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还是元认知:口语产生中舌尖效应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欧阳明昆 蔡笑 张清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52-2063,共12页
舌尖效应(Tip-of-the-tongue,TOT)在口语产生领域存在认知和元认知两种研究视角。认知视角主要针对口语产生的词汇通达过程,认为信息激活或提取不充分是TOT发生的主要原因。元认知视角则主要关注口语产生的元认知过程,认为个体对目标词... 舌尖效应(Tip-of-the-tongue,TOT)在口语产生领域存在认知和元认知两种研究视角。认知视角主要针对口语产生的词汇通达过程,认为信息激活或提取不充分是TOT发生的主要原因。元认知视角则主要关注口语产生的元认知过程,认为个体对目标词提取状态的监测引发了TOT。TOT的元认知过程不仅可以监测目标词的提取状态及词汇通达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提取,而且可以控制词汇通达过程,使目标词在TOT发生后成功地提取出来。两种研究视角在TOT发生的认知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生理基础方面均存在分离。未来研究应该探讨TOT监测和控制口语产生的作用机制和生理基础,关注汉语背景下TOT发生规律及其对口语产生年老化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 认知视角 元认知视角 启发式元认知模型 分离机制
下载PDF
团队学习的概念、模型与测量:基于三个视角的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慧群 李慧君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3-86,共4页
团队学习的研究重点已由基本问题界定(定义、模型等)扩展到对其机理(前因、后果关系等)的详尽探讨。但是,学界对基本问题并未达成共识。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认知"与"行为"是团队学习的两个重要方... 团队学习的研究重点已由基本问题界定(定义、模型等)扩展到对其机理(前因、后果关系等)的详尽探讨。但是,学界对基本问题并未达成共识。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认知"与"行为"是团队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从认知、行为和知行(知行即认知与行为)三个视角对团队学习的概念、模型与测量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团队学习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学习 认知观 行为观 知行观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Love Metaphor LOVE IS A JOURNE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3
作者 周玉亮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364-365,共2页
The working mechanism and experiential basis of love metaphor are deeply elaborated, and on the base of it, an analysis of love metaphor LOVE IS A JOURNE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is carried out, which furthe... The working mechanism and experiential basis of love metaphor are deeply elaborated, and on the base of it, an analysis of love metaphor LOVE IS A JOURNE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is carried out, which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contemporary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VE METAPHOR working mechanism EXPERIENTIAL basis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下载PDF
从认知视角看英语被动语态的实质、生成及其语法标记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慧 秦裕祥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被动语态的实质、生成以及其语法标记的意义很有必要。研究表明:(1)被动语态是认知的产物,被动语态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2)被动语态反映说话人从受动者的视角出发识解事件过程,其生成受受动... 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被动语态的实质、生成以及其语法标记的意义很有必要。研究表明:(1)被动语态是认知的产物,被动语态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2)被动语态反映说话人从受动者的视角出发识解事件过程,其生成受受动者认知凸显度和认知者视角选择的制约;(3)英语被动语态的语法标记都有自己的语法意义,"be"表示受动者被动地承受使动者对它施加的动作;在被动语态中图形与背景发生颠倒,"-ed"表示力的方向的改变;"by"则用来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语态 实质 生成 认知视角 语法标记
下载PDF
认知视域下藏族中学生锻炼思维“空间迷向”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毅 谢海红 +1 位作者 丁增赤列 白玛旺姆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第1期65-68,共4页
在藏族中学生的中短周期家校隔离生活状态下,从认知视域研究藏族中学生锻炼认知思维"空间迷向"特征,确立了知识认知、行为认知、目标认知和情感认知等锻炼思维"空间迷向"维度。结果表明:锻炼思维"空间迷向&qu... 在藏族中学生的中短周期家校隔离生活状态下,从认知视域研究藏族中学生锻炼认知思维"空间迷向"特征,确立了知识认知、行为认知、目标认知和情感认知等锻炼思维"空间迷向"维度。结果表明:锻炼思维"空间迷向"在学生性别、年级、锻炼组织形式和锻炼思想影响上差异性(P<0.05);学生在体育锻炼自我认知上呈现出:引导认知-运用-提升-再认知的特征;高3年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认知水平在高中时代呈现回落趋势;初3至高1年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认知水平呈现断崖回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视域 藏族中学生 锻炼思维 空间迷向
下载PDF
政治心理学的认知观
6
作者 李继利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政治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其发展有赖于各学科的进展。本文首先回顾了政治心理学的历史概况 ,介绍了政治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研究主题。然后从政治选举的归因模型、新闻报道筛选与权重等方面着手 ,论述了它们的变化对人们态... 政治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其发展有赖于各学科的进展。本文首先回顾了政治心理学的历史概况 ,介绍了政治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研究主题。然后从政治选举的归因模型、新闻报道筛选与权重等方面着手 ,论述了它们的变化对人们态度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们对选举的看法 ,并进而论述了人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加工过程 ,从而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心理学 认知观 政治选举 新闻报道 信息加工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中国冰球运动泛文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晓亮 王帅 成盼攀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1,共6页
"互联网+"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建构和产业延伸关键词,"互联网+体育"逐渐形成。冬奥会的申办成功给我国冬季运动发展带来契机,但冬季项目尤其是冰球运动的文化根基和发展现状而言,我国与北美传统优势强国之间存在较... "互联网+"成为新时期体育文化建构和产业延伸关键词,"互联网+体育"逐渐形成。冬奥会的申办成功给我国冬季运动发展带来契机,但冬季项目尤其是冰球运动的文化根基和发展现状而言,我国与北美传统优势强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基于上述背景和发展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例证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运用胡塞尔"视域"概念及《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借鉴北美冰球运动泛文化发展现状,提出适于我国"互联网+"和冬奥项目自身发展要求的拓延策略,最终提出3点建议:群众参与的前提是政策助力,希望有关冬季项目政策能够出台更多有利于泛文化发展和全民普及的相关内容;媒体报道需更进一步加强,目前新闻类内容较多,文化类内容仍有待挖掘;借助产业链发展形态,促进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国际合作等交流接轨,实现全球化的文化传播样态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球运动 “互联网+” 视域认知 文化孵值 北美冰球 泛文化
原文传递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实证研究综述与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德胜 武晨 +1 位作者 庄国华 罗今超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1,共7页
MPCK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关键性内容.对MPCK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认知观与情境观,目前出现了融认知观和情境观于一体的MPCK实证研究趋势.从&quot;MPCK实证研究的概念模型;MPCK实证研究的切入理论,MPCK实... MPCK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关键性内容.对MPCK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认知观与情境观,目前出现了融认知观和情境观于一体的MPCK实证研究趋势.从&quot;MPCK实证研究的概念模型;MPCK实证研究的切入理论,MPCK实证性研究方法,MPCK实证研究的内容和结果;以及基于研究结果的对MPCK实证研究的分析&quot;对数学教师MPCK的实证研究做了综述.对教师MPCK实证研究进行综述研究,意在促进MPCK与教学的关系研究、教师培训内容的设计、教师MPCK的发展提升,同时也为今后进行MPCK实证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CK(PCK)模型 情境观与认知观 实证研究 启示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育场域的技术焦虑与认知误区——基于梅洛-庞蒂具身认知观的当下省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袁磊 刘沃奇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和教学秩序,由此也引发了教育场域下史无前例的“技术焦虑”。通过追根溯源对“技术焦虑”的成因加以解析,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焦虑情绪都是由教育主体的认知误区导致的,而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和教学秩序,由此也引发了教育场域下史无前例的“技术焦虑”。通过追根溯源对“技术焦虑”的成因加以解析,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焦虑情绪都是由教育主体的认知误区导致的,而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具身认知观”为梳理这一认知误区提供了极好的理论依据。“具身认知观”在人类的自我认知上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并对传统认知观的外在逻辑主义立场采取质疑态度,进而将人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一一呈现出来,从根本上对智能时代教育场域下的“技术焦虑”做出认知矫正,并依此寻求纾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焦虑 具身认知观 认知误区 技术重塑教育
下载PDF
从认知观看转换语法理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和斌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43,共7页
本文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从认知原则(经济原则,求好原则,稳定原则)、认知成分(意像,模型,概念)和认知方法(解释法,假说法,计算法,区域法)等方面分析转换语法理论。文章原则说明,转换语法对语言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符合认知科学的要求;并指... 本文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从认知原则(经济原则,求好原则,稳定原则)、认知成分(意像,模型,概念)和认知方法(解释法,假说法,计算法,区域法)等方面分析转换语法理论。文章原则说明,转换语法对语言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符合认知科学的要求;并指出,这研究方法与发达的自然科学非常相似,而与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则有本质的不同。文章认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对转换语法的许多批评有失公正、缺乏科学性;它是发展中理论,其生命力不容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语法 认知观 认知原则 认知成分 认知方法 认知语言学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数字化情境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刁海军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6-39,共4页
为了重新审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分析数字化情境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技术目标淡化、信息素养泛化和思维能力弱化"的尴尬境遇,并结合数字化情境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多视角认知,在分析课程思维品质的基础上,给出高职信息... 为了重新审视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分析数字化情境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技术目标淡化、信息素养泛化和思维能力弱化"的尴尬境遇,并结合数字化情境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多视角认知,在分析课程思维品质的基础上,给出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想树丛设计,认为发展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应该成为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价值,以期为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构建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目标体系设计 多视角认识 思想树丛设计
下载PDF
基于认识视角与认识思路的化学课堂教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鸿志 杨雪莉 任莉娜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7-72,共6页
以解决“保存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这一真实问题为情境,设计3个教学板块:运用分类方法认识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合成物质,从物质组成和物质变化的认识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建构分类观。依据物质分类研究同一类别物质的... 以解决“保存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这一真实问题为情境,设计3个教学板块:运用分类方法认识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合成物质,从物质组成和物质变化的认识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建构分类观。依据物质分类研究同一类别物质的性质及应用,在完成知识结构化的同时,重在凝练基于物质分类及转化的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寻找并体验陌生情境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突破口和思维框架,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
原文传递
不同语义认知视角下“中”字词义隐喻引申的汉英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雨鑫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8-62,共5页
为全面分析“中”字的词义隐喻引申情况,文章从不同语义认知视角对其进行了汉英对比分析。主要从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差异视角,分析了英汉语境下“中”字词义的不同隐喻引申以及二者存在的差异,探讨了英汉语境下词义隐喻引申存在差异的... 为全面分析“中”字的词义隐喻引申情况,文章从不同语义认知视角对其进行了汉英对比分析。主要从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差异视角,分析了英汉语境下“中”字词义的不同隐喻引申以及二者存在的差异,探讨了英汉语境下词义隐喻引申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认为文化背景差异以及不对应翻译是词义隐喻引申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认知视角 “中”字 词义引申 隐喻 英汉对比
下载PDF
自我认知视角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教育探研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美婧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8-29,共2页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机制构建便显得尤为重要。以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现状作为突破口,探讨基于自我认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机制构建便显得尤为重要。以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现状作为突破口,探讨基于自我认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应建立基于自我认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知视角 大学生 网络道德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认知隐喻视域下五行元素的中英文对比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5
作者 奚佳雯 《科教文汇》 2019年第5期166-168,共3页
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同为中国五行学说的一部分,各自以其基本释义为基础,引申出了在中英文释义上的独有义项。本文将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化、思维方式等其他因素,探究其产生引申义的原因,并分析此类现... 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同为中国五行学说的一部分,各自以其基本释义为基础,引申出了在中英文释义上的独有义项。本文将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化、思维方式等其他因素,探究其产生引申义的原因,并分析此类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 五行元素 英语教学
下载PDF
认知负荷理论对当前“大学一般理论课”教学设计的启示
16
作者 唐丽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8期233-234,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来越趋向智能化。但新技术的使用,并没有改变学生用于信息加工的认知系统,其与传统教学环境下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致的。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过程中认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来越趋向智能化。但新技术的使用,并没有改变学生用于信息加工的认知系统,其与传统教学环境下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致的。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超载的风险和可能性。如何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环境智能化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效果?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出发,从课程内容、媒介选择、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提出针对"大学一般理论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理论 大学一般理论课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公众视角下公园城市建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7
作者 吴红玉 彭方 +2 位作者 卞雨馨 谢仕菊 万将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48-57,共10页
建设公园城市是中国政府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目前基于公众为主体的视角进行公园城市建设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选取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示范点成都为案例区,采用结构式参与评估问卷获取调研数据(N=957),结合经典的l... 建设公园城市是中国政府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目前基于公众为主体的视角进行公园城市建设的研究相对薄弱。本研究选取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建设示范点成都为案例区,采用结构式参与评估问卷获取调研数据(N=957),结合经典的logistics回归模型为计量方法分析。结果显示,一是年龄、职业、空气质量感知等因素会影响公众参与公园城市建设的意愿;二是对于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如下:年龄、获取渠道等因素与被动了解相关信息行为有关;年龄、学历等因素与主动了解相关信息行为有关;交通便利程度、空气质量感知与给相关部门提建议行为有关;连通度、环保意识与去现场调查行为有关。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公园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公众视角认知与参与 优化策略 城市建设
下载PDF
社会支持对师范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尚伟伟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2,共8页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涵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对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稳定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社会支持对师范生群体职业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充足的物质性支持、完善的专业性支持、多元的情感性支...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涵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对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稳定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社会支持对师范生群体职业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充足的物质性支持、完善的专业性支持、多元的情感性支持有助于涵养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三种类型社会支持均通过职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研究结果为优化师范生长效激励机制以培育其职业情怀和坚守育人使命,建设稳定的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职业使命感 社会支持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原文传递
学科能力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命题评价研究--以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俏 崔广瑾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5,共6页
化学学科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依据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评价模型,对区域初中化学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进行命题评价研究,分析统计了学科能力的占比、得分率以及与5... 化学学科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依据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评价模型,对区域初中化学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进行命题评价研究,分析统计了学科能力的占比、得分率以及与5大主题知识点的匹配情况,并从学科认识方式考查的角度对例题进行分析阐述。针对学生部分层级能力表现欠佳等问题,对今后试卷命制和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以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提升学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学科能力 构成模型 初中化学 命题评价 学科认识方式和角度
原文传递
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看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朝忠 卢庆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0-144,共5页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以深人还得归因于近年来诠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等学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出发,结合翻译活动中"意... 关于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该研究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以深人还得归因于近年来诠释学、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等学科、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出发,结合翻译活动中"意义的理解与输出",即翻译这项活动的两个方面来阐述译者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意义观 意义的理解与输出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