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避难所”假说——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1
1
作者 曾贤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5-71,共7页
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 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外资的集聚效应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环境规制和FDI的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FDI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成立的证据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外商直接投资 污染避难所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碳排放 被引量:100
2
作者 宋德勇 易艳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鉴于CO2排放增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以及我国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减排40%-45%的承诺,本文旨在研究在不断开放和更加开放的中国,FDI对CO2排放的影响。文章使用1978-2008年间的数据探讨FDI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对我... 鉴于CO2排放增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以及我国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减排40%-45%的承诺,本文旨在研究在不断开放和更加开放的中国,FDI对CO2排放的影响。文章使用1978-2008年间的数据探讨FDI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对我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FDI对CO2排放有负的影响,这个结果是由于FDI的技术溢出带来的。FDI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环境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FDI的流入对我国没有坏处,大量的FDI流入到了污染密集型产业之中。我国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有选择地利用外资。出口增长加重了我国碳排放的压力,这个结果是"污染避难所"理论的证据。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减少出口CO2排放的根本途径。农业在经济结构中份额的提高有助于碳减排,这个结果再次验证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有条件的农业大省更应该集中资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则没有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碳排放 污染避难所
下载PDF
“污染避难所”在中国是否存在?——环境管制与污染密集型产业区际转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侯伟丽 方浪 刘硕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72,共8页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管制的严格程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环境管制较弱的地区转移?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管制与产业区际转移间的关系,提出"污染避难所"效应在中国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利...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管制的严格程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环境管制较弱的地区转移?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管制与产业区际转移间的关系,提出"污染避难所"效应在中国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利用1996-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效应的存在:从总体上看,该效应的显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滞后1期时效应最明显;分时段的分析显示,随着我国环境管制强度整体加强和产业结构变化,"污染避难所"效应增强。同时原有污染密集型产业基础较好、区域市场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制 污染密集型产业 产业转移 污染避难所
原文传递
“污染避难所”假说及其在中国的检验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红蕾 陈秋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共5页
“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理论依据是纳入环境要素的H-O理论,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故高污染产业必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否已成为“污染避难所”?文中分析了我国影响外商直接投... “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理论依据是纳入环境要素的H-O理论,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故高污染产业必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否已成为“污染避难所”?文中分析了我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模型并采用我国1999-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该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政策强度对外商FD I的流向影响很小,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并未出现明显的污染产业转移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避难所 污染密集产业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模型 环境政策
下载PDF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环境效应研究——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 被引量:55
5
作者 周力 庞辰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139,共9页
本研究基于1999-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及情景模拟的结果显示:①对外直接投资对规模、结构与技术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此外,规模、结构与技术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基于1999-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及情景模拟的结果显示:①对外直接投资对规模、结构与技术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此外,规模、结构与技术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机制也同样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传导机制与终端影响的区域异质性,采用区域模型比采用全国模型更加合理;②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环境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有赢家,有输家,也有许多地区输赢参半。其中,受益地区往往为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华东),受损地区往往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东北)。然而,赢者,其受益机制各有不同;输者,其受损机制也截然有异。③综合看来,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积极母国环境效应的一般机制在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消极母国环境效应的一般机制在于,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的非期望传导。可见,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性开放经济政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污染避难所 母国环境效应 环境污染
下载PDF
碳排放视角下的区域间贸易模式:污染避难所与要素禀赋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友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9,共15页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视角下中国省际和四大地区层面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结果表明,在典型年份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国内贸易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或要素禀赋模式.甚至个别省份的国内贸易既是污染避难所模式又是要素禀赋...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碳排放视角下中国省际和四大地区层面的区域间贸易模式。结果表明,在典型年份中,绝大多数省份的国内贸易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或要素禀赋模式.甚至个别省份的国内贸易既是污染避难所模式又是要素禀赋模式;四大地区的国内贸易在整个研究期内主要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也有一些表现为要素禀赋模式。进一步地,一些省份或地区的国内贸易还可能在某一年份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模式,但在另一年份表现为要素禀赋模式。由此可见,污染避难所假说和要素禀赋理论各自只能部分地解释中国的区域间贸易.但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的区域间贸易。当然。也有少数省份或地区的贸易在某些年份表现为其他模式。同时发现。当前中国的区域间贸易整体上不利于中国的碳减排。本文的发现意味着通过强化环境规制、加强区域间环境治理合作以及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优化区域间贸易模式并促进中国的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贸易模式 碳排放 污染避难所 要素禀赋 投入产出分析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高耗能产业转移——基于“逐底竞争”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的联合检验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艳丽 钟奥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6-54,共9页
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将环境规制"逐底竞争"行为内生化,进而剖析"污染避难所"假说的根源。结果表明:政府降低环境规制水平显著增加本地区的高耗能产业流入,证实了"污染避难所"假说;地方政府间环境政策博弈... 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将环境规制"逐底竞争"行为内生化,进而剖析"污染避难所"假说的根源。结果表明:政府降低环境规制水平显著增加本地区的高耗能产业流入,证实了"污染避难所"假说;地方政府间环境政策博弈使得互相之间模仿行为显著;地方政府存在竞相降低环境规制标准以吸引高耗能产业投资的现象,即"逐底竞争"和"污染避难所"假说同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竞争 环境规制 高耗能产业 逐底竞争 污染避难所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回归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惠炜 赵国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33,共11页
本文在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程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构建环境污染强度、环境规制强度指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各地区... 本文在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程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构建环境污染强度、环境规制强度指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各地区环境污染强度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各地区是否存在。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地降低环境污染强度,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所存在的污染避难所效应除了与不同的污染排放物有关以外,还与实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有关,且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一致关系。本文还发现中国各地区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U型关系,虽然目前仍有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强度会随地区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但多数地区处于拐点右侧,因此对环境污染物的强化治理依旧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污染避难所 面板门槛回归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污染 被引量:31
9
作者 周力 应瑞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50,共9页
基于传导机制,该文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污染交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并利用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使用联立方程和情景模拟的估计方法,分析了该传导机制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规模、结构和技... 基于传导机制,该文构建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污染交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并利用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使用联立方程和情景模拟的估计方法,分析了该传导机制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的直接传导机制以及收入和政策效应的间接传导机制对工业污染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往往会促使工业污染减少;此外,工业外资在中国区位选择时的确将污染排放量视为重要的要素禀赋,这与"污染避难所"假说相符,但现实中,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外资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往往高于内资工业企业,较高的新技术研发水平与较低的污染排放强度是对应的,这意味着外资企业"污染密集型逆转"现象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污染避难所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下载PDF
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区域布局的“污染天堂”效应 被引量:36
10
作者 傅帅雄 张可云 张文彬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4,共7页
借鉴Abay Mulatu和Reyer Gerlagh(2009)的研究,应用地区与产业特征交互作用的经典贸易模型,对中国区域间的"污染天堂"效应进行了测度。实证分析表明,在各省环境规制力度不同的条件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布局从环境规制力度大的... 借鉴Abay Mulatu和Reyer Gerlagh(2009)的研究,应用地区与产业特征交互作用的经典贸易模型,对中国区域间的"污染天堂"效应进行了测度。实证分析表明,在各省环境规制力度不同的条件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布局从环境规制力度大的省份向环境规制力度小的省份转移;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力度普遍弱于东部地区。因此,若不加以重视,中西部地区很可能会沦为东部污染密集型产业规避高环境规制的"污染天堂",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力度 污染天堂 产业转移
原文传递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潘安 魏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70,共17页
本文采用WIOD提供的金砖国家投入产出和直接碳排放数据,通过建立MRIO模型计算1995~2011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所处地位特征和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不... 本文采用WIOD提供的金砖国家投入产出和直接碳排放数据,通过建立MRIO模型计算1995~2011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所处地位特征和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金砖国家贸易所处地位存在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在中俄贸易中以贸易逆差换取碳减排、中印贸易中以碳排放换取贸易顺差、中巴贸易中隐含碳净出口和贸易逆差共存。中国可通过鼓励相对低碳行业出口,并同时鼓励相对高碳行业进口和金砖国家内部互补性贸易的国际贸易途径促进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中国应该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实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共享式”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砖国家 MRIO模型 隐含碳 碳减排 污染避难所
原文传递
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碳排放转移——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潘安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7-69,共13页
我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其内部是否也存在类似国际上的碳排放转移呢?在不同地区的碳排放转移过程中,到底是对外贸易,还是区域间贸易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呢?文章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和采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数据,计算2012... 我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其内部是否也存在类似国际上的碳排放转移呢?在不同地区的碳排放转移过程中,到底是对外贸易,还是区域间贸易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呢?文章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和采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数据,计算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和区域间贸易隐含碳,并从对外贸易和区域间贸易两个方面考察我国的碳排放转移,以得到我国不同地区在碳排放转移中的地位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确实存在区域间碳排放转移,且面临的碳泄漏主要在于区域间贸易而非对外贸易,即广东、江苏、浙江等碳排放净流出地区是碳排放从国外转移至国内的中转地,而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碳排放净流入地区则是碳排放转移链的目的地。(2)国外向我国转移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贸易,而不同地区则通过区域间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主要由国内初级产品贸易引起。(3)资源禀赋状况、外贸发展模式等因素均会对我国各地区在碳排放转移中的地位产生影响。文章为我国制定差异化的地区碳减排政策与目标提供了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转移 区域间贸易 隐含碳 碳泄漏 污染避难所
原文传递
外商直接投资与PM2.5空气污染——基于中国数据的“污染避难所”假说再检验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力 李静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11,共14页
摘要:文章基于美国宇航局社会经济数据与应用中心(SEDAC)提供的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的PM2.5面板数据,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PM2.5空气污染的影响。该文针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 摘要:文章基于美国宇航局社会经济数据与应用中心(SEDAC)提供的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的PM2.5面板数据,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PM2.5空气污染的影响。该文针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其次。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的影响显著且程度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对PM2.5的影响不显著,FDI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再次,外商直接投资与PM2.5之间不存在内生性,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仅存在单向影响,这意味着空气污染程度并不左右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未来,面对“污染避难所”的国际与省际转移.如何选择清洁生产、制定有效的区域问协调发展战略仍富有政策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PM2.5 空气污染 污染避难所
原文传递
我国对外贸易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傅京燕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102,共6页
标准的贸易理论认为,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宽松的环境标准而言,贸易自由化会使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迁移至环境标准较宽松的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专业化生产污染产品的"污染避难所"。本文拟采用以下两种方... 标准的贸易理论认为,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宽松的环境标准而言,贸易自由化会使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发达国家的污染产业迁移至环境标准较宽松的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专业化生产污染产品的"污染避难所"。本文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污染避难所效应进行分析:第一,通过检验我国制造业产出和出口中的污染含量,以此观察我国是否专业化于污染产业的生产;第二,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我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贸易模式的变动,并对污染密度与RCA指数进行相关分析,以考察贸易自由化是否使我国专业化于污染产业的出口。所得结论是,一国的环境政策对其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具有负面影响这一"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不能成立。相对于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而言,环境规制宽松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污染产业 污染避难所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红利还是“污染避难所”再现?——基于广东省的证据 被引量:19
15
作者 谭嘉殷 张耀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9,共8页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面板数据,采用VEC模型,分析广东省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发现短期内产业集聚发展对环境改善具有负外部性效应,但在长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珠...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面板数据,采用VEC模型,分析广东省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发现短期内产业集聚发展对环境改善具有负外部性效应,但在长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珠三角和东翼地区呈负相关关系,而山区和西翼地区呈现相反的结果。珠三角和东翼地区的产业集聚红利,可能是以"污染避难所"重现为代价,将环境成本转移到山区和西翼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环境污染“污染避难所” VEC模型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是否导致了“污染避难所”?——基于直接诱发和间接传导的角度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成 周波 +1 位作者 吕慕彦 刘小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101,共7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在给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是否也导致西部地区成为"污染避难所"?鉴于此,本文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密集型产业部门,以中国各省份199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在给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是否也导致西部地区成为"污染避难所"?鉴于此,本文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密集型产业部门,以中国各省份199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基于系统GMM的双重差分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否会诱发污染避难所效应进行了判定,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传导机制进行了路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没有导致污染避难所,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区域转移滞缓现象;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污染避难所不具备显著的直接效应,但会通过环境规制强度、市场化程度、公众环保意识和劳动产出效率传导出显著的中介效应;虽然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市场化程度和公众环保意识传导的污染避难所促进作用,让西部地区具备成为污染者"乐园"的可能,但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劳动产出效率起到了更明显的污染避难所抑制作用,最终导致西部地区没有沦为污染避难所。但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深入,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劳动产出效率差距很有可能会渐渐缩小,导致其带来的污染避难所抑制作用逐步丧失。因此,设立合理的环境规制级差,从市场化程度和公众环保意识角度改善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投资环境,同时正确对待来自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是避免西部地区在未来成为污染避难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污染避难所 双重差分 路径分析
下载PDF
中日贸易污染条件研究——基于MRIO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马晶梅 王新影 贾红宇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拥有大量的隐含碳顺差,中国单位出口的平均污染量是其从日本进口的5.3-7.5倍。因此,由于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更为"肮脏",中国成为...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拥有大量的隐含碳顺差,中国单位出口的平均污染量是其从日本进口的5.3-7.5倍。因此,由于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更为"肮脏",中国成为日本转移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对影响中日贸易污染条件变迁的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效应和日本中间投入结构效应为负,对改善中日贸易污染条件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日本碳排放强度效应、中国出口结构及日本进口结构效应为正,加剧了中国贸易污染条件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贸易污染条件 污染避难所 MRIO模型 SDA法
原文传递
“污染天堂”假说与现实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佘群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90,共5页
以环境规制降低竞争力的推论为基础,一种假说提出环境标准低的国家会吸纳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从而成为"污染天堂"。一些实证研究并不支持环境规制降低竞争力的观点,没有完整的证据说明"污染天堂"的存在。发达国家... 以环境规制降低竞争力的推论为基础,一种假说提出环境标准低的国家会吸纳污染密集型产业集中,从而成为"污染天堂"。一些实证研究并不支持环境规制降低竞争力的观点,没有完整的证据说明"污染天堂"的存在。发达国家在多边贸易谈判中不能以假说为依据要求发展中国家抬高环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污染天堂 竞争力
下载PDF
城镇化建设的乡镇发展和环境污染效应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林 万攀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73,共12页
文章匹配相关空间栅格数据与乡镇经济统计数据,整理10796个乡镇2013—2017年间的经济面板数据和2011—2017年间的环境面板数据,并基于2014年全国重点镇建设名单增补调整的政策冲击,评估了乡镇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结果... 文章匹配相关空间栅格数据与乡镇经济统计数据,整理10796个乡镇2013—2017年间的经济面板数据和2011—2017年间的环境面板数据,并基于2014年全国重点镇建设名单增补调整的政策冲击,评估了乡镇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结果表明:第一,全国重点镇建设在提升乡镇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同时,加剧了其空气污染,即积极的“乡镇发展效应”与消极的“环境污染效应”并存。第二,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效果具有明显的区位异质性。城镇化建设的乡镇发展效应仅受到县级城市中心的辐射影响,而环境污染效应则主要限于远离地级和县级城市中心的较偏远乡镇。第三,城镇化建设的乡镇发展效应离不开工业化的配合,但却可能存在污染性生产活动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因此,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走兼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特别是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远离区域经济中心的偏远地区,不可片面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流入,而放松环境规制要求。对于污染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改造力度,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重点镇建设 空气污染 空间栅格数据 污染避难所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环境安全研究综述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鹤 陈海英 廖卓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1-26,共6页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采用贸易环境效应分析基本框架,将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四个方面,而不是采用“污染避难所”和“污染光环”等单因素分析方...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采用贸易环境效应分析基本框架,将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四个方面,而不是采用“污染避难所”和“污染光环”等单因素分析方法,从而更加全面地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如何协调统一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已成为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避难所 污染光环 外商直接投资 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