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从被害与加害的关系切入 被引量:91
1
作者 陈兴良 《当代法学》 200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故意杀人罪是最典型的有被害人的犯罪。被害人加害在先引起他人加害 ,或被害人激化矛盾引起他人加害属于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在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中 ,被害人的过错是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司法解释确立了“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 故意杀人罪是最典型的有被害人的犯罪。被害人加害在先引起他人加害 ,或被害人激化矛盾引起他人加害属于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在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中 ,被害人的过错是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司法解释确立了“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故意杀人罪 ,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规则 ,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量刑时往往不予考虑。为了减少和限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 ,在立法上有必要将被害人的过错这一酌定情节法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死刑裁量 被害人的过错
原文传递
西方国家被害人过错的刑法意义 被引量:59
2
作者 陈旭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9-31,65,共4页
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一些犯罪中被害人是存有过错的 ,对于被害人过错的刑法意义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被害人过错导致被害人应分担责任 ;二是认为被害人过错导致犯罪人的应受谴责性降低。按照第一种观点会得出被害人要承担刑事责... 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一些犯罪中被害人是存有过错的 ,对于被害人过错的刑法意义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被害人过错导致被害人应分担责任 ;二是认为被害人过错导致犯罪人的应受谴责性降低。按照第一种观点会得出被害人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结论 ,这是不妥当的 ,比较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分担责任 应受谴责性 西方国家 刑事责任 刑法
下载PDF
受害人特殊体质与损害赔偿责任的减轻——最高人民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评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程啸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86,共20页
最高人民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侵权法问题,即当受害人的特殊体质与侵权行为结合共同造成或扩大了损害时,能否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在判断受害人的特殊体质能否减轻加害人赔偿责任时,应当先分析作为客观要件的因果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侵权法问题,即当受害人的特殊体质与侵权行为结合共同造成或扩大了损害时,能否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在判断受害人的特殊体质能否减轻加害人赔偿责任时,应当先分析作为客观要件的因果关系,再研究受害人的特殊体质能否被评价为受害人的过错。受害人特殊体质、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三种类型的因果关系,前两种属于共同因果关系,但有所区别,而第三种属于假设因果关系。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对于加害人的赔偿责任影响不同。而受害人的特殊体质不应当被评价为受害人的过错,受害人也不因有特殊体质而被施加更高的自我照顾保护义务,否则不利于保护人格平等、维护自由以及控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赔偿 特殊体质 因果关系 受害人过错 过失相抵
原文传递
试论刑法中的被害者过错制度 被引量:31
4
作者 高维俭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3-128,共6页
被害者过错问题是被害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被害者过错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刑法学意义,而这一问题虽已在不同程度上被各国刑法学界意识到,并在立法中有着片段性的反映,但问题没有被系统化地认识和规制。根据其对刑事事件发生的影... 被害者过错问题是被害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被害者过错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刑法学意义,而这一问题虽已在不同程度上被各国刑法学界意识到,并在立法中有着片段性的反映,但问题没有被系统化地认识和规制。根据其对刑事事件发生的影响力大小及性质的不同,具体被害者过错可以被分为迫发行为、引发行为、激发行为和触发行为等几个层级,并和加害者刑事责任的大小呈反比对应关系。抽象被害者过错有着与此一致的道理。在刑法及一些相关法律中确立完整、系统的被害者过错制度,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 过错 关键问题 对应关系 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 行为 学理论 刑法学 法学界 系统化 影响力 加害者 意义 立法 规制
下载PDF
论被害人过错影响定罪量刑的根据 被引量:30
5
作者 齐文远 魏汉涛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95-103,共9页
被害人过错影响定罪量刑的根据,西方有责任分担说和谴责性降低说两种学说。责任分担说从分析造成客观危害的原因入手,引出了被害人过错应当分担部分责任的结论;谴责性降低说着眼于加害人的主观面,提出了被害人过错会导致加害人应受谴责... 被害人过错影响定罪量刑的根据,西方有责任分担说和谴责性降低说两种学说。责任分担说从分析造成客观危害的原因入手,引出了被害人过错应当分担部分责任的结论;谴责性降低说着眼于加害人的主观面,提出了被害人过错会导致加害人应受谴责性降低的观点。两种学说均只揭示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并存在缺陷。主客观相统一是现代刑法的主轴,只有既重视主观又强调客观才能完整地说明被害人过错影响定罪量刑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责任分担 谴责性降低
下载PDF
被害人过错认定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潘庸鲁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当前被害人过错在审判实践中不是大小的评价问题而是有无的认定问题,该问题恰又是决定被害人过错这一酌定量刑情节规范适用的前提。审判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的行为都能认定为一种过错行为,至少被害人的适当行为、尚... 当前被害人过错在审判实践中不是大小的评价问题而是有无的认定问题,该问题恰又是决定被害人过错这一酌定量刑情节规范适用的前提。审判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的行为都能认定为一种过错行为,至少被害人的适当行为、尚需证实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应排除在被害人过错认定的藩篱之外。认定被害人行为是一种过错行为必须满足两个要件:一是被害人对危害结果施加了原因力,即被害人过错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二是被害人行为逾越了社会相当性所能容许的范围,即被害人过错是一种侵害社会伦理秩序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因果关系 社会相当性
原文传递
“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刑事责任减免意义:美国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6
7
作者 付胥宇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77,共15页
受虐妇女在长期持续的家庭暴力作用下不堪忍受实施的杀夫行为,在我国现阶段缺乏出罪空间,实践中也出现了较大的量刑差异。美国刑法将“受虐妇女综合症”这一心理学概念作为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抗辩事由,结合正当防卫抗辩,从而拓宽了... 受虐妇女在长期持续的家庭暴力作用下不堪忍受实施的杀夫行为,在我国现阶段缺乏出罪空间,实践中也出现了较大的量刑差异。美国刑法将“受虐妇女综合症”这一心理学概念作为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抗辩事由,结合正当防卫抗辩,从而拓宽了此类案件的合法辩护空间。事实上,受虐妇女杀夫行为具有刑事责任减免的正当化根据,其违法性与有责性比一般杀人犯罪小,从刑罚目的上看,缺乏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必要性。在我国当前法律框架下,有必要强化“受虐妇女综合症”因素在刑事责任裁量中的作用,并与正当防卫、被害人过错等抗辨事由相结合,对其刑事责任的减免进行类型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妇女综合症 正当防卫 被害人过错 刑事责任减免
原文传递
中国内地家暴犯罪的罪与罚——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四起家暴刑事典型案件为主要视角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秉志 郭雅婷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共14页
现阶段我国家暴乃至家暴犯罪普遍存在,危害广泛,但由于其自身特点而导致查出困难。我国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2月公布了10个典型家暴案件,其中的4个家暴刑事案件为我们研究家暴犯罪的罪与罚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以这些典型案件为主要视角考... 现阶段我国家暴乃至家暴犯罪普遍存在,危害广泛,但由于其自身特点而导致查出困难。我国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2月公布了10个典型家暴案件,其中的4个家暴刑事案件为我们研究家暴犯罪的罪与罚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以这些典型案件为主要视角考察对家暴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要注意对长期虐待行为的刑事评价以及对虐待致人重伤、死亡行为的定罪区分;同时尤其要注意对以暴制暴行为的定性,并适当参酌国外"受虐妇女综合症"的理论。对家暴犯罪行为的量刑,要重点考虑被害人过错和防卫过当等影响量刑从宽的因素。我们应当完善预防制止家暴犯罪的罪刑规范,并予以综合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犯罪 以暴制暴 被害人过错 防卫过当
原文传递
量刑中的被害人因素论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谭志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8,共5页
犯罪人因素一直在刑罚裁量中受到极大重视,而被害人因素处于被忽视状态。作为一个关键性的司法环节,刑罚裁量应当考虑被害人因素,这既有理论根据,又有法律依据。量刑过程应当考虑的被害人因素主要有:被害人的过错、被害人的承诺和被害... 犯罪人因素一直在刑罚裁量中受到极大重视,而被害人因素处于被忽视状态。作为一个关键性的司法环节,刑罚裁量应当考虑被害人因素,这既有理论根据,又有法律依据。量刑过程应当考虑的被害人因素主要有:被害人的过错、被害人的承诺和被害人的谅解,它们在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影响刑罚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 被害人过错 被害人承诺 被害人谅解 刑事和解
下载PDF
被害人过错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彭新林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38,共8页
作为司法实践中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被害人过错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被害人过错影响死刑适用的根据在于其反映了犯罪行为人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趋轻变化。"责任分担理论"和"谴责性降低理论"共同为... 作为司法实践中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被害人过错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被害人过错影响死刑适用的根据在于其反映了犯罪行为人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趋轻变化。"责任分担理论"和"谴责性降低理论"共同为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死刑适用)提供了完整的诠释框架。被害人存在罪错的是否适用死刑应当分情况处理;被害人存在严重过错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被害人存在一般过错的,应慎用死刑立即执行。如果案件中没有明显的从重情节或者还存在其他从宽情节时,原则上应当判处死缓;被害人存在轻微过错的,一般不足以影响对被告人死刑的适用,但可以与其他从宽情节一起对量刑发挥趋轻作用,从而弱化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酌定量刑情节 死刑限制适用
原文传递
从于欢案谈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责任的理论困境 被引量:9
11
作者 袁继红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年第1期82-89,共8页
于欢一案判决引发争论,实乃我国被害人过错理论困境所致。当被害人过错成为刑事司法中常见问题时,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也必然成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然而目前具有阻却违法实质意义的被害人过错却被限定为酌定情节... 于欢一案判决引发争论,实乃我国被害人过错理论困境所致。当被害人过错成为刑事司法中常见问题时,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也必然成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然而目前具有阻却违法实质意义的被害人过错却被限定为酌定情节,且在量刑中显得可有可无。内涵模糊的不法侵害亦与被害人过错相疏离,"入罪型"犯罪构成模式缺少违法性阻却判断,因而造成被害人过错无法发挥违法性阻却功能。在既有犯罪构成框架下,应当赋予犯罪客体对违法性判断的功能,进一步厘定不法侵害的内涵与外延,改变被害人过错理论在刑法体系中的定位,让被害人过错真正具备阻却违法性的实质价值,从而突破被害人过错仅仅作为酌定情节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被害人过错 不法侵害 违法阻却
下载PDF
由王马玲案看被害人过错问题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庸鲁 《北方法学》 2011年第2期58-63,共6页
曾在"反暴力拆迁"案中造成"一死六伤"的女主角王马玲,在二审判决中由一审"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8年"改判为"故意伤害罪、有期徒刑5年",改判的主要原因在于被害人存在过错。大量案例显示,在故... 曾在"反暴力拆迁"案中造成"一死六伤"的女主角王马玲,在二审判决中由一审"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8年"改判为"故意伤害罪、有期徒刑5年",改判的主要原因在于被害人存在过错。大量案例显示,在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过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情节,鉴于被害人过错与法益损害结果的产生具有刑法规范上的因果关系,而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事实上降低了刑法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性,因而对其细致考量将对行为人公正的刑事责任非难具有重要价值。当前,被害人过错在司法实践中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之定位影响了其效用发挥,因而对其法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适用是司法工作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马玲 被害人过错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中华 孙利国 徐华玲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2009年12月16日"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了推定式认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机制,使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严厉打击恶意透支型信用卡... 2009年12月16日"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了推定式认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机制,使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严厉打击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维护金融管理秩序的同时,司法界和理论界也在深刻反思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实践中应从合理界定持卡人范围、合理推定行为人非法占有目的、规范催收方式、适当考虑被害人过错因素等角度,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准确定罪量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透支 持卡人 非法占有目的 催收 被害人过错
下载PDF
论配偶暴力中受虐妇女杀夫案的量刑 被引量:4
14
作者 邢红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因不堪忍受配偶暴力而杀害施暴人是大部分女性犯罪的原因。根据调查,对受虐杀夫妇女基本上适用故意杀人罪的第一法定刑幅度,学者普遍认为量刑过重并提出各种解决建议。在促进立法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科学量刑,依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 因不堪忍受配偶暴力而杀害施暴人是大部分女性犯罪的原因。根据调查,对受虐杀夫妇女基本上适用故意杀人罪的第一法定刑幅度,学者普遍认为量刑过重并提出各种解决建议。在促进立法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科学量刑,依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考虑被害人过错、犯罪动机和被害人家属谅解等酌定量刑情节,对受虐杀夫妇女从宽量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杀夫妇女 量刑 被害人过错 犯罪动机 被害人谅解
下载PDF
关于被害人过错的法理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邦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7-51,共5页
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出于故意或者过失,从而引发行为人合乎规律地作出侵害被害人,影响到行为人刑事责任有无及程度的行为。探究被害人过错的学理,首先需要厘清其概念,特别注意刑法学与犯罪学视野的区别;其次需剖析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 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出于故意或者过失,从而引发行为人合乎规律地作出侵害被害人,影响到行为人刑事责任有无及程度的行为。探究被害人过错的学理,首先需要厘清其概念,特别注意刑法学与犯罪学视野的区别;其次需剖析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责任之根据并据此分类。在具体判定中,则需根据被害人过错构造中的主客观内容,以社会相当性为标准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刑事责任根据 基本构造 犯罪学
下载PDF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
16
作者 蒋涤非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司法实践中将伦理过错认定为被害人过错,混淆了案发原因与被害人过错。案件起因与犯罪动机相关,是判断行为人主观恶性的指标;被害人过错则与因果关系、结果产生相关,是关乎刑事责任分配的衡量要素。由于被害人过错能够对行为不法与有责... 司法实践中将伦理过错认定为被害人过错,混淆了案发原因与被害人过错。案件起因与犯罪动机相关,是判断行为人主观恶性的指标;被害人过错则与因果关系、结果产生相关,是关乎刑事责任分配的衡量要素。由于被害人过错能够对行为不法与有责性判断产生实质化的影响,因此,被害人过错的认定应当围绕着因果关系展开。一是被害人过错应当是“着手实行—结果”因果关系中的被害人言行,而行为之前、结果之后的被害人言行不是被害人过错。二是被害人过错必须是对犯罪结果产生提供直接原因力的言行,包括风险升高、实现结果两种行为类型。三是被害人的本能行为、合理合法行为,即便因为介入因果关系对结果产生具有原因力,也不属于被害人过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因果关系 犯罪动机 伦理过错
下载PDF
论故意杀人罪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雅奇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8-64,共7页
互动关系是故意杀人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在杀人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这三个阶段,被害人与犯罪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影响甚至推动了杀人犯罪的产生和发展。在杀人犯罪行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被害人过错这一... 互动关系是故意杀人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在杀人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这三个阶段,被害人与犯罪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影响甚至推动了杀人犯罪的产生和发展。在杀人犯罪行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被害人过错这一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犯罪 被害人 杀人犯罪被害人 互动关系 被害人过错
下载PDF
论我国被害人过错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以被害人过错对量刑之影响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燕燕 林锦尚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4-108,共5页
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往往是引发犯罪或造成更严重危害后果的重要原因,准确判断被害人过错的有无、性质及程度,对于公正、科学地裁量刑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行刑法理论孤立地从犯罪人的角度研究犯罪,片面地以犯罪人的主客观事实为依据... 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往往是引发犯罪或造成更严重危害后果的重要原因,准确判断被害人过错的有无、性质及程度,对于公正、科学地裁量刑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行刑法理论孤立地从犯罪人的角度研究犯罪,片面地以犯罪人的主客观事实为依据,分析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该判处多重的刑罚,常常忽视了被害人过错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被害人过错情节量刑功能的缺失,导致量刑上的不均衡、不合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司法窘境和不公。探讨如何在具体案件中认定被害人过错以及被害人过错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对犯罪人的刑罚裁量,力求规范和完善被害人过错情节在量刑中的适用,从而避免"同案不同判",确保量刑的均衡与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量刑 困境与出路
下载PDF
故意杀人案中认定“民间矛盾”的规范性事实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万怀 崔志伟 《净月学刊》 2017年第4期14-22,共9页
司法实践对"民间矛盾"的理解过于泛化,这一死刑控制的政策性因素初衷虽好,但不应越过法规范与具体案件直接对接,纯粹的政策适用往往缺乏可解释性、说理性。不予限定地运用"民间矛盾"为个案中的死刑限制做背书并不... 司法实践对"民间矛盾"的理解过于泛化,这一死刑控制的政策性因素初衷虽好,但不应越过法规范与具体案件直接对接,纯粹的政策适用往往缺乏可解释性、说理性。不予限定地运用"民间矛盾"为个案中的死刑限制做背书并不合适。应当将此通过被害人过错的改造还原为一个规范性的教义学上的法律概念,在排除被害人存在过错的案件中不应援引这一规定作为独立的从轻依据。在有责性层面,故意杀人案中被害人过错之所以可以成为限制死刑的教义学依据,在于其能够影响行为人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并且能够增加死缓甚至更轻的刑度的可接受性,进而颠覆"杀人偿命"的固有思维,对命案中的死刑限制具有一定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案 民间矛盾 死刑控制 被害人过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