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詹姆逊的意识形态文学思想评析 |
刘进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2
|
从历史的“文本化”到文本的“历史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下“重写文学史”的反思和推进 |
王晓平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3
|
政治无意识: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对黑人群体命运的象征性沉思 |
李常磊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4
|
《西北》中乌托邦的建构 |
王梦鸽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24 |
0 |
|
5
|
詹姆逊元批评解释学的理论视角评析 |
吴学琴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6
|
建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新模式的尝试——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之文本解读 |
杜平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7
|
对南方命运的彷徨——论福克纳小说《大宅》的政治无意识 |
林长洋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8
|
论张爱玲“琐屑描写”中的历史和政治无意识 |
王晓平
|
《职大学报》
|
2017 |
1
|
|
9
|
“政治无意识”:詹姆逊文本阐释学的“元理论” |
张谡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政治无意识与女性性别自觉——中国女性创作的跨文化解读 |
张岚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1
|
《政治无意识》中的“历史化”策略探析 |
朱玉英
|
《理论界》
|
2021 |
0 |
|
12
|
重建家长式南方社会的乌托邦想象——论《掠夺者》的政治无意识 |
林长洋
杨志昊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3
|
詹姆逊关于意识形态的政治无意识阐释 |
左路平
吴学琴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1 |
0 |
|
14
|
贵族无意识:论福克纳小说的形式意识形态 |
林长洋
欧阳琴
|
《景德镇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5
|
政治无意识下乡土抒情的迂回——以苏金伞的诗歌创作为例 |
李海英
|
《中州大学学报》
|
2014 |
0 |
|
16
|
主体的解构与重构:从福柯到詹姆逊 |
章朋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7
|
理想与抗争: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政治批判性 |
陈颐
|
《探索与批评》
|
2019 |
0 |
|
18
|
记忆的消费与政治——《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的变奏 |
贺桂梅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