曲昊 林鹏 叶招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7-821,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胛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2021年12月,采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肩胛骨肿瘤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44~59岁,平均50.4岁。软骨肉瘤2例,高级别骨肉瘤1例,肺癌肩胛骨... 目的 探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胛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2021年12月,采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肩胛骨肿瘤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44~59岁,平均50.4岁。软骨肉瘤2例,高级别骨肉瘤1例,肺癌肩胛骨转移1例,韧带样纤维瘤病复发1例。病程4~8个月,平均5.8个月。根据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肩胛带分区标准,4例肿瘤累及S1、S2区,1例累及S2区。肿瘤直径4.2~11.2 cm,平均6.1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情况。随访期间采用MSTS评分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肩部下垂、并发症发生以及肿瘤学结局等,影像学复查假体位置。结果 手术时间155~230 min,平均189 min。术中出血量100~1 500 mL,中位数600 mL;其中2例术中分别输血800、1 8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2例患者因肿瘤全身多处转移和脏器衰竭,分别于术后8、15个月死亡。末次随访时,患者MSTS评分为73%~83%,平均77.4%;患肩较健侧下沉2~4 cm,平均3 cm。影像学复查示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脱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胛骨肿瘤可获得良好肩关节功能及外观,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肿瘤 3D打印假体 保肢术 反肩关节置换术 全肩胛骨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