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代声音下民间女歌手身份与认同——以安徽罗城民歌传承人姜秀珍为例
1
作者 徐阳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6-100,共5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他们把地方音乐和地方文化借助国家的舞台展现出来,成为共和国闪亮舞台中的一抹亮色,农民歌手姜秀珍就是其中一员。选取姜秀珍为个案研究,以其所属时代为时间背景,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他们把地方音乐和地方文化借助国家的舞台展现出来,成为共和国闪亮舞台中的一抹亮色,农民歌手姜秀珍就是其中一员。选取姜秀珍为个案研究,以其所属时代为时间背景,从其民歌手身份构建、转化、认同三个方面,探讨歌者对其所属时代的音乐表达方式,时代赋予歌者身份的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语境与歌者对民歌文化发展脉络的影响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秀珍 身份构建 身份认同 时代声音
下载PDF
论《安琪拉的灰烬》叙事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芳芳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0-85,共6页
弗兰克·迈考特的自传《安琪拉的灰烬》详尽地描写了他的童年生活。作品由成长中的"我"的视角展开叙述,这是极其明显的儿童视角,描绘出悲惨苦难的人生经历;又将儿童叙事角度装进成人价值观念套子里,将作者对不同文化、不... 弗兰克·迈考特的自传《安琪拉的灰烬》详尽地描写了他的童年生活。作品由成长中的"我"的视角展开叙述,这是极其明显的儿童视角,描绘出悲惨苦难的人生经历;又将儿童叙事角度装进成人价值观念套子里,将作者对不同文化、不同人生境遇的思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不管是西方社会对作品的高度赞颂,还是中国文坛对作品的反馈评价,不同国度对双重视角下的《安琪拉的灰烬》的评判受其自身文化语境、文学思潮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作为一部优秀的作品,用它自己的方式对前进的人类社会起到一定警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琪拉的灰烬》 双重视角 时代之声
下载PDF
放眼当代中国画
3
作者 穆家善 《走向世界》 2016年第14期62-64,共3页
中国画应当喊出时代的声音,而这民族的声音绝不是"混血",更不是拿来主义的时尚,中国画的未来是属于中国精神的艺术。中国画是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民族特质越强,就越具有世界的代表性。民族的精粹才是世界的。
关键词 PAINTING 世界艺术 fashion 民族特质 voice times 混血 李可染 ESSENCE 高等艺术院校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女性作为女性的第一声“绝叫”——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汉语诗学
4
作者 文贵良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发表近百年来以“叛逆的绝叫”而独立文坛。如此尖锐的声音是如何通过语句而得以实现的?其中的诗学特质特别让人着迷。小说的白话是一种“野生”的白话,源于日记体现代女性絮叨的语言形式,口语化以... 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发表近百年来以“叛逆的绝叫”而独立文坛。如此尖锐的声音是如何通过语句而得以实现的?其中的诗学特质特别让人着迷。小说的白话是一种“野生”的白话,源于日记体现代女性絮叨的语言形式,口语化以及声音的突出是其重要特征。小说的叙事采用了后撤性焦点叙事方式,这种后撤性叙事的形成是基于莎菲的认知方式。剖白的辩证法拉紧了后撤性焦点叙事的强度,从而把女性的声音一步步推向绝叫。从晚清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出版业的发达和文化思潮的兴起,女性得以在现代公共空间发声。莎菲的声音、孙舞阳的声音与许广平、庐隐等人的表达一起构成了时代女性的尖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的白话 后撤性叙事 剖白辩证法 时代尖音
原文传递
新闻话语中的声音表达与舆论操控研究—基于中国日报网和日本时报网对“APEC中日两国领导人会面报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淑玲 杨虹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0-16,34,共8页
新闻报道中的引用语通常表现为新闻话语的声音,不同的新闻媒体及其利益集团会通过操纵声音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形象。本文以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面为背景,从中国日报网与日本时报网... 新闻报道中的引用语通常表现为新闻话语的声音,不同的新闻媒体及其利益集团会通过操纵声音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形象。本文以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面为背景,从中国日报网与日本时报网分别选取了4篇相关报道,着眼于报道中的声音表达方式即报道中的转述和声音的来源,来探究声音和操控的关系。分析表明,声音作为操控的手段被赋予了意识形态,在对内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对外为所属利益集团争夺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话语的声音 舆论操控 意识形态 中国日报 日本时报
下载PDF
论李白杜甫诗歌的盛世悲音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燕 岳松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4-29,共6页
安史之乱前,理想的颂扬与现实的悲慨是李杜诗中两个相互依持的情感向度,后者即本文所指的盛世悲音,具体内容包括处盛世而发危言、现实批判、身世悲慨三个方面,这类诗歌悲壮豪迈与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虽然都以悲情为情感内核,但却与衰世... 安史之乱前,理想的颂扬与现实的悲慨是李杜诗中两个相互依持的情感向度,后者即本文所指的盛世悲音,具体内容包括处盛世而发危言、现实批判、身世悲慨三个方面,这类诗歌悲壮豪迈与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虽然都以悲情为情感内核,但却与衰世悲音的萎靡颓废、轻艳单薄截然不同,分别呈现出刚性之美与沉厚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李白 杜甫 盛世悲音 悲壮豪迈 沉郁顿挫
下载PDF
“聆听时代声音”的初驶与远航
7
作者 仝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3-57,共5页
"聆听时代声音",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中提到的。文章主要论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奏响的"时代声音";在十月革命影响和感召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即引领全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是党的&... "聆听时代声音",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中提到的。文章主要论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奏响的"时代声音";在十月革命影响和感召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即引领全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是党的"初心"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聆听时代声音"的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又一段伟大征程的扬帆远航。这个时代声音,在世界范围内,是指仍以解决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主题的时代声音;在我国,则是指由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 习近平 十月革命 中国共产党 聆听时代声音 初驶 远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