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沿海黄沙洞地热田地应力与控热构造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范艳霞 李海龙 +5 位作者 张军龙 王强茂 任天翔 张敏 黄少鹏 秦向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44-3961,共18页
东南沿海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不清,其核心是对其控热构造的研究不足.为此本文选取位于惠州市的黄沙洞地热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820.53 m深的水文地质钻探和五个层位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黄沙洞地热田及周边主要断裂的野... 东南沿海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不清,其核心是对其控热构造的研究不足.为此本文选取位于惠州市的黄沙洞地热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820.53 m深的水文地质钻探和五个层位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黄沙洞地热田及周边主要断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遥感解译等工作.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黄沙洞地热田主应力方向为NWW-NNW向,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增加梯度系数分别为0.027和0.018.野外地质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识别出了NE走向的潼湖-黄沙洞断裂带由西段的潼湖断裂和东段的黄沙洞断裂两条分支断裂共同组成.这两条分支断裂构成右阶斜列的展布样式,并具有右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在两条断裂的构造转换部位形成了黄沙洞拉分盆地,在现今的NWW-NNW向的主应力约束下,拉分盆地显示出NNE-NEE向的伸展运动特征.本文认为与拉分盆地相关的断层为地下水活动和热物质上涌提供通道,这应是本区最根本的控热构造.同时本文统计了广东省地热异常区的已有实测地应力数据与区域断裂带的空间对应关系,发现了NE-NEE的断裂带是东南沿海一带地热田发育的主控构造.本文以NE-NEE向区域性断裂带为核心开展精细的新构造调查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数据解析断裂带控热控水方式,该研究实例在东南沿海地热研究中具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黄沙洞地热田 拉分盆地 地应力测量 控热构造
下载PDF
广东省未来十年强震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冯绚敏 黄福明 +2 位作者 易志刚 陈虹 高忠宁 《华南地震》 1998年第2期1-9,共9页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是70余年来广东及其近海地区最为突出的地震事件.后续的地震形势如何?本文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对象,研究了区内强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新的地震活跃期中,广东省的强震形势值...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是70余年来广东及其近海地区最为突出的地震事件.后续的地震形势如何?本文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对象,研究了区内强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新的地震活跃期中,广东省的强震形势值得注意,尤其在2000年前后,历史上未发生过强震而又具备发生强震条件的地区.通过对构造背景、强震分布、震中迁移等分析提出的广东中部及其近海地区更应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强震 地震活动趋势 广东
下载PDF
东部沿海低阻区大地电磁测深远参考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少兵 刘必良 +2 位作者 梅荣 何泰健 尚通晓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0-442,共13页
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地电磁测深(MT)数据质量受工厂、风车发电、信号塔、高压电力输送线等电磁干扰源和天然场死频带的影响严重,导致原始数据曲线形态畸变、可信度差,而远参考处理技术是压制干扰、提升MT信噪比的有效方法.为了解... 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地电磁测深(MT)数据质量受工厂、风车发电、信号塔、高压电力输送线等电磁干扰源和天然场死频带的影响严重,导致原始数据曲线形态畸变、可信度差,而远参考处理技术是压制干扰、提升MT信噪比的有效方法.为了解东南沿海低阻区MT勘探远参考效果及参考距离的选择,使用Aether大地电磁观测系统,选取研究区内不同噪声干扰的三个试验点,同时进行70 km、220 km、350 km和400 km参考距的远参考试验,采集时长均超过20 h,最低有效采集频率达到0.001 Hz,试验结果表明:远参考处理可以有效的、大幅度的提升原始观测数据质量,认为在低阻地区远参考距离不宜过大,本次试验区参考距不宜大于350 km,且参考站位置的选择与其是否与研究区位于同一构造单元无关.对多站参考效果进行对比,认为近距离和远距离参考相结合的多站参考方式有可能获得质量更高的数据,但并非参与的参考站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远参考法 多站远参考 东南沿海地区 强电磁干扰区
原文传递
中国东南沿海重点城市台风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69
4
作者 欧进萍 段忠东 常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7,共9页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上海等9个沿海重点城市为例,通过对《台风年鉴》数据的分析处理,提取了台风关键参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建模;利用MonteCarlo抽...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上海等9个沿海重点城市为例,通过对《台风年鉴》数据的分析处理,提取了台风关键参数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建模;利用MonteCarlo抽样和成熟台风风场模型模拟,得到了极值风速序列;对年极值风速序列进行极值风速统计分析,得到了不同重现期和地貌的极值风速,结果与实测风速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台风 危险性分析 极值风速 地貌 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丽佳 刘敏 +1 位作者 陆敏 权瑞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3,91,共4页
采用1990~2007年的台风相关资料,建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数据库,分析了台风强度、台风路径及台风致灾因子频次分布;最终选取由台风引起的大风、24h雨量、风暴潮及受灾次数等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台风灾害灾次指数TZC,编制了1990... 采用1990~2007年的台风相关资料,建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数据库,分析了台风强度、台风路径及台风致灾因子频次分布;最终选取由台风引起的大风、24h雨量、风暴潮及受灾次数等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台风灾害灾次指数TZC,编制了1990~2007年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结果表明:浙江南部沿海,福建、广东大部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多,而浙江北部、内陆地区及上海受影响较小,这与台风登陆的强度和频次有密切关系;TZC高危险区和次高危险区分布在浙江台州以南的沿海区域,TZC小于4.0的低危险区分布在浙江、福建及广东省的内陆地区,TZC空间递变表现出从沿海向内陆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致灾因子 危险性评价 东南沿海
下载PDF
东南沿海前汛期降水极值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婕 高路 +2 位作者 陈兴伟 陈莹 刘梅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65,共13页
选取东南沿海五省(市)(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79个站点1960-2012年前汛期(4-6月)的降水极值序列,将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引入非平稳降水频率分析中,分析了降水极值的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构建综合气候指数和以温室气... 选取东南沿海五省(市)(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79个站点1960-2012年前汛期(4-6月)的降水极值序列,将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引入非平稳降水频率分析中,分析了降水极值的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构建综合气候指数和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代表的人类活动指数,同时考虑两类指数对降水极值序列变化特征的影响,运用贡献分析法和GAMLSS模型分析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降水极值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东南沿海降水极值增加趋势显著、变异性明显增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东北部、广东中北部和西部沿海、福建东部等地区;2人类活动的加剧与降水极值的变化显著相关,尤其在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86-2012年)人类活动对极端降水的贡献要明显大于发展缓慢阶段(1960-1985年),浙江和广东两省尤为突出;3浙江省东北部、福建省大部、广东西部沿海以及中北部地区是极端降水的高风险区,需加强对极端降水及其次生灾害的风险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非平稳性 前汛期 灾害风险 东南沿海
原文传递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鳗鲡幼体的日龄及其孵化时间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3 位作者 谢正丽 唐文乔 吴嘉敏 陈文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50-1057,共8页
测定了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8尾线鳗的体长和矢耳石长轴半径,分析了其中107尾线鳗矢耳石的日龄结构。结果表明,线鳗的体长在47.40~62.34 mm,平均(54.77±2.21)mm,各采样点的平均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ANOVA... 测定了2008年1—3月采自中国广东至江苏沿海9个河口的538尾线鳗的体长和矢耳石长轴半径,分析了其中107尾线鳗矢耳石的日龄结构。结果表明,线鳗的体长在47.40~62.34 mm,平均(54.77±2.21)mm,各采样点的平均体长存在极显著差异(ANOVA,P<0.001)。矢耳石长轴半径为133.22~175.95μm,平均(154.55±9.09)μm,各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线鳗的日龄为124~158 d,平均(135.78±6.84)d,呈现出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最北部的大丰较最南部的新会大了15.9 d。根据日龄和采集时间推断,这些标本的孵化时间在9月6日—10月20日,主要集中在10月中旬,85.98%个体符合孵化时间的新月假设。分析表明,孵化较早的个体到达河口的时间也较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也比生长慢的个体到达河口的时间要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鳗 日龄分布 孵化日期 中国东南沿海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特点与灾情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丽佳 刘敏 +3 位作者 权瑞松 陆敏 王静静 许世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9,共9页
根据1990-2007年的热带气旋灾害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热带气旋特点及其灾害损失,并采用综合灾情评估方法对热带气旋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登陆热带气旋频率高,强度大,登陆热带气旋集中在福建、广东地区;7~9... 根据1990-2007年的热带气旋灾害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南沿海登陆热带气旋特点及其灾害损失,并采用综合灾情评估方法对热带气旋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地区登陆热带气旋频率高,强度大,登陆热带气旋集中在福建、广东地区;7~9月为热带气旋登陆高峰期,而且登陆地点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综合灾情评估结果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损失偏重,福建省和浙江省灾害损失最严重,上海偏轻,广东省灾害损失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时空分布 灾情评估 东南沿海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不同类型花岗岩的磁性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英会 余学中 黎津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26-528,共3页
通过对东南沿海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磁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源岩物质的不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差别很大,深源物质越多,磁性越强,反之则磁性越弱。根据磁性的强弱变化来判断其成因类型,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磁资料的地质解... 通过对东南沿海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磁性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源岩物质的不同,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磁性差别很大,深源物质越多,磁性越强,反之则磁性越弱。根据磁性的强弱变化来判断其成因类型,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磁资料的地质解释以及相关的地质研究、指导找矿等都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花岗岩成因分类 磁性特征 幔源物质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进口大豆控温气调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晓欢 岳纲冬 +3 位作者 白春启 史常旋 吴东亮 张河毅 《粮食储藏》 2021年第3期15-19,共5页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及气调时无法控温的问题,通过粮仓专用空调改造,实现气调和控温的综合应用,延缓了整仓粮温及表层粮温上升幅度,延长了气调周期,杀虫和节能降耗取得良好效果。该项试验对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进口大豆...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及气调时无法控温的问题,通过粮仓专用空调改造,实现气调和控温的综合应用,延缓了整仓粮温及表层粮温上升幅度,延长了气调周期,杀虫和节能降耗取得良好效果。该项试验对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进口大豆的安全储藏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地区 浅圆仓 进口大豆 控温气调
下载PDF
过台湾岛的台风所引发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小红 杨舒楠 +1 位作者 王健治 尹丝雨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7-1107,共11页
利用1961—2020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和中国台站逐日台风降水资料,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福建和广东)过台湾岛台风(以下简称过岛台风)不同量级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初步探讨造成过岛台风极端降水差异的成因... 利用1961—2020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资料和中国台站逐日台风降水资料,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福建和广东)过台湾岛台风(以下简称过岛台风)不同量级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初步探讨造成过岛台风极端降水差异的成因。研究表明:九成过岛台风会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影响,年均有1.6次过岛台风暴雨事件发生。过岛台风日最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明显增强趋势,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暴雨极端事件呈现明显增多增强现象。不同量级日暴雨发生的频次月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7—9月为高峰季。过岛台风过程日最大降水不同量级发生的频次表明,东南沿海100 mm以上强降水频次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减少,300 mm以上强降水频次明显减少。空间分布上,东南沿海日暴雨频次呈现由沿海向内陆不均匀快速递减特征。过岛台风暴雨对福建北部沿海地区的影响最为突出,其中福建的柘荣站是暴雨极值中心。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两组相似台风引发极端降水差异的大尺度环境对比显示:强降水组的台风中心北侧大风速区导致向岸风较大,在山脉地形作用下,山前具有更强的辐合及深厚的强垂直上升运动,配合更有利的水汽条件,将低空高能高湿水汽送至中高层,降水动力和水汽条件均明显强于弱降水组的台风,从而造成更强的台风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台湾岛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不同量级暴雨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国东南沿海致灾气旋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雪 苏布达 +4 位作者 温姗姗 姜彤 高超 王艳君 翟建青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5-704,共10页
将造成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基于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压、风速和降水量数据确定致灾气旋阈值,结合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在1961—2100年的输出资料,预估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分析全球升温1.5℃与2.0℃... 将造成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基于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压、风速和降水量数据确定致灾气旋阈值,结合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在1961—2100年的输出资料,预估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分析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86—2015年,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共计180个,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分别为8.7 m/s和129.8 mm,对浙江东部及广东东部沿海影响最严重。(2)全球升温1.5℃,2020—2039年致灾气旋频数将由基准期(1986—2005年)的111个上升至138个,增加区域主要位于广东省西南地区及福建省南部地区;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分别上升15%和17%,至8.4 m/s和109.9 mm,以福建省沿海地区增加最明显。(3)全球升温2.0℃,2040—2059年致灾气旋频数较1986—2005年增加33%,将达148个;风速上升32%,以浙江省东部、福建和广东省接壤的沿海地区及广东省南部增幅最大;降水量上升35%,以福建与广东省接壤的沿海地区及广东省西南地区增加明显。(4)相比升温1.5℃,全球气温额外升高0.5℃,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将分别上升9%、17%和18%。努力将温升控制在1.5℃,对降低致灾气旋频率和强度增加所导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升温1.5℃和2.0℃ 致灾气旋 时空变化 CCLM模式 东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0-63,共4页
以闽南地区为切入点,揭示近代华侨的投资直接影响、制约着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和深度:外向型的工业、近代化的城市、商业消费的物质生活。但这种变迁并不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内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受多... 以闽南地区为切入点,揭示近代华侨的投资直接影响、制约着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和深度:外向型的工业、近代化的城市、商业消费的物质生活。但这种变迁并不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内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受多种不稳定因素左右的侨资上,因而极其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 近代投资 社会经济变迁 东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应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估计东南沿海各地震区的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虹 《华南地震》 1996年第1期10-15,共6页
将东南沿海地区划分成7个地震区带,利用历史及现代地震资料,运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分析了各个地震区带的地震危险性,并采用预测检验的方法确定了各个地震区带的危险阈值,对各地震区未来两年的中小地震及未来5年的中强地震... 将东南沿海地区划分成7个地震区带,利用历史及现代地震资料,运用混合极值理论及最大似然法分析了各个地震区带的地震危险性,并采用预测检验的方法确定了各个地震区带的危险阈值,对各地震区未来两年的中小地震及未来5年的中强地震的危险性分别给出了定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预测 极值模型 最大似然法 地震 危险性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铁皮石斛高优设施栽培技术
15
作者 刘艺 魏翠华 +2 位作者 周慧君 陈芳兰 曾凡 《东南园艺》 2022年第4期297-299,共3页
从设施大棚建设、设施栽培技术、假鳞茎采收等方面对铁皮石斛高产优质设施栽培技术进行深入总结,以期为保护铁皮石斛资源、提高其品质、促进其规模化生产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东南沿海 设施栽培 高优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美 魏柏林 《华南地震》 1994年第3期8-15,共8页
研究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58.3%的M≥6.0级地震都发生在太阳活动峰年后的1~4年;应用周期图分析方法外推得出,1997年为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根据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在太阳活动周期的位相... 研究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58.3%的M≥6.0级地震都发生在太阳活动峰年后的1~4年;应用周期图分析方法外推得出,1997年为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根据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在太阳活动周期的位相分布规律,指出1998~2001年该带有发生M≥6.0级地震的可能。研究表明,广东及其邻近地区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较为密切,规律亦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地震活动性 太阳活动 东南沿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