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校建立地理学系的第一个方案——京师大学堂文学科大学中外地理学门的课程设置 被引量:10
1
作者 阙维民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8年第4期70-74,共5页
1904年,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的第3个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大学堂意识》参照西方大学制度将京师大学堂分设为8个“分科大学科目”(院),其中“文学科大学”中的“中外地理学门”,即现代意义上的“地理学系”,尽管该系... 1904年,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的第3个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大学堂意识》参照西方大学制度将京师大学堂分设为8个“分科大学科目”(院),其中“文学科大学”中的“中外地理学门”,即现代意义上的“地理学系”,尽管该系最后没有成立,但它的地理学教学大纲和地理学课程设置在京师大学堂的其它院系得到部分实现,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个初步方案,在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地理学 地理学课程 高校
下载PDF
兼苞新旧 会通中西: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的重建 被引量:5
2
作者 田正平 裴子卫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98,共9页
吴汝纶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1902年被管学大臣张百熙力荐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参与重建京师大学堂。吴汝纶秉持"兼苞新旧、会通中西"的教育理念,力图将中、西学教育共同纳入新式教育制度框架内,但他提出的办学设想却未获采纳。... 吴汝纶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1902年被管学大臣张百熙力荐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参与重建京师大学堂。吴汝纶秉持"兼苞新旧、会通中西"的教育理念,力图将中、西学教育共同纳入新式教育制度框架内,但他提出的办学设想却未获采纳。为寻求可行的办学策略、制定合理的学堂章程以成功重建大学堂,吴汝纶以六十高龄赴日本考察学务,他探寻到实现学校中、西学教育并举的途径,增强了建设新式学校的信心。他还积极为大学堂收集资料、广置设备、引荐师资,并提出了诸多新的办学设想与建议。虽最终未能赴任履职,但其理念与行动为京师大学堂的重建和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京师大学堂 兼苞新旧 会通中西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学术折射——北京大学政治学学科与学系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安平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8年第1期25-38,共14页
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大学的专业和学系的建立与形成,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教育和学术的基础,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学术折射。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政治学学系和学科建立的历史考证,从挖掘北京大学政治学学... 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大学的专业和学系的建立与形成,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教育和学术的基础,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学术折射。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政治学学系和学科建立的历史考证,从挖掘北京大学政治学学系与学科建立的细节中观察其与戊戌维新、清末新政、西学东渐等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大事件存在的可能关系,以及这一学科建立前后中国官方、知识界以及社会的态度,为探讨这一学科与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系提供了前置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仕学馆 废门改系 政治学学科与学系
原文传递
晚清京师新式学堂教师聘任初探——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被引量:5
4
作者 黄运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6,共6页
我国近代教师聘任始于晚清兴办的新式学堂中洋教习的聘任,此举打破了我国任用教师的传统方式,把教师聘任的理念引入我国教师管理之中。以京师同文馆为首的一批新式学堂在聘任洋教习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京师大学堂... 我国近代教师聘任始于晚清兴办的新式学堂中洋教习的聘任,此举打破了我国任用教师的传统方式,把教师聘任的理念引入我国教师管理之中。以京师同文馆为首的一批新式学堂在聘任洋教习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京师大学堂制订了我国第一部教师聘任章程,探索了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明确了教师职称序列,规范了教师聘任合同,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教育遗产。探析晚清时期大学教师聘任的特点和影响,对今天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教师聘任
下载PDF
国家意志、太学传统与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林 《青海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57-60,共4页
为回应西方的冲击,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有用之士,晚清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变革传统教育,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京师大学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晚清新政的产物,京师大学堂"为国养士"的特殊定位,使之既渗透着鲜明的国... 为回应西方的冲击,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有用之士,晚清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变革传统教育,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京师大学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晚清新政的产物,京师大学堂"为国养士"的特殊定位,使之既渗透着鲜明的国家意志,又与传统太学精神血肉相连,从而形成了渴望进入现行体制参与现实政治、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志 太学传统 京师大学堂 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体制 选拔制度
下载PDF
从地学科到地质学门京师大学堂的地质学教育
6
作者 彭繁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第2期45-61,共17页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批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近代地质学知识在此背景下开始传入。甲午战后,兴学储才成为潮流,京师大学堂乘势设立。回顾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章程,其地质学教育服务于富国强兵的目标,自拟立之始即有十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批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近代地质学知识在此背景下开始传入。甲午战后,兴学储才成为潮流,京师大学堂乘势设立。回顾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章程,其地质学教育服务于富国强兵的目标,自拟立之始即有十分明显的实践倾向。京师大学堂1898年12月31日开学后,地质学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充实。1910年3月分科大学格致科地质学门的开办更为我国高等地质学教育迈出探索性一步,也为中国高等地质学教育及地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和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地质学教育 地学科 地质学门
下载PDF
孙家鼐近代高等教育思想初探
7
作者 余梓东 谢泽栋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孙家鼐是京师大学堂的筹办者和第一任管学大臣,是晚清著名的高等教育家。他为官持正,开明担当,为晚清时期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孙家鼐主张建立京师大学堂是为国储才,强调办学宗旨是中体西用。他引入了先进的分科教学模式,认... 孙家鼐是京师大学堂的筹办者和第一任管学大臣,是晚清著名的高等教育家。他为官持正,开明担当,为晚清时期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孙家鼐主张建立京师大学堂是为国储才,强调办学宗旨是中体西用。他引入了先进的分科教学模式,认为大学堂培养的学生应学有所成,成有所用。时至今日,孙家鼐关于高等教育的思考仍有着现实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家鼐 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思想 晚清教育
下载PDF
服部宇之吉与近代中国教育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丽青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1,共4页
服部宇之吉是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日本新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在1902-1909年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教习,对京师大学堂多有贡献。又在京师创办女学堂,为中国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作为半官办学的日本人,他主张对华扩张侵略的思想... 服部宇之吉是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日本新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在1902-1909年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教习,对京师大学堂多有贡献。又在京师创办女学堂,为中国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作为半官办学的日本人,他主张对华扩张侵略的思想也是不容否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部宇之吉 京师大学堂 女学 近代中国教育
下载PDF
《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清末教育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详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3年第4期163-177,共15页
作为中国现代大学的雏形,"京师大学堂"为后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提供了制度性经验积累。在面临特殊政治危机以及治理模式变革的背景下,"大学堂"组织自身形态与管理文件改良尝试,成为清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 作为中国现代大学的雏形,"京师大学堂"为后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提供了制度性经验积累。在面临特殊政治危机以及治理模式变革的背景下,"大学堂"组织自身形态与管理文件改良尝试,成为清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试验。短短几年间,京师大学堂在性质上经历了"政府官员培训机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再到"最高学府"的转变。《京师大学堂章程》则经历了单一职能、多元职能,回归到单一职能的文本变化。不同版本章程的理念与内容变化,是清末教育制度变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中国传统中央集权的政治文化面临新教育急剧变迁冲击时,对教育管理模式探索的尝试、创新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京师大学堂 章程 教育制度变迁
下载PDF
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凯华 《物理与工程》 2017年第1期3-22,共20页
本文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叙述了前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拳匪之乱、庚子之变、废科举,直到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的历史过程。此阶段我国的物理教育处在萌芽状态。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 本文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叙述了前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拳匪之乱、庚子之变、废科举,直到普遍建立新式学堂的历史过程。此阶段我国的物理教育处在萌芽状态。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一批优秀的大学建立起来,物理教育初具规模,且有很大的发展。大批毕业生出国留学,归来后成为我国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一批物理学家献身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事业,做出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下篇叙述了抗日战争和战后复员时期的中国物理教育发展。多难兴邦,抗战时期条件极端困苦,却激发出西南联大这朵教育史上的奇葩。中国近代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办学体制,从课程设置到图书仪器制备,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完全靠到西方国家留学。截止到20世纪40年代末,一批本土培养的高水平科学家出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 山东大学堂 基督教办学 庚款留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 蔡元培 胡适 梅贻琦 司徒雷登 胡刚复 王守竞 叶企孙 吴有训 赵忠尧 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 熊大缜 浙江大学 西南联大 中央大学 王淦昌 束星北 吴大猷 李政道 冯端 于敏 周光召
下载PDF
从旧风气到新思想——基于北京大学建设史的新型教育空间生成与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席雅卿 张剑葳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87,共7页
清末民初北京城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式学堂开风气之先,其校舍建设与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北京城的空间格局。以北京大学为例,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校舍以景山以东的马神庙和沙滩为核心区域扩... 清末民初北京城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式学堂开风气之先,其校舍建设与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北京城的空间格局。以北京大学为例,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校舍以景山以东的马神庙和沙滩为核心区域扩展,镶嵌在皇城并向周边蔓延成特别的“大学区”,不仅形成了北京新型教育空间的核心,也促进了皇城的开放与城市社会空间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皇城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北京
原文传递
藏书家伦明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关系史实考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丽芬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2期40-45,共6页
民国时期的著名藏书家伦明与北京大学颇有渊源。该文通过查考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和优级师范科的相关史料和档案,对伦明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入学、求学阶段的相关细节进行了梳理,以填补现有文献中关于伦明这一阶段生平的语焉不详之处。
关键词 藏书家 伦明 京师大学堂 师范馆 优级师范科
下载PDF
留美与近代中国政治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元强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17-136,共20页
19世纪末中国的科举制度受到西方现代科学的挑战,加之后来的甲午海战和八国联军入侵,海外留学热潮兴起,《蒲安臣条约》后,中国留学美国成为主流。近代中国政治学科也是在这批留美学生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 19世纪末中国的科举制度受到西方现代科学的挑战,加之后来的甲午海战和八国联军入侵,海外留学热潮兴起,《蒲安臣条约》后,中国留学美国成为主流。近代中国政治学科也是在这批留美学生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学成回国后逐步完善起来的。无论从中华政治学会到中国政治学会的成立,还是从政治学课程标准的设立到政治学学者研究方向的选择,都受到美国政治学的深远影响,特别是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后,美国政治学对近代中国政治学形成更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简要梳理而为当下的中国政治学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庚款留学 政治学 中国政治学学会
原文传递
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基于课程改革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云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0,189,共8页
京师大学堂在1898年筹划时就非常重视科学课程的设置,但其真正实施科学教育是在1902年之后。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变革主要体现在科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选聘上。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变革历程集中透射出中西文化强烈冲突、碰... 京师大学堂在1898年筹划时就非常重视科学课程的设置,但其真正实施科学教育是在1902年之后。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变革主要体现在科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选聘上。京师大学堂的科学教育变革历程集中透射出中西文化强烈冲突、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大学堂科学教育的变革得益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科学要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实现了并立与融合,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始动摇传统治学方式的根基,近代早期的本土科技人才成为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科学教育 变革 文化碰撞
下载PDF
京师大学堂与现代大学制度肇始考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学丽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挽救危如累卵的统治,实施教育救国战略,创办了"以日为师"的京师大学堂。该学堂确立"通才"的培养目标,并初步形成大学的学科体系,具备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框制...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挽救危如累卵的统治,实施教育救国战略,创办了"以日为师"的京师大学堂。该学堂确立"通才"的培养目标,并初步形成大学的学科体系,具备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框制,现代大学精神却未能在京师大学堂萌生:位列众学科之首的经学科,钳制了学术自由;作为封建官僚机构的附庸,限制了大学自治;封建的办学宗旨,凸显了"官僚养成所"的本质。徒具大学之"范型"的京师大学堂依然缺少现代大学之"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现代大学制度 肇始 范型 灵魂
下载PDF
清末京师大学堂建设中的房地产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鲍宁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3年第2期95-110,共16页
高等学堂是清末新式学堂建设的重点,也是近代北京城内改造较早、建设成果比较显著的一类职能空间。伴随清末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及在空间上的发展,一批近代高等学堂在北京城内陆续出现,并带来了城市用地及建筑状况的改变。本文从房地产... 高等学堂是清末新式学堂建设的重点,也是近代北京城内改造较早、建设成果比较显著的一类职能空间。伴随清末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及在空间上的发展,一批近代高等学堂在北京城内陆续出现,并带来了城市用地及建筑状况的改变。本文从房地产视角入手,通过搜罗整理史料,首先全面复原大学堂所属各处房地产的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以高等学堂建设为中心的北京城内房地产发展状况。大学堂在城内的房地产开拓具有持续且相时分散的特征,推动了早期高等学堂房地产使用模式的发展,清末高等学堂房地产开发表现为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并呈现一定的时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清末北京城 房地产 高等学堂
下载PDF
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学员的入学、分流与就业
17
作者 徐保安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9年第2期185-220,共36页
仕学馆是1902年张百熙重建京师大学堂时奏准开办的两大速成科之一,以在职官员为教育对象,12月17日开学,1906年毕业后不再招生。该馆通过考取、师范馆拨入、译学馆拨入等渠道,共招收80名正式学员及若干听讲员。正式学员中有5名未入馆,其... 仕学馆是1902年张百熙重建京师大学堂时奏准开办的两大速成科之一,以在职官员为教育对象,12月17日开学,1906年毕业后不再招生。该馆通过考取、师范馆拨入、译学馆拨入等渠道,共招收80名正式学员及若干听讲员。正式学员中有5名未入馆,其余通过拨入译学馆、出洋、获职得差等各种途径分流,最终参加毕业考试者34名。毕业学员为各衙门争相罗致,主要就业方向一是丙午改制前后成立的各新设机构或诸如大清银行等新兴事业部门,一是各地法政学堂;民国成立后学员任职主要向法律界集中,其余学员或继续清末事业,或选择了退隐。由仕学馆招生、毕业、任职情况可以看出,该馆政治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作为清末开官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清末新政与民初法政建设提供了部分生力军。学员通过学习实现了就业途径的多元化,在社会竞争中有了一席之地,可谓"预流"了社会发展大势;其辛亥前后任职路径的延续与断裂见证了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的宏大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仕学馆 开官智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晚清学部成立前后京师大学堂的定位与发展
18
作者 金安平 《复旦政治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225-248,共24页
京师大学堂在成为中国第一所近代官办综合性大学的同时,也获得了兼管全国教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它具有近代大学教育机构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双重身份。至1905年清朝学部成立,其中央教育管理职能被取消,京师大学堂经历了行政化与去行... 京师大学堂在成为中国第一所近代官办综合性大学的同时,也获得了兼管全国教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它具有近代大学教育机构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双重身份。至1905年清朝学部成立,其中央教育管理职能被取消,京师大学堂经历了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演变。论文在大量材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京师大学堂具有'行政化'色彩的原因以及对其发展的影响,认为京师大学堂不仅仅是教育改革的成果,更是维新变法中政治博弈的产物,参与了近代中国国家形成的进程。论文还通过对京师大学堂在拥有和摆脱全国教育管理权力前后的定位及发展的比较,阐述了行政权力因素在大学发展中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行政权力和行政资源有助于学校获得发展的优势资源;另一方面,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其行政事务的繁杂和行政伦理的要求又会累及学校教育和学科学术的独立自由发展。因此,行政权力对大学发展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晚清学部 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化 双刃剑
全文增补中
京师大学堂分科监督:我国大学院长角色的萌芽
19
作者 刘香菊 易灵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京师大学堂"远采德国,近法日本"的学术分科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分科监督角色,这是我国大学院长角色的雏形。分科大学监督处于大学堂组织的中层,具有官师合一、官僚性和专业性兼具的特点;作为大学堂的管理者,分科大学监督与... 京师大学堂"远采德国,近法日本"的学术分科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分科监督角色,这是我国大学院长角色的雏形。分科大学监督处于大学堂组织的中层,具有官师合一、官僚性和专业性兼具的特点;作为大学堂的管理者,分科大学监督与大学堂总监督之间的关系既具有封建等级性,又具有近代民主性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分科大学监督 院长
下载PDF
近代中国大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京师大学堂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潘清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近年来随着校史研究的兴起和流行,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层出不穷。在传统大学研究视野的统治下,我们该如何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京师大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有... 近年来随着校史研究的兴起和流行,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层出不穷。在传统大学研究视野的统治下,我们该如何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京师大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回顾京师大学堂的研究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近代大学的研究,这样可以为我们揭示近代中国大学与社会变迁的复杂面向、机制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大学 回顾与展望 京师大学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