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子舌技术的应用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李学林
李慧玲
刘瑞新
-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
-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47-249,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001646)
-
文摘
目的:介绍电子舌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及前景。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归纳总结电子舌的原理、组成及特点,介绍电子舌技术在各领域已有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结果:电子舌具有响应时间短、检测速度快的特点,不仅避免了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精密仪器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而且还能避免人为测定时的个体差异,最终得到误差小、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测定数据。同时,电子舌技术在对毒性、刺激性样品测定时,也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电子舌技术在烟草行业、食品工业、环境监测、药学、医学诊断等多个领域中均有应用。结论:电子舌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体积小、价格低的便携式电子舌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受到重视。
-
关键词
电子舌技术
味觉
味觉传感器
化学检测
环境监测
医学诊断
-
Keywords
electronic tongue technology
sense of taste
taste sensor
chemical detect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edical diagnosis
-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琥珀酸二钠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李永歌
刘立新
-
机构
保定味群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1,共3页
-
文摘
文章综述了琥珀酸二钠的性质、生产工艺,重点阐述了琥珀酸二钠的鲜味特点以及与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其他鲜味剂搭配使用,起到鲜味相乘的作用效果,混合的鲜味剂鲜度最高可达到味精的8倍,可明显降低产品单纯使用味精的成本;同时还研究了琥珀酸二钠在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实验证明:在高温、高压、酸性等条件下,琥珀酸二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关键词
结晶琥珀酸二钠
无水琥珀酸二钠
稳定性
味感
应用
-
Keywords
crystallization of disodium succinate
anhydrous disodium succinate
stability
sense of taste
application
-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鲜味的尴尬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季鸿崑
-
机构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
出处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
文摘
鲜味是中国人(实际上包括整个东北亚)追求美食的重要风味指标,与中国医药完全没有关系。西学东渐以来,近代科学对鲜味的认识处于尴尬境界,东亚食品学者以鲜味为基本味,发现和发明了数种鲜味物质并发展成食品添加剂的重要门类,但是对鲜味物质分子的结构特征至今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更缺乏必要的实验依据。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有赖于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和食品学家的科学实践。
-
关键词
鲜味
味觉
生化
生理
-
Keywords
umami
sense of taste
biochemistry
physiology
-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水溶性大豆多糖在褐色乳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 4
-
-
作者
何楚莹
陈卫
徐致远
苏米亚
艾连中
-
机构
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79-281,340,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2010CB735705)
上海市闵行科委项目(2010MH014)
-
文摘
研究了大豆多糖对褐色乳饮料粘度与感官的影响,并以褐色乳饮料的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添加量、pH、水硬度、热处理温度对大豆多糖稳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果胶、羧甲基纤维素相比,以大豆多糖为稳定剂的乳饮料粘度最低,感官评定结果最佳,大豆多糖在褐色乳饮料中的稳定作用受添加量与水硬度影响最大,几乎不受pH与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关键词
水溶性大豆多糖
褐色乳饮料
粘度
感官
稳定性
-
Keywords
water-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
brown milk drink
viscosity
sense and taste
stabilization
-
分类号
TS27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味道与味觉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刘中南
刘晓明
-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0-64,共5页
-
文摘
文章从味道的表达方式及味觉的隐喻两方面对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味道和味觉进行考察。味觉作为人类共有的感觉,具有社交性感官的功能,也具有因为食物和性的联系所带来的隐喻,然而在中国文化中,味觉还有更为重要的含义。中国人以和为美的性格从而具有五味调和的味觉要求;道家追求自然而清淡让中国人的味觉体验清新自然;儒家追求食精脍细,所以中国人在饮食上还追求利益和章法;中国人有医食同源的观念,进而对味觉的追求也伴随实用的功能。
-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味道
味觉
隐喻
五味调和
淡味
-
Keywords
Chinese Culture
taste
The sense of taste
Metaphors
Gomi Reconciled
Mild taste.
-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济慈颂诗中的联觉意象
被引量:2
- 6
-
-
作者
申富英
-
机构
山东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2-95,共4页
-
文摘
本文论述了济慈颂诗中联觉意象的种类和作用 ,并结合形式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探讨了联觉意象的美学意义 ,全面评价了联觉意象在研究济慈颂诗中的重要地位。
-
关键词
济慈颂诗
联觉意象
形式主义文学批评
美学意义
种类
作用
-
Keywords
synaesthetic imagery
sense of taste
visual sense
sense of smell
estrangement
-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辣味感觉的产生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 7
-
-
作者
王梓璇
王童童
王敏
韩天龙
刘登勇
-
机构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7-373,共7页
-
基金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NKLFS202117)
渤海大学博士启动项目(0520BS046,0520BS047)。
-
文摘
辣椒素类物质是辣椒果实中“辣味”的来源,辣椒素类物质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在神经末梢上和某些分子反应产生生物电脉冲,激活人体神经中的辣椒素受体通道,然后将信号传导到大脑,产生辣味感觉(以下简称辣味)。研究发现,辣味与味觉之间存在协同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辣椒素类物质与味觉的相互作用也不同,因此,本文对辣椒素类物质的种类、化学性质及应用进行概括,阐述辣味的产生,即辣椒素激活辣椒素受体通道的生物学机制,同时探讨辣味与酸味、甜味、苦味、咸味以及鲜味的相互作用,指出目前辣味与味觉相互作用及其潜在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辣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关键词
辣味感觉
辣椒素
辣椒素受体
辣味传导
味觉
相互作用
-
Keywords
spicy sensation
capsaicin
capsaicin receptor
spiciness transduction
sense of taste
interaction
-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简谈色彩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被引量:3
- 8
-
-
作者
白丽平
张蒙
-
机构
黄石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
出处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1-94,共4页
-
文摘
色彩是最具有视觉信息传达能力的要素之一,也是食品包装、销售的重要元素。通过对色彩的功能性及食品包装色彩的用色规律分析,总结色彩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强调应用色彩的味觉增强食品包装设计的表现力并运用实践。
-
关键词
色彩
食品包装
主色调
味觉
-
Keywords
color
food packing
main hue
sense of taste
-
分类号
J206
[艺术—美术]
-
-
题名益生菌固体饮料的味觉智能分析
被引量:3
- 9
-
-
作者
江津津
贾强
李轩
王佳燕
梅舒茵
-
机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科学与美食养生学院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8-73,96,共7页
-
基金
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一种快速甄别咸鲜调味料关键呈味物质的方法”(编号:pdjh2022b0961)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鱼露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品质提升关键机制研究”(编号:202102080487)
+1 种基金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团队“新资源食品功能与风味研究开发团队”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种智能甄别咸鲜味料关键呈味物质的方法”(编号:DC2022005)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的功能性食品电商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20ITA06007)。
-
文摘
为探究益生菌固体饮料的滋味特性及消费者对其接受程度,以市售9种益生菌固体饮料为样本,用电子舌味觉系统分析其各项味觉指标,尤其是甜度和酸度的差异,发现“苦味、鲜味、丰富性(鲜味回味)”均是益生菌固体饮料有效的味觉指标。由36名志愿者组成感官评价小组,对上述味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合智能分析结果和评价员评分结果发现电子舌多个传感器对整体滋味偏甜的样品应答明显,可以规避感官评价员感官分析时味蕾对过甜样品麻木的问题。智能分析结合评价员感官分析能够更好地指导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市场推广,对推动产业发展有较大帮助,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
关键词
益生菌
固体饮料
电子舌
味觉
-
Keywords
probiotics
solid drinks
electronic tongue
sense of taste
-
分类号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电子书籍设计中的“五感”之美
- 10
-
-
作者
李莉
-
机构
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
-
出处
《运城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
文摘
电子书籍随互联网的普及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书籍形式,它同传统书籍一样,都是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所谓"五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但受新媒体、新技术的影响,电子书籍设计在"五感"的运用上又有了很多的新变化。阅读中,动态的文字、图像;丰富绚丽的色彩;悦耳的背景音乐和模拟真实书籍的配音;触觉的互动性和超级链接的趣味性等,使读者集多种感官刺激于一体,除了接收书籍所传递的文字信息之外,还给读者带来了新的视听刺激和知觉感受。
-
关键词
电子书籍
传统书籍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
Keywords
Electronic books
Traditional books
sense of sight
sense of hearing
sense of taste
sense of touch
sense of smell
-
分类号
J524.1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论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王齐洲
-
机构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荆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5-10,共6页
-
文摘
审美活动虽然是人类最具个性特点的精神活动 ,但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地域辽阔 ,形成了南北文化差异和审美意识差异 ,然而 ,在进入文明社会之门时北方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左右了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发展。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通过概念的定型化和符号化以后 ,整合为重内心体味而轻形体视觉的审美思想 ,给予中国文学以十分深刻的影响 。
-
关键词
审美意识
精神活动
味觉
体味
道德化
中国人
发生学
-
Keywords
aesthetic sense
mental model
sense of taste
feeling
moralization
-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中药材鉴别过程中传统经验应用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孟小兰
-
机构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S期140-141,共2页
-
文摘
采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视觉等,使用简单的水火等器具,鉴别药品真伪。掌握中药材鉴别经验,可以有效提高真伪辨别率,杜绝假冒伪劣药材。使用传统经验鉴别中药材真伪,简便快捷,效果显著,对于中药工作人员提升鉴别能力意义巨大,值得推广。
-
关键词
中药材
真伪鉴别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视觉
-
Key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Hearing
The sense of smell
The sense of taste
The sense of touch
Visual
-
分类号
R282.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复配胶体对长保质期面包用耐烘焙果味酱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谢少梅
郭桦
周雪松
-
机构
广州合诚实业有限公司
-
出处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126,共4页
-
基金
组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项目(2009B080400050)
-
文摘
研究了可用于长保质期面包夹心耐烘焙果味酱的胶体,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复配胶体对耐烘焙果味酱感官、质构、保水性及含耐烘焙果味酱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低甲氧基果胶0.5%、褐藻酸钠0.3%、羧甲基纤维素钠0.3%或褐藻酸钠0.3%、羧甲基纤维素钠0.3%,可生产出酱体均匀细腻、流散性适宜、耐烘烤,与长保质期面包配合可保存3个月的耐烘焙果味酱。
-
关键词
复配胶体
耐烘焙果味酱
面包
正交试验
感官
质构
保水性
-
Keywords
compound colloids
baking jam
bread
orthogonal experiment
sense and taste
texture
waterholding capacity
-
分类号
TS255.43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汉语味觉词语的词义投射及认知倾向考察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郑颖琦
赵霞
-
机构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出处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6期817-826,共10页
-
文摘
本文以汉语味觉词语作为考察对象,从味觉行为、味觉性状以及味觉器官三个范畴出发,对相关词语进行穷尽性搜集,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下,考察每个范畴的语义认知特征及其认知倾向。
-
关键词
味觉词
认知
隐喻
投射
-
Keywords
sense of taste
cognition
metaphor
projection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论诚斋谐趣诗的三味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常玲
-
机构
<沈阳日报>社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66,143,共10页
-
文摘
本文以味觉为通感将诚斋谐趣诗分为甜味、苦味、辣味三类,分析了这三类谐趣诗的题材、意蕴、情趣、风味。诚斋对谐趣的分寸感掌握得相当精熟,收放自如,又能从谐趣中蕴含多种意义,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
-
关键词
诚斋
谐趣
诗味
-
Keywords
Chengzhai(诚斋),poems of humor and flavor,sense of tast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作为哲学问题的“味”之来龙与去脉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贡华南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8年第1期276-280,30,共6页
-
文摘
本组笔谈围绕贡华南著作《味与味道》展开。中国人的感官活动、思想活动皆以味觉为原型展开,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进而反观中西思想方法之差异,得出的结论如下:西方思想是立足于视觉的,西方的感性和理性都以视觉为基本架构。中国思想立足于味觉,视觉被味觉化,听觉被味觉化,思想也被味觉化。味觉思想以“象”为基本范畴,视觉思想以“相”为基本范畴。围绕上述看法,笔谈者从中医、研究方法、现代转化、感觉、感通、正义、语言等角度展开思考与批评。
-
关键词
《味与味道》
贡华南
味觉
中国哲学
-
Keywords
taste and tasting the Dao
Gong Hua’nan
sense of taste
Chinese philosophy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声之有味:通感释例考略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马千
-
机构
山东大学
-
出处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0年第6期134-136,共3页
-
文摘
通感作为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大量运用。关于其理论大多认为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已运用得很成熟。通过分析讨论用味觉表达听觉感受的通感,分析味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对于音乐欣赏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通感
味觉
听觉
音乐审美
诗歌创作
-
Keywords
correspondence
sense of taste
auditory sense
poem inditing
-
分类号
I04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基于电子舌技术的泡囊草炮制前后味觉比较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侯亚星
月英
敖民
苏日嘎拉图
包明兰
-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
出处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9期73-79,共7页
-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蒙医药标准化项目(2019-[MB018])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19MS08173)
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双一流”专项-“蒙药炮制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
文摘
目的:分析泡囊草炮制前后味觉的变化,为泡囊草炮制原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子舌技术分析泡囊草生品、牛奶制品及浸膏品的有效味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泡囊草炮制前后各味觉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泡囊草进行测试发现,多个传感器会对其具有明显的应答,本次测试的泡囊草生品和炮制品没有咸味和酸味回味,除此以外其他味觉指标均是其有效的味觉指标。泡囊草样品的涩味回味和苦味回味接近于无味点,可知该样品的苦味和涩味的持久性不强,其中浸膏品的苦味回味和涩味回味是最强的;涩味是本次测试样品突出的味觉指标,其中浸膏品的涩味最强,生品和牛奶制品涩味相近;苦味方面三个样品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中牛奶制品的苦味最强,生品和浸膏品苦味接近;鲜味和丰富性方面,浸膏品的鲜味和丰富性是最强的,生品的鲜味与浸膏品接近,但丰富性要弱于浸膏品,牛奶制品的鲜味和丰富性均最小。结论:电子舌能够对泡囊草的有效味觉进行准确辨识,泡囊草炮制前后味觉的改变与功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
关键词
泡囊草
炮制品
电子舌
味觉
炮制原理
-
Keywords
Physochlaina Physaloides
Processed Products
Electronic Tongue
The sense of taste
Processing Principle
-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感官与体察世界
- 19
-
-
作者
朱承
-
机构
上海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8年第1期286-287,30,共4页
-
文摘
本组笔谈围绕贡华南著作《味与味道》展开。中国人的感官活动、思想活动皆以味觉为原型展开,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进而反观中西思想方法之差异,得出的结论如下:西方思想是立足于视觉的,西方的感性和理性都以视觉为基本架构。中国思想立足于味觉,视觉被味觉化,听觉被味觉化,思想也被味觉化。味觉思想以“象”为基本范畴,视觉思想以“相”为基本范畴。围绕上述看法,笔谈者从中医、研究方法、现代转化、感觉、感通、正义、语言等角度展开思考与批评。
-
关键词
《味与味道》
贡华南
味觉
中国哲学
-
Keywords
taste and tasting the Dao
Gong Hua’nan
sense of taste
Chinese philosophy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医药神话与本草味道
- 20
-
-
作者
杨奕望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出处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8年第1期280-282,30,共5页
-
文摘
本组笔谈围绕贡华南著作《味与味道》展开。中国人的感官活动、思想活动皆以味觉为原型展开,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进而反观中西思想方法之差异,得出的结论如下:西方思想是立足于视觉的,西方的感性和理性都以视觉为基本架构。中国思想立足于味觉,视觉被味觉化,听觉被味觉化,思想也被味觉化。味觉思想以“象”为基本范畴,视觉思想以“相”为基本范畴。围绕上述看法,笔谈者从中医、研究方法、现代转化、感觉、感通、正义、语言等角度展开思考与批评。
-
关键词
《味与味道》
贡华南
味觉
中国哲学
-
Keywords
taste and tasting the Dao
Gong Hua’nan
sense of taste
Chinese philosophy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