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雅乐简论 被引量:9
1
作者 邱源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雅乐泛指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礼仪中所用的音乐,起源于周代礼乐制度,政治严肃性、儒家思想正统性是其制作之着眼点。然至唐代,历朝君王重燕轻雅,雅乐制作较之他代尤简;朝廷喜尚享乐,祭祀大乐援引芜杂,民间小调、西域民族音乐、佛道曲调... 雅乐泛指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礼仪中所用的音乐,起源于周代礼乐制度,政治严肃性、儒家思想正统性是其制作之着眼点。然至唐代,历朝君王重燕轻雅,雅乐制作较之他代尤简;朝廷喜尚享乐,祭祀大乐援引芜杂,民间小调、西域民族音乐、佛道曲调掺杂其中,使雅乐的娱乐性得以凸显,政治功用弱化,形成了大唐雅乐独具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雅乐 俗乐 胡乐 道调 法曲
下载PDF
试论中晚唐音乐文化转型之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主要集中于盛唐,学术界历来对盛唐音乐评价高,而对中晚唐时期的音乐关注不多。唐代音乐的发展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特征。与盛唐相比,中晚唐时期的音乐亦有着自身转型的新变化。宫廷音乐的散落与重建、民间俗乐的开...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主要集中于盛唐,学术界历来对盛唐音乐评价高,而对中晚唐时期的音乐关注不多。唐代音乐的发展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特征。与盛唐相比,中晚唐时期的音乐亦有着自身转型的新变化。宫廷音乐的散落与重建、民间俗乐的开放与兴起,文人音乐、私家乐伎和军营音乐的隆起,形成了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尽管中晚唐音乐兴盛的规模和艺术成就难以超越盛唐的水平,但是对于整个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音乐 中晚唐音乐 音乐文化
下载PDF
唐代昭武九姓胡乐人及其存在意义探究
3
作者 刘硕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36,共9页
唐代乐人数量众多,除了中原本土的艺人外,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来的艺人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些昭武九姓胡乐人,对当时中国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综合文艺都有不少的贡献。其中的家族乐人更是世袭几代、几朝传承技艺,造就了绵延百余... 唐代乐人数量众多,除了中原本土的艺人外,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来的艺人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些昭武九姓胡乐人,对当时中国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综合文艺都有不少的贡献。其中的家族乐人更是世袭几代、几朝传承技艺,造就了绵延百余年的音乐文化。隋唐时期与中原地区频繁往来的昭武九姓艺人们,将各种艺术体裁发展、改创、融合,从政治服务、通商经济、双向文化交流及音乐舞蹈方面来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音乐 唐代乐人 昭武九姓 胡乐人 胡乐入华
下载PDF
“唐朝传来的音乐”的历史本真性与文化想象——《大唐余韵——吴蛮演绎敦煌琵琶谱》的历史音乐人类学叙说
4
作者 洛秦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共17页
文章分为前言、历史记载中辉煌的唐朝音乐、“唐朝传来的音乐”的历史“本真性”,以及余论“唐朝传来的音乐”的“文化想象”四个部分,作者着重对于敦煌琵琶谱与唐朝音乐的“本真性”、敦煌琵琶谱“主人”琵琶乐器的“本真性”,以及吴... 文章分为前言、历史记载中辉煌的唐朝音乐、“唐朝传来的音乐”的历史“本真性”,以及余论“唐朝传来的音乐”的“文化想象”四个部分,作者着重对于敦煌琵琶谱与唐朝音乐的“本真性”、敦煌琵琶谱“主人”琵琶乐器的“本真性”,以及吴蛮敦煌琵琶谱演绎的历史“本真性”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作者与琵琶大师吴蛮之间的访谈对话,体现了《大唐余韵——吴蛮演绎敦煌琵琶谱》这一“唐朝传来的音乐”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在最后的“余论”中,作者提议以“敦煌乐谱”所载“曲子”蕴含的中国文化特有的“语音性”思维、敦煌乐谱的音韵格律决定曲子“节奏”的思路,寻找打开敦煌乐谱“节奏”之锁的钥匙,研究者可以有据可依地敞开对于“唐朝传来的音乐”的“文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琵琶谱 吴蛮 琵琶 唐朝音乐 音乐表演 “本真性”
原文传递
唐代音乐兴盛的原由 被引量:2
5
作者 梅洁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53-55,共3页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音乐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程度。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音乐机构设立、记谱法改革等方面揭示唐朝音乐兴盛的原由。
关键词 唐朝音乐 繁荣 原由
下载PDF
古老文化的现代折射——混合室内乐《长歌》中“微变”与“吟”的释义研究
6
作者 王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52,168,共16页
作曲家陈丹布创作的混合室内乐《长歌》(2011),灵感来自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在文人艺术影响下,他一方面运用微变技法和乐器的人声化处理,表达细腻且略带忧伤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音色挖掘、织体设计、整体音色布局,体现出精致中不乏豪迈... 作曲家陈丹布创作的混合室内乐《长歌》(2011),灵感来自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在文人艺术影响下,他一方面运用微变技法和乐器的人声化处理,表达细腻且略带忧伤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音色挖掘、织体设计、整体音色布局,体现出精致中不乏豪迈、磅礴的文人气质。文章通过对音高设计、乐器与整体音色处理、结构安排几个方面的分析,以呈现作品的创作手法与文人“吟唱”、唐大曲及传统文化观念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丹布《长歌》 混合室内乐 微变 吟唱 唐大曲结构
下载PDF
朝鲜历史上乐器的形成、变迁及与中国的音乐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维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81-90,1,共10页
朝鲜,相邻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邻邦,与中国的历史交往十分深远。在隋唐音乐志的七部伎、九部伎与十部伎中的高丽乐以及未被列入十部乐的百济、新罗乐的乐器中它们大部分与中国乐器名相同。它们在呈示出地方乐特色的同时,受到中国音乐怎样... 朝鲜,相邻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邻邦,与中国的历史交往十分深远。在隋唐音乐志的七部伎、九部伎与十部伎中的高丽乐以及未被列入十部乐的百济、新罗乐的乐器中它们大部分与中国乐器名相同。它们在呈示出地方乐特色的同时,受到中国音乐怎样的影响?继而又怎样走向本土化的等问题在中国音乐学界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以朝鲜历史上所出现的乐器为切入点展开历史调查,探索,企图探明历史上朝鲜音乐与中国的关系及其变迁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乐器 中国乐器 雅乐 唐乐 乡乐
下载PDF
从日本唐传乐谱看节奏节拍符号的演变
8
作者 陈文革 汤兆懿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8,共13页
日本唐传乐谱虽经历“平安朝乐制改革”的整合、改编和再创造,但其节奏、节拍符号仍具有承前启后的历时性特点。其中:节奏符号承自唐代谱式,后趋于简化,最终与演奏法融为一体;节拍符号上承《敦煌乐谱》并被赋予鼓谱的含义,在当今活态音... 日本唐传乐谱虽经历“平安朝乐制改革”的整合、改编和再创造,但其节奏、节拍符号仍具有承前启后的历时性特点。其中:节奏符号承自唐代谱式,后趋于简化,最终与演奏法融为一体;节拍符号上承《敦煌乐谱》并被赋予鼓谱的含义,在当今活态音乐中演变为“板眼”。日本唐乐古谱上承唐代谱式,下衔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活态乐谱,其蕴含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乐谱体系脉脉相通,对其符号的解读破译,能补充中国乐谱体系从燕乐半字谱到工尺谱演变进程中所缺失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乐半字谱 唐乐古谱 节奏符号 节拍符号
下载PDF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漫议唐代音乐诗的表现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洁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7-31,共5页
唐代的音乐诗不仅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 ,而且是唐人从审美角度 ,对唐代音乐文化的一种透视。这些以音乐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诗歌 ,艺术地表现或再现了唐代乐器、乐曲、乐工的演奏情况 ,传达出听者的感受和感想 ,在表现音乐的艺术感... 唐代的音乐诗不仅是唐人对诗歌题材的一次拓展 ,而且是唐人从审美角度 ,对唐代音乐文化的一种透视。这些以音乐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诗歌 ,艺术地表现或再现了唐代乐器、乐曲、乐工的演奏情况 ,传达出听者的感受和感想 ,在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方面 ,不落常套 ,情韵俱佳。特别是它以声喻乐渲染诗情 ,以形状乐传递深情 ,以典喻乐饱含激情 ,以感寄乐寓托真情的独特表现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音乐诗 表现特征 诗歌 音乐
下载PDF
同是“摹写声音至文”——唐韩愈、白居易、李贺三首音乐诗解读
10
作者 郑小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15-117,121,共4页
在众多的诗歌中,以音乐为题材的诗作并不少见,但象唐韩愈、白居易、李贺那样称得上“至文”的恐怕为数不多。本文主要从音、形、感三个角度,比较分析这三位诗人的音乐诗在对音乐之声的传达与主观情感的抒发上的异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 在众多的诗歌中,以音乐为题材的诗作并不少见,但象唐韩愈、白居易、李贺那样称得上“至文”的恐怕为数不多。本文主要从音、形、感三个角度,比较分析这三位诗人的音乐诗在对音乐之声的传达与主观情感的抒发上的异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表现技艺之高超,体悟中国文化的奥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音乐 题材 韩愈 白居易 李贺 情感 中国 文化 唐代 视觉 感觉 听觉
下载PDF
解析大曲音乐本体 同构唐乐文化大观——王安潮《唐大曲的历史与形态》序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6-137,103,共3页
大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大型的音乐曲式或综合的乐舞形式。王安潮博士从大曲发生发展的历史纵向和唐代大曲音乐本体形态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所倡导的中国古代音乐分析方法、古代音乐和现存音乐体裁间的关系... 大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大型的音乐曲式或综合的乐舞形式。王安潮博士从大曲发生发展的历史纵向和唐代大曲音乐本体形态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所倡导的中国古代音乐分析方法、古代音乐和现存音乐体裁间的关系、古代人文因素对音乐体裁发展的影响等,不仅是唐代大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还可能对其他中国古代音乐体裁的研究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 唐代音乐史 中古伎乐 音乐形态
下载PDF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中的同源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冬雅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101,共7页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所具有的同源因素,主要在于古代西亚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亚述—波斯的音乐文化。唐代的竖箜篌、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双筚篥、铜钹等乐器是西亚音乐文化之东渐,阿拉伯帝国与唐胡乐器类似的乐器... 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所具有的同源因素,主要在于古代西亚文明,即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亚述—波斯的音乐文化。唐代的竖箜篌、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双筚篥、铜钹等乐器是西亚音乐文化之东渐,阿拉伯帝国与唐胡乐器类似的乐器,则是对西亚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唐代胡乐与阿拉伯帝国音乐虽同源,却各自具有独立的历史和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胡乐 阿拉伯帝国音乐 西亚文明
原文传递
《霓裳羽衣曲》考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安潮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9-51,共13页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法曲中的重要作品,但它在音乐舞蹈方面只留下了很少的史料。本文以文献训诂为主,结合音乐分析对该曲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在音乐舞蹈方面对该曲有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力图再现该曲的原貌,也对后世再创编该作品提供...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法曲中的重要作品,但它在音乐舞蹈方面只留下了很少的史料。本文以文献训诂为主,结合音乐分析对该曲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在音乐舞蹈方面对该曲有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力图再现该曲的原貌,也对后世再创编该作品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霓裳羽衣曲 中国古代音乐史 唐代乐舞 法曲 大曲
下载PDF
唐代乐舞的审美形态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功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2,共6页
有唐一代的音乐、舞蹈的审美形态是丰富多样的 ,在审美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唐代乐舞主要有两大形态 ,代表了阴柔阳刚两类舞蹈审美风格。唐代舞蹈对于前代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唐代舞蹈具有多种形式 ,审美色彩浓郁。唐代乐舞体现了唐人的心... 有唐一代的音乐、舞蹈的审美形态是丰富多样的 ,在审美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唐代乐舞主要有两大形态 ,代表了阴柔阳刚两类舞蹈审美风格。唐代舞蹈对于前代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唐代舞蹈具有多种形式 ,审美色彩浓郁。唐代乐舞体现了唐人的心境 ,有容乃大 ,善于融汇异域乐舞 ,终致自成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乐舞 审美形态
下载PDF
刘凤学唐乐舞训练与表演特征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超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结合台湾刘凤学教授重建唐乐舞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气息运用、基本体态、动态特征、服饰的特殊性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梳理出三种最常见的身体形态和颇具共性的动态特征,阐释了刘凤学唐乐舞训练与表演在姿态... 本文结合台湾刘凤学教授重建唐乐舞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气息运用、基本体态、动态特征、服饰的特殊性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梳理出三种最常见的身体形态和颇具共性的动态特征,阐释了刘凤学唐乐舞训练与表演在姿态和运动轨迹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色,并总结了刘凤学舞蹈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内在的审美追求,及其对唐代乐舞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凤学 唐乐舞 训练与表演 特征
原文传递
日本雅乐考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耘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4,共7页
我国学术界对于日本雅乐的了解多限于"出自唐代宫廷音乐,主要是宫廷宴飨时演奏的燕乐,遣唐使将其传往日本并在东瀛生根开花"的认知程度,对日本雅乐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本文以东瀛实地调查为据,结合文献梳理,全方位... 我国学术界对于日本雅乐的了解多限于"出自唐代宫廷音乐,主要是宫廷宴飨时演奏的燕乐,遣唐使将其传往日本并在东瀛生根开花"的认知程度,对日本雅乐尚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本文以东瀛实地调查为据,结合文献梳理,全方位描摹了日本雅乐的整体风貌,并对日本雅乐的多元文化构成、中国文化元素和宗教文化色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雅乐 多元文化 唐乐 中国元素 宗教色彩
下载PDF
唐乐舞“坐、立部伎”与“九、十部乐”之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柯黎 张维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本文以与专家学者商榷的形式,对唐代乐舞"坐、立部伎"与"九、十部乐"的关系问题再作进一步探讨,阐述了两种乐舞之间,在存在时间上不是改变和替代关系,而是平行和并列关系;在存在方式上,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却属于部... 本文以与专家学者商榷的形式,对唐代乐舞"坐、立部伎"与"九、十部乐"的关系问题再作进一步探讨,阐述了两种乐舞之间,在存在时间上不是改变和替代关系,而是平行和并列关系;在存在方式上,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却属于部分重叠或交错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乐舞 坐、立部伎 九、十部乐 并列关系 交错关系
原文传递
唐代乐舞分类观在日本的接受与变迁
18
作者 周汨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1,共8页
唐代乐舞分类意识对日本的乐舞分类有所影响,但并不完全。唐代祭祀之乐舞有文舞、武舞,胡俗之乐舞按地域分九部乐、十部乐,按表演风格分为健舞和软舞,按表演形式分为坐立部伎、字舞、花舞、马舞,是文化融合思想引导下的技艺划分。日本... 唐代乐舞分类意识对日本的乐舞分类有所影响,但并不完全。唐代祭祀之乐舞有文舞、武舞,胡俗之乐舞按地域分九部乐、十部乐,按表演风格分为健舞和软舞,按表演形式分为坐立部伎、字舞、花舞、马舞,是文化融合思想引导下的技艺划分。日本承袭唐代文舞、武舞两种类别名称,以及童舞、咏舞(啭舞)两种表演方式,但其内容和功能已发生变化。传入日本的唐乐舞有其特殊的表演场域和传承路径,体现了日本在乐舞分类中的国家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乐舞 分类观 文化融合 国家意识
原文传递
日本雅乐《太平乐》的缘起与流变
19
作者 向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日本雅乐《太平乐》常用于天皇即位礼等重要庆典,具有十分重要的礼乐意义。《太平乐》的流变过程可以划分为传入期(9世纪以前)、过渡期(9世纪至16世纪)和稳定期(16世纪以降)三个阶段,其舞曲来源可能与《贺朝欢》《破阵乐》等唐代乐舞有... 日本雅乐《太平乐》常用于天皇即位礼等重要庆典,具有十分重要的礼乐意义。《太平乐》的流变过程可以划分为传入期(9世纪以前)、过渡期(9世纪至16世纪)和稳定期(16世纪以降)三个阶段,其舞曲来源可能与《贺朝欢》《破阵乐》等唐代乐舞有关。不过,唐代乐舞东传后,逐渐内化于日本的政治环境与文化传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在研究雅乐时不能过于倚重本事,而忽视流变,需要仔细辨析其与唐代乐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乐 雅乐 唐代乐舞 日本
原文传递
《乐学轨范》唐琵琶乐调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祖襄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2期68-79,共12页
《乐学轨范》所录唐乐是来自中国古代的音乐,其中唐琵琶乐调一方面说明当时传入朝鲜的琵琶乐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宋代琵琶乐调的面貌。唐琵琶的形制保存了中国唐宋时期琵琶的特点,唐琵琶上用于"唐乐"的"上调"和... 《乐学轨范》所录唐乐是来自中国古代的音乐,其中唐琵琶乐调一方面说明当时传入朝鲜的琵琶乐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宋代琵琶乐调的面貌。唐琵琶的形制保存了中国唐宋时期琵琶的特点,唐琵琶上用于"唐乐"的"上调"和"下调",对照律吕名称可能是宋代燕乐调中的"中吕宫"和"南吕宫"。唐琵琶上用于"乡乐"的"平调"和"界面调"是相差一个大二度的两个调高,而平调的最早来源是汉代的"相和三调"。唐琵琶乐调对于中韩乐律学史具有难得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学 琵琶 乐调 Mode of 中国古代 相和三调 唐宋时期 宋代 平调 大二度 中唐 中韩 音乐 学史 相差 乡乐 特点 名称 界面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