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书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21,共17页
《三国志》裴注的史料价值超过陈寿《三国志》本身,这几乎是史学界的共识。其所以如此,在于裴注引书甚丰。因而研究裴注引书问题者不少,主要有赵翼、钱大昕、沈家本与王祖彝诸家。然而,赵、钱、沈、王四家之说,差异颇大,以致后之学者,... 《三国志》裴注的史料价值超过陈寿《三国志》本身,这几乎是史学界的共识。其所以如此,在于裴注引书甚丰。因而研究裴注引书问题者不少,主要有赵翼、钱大昕、沈家本与王祖彝诸家。然而,赵、钱、沈、王四家之说,差异颇大,以致后之学者,各承一说,言人人殊。本文试图考察赵、钱、沈、王四家差别的具体表现及其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裴注引书目为258种,分别指出其中四家均未著录者36种,各家所著录但互差异者15种及存疑待考者16种,最后列出裴注引书目表及裴注所引书目存疑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注 裴注引书目
下载PDF
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宗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89,共5页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三国志》裴注的资料进行了全面而认真的梳理和考辩,并在服从于《三国演义》整体创作要求的基础上,对裴注的资料加以引用,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三国志》裴注的资料进行了全面而认真的梳理和考辩,并在服从于《三国演义》整体创作要求的基础上,对裴注的资料加以引用,裴注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甚至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国志》 裴松之
下载PDF
从人到神:对诸葛亮历史形象兼神化形象的考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延平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诸葛亮,东汉末著名历史人物。其业绩为后人景仰,并在后世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诸葛亮文化现象。《三国志》为信史,在其基础上衍生出的是较贴近历史本原的诸葛亮"历史形象"。此后,经多方演绎,特别是经《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 诸葛亮,东汉末著名历史人物。其业绩为后人景仰,并在后世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诸葛亮文化现象。《三国志》为信史,在其基础上衍生出的是较贴近历史本原的诸葛亮"历史形象"。此后,经多方演绎,特别是经《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形象逐步走向神化。在诸葛亮的神化过程中,其德、行、言等自身条件是最基本前提;戏剧、小说、诗歌等社会传播方式则在其中起到了一种外在推动作用;此外,封建统治者、封建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也在诸葛亮的神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葛亮 神化 三国志 三国演义
下载PDF
《三国志》裴注的复调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涂秀虹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0-55,共6页
陈寿《三国志》因其简略基本上只提供了历史大事的纲要,裴松之的注补引录诸书呈现出历史情景曾经的复杂与生动。以陈寿志为主,以裴松之以及二百多种著作为宾,在宾主对话中,陈寿志正史的权威性被颠覆、被解构了,而历史本真的头绪纷繁、... 陈寿《三国志》因其简略基本上只提供了历史大事的纲要,裴松之的注补引录诸书呈现出历史情景曾经的复杂与生动。以陈寿志为主,以裴松之以及二百多种著作为宾,在宾主对话中,陈寿志正史的权威性被颠覆、被解构了,而历史本真的头绪纷繁、意向杂乱以及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则被复活了。裴松之注补《三国志》主要不是历史学家的态度,而是文化学者或文学家的态度。惟其如此,裴注在文学史与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裴注的开放性思维对后来说话、戏曲等伎艺以及历史小说的发生发展功莫大焉。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从"故事"转换成"情节",裴注的意义更是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注 复调 故事 情节
下载PDF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梦的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禹尚烈 《东疆学刊》 2005年第2期17-26,共10页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梦,如果从出处、梦者、梦的主题、释梦等角度予以解析,可以把梦分成预示、胎梦等六种类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梦离不开韩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
关键词 《三国史记》 《三国遗事》 释梦
下载PDF
蜀汉尚书令陈祗“踣国”辨正——兼论《三国志·董允传附陈祗传》编次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梓豪 王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7,共7页
陈祗曾以侍中守尚书令的身份,成为蜀汉政权后期运转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传世文献对其述评存有分歧。《华阳国志》《通鉴》将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录于陈祗生前,《通鉴》说其“巧佞”“阿意迎合”,成为后世诸多负面评价的史源。然而... 陈祗曾以侍中守尚书令的身份,成为蜀汉政权后期运转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传世文献对其述评存有分歧。《华阳国志》《通鉴》将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录于陈祗生前,《通鉴》说其“巧佞”“阿意迎合”,成为后世诸多负面评价的史源。然而,《三国志》有关陈祗“表里”“媚兹一人”的记载并非贬义,其史学形象在后世发生明显流变。刘禅“自摄国事”背景下,陈祗取得“媚兹一人”般的信任,发挥协同“表里”的作用,对“诸葛之成规”乃至蜀汉政权的存续意义重大。或出于“为尊者讳”,陈寿在《三国志》中以黄皓行为掩饰刘禅之过,未点明蜀汉政局衰败的根源;又以似不合常理的《董允传附陈祗传》编次,向后人隐晦传达上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祗 踣国 《三国志》 编次思想
下载PDF
《资治通鉴》取材《三国志》杂论——《资治通鉴》(三国部分)史源研究之一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静 汤勤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4,共7页
本文着重研讨了《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问题。《资治通鉴》在抄录、删削、改编《三国志》史料过程中,基本忠实于原始史料,其中不乏极其精到的概括,然而也存在不少错失。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三国志》 史源
下载PDF
“大义”与“苍生”:电子游戏视野下的诸葛亮北伐战争——以“轩辕剑伍三部曲”为例
8
作者 赵天鹭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3年第3期21-50,共30页
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文化载体,电子游戏在满足人们日常娱乐需求的同时,社会功能也在不断拓展,日益成为人们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新媒介。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将电子游戏视为一种全新的史料,探讨其在历史展现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具有... 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文化载体,电子游戏在满足人们日常娱乐需求的同时,社会功能也在不断拓展,日益成为人们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新媒介。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将电子游戏视为一种全新的史料,探讨其在历史展现与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由中国台湾大宇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单机角色扮演游戏“轩辕剑伍三部曲”,以诸葛亮北伐为历史背景,揭示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是中国历史游戏研究可资借鉴的内容。而“轩辕剑伍三部曲”在内容上所引起的争议也提醒我们:用电子游戏“讲好中国故事”并非易事,它需要专业历史学者对公共事务的深度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史 电子游戏 《轩辕剑》 中国台湾 公众史学
下载PDF
断代史著的写法与学术史意义——马植杰著《三国史》、何兹全著《三国史》比较研究
9
作者 韩博韬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2期66-78,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几乎同时问世的马植杰著《三国史》与何兹全著《三国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断代史著的重要代表,前者史事更为详实、分析更为细致,不足之处是缺少值得载入学术史的理论发现,而后者的优势则与何兹全支持的“魏晋封建说”有关... 20世纪90年代几乎同时问世的马植杰著《三国史》与何兹全著《三国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断代史著的重要代表,前者史事更为详实、分析更为细致,不足之处是缺少值得载入学术史的理论发现,而后者的优势则与何兹全支持的“魏晋封建说”有关。两部《三国史》存在的缺憾在于,没有提及学术史、不具备增进具有三国时期特殊时代性问题研究深度的意向与做法。断代史著的学术史意义在于,成就现代史家、指导公众史学、促成断代内部的知识积累、促进历史研究横向与纵向会通之学的发展。三国史研究在建国初直至80年代的专题化、90年代的专著化、新世纪的深研化和公众化,反映出新中国历史科学化进程的推进及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代史著《 三国史》 史学科学化 新时期史学 马植杰 何兹全
下载PDF
解罗贯中及《三国志传》底本原貌之谜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6-79,共4页
据现存资料,罗贯中创作的小说,原来都叫“传”,并无“演义”之名。所以,罗贯中写作的《三国》小说,应是《三国志传》的底本,而非《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的生卒年以定在1320-1390左右比较符合实际。《三国志传》接近... 据现存资料,罗贯中创作的小说,原来都叫“传”,并无“演义”之名。所以,罗贯中写作的《三国》小说,应是《三国志传》的底本,而非《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的生卒年以定在1320-1390左右比较符合实际。《三国志传》接近于罗贯中的底本。从总体上说,罗贯中的《三国》底本,比起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要粗糙些,但某些段落却比嘉靖本写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罗贯中 <<三国志传>> 底本 嘉靖本
全文增补中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东晋史学家孙盛论曹证实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怀东 《皖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奸雄 孙盛 证实 《三国志》
下载PDF
《三国史记》的女性书写及文化意涵
12
作者 王欣媛 《史志学刊》 2023年第5期28-37,共10页
《三国史记》为高丽王朝金富轼修撰的朝鲜半岛第一部官修正史,在东北亚古代史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编纂虽受中国正史体例的影响,但书中未设后妃、列女传记,女性记事多附于男性记事。按照女性的活动场域,其家庭领域形象为母亲、妻子... 《三国史记》为高丽王朝金富轼修撰的朝鲜半岛第一部官修正史,在东北亚古代史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编纂虽受中国正史体例的影响,但书中未设后妃、列女传记,女性记事多附于男性记事。按照女性的活动场域,其家庭领域形象为母亲、妻子、女儿,社会公共领域形象为女王、女性巫者、参与政治活动的女性等。金富轼对于女性形象的选取塑造,是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建构,围绕着男性叙事展开,在女子为祸书写意识的指导下,强调女性家庭领域内的作用,对社会领域内的女性活动仅为客观陈述,由此建构起男权社会主导下的性别文化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史记》 金富轼 女性 性别文化
下载PDF
《鼎峙春秋》中的诸葛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小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鼎峙春秋》的内容大体依据的是前代史书、小说和戏曲,因而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贞等品格特征和前代戏曲、小说基本保持了一致,但《鼎峙春秋》表达的是清朝统治阶级的意愿,因而特意忽略将相失和,不写北伐之战,对诸葛亮极力神化和美化。
关键词 《鼎峙春秋》 《三国志》 《三国演义》 诸葛亮
原文传递
《三国志》对“春秋笔法”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新楚 何顺畅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1-46,共6页
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问世以后,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一直被视为"前四史"之一。其实,它是我国史学史上继《国语》《战国策》之后,又一部十分重要的撰述封建社会分裂时期的国别史。作者博采众家之长,自创全新撰述体制,高质... 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问世以后,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一直被视为"前四史"之一。其实,它是我国史学史上继《国语》《战国策》之后,又一部十分重要的撰述封建社会分裂时期的国别史。作者博采众家之长,自创全新撰述体制,高质量地锻造了汉、晋之间的历史链条。文章从陈寿借鉴《国语》,精心设计形制体例;人为本位,创新纪传构成模式;开创品评,拓展人性多元审美三个方面,论述了《三国志》对"春秋笔法"的继承与创新,以窥探其对我国史学、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春秋笔法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高句丽之“下户”性质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朴灿奎 《东疆学刊》 2003年第3期94-100,共7页
通过全面分析《三国志》之东夷传中关于“下户”的记载 ,论证“下户”是泛指作为东夷各族社会生产主要承担者的社会基层居民 ,进而得出《三国志》所载的高句丽之“下户”是指被称之为“民”或“百姓”的高句丽五部社会的基本成员以及被... 通过全面分析《三国志》之东夷传中关于“下户”的记载 ,论证“下户”是泛指作为东夷各族社会生产主要承担者的社会基层居民 ,进而得出《三国志》所载的高句丽之“下户”是指被称之为“民”或“百姓”的高句丽五部社会的基本成员以及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其性质为自耕农或佃农组成的自由民 ,而不是奴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下户 性质 隶属民 《三国志》
下载PDF
从文史分野浅议裴松之《三国志注》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广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陈寿的《三国志》文笔简练,叙事严谨,但因失于简略,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之作注,其目的在于拾遗补阙,并弥补其文采不足。汉以前文史不分,魏晋以降,随着儒家思想权威地位的丧失,文学与史学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陈寿以史家的笔法客观记载三... 陈寿的《三国志》文笔简练,叙事严谨,但因失于简略,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之作注,其目的在于拾遗补阙,并弥补其文采不足。汉以前文史不分,魏晋以降,随着儒家思想权威地位的丧失,文学与史学走上了各自独立的道路。陈寿以史家的笔法客观记载三国史实,而文史过渡状态的相互影响,则使裴松之以文学的笔触来为《三国志》作注,以使其"绚素有章",为《三国志》增添了文学色彩,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裴注 文史分野 文与质
下载PDF
还原历史离不开想像和虚构——论《三国演义》对史实的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瑞林 郭修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5期112-116,共5页
《三国演义》的创作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也吸收了魏晋至隋唐的野史、笔记、民间传说以及宋元时期的小说、杂剧。《三国演义》为了还原历史,或根据他书的记载对《三国志》加以纠正;或因《三国志》的记载不合情理,而采... 《三国演义》的创作主要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也吸收了魏晋至隋唐的野史、笔记、民间传说以及宋元时期的小说、杂剧。《三国演义》为了还原历史,或根据他书的记载对《三国志》加以纠正;或因《三国志》的记载不合情理,而采用他说;或因《三国志》的记载过于简略,而依据情理加以补充、丰富;或因《三国志》的记载事实不清,依据相关文献加以推演。正是因为小说不受《三国志》的局限,敢于和善于运用想像和虚构,通过对史实的选择、加工、改造,因而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比史书更为形象、生动,更具活力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史实 想像 虚构 还原历史
下载PDF
《三国志集解》补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卞孝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20,共7页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的人和事 ,经过后世小说戏曲的敷演 ,其中真假虚实 ,需要辨析。卢弼《三国志集解》虽涉及 ,尚有疏忽之处 ,本文为之补证。
关键词 陈寿 《三国志》 卢弼 《三国志集解》 补证
下载PDF
李严“统内外军事”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帆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1-13,17,共4页
《三国志·李严传》中关于李严受命托孤的记载常常被研究蜀汉政治的学者引用,作为李严曾受命托孤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并有着与诸葛亮相当的政治地位之明证。但笔者认为,章武三年时,李严虽与诸葛亮同为接受遗诏之重臣,但却并未受命... 《三国志·李严传》中关于李严受命托孤的记载常常被研究蜀汉政治的学者引用,作为李严曾受命托孤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并有着与诸葛亮相当的政治地位之明证。但笔者认为,章武三年时,李严虽与诸葛亮同为接受遗诏之重臣,但却并未受命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诸多研究者之所以有此误会,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统内外军事"一词的含义造成的。根据后汉三国的兵制与《三国志》的书法惯例,"统内外军事"的真正含义是负责对吴的军事事务而非统领全国军事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李严 统内外军事 《三国志》
下载PDF
论关羽的神化——兼评李存葆的《东方之神》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忠晶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6-50,55,共6页
要对关羽的历史事实作考证 ,应该以《三国志》等史书为重要资料 ,不能以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为依据。从历史考证的角度看 ,李存葆的《东方之神》所说的关羽仗义杀人、桃园结义、为保刘备夫人而降曹等均无史实根据 ,都是美化或神化关羽... 要对关羽的历史事实作考证 ,应该以《三国志》等史书为重要资料 ,不能以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为依据。从历史考证的角度看 ,李存葆的《东方之神》所说的关羽仗义杀人、桃园结义、为保刘备夫人而降曹等均无史实根据 ,都是美化或神化关羽的产物。关羽被神化的原因主要是历代统治者的着意打造 ,此外还有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和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需要。现在我们要做的 ,不是将这个被神化的关羽作某些改造后继续供人崇拜 ,而是将它还原为一个人 ,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造神的由来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 三国志 历史真实 神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