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7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的修建及运输述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国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滇缅公路的修建及其开通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意义最重大的建设项目之一。为此 ,后方人民特别是云南各族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曾对中国抗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作用 。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滇缅公路 修建 运输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迁及其对大后方工业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诸葛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9,共7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民政府被迫组织了沿江沿海国营和部分民营工厂迁往我国西南等内地。工厂内迁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 ,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 ,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局面。虽然这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战时政治经济的产... 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民政府被迫组织了沿江沿海国营和部分民营工厂迁往我国西南等内地。工厂内迁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 ,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 ,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局面。虽然这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 ,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战争的进展和时局的转换 ,但它却使西部地区的工业在战时短短的数年便走完了平时需要数十年乃至百余年才能走完的历程 ,并为嗣后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创设了一些条件和留下了一定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主动或被动所采取的有关政策而形成的发展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工厂内迁 大后方 工业 工业史 工业布局 工业经济 经济影响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中抗币与法币、伪币斗争述论 被引量:5
3
作者 樊建莹 郭晓平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抗战期间 ,我党在同日、伪、顽等反动势力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 ,还在经济领域同其进行着激烈的金融货币斗争。抗币在这场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 ,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并占据了市场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抗区货... 抗战期间 ,我党在同日、伪、顽等反动势力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 ,还在经济领域同其进行着激烈的金融货币斗争。抗币在这场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 ,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并占据了市场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抗区货币体系 ,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币 抗日根据地 金融货币斗争 法币 伪币 敌后抗战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共党报的抗战动员——以《新中华报》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金子求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7,共7页
抗战时期,中共党报的中心工作就是形成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舆论。作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新中华报》适时刊发中共高层言论,传播党的"团结、抗战、进步"的政策主张,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抗战动员。其舆论动员... 抗战时期,中共党报的中心工作就是形成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舆论。作为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新中华报》适时刊发中共高层言论,传播党的"团结、抗战、进步"的政策主张,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抗战动员。其舆论动员的经验在于:充分发挥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在公众中形成对抗战议题的广泛关注;实施"信息娱乐化"的宣传策略,进行全面抗战动员,发挥"把关人"的功能,形成有利于团结抗战的舆论导向;全面阐发党的政治主张,增强民众对党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中华报 抗日战争 舆论动员 中共党报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方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想涉及宪政与抗战的关系、党派平等、人权保障、民众化的宪政运动、多党制、国民大会、宪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水平 ,其中表现出的种种进步性有助于... 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想涉及宪政与抗战的关系、党派平等、人权保障、民众化的宪政运动、多党制、国民大会、宪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整体状况和发展水平 ,其中表现出的种种进步性有助于中国社会最终选择新民主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确认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间势力 宪政思想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新县制的推行与基层政权变革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旭阳 张泰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15-119,124,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国民政府的指令 ,湖北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新县制。其内容主要是重新划定县等、扩大县政府组织、增强县政府职权、调整裁减区署、裁撤联保、建立乡镇公所、重组保甲 ,以及普及教育、整顿财政体系等等 ,其目的是... 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国民政府的指令 ,湖北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新县制。其内容主要是重新划定县等、扩大县政府组织、增强县政府职权、调整裁减区署、裁撤联保、建立乡镇公所、重组保甲 ,以及普及教育、整顿财政体系等等 ,其目的是建立党政军教一体、管教养卫合一的基层政治和管理体制。新县制的推行 ,加强了国民党对农村基层政权和人民的控制 ,与其所标榜的“地方自治”背道而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湖北 新县制 基层政权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合作经济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7
作者 胡杨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所倡导的合作经济模式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中共乡村治理的探索与尝试,也是与中共革命未来走向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在完备的资料体系支撑下,海内外学者在抗日根据地合作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抗战时期,中共在根据地所倡导的合作经济模式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中共乡村治理的探索与尝试,也是与中共革命未来走向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在完备的资料体系支撑下,海内外学者在抗日根据地合作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涉及合作经济与乡村社会的变化,合作经济与中共革命的关系,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合作思想等几个方面的议题。在此基础上,将中共合作经济研究纳入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视野中,对合作经济的基层实践过程进一步细化研究,考察其对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影响背后的原因,仍有值得探究的空间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抗日根据地 合作经济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抗战时期福建地区日军细菌战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榕华 吴菲菲 胡安徽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88,共3页
抗战时期,福建的福州、永安、浦城、建阳、建瓯等县(市)出现了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证据表明,这些传染病是日军发动细菌战的产物。日军发动细菌战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直接影响了民众的生命健康,而且造成庄稼受污、人口锐减、经济衰... 抗战时期,福建的福州、永安、浦城、建阳、建瓯等县(市)出现了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证据表明,这些传染病是日军发动细菌战的产物。日军发动细菌战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直接影响了民众的生命健康,而且造成庄稼受污、人口锐减、经济衰败,加大了战争的杀伤力。抗战形势的变化和福建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日军实施细菌战的主要原因。对抗战时期福建地区日军细菌战研究既有助于还原当时的历史,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细菌战 福建 鼠疫 霍乱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日军暴行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忠 高萍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2-136,共5页
抗战期间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无数血腥暴行 ,除疯狂屠杀外 ,还建立慰安妇制度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鸦片毒品战以及虐待战俘、劳工等。其如此之残暴 ,究其原因 ,有日本文化背景的沉淀、国民性、宗教信仰的基因 ,有战争心... 抗战期间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无数血腥暴行 ,除疯狂屠杀外 ,还建立慰安妇制度 ,进行细菌战、毒气战、鸦片毒品战以及虐待战俘、劳工等。其如此之残暴 ,究其原因 ,有日本文化背景的沉淀、国民性、宗教信仰的基因 ,有战争心理的作用 ,还有历史演进的成分。本文试从以上诸角度分析研究 ,从而加深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暴行 文化
下载PDF
绥西抗战再研究
10
作者 丁明俊 马成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1,共9页
近年来,中国台湾历史档案机构解密了一批绥西抗战时期傅作义、朱绍良和蒋介石密电电文,其中涉及五原、临河抗战电文资料十多条。这些电文资料对研究日寇侵犯绥西、国民政府军在绥西兵力布防、五原失守与收复、国民政府军伤亡人数、日寇... 近年来,中国台湾历史档案机构解密了一批绥西抗战时期傅作义、朱绍良和蒋介石密电电文,其中涉及五原、临河抗战电文资料十多条。这些电文资料对研究日寇侵犯绥西、国民政府军在绥西兵力布防、五原失守与收复、国民政府军伤亡人数、日寇使用毒气弹等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暴露了日寇企图利用民族问题肢解中国的阴谋。五原收复及绥西抗战胜利对保卫大西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西 五原 抗战
下载PDF
抗战爆发: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分界线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志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6,共8页
本文认为 ,抗战爆发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 ,此后 ,中国文学开始了一个很长的“共名”时期 (这个时期的下限尚有待确定 )。论文同时指出 ,鲁迅去世与抗战爆发在时间上几近重合 ,是这一分界能够成立的关键
关键词 20世纪 文学 中国 分期 文学史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近代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人物服饰形象研究
12
作者 杨宁 《纺织报告》 2024年第5期78-80,共3页
电影《风云儿女》是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在抗战的历史大背景下,直击贫苦人家的阿凤母女、青年知识分子辛白华和梁质夫与富孀史夫人等不同阶级典型人物的生存环境,而服饰的选择恰好是人物性格与家境最明显的表征。文... 电影《风云儿女》是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在抗战的历史大背景下,直击贫苦人家的阿凤母女、青年知识分子辛白华和梁质夫与富孀史夫人等不同阶级典型人物的生存环境,而服饰的选择恰好是人物性格与家境最明显的表征。文章以影片中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典型人物的服饰特征为缩影,分析民国时期服饰的流变进程,完善对时代背景下社会变迁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抗战 服饰 《风云儿女》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台湾的公债政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建兵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8-75,共8页
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台湾发行了大量的公债 ,并利用金融机构进行吸纳 ,从而制约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掠夺台湾人民 。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台湾 公债政策
下载PDF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焚余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92,共5页
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一大批在抗日战争时期被严重焚损的线装古籍 ,它们历经整整一甲子的尘封 ,情状堪忧 ,为此学校特拨专款修复 ,使这些有着不同寻常经历的古籍善本在清华大学 90周年校庆前获得了新生。焚余书可谓琳琅满目 ,珍品杂陈 ,... 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一大批在抗日战争时期被严重焚损的线装古籍 ,它们历经整整一甲子的尘封 ,情状堪忧 ,为此学校特拨专款修复 ,使这些有着不同寻常经历的古籍善本在清华大学 90周年校庆前获得了新生。焚余书可谓琳琅满目 ,珍品杂陈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图书馆 抗日战争 古籍修补 古籍整理
原文传递
档案文献发掘:陈嘉庚招募南侨机工支持抗战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华林 于雯青 邱雨晖 《山西档案》 2020年第3期183-188,共6页
抗战期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委托,招募南侨机工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抗战物资运输,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论文发掘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探讨陈嘉庚及"南洋华侨筹赈祖... 抗战期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委托,招募南侨机工参与滇缅公路国际抗战物资运输,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论文发掘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探讨陈嘉庚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招募南侨机工历史背景、主要过程,阐述陈嘉庚及南侨机工为抗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更好地追忆这段抗战记忆,弘扬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国家认同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嘉庚 南侨机工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14-117,共4页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启迪主要有四方面: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发扬抗日战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启迪主要有四方面: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发扬抗日战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牢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胜利 历史意义 启示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的航空研究院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傅海辉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8年第3期56-63,共8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航空研究院在中国航空史、科技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历史却被长期忽视。该文回顾了它的历史及研究工作,并对它的历史功绩、作用和经验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航空研究院 航空器材 中国 航空史
下载PDF
中华民族意识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根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1-63,共3页
中华民族意识作为正确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进步群体意识 ,对促进中国历史发展起着积极而重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 ,中华民族意识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意识 ,必须坚持中国... 中华民族意识作为正确反映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进步群体意识 ,对促进中国历史发展起着积极而重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 ,中华民族意识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意识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必须努力实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意识 抗日战争 进步群体意识
下载PDF
弥合“黑洞”--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广泛存在与历史延续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0,I0003,共7页
在对中国电影史连续性的考察中,抗战时期长期存在着一个“黑洞”。随着十四年抗战的正名,抗战电影研究的诉求由以往清算战争问题转变为更客观的史述,这也需要我们将以往对于该时期偏向于地域性板块式的电影研究,整合为具统一性的电影产... 在对中国电影史连续性的考察中,抗战时期长期存在着一个“黑洞”。随着十四年抗战的正名,抗战电影研究的诉求由以往清算战争问题转变为更客观的史述,这也需要我们将以往对于该时期偏向于地域性板块式的电影研究,整合为具统一性的电影产业与文化思考。在搁置政治争端和民族情感后,如能将以往被排斥于“中国电影”之外的沦陷区电影纳入该时期电影的整体考察,找寻存于历史发展中的产业与影人主体性连接,弥合“黑洞”,中国电影史也将更为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历史性
下载PDF
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民众生活习俗的变迁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杨 《贵州文史丛刊》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大量移民和工商文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现代化...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大量移民和工商文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生活习俗 抗战时期 婚姻习俗 南市 抗日战争时期 民众 市民 移民 变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