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季明亮 钱邦平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胡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43,共7页
目的:探讨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1例AS患者,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40.6岁。所有患者均填... 目的:探讨男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1例AS患者,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40.6岁。所有患者均填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巴氏AS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巴氏AS计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rology index,BASMI)、巴氏AS总体评分(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global score,BAS-G)、巴氏AS放射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adiology index,BASRI)及SF-36量表;同时记录其发病年龄、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亚型(HLA-B27);在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病程、ESR、CRP、HLA-B27阳性率、TK、GK、LL、SVA、PI、PT、SS、ODI、BASDAI、BASFI、BASMI、BAS-G、BASRI及SF-36量表各维度之间的差异。结果:男女比例为1.6∶1。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发病年龄较晚、病程较短、ESR和CRP水平较高及HLA-B27阳性率较低(P〈0.05)。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表现出较高的ODI、BASDAI、BASRI评分及较低的BASMI评分(P〈0.05),两组BASFI及BAS-G无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中,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表现出较大的GK、SVA(P〈0.05),两组TK、LL、PI、PT及S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性别 临床特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顶椎远端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3
2
作者 乔木 钱邦平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赵师州 轩文彬 黄季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8-874,共7页
目的: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 目的: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例,女4例;年龄20~59岁(38.2±10.5岁)。顶椎分布于T9~L1之间。9例合并假关节,其中5例位于顶椎远端者伴神经功能损害,4例位于顶椎者不伴神经功能损害。2例术前已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37例术前伴一侧或双侧髋关节功能障碍,巴氏AS放射指数(BASRI)左侧为2.56±0.77分,右侧为2.42±0.65分,其中24例患者单侧或双侧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BASRI≥3分)。22例术前腰椎前凸不足,1例腰椎后凸。腰背痛VAS评分4.83±2.03。记录患者的截骨节段和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is,LL)、固定节段后凸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和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矫形手术,截骨节段:T122例,L18例,L216例,L312例,L51例。1例术中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不良置钉;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术后脑脊液漏;无术中大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后凸畸形及平视功能得到改善,腰背痛症状缓解。随访14~144个月(40.26±28.52个月),2例内固定断裂,其中1例行翻修术,3个月随访内固定在位,融合良好;1例无症状,固定区域稳定,未处理。所有患者术后无假关节形成。术前GK、LL、SVA、CBVA分别为69.47°±14.37°、19.32°±19.19°、120.77±48.34mm、23.00°±17.08°,术后分别为28.76°±12.83°、51.62°±16.08°、26.56±41.12mm、4.19°±6.5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53°±13.95°、49.32°±16.64°、32.56±35.14mm、4.78°±6.22°,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 顶椎远端
下载PDF
脊柱后路去骨松质截骨术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智发 杨全中 +3 位作者 杨晓清 胡文浩 王尧 张雪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分析并评估脊柱后路去骨松质截骨矫形术(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应用于矫正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我院112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分析并评估脊柱后路去骨松质截骨矫形术(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应用于矫正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5月我院112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纽约标准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特征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进行诊断。按照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分型,纳入研究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在胸腰段后凸区域行VCD单节段截骨。监测术中出血量,测量术前、术后矢状面Cobb角、矢状面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颏额垂线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SRS-22调查表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接受脊柱后路去骨松质截骨后凸畸形矫正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未发生截骨平面以下完全瘫痪等严重并发症,无患者死亡。术前矢状位Cobb角为45°(13°~60°)、矢状面偏移距离为22.4(14.3~29.5)cm、颏额垂线角为42°(25°~63°),术后1周测矢状位Cobb角为5°(0°~16°)、矢状面偏移距离7.9(2.6~12.5)cm、颏额垂线角10°(4°~1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RS-22量表评分中功能评分为2.42±0.54,外观评分为2.15±0.48,术后6个月SRS-22量表评分功能评分为4.25±0.48,外观评分为4.18±0.5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椎体去骨松质截骨术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矫正手术中可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和稳定,同时可避免脊髓过度短缩、神经卡压等并发症,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截骨矫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后凸 强直性脊柱炎 后路矫形术 脊柱内固定 椎体去骨松质术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曾岩 马越 +4 位作者 孙垂国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严重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因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行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0岁,平均35.9岁。先天性后凸5例,结核性后凸13例,陈旧骨折后凸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严重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因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行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0岁,平均35.9岁。先天性后凸5例,结核性后凸13例,陈旧骨折后凸7例,脊柱肿瘤术后后凸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1例,脊柱骨骺软骨发育不良后凸1例。手术采用后路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16例;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截骨前缘撑开-后方闭合矫形4例;后路单纯闭合截骨矫形5例;后路矫形+侧前路植骨3例。SEPP37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37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另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6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1例为下胸段,2例为胸腰段,1例为腰段。3例同时有波幅下降大于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50%患者,1例先天性后凸和1例结核性后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陈旧骨折后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 后凸矫形 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监测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师州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5-681,共7页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矫形手术且随访大于2年的133例AS...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矫形手术且随访大于2年的133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18例,女性15例,年龄35.1±9.8岁(18~63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截骨方式和椎体融合节段。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拍摄全脊柱正侧位片,并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根据PJA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利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比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结果:133例患者平均随访3.6±2.2年(2.0~15.0年),11例发生PJK,平均在术后随访3.7年(0.3~15.0年)发生,PJA从术前5.5°±9.7°进展至21.2°±9.5°。PJK组手术年龄低于非PJK组(P<0.01),PJK组行SPO人数比例高于非PJK组(P<0.01)。PJK组术前PJA和SVA均低于非PJK组(P<0.05)。两组间TK、LL、SS、PT和P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1例PJK患者中,有3种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2例)、压缩性骨折(3例)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6例)。末次随访时,1例假关节PJK患者自发性愈合,1例AS胸椎后凸畸形自然进展的PJK患者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均予以随访观察。结论:AS术后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压缩性骨折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初次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JA及SVA影响PJK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近端交界性后凸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Smith-Petersen截骨术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宇 郭昭庆 +6 位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22例。通过侧前方入路显露至骨折椎体,进行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术,植入装有自体骨的钛网或人工椎体,选用侧方钉棒或钉板装置固定至相邻椎体,透视证实内固定位置满意后完成手术。影像学评估包括后凸角(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JOA-29)、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良Frankel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时间(199.1±50.4)min,术中出血量(793.2±479.4)ml,术后住院时间(5.4±1.0)d。1例术中发现胸膜撕裂,即刻修补,术后恢复满意,无胸腔积液;1例围术期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未达到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标准,保守治疗满意后出院。术后即刻Cobb角19.5°±2.3°,与术前Cobb角29.4°±3.2°差异有显著性(P=0.000),末次随访Cobb角25.8°±2.5°,与术前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6)。术前11例出现神经损害,改良Frankel分级分别为5例D1级,5例D2级,1例D3级,术后9例恢复至少1级(Z=-3.035,P=0.002)。22例术后平均随访96.3月(39~133个月),末次随访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经历翻修手术,腰背部疼痛VAS评分、JOA-29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结论对于单节段陈旧性OVCF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融合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总体疗效满意,一定程度矫正局部后凸畸形,有效解除前方神经压迫,重建脊柱前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胸腰椎后凸畸形 侧前方入路手术
下载PDF
退变性胸腰椎后凸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矢状面代偿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恒才 朱锋 +5 位作者 邱勇 蒋健 何守玉 朱泽章 刘臻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比较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K)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PTK)患者矢状面代偿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2月在我科门诊或在院接受诊疗的32例DTK患者和28例PTK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90... 目的:比较退变性胸腰椎后凸(DTK)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PTK)患者矢状面代偿模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2月在我科门诊或在院接受诊疗的32例DTK患者和28例PTK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9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7.2岁(30~70岁),DTK组、PTK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56.0±7.3岁、39.0±8.5岁和45.5±5.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拍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三组研究对象脊柱矢状位后凸角(K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矢状位平衡(SVA),比较三组之间以上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结果:(1) DTK组和对照组的TK明显大于PTK组(分别为26.5°±5.8°、26.0°±6.3°和23.3°±7.8°,P<0.05),而DTK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DTK组的LL、SS(分别为23.1°±12.4°、20.4°±7.7°)均明显小于PTK组(分别为43.4°±7.8°、30.4°±6.6°)和对照组(分别为42.1°±8.5°、31.1°±5.5°)(P<0.001),而PTK组的LL、S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TK组的SVA、PT(分别为62.7±17.5mm、26.1°±11.9°)均明显大于PTK组(分别为16.7±7.1 mm、16.7°±8 6°)和对照组(分别为15.8±7.4mm、15.4°±6.6°)(P<0.001),而PTK组与对照组的SVA、P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DTK组与PTK组的KA(分别为46.7°±12.8°、46.0°±13.8°)无显著性差异(P>0.05);DTK组、PTK组和对照组的PI(分别为45.5°±9.7°、46.1°±8.8°、45.1°±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变性胸腰椎后凸患者表现为腰椎前凸减小,骨盆后旋转,并最终出现躯干前倾的矢状面失代偿;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患者仅表现为TK减小、以骨折椎体为中心的局部后凸,而未发生整体脊柱骨盆参数的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 退变性后凸 陈旧性骨折 矢状面代偿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绝经期女性胸腰椎后凸与椎体压缩骨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韦祎 田伟 +2 位作者 张贵林 吕艳伟 崔冠宇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28-730,734,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胸腰段脊柱力线对骨折发生的风险分析。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并行椎体成形术的绝经期女性患者396例(研究组...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胸腰段脊柱力线对骨折发生的风险分析。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并行椎体成形术的绝经期女性患者396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4岁(55~72岁);对照组选取因下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手术的患者271例,平均年龄62岁(55~84岁)。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密度定量CT(QCT)、骨折椎体。利用站立位X线影像测量胸腰段(T11~L2)矢状位和冠状位的Cobb角。利用患者胸腰段椎体的平均Cobb角,修订并推算骨折前患者T11~L2的矢状位和冠状位Cobb角。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中,T11椎体骨折患者69例(19.6%),T12椎体骨折153例(43.5%),L1椎体骨折174例(49.4%),L2椎体骨折70例(19.9%)。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修订后的胸腰段矢状位Cobb角为(13.6°±7.6°),对照组为(5.9°±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修订后胸腰段冠状位Cobb角为(0.4°±4.0°),对照组为(0.1°±4.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ROC曲线和尤登指数计算胸腰段矢状位Cobb角,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分界值为7.5°,OR值为7.6(95%可信区间为2.5~22.8)。结论胸腰段矢状位后凸会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后凸Cobb角度〉7.5°时,骨折风险增加7倍,但冠状位的侧弯不增加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腰椎矢状位力线 COBB角 绝经期女性 定量CT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于召龙 梁鹤 +2 位作者 王云浩 李秋园 田纪伟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1期2218-2222,共5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绝经期女性及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类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预期寿命的增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会出现胸、腰背部疼痛或脊柱后凸畸形等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外科手术已成...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绝经期女性及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类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预期寿命的增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会出现胸、腰背部疼痛或脊柱后凸畸形等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外科手术已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常规手术方法。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近年来,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并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胸腰椎后凸畸形
下载PDF
经椎弓根截骨术联合卫星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陆景顺 钱邦平 +3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乔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9月—202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26例、女3例,年龄18~55(3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9月—202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26例、女3例,年龄18~55(35.5±9.9)岁。本组患者均采用单节段PSO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根据围截骨区单侧或双侧使用卫星棒固定,将患者分为2组:单侧组13例,双侧组16例。观察指标:(1)基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X线侧位片测量和观察患者的矫正效果,比较2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平衡(SVA)、腰椎前凸角(LL)、全脊柱后凸角(GK),以及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截骨角(OVA)、融合节段角(AFS)。(2)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重点观察力学并发症断棒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截骨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26.4±10.7)个月。(1)组内比较:单侧组术前SVA、GK、LL分别为(162.1±53.3)mm、79.7°±16.8°、-9.5°±20.4°,术后即刻分别为(64.1±42.5)mm、34.4°±20°、-44.0°±10.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4.2±51.6)mm、34.7°±18.4°、-39.3°±11.9°;双侧组术前分别为(155.4±66.7)mm、68.3°±15.3°、0.6°±18.1°,术后即刻分别为(53.9±45.9)mm、24.9°±14.0°、-40.7°±9.2°,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8.6±48.5)mm、25.6°±15.7°、-39.8°±8.5°。2组患者SVA、GK、LL术后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间比较:除双侧组术后即刻的OVA(28.6°±8.8°)明显大于单侧组(19.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23)外,其余影像学参数(SVA、GK、LL、AF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9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并发症:单侧组2例(1例术后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胸腰椎后凸畸形 矫形外科手术 卫星棒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力学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存平 韩思林 +2 位作者 朱喆 张子龙 高鸿翔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手术治疗36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通过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测量Cobb角对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按ASIA...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手术治疗36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通过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测量Cobb角对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按ASIA分级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4个月。2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经修补后未出现脑脊液漏;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术后1个月完全吸收;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矫正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8例中24例恢复至D级,4例无恢复;D级7例中2例恢复至E级,5例无恢复。结论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手术可实现对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矫正,截骨面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经椎弓根椎间盘 胸腰椎后凸 截骨术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疗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王芳芳 石家晓 +1 位作者 苏冬冬 陈彦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对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3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 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对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手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3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疗,后者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疗。统计比较二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相关矢状面参数,并评估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和治疗疗效。结果3D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组,首次置钉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3D组局部后凸Cobb角减小程度大于常规组,矢状面平衡优于常规组(P<0.05)。但二组间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二组的VAS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略低于常规(30.77%,P>0.05)。结论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辅助SRS-SchwabⅣ级截骨术治疗疗效好,可提高首次置钉成功率,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前凸矢状曲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后凸畸形 创伤后 3D打印技术 人工椎体 SRS-SchwabⅣ级截骨术
原文传递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正楠 钱邦平 +3 位作者 黄季晨 邱勇 王斌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评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分析合并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评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行PSO治疗的301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资料,其中5例合并食管裂孔疝,男2例,女3例,年龄54.6±7.2岁(48~67岁),2例患者存在术前吞咽困难,术前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呼吸功能,发现4例患者存在轻度呼吸功能受限,1例患者合并重度呼吸功能不全伴肺动脉高压。PSO术中未对患者食管裂孔疝进行特殊处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患者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和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术前和术后在矢状位CT上测量食管裂孔疝入物高度、在横断面CT上测量食管裂孔疝面积,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结果:5例患者随访3~24个月(12.6±7.5个月)。术前GK为103.2°±19.9°,术后改善至48.2°±15.0°,末次随访时45.0°±11.9°;术前SVA为213.4±90.6mm,术后改善至68.2±36.0mm,末次随访为63.0±50.3mm,术后GK、SVA与术前比较有均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GK、SVA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疝入物高度为9.1±1.7cm,面积为73.0±39.3cm^(2),术后分别降至6.4±0.9cm和42.4±19.5cm^(2),术后疝入物高度和面积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并发症及浅表或深部感染,且无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在PSO术后脊柱畸形得以矫正的同时,食管裂孔疝也能获得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食管裂孔疝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 麻醉评估
下载PDF
经后路伤椎植钉椎间撑开Cage植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松 邵诗泽 +6 位作者 孙秀琛 侯海涛 刘海军 王龙强 王欢 黄相鹏 吕仁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伤椎植钉椎间撑开Cage植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伤椎植钉椎间撑开Cage植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9~65岁,平均54.6... 目的评价经后路伤椎植钉椎间撑开Cage植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伤椎植钉椎间撑开Cage植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9~65岁,平均54.6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5年。骨折节段:T11 1例,T12 4例,L1 5例,L2 5例。10例合并神经症状,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B级4例、C级3例、D级3例,其中3例伴性功能、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前后凸Cobb角为(47.4 ± 10.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67.9% ± 6.9%,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为(8.6 ± 1.4)分。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0个月,平均28个月。X线片示椎间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11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患者后凸畸形均明显矫正,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术后1年后凸Cobb角矫正至(13.3 ± 7.7)°,ODI评分为25.2% ± 4.6%,VAS评分为(2.3 ± 0.6)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72.80,P=0.00;t=48.04,P=0.00;t=26.52,P=0.00)。10例术前伴脊髓损伤者术后ASIA分级恢复1级以上者8例,其中3例B级恢复至C级,3例C级恢复至D级,2例D级恢复至E级;3例伴性功能、括约肌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结论经后路伤椎植钉椎间撑开Cage植入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缓解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伤椎植钉 胸腰椎后凸畸形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变化的MRI观察
15
作者 吴林飞 钱邦平 +4 位作者 鲍虹达 邱勇 陈一心 王斌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2-690,共9页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38.3±8.8岁(22~54岁).收集性别、年龄及顶椎位置等基线资料.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获取仰卧位与侧卧位MRI并测量以下参数:(1)主动脉-椎体角度(θ);(2)主动脉-椎体距离(d1);(3)主动脉外壁-椎体前缘间隙(d2).为探究左、右侧卧位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根据侧卧位拍摄MRI的方向分为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两组以比较两组患者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时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根据AS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后凸畸形组(GK≤70°)及高后凸畸形组(GK>70°)以探究AS患者后凸畸形程度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并通过不同后凸畸形程度组患者探究低、高后凸畸形程度组患者主动脉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下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结果:33例患者中,左侧卧位组22例,右侧卧位组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顶椎位置及术前GK无统计学差异.除右侧卧位组d2在T12存在差异(P=0.033),两组患者的仰卧位与侧卧位θ、d1、d2在T9~L3均无显著差异;低后凸畸形组与高后凸畸形组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的θ、d1、d2在T9~L3亦无显著差异.在T9~T12,GK与θ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T9、T10、T12,GK与d1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在T9~T11,θ在高后凸畸形组更小(T9~T10,P<0.05;T11,P=0.057);在T9、T10、T12,高后凸畸形组d1更大(P<0.05);而在L1~L3,低后凸畸形组与高后凸畸形组间的θ、d1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AS患者,术前可考虑行侧卧位MRI替代仰卧位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主动脉位置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Ponte截骨矫正胸腰椎Kümmell病后凸畸形:1例报告与综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小春 肖曦 +3 位作者 周成洪 邵伟伟 刘邦能 龙亨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7-440,共4页
报告后路Ponte截骨矫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1例患者,并进行文献综述。该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后凸畸形明显改善。在现有文献中,罕有采用后路Ponte方式治疗老年性胸腰椎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 报告后路Ponte截骨矫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1例患者,并进行文献综述。该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后凸畸形明显改善。在现有文献中,罕有采用后路Ponte方式治疗老年性胸腰椎Kümmell病伴后凸畸形疾病的报道,但是有关于后路Ponte手术的应用研究,以及其他治疗方式治疗老年性胸腰椎Kümmell疾病伴后凸畸形的研究。本研究认为Ponte截骨矫形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能够让胸椎的生理性后凸情况得到比较好的维持,重新排列矢状面序列,从而有效纠正胸椎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Kümmell病 胸腰椎后凸畸形 Ponte截骨术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且随访超过2年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计算GAP评分。根据患者GAP评分分为3组:矢状面协调组(GAP评分0~2分)、中等不协调组(GAP评分3~6分)、严重不协调组(GAP评分7~13分),记录随访过程中发生的机械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PJK/PJF)、远端交界性后凸/失败(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DJK/DJF)、断棒,比较不同组之间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融合节段、后凸分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截骨水平,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8例,年龄35.8±10.0岁(17~63岁),术后随访38.6±16.9个月(24~96个月),26例发生机械并发症,其中断棒16例,PJK 10例。矢状面协调组、中等不协调组、严重不协调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5/26)、16.1%(9/56)和14.8%(12/81),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87,P=0.86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36)和BMI(P<0.001)与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46)和BMI(P<0.001)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GAP评分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机械并发症
下载PDF
PEEK融合器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合并Andersson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少甫 胡凡琦 +3 位作者 杨晓清 王尧 张智发 张雪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通过脊柱后路经骨折线截骨手术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融合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应用PEEK融合器行... 目的分析并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段后凸畸形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通过脊柱后路经骨折线截骨手术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融合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应用PEEK融合器行脊柱后路经骨折线截骨手术治疗的27例AS胸腰段后凸畸形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时间24~28(26.25±1.45)个月。收集患者手术前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图像,测量患者截骨平面高度及脊柱整体后凸角以评价手术效果,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SRS-22量表评价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截骨平面高度(level height,LH)均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均>0.05),术后较术前后柱未见过度短缩。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脊柱矢状面Cobb角矢状位平衡测量数据较术前显著改善(P均<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截骨处植骨融合率为77.8%,术后6个月为96.3%,术后1年为100%。术后6个月SRS-22各项得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症状得到改善。随访期间,截骨矫形植骨融合部位X线复查未发现融合器移位、塌陷等情况。结论行脊柱后路经骨折线截骨矫形手术的AS胸腰段后凸畸形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术中应用Peek融合器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维持截骨部位高度及弧度,避免后柱过度短缩造成的硬脊膜和脊髓皱缩,长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胸腰段后凸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内固定 脊柱骨折
下载PDF
软骨发育不全中的椎管狭窄和胸腰椎后凸
19
作者 刘福泽 王海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4期483-491,共9页
软骨发育不全(AC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非匀称性的身材矮小。椎管狭窄和胸腰椎后凸(TLK)是ACH患者的两种常见表现。严重TLK会加重椎管狭窄,从而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 软骨发育不全(AC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非匀称性的身材矮小。椎管狭窄和胸腰椎后凸(TLK)是ACH患者的两种常见表现。严重TLK会加重椎管狭窄,从而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本文就ACH合并椎管狭窄和TLK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作汇总。最近,3种新的FGFR3靶向药物(伏索利肽、recifercept和英菲格拉替尼)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在预防软骨发育不全合并椎管狭窄和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治疗中初步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胸腰椎后凸 软骨发育不全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下载PDF
术前应用Surgimap Spine辅助设计截骨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博 杨光 +3 位作者 吕东波 曹臣 张敬乙 高延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7-304,共8页
目的:分析术前应用数字化智能软件Surgimap Spine辅助设计截骨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行截骨矫形治疗AS胸腰椎后... 目的:分析术前应用数字化智能软件Surgimap Spine辅助设计截骨矫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行截骨矫形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例;年龄19~46岁(32.7±8.1岁)。术前将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导入Surgimap Spine软件,测量骨盆参数、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和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矢状位参数;旋转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达到理想数值;连接C7椎体中心与S1后上角连线,沿拟定截骨椎前方皮质中心将C7中心旋转至骶骨正上方,旋转角度α即为预测SVA=0mm时截骨角度;应用截骨工具模拟SVA=50mm时截骨角度β;再应用截骨工具分别模拟CBVA=10°和20°时所需截骨角度γ、δ,颈椎受累者δ≤截骨角度λ≤γ且满足β≤截骨角度λ≤α;颈椎未受累者β≤截骨角度λ≤α。根据设定截骨角度范围,指导术中截骨。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拍摄脊柱全长X线正侧位片,测量并比较CBVA、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I)与腰椎前凸角(LL)之差(PI-LL)、SVA等参数,采用SRS-22评分(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5例患者合并颈椎强直,其中3例无法同时满足SVA和CBVA需求,根据术者经验进行权衡。手术时间350~490min(420±38.9min),术中出血量900~1900ml(1366.5±337.3ml)。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6±5.6个月。手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CBVA分别为33.1°±13.1°、8.2°±3.8°、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设计 Surgimap Spine软件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