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互动元话语: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
被引量:
38
1
作者
姜峰
Ken Hyland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
元话语是作者组织语篇、表达对概念和读者的态度与评价,是构建学术互动的重要资源。本文采用元话语的人际视角,考察互动类元话语标记50年间(1965-2015)在不同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历时变化。基于源自文理四个学科期刊论文的自建语料库(约22...
元话语是作者组织语篇、表达对概念和读者的态度与评价,是构建学术互动的重要资源。本文采用元话语的人际视角,考察互动类元话语标记50年间(1965-2015)在不同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历时变化。基于源自文理四个学科期刊论文的自建语料库(约220万词符),研究发现互动类元话语资源呈下降趋势,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减少元话语的使用,而理工学科则不断增加元话语的投入。这反映出学术论辩与话语实践随社会文化等语境变迁而发生变化,同时本文也对学术写作和学术英语教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语篇
元话语
历时研究
语料库
人际互动
原文传递
翻译比喻中西探幽
被引量:
27
2
作者
谭载喜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80,共8页
翻译比喻是帮助我们认识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一个窗口,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人们过去对于翻译比喻的喜爱和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单一、孤立的层面。本项研究立足于当代翻译学的描写原则和方法,从比较和历时的角度,对中西方翻译研究...
翻译比喻是帮助我们认识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一个窗口,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人们过去对于翻译比喻的喜爱和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单一、孤立的层面。本项研究立足于当代翻译学的描写原则和方法,从比较和历时的角度,对中西方翻译研究中出现过的各种翻译比喻进行系统调查,对搜集到的270条中西翻译比喻进行梳理,就翻译比喻的使用语境和文化意蕴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填补译学领域的缺憾,透过翻译比喻的表象,领悟翻译的本质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比喻
历时研究
分类
使用语境
文化蕴涵
原文传递
汉字假借性质之历时考察
被引量:
13
3
作者
毛远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6-180,共5页
汉字假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质、历史地位、产生原因、使用状况、对汉字系统的影响都很不相同,有必要进行历时考察。先秦汉字假借的实质标示了汉字表音化的运动方向;东汉以后假借衰落,形讹字、类化字必须与文字假借严格分开;唐代民间手...
汉字假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质、历史地位、产生原因、使用状况、对汉字系统的影响都很不相同,有必要进行历时考察。先秦汉字假借的实质标示了汉字表音化的运动方向;东汉以后假借衰落,形讹字、类化字必须与文字假借严格分开;唐代民间手头字中的文字假借是真正意义的写别字,与先秦假借性质不同。进行假借性质的历时考察,有利于科学理清汉字发展的趋势、准确判定汉字的性质、科学展示汉字发展的历史,帮助典籍的阅读和理解,并为现代汉字简化、文字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假借
历时考察
汉字性质
汉字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
6
4
作者
黄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汉语方位标“里”、“内”、“中”的用法功能是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方位标“里”、“内”、“中”使用的纠结现象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历时演变特征;造成“×里”、“×内”、“×中”使用上纠结的原因,语体和文体的...
汉语方位标“里”、“内”、“中”的用法功能是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方位标“里”、“内”、“中”使用的纠结现象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历时演变特征;造成“×里”、“×内”、“×中”使用上纠结的原因,语体和文体的影响只是外在的因素,其内在的因素是受到了与人类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认知心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标“里”
“内”
“中”
历时考察
纠结现象
认知隐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词缀“子”的历时考察及认知性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黄明亮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3-45,61,共4页
词缀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之一,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种类型。由于汉语词缀涉及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因而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的引入对解释汉语词缀的形成及其功能区分提供了理论基础。汉语词缀"子"由...
词缀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之一,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种类型。由于汉语词缀涉及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因而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的引入对解释汉语词缀的形成及其功能区分提供了理论基础。汉语词缀"子"由古汉语实语素转变而来,是"子"在词义、概念、语法等方面范畴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词缀"子"的范畴化功能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缀
子
历时考察
范畴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历时性考察及经验启示
6
作者
包秀琴
周宽
张新颖
《前沿》
2024年第3期33-44,共12页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民族地区并未同步获得民主解放;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地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社...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民族地区并未同步获得民主解放;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地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族特色,系统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促进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历史成就。通过历时性考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探索进程,总结梳理民族地区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启示,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地区现代化
历时性考察
原文传递
汉语述字词初探
7
作者
李璐
曹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汉语述字词是一种由对汉字的描述而形成的特殊词汇,根据其构成特点,我们将汉语述字词分为“某字+字+形”式、“某字+字+名词(语素)”式、“离散偏旁(或笔画)+某字”式、“某字局部特征+某字”式、离散偏旁式和谜语式等六种类型。汉语述...
汉语述字词是一种由对汉字的描述而形成的特殊词汇,根据其构成特点,我们将汉语述字词分为“某字+字+形”式、“某字+字+名词(语素)”式、“离散偏旁(或笔画)+某字”式、“某字局部特征+某字”式、离散偏旁式和谜语式等六种类型。汉语述字词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有偏正、同位、联合、动宾四种;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属种关系、喻体与本体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零关系、使动与使动客体关系五种。汉语述字词的语法功能几近乎名词,常可作宾语、定语和主语,除此之外部分述字词还可以作状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仅收录了“某字+字+名词(语素)”式述字词,其释义模式主要有“像……”、“比喻……”和无标记释义模式三种,应增收“国字脸”“十字绣”“之字路”等词。“离散偏旁”式述字词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离散偏旁(或笔画)+某字”式和谜语式在魏晋时期出现,“某字+字+形”式在唐宋时期产生,最晚出现的是“某字+字+名词(语素)”式和“某字局部特征+某字”式,直到明清时期才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字词
结构语义关系
语法属性
收录与释义
历时考察
原文传递
楚文字变形声化现象考察分析
被引量:
4
8
作者
张院利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7,96,共7页
楚文字中变形声化的对象除了表意字外,还有大量的形声字。从历时角度考察,楚文字中除了新出的变形声化字之外,还有不少自甲骨文或金文便已变形声化之字形,至楚文字方才完成彻底的变形声化;《说文》对此两种情况或有继承,或有扬弃。楚文...
楚文字中变形声化的对象除了表意字外,还有大量的形声字。从历时角度考察,楚文字中除了新出的变形声化字之外,还有不少自甲骨文或金文便已变形声化之字形,至楚文字方才完成彻底的变形声化;《说文》对此两种情况或有继承,或有扬弃。楚文字中变形声化的其他特点:部分字或经历多次变形声化;有些字变形声化后失去原初构形理据,面临着字形上的调整和重新分析;是双声字的主要产生方式;具有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字
变形声化
历时考察
特点
原文传递
关于“五七”、“三五七”概数用法的补说
被引量:
3
9
作者
崔山佳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40,95-96,共10页
王力最早提到"五七"说法,认为"五七"不成话,吕叔湘认为有"五七"说法,胡竹安认为,明以后"五七"在书面里很难找到,《红楼梦》只有"五六七",陈伟武在车王府曲本中发现有"五七"...
王力最早提到"五七"说法,认为"五七"不成话,吕叔湘认为有"五七"说法,胡竹安认为,明以后"五七"在书面里很难找到,《红楼梦》只有"五六七",陈伟武在车王府曲本中发现有"五七"用例。吕朋林说《红楼梦》中"三五"尚有11例,"五七"用例未见,其意思似乎也是清代已没有"五七"用法。我们通过历时考察发现,明代以后的"五七"用法更多,并非没有或很少,有的作品大大超过车王府曲本,而且现代作品、当代作品也仍有用例。吕朋林说"三五七"的用法只有《水浒传》1例,袁宾也只举《水浒传》例;其实,"三五七"虽总体上数量较少,崔山佳(2009)发现白话小说的例子外,最近又发现古代作品的一些例子,不仅如此,现代和当代作品中也可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
“三五七”
概数
历时考察
原文传递
古代占卜术镜听考论
被引量:
2
10
作者
蒋玉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0-43,共4页
镜听是我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一种占卜方法,它起源于王莽柄政时期或东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镜听占卜的民俗基础是镜崇拜和深入民众心理的谶语。镜听占卜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种民俗生活,在今天的民俗信仰、民俗事象中仍可见到它的...
镜听是我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一种占卜方法,它起源于王莽柄政时期或东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镜听占卜的民俗基础是镜崇拜和深入民众心理的谶语。镜听占卜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种民俗生活,在今天的民俗信仰、民俗事象中仍可见到它的痕迹,因此,对镜听占卜作历时考察和民俗考察,对于研究今天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听
历时考察
民俗
镜崇拜
谶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名物化问题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
2
11
作者
张德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67-72,共6页
谓词性主宾语句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当时能够用作主宾语的限于动词,形容词的这一用法出现得相对较晚。先秦时期谓词性主宾语句已基本定型,现代汉语谓词性主宾语句中的判断词"是"、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大部分终始动词在...
谓词性主宾语句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当时能够用作主宾语的限于动词,形容词的这一用法出现得相对较晚。先秦时期谓词性主宾语句已基本定型,现代汉语谓词性主宾语句中的判断词"是"、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大部分终始动词在先秦汉语中都没有出现。据粗略考察,在谓词性主宾语句中,"是"出现于汉末,但唐宋时它才被大量使用,主要的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终始动词一直到晚清、民国时才大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物化
语法化
历时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程度副词完句作用的历时考察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
2
12
作者
王静
《贺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7-40,共4页
性质形容词作谓语,一般需要借助于程度副词作状语或程度补语、趋向补语以及语气词"了"等。通过对几个常用程度副词的完句作用的历时考察,试图发现其能起完句作用的原因。最后从形容词本身在语义上无界、具有量性特征的特点出...
性质形容词作谓语,一般需要借助于程度副词作状语或程度补语、趋向补语以及语气词"了"等。通过对几个常用程度副词的完句作用的历时考察,试图发现其能起完句作用的原因。最后从形容词本身在语义上无界、具有量性特征的特点出发,尝试对形容词的这一句法特点及程度副词完句作用的原因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完句作用
历时考察
原因探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昭君形象演变的历时性考察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颖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38-239,共2页
昭君形象出自班固《汉书》,后不断变化丰富。元代马致远《汉宫秋》、当代作家郭沫若《王昭君》以及曹禺《王昭君》均因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对昭君形象做了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对昭君题材历史剧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了昭君形象演变的...
昭君形象出自班固《汉书》,后不断变化丰富。元代马致远《汉宫秋》、当代作家郭沫若《王昭君》以及曹禺《王昭君》均因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对昭君形象做了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对昭君题材历史剧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了昭君形象演变的内部原因。探讨归纳前辈作家创作历史剧的经验和方法,或许可为当下历史剧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宫秋》
《王昭君》
历时性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历时考察的“一度”语法化成因及语义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周安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2-68,共7页
基于历时视角,考察"一"与"度"的句法关系和语义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从语义竞争与类推机制、句法分布与语义浸染、"空间-时间"隐喻机制等方面探究时间副词"一度"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通过与&q...
基于历时视角,考察"一"与"度"的句法关系和语义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从语义竞争与类推机制、句法分布与语义浸染、"空间-时间"隐喻机制等方面探究时间副词"一度"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通过与"曾/曾经"的比较,重点分析"一度"的时间界化、区间真值和焦点极限等语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度
历时考察
语法化
语义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很多”结构的历时考察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扩散
被引量:
1
15
作者
荣晶
丁崇明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0,共8页
"A很多"属于某些位于南方地区的汉语方言的句法结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逐渐进入了普通话。据考察,7年来15家报纸上这一结构逐年增加。文章对今后这一结构在共同语中的发展进行了预测。"A很多"出现在普通话中并...
"A很多"属于某些位于南方地区的汉语方言的句法结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逐渐进入了普通话。据考察,7年来15家报纸上这一结构逐年增加。文章对今后这一结构在共同语中的发展进行了预测。"A很多"出现在普通话中并迅速增加有其存在的语义基础,调查支持此分析。"A很多"丰富了共同语形容词程度表达的形式,是一种应该欢迎的句法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很多
历时考察
新结构扩散
语义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预期标记"谁知道"的用法考察
被引量:
1
16
作者
白凌云
孙道功
《语言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176-191,共16页
关于插入语"谁知道",学界普遍认为它已经发展为反预期标记.而文章则进一步在预期分类的基础上,参考"语义-语用"界面等理论,系统地考察"谁知道"的反预期用法,结论认为:反类指预期标记和反个别预期标记在...
关于插入语"谁知道",学界普遍认为它已经发展为反预期标记.而文章则进一步在预期分类的基础上,参考"语义-语用"界面等理论,系统地考察"谁知道"的反预期用法,结论认为:反类指预期标记和反个别预期标记在预期触发、语义框架以及语用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其中,语义框架的不同是区分两种用法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反个别预期标记"谁知道"在因果违逆的框架下被规约为转折标记,同时该语义框架也作为一种悖反方式加强了主体的意外性,这时的"谁知道"属于"语义-语用"界面;而反类指预期标记"谁知道"在"原型-特例"的框架中实现为意外标记,属于语用层面,其意外程度在对比悖反的情况下弱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谁知道
历时考察
预期类型
语义框架
语用功能
原文传递
“專”“塼”“甎”“磚”字际字词关系历时考察
17
作者
高晓洁
何山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9-55,共7页
出土文献尤其砖铭多见“專”“塼”“甎”“磚”的用例,其字际、字词关系较为复杂,已有认识或模糊不清,或不合实际。经全面测查得出,“專”见于甲、金文,“塼”“甎”“磚”见于汉砖。唐代“塼”用为正字,其后用为通行字或俗字;宋至清...
出土文献尤其砖铭多见“專”“塼”“甎”“磚”的用例,其字际、字词关系较为复杂,已有认识或模糊不清,或不合实际。经全面测查得出,“專”见于甲、金文,“塼”“甎”“磚”见于汉砖。唐代“塼”用为正字,其后用为通行字或俗字;宋至清代以“甎”为正字;唐代以来“磚”用为俗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以“砖”为通行正字,承担磚、塼、甎的记录职能。古文献以“專”记录纺锤义,或借表砖瓦义;“塼”“磚”“甎”可兼表砖瓦义和纺锤义。汉魏时期多以“壁”指称砖瓦,南北朝则以“塼”代之。这些认识以期为汉字发展史、职用史研究提供可靠资料,亦可为文献考订等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專、塼、磚、甎
字际关系
字词关系
历时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朝鲜语汉字音语音特征研究成果的历时性考察
18
作者
王燕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59-66,141,142,共10页
从历时性角度考察朝鲜语汉字音在上古、中古、近古汉语时期语音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结果发现:上古汉语时期,具有舌头音和舌上音不分、舌音和齿音不分、存在塞擦音以及匣母字音一分为二等特点;中古汉语时期,具有无送气不送气的音位对...
从历时性角度考察朝鲜语汉字音在上古、中古、近古汉语时期语音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结果发现:上古汉语时期,具有舌头音和舌上音不分、舌音和齿音不分、存在塞擦音以及匣母字音一分为二等特点;中古汉语时期,具有无送气不送气的音位对立、无轻唇音声母、两类重纽读音的保留、鱼韵和虞韵分立、东三和终韵分立等特点;近古汉语时期,出现声调以及元音的长短对立等特征。通过历时性考察提出应结合朝鲜语内部音韵规律对汉字音形成及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其发展历程,为语言接触及语言自身研究提供一定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语
汉字音
语音特征
历时性考察
语言接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演”支配对象的历时考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9
作者
孙淑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4-78,共5页
"表演"连用当不晚于清代出现,从其所支配对象的历时考察来看,与其匹配的对象多为情节、技艺、技巧等,其目的主要为供人观赏,强调的是给人视觉上的感知。而"唱歌"的目的则主要为供人欣赏,强调的是给人听觉上的感知,...
"表演"连用当不晚于清代出现,从其所支配对象的历时考察来看,与其匹配的对象多为情节、技艺、技巧等,其目的主要为供人观赏,强调的是给人视觉上的感知。而"唱歌"的目的则主要为供人欣赏,强调的是给人听觉上的感知,所以目的性要素的不相融是制约二者在语义上不能匹配的关键因素。且从优选论的角度来看,"表演"倾向于选择体词性成分充当宾语,而"唱歌"属于谓词性成分,所以句法成分的不兼容也是制约二者不能匹配的原因之一。从实际语例来看,"唱歌"与"表演"应该是一种并列关系而非支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
支配对象
语义关联
优选性成分
历时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字构造教学的三个层次
20
作者
傅华辰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3-66,74,共5页
汉字构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汉字构造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共时分析四种造字方法,阐释概念,举例说明;第二个层次是共时分析许慎的六书概念和体例,历时考察六书名称的确定、次序的确定、以及后人...
汉字构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汉字构造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共时分析四种造字方法,阐释概念,举例说明;第二个层次是共时分析许慎的六书概念和体例,历时考察六书名称的确定、次序的确定、以及后人关于六书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三个层次是从理论上探索汉字构造类型。三个层次前后衔接,反映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符合认知规律,也符合循序渐进教育原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构造
共时分析
历时考察
理论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动元话语: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
被引量:
38
1
作者
姜峰
Ken Hyland
机构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8,共6页
基金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我国社会科学学者英语学术话语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B163)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大型多学科英语语料库的学术语篇人际意义历时研究”(项目编号:4511703023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元话语是作者组织语篇、表达对概念和读者的态度与评价,是构建学术互动的重要资源。本文采用元话语的人际视角,考察互动类元话语标记50年间(1965-2015)在不同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历时变化。基于源自文理四个学科期刊论文的自建语料库(约220万词符),研究发现互动类元话语资源呈下降趋势,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减少元话语的使用,而理工学科则不断增加元话语的投入。这反映出学术论辩与话语实践随社会文化等语境变迁而发生变化,同时本文也对学术写作和学术英语教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学术语篇
元话语
历时研究
语料库
人际互动
Keywords
academic
discourse
metadiscourse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corpu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翻译比喻中西探幽
被引量:
27
2
作者
谭载喜
机构
香港浸会大学
出处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80,共8页
基金
谭载喜所承担研究项目(编号为HKBU-FRG/00-01/II-46)的部分成果
香港浸会大学资助
文摘
翻译比喻是帮助我们认识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一个窗口,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人们过去对于翻译比喻的喜爱和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单一、孤立的层面。本项研究立足于当代翻译学的描写原则和方法,从比较和历时的角度,对中西方翻译研究中出现过的各种翻译比喻进行系统调查,对搜集到的270条中西翻译比喻进行梳理,就翻译比喻的使用语境和文化意蕴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填补译学领域的缺憾,透过翻译比喻的表象,领悟翻译的本质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
翻译比喻
历时研究
分类
使用语境
文化蕴涵
Keywords
Metaphors
of
translation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categorization
cultural
contexts
implications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字假借性质之历时考察
被引量:
13
3
作者
毛远明
机构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
异体字典及语料库"(06BYY033)
+2 种基金
项目负责人:毛远明
教育部重大项目"基于出土文献语料库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字与文化研究"(2009JJD740009)
项目负责人:臧克和
文摘
汉字假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质、历史地位、产生原因、使用状况、对汉字系统的影响都很不相同,有必要进行历时考察。先秦汉字假借的实质标示了汉字表音化的运动方向;东汉以后假借衰落,形讹字、类化字必须与文字假借严格分开;唐代民间手头字中的文字假借是真正意义的写别字,与先秦假借性质不同。进行假借性质的历时考察,有利于科学理清汉字发展的趋势、准确判定汉字的性质、科学展示汉字发展的历史,帮助典籍的阅读和理解,并为现代汉字简化、文字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汉字假借
历时考察
汉字性质
汉字史
Keywords
Jiajie
in
Chinese
characters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the
na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ffaracters
分类号
H12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
6
4
作者
黄芳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文摘
汉语方位标“里”、“内”、“中”的用法功能是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方位标“里”、“内”、“中”使用的纠结现象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历时演变特征;造成“×里”、“×内”、“×中”使用上纠结的原因,语体和文体的影响只是外在的因素,其内在的因素是受到了与人类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认知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
方位标“里”
“内”
“中”
历时考察
纠结现象
认知隐喻
Keywords
locality-marks
"li"
,
"nei"
,
"zhong"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intertwinement
cognitive
metaphor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词缀“子”的历时考察及认知性分析
被引量:
7
5
作者
黄明亮
机构
淮阴工学院教务处
出处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3-45,61,共4页
文摘
词缀是汉语构词的主要方式之一,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种类型。由于汉语词缀涉及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因而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的引入对解释汉语词缀的形成及其功能区分提供了理论基础。汉语词缀"子"由古汉语实语素转变而来,是"子"在词义、概念、语法等方面范畴化的结果。现代汉语中词缀"子"的范畴化功能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关键词
词缀
子
历时考察
范畴化
Keywords
affix
Zi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categorization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历时性考察及经验启示
6
作者
包秀琴
周宽
张新颖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前沿》
2024年第3期33-44,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新发展阶段资本的特性、行为规律及无序扩张规制研究”(22XJA790001)。
文摘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民族地区并未同步获得民主解放;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地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社会发展情况和民族特色,系统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促进现代化发展,取得了历史成就。通过历时性考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探索进程,总结梳理民族地区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富裕的经验启示,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地区现代化
历时性考察
Key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modernization
of
minorityareas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述字词初探
7
作者
李璐
曹炜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第72批面上资助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连词发展演变研究”(7110100223)
苏州大学人文社科交叉研究团队“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5033720623)。
文摘
汉语述字词是一种由对汉字的描述而形成的特殊词汇,根据其构成特点,我们将汉语述字词分为“某字+字+形”式、“某字+字+名词(语素)”式、“离散偏旁(或笔画)+某字”式、“某字局部特征+某字”式、离散偏旁式和谜语式等六种类型。汉语述字词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有偏正、同位、联合、动宾四种;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属种关系、喻体与本体关系、部分与整体关系、零关系、使动与使动客体关系五种。汉语述字词的语法功能几近乎名词,常可作宾语、定语和主语,除此之外部分述字词还可以作状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仅收录了“某字+字+名词(语素)”式述字词,其释义模式主要有“像……”、“比喻……”和无标记释义模式三种,应增收“国字脸”“十字绣”“之字路”等词。“离散偏旁”式述字词在秦汉时期就已出现,“离散偏旁(或笔画)+某字”式和谜语式在魏晋时期出现,“某字+字+形”式在唐宋时期产生,最晚出现的是“某字+字+名词(语素)”式和“某字局部特征+某字”式,直到明清时期才产生。
关键词
述字词
结构语义关系
语法属性
收录与释义
历时考察
Keywords
Descriptive
Words
Constitut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Relationship
Grammatical
Attribute
Inclusion
and
Explanation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楚文字变形声化现象考察分析
被引量:
4
8
作者
张院利
机构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37,96,共7页
文摘
楚文字中变形声化的对象除了表意字外,还有大量的形声字。从历时角度考察,楚文字中除了新出的变形声化字之外,还有不少自甲骨文或金文便已变形声化之字形,至楚文字方才完成彻底的变形声化;《说文》对此两种情况或有继承,或有扬弃。楚文字中变形声化的其他特点:部分字或经历多次变形声化;有些字变形声化后失去原初构形理据,面临着字形上的调整和重新分析;是双声字的主要产生方式;具有系统性。
关键词
楚文字
变形声化
历时考察
特点
Keywords
the
Chu
characters
Bianxingshenghua(变形声化)
The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features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五七”、“三五七”概数用法的补说
被引量:
3
9
作者
崔山佳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40,95-96,共10页
文摘
王力最早提到"五七"说法,认为"五七"不成话,吕叔湘认为有"五七"说法,胡竹安认为,明以后"五七"在书面里很难找到,《红楼梦》只有"五六七",陈伟武在车王府曲本中发现有"五七"用例。吕朋林说《红楼梦》中"三五"尚有11例,"五七"用例未见,其意思似乎也是清代已没有"五七"用法。我们通过历时考察发现,明代以后的"五七"用法更多,并非没有或很少,有的作品大大超过车王府曲本,而且现代作品、当代作品也仍有用例。吕朋林说"三五七"的用法只有《水浒传》1例,袁宾也只举《水浒传》例;其实,"三五七"虽总体上数量较少,崔山佳(2009)发现白话小说的例子外,最近又发现古代作品的一些例子,不仅如此,现代和当代作品中也可看到。
关键词
“五七”
“三五七”
概数
历时考察
Keywords
'uqi(五七)
sanwuqi(三五七)
approximate
number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H13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占卜术镜听考论
被引量:
2
10
作者
蒋玉斌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0-43,共4页
文摘
镜听是我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一种占卜方法,它起源于王莽柄政时期或东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式微于明清。镜听占卜的民俗基础是镜崇拜和深入民众心理的谶语。镜听占卜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种民俗生活,在今天的民俗信仰、民俗事象中仍可见到它的痕迹,因此,对镜听占卜作历时考察和民俗考察,对于研究今天的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镜听
历时考察
民俗
镜崇拜
谶语
Keywords
divining
with
mirrors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folk
custom
worship
of
mirror
prophecy
分类号
B992.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名物化问题的历时考察
被引量:
2
11
作者
张德岁
机构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67-7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82)
文摘
谓词性主宾语句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当时能够用作主宾语的限于动词,形容词的这一用法出现得相对较晚。先秦时期谓词性主宾语句已基本定型,现代汉语谓词性主宾语句中的判断词"是"、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大部分终始动词在先秦汉语中都没有出现。据粗略考察,在谓词性主宾语句中,"是"出现于汉末,但唐宋时它才被大量使用,主要的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终始动词一直到晚清、民国时才大量出现。
关键词
名物化
语法化
历时考察
Keywords
nominalization
grammaticalization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程度副词完句作用的历时考察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
2
12
作者
王静
机构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7-40,共4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1SB092)
文摘
性质形容词作谓语,一般需要借助于程度副词作状语或程度补语、趋向补语以及语气词"了"等。通过对几个常用程度副词的完句作用的历时考察,试图发现其能起完句作用的原因。最后从形容词本身在语义上无界、具有量性特征的特点出发,尝试对形容词的这一句法特点及程度副词完句作用的原因作了解释。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完句作用
历时考察
原因探析
Keywords
degree
adverbs
sentence-forming
function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reasons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昭君形象演变的历时性考察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颖
机构
河南大学河南地方戏研究所
出处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38-239,共2页
文摘
昭君形象出自班固《汉书》,后不断变化丰富。元代马致远《汉宫秋》、当代作家郭沫若《王昭君》以及曹禺《王昭君》均因不同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对昭君形象做了大胆创新。本文通过对昭君题材历史剧进行历时性考察,分析了昭君形象演变的内部原因。探讨归纳前辈作家创作历史剧的经验和方法,或许可为当下历史剧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汉宫秋》
《王昭君》
历时性考察
Keywords
Han
Gong
Qiu
Wang
Zhaojun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历时考察的“一度”语法化成因及语义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14
作者
周安
机构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2-68,共7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SK2016A0720)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开放课程汉语基础”(2017kfk134)
文摘
基于历时视角,考察"一"与"度"的句法关系和语义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从语义竞争与类推机制、句法分布与语义浸染、"空间-时间"隐喻机制等方面探究时间副词"一度"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通过与"曾/曾经"的比较,重点分析"一度"的时间界化、区间真值和焦点极限等语义特征。
关键词
一度
历时考察
语法化
语义特征
Keywords
Yidu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grammaticalization
semantic
condit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H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很多”结构的历时考察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扩散
被引量:
1
15
作者
荣晶
丁崇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0,共8页
基金
《语言文字应用》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特致谢忱!
文摘
"A很多"属于某些位于南方地区的汉语方言的句法结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它逐渐进入了普通话。据考察,7年来15家报纸上这一结构逐年增加。文章对今后这一结构在共同语中的发展进行了预测。"A很多"出现在普通话中并迅速增加有其存在的语义基础,调查支持此分析。"A很多"丰富了共同语形容词程度表达的形式,是一种应该欢迎的句法结构。
关键词
A很多
历时考察
新结构扩散
语义基础
Keywords
A
henduo
(很多)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diffusion
of
new
constructions
semantic
motiva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预期标记"谁知道"的用法考察
被引量:
1
16
作者
白凌云
孙道功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176-191,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句法—语义”接口的语用制约研究(项目编号20BYY168)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基于语义知识库的名核结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项目编号19YJA740048)
江苏省社科基金“词汇—句法语义”链接知识库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9YYB008)的资助
文摘
关于插入语"谁知道",学界普遍认为它已经发展为反预期标记.而文章则进一步在预期分类的基础上,参考"语义-语用"界面等理论,系统地考察"谁知道"的反预期用法,结论认为:反类指预期标记和反个别预期标记在预期触发、语义框架以及语用功能方面存在差异.其中,语义框架的不同是区分两种用法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反个别预期标记"谁知道"在因果违逆的框架下被规约为转折标记,同时该语义框架也作为一种悖反方式加强了主体的意外性,这时的"谁知道"属于"语义-语用"界面;而反类指预期标记"谁知道"在"原型-特例"的框架中实现为意外标记,属于语用层面,其意外程度在对比悖反的情况下弱于前者.
关键词
谁知道
历时考察
预期类型
语义框架
语用功能
Keywords
shui
zhidao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expectation
type
semantic
framework
pragmatic
func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專”“塼”“甎”“磚”字际字词关系历时考察
17
作者
高晓洁
何山
机构
西南大学
出处
《龙岩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9-5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汉魏六朝碑刻文字通例研究暨字形全谱编撰”(22VJXG059)
教育部社科项目“六朝至宋碑刻研究”(22JHQ084)
重庆市语言文字重点科研项目“五代碑刻字形全谱及俗字源流演变研究”(yyk22102)。
文摘
出土文献尤其砖铭多见“專”“塼”“甎”“磚”的用例,其字际、字词关系较为复杂,已有认识或模糊不清,或不合实际。经全面测查得出,“專”见于甲、金文,“塼”“甎”“磚”见于汉砖。唐代“塼”用为正字,其后用为通行字或俗字;宋至清代以“甎”为正字;唐代以来“磚”用为俗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以“砖”为通行正字,承担磚、塼、甎的记录职能。古文献以“專”记录纺锤义,或借表砖瓦义;“塼”“磚”“甎”可兼表砖瓦义和纺锤义。汉魏时期多以“壁”指称砖瓦,南北朝则以“塼”代之。这些认识以期为汉字发展史、职用史研究提供可靠资料,亦可为文献考订等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关键词
專、塼、磚、甎
字际关系
字词关系
历时考察
Keywords
專,塼,磚and甎
inter
word
relation
word
relation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H028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朝鲜语汉字音语音特征研究成果的历时性考察
18
作者
王燕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59-66,141,142,共10页
基金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资助(BBZZKY-2019080)
韩国学中核大学建设重大项目(AKS-2015-OLU-2250001)
文摘
从历时性角度考察朝鲜语汉字音在上古、中古、近古汉语时期语音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结果发现:上古汉语时期,具有舌头音和舌上音不分、舌音和齿音不分、存在塞擦音以及匣母字音一分为二等特点;中古汉语时期,具有无送气不送气的音位对立、无轻唇音声母、两类重纽读音的保留、鱼韵和虞韵分立、东三和终韵分立等特点;近古汉语时期,出现声调以及元音的长短对立等特征。通过历时性考察提出应结合朝鲜语内部音韵规律对汉字音形成及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其发展历程,为语言接触及语言自身研究提供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
朝鲜语
汉字音
语音特征
历时性考察
语言接触
Keywords
Korean
Chinese
character
pronunciation
phonetic
features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language
contact
分类号
H55 [语言文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演”支配对象的历时考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9
作者
孙淑娟
机构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出处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4-78,共5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Y18103)。
文摘
"表演"连用当不晚于清代出现,从其所支配对象的历时考察来看,与其匹配的对象多为情节、技艺、技巧等,其目的主要为供人观赏,强调的是给人视觉上的感知。而"唱歌"的目的则主要为供人欣赏,强调的是给人听觉上的感知,所以目的性要素的不相融是制约二者在语义上不能匹配的关键因素。且从优选论的角度来看,"表演"倾向于选择体词性成分充当宾语,而"唱歌"属于谓词性成分,所以句法成分的不兼容也是制约二者不能匹配的原因之一。从实际语例来看,"唱歌"与"表演"应该是一种并列关系而非支配关系。
关键词
表演
支配对象
语义关联
优选性成分
历时考察
Keywords
“Biaoyan”(表演)
dominating
object
semantic
association
optimality
ingredients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H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字构造教学的三个层次
20
作者
傅华辰
机构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3-66,74,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出土文献的先秦汉语形容词研究”(项目编号:17BYY140)阶段性成果。
文摘
汉字构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类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汉字构造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共时分析四种造字方法,阐释概念,举例说明;第二个层次是共时分析许慎的六书概念和体例,历时考察六书名称的确定、次序的确定、以及后人关于六书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三个层次是从理论上探索汉字构造类型。三个层次前后衔接,反映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符合认知规律,也符合循序渐进教育原则的要求。
关键词
汉字构造
共时分析
历时考察
理论探索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
construction
synchronic
analyses
diachronic
investigation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分类号
H1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互动元话语:学术语境变迁中的论辩与修辞
姜峰
Ken Hyland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8
原文传递
2
翻译比喻中西探幽
谭载喜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7
原文传递
3
汉字假借性质之历时考察
毛远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
黄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汉语词缀“子”的历时考察及认知性分析
黄明亮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历时性考察及经验启示
包秀琴
周宽
张新颖
《前沿》
2024
0
原文传递
7
汉语述字词初探
李璐
曹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8
楚文字变形声化现象考察分析
张院利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9
关于“五七”、“三五七”概数用法的补说
崔山佳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10
古代占卜术镜听考论
蒋玉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汉语名物化问题的历时考察
张德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程度副词完句作用的历时考察及原因探析
王静
《贺州学院学报》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昭君形象演变的历时性考察
刘颖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基于历时考察的“一度”语法化成因及语义特征研究
周安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A很多”结构的历时考察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扩散
荣晶
丁崇明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反预期标记"谁知道"的用法考察
白凌云
孙道功
《语言研究集刊》
2022
1
原文传递
17
“專”“塼”“甎”“磚”字际字词关系历时考察
高晓洁
何山
《龙岩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朝鲜语汉字音语音特征研究成果的历时性考察
王燕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表演”支配对象的历时考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孙淑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汉字构造教学的三个层次
傅华辰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