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5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界定准物权客体的思维模式及方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崔建远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6,共8页
将自然资源界定为准物权的客体,只有将权利抵押权和权利质权排除于准物权的体系才可成立,且需要进一步类型化。对于野生动物,至少有三种解读,即原物与其成分及其关系、单一物与集合物简单对应关系、单一物与双重集合物对应关系。每种解... 将自然资源界定为准物权的客体,只有将权利抵押权和权利质权排除于准物权的体系才可成立,且需要进一步类型化。对于野生动物,至少有三种解读,即原物与其成分及其关系、单一物与集合物简单对应关系、单一物与双重集合物对应关系。每种解读的法律构成和效果不尽相同。"一定之水"与"局部的水资源"所指向的对象在实质上相同,而非不同,但以哪个为基点,在理论说明上会有微妙的变化。狩猎权的客体不是单一的个体野生动物,也不是单一的狩猎场所,而是一定的狩猎场所与其承载的局部的野生动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物权 自然资源 客体 单一物 集合物
原文传递
隐喻研究认识论的前提性批判——“假物说”与“指事说”的理论意蕴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盛桓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对于隐喻运用机制,古今中外有学者认为,其基础性的因素或要动用到"物",或要指称"事",这可分别称为"假物说"与"指事说"。然而,不基于"事"的自然物,例如自然界里客观存在的江河湖海,... 对于隐喻运用机制,古今中外有学者认为,其基础性的因素或要动用到"物",或要指称"事",这可分别称为"假物说"与"指事说"。然而,不基于"事"的自然物,例如自然界里客观存在的江河湖海,其价值和意义是难以确定的,只有参与到"事"的"物"才被赋予一定的意义。这样看来隐喻运用的基础性因素,归根到底是"事"而不是本然形态的"物",不宜笼统地提"通过一物以理解和经验另一物",只用本体论事实的分析是不够完善的,还须要引进本体论承诺的分析。从"假物说"发展为"指事说",是对纯粹本然状态的物的扬弃,也意味着承诺该物之现实应然性。隐喻里的"物"是本然存在的物与体现了主体目的性与语境制约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统一,这样的统一是由做"事"而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与类比隐喻 本体论承诺
原文传递
主动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中主动规则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志逵 吴鹤龄 +1 位作者 林国璋 高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706-711,共6页
目的研究AOODBMS中事件模型、主动规则、规则关联的实现技术.方法在已有面向对象的原型系统O2DB基础上结合AI技术设计和实现主动规则机制.结果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事件的监测和规则推理.结论面向对象技术与AI技术相结合... 目的研究AOODBMS中事件模型、主动规则、规则关联的实现技术.方法在已有面向对象的原型系统O2DB基础上结合AI技术设计和实现主动规则机制.结果实现了对不同类型事件的监测和规则推理.结论面向对象技术与AI技术相结合增强了规则的知识表达能力,是研究主动数据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对象 主动规则 数据库系统 面向对象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珩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6,共13页
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行动者并非单个的行动者,而是依附特定网络联系而存在的某种实体。行动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为物,它们平等地在集合的连锁效应中发挥各自的能动性。网络则是指诸多行动者可以依附的关系场域,它具有变化以及扩展的作用... 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行动者并非单个的行动者,而是依附特定网络联系而存在的某种实体。行动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为物,它们平等地在集合的连锁效应中发挥各自的能动性。网络则是指诸多行动者可以依附的关系场域,它具有变化以及扩展的作用,从而将诸多人与非人的行动者组合在一起,形成异质纷陈的联合形式。行动者网络以人与非人的行动者之间的交织缠绕和相互依存为前提,近年来在物的理论、自我以及文本与阐释的本体论等相关文学批评领域引起广泛共识。从科学领域发展而来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势必对科技时代、数字时代的文学研究产生颇为有益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 存在模式 阐释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本体论审视——拉图尔“非现代性”哲学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50,共7页
从时间上看,现代性表现为现代与前现代之间的断裂,从空间上看,表现为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之间的割裂。本体论上的这种双重割裂,其哲学根基在于主客二分、科学与政治二分的二元论哲学。但是,基于其经验哲学和科学人类学的立场,拉图尔指... 从时间上看,现代性表现为现代与前现代之间的断裂,从空间上看,表现为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之间的割裂。本体论上的这种双重割裂,其哲学根基在于主客二分、科学与政治二分的二元论哲学。但是,基于其经验哲学和科学人类学的立场,拉图尔指出二元哲学在现实中从未存在过,现实所存在的永远都是主客之间的杂合体。在建构主义的立场之上,以改变对人与物的界定方式入手,拉图尔提出了一种崭新的非现代性理论,呼吁一场"哲学的反哥白尼革命",为我们反思当下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非现代性 杂合体
下载PDF
民法上物的扩展之反思 被引量:8
6
作者 肖厚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5,共5页
民法中物的范围与人类的进步有着一致的步伐。远古原始社会是一个神圣的社会 ,自然宇宙的一切无不具有神圣的性质。人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有节制地利用自然 ,能被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之物极其有限。在基督教的观念中 ,大地万物包... 民法中物的范围与人类的进步有着一致的步伐。远古原始社会是一个神圣的社会 ,自然宇宙的一切无不具有神圣的性质。人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有节制地利用自然 ,能被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之物极其有限。在基督教的观念中 ,大地万物包括人皆为上帝所创造 ,人类未敢洞悉其秘密 ,人类生活于大地、节制地利用大地万物是为了向万能的上帝负责 ,希望能进入彼岸世界。市民社会的发展破除了自然宇宙的神圣 ,解放了人的观念和欲望 ,而科技理性则使人类获得了控制、利用自然的力量。张狂的观念与科技理性携手 ,使人类认为 ,自己不仅可以、并且能够认识自然宇宙中的一切 ,造福人类 ,从而大踏步地开始了对自然宇宙和人自身的物化进程。于是 ,民法上物的观念也随之不断地扩张 ,从地表至地心、从江河湖海至日月星辰、从树木草芥至雷电风雨、从猛禽野兽至人 ,无一不可以成为物。人类控制自然、改造自然 ,人类研究、解剖自身 ,给人类带来了福祉 ,可其负面效果也是灾难性的。人在物化自然的同时 ,破坏了自然 ,使人类因此丧失了存在的根基 ;人在研究、解剖自身生命奥秘的同时物化了自身 ,导致了人的异化。这就是市民社会中的人所面临的两难结局 ,因此民法上物的范围充分扩张 ,其结果是人的升华 ,抑或是人的堕落、异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物化 理性 生命 自然
下载PDF
论升华: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元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87,共8页
升华是什么意思?提及这个问题,人们一般立即就会想到弗洛伊德的定义:性冲动的对象偏离了性目标而转向新的对象。但这就是升华的定论了吗?拉康虽然一直声称精神分析的关键就在于回到弗洛伊德,但他对升华所做的解释却迥异于弗洛伊德。拉... 升华是什么意思?提及这个问题,人们一般立即就会想到弗洛伊德的定义:性冲动的对象偏离了性目标而转向新的对象。但这就是升华的定论了吗?拉康虽然一直声称精神分析的关键就在于回到弗洛伊德,但他对升华所做的解释却迥异于弗洛伊德。拉康为我们提出的升华定义是:升华就是把一个对象提高到具有物的尊严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华 冲动
原文传递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辉 王毅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年第8期126-129,共4页
介绍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支撑技术、物联网之"物"与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及应用领域,并从这四个方面对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物联网是嵌入式系统发展到复杂系统阶段的产物。其中,还提出一种... 介绍物联网和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支撑技术、物联网之"物"与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及应用领域,并从这四个方面对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物联网是嵌入式系统发展到复杂系统阶段的产物。其中,还提出一种物联网之"物"的构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嵌入式系统
下载PDF
论脱离人体的器官的法律属性——与“二元区分说”商榷及对“人身之外”的理解 被引量:9
9
作者 邾立军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6,共7页
器官的法律属性争议焦点在于脱离人体的器官属于人格权范畴还是物权范畴。"二元区分说"认为,活体内器官属于人格权的范畴毫无异议;而其认为脱离人体的器官为物权范畴则不可简单接受,脱离人体的器官为人格权范畴,并非所有"... 器官的法律属性争议焦点在于脱离人体的器官属于人格权范畴还是物权范畴。"二元区分说"认为,活体内器官属于人格权的范畴毫无异议;而其认为脱离人体的器官为物权范畴则不可简单接受,脱离人体的器官为人格权范畴,并非所有"人身之外"的权利客体都属于物权范畴,应尊重人的尊严,以防人被物化,厘清"人与‘人身之外’的物"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二元区分说 人的尊严
原文传递
试论王阳明“万物一体”观中的心物关系——从存在本体论视域出发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振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心"与"物"的关系是王阳明"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命题。在存在本体论视域下,王阳明的心物关系分三个层次展开:"心外无物"昭示着人心与万物不是一种客观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在世界之中&q... "心"与"物"的关系是王阳明"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命题。在存在本体论视域下,王阳明的心物关系分三个层次展开:"心外无物"昭示着人心与万物不是一种客观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在世界之中"的共在;"心与物照"则讨论了心与物相互沟通的感应途径;"心物一体"是讨论在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层面上如何达到了"万物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万物一体
下载PDF
从名词“数量”表征看汉英民族语言世界观差异
11
作者 李梓 尚新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语言结构(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特征。从名词的数量表征来看,汉语是量词标记型语言,而英语是数标记型语言。量词的使用反映汉语民族的“物、事”合一观,数标记的使用反映英语民族的“物、事”分立观。... 语言结构(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特征。从名词的数量表征来看,汉语是量词标记型语言,而英语是数标记型语言。量词的使用反映汉语民族的“物、事”合一观,数标记的使用反映英语民族的“物、事”分立观。由此可以推论,汉语的语法研究应将名词、动词、形容词打通,放到民族世界观这一更大的格局上思考,以便更好地描述及理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 表征 语言世界观 汉英
原文传递
物语蒙太奇:《传记作者的故事》生命书写之“诗与真”
12
作者 杨琳 《国外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在《传记作者的故事》中,物本身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于小说始末,借物言说的蒙太奇布局则搭建了该作显性的叙事结构。借助于蒙太奇特有的统辖各类物素的功能,拜厄特及其笔下人物将零散和孤立之物组装整合起来,构建出不同寻常的蒙太奇叙述... 在《传记作者的故事》中,物本身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于小说始末,借物言说的蒙太奇布局则搭建了该作显性的叙事结构。借助于蒙太奇特有的统辖各类物素的功能,拜厄特及其笔下人物将零散和孤立之物组装整合起来,构建出不同寻常的蒙太奇叙述力。当小说中的传记作者追觅的坚固牢靠之物遭遇到传统意义上被视为由透明事实材料构成的传记体裁时,物看似不可撼动的本质反而变得游移不定,面貌驳杂,非但未能提供关于传主生命书写的真实而确切的记录,反倒呈现出逝者与生者生命体验虚实交错的蒙太奇面貌,由此不仅揭示出“传记小说”一贯固有的“诗”性剖面,而且彰显出虚构于生命书写之“真”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拜厄特 《传记作者的故事》 蒙太奇 生命书写
原文传递
语言何以能够有意义地指向世界?基于伽达默尔语言——事物关系的思考
13
作者 杨东东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娜丰在《解释学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一书中认为,伽达默尔意义决定指称立场导致的语境主义可能引发跨语言对话的中断,因此必须接纳直接指称理论。于伽达默尔而言,回应上述指责意味着对语言—事物之关联的重新梳理,这涉及两个层面:其一,... 娜丰在《解释学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一书中认为,伽达默尔意义决定指称立场导致的语境主义可能引发跨语言对话的中断,因此必须接纳直接指称理论。于伽达默尔而言,回应上述指责意味着对语言—事物之关联的重新梳理,这涉及两个层面:其一,直接指称理论秉持的外在关系论断并非语言—事物的源始关联,事物唯有在语言中获得其存在,它本身已然是意义化的;其二,事物的意义化并不必然带来对话的中断,因为只要对话是就“某物”展开的,言说者便能够在承认自身视角有限性的前提下倾听他者,从而既构造出被“我们”共同揭示的事物,又在这个揭示中不断地修正、补充各自对事物的述说。这就是在意义决定指称立场中事物和语言之间开展的无尽“游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事物 意义决定指称 直接指称理论 世界
原文传递
The Entanglement of Thing and Subject in Virginia Woolf’s“Street Haunting:A London Adventure”
14
作者 QIU L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8期669-678,共10页
Virginia Woolf’s essay“Street Haunting:A London Adventure”highlight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ings and the subject.On the individual’s level,indoor things construct and limit the subject’s identity,whi... Virginia Woolf’s essay“Street Haunting:A London Adventure”highlight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ings and the subject.On the individual’s level,indoor things construct and limit the subject’s identity,while outdoor things allow fluid identities;these things reveal Woolf’s dual identity as both a rebel against and a ruler of the hierarchical system.On the intersubjective level,subjects are linked through common aesthetic experience mediated by things,which enjoys a high degree of arbitrariness.With the help of things,subjects form an“imagined community”.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gs and the mind,things also endow order in the fragmented reality,yet in this sense they are abstract,metaphysical and universal rather than specific in Virginia Woolf’s thoughts.They are the withdrawn things expressed by sensual qualities.These sensual aspects,however,are tools to reveal the essence and meaning of life,secondary to the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g SUBJECT identity community MIND
下载PDF
拉图尔的科学实践建构论对物的非现代性追问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日容 张进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6期55-64,共10页
拉图尔认为以人类中心主义和主客体二分及其对立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未存在过,它只不过是自诩为现代人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人类真实的存在境况是处于一个杂合的和对称性的主客未分的非现代性世界之中,由此物之为物必须从此视... 拉图尔认为以人类中心主义和主客体二分及其对立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未存在过,它只不过是自诩为现代人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人类真实的存在境况是处于一个杂合的和对称性的主客未分的非现代性世界之中,由此物之为物必须从此视角出发才能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拉图尔的科学实践建构论表明科学知识的最终原因既不是自然实在也不是社会实在,而是行动者网络本身之实践建构的结果。在由异质行动者所构成的动态网络之中,人与非人因素对于科学事实的生成在存在论上具有对称性的作用,人相对于非人因素而言并没有绝对支配性的中心地位,拉图尔由此打破了传统哲学基于人类主体性与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框架对于物的现代性考察,从而进入到了对于物之意义的关系存在论亦即具有杂合与对称性特征的非现代性追问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图尔 科学实践建构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 非现代性
下载PDF
人类学对物的研究及新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俞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1,共9页
物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与人的关系将更加复杂。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物质革命的时代,以物的实体作为分析主体已无法满足研究需要,对物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需要有所创新。近年来,人类学在物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 物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与人的关系将更加复杂。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物质革命的时代,以物的实体作为分析主体已无法满足研究需要,对物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需要有所创新。近年来,人类学在物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皆有新发展,从物的实体深入到物的物质性,并把它作为物的研究的主体,探讨物质和形式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与人类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物质性 物质的社会生命
下载PDF
试析工业设计的三要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飞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工业设计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人、事、物是工业设计的三个关联要素:“人”是设计目标,“物”是研究对象,“事”则是求解方法;而对“事”的研究又需要从事物、事件和事理三个层次和方面进行;设计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两个层... 工业设计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人、事、物是工业设计的三个关联要素:“人”是设计目标,“物”是研究对象,“事”则是求解方法;而对“事”的研究又需要从事物、事件和事理三个层次和方面进行;设计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两个层次和两个方向,由此完成设计的分析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下载PDF
成为少数民族医药:一个历史本体论的视角 被引量:5
18
作者 赖立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8,共10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范围推广的中草药运动,与当下方兴未艾的西南各地发掘整理少数民族医药项目关系密切。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怒江地区少数民族医药的田野实际展现出,少数民族医药的形成,不仅与国家主导的大型传统医药运动相关,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范围推广的中草药运动,与当下方兴未艾的西南各地发掘整理少数民族医药项目关系密切。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怒江地区少数民族医药的田野实际展现出,少数民族医药的形成,不仅与国家主导的大型传统医药运动相关,更与基层医生坚持因人因地制宜、从而形成富于地方用药特色的医疗实践及经验密切相关。无论从历史还是当下的本体论视角,少数民族医药的形成,是一个聚集了物与实践、富含历史性与地方性的生成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本体论 中草药运动 少数民族医药
下载PDF
“物”的中介性:朱熹“格物致知”思想新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沁 《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110-126,共17页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以强调“物”的中介性以及“格物”作为一种中介活动为其根本特征。天理作为万物的普遍本体,必须要通过“物”作为中介才能被主体加以把握。“物”关涉主体的价值判断与实践,“物”与“心”基于“理”的普遍贯通...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以强调“物”的中介性以及“格物”作为一种中介活动为其根本特征。天理作为万物的普遍本体,必须要通过“物”作为中介才能被主体加以把握。“物”关涉主体的价值判断与实践,“物”与“心”基于“理”的普遍贯通而具有内在的关联与一致性,从而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对立。“格物致知”作为“心”与“物”之间循环往复、交织过渡的实践活动,最终指向对于“物”在“理”之“所当然”的整体性秩序中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心与理一 中介性
下载PDF
间隙物语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凯生 《时代建筑》 2008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什么物——这种无处不在的平常东西,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如此稀有了?而在真实的世界中,建筑是以物与我们的关系为核心的。彼得·卒姆托向我们展示一个物的桃源世界,使我们回忆起了那个叫做"物"的天地。同时,海德格尔后... 为什么物——这种无处不在的平常东西,不知不觉中已经变得如此稀有了?而在真实的世界中,建筑是以物与我们的关系为核心的。彼得·卒姆托向我们展示一个物的桃源世界,使我们回忆起了那个叫做"物"的天地。同时,海德格尔后期思想所展露的现象学线索,使得我们能够沿着诗性对物做一番追溯。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把物划分为性质的承载者、形式与质料的载体以及感官对象的方式,限制了对物的视野。物的存在力量,在那个真实的世界中是作为实在来显现一种绝对的保证,依据这种无所胁迫的、物性的可靠本质,物成为一道敞开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的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 实存 物的建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