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鲁协同发展与“德州—沧州—衡水”三角形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孟祥林 《德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6-71,79,共7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更广泛区域内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搭建了平台.由于河北省行政区划南北狭长,因此在强化冀北地区与京津整合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探索冀中南与鲁西北协同发展的对策,使石家庄与济南得以高效互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更广泛区域内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搭建了平台.由于河北省行政区划南北狭长,因此在强化冀北地区与京津整合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探索冀中南与鲁西北协同发展的对策,使石家庄与济南得以高效互动.冀鲁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为"德州市+沧州市+衡水市",德州市是冀鲁边界线上的城市,在"沧州市+衡水市"与济南市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冀鲁协同发展过程中,要尽快构建起"德州市—沧州市"城市链和"德州市—衡水市"城市链,在加强地级市中心地间联系的同时,也要理顺县级行政单元内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在县级行政单元内构建次级城镇团,通过"分片+分步"的方式有秩序地推进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冀鲁协同发展 “德州—沧州—衡水”三角形 城市链 “分片+分步”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定量测度 被引量:379
2
作者 王少剑 方创琳 王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44-2254,共11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如何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命题。首先构建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助物理学耦合模...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如何实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命题。首先构建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助物理学耦合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1980—201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过程与演进趋势。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和生态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贡献份额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在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中,城市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3种不同贡献份额所得出的耦合协调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表明耦合协调度模型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贡献份额比例的影响很小;198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协调类型从严重不协调-城市化受阻发展到高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类型;正确认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的时空动态耦合规律,采取恰当的区域发展政策和适当的城市发展战略,对进一步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京津冀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交互耦合关系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调发展类型 京津冀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88
3
作者 李国平 罗心然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于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0年各区(县)和2000-2014年各城市的人口、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重心分析等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在总量规模上,京津冀地区整体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2在空间分布上,从地理集中度来看,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北部低、中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经济地理集中度高于人口地理集中度,河北多数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高于经济地理集中度;从重心来看,京津冀地区整体的人口与经济重心都向东北方向移动,且经济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人口重心,2个重心偏离距离不断加大,此外各城市的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经济布局 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论京津冀环境治理的协同立法保障机制 被引量:59
4
作者 孟庆瑜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三地环境立法中的诸多差异或冲突,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造成了制度规范层面的制约。为此,京津冀三地亟需探索建立环境治理的协同立法保障机制,以加强地方环境协同立法... 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三地环境立法中的诸多差异或冲突,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造成了制度规范层面的制约。为此,京津冀三地亟需探索建立环境治理的协同立法保障机制,以加强地方环境协同立法,构建区域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从而为协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环境治理 协同立法
下载PDF
协同发展、合作治理、困境摆脱与京津冀体制机制创新 被引量:46
5
作者 丛屹 王焱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1,共7页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本质上要求打破藩篱,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合作治理的首要步骤和切入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合作治理,应在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协同相一致,信息共享、平等协商与互利共赢,...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本质上要求打破藩篱,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合作治理的首要步骤和切入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合作治理,应在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协同相一致,信息共享、平等协商与互利共赢,统筹协调、总量控制、比例分配,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优先推进京津双核的一体化进程,加快编制统一的中长期规划,建立长效协调机制,清理相关限制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体制机制
下载PDF
京津冀大战略与首都未来构想——调整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46
6
作者 杨开忠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2期72-83,95,共13页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四个服务"从传统到现代"质"的跨越,北京国际化程度和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地位不断上升,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城市病日益凸显。解决北京"空间"危机的出路不...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四个服务"从传统到现代"质"的跨越,北京国际化程度和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地位不断上升,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城市病日益凸显。解决北京"空间"危机的出路不在迁都,而在于"展都",即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首都功能承载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应当按照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辅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着力打破地方封锁、市场垄断,建立健全区域开放统一、公平竞争的共同市场;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首都功能疏解的经验,着力制定实施政府引导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核心功能 四个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区
下载PDF
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思路与重点 被引量:45
7
作者 祝尔娟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4年第3期10-12,共3页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重大,而且时机已经成熟。处理好四大关系是关键,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北京与天津分工合作、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对接;积极...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重大,而且时机已经成熟。处理好四大关系是关键,中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北京与天津分工合作、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以顶层设计为统领,推进京津冀三地的战略对接;积极探索建立横向与纵向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区域协调机制。立足比较优势,在利益契合点上率先实现突破。抓住战略机遇,在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思路 重点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文明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序与空间演变 被引量:44
8
作者 孙钰 姜宁宁 崔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构建反映生态文明与城市化发展内涵的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借助Arc 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分析京津冀13市2007—2016年生态文明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 构建反映生态文明与城市化发展内涵的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借助Arc 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分析京津冀13市2007—2016年生态文明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生态文明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从2007年13市均处于拮抗发展阶段,到2016年实现较低水平协调,多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②生态文明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全局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处于高-高集聚区与低-低集聚区的城市最多,北京、廊坊和保定三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最为显著,此三地对周围临近城市的辐射能力更强。基于分析结论,提出实现京津冀13市生态文明与城市化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策略:①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化进程,强力推进京津冀"弱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同频共振",推动京津两地优势资源向河北溢出和辐射。②强化三地的区域协作,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利用高水平集聚区的示范效应,带动和提升低水平集聚区协调发展,加强三地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构建共建共治发展平台。③根据耦合协调度"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差异,三地政府还需根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研判和明确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市化 协调发展 京津冀
下载PDF
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43
9
作者 刘浩 马琳 李国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1-481,共11页
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快速,然而经济发展在行政辖区间并不均衡,且逐渐导致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为识别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演化过程,首先引入DMSP/OLS夜间灯光和可比价GDP,构建"单位开发活动GDP"表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快速,然而经济发展在行政辖区间并不均衡,且逐渐导致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为识别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演化过程,首先引入DMSP/OLS夜间灯光和可比价GDP,构建"单位开发活动GDP"表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然后运用Local Moran's I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划分为五种类型:HH富化扩散、HL富化极化、LH贫化塌陷、LL贫化制约和非显著;最后以HH类型的边界作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界线,采用缓冲区分析探讨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演化过程和行政区划等人为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效应。结果表明:1整体上,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格局不断加剧,京津富化扩散与河北贫化制约的规模与强度同时增长;局部上,受京津市区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京津郊区及区位优势显著的部分河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2与传统认知的"环京津贫困带"不同,在两个空间尺度上识别出经济发展断层,一为京津市区与郊区之间,二为京津与河北之间,且前者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整体上较后者更为严峻。3 1990s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格局,整体上受制于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城乡隔离效应,局部上受京津冀三地的行政制约。要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均衡,关键在于弱化城乡隔离,并辅以消除行政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京津贫困带 协同发展 经济失衡 夜间灯光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国平 宋昌耀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6,共10页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高质量发展是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实现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雄安新区应当采取优质承接战略、枢纽城市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和智慧宜居战略等四大战略,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高质量发展是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实现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雄安新区应当采取优质承接战略、枢纽城市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和智慧宜居战略等四大战略,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打造枢纽城市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创新发展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智慧宜居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将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将对国内外新区新城建设提供示范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PDF
会展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京津冀与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4,共9页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业 城市 协调发展 都市圈 京津冀 长三角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经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淑佳 任亮 +1 位作者 孔伟 唐淑慧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1-69,共9页
文章以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京津冀迈入21世纪以来三地及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化及内在根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显著,虽然三地均已进入到协调发展大类,但2010年以来处于发展瓶颈期,未实... 文章以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京津冀迈入21世纪以来三地及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化及内在根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显著,虽然三地均已进入到协调发展大类,但2010年以来处于发展瓶颈期,未实现向更高层次迈进。京津冀三地优势与制约因素不同,优势互补带来区域整体耦合,但河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落后则制约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只有加快河北经济发展才能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生态环境作为区域发展本底具有一定稳定性,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二者紧密耦合成为影响整体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京津冀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三大城市群对比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吴炎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69,共9页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结果进行横向对比,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各自内部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区...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结果进行横向对比,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各自内部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集聚和空间溢出特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作用路径不同,其中,金融从业人员集聚对珠三角城市群存在显著促进作用,银行存款集聚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教育和科技支出的作用尚不明显;三大城市群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存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城市群功能分工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4
14
作者 侯杰 张梅青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6,共10页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功能分工 协调发展 京津冀
原文传递
协同视角下京津冀制造业转移及区域间合作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金杰 王庆芳 +1 位作者 刘建国 李博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99,共10页
利用2006—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数据,对京津冀27个制造业行业转移和集聚状态以及区域合作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制造业地理分工格局整体上呈现出'由北京向津冀转移'、'由北部向中南部转移'的变动趋势;... 利用2006—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数据,对京津冀27个制造业行业转移和集聚状态以及区域合作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制造业地理分工格局整体上呈现出'由北京向津冀转移'、'由北部向中南部转移'的变动趋势;(2)虽然北京制造业行业多处于转移状态,但仍在大部分行业中占有较高份额,能够在区域制造业转移和合作中发挥中心带动作用;(3)津冀各城市在各个行业都具有承接和发展优势,从而为区域制造业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4)河北各城市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弱,需要京津两地提供更多的外在动力。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加快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合作,需要构建以北京制造业转移为中心,以天津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及河北中南部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主体的多层次区域制造业合作体系,推动区域制造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转移 产业合作 协同发展 区域合作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慧 刘卫东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4期340-347,共8页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是我国长期和顶层的国家战略。"四大板块"是"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是近年来中央提出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文...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是我国长期和顶层的国家战略。"四大板块"是"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是近年来中央提出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文章在阐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及区域影响的基础上,重点从战略功能、空间影响、相互作用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和论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与"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的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 政策
原文传递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定量测度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杨 王德起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39,共7页
本文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测度京津冀的系统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序度呈现出极大的空间差异性,京津两地为有序度的最高值区,京保石和京唐秦为次高值区,沧州、邯郸、邢台和衡水为较低值区,而张家口、承德等区... 本文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定量测度京津冀的系统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序度呈现出极大的空间差异性,京津两地为有序度的最高值区,京保石和京唐秦为次高值区,沧州、邯郸、邢台和衡水为较低值区,而张家口、承德等区域为低值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协同度在不断上升,并且2010—2015年的协同度增速要快于2005—2010年,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程度在近五年逐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系统 协同度模型 协同发展 京津冀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贵 李涛 原慧华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6期5-11,共7页
充分利用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内在动力的必然选择。通过评估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各自生态位宽度,运用动态发展模型和模拟仿真方法,探讨三地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共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具... 充分利用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内在动力的必然选择。通过评估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各自生态位宽度,运用动态发展模型和模拟仿真方法,探讨三地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共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具有较宽的研究生态位,天津具有较宽的开发生态位,河北拥有较宽的应用生态位,京津冀三地已初步形成优势互补、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构建基础,但仍需要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夯实"研究、开发、应用"三大群落的定位,增加自身生态位宽度,形成"研发—转化—生产"互惠互利、协同共赢的创新创业区域竞合格局,以更好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生态位 模拟仿真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成效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104,共15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发展理念 区域共同体
下载PDF
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0
作者 赵金丽 张学波 宋金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0,共7页
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5—2012年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在服务经济这一时代背景下,重点探讨了京津冀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最后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京津冀... 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5—2012年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在服务经济这一时代背景下,重点探讨了京津冀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最后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京津冀劳动力市场整合程度逐年提高,但一体化进程略滞后于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不同城市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差异较大,北京、廊坊相对较低,唐山、石家庄相对较高,另外,与其他城市不同,天津、沧州一体化指数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不同,公共性服务业一体化程度最高,但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宏观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和城市间行政阻隔及商品市场一体化是影响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城市产业内部结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社会要素,而城市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外向度、政府干预能力及城市间地理阻隔对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相对价格法 服务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