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柏孜克里克第48窟铜钹图像稽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屈卉敏 汪雪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6-24,共9页
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藏有一铺珍贵的新疆石窟地坪画,为德国探险队的勒柯克从柏孜克里克第48窟地面剥离。作为新疆地区目前所见唯一表现音乐内容的地坪画,它对研究古代佛教仪式音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描绘了净土世界景观,还写实地记... 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藏有一铺珍贵的新疆石窟地坪画,为德国探险队的勒柯克从柏孜克里克第48窟地面剥离。作为新疆地区目前所见唯一表现音乐内容的地坪画,它对研究古代佛教仪式音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仅描绘了净土世界景观,还写实地记录了当时宗教仪式的供桌及铜钹乐器。通过对这一地坪画的稽考,可知铜钹在中古时期音声体系中具有乐器与法器的双重性质,洞窟所具的超荐亡灵功能,以及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交流融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孜克里克石窟 地坪画 高昌回鹘 铜钹 净土信仰
下载PDF
从敦煌到宇治——中国净土信仰对日本庭园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欣宇 《广东园林》 2021年第2期36-41,共6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本土化的净土信仰,在这种信仰的影响下,在中国出现了敦煌净土变壁画,而日本贵族为了追求极乐往生,以中国净土变绘画为蓝本修建了净土庭园。通过比较分析敦煌石窟净土变壁画和宇治平等院净土庭园,讨论了中国净土信... 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本土化的净土信仰,在这种信仰的影响下,在中国出现了敦煌净土变壁画,而日本贵族为了追求极乐往生,以中国净土变绘画为蓝本修建了净土庭园。通过比较分析敦煌石窟净土变壁画和宇治平等院净土庭园,讨论了中国净土信仰对日本净土庭园营造影响:净土庭园在思想上将庭园视为理想世界,在设计上强调建筑与园池的融合,在游览上注重远观与静观。同时,也继续探讨了净土信仰对后世日本庭园发展的影响:绘画开始作为日本庭园的造园蓝本,注重精神体验的非参与式游览方式得以创立,最终使寺院庭园成为了日本庭园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信仰 敦煌壁画 日本庭园 平等院
下载PDF
黑水城出土西夏绢画《阿弥陀佛来迎图》中的华盖意涵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闫中华 《西夏研究》 2020年第3期64-71,共8页
华盖常用来彰显拥有者的威仪,同时华盖也有象征喜乐与祥和之意。黑水城出土西夏绢画《阿弥陀佛来迎图》中的华盖以祥云式为主,相对轻便灵动。华盖中有大量花鸟绘画的介入,使得华盖更加贴近自然与现实生活。由于西夏净土信仰的盛行,华盖... 华盖常用来彰显拥有者的威仪,同时华盖也有象征喜乐与祥和之意。黑水城出土西夏绢画《阿弥陀佛来迎图》中的华盖以祥云式为主,相对轻便灵动。华盖中有大量花鸟绘画的介入,使得华盖更加贴近自然与现实生活。由于西夏净土信仰的盛行,华盖与不鼓自鸣的乐器、飞天和宫阙等图案相结合,创造出西夏人所向往的“理想世界”。从装饰审美特征看,华盖既具有多样化的装饰功能,也有其紧密的装饰手法,使《阿弥陀佛来迎图》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弥陀佛来迎图》 华盖意涵 净土信仰
下载PDF
彭绍升及其佛学诗文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培锋 聂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清代著名居士彭绍升一生创作了为数巨多的佛教诗文,其代表著作《一行居集》《二林居集》《观河集》《测海集》等诗文集中的作品,显示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对人生、世情的真切感受,常能从现实生活的某些实际问题入手,阐发佛理,构思巧妙,立... 清代著名居士彭绍升一生创作了为数巨多的佛教诗文,其代表著作《一行居集》《二林居集》《观河集》《测海集》等诗文集中的作品,显示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对人生、世情的真切感受,常能从现实生活的某些实际问题入手,阐发佛理,构思巧妙,立论深刻,文辞典雅优美,是清代居士群体佛教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表现净土信仰思想的诗文作品则突破了以往题材单调、狭隘和模式化等问题,既有浓厚宗教性超脱性,也包含着人间的某种特殊情怀。彭绍升的思想与其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其作品足以反映其宗教信仰形成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绍升 佛教诗文 净土思想 《一行居集》
下载PDF
宗炳《画山水序》中的莲宗本色——兼论“真神不灭”与“澄怀味象”观念对宗炳山水画创作理念建构的影响
5
作者 罗胜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1期225-241,共17页
宗炳《画山水序》是中国画史记载的第一篇山水画论,学界对其解读不详。本文试图通过对宗炳形象的还原,以及对其莲宗净土信仰的追踪,揭示出《画山水序》的“体用思想”与“创作关系”,是以庐山莲社的“神不灭”观念出发,“澄怀味象”为路... 宗炳《画山水序》是中国画史记载的第一篇山水画论,学界对其解读不详。本文试图通过对宗炳形象的还原,以及对其莲宗净土信仰的追踪,揭示出《画山水序》的“体用思想”与“创作关系”,是以庐山莲社的“神不灭”观念出发,“澄怀味象”为路径,来传达山水画艺术创作过程的。换言之,宗炳是用莲宗净土信仰来建构山水画的“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大创作理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山水序》 莲宗信仰 神不灭 澄怀味象 山水画创作
原文传递
谢灵运佛教思想论略
6
作者 马晓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86-589,共4页
作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 ,谢灵运的思想融合了儒、道、佛等多种因素。其中 ,佛教思想占主导地位。本文从大乘般若空观思想、净土信仰与念佛禅修、不废渐修的顿悟主张三方面探讨了谢灵运佛教思想的内涵 ,以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其山水诗文。
关键词 佛教思想 谢灵运 船若空观思想 净土信仰 山水诗 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顿悟主张
下载PDF
净土信仰下的念佛堂建筑研究
7
作者 张奕 丁康 《建筑史》 2020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净土信仰犹如一条纽带将佛教各宗派联系在一起,使得禅、净、律各宗皆修念佛法门,同归净土。本文以地方志、寺志作为主要文献资料,在结合佛教传记、经论的基础上,对念佛堂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苏南和上海地区的部分念佛堂进行实... 净土信仰犹如一条纽带将佛教各宗派联系在一起,使得禅、净、律各宗皆修念佛法门,同归净土。本文以地方志、寺志作为主要文献资料,在结合佛教传记、经论的基础上,对念佛堂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苏南和上海地区的部分念佛堂进行实地调研,在充分整理了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念佛堂的平面布局、建筑形制等方面进行归纳,为念佛堂的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土信仰 念佛堂 居士林
原文传递
杭州飞来峰阿弥陀佛像龛艺术及其信仰辨析
8
作者 常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212,共12页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 杭州飞来峰的吴越、北宋、元朝的几幅阿弥陀佛石刻像代表了对佛教西方净土的信仰。通过做功德而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多佛教徒的修行目的。这种信仰使信徒们通过遵循佛教教义来潜心修行和做功德,包括制作佛教造像。在飞来峰,雕刻与西方净土相关图像的原始目的主要反映在相关造像铭文题记中。这些造像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是基于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崇拜,是信徒为自己及他人造功德和实践修行之必须。佛教经典可以帮助信徒确定造像题材,并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相关图像的一些基本信息。飞来峰吴越宋元阿弥陀佛像展示了10至14世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其中不乏对前朝艺术风格的继承。到了元朝,为了皇室和蒙古王国的利益,扩展了造像创作的目的,佛教造像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飞来峰 阿弥陀佛造像 佛教石刻艺术 吴越 宋元 西方净土信仰
下载PDF
巩县石窟两处比丘僧思察造像与题记考论
9
作者 李慧国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1,共10页
巩县石窟现存造像与题记中有两处为唐代乾封年间比丘僧思察敬造。一处是第141龛,造像为弥勒二胁侍和七佛,题记除发愿文外另有《佛说盂兰盆经》一卷;另一处是千佛龛,造像为优填王像及千佛,题记除发愿文外另有《佛说佛名经》一段。两处造... 巩县石窟现存造像与题记中有两处为唐代乾封年间比丘僧思察敬造。一处是第141龛,造像为弥勒二胁侍和七佛,题记除发愿文外另有《佛说盂兰盆经》一卷;另一处是千佛龛,造像为优填王像及千佛,题记除发愿文外另有《佛说佛名经》一段。两处造像及题记蕴含着特定宗教内涵,反映了初唐河洛一带僧尼祈愿内容和宗教信仰的转变。思察发愿文彰显了初唐时期僧尼群体对国家命运和百姓生活的关切,造像与题记中对过去七佛、弥勒、盂兰会、千佛的表现也反映了初唐时期河洛一带弥勒净土信仰与千佛信仰的兴盛。同时,思察造像中优填王像与千佛造像还有着潜在渊源及关联,这种“主尊中心式”造像组合集中反映了信众忏悔前世、往生佛国的信仰祈愿。这两处造像及题记为唐代两京地区宗教信仰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县石窟 优填王像 七佛 弥勒净土信仰 千佛信仰
原文传递
再现极乐净土——西方净土信仰寺院形制溯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思奇 《华中建筑》 2015年第1期164-167,共4页
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西方净土信仰,是汉地佛教十宗唯一汉人开创的宗派,立宗及流行于隋唐时期,至今兴盛不衰。净土宗有《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及《佛说阿弥陀经》三部经典,分别对应敦煌壁画中无量寿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以... 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西方净土信仰,是汉地佛教十宗唯一汉人开创的宗派,立宗及流行于隋唐时期,至今兴盛不衰。净土宗有《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及《佛说阿弥陀经》三部经典,分别对应敦煌壁画中无量寿经变、观无量寿经变以及阿弥陀经变,三种经变画又统称为西方净土变。通过对隋至盛唐时期(589AD^767AD)敦煌壁画中西方净土变的研读,分析总结早期西方净土信仰寺院形制的特点,解当代佛寺建筑设计创新之惑,还世人西方极乐净土庄严之精神,浪漫之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净土信仰 西方净土变 敦煌壁画 佛寺
下载PDF
中国弥勒信仰探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永霞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7,20,共4页
中国弥勒信仰两晋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南北朝时兴盛一时,隋唐时由盛转衰,唐以后逐渐衰落。中国弥勒信仰分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两派。中国弥勒信仰的一大特点是肯定人生的现生快乐,这正是它吸引大众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中国宗教 弥勒信仰 净土信仰 宗教哲学 上生信仰 下生信仰 佛教
下载PDF
尊像与经变——禅学背景下东晋西方净土造像的双线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治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83,共5页
东晋后,伴随各类净土经典的翻译、重译和传播,弥陀净土信仰逐步发展,并反映出其禅法、般若学内蕴。同时,西方净土造像也体现了禅观之功能与特点。此外,无量寿佛像的造作从一开始就可能出现了显隐两条并行的发展线路:一是立体雕刻,笔者... 东晋后,伴随各类净土经典的翻译、重译和传播,弥陀净土信仰逐步发展,并反映出其禅法、般若学内蕴。同时,西方净土造像也体现了禅观之功能与特点。此外,无量寿佛像的造作从一开始就可能出现了显隐两条并行的发展线路:一是立体雕刻,笔者称之为"尊像图"系,其为显线;二是平面绘刻,笔者称之为"经变图"系,这条线路比较暗弱,长期以来学界重视不足,遂为隐线。本文将对隐微于佛教文献中的中国早期"西方净土变"萌芽予以揭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西方净土信仰 “尊像图”系 “经变图”系
原文传递
南北朝时期西方净土信仰的转型及无量寿尊像造作的特点与规律
13
作者 王治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2,210,共7页
南北朝时,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成为盘旋上升的双螺旋结构,但初期弥勒信仰仍是主轴。北朝昙鸾首创"二道二力"说,以称名念佛为重,提倡乘佛愿力的"易行道",西方净土信仰才日渐兴盛。本文在梳理南北朝时期西方净土信仰... 南北朝时,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成为盘旋上升的双螺旋结构,但初期弥勒信仰仍是主轴。北朝昙鸾首创"二道二力"说,以称名念佛为重,提倡乘佛愿力的"易行道",西方净土信仰才日渐兴盛。本文在梳理南北朝时期西方净土信仰修持方法变化的基础上,缕析此期无量寿"尊像"造作的特点与规律,阐释图像表现经典的传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西方净土信仰 修持方法转型 无量寿尊像 图像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