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今附子加工方法的沿革与变迁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潺潺 程铭恩 +1 位作者 段海燕 彭华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39-1344,共6页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也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为了确保附子的疗效和安全用药,多以加工品的形式入药。历代医家对附子加工方式的记载多不相同,且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附子加工方式与古代本草所记载的也存在差异。该文回溯核查汉...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也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为了确保附子的疗效和安全用药,多以加工品的形式入药。历代医家对附子加工方式的记载多不相同,且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附子加工方式与古代本草所记载的也存在差异。该文回溯核查汉代至民国时期的本草著作,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附子加工方法内容加以归纳整理。结果表明,历史上附子的加工方法和入药方式随着朝代的变迁发生改变,且古今加工方法存在差异。唐代之前附子加工多为炮和浸法,唐代至明代期间多为炮、浸、煮和炒法,清代主要为浸和煮法,现代加工方法为煮和浸结合。附子在唐代之前多以整枚和劈破的方式入药,而现代入药方式多采用切片。不同的加工方法对附子的毒性影响很大,建议对古今附子加工方法开展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加工方法 历史沿革
原文传递
傅文录从“扶阳三法”治疗阳虚型子宫内膜癌经验
2
作者 王新鑫 恽海峰 +2 位作者 蒋春波 马涛 傅文录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子宫内膜癌在中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好发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钦安卢氏扶阳医学发展历经二百余年,在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重复性强。其中,尤以脉定药、立法治病和次第分明的治疗策略,发前人之所未发... 子宫内膜癌在中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好发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钦安卢氏扶阳医学发展历经二百余年,在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重复性强。其中,尤以脉定药、立法治病和次第分明的治疗策略,发前人之所未发,别成一派之学术。傅文录老师作为扶阳医学的领军人物,在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中经验丰富,屡起沉疴。傅老师秉承扶阳派“无火不生,无火不化”的学术思想,认为阳虚内寒,瘀污阻滞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根本。患者下焦阴凝寒结而微阳难以启发,导致人身升降失调而一气不能周流,同时肾水不暖无法滋生肝木,肝郁受阻则失于调达疏泄,气机阻滞导致瘀血产生。治疗上应遵循“解表祛邪-建中理中-纳下填精”的治病次第,综合运用桂枝法、附子法、附桂法及非附桂法,固中宫,调升降。治疗原则当以温补脾肾为本,兼顾疏肝暖脾,并注意活血化瘀法的运用。用药上以大剂量姜桂附为主,助其气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并辅以行气化瘀之品,疏肝解郁,祛瘀生新。围绕任、冲与督脉,以扶阳抑阴为体,气化消瘀为用,最终实现水火既济、木土相协和金木交并的身体状态,从而延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最终使得癥瘕形质之病软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神派 桂枝法 附子法 附桂法 治病次第
下载PDF
江西建昌帮煨附子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小平 胡志方 +3 位作者 夏玉苹 胡律江 肖小梅 阎柏屹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4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江西建昌帮煨制附子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控制煨附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建昌帮煨附子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0批次建昌帮煨附子共有17个... 目的:建立江西建昌帮煨制附子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控制煨附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建昌帮煨附子指纹图谱,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0批次建昌帮煨附子共有17个指纹图谱峰,经相似度计算,整体相似性好。结论:本方法稳定性以及重现性好,可用于建昌帮煨附子的质量评价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建昌帮 煨制法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附80例报告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志军 王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目的 观察中药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灌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用薏苡附子败酱散100 mL(薏苡仁30 g、制附子6 g、败酱草15 g、白芍15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生甘草6 g)联合地塞米松10 mg灌肠,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便常规红细胞(RBC)以及白细胞(WBC)阳性患者数的差异,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ESR均较治疗前降低,便常规中RBC和WBC阳性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ESR(mm/1 h):15.00±3.07比20.55±3.87,便常规中RBC阳性患者数:7例比21例,便常规中WBC阳性患者数:14例比21例,均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5.0%(30/40),P〈0.05〕.结论 中药附子薏苡败酱散联合地塞米松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的临床疗效优于仅应用激素治疗,且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激素灌肠操作方法简便,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附子败酱散 脾肾阳虚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结合疗法
下载PDF
经方对条件性基因敲除APC^Min/+小鼠肠道腺瘤发生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璐 隋华 +6 位作者 伏杰 徐人杰 陈君灏 张雯霞 王炎 岑戎 李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7-2332,共6页
目的:探讨经方三物黄芩汤、大黄牡丹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对条件性基因敲除APCMin/+小鼠肠道腺瘤发生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0只APCMi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三物黄芩汤组、大黄牡丹汤组、薏苡附子败酱散组、阿司匹林组,每组6只,对... 目的:探讨经方三物黄芩汤、大黄牡丹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对条件性基因敲除APCMin/+小鼠肠道腺瘤发生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0只APCMi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三物黄芩汤组、大黄牡丹汤组、薏苡附子败酱散组、阿司匹林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其余4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灌胃,于灌胃前、灌胃第12周无菌收集各组小鼠粪便,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及一般情况,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小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APCMin/+小鼠DAI评分、大便隐血、大便黏度、肠道菌群的OTU数量均有所改善,尤以薏苡附子败酱散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薏苡附子败酱散组小鼠肠道菌群OUT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益物种呈明显上升趋势,拟杆菌属、norankfErysipelotrichaceae等物种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三物黄芩汤、大黄牡丹汤均能够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减少APCMin/+小鼠肠道肿瘤数量,改善小鼠的生活质量,其中薏苡附子败酱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瘤 肠道菌群 薏苡附子败酱散 三物黄芩汤 大黄牡丹汤 16SrRNA高通量测序法
原文传递
三黄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前 王长虹 +1 位作者 马越鸣 王峥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95-298,303,共5页
三黄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的泻心汤类方,两者临床均用于治疗"痞满"证。与其他复方相比,《伤寒论》中记载的制备方法独特,大黄、黄芩、黄连用麻沸水浸渍而非现代常规的煎煮;而三黄泻心汤中到底有无黄芩,这一问题... 三黄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的泻心汤类方,两者临床均用于治疗"痞满"证。与其他复方相比,《伤寒论》中记载的制备方法独特,大黄、黄芩、黄连用麻沸水浸渍而非现代常规的煎煮;而三黄泻心汤中到底有无黄芩,这一问题也被争论至今;此外,泻心汤在制备过程中所产生沉淀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一直也是关于泻心汤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三黄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制备方法 组方配伍
下载PDF
不同煎煮方法对麻黄细辛附子汤煎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邱丽丽 李灿 +3 位作者 范珊珊 韩旭 杨勇 容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6-324,共9页
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经方煎煮方法与临床常用2种煎煮方法所得汤剂的质量差异,探索经方煎煮方法的科学性。采用经方煎煮方法和2种临床常用煎煮方法,选取麻黄细辛附子汤中具有效/毒二重性的化学成分,考察不同煎煮方法制备煎剂中效毒成分... 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经方煎煮方法与临床常用2种煎煮方法所得汤剂的质量差异,探索经方煎煮方法的科学性。采用经方煎煮方法和2种临床常用煎煮方法,选取麻黄细辛附子汤中具有效/毒二重性的化学成分,考察不同煎煮方法制备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区别3种煎煮方法所得煎剂的指标性成分,卡枯醇、新乌头碱、乌头碱。与临床常用煎煮方法相比,虽然经方煎煮方法的煎煮时间最短,但是新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溶出度最低且其单酯型生物碱的溶出度也较高。经方煎煮方法较其他煎煮方法,增加了麻黄类生物碱溶出,加速了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采用不同煎煮方法制备麻黄细辛附子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细辛附子汤 煎煮方法 煎剂质量
原文传递
附子理中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可婧 王丽娟 《天津药学》 2014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完善和提高附子理中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甘草、干姜进行鉴别,并对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结果:鉴别和检查专属性强,甘草酸在0.198 5~2.977 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 目的:完善和提高附子理中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甘草、干姜进行鉴别,并对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结果:鉴别和检查专属性强,甘草酸在0.198 5~2.977 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0.52%。结论:本方法具有专属性好、准确和可靠的特点,可达到提高附子理中片质量标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片 TLC法 HPLC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附子理中丸3种剂型中16个活性成分日服用总量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志前 王淳 +5 位作者 甘嘉荷 宁张弛 马新玲 梁东蕊 万晓莹 刘振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24,共8页
目的:对比服用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浓缩丸和片剂后16个活性成分的总量。方法:按文献所载工艺制备附子理中丸大蜜丸、片剂和浓缩丸。采用RRLC-QqQ-MS分析16个活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ccucore RP-MS色谱柱(2. 1 mm×100 mm,2. 6μm)... 目的:对比服用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浓缩丸和片剂后16个活性成分的总量。方法:按文献所载工艺制备附子理中丸大蜜丸、片剂和浓缩丸。采用RRLC-QqQ-MS分析16个活性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ccucore RP-MS色谱柱(2. 1 mm×100 mm,2. 6μm),流动相0. 1%甲酸水溶液(A)-0. 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15%~55%B;3~9 min,55%B;9~12 min,55%~80%B;12~12. 01 min,80%~100%B;12. 01~13 min,100%B),流速0. 3 m 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切换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由于不同剂型中16个成分含量差异悬殊,因此通过归一化法处理,以综合评分比较每日服用3种剂型后16个活性成分的总量差异。结果:3种剂型制备工艺中制附子均为原粉入药,因此6个生物碱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大蜜丸中干姜、党参、炒白术和炙甘草也为原粉入药,而浓缩丸和片剂经过提取、浓缩等热处理过程,因此10个相应成分在大蜜丸中含量显著高于浓缩丸和片剂(P <0. 01);浓缩丸和片剂比较,干姜和白术渗漉时乙醇体积分数不同、党参和甘草提取溶剂种类不同等,显示10个成分也存在显著差异。当综合考虑制备工艺、处方和服用量时,则日服用大蜜丸、浓缩丸和片剂16个成分的总量分别为18. 764,17. 530,5. 676 mg,归一化处理后的综合评分分别为0. 605 4,0. 717 5和0. 312 4,说明浓缩丸评分最高。结论:由于制备工艺、处方和服用量的不同,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浓缩丸和片剂日服用量中16个活性成分的总量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丸 大蜜丸 片剂 浓缩丸 归一化算法 日服用量 制备工艺
原文传递
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对腹腔镜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反应、营养参数和血清MIP-3α、Stathmin的影响
10
作者 唐焕峰 袁大为 +2 位作者 王华 吕炳涛 秦利民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5期563-566,570,共5页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对腹腔镜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反应、营养参数和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对腹腔镜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反应、营养参数和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6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2例患者(脱落2例,最终纳入4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1组42例患者(脱落3例,最终纳入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治疗,观察2组42例患者(脱落2例,最终纳入40例)在观察1组的基础上给予附子理中汤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15 d测定三组患者营养参数(血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检测炎症反应指标[血红素加氧酶-1(HO-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17(G-17)、胃动素(MTL)]及MIP-3α、Stathmin水平。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37/39)、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2组与观察1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1组,且观察1组患者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观察2组患者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1组,且观察1组患者高于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HO-1、HIF-1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1组,且观察1组患者低于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G-17、MTL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1组,且观察1组患者高于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Stathmin、MIP-3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1组,且观察1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足三里穴位注射 循经热熨法 腹腔镜胃癌术 炎症反应 胃肠激素 营养参数
下载PDF
附子理中丸服药方法改变对减少脾肾阳虚的重症患者胃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何海林 赖艳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7期876-879,共4页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服药方法改变对减少脾肾阳虚的重症患者胃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瑞金市中医院收治的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并发胃潴留(脾肾阳虚型)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均给予...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服药方法改变对减少脾肾阳虚的重症患者胃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瑞金市中医院收治的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重症并发胃潴留(脾肾阳虚型)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均给予附子理中丸治疗,观察组按照传统方法将附子理中丸煎煮后服用,对照组将附子理中丸溶化后直接服用,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胃残留量(GRV)、疗效、脾肾阳虚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G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RV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48/56),高于对照组的75.00%(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脾肾阳虚相关症状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溶化后直接服用相比,传统煎煮附子理中丸的服药方法在减少脾肾阳虚的重症患者胃潴留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丸 服药方法 脾肾阳虚 重症患者 胃潴留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讨叶天士、吴鞠通对附子粳米汤方证的发挥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峰峰 陈逸云 +1 位作者 商斌仪 卓蕴慧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453-455,共3页
附子粳米汤所治病证的病机特点为阳虚寒盛,胃失通降导致的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叶天士根据附子粳米汤的特点,去甘壅守补的甘草、大枣,加辛散温降的生姜汁,或干姜、生姜同用以理胃阳,弥补了大半夏汤通补阳明时偏于补气的不足,此... 附子粳米汤所治病证的病机特点为阳虚寒盛,胃失通降导致的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叶天士根据附子粳米汤的特点,去甘壅守补的甘草、大枣,加辛散温降的生姜汁,或干姜、生姜同用以理胃阳,弥补了大半夏汤通补阳明时偏于补气的不足,此外叶天士还将附子粳米汤化裁合四逆汤法重剂温通阳气,于治中防变。吴鞠通《温病条辨》对叶天士运用附子粳米汤进一步总结为自利不渴者属太阴,甚则哕,冲气逆,急救土败,附子粳米汤主之,此附子粳米汤与张仲景原方不同,系附子粳米汤化裁合四逆汤法:人参、附子、炙甘草、粳米、干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粳米汤 叶天士 吴鞠通 理胃阳法
下载PDF
附子理中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勇刚 杨家耀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78-2881,共4页
目的:探究附子理中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观察组。采用腹主动脉取血法,收集血液后离心取上清,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探究附子理中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观察组。采用腹主动脉取血法,收集血液后离心取上清,通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鲎合成基质显色法检测内毒素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内CD14表达水平,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与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水平显著提高,且在第12~24周内持续维持较高水平;附子理中汤观察组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正常组大鼠肝脏TNF-αmRNA未见其表达,模型组TLR4和TNF-α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观察组TLR4和TNF-αmRNA显著低于模型组,但仍高于正常组TLR4和TNF-αmRNA表达;正常组只有少量细胞能够表达CD1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在第12~24周内,CD14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持续升高,在24周时略有降低,而附子理中汤观察组CD14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结论:附子理中汤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内毒素及其受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理中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内毒素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CD14 信使核糖核酸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双抗体夹心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朱宗元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锁 师建平 郝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3-1285,共3页
朱宗元教授为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于中医理论、临床皆有较深造诣,对中医妇科调经也有自己独到见解。文章介绍朱宗元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认为月经病主要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影响到冲任带脉,出现一系列以气滞、湿浊、瘀血为标,脾... 朱宗元教授为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于中医理论、临床皆有较深造诣,对中医妇科调经也有自己独到见解。文章介绍朱宗元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认为月经病主要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影响到冲任带脉,出现一系列以气滞、湿浊、瘀血为标,脾肾阳虚为本的证候。遂以出自《金匮要略》中治肠痈腹痛之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方随症辨证加减,取其善入下焦,寒热并用,并加用了温肾散寒、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品,共奏健脾益肾,温经散寒,祛瘀止痛调经之效,体现中医“异病同治”之意,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治疗月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病 名医经验 朱宗元 薏苡附子败酱散 异病同治 学术思想
原文传递
《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法刍议
15
作者 刘全喜 陶源 +1 位作者 王微 李成卫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15期19-21,共3页
当代医家及注家将《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处方归类为泻下剂。文章通过重新厘清条文本义,回溯历代医家观点,分析处方中药物功效,从“脓已成”时使用攻下法可能造成肠穿孔的风险出发,应用“治未病”决策思路,理论联系实际,认为薏苡附... 当代医家及注家将《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处方归类为泻下剂。文章通过重新厘清条文本义,回溯历代医家观点,分析处方中药物功效,从“脓已成”时使用攻下法可能造成肠穿孔的风险出发,应用“治未病”决策思路,理论联系实际,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处方当为“利小便”给邪以出路,而非“通大便”泻下攻积。教材将此方归为下法应当是忽略了仲景风险防范的处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附子败酱散 下法 治未病 策略 治法
下载PDF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16
作者 张晓芳 刘慧娜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第7期87-9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煎组、合煎组与空白对照组,并进一步按煎煮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7只。单煎组各亚组分别给予煎煮60...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煎组、合煎组与空白对照组,并进一步按煎煮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7只。单煎组各亚组分别给予煎煮60、90、120、150、180min的合并水煎液,合煎组中各亚组分别给予煎煮60、90、120、150、180min的合煎液,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给药后大鼠排便情况(首粒排便时间、24h内排便颗粒数);检测给药后的血清胃泌素(GAS)及血浆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内皮素(ET)水平;检测给药后的大鼠心功能[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左室内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变化情况;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单煎组、合煎组各亚组的首粒排便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24h内排便颗粒数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GAS、MTL、VIP、ET、LVSP、+dp/dt_(max)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dp/dt_(max)、LVEDP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合煎组各亚组的首粒排便时间均短于单煎组(P<0.05),24h内排便颗粒数均大于单煎组(P<0.05),GAS、MTL、VIP、ET、LVSP、+dp/dt_(max)水平均高于单煎组(P<0.05),-dp/dt_(max)、LVEDP水平均低于单煎组(P<0.05)。单煎组及合煎组组内煎煮120min亚组的首粒排便时间均短于同组内煎煮60min亚组、90min亚组(P<0.05),24h内排便颗粒数均大于同组内煎煮60min亚组、90min亚组(P<0.05),GAS、MTL、VIP、ET、LVSP、+dp/dt_(max)水平均高于同组内煎煮60min亚组、90min亚组(P<0.05),-dp/dt_(max)、LVEDP水平均低于同组内煎煮60min亚组、90min亚组(P<0.05)。单煎组及合煎组组内煎煮120min亚组的首粒排便时间均稍短于同组内煎煮150min亚组、180min亚组,24h内排便颗粒数均稍大于同组内煎煮150min亚组、180min亚组,GAS、MTL、VI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附子 大黄 中药配伍 煎煮方法 煎煮时间 胃肠功能 心功能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