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 被引量:57
1
作者 徐忠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6期3-25,共23页
本文以乾隆三十一年山东邹县的一起民事调解案件的法庭笔录为分析对象 ,仔细解读其中蕴涵的 ,同时也是被中外法律史学者广泛争论的若干清代司法实践问题 :一是帝国官僚的诉讼态度与小民百姓的诉讼策略 ;二是帝国衙门的纠纷解决手段 ;三... 本文以乾隆三十一年山东邹县的一起民事调解案件的法庭笔录为分析对象 ,仔细解读其中蕴涵的 ,同时也是被中外法律史学者广泛争论的若干清代司法实践问题 :一是帝国官僚的诉讼态度与小民百姓的诉讼策略 ;二是帝国衙门的纠纷解决手段 ;三是解决纠纷 (裁判 )的依据 ;四是清代法律的表达与实践。此外 ,本文不仅“深描”这份法庭笔录 ,而且把它置于广阔的帝制中国的政治结构、社会经济、日常生活、司法体制、诉讼理想和现实的语境当中进行考察。与此同时 ,受到“复调”理论的启发 ,本文在叙述风格上也作了一些尝试 ,以期通过这一文体的尝试彰显传统中国司法运作的复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调解 诉讼策略 调解技艺 清代 法律秩序
原文传递
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颜色 刘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137,共14页
利用从第一历史档案馆获得的清代1742—1795年15省的府级主要粮食品种月度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回归和协整分析比较了清代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差异,发现18世纪时南方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显著优于北方市场。在对区域面积、粮食品种进行稳健... 利用从第一历史档案馆获得的清代1742—1795年15省的府级主要粮食品种月度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回归和协整分析比较了清代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差异,发现18世纪时南方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显著优于北方市场。在对区域面积、粮食品种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分析了天气冲击和政府干预等因素以后,本文发现南北方差异依然显著。而交通条件,特别是水路交通的差异是导致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北方河流,特别是黄河,无法像南方河流那样促进交通条件改善和市场发育,是导致南北方市场整合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价 清代 市场整合 南北差异 交通
原文传递
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润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8,共7页
清代进士人数的增减 ,随历朝的科举政策而变化 ,也明显受时局的影响 ,总体呈不规则的W形 ,但读书人不断增长的数量和进士较低的中额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原因 ,清代进士的地域分布呈现持续不平衡状态 ,清中期以后 ... 清代进士人数的增减 ,随历朝的科举政策而变化 ,也明显受时局的影响 ,总体呈不规则的W形 ,但读书人不断增长的数量和进士较低的中额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原因 ,清代进士的地域分布呈现持续不平衡状态 ,清中期以后 ,江南沿海地区高 ,内地边远地区低的分布状况有所改观 ,这是实施兼顾全国的科考政策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进士 时空 分布
下载PDF
清代中国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以《病榻梦痕录》所载案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0
4
作者 徐忠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76,共38页
通过对汪辉祖自传所载案件的详尽分析,发现既无纯粹“依法裁判”的取向,也无全然按照“情理裁判”的做法。清代中国的司法裁判属于“形式化”与“实质化”的有机结合的类型,在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之间充满着张力。而其原... 通过对汪辉祖自传所载案件的详尽分析,发现既无纯粹“依法裁判”的取向,也无全然按照“情理裁判”的做法。清代中国的司法裁判属于“形式化”与“实质化”的有机结合的类型,在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之间充满着张力。而其原因在于:其一,与皇帝集权统治和官僚体制的“照章办事”有关;其二,与“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道”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关;其三,与巨型帝国的法律统一和乡土社会的人情、习惯有关;其四,与“民本”社会旨在沟通“民情”和哲学上的“权变”思想相关;其五,与传统中国的“审美秩序”有关。无论“命盗”案件抑或“婚姻、田土、钱债”案件,清代中国的司法官员都是在“律例”的前提下寻求“情理”的平衡,只是两类不同案件在“依法”或“准情”的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司法 汪辉祖 形式化 实质化
原文传递
明清武术论著概述与主要成就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余水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80,共6页
明清武术论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注重对武术拳种的收集、整理、学习 ,既总结前人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 ,又颇有自己的见地与特点 ,集古代武术之大成 ;同时受兵学之影响 ,明清武术论著常以兵学之理阐释武术之道 ,促成了武术理论的升华 ;受传... 明清武术论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注重对武术拳种的收集、整理、学习 ,既总结前人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 ,又颇有自己的见地与特点 ,集古代武术之大成 ;同时受兵学之影响 ,明清武术论著常以兵学之理阐释武术之道 ,促成了武术理论的升华 ;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提出了诸如“内外兼修”、“形气合练”等思想 ,逐渐形成中国古代武术文化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武术 专著
下载PDF
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 被引量:33
6
作者 傅林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6,147,共10页
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省,是清代行政区划变迁史和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康熙、乾隆两部《清会典》记载的省制这一角度出发,对江南等省的分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这是一个始于顺治十八年、终于康熙六年的... 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省,是清代行政区划变迁史和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康熙、乾隆两部《清会典》记载的省制这一角度出发,对江南等省的分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这是一个始于顺治十八年、终于康熙六年的渐变过程,清代的省制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旧到新的转变。本文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分省过程结束后,"江南省"、"湖广省"等省名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行政区划 江南省 湖广省 陕西省
原文传递
从城镇体系的演变看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 被引量:31
7
作者 方修琦 叶瑜 +1 位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城镇体系演变是两个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过程,东北地区州、道、府、县等各级民事行政管理机构是为了管理从事农业开发的汉民而设立的。从城镇体系演变及城镇密度空间变化过程来看清代东北的土地开发,得出结论... 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与城镇体系演变是两个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过程,东北地区州、道、府、县等各级民事行政管理机构是为了管理从事农业开发的汉民而设立的。从城镇体系演变及城镇密度空间变化过程来看清代东北的土地开发,得出结论:清代东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可区分出4次城镇设置的增长时期;清代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呈现出从南向北、从中间向东西两侧的阶段性扩张的特点。与此相对应,清代东北土地开发也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浪潮并发生了垦殖界线的北移;重点开垦区域是沿今沈阳-吉林、长春-哈尔滨一线不断往北的,且自该线往东西两边扩展,体现出自然区位条件、地形因素及政策等对土地开发的限制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东北 土地利用 清代
下载PDF
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动因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为 张平宇 宋玉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6,共10页
论述了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过程、特点和趋动因子。指出封禁时期土地开发主要集中于辽河流域及辽西地区,吉、黑两地只有零星开发,总的呈现一派大荒景象。开禁后,先后在奉天、吉林、黑龙江进行了大面积的放垦。大规模的移民和高速度的... 论述了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过程、特点和趋动因子。指出封禁时期土地开发主要集中于辽河流域及辽西地区,吉、黑两地只有零星开发,总的呈现一派大荒景象。开禁后,先后在奉天、吉林、黑龙江进行了大面积的放垦。大规模的移民和高速度的土地开发世所少见。最后分析了影响东北地区土地开发的主要趋动因子,指出巨大的人口压力、连年的大灾荒以及清朝政府的土地开发政策是造成清代晚期东北地区大规模移民和高速度土地开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东北地区 土地开发 趋动因子
下载PDF
清代抚民厅制度形成过程初探 被引量:32
9
作者 傅林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8,89,共8页
抚民厅是清代独有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由明代的派遣厅(府同知、通判的派出机构)演变而来。这两种厅在清代长期共存,需要有一个标准将两者区分开来。区分的标准应该由清代官方文献的记载和现代政治地理学理论结合而成。在此标准之... 抚民厅是清代独有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由明代的派遣厅(府同知、通判的派出机构)演变而来。这两种厅在清代长期共存,需要有一个标准将两者区分开来。区分的标准应该由清代官方文献的记载和现代政治地理学理论结合而成。在此标准之下,通过对《清实录》、地方志中相关记载的疏理,认为抚民厅制度萌芽于明代末期,在清代设立新厅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乾隆十二年(1734年)潼关抚民厅的出现,标志着抚民厅制度的全面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民厅 同知 行政区划 清代
原文传递
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晓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336-345,共10页
茶叶贸易是徽州商帮在明代中叶形成以后最重要的经营活动之一。入清之后,徽商茶叶贸易经历了兴盛、低谷、中兴和衰落四个阶段,并形成了经营方式一体化、经营活动季节性、兼营现象普遍和资本组合多样性等突出的特点。光绪中叶以后,因... 茶叶贸易是徽州商帮在明代中叶形成以后最重要的经营活动之一。入清之后,徽商茶叶贸易经历了兴盛、低谷、中兴和衰落四个阶段,并形成了经营方式一体化、经营活动季节性、兼营现象普遍和资本组合多样性等突出的特点。光绪中叶以后,因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打击、国际市场上洋茶的冲击及徽商本身在非经营性消费方面投入过多等因素,徽商茶叶贸易最终走向衰落。清代徽州茶商的兴衰历程,正是传统的中国封建商人在近代社会中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历史发展阶段 徽商 茶叶贸易 “洋庄”茶
下载PDF
“同文之治”:清朝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拟与实践 被引量:32
11
作者 马子木 乌云毕力格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94,共13页
清朝如何维持对广袤疆域、多元族群的有效治理,学界已有诸多不无启发的考察。回归清人的语境中,与大一统相表里的"同文"成为清代君臣描述盛治时最常使用的语汇。事实上,"同文"在清代政治文化的构建中具有基础性的作... 清朝如何维持对广袤疆域、多元族群的有效治理,学界已有诸多不无启发的考察。回归清人的语境中,与大一统相表里的"同文"成为清代君臣描述盛治时最常使用的语汇。事实上,"同文"在清代政治文化的构建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政治意义的解读也形成两条交互为用的线索。一方面,经由清高宗对经义的发挥与新解,以多语文为表征的多元族群与文化共存于同一统治框架之中,共奉大清声教。较之前代,各族群及其文化得到相对平等地承认与对待。另一方面,清帝发挥同文的教化意义,通过纂修书籍、规范语言等举措整齐文教、尊儒重道,实现治道合一。同文的两种解释路向共同交汇于清代皇权,使同文之治得以跨越语言与族群的界域而具有超轶前代的治理效力,也为清代统治正统性的论说提供了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文 大一统 多语文 政治文化 清朝
原文传递
清代江南地区的乡村社会救济——以市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卫平 黄鸿山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5-94,共10页
清代江南乡村地区存在着政府、宗族和民间慈善三种类型的救济 ,它们各司其职 ,互相补充 ,构成了相对完整的乡村社会救济体系。这些救济机构大多集中于市镇 ,从而使得江南地区乡村社会救济事业的开展呈现出以市镇为中心的态势 ,这是由市... 清代江南乡村地区存在着政府、宗族和民间慈善三种类型的救济 ,它们各司其职 ,互相补充 ,构成了相对完整的乡村社会救济体系。这些救济机构大多集中于市镇 ,从而使得江南地区乡村社会救济事业的开展呈现出以市镇为中心的态势 ,这是由市镇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地区 乡村社会救济体系 政府机构 宗族机构 民间慈善机构 市镇
下载PDF
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 被引量:16
13
作者 熊秋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2-89,共8页
清代湖南的慈善机构不仅数量可观 ,而且种类也渐趋完备 ,涉及到慈幼、养老、救济节妇、施医、施棺、义塾、义冢等。其兴办方式大致分为官办、官绅共办、民办三种。不同行业的慈善机构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 ,呈现出许多共性 ,如官督绅办的... 清代湖南的慈善机构不仅数量可观 ,而且种类也渐趋完备 ,涉及到慈幼、养老、救济节妇、施医、施棺、义塾、义冢等。其兴办方式大致分为官办、官绅共办、民办三种。不同行业的慈善机构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 ,呈现出许多共性 ,如官督绅办的管理模式和以官款资助、私人捐赠、以土养产、以息养业等为主的筹资渠道等。湖南慈善事业的契约化、制度化特征 ,不仅仅是慈善事业管理方式的进步 ,而且也意味着城市市民社会新的发展。它缓解了社会的波动 ,促使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向良性互动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湖南 慈善事业 兴办方式 管理模式
下载PDF
水资源环境变迁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汉中府的堰渠水利为中心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佳宏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21,32,共9页
清代汉中府水资源环境的不断变迁,引发了诸如水利设施兴废、水利冲突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乡村社会控制权日益显现出下移趋势。但自乾嘉以降,在水资源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官府力量似乎又显得重要起来。这说明国家与社会之... 清代汉中府水资源环境的不断变迁,引发了诸如水利设施兴废、水利冲突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乡村社会控制权日益显现出下移趋势。但自乾嘉以降,在水资源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官府力量似乎又显得重要起来。这说明国家与社会之间呈现的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不能用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给予教条性概括,必须考察具体的社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 乡村社会 清代 汉中府 堰渠水利
下载PDF
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23
15
作者 丁圣彦 曹新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6-963,共8页
借助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0余年来,开封市水域景观面积和景观优势度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过程。其中,2002年的水域面积为169.6hm2,为1966年的3... 借助历史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0余年来,开封市水域景观面积和景观优势度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过程。其中,2002年的水域面积为169.6hm2,为1966年的35%,1898年的89%;景观优势度由1898年的14.6%增加到1966年的36.9%,到了2002年变为13.1%。(2)从1898年到2002年开封市区水域斑块的数量在增加,最大斑块面积有减小的趋势,最小斑块面积也有减小的趋势,平均斑块面积趋于减小,但斑块密度却在增加,这充分反映了开封市水域景观破碎度的增加。(3)从1898年到2002年开封市水域斑块的连通性指数是在不断减少的,只是近年来,才有增加的趋势;分维数也有增加的趋势。引起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的因素。建国以前以黄河的影响为主,建国后人类活动的影响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 开封市 格局变化 趋势 水域景观 最大 因素 斑块面积 研究结果 影响
下载PDF
清代黔东南文斗侗、苗林业契约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罗洪洋 张晓辉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102,共10页
黔东南侗、苗居住区是中国有名的林区 ,从清初开始 ,其森林就以人工育林为主 ,当地育林的有关利益关系主要依靠林业契约调整。本文对该地有名的林产区文斗的林业契约进行了分析归类 ,将其分为卖契、佃契、分合同、处理山地林木纠纷契等... 黔东南侗、苗居住区是中国有名的林区 ,从清初开始 ,其森林就以人工育林为主 ,当地育林的有关利益关系主要依靠林业契约调整。本文对该地有名的林产区文斗的林业契约进行了分析归类 ,将其分为卖契、佃契、分合同、处理山地林木纠纷契等四类 ,认为锦屏人工林业的发展得益于上述契约有效地保护了人工育林者的产权 ,较好地调整和规范了各方的利益分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林业 契约 苗族 侗族 人工育林 佃契
原文传递
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研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6,共12页
清代地方政权最低一级为县。县以下基层社会中的行政区划,是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固有权力在制度层面上的契合点。本文通过考察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形态、依据、性质,探讨了里社、保甲制度演变的深层原因———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固有权... 清代地方政权最低一级为县。县以下基层社会中的行政区划,是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固有权力在制度层面上的契合点。本文通过考察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形态、依据、性质,探讨了里社、保甲制度演变的深层原因———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固有权力在其中的位置及消长,揭示了原本对立统一的两方,如何在相互斗争中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最终于基层社会确立了以士绅为主体的支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县以下行政区划 基层社会控制
下载PDF
1736年以来西安气候变化与农业收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郝志新 郑景云 葛全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5-742,共8页
基于清代雨雪与农业收成等档案记载及现代气象观测记录,根据西安冬季降雪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统计关系、降水入渗与水量平衡模型,分别重建了西安1736~2000年冬季平均气温与4季降水序列,并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1736~2000年农业... 基于清代雨雪与农业收成等档案记载及现代气象观测记录,根据西安冬季降雪与平均气温之间的统计关系、降水入渗与水量平衡模型,分别重建了西安1736~2000年冬季平均气温与4季降水序列,并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1736~2000年农业收成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西安的冷暖变化存在明显的百年际波动:其中18世纪相对温暖,19世纪寒冷,20世纪又转为温暖,且增暖趋势极为明显.(2)西安的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波动.自1736年以来,共经历了6个多雨期与7个少雨期,其中多雨期的平均雨量比少雨期多16%.(3)气候变化对农业收成的影响极为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与秋收关系显著,而夏收又与前一年秋~当年春季的降水明显相关,且大多数严重歉收年均由降水明显偏少而致.虽然温度的年际变化与收成没有显著的联系,但温度年代际变化,即气候的冷暖阶段变化却与收成的阶段性变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收成 高分辨率 气候序列重建 西安
下载PDF
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研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8,共14页
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问题,涉及到清代地方政权结构、最低一级政权、上层政权对基层社会统治等方面,是新近引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东为重点,通过考察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实况、依据、性质,否定了清代&... 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问题,涉及到清代地方政权结构、最低一级政权、上层政权对基层社会统治等方面,是新近引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东为重点,通过考察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实况、依据、性质,否定了清代"皇权不止于县"的猜想,进一步梳理了县以下各种不同的行政编组和区划,为深入认识清代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固有权力在制度层面上的契合点,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州县 佐贰 政权结构 行政区划
下载PDF
清代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魏立华 闫小培 刘玉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3-624,共12页
清代之前广州长期作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港市、对外贸易、多元文化及"蕃坊"等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很大;清初广州确立"一口通商",对外贸易更趋繁荣,西关及滨江地带成为巨贾侨商集聚之地,而城内的满族与汉族在社... 清代之前广州长期作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港市、对外贸易、多元文化及"蕃坊"等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很大;清初广州确立"一口通商",对外贸易更趋繁荣,西关及滨江地带成为巨贾侨商集聚之地,而城内的满族与汉族在社会地位、居住等方面呈现较大的分异。从城市总体层面来看,清代广州呈现"西商—东官"的社会空间格局,西关平原及"南关"滨江地带"因港而商,因商而富",城墙之内的老城区则一直作为官衙区及官僚贵族居住区,"因衙而尊,因官而贵",这成为广州社会空间结构演进的历史主线。就清末的广州西关而言,已分化为纺织机房区、新兴高级住宅区及洋商区等社会区类型,具备殖民性河港贸易城市的社会空间特征。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扩展的限制,"一口通商"的港市繁荣,以及遵循封建礼制的城建思想等成为影响清代广州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广州 清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