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录》考 被引量:8
1
作者 喻意志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2-56,69,共6页
《歌录》是产生于西晋至南朝宋时 (具体而言即公元 2 70年至 475年 )的一部记录乐府音乐的典籍。唐末宋初时全部散佚。清人王谟曾辑佚此书 ,但有遗漏及考据失实者。今将《歌录》的全部佚文加以分析 ,对其内容、成书及流传等方面进行了... 《歌录》是产生于西晋至南朝宋时 (具体而言即公元 2 70年至 475年 )的一部记录乐府音乐的典籍。唐末宋初时全部散佚。清人王谟曾辑佚此书 ,但有遗漏及考据失实者。今将《歌录》的全部佚文加以分析 ,对其内容、成书及流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录》 考证 《乐府诗集》 《文选》 李善注 佚文 乐府音乐 音乐文献
下载PDF
音乐教科书的初级形式——学堂乐歌唱歌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资利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31-34,共4页
学堂乐歌标志中国音乐教育的开端,为解决教唱"什么歌"而产生的唱歌集成为音乐教科书的初级形式。唱歌集产生的历史背景折射出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产生的曲折道路;其编写属于大众性而非专业性,编写的体例为歌本式、集子式。... 学堂乐歌标志中国音乐教育的开端,为解决教唱"什么歌"而产生的唱歌集成为音乐教科书的初级形式。唱歌集产生的历史背景折射出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产生的曲折道路;其编写属于大众性而非专业性,编写的体例为歌本式、集子式。其历史意义超越了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职责和价值。它不仅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教科书的初级形式,而且还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学学科教科书的前身;它不仅是关于音乐的、关于教育的,而更是20世纪初渗透力最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启蒙的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堂乐歌 唱歌集 教科书
下载PDF
宋代诗文词作者的层级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兆鹏 齐晓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70,187,188,共16页
宋代有诗、词、文作品传世的作者共16775人。超过一半的作者都是孤篇存世,存诗文词1-9首(篇)的低产作者占八九成,中产作者有一成多。诗文存量在501首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57人,其中陆游诗作最多,达9242首,苏轼的文章量居首,有4837篇。从地... 宋代有诗、词、文作品传世的作者共16775人。超过一半的作者都是孤篇存世,存诗文词1-9首(篇)的低产作者占八九成,中产作者有一成多。诗文存量在501首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57人,其中陆游诗作最多,达9242首,苏轼的文章量居首,有4837篇。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的作者最多,其次是福建、江西,这三省的作者占天下之半,可见其文风之盛,也见出作者分布的不均衡。从南北对比来看,南方占绝对优势,北方10省市的作者总数不如浙江一省的人多。作者的版图分布,呈两片一带一点型。从作品量的贡献来看,词文的创作量都是江西第一、浙江第二,诗作量则是浙江称雄。宋代诗文七成多的作品是由浙江、江西、四川、福建、江苏五省的作者创作的。从地市级作者分布看,福建南平市的作者数高居第一,福州第二,杭州第三。数据表明,进士人数与诗文词作者人数呈高度正相关,进士多的地区,作者亦多、文风亦盛。从阶段性变化来看,元祐时期,宋代诗文词全面进入高峰期,数据印证了元祐文学的辉煌和南宋中兴时期文学的“中兴”。宋代诗词文作者和作品的统计数据,细化了对宋代文学发展进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作者研究 作品层级 时空分布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从“新国风”到“歌谣学”——顾颉刚吴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梦稷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8,158,159,共12页
作为民国新知识界"眼光向下的革命"的重要成果,顾颉刚的吴歌研究历来被视为歌谣运动中的学术经典。顾颉刚的吴歌研究勾勒出从歌谣采集、整理到研究、实践的完整图景,因此得以呈现出这一学术形态的内部逻辑及其限度。民国新知... 作为民国新知识界"眼光向下的革命"的重要成果,顾颉刚的吴歌研究历来被视为歌谣运动中的学术经典。顾颉刚的吴歌研究勾勒出从歌谣采集、整理到研究、实践的完整图景,因此得以呈现出这一学术形态的内部逻辑及其限度。民国新知识界在以民间歌谣重构新文化的同时,歌谣亦反过来被这种新文化的想象所界定。在"学术"与"运动"交叠的脉络中进入学术版图的民间文学,肇始之初即蕴含着"民间"与"民族"的双重面向,两者的互动与张力则构成早期歌谣学与民俗学实践的话语动力。在学术史的视野下重新反思顾颉刚的吴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顾颉刚民俗研究本身的理解,而且能够为民国歌谣学乃至民俗学史的讨论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吴歌甲集》 歌谣运动 学术史
原文传递
从《国学唱歌集》到《音乐小杂志》——李叔同音乐事业的起步与升华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净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27-131,共5页
李叔同于1905年编《国学唱歌集》,是其音乐事业起步的标志,而次年他在日本编辑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则标志着他音乐事业的升华。研究李叔同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思想,必须追溯《国学唱歌集》的出版和《音乐小杂志》的创刊... 李叔同于1905年编《国学唱歌集》,是其音乐事业起步的标志,而次年他在日本编辑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则标志着他音乐事业的升华。研究李叔同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思想,必须追溯《国学唱歌集》的出版和《音乐小杂志》的创刊。这也是研究李叔同音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叔同 国学唱歌集 音乐小杂志 研究
原文传递
略论《壮族风俗歌谣集》的内容、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凌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32,共5页
《壮族风俗歌谣集》以古壮字形式记录保存了往昔的壮族风俗歌谣,其内容涉及红水河流域壮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婚姻、教育、村寨组织等各个方面,再现了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从多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产经验、生活智慧、俗尚风情、伦... 《壮族风俗歌谣集》以古壮字形式记录保存了往昔的壮族风俗歌谣,其内容涉及红水河流域壮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婚姻、教育、村寨组织等各个方面,再现了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从多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产经验、生活智慧、俗尚风情、伦理观念等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风俗歌谣集 壮族民歌 历史价值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一部知识分子自我改造的心灵文献——重读初版《夜歌》(1945)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思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9,共7页
何其芳的《夜歌》可以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战士转化的心理记录,是特定政治语境下人性蜕变的心灵文献。它精微地揭示了革命价值理念怎样把战争语境、民族自由的渴望、新中国的梦想整合起来,纳入历史进化论的轨道,从而对何... 何其芳的《夜歌》可以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无产阶级战士转化的心理记录,是特定政治语境下人性蜕变的心灵文献。它精微地揭示了革命价值理念怎样把战争语境、民族自由的渴望、新中国的梦想整合起来,纳入历史进化论的轨道,从而对何其芳人性基因的意象化符号诸如"爱情"、"自然"、"夜"与"梦"进行删除、修改、压制的。何其芳在被改造过程中的矛盾困惑与其坚持的"快乐哲学"之间的缝隙,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分裂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夜歌》 知识分子改造 人性基因 意象 快乐哲学
下载PDF
照花前后镜——温庭筠、韦庄的女性描摹方式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宋燕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1期73-74,共2页
温庭筠、韦庄是《花间集》中最著名的两位词人,他们都有大量女性题材的作品,但是两人在女性描摹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具体作品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考察。
关键词 温庭筠 韦庄 女性 花间集
下载PDF
《花间集》中的山水清音
9
作者 黄海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79-84,共6页
《花间集》的相思离别、歌颂自然之美及咏史怀古等题材中,山水书写或渲染气氛,或抒发情感,对词作主题的呈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山水书写借鉴了山水诗以景传情、因情见景、情景交融等手法,体现了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及词的抒情功能,预示... 《花间集》的相思离别、歌颂自然之美及咏史怀古等题材中,山水书写或渲染气氛,或抒发情感,对词作主题的呈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山水书写借鉴了山水诗以景传情、因情见景、情景交融等手法,体现了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及词的抒情功能,预示着词坛“以诗为词”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山水书写 以诗为词
下载PDF
音乐学术的“结茧式”和“结账式”研究——评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
10
作者 秦序 《音乐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136-140,M0004,共6页
南宋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集》所附“旁谱”,是历代刊印并流传下来的最早曲谱,以律吕字谱、俗字谱、减字谱等方式记写了姜夔自己和他人所作词曲、祀神曲、琴歌等多种曲谱,非常可靠而重要,具有曲调考古研究的“标准器作用”。赵玉卿教... 南宋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集》所附“旁谱”,是历代刊印并流传下来的最早曲谱,以律吕字谱、俗字谱、减字谱等方式记写了姜夔自己和他人所作词曲、祀神曲、琴歌等多种曲谱,非常可靠而重要,具有曲调考古研究的“标准器作用”。赵玉卿教授以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完成的《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体现了攻坚克难、不惧艰险的探索精神,总结并继续前人的艰难探索,提出自己后来居上的新成果和解读方案。这一研究也是总结荟萃前人成果和经验的“结茧式”和“结账式”研究,大大方便后人继续深入,也是个体研究向社会化研究发展的有价值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道人歌曲集 旁谱 曲调考古 结茧式结账式研究
下载PDF
与我国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抢救、收集、审编工作的半生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辑审工作回顾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民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5,共7页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间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工作的发起、开展,以至完成全部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工作,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0世纪下半叶与21世纪之交这段历史时期内的盛世传奇...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间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工作的发起、开展,以至完成全部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工作,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0世纪下半叶与21世纪之交这段历史时期内的盛世传奇。文章的作者作为亲历者,回顾了这一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集成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中国民间戏曲音乐集成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中国 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 编审工作
下载PDF
郭茂倩的声诗观与《乐府诗集》的编纂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由应用功能看,大多服务于祭祀、宴享、行军等仪式。他不将当时最为流行的“由乐定词”、“依声填词”的“乐府”录入《乐府诗集》的事实,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的基本编纂宗旨,也表现了南北宋之交文人士大夫力求维护和恢复诗乐传统,“务尊其体”的诗家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茂倩 声诗观 《乐府诗集》
下载PDF
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猛补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9,共9页
《全宋诗》有不少疏误。本文就温州地方文献中发现的《全宋诗》编者所失收的作品及疏误之处,进行了辑佚和订误,为《全宋诗》的完善及温州地方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宋诗》 温州地方文献 订补
下载PDF
太平府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被引量:5
14
作者 汤华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7-59,共3页
明清太平府即宋太平州(治当徐),辖境包括今安徽马鞍山、芜湖、繁昌。从太平府地方文献中共辑录为《全宋诗》失收的作品27首,重录2首,其中包括黄庭坚、沈括、郭祥正、贺铸、洪迈等知名人士的诗作。
关键词 《全宋诗》 辑佚 太平府 地方文献
下载PDF
刘兆吉及其《西南采风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光荣 宣淑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55-59,共5页
1938年春,刘兆吉参加了西南联大旅行团,从长沙步行到昆明。在3500里行程中,他沿途收集民歌,集成《西南采风录》,是为西南联大较早的文献之一,被誉为“现代三百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它开创了我国以个人力量采风并将所得歌谣编辑成... 1938年春,刘兆吉参加了西南联大旅行团,从长沙步行到昆明。在3500里行程中,他沿途收集民歌,集成《西南采风录》,是为西南联大较早的文献之一,被誉为“现代三百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它开创了我国以个人力量采风并将所得歌谣编辑成书的先例,保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南社会的历史面貌和风土人情,具有社会学、民俗学和语言、文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兆吉 西南采风录 历史地位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西南歌谣采风与闻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嬗变
16
作者 张敏 《河南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闻一多在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是一个光辉的形象,其核心在于“爱国”。自1938年西南歌谣采风始,闻一多所热爱的“民族国家”内涵有所变化。之前闻一多爱的是祖国的“文化”,坚守“文化国家”,秉持文化民族主义;之后,他爱的是祖国的“... 闻一多在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是一个光辉的形象,其核心在于“爱国”。自1938年西南歌谣采风始,闻一多所热爱的“民族国家”内涵有所变化。之前闻一多爱的是祖国的“文化”,坚守“文化国家”,秉持文化民族主义;之后,他爱的是祖国的“人民”,追求“民权国家”,践行政治民族主义。历经西南迁移与歌谣采风,闻一多实现了对“人民”的情感认同与身份转换,基于“人民至上”立场,其20世纪40年代的诗学观和学术思路随之发生转变:不再执着于传统诗学与唯美的艺术形式,转而强调诗歌的社会价值;不再躲进书斋,做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而是贴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研究,表达对“人民”创造“新中国”的美好向往与政治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歌谣采风 民族国家观念
下载PDF
发现与重估:明戴熺编《宋苏文忠公海外集》述略
17
作者 甘生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8-102,共5页
刊行于万历四十七年的戴熺编《宋苏文忠公海外集》(简称戴编《海外集》),长期流传日本,未著录于国内任何公、私书录。该本是迄今发现的首部以“海外集”命名的苏轼海外诗文单行本,相较于其前刊行的陈荣选编《苏文忠公居儋录》(简称陈编... 刊行于万历四十七年的戴熺编《宋苏文忠公海外集》(简称戴编《海外集》),长期流传日本,未著录于国内任何公、私书录。该本是迄今发现的首部以“海外集”命名的苏轼海外诗文单行本,相较于其前刊行的陈荣选编《苏文忠公居儋录》(简称陈编《居儋录》),该本编排体例更为合理、规范,对樊庶编《苏文忠公海外集》(简称樊编《海外集》)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熺 《宋苏文忠公海外集》 孤本
下载PDF
《潘子真诗话》异文商榷
18
作者 刘蕙嘉 王媛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3期95-100,共6页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介绍,北宋时期的学者潘淳所作的《潘子真诗话》原有《说郛》本,因残缺不全,故其对此书加以补录,可认定者并案语共计三十七条。虽然郭先生的辑佚成果为学界所认可和称道,但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发现其中仍有一些... 据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介绍,北宋时期的学者潘淳所作的《潘子真诗话》原有《说郛》本,因残缺不全,故其对此书加以补录,可认定者并案语共计三十七条。虽然郭先生的辑佚成果为学界所认可和称道,但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发现其中仍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以《潘子真诗话》为例,《辑佚》仍然存在漏校、错校、漏辑异文等现象,在诗话内容的取舍方面,也有需要值得完善之处,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子真诗话》 《宋诗话辑佚》 异文 商榷
下载PDF
《宋诗话辑佚》拾遗初编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强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郭少虞先生《宋诗话辑佚》对已经亡佚散失的三十六种宋代诗话著作作了辑佚工作,为研究宋代诗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限于材料,先生辑佚之外还有一些资料未见收录,虽有学者作了一定的增补,然仍有部分资料可以补遗。本文即对《宋诗话辑佚... 郭少虞先生《宋诗话辑佚》对已经亡佚散失的三十六种宋代诗话著作作了辑佚工作,为研究宋代诗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限于材料,先生辑佚之外还有一些资料未见收录,虽有学者作了一定的增补,然仍有部分资料可以补遗。本文即对《宋诗话辑佚》中的六种诗话,《王直方诗话》、《古今诗话》、《唐宋诗话》、《潘子真诗话》、《桐江诗话》、《艺苑雌黄》等六种作了增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话辑佚 郭少虞 拾遗 诗话
下载PDF
新发现的晏殊、吕惠卿佚文——《全宋文》辑补二则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军伟 罗云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11,共4页
宋人晏殊《云居山重修真如禅院碑记》、吕惠卿《杭州慧因教院华严阁记》二文对研究二人文学成就、佛学思想,了解考证佛教史料有重要价值,而此二文为《全宋文》失收,今为之补正。
关键词 《全宋文》 辑补 晏殊 吕惠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