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调解制度的新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曹志勋(译) 《经贸法律评论》 2020年第3期144-158,共15页
与民事诉讼相关的调解可以细分为若干具有不同内涵的调解制度,在比较法上各法域之间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与美国法上对于诉讼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强调不同,德国语境下的调解有其特色。本文作者作为德国民事诉讼法领域的领军人物,在... 与民事诉讼相关的调解可以细分为若干具有不同内涵的调解制度,在比较法上各法域之间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与美国法上对于诉讼外/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强调不同,德国语境下的调解有其特色。本文作者作为德国民事诉讼法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本文中介绍了立法修改的情况和新法实施五年后的最新进展。在原有法院外的调解、法院相关的调解和法院内调解的实践基础上,2012年的新《调解法》提供了清晰的法律规范框架。同时,新《调解法》为上述调解制度提供了就诉讼时效期间和其他时间限制、调解保密性、调解结果的执行力和调解费用方面的配套制度,对于调解员资格的认定也给出了相对明确的答案。新《调解法》的施行本身并未终结旧调解制度的争议,相反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又导致了新争议的产生。本文作者进而认为,诉讼程序应当和各种形式的法院外纠纷解决机制自由竞争,这包括调解、和解、仲裁等各类被主动提供和被各方要求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解决 法院外调解 委托调解 诉讼调解 调解员 和解法官
下载PDF
法庭调解话语博弈交际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柯贤兵 廖美珍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5,共6页
法庭调解是当事人在中立第三方主持下就争议纠纷进行自主自愿、合法原则下话语协商和权益分割的互动策略性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话语行为的博弈交际。本文基于真实的调解话语语料,以交际博弈论为分析框架,主要探讨作为调解人的法官对法庭... 法庭调解是当事人在中立第三方主持下就争议纠纷进行自主自愿、合法原则下话语协商和权益分割的互动策略性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话语行为的博弈交际。本文基于真实的调解话语语料,以交际博弈论为分析框架,主要探讨作为调解人的法官对法庭调解话语互动的交际博弈特点,旨在阐明法官是如何通过调解话语来沟通、协调当事人的行为,进而实现作为中立第三方参与的调解人话语角色,有效把握法庭调解话语互动策略,为促进纠纷化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调解 交际博弈论 话语互动 话语角色 交际策略
原文传递
法庭调解语言中的修辞技艺探析——以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思想为线索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朝阳 《北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4期118-129,共12页
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理论认为,修辞是一种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其功能不在于说服,而在于发现存在于每一事例中的说服方式。他认为凭借修辞方法和说话人的努力可以达成的说服论证包括三种:运用说话人的品格(ethos)... 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修辞学理论认为,修辞是一种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其功能不在于说服,而在于发现存在于每一事例中的说服方式。他认为凭借修辞方法和说话人的努力可以达成的说服论证包括三种:运用说话人的品格(ethos)、激发听众的某种情感(pathos)和运用逻辑论证(logos)。亚里士多德这些技术性的说服修辞技巧以及他关于法庭(司法)演说、议事(或政治)演说和展示性(夸耀性)演说的分类,均可创造性地应用于法庭调解实践当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调解 亚里士多德 古典修辞 话语分析 说服技艺
下载PDF
德国的法官调解制度:历史、实践与反思——以劳动法院不作本案判决的法官调解制度切入
4
作者 柴永旺 《中德法学论坛》 2019年第2期218-238,共21页
德国劳动法院畸高的调解率,源于德国较早在劳动法院开展的不作本案判决之法官调解的制度试点,也与其制度惯性和劳动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战后德国的法官调解制度以诉讼经济和纠纷解决的效率为基础,旨在从审判权的宪法解释、... 德国劳动法院畸高的调解率,源于德国较早在劳动法院开展的不作本案判决之法官调解的制度试点,也与其制度惯性和劳动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战后德国的法官调解制度以诉讼经济和纠纷解决的效率为基础,旨在从审判权的宪法解释、法官调解的程序构造、当事人程序权利的保障以及法学方法中为法官调解制度找到正当性依据,寻求替代纠纷解决机制与诉讼之间的契合,并致力于在法的框架内为权利和平与权利斗争谋求平衡。我国的诉讼调解则在滥用与批判的两级徘徊。对比德国模式和经验,我国的诉讼调解制度应着力于规范适用的精细化论证,并强化制度运转过程中当事人主义的贯彻以及程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劳动法院 不作本案判决的调解法官 诉讼调解 替代纠纷解决机制
下载PDF
基于介入系统的法庭调解话语博弈策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柯贤兵 谢睿妍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5,共8页
法庭调解的过程就是调解法官通过话语协商、不断介入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化解冲突并不断协调人际关系的过程。本研究以离婚诉讼法庭调解的真实语料,基于介入系统的视角,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法庭调解法官是如何使用介入... 法庭调解的过程就是调解法官通过话语协商、不断介入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化解冲突并不断协调人际关系的过程。本研究以离婚诉讼法庭调解的真实语料,基于介入系统的视角,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法庭调解法官是如何使用介入资源与原、被告进行调解话语博弈,推动法庭调解有效进行。研究表明,调解法官通常较多地使用接纳介入资源来拓展与原、被告协商的会话空间;而在推进纠纷协商时较多地使用否定介入资源来紧缩原、被告话语空间以实现法庭调解“案结事了”。语料分析显示,调解法官倾向于使用接纳资源,尽量避免使用绝对、否定资源来拓展调解话语协商空间;频繁采用收缩资源或单声性话语则会限制双方当事人的观点,从而导致调解互动会话空间收缩。基于对法庭调解话语介入的博弈策略分析,本研究旨在为法庭调解话语博弈提供可行的借鉴和启示,以期推动法庭调解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调解话语 话语博弈 介入系统 会话拓展 会话紧缩
原文传递
“我(不)想X/Y”法庭调解话语策略表达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廖美珍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1,共11页
法庭调解的过程是通过话语选择、表达调解诉求的话语博弈过程。文章基于真实法庭调解话语语料,重点探讨法庭调解过程中调解参与者是如何通过“我(不)想X/Y”调解机制来阐解话语意图、操控词语概念、游离纠纷事实与判断以及偏离话语... 法庭调解的过程是通过话语选择、表达调解诉求的话语博弈过程。文章基于真实法庭调解话语语料,重点探讨法庭调解过程中调解参与者是如何通过“我(不)想X/Y”调解机制来阐解话语意图、操控词语概念、游离纠纷事实与判断以及偏离话语角色等调解话语现象,揭示法庭调解中有悖于调解自主自愿、中立公正原则的调解话语策略,以期规范调解意图话语策略表达,推动调解朝着成功或撤诉、促进社会和谐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不)想X/Y”调解话语 话语策略 话语意图 策略表达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