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詹姆逊的意识形态文学思想评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0,共5页
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借鉴卢卡奇、弗洛伊德等的理论形成的。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无意识”概念,强调意识形态是认识功能和遮蔽功能的统一,其本质是一种“遏制策略”,而文本则是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欲... 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借鉴卢卡奇、弗洛伊德等的理论形成的。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无意识”概念,强调意识形态是认识功能和遮蔽功能的统一,其本质是一种“遏制策略”,而文本则是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欲望”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政治无意识 意识形态 乌托邦欲望
下载PDF
从历史的“文本化”到文本的“历史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下“重写文学史”的反思和推进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6-135,144,共11页
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再解读"和"重写文学史"的观念和实践所依据的后现代主义观念今天得到一些学者的反思,而它们所依据的"新历史主义"的"想象史学"的方法论则尚未得到深入系统的思... 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再解读"和"重写文学史"的观念和实践所依据的后现代主义观念今天得到一些学者的反思,而它们所依据的"新历史主义"的"想象史学"的方法论则尚未得到深入系统的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指导下对它们进行细读,可看出它们都建立在后现代主义"历史文本化"的方法论预设上。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我们需要将其转变为"文本的历史化"的阐释学实践,从而对海内外学界流行的"如何现代、怎样文学"的研究颠倒其思路,从不同的"现代性"的竞争如何带来作家在不同的"政治无意识"限定之下的创作,以及社会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二者间如何进行有机的互动,而导致的"怎样现代、如何文学"的新的"问题意识"展开思考。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政治阐释学不但将树立新的范式,而且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现代中国文化建立主体性与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化 重写文学史 现代性 政治无意识 问题意识
原文传递
政治无意识: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对黑人群体命运的象征性沉思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常磊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6,共7页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强调了潜在的政治阐释是解读一切文学文本的大前提,这为理解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中的黑人群体命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福克纳通过这部作品明确指出,南方上层白人在剥夺黑人权利的...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强调了潜在的政治阐释是解读一切文学文本的大前提,这为理解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中的黑人群体命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福克纳通过这部作品明确指出,南方上层白人在剥夺黑人权利的基础之上人为地为穷苦白人提供某些种族特权,其目的是把南方穷苦白人与统治阶级捆绑在一起,确保自己的政治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政治无意识 黑人群体命运 沉思
原文传递
《西北》中乌托邦的建构
4
作者 王梦鸽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65-72,共8页
扎迪·史密斯的小说《西北》再现了当代伦敦移民群体的生存困境。现有研究多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小说所揭示的种族冲突、阶级斗争、性别压迫等社会问题,很少关注小说中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借助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出的... 扎迪·史密斯的小说《西北》再现了当代伦敦移民群体的生存困境。现有研究多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小说所揭示的种族冲突、阶级斗争、性别压迫等社会问题,很少关注小说中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借助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提出的“政治无意识”观点,剖析史密斯提议的解决办法,进而从种族、阶级、性别这三个关键维度揭示文本中乌托邦的建构过程并发掘其伦理价值,即史密斯以描摹乌托邦的方式启发移民争取发展权利、改善生存现状,为建构现实世界中的乌托邦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乌托邦 乌托邦建构 “政治无意识”
下载PDF
詹姆逊元批评解释学的理论视角评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学琴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5,共8页
詹姆逊建构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元批评理论,以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为双重视角,揭示出了 文本中的政治无意识,也阐释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这一理论的内在根源是经过他符码化的马克思主 义的生产方式。詹姆逊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马克思... 詹姆逊建构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元批评理论,以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为双重视角,揭示出了 文本中的政治无意识,也阐释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这一理论的内在根源是经过他符码化的马克思主 义的生产方式。詹姆逊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不可逾越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仅在叙事和文 本中理解马克思,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政治无意识 意识形态 乌托邦
原文传递
建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新模式的尝试——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之文本解读
6
作者 杜平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文章通过对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的读解 ,认为作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所做的综合创新颇为成功。詹姆逊创造性地批判吸收了西方多种社会思潮的精义 ,基本上完成了对具有总体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建构。《... 文章通过对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的读解 ,认为作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所做的综合创新颇为成功。詹姆逊创造性地批判吸收了西方多种社会思潮的精义 ,基本上完成了对具有总体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建构。《政治无意识》不仅摆脱了以往“左”派文学理论“庸俗化”的倾向 ,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新的活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无意识 阐释学 意识形态 詹姆逊
下载PDF
对南方命运的彷徨——论福克纳小说《大宅》的政治无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林长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小说《大宅》反映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群体命运的彷徨。出于对旧贵族无法抵御资本新贵蚕食南方社会的失望,小说选择具有暴力反抗精神的穷白人明克向资本家弗莱姆·斯诺普斯复仇,又安排明克在复仇成功后孑然一身地死亡。这折射出作家... 小说《大宅》反映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群体命运的彷徨。出于对旧贵族无法抵御资本新贵蚕食南方社会的失望,小说选择具有暴力反抗精神的穷白人明克向资本家弗莱姆·斯诺普斯复仇,又安排明克在复仇成功后孑然一身地死亡。这折射出作家既希望利用下层阶级反抗遏制工商资本势力的膨胀,又对阶级斗争感到恐惧的复杂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大宅》 阶级 政治无意识
下载PDF
论张爱玲“琐屑描写”中的历史和政治无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平 《职大学报》 2017年第6期45-49,共5页
张爱玲对于琐屑细写与"私人性的"日常生活的冷静的巨细无遗的记录与编码,是在一个"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的时代,对于可把握的坚实的东西的韧性的坚守。它既是作者受中西结合的教育而导致的对精巧、颓败的社会礼节... 张爱玲对于琐屑细写与"私人性的"日常生活的冷静的巨细无遗的记录与编码,是在一个"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的时代,对于可把握的坚实的东西的韧性的坚守。它既是作者受中西结合的教育而导致的对精巧、颓败的社会礼节的浸淫其中的结果,也是一个繁荣的商业流行文化的享乐主义传统在各种文化建制上留下的深刻烙印的产物。这种写作对消费的仪式化需要放在中国社会其时现代性所达到的阶段,以及它所深陷的特定状况来理解。对"苍凉"的美学状态的偏好也只不过是一种感觉弱势与无奈的社会情绪的投射,一种对待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表现为人际间冲突或家族内斗)的孱弱品格的移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张爱玲 琐屑描写 私人性 政治无意识 商业文化
下载PDF
“政治无意识”:詹姆逊文本阐释学的“元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谡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1,共5页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符码是詹姆逊阐释学的主导符码。詹姆逊认为,文本是阶级斗争的场所,文本的阐释就是要发掘被边缘化和被压制的政治无意识,即阶级的集体意识和人类解放的乌托邦,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是文本阐释的两个维度。詹姆逊的政治...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符码是詹姆逊阐释学的主导符码。詹姆逊认为,文本是阶级斗争的场所,文本的阐释就是要发掘被边缘化和被压制的政治无意识,即阶级的集体意识和人类解放的乌托邦,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是文本阐释的两个维度。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借鉴中世纪阐释学的方法论和萨特、阿尔都塞和本雅明的理论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混合。政治无意识是詹姆逊的元理论,詹姆逊从政治无意识出发,完成把后现代主义文化纳入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理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政治无意识 詹姆逊 元理论 文本
原文传递
政治无意识与女性性别自觉——中国女性创作的跨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政治"与"性别"在女性文学批评界并非陌生的话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政治"作为女性创作文本中的无意识形态,认为它渗透在两个不同的层面:"意识形态"和"性别自觉"上。文章剖析了两... "政治"与"性别"在女性文学批评界并非陌生的话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政治"作为女性创作文本中的无意识形态,认为它渗透在两个不同的层面:"意识形态"和"性别自觉"上。文章剖析了两者的辨证关系及女性创作在这两个层面上的利弊得失,认为两者的共存扩展了女性文学的空间。女性创作不应该受这两者或此或彼的局限,而应将两者作为助力,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无意识 意识形态 性别自觉
下载PDF
《政治无意识》中的“历史化”策略探析
11
作者 朱玉英 《理论界》 2021年第5期43-49,共7页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旨在构建一种具有元批评特征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并在历史视域中探寻潜在于社会文化制品中的历史或意识形态。詹姆逊运用"历史化"策略使代表性阐释模式非神秘化,同时也让封闭的阐释体...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旨在构建一种具有元批评特征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并在历史视域中探寻潜在于社会文化制品中的历史或意识形态。詹姆逊运用"历史化"策略使代表性阐释模式非神秘化,同时也让封闭的阐释体系向特定时期的历史敞开。他帮助文类批评的历史化恢复了理论方法在自我建构中掩盖和删掉的矛盾、压制、未说出的东西,从而将其被压抑的历史性揭示出来。此外,生产方式制约并影响着文化制品的生产,詹姆逊重点分析了在此影响下文学文本对异质叙事范式的重建,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无意识》 历史化 阐释模式 文类批评 文学文本
原文传递
重建家长式南方社会的乌托邦想象——论《掠夺者》的政治无意识
12
作者 林长洋 杨志昊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福克纳在小说《掠夺者》中超越了他此前作品中常见的身份认同困境,对美国南方共同体群体命运进行最后的沉思。他意识到现代变革不可逆转,试图在现代工商文明与传统道德之间寻求妥协。他冀望南方旧贵族后裔群体弘扬传统价值观,纠正新南... 福克纳在小说《掠夺者》中超越了他此前作品中常见的身份认同困境,对美国南方共同体群体命运进行最后的沉思。他意识到现代变革不可逆转,试图在现代工商文明与传统道德之间寻求妥协。他冀望南方旧贵族后裔群体弘扬传统价值观,纠正新南方社会道德堕落的状态,作为“家长”领导南方重建和谐有序的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掠夺者》 政治无意识 身份认同困境 家长主义
下载PDF
詹姆逊关于意识形态的政治无意识阐释
13
作者 左路平 吴学琴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1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詹姆逊在后现代语境下尝试推动意识形态研究的语境转换,他援引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精神分析式阐发,并且以文学文本的政治无意识分析为切入点,以三重视角对意识形态存在方式进行了阐释,阐明了意识形态是如何借助政... 詹姆逊在后现代语境下尝试推动意识形态研究的语境转换,他援引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精神分析式阐发,并且以文学文本的政治无意识分析为切入点,以三重视角对意识形态存在方式进行了阐释,阐明了意识形态是如何借助政治无意识的方式渗入文本之中、进入历史发展的各领域,为我们理解意识形态的心理运作机制提供了思路。同时,他还将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融合起来,提出了快感意识形态和欲望的意识形态等观点。这些理论创新都为理解和分析意识形态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为我们重新认知历史、分析历史文本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但是,他的研究过分重视政治无意识对历史文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作用,忽略了有意识的个体思维和精神因素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意识形态 政治无意识
下载PDF
贵族无意识:论福克纳小说的形式意识形态
14
作者 林长洋 欧阳琴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7-41,共5页
福克纳小说在人物塑造、叙事技巧和语言修辞上展现出二元对立的形式特征,其中蕴含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征候。小说的形式意识形态反映福克纳对美国南方旧贵族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他对资产阶级新贵得势的厌恶和恐惧,折射出他对南方社会现代变... 福克纳小说在人物塑造、叙事技巧和语言修辞上展现出二元对立的形式特征,其中蕴含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征候。小说的形式意识形态反映福克纳对美国南方旧贵族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他对资产阶级新贵得势的厌恶和恐惧,折射出他对南方社会现代变革无可奈何又忧心忡忡的矛盾心理。这种对立和矛盾是福克纳小说艺术张力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形式意识形态 政治无意识
下载PDF
政治无意识下乡土抒情的迂回——以苏金伞的诗歌创作为例
15
作者 李海英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从现代时期始,许多诗人都纠结在文学与政治如何平衡的冒险中,并因此形成了一种充满博弈色彩的文学特色,最终影响了创作所可能达到的高度。本文以苏金伞的诗歌创作为例,通过对他早期在乡土精神展开抒情与描绘时总是不自觉地掺入革命话语... 从现代时期始,许多诗人都纠结在文学与政治如何平衡的冒险中,并因此形成了一种充满博弈色彩的文学特色,最终影响了创作所可能达到的高度。本文以苏金伞的诗歌创作为例,通过对他早期在乡土精神展开抒情与描绘时总是不自觉地掺入革命话语,在文艺为政治服务要求写作一体化时又力图呈现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在晚期重获写作自由时却不再介入现实等现象的分析,察看一个诗人在文学与政治的不平衡中找寻新的艺术支点时诸种微妙且具有冲突性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其文学成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金伞 地方性知识 革命话语 乡土抒情 政治无意识
下载PDF
主体的解构与重构:从福柯到詹姆逊
16
作者 章朋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9-64,共6页
福柯与詹姆逊作为各自时代西方知识界的领袖,均以其毕生的精力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统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福柯的知识—权力结构深植于詹姆逊所声称的"历史"之中,而"政治无意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二重属性也... 福柯与詹姆逊作为各自时代西方知识界的领袖,均以其毕生的精力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统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福柯的知识—权力结构深植于詹姆逊所声称的"历史"之中,而"政治无意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二重属性也延续了知识—权力的辩证关系。鉴于福柯在批判规训社会时对资产阶级虚假主体的解构,未能及时建构新的主体,詹姆逊对福柯理论进行了整合与接力,并试图在意识形态中挖掘乌托邦思想的合法性来抵制意识形态的统治,将其作为重构主体的依据,最终提出了"认知绘图"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詹姆逊 政治无意识 知识-权力 主体重构
下载PDF
理想与抗争: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政治批判性
17
作者 陈颐 《探索与批评》 2019年第1期59-68,共10页
文类由话语组成,因此文类同语言一样具有自身的价值取向,隐含社会等级关系。乌托邦小说是一种政治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乌托邦小说源远流长,但在男性乌托邦社会中,男性作家把女性的劣等地位视为自然、合乎情理。随着女性主义... 文类由话语组成,因此文类同语言一样具有自身的价值取向,隐含社会等级关系。乌托邦小说是一种政治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乌托邦小说源远流长,但在男性乌托邦社会中,男性作家把女性的劣等地位视为自然、合乎情理。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主义者逐渐意识到男性乌托邦社会并非天堂,于是诉诸乌托邦文类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乌托邦的政治内涵使其同女性主义的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乌托邦文学。因此,本文以女性主义乌托邦文本为研究对象,以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和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为基础,借助柏克的修辞学理论分析女性主义作家如何通过乌托邦文类特有的语言,改变文学场中的权力关系,揭露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表达实现两性平等的美好意愿,体现女性主义乌托邦的政治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乌托邦 政治无意识 批判性 父权
下载PDF
记忆的消费与政治——《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的变奏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桂梅 《文化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61-88,共28页
本文认为同样是叙述南京大屠杀题材,《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这两部商业影片呈现了意义丰富的"变奏"关系。论文从电影叙事媒介、影片叙述结构与性别秩序、城市空间书写、国族身份的政治修辞、国族叙事的历史符码五个层面,分析... 本文认为同样是叙述南京大屠杀题材,《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这两部商业影片呈现了意义丰富的"变奏"关系。论文从电影叙事媒介、影片叙述结构与性别秩序、城市空间书写、国族身份的政治修辞、国族叙事的历史符码五个层面,分析两部影片的意识形态内涵。这种关于民族创伤记忆的书写,紧密地联系着当下中国的文化认同,并与国际性的文化市场运作形成了直接的互动关系,由此,文化消费与政治想象、国族叙事与性别秩序、民族主义与跨国认同及西方中心主义等,共同构造了一处暧昧的话语纠结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新战争片 女性 国族 南京 政治(无)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