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流并治”:土司制度推行中的常态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庭硕 李银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100,共12页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代在我国西南地区普遍推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用当地的各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各级、各类土官,如土司、土职、土弁等。在土司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朝廷又多次执行"改土归流",以至于此前有的学者将...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代在我国西南地区普遍推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用当地的各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各级、各类土官,如土司、土职、土弁等。在土司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朝廷又多次执行"改土归流",以至于此前有的学者将土官与流官视为截然两分的行政机构,甚至将土司视为游离于朝廷之外的"化外"酋邦。然而,仔细排比元、明、清三代史志的相关资料后却不难发现,即令是在执行土司制度的地区,朝廷任命的流官始终在土司衙门中任职。土司被"改土归流"后,其后裔还可以在当地充任各级土职,与流官一道治理当地各少数民族,有的土司甚至还能以土司的身份因功受奖,未经科举考试而直接充任高级流官。这些事实的客观存在足以表明,土司与流官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都是朝廷职官制度中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其间不仅可以并存,还可以互换,而且还能够相互制衡、互为补充,因而"土流并治"理当是土司制度推行中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土官 流官 土流并治
原文传递
构建“土司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良品 李思睿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4,共6页
"土司学"是以"因俗而治"、"天下一统"、"华夷一体"为理论基础,以实施土司制度相关的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等为研究对象,以土司、土司制度、土司问题、土司现象、土司文化等为主要研究内容,... "土司学"是以"因俗而治"、"天下一统"、"华夷一体"为理论基础,以实施土司制度相关的思想、事实、制度及行政等为研究对象,以土司、土司制度、土司问题、土司现象、土司文化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行政学、行为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相融合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或一门专学)。针对构建"土司学"还存在相关概念不统一、研究对象不一致、理论体系不健全、研究方法不全面等问题,笔者认为,"土司学"构建走向理论化、土司制度史料整理注重系统化及学术研究避免时空泛化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学 概念 研究对象 理论体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土司制度历史地位新论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世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8,141,共8页
土司制度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具体表现在: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文化包容和管控的新实践、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土司治理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土司制度对人类文明承续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历史地位 影响
下载PDF
论民国档案中的土司承袭 被引量:9
4
作者 成臻铭 刘中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6,共13页
有选择性地发掘民国时期土司承袭档案,回归民国进行土司制度史观察,借助民国时期土司承袭的9件系列档案把握民国时期土司承袭的手续之后,认为民国时期土司承袭手续是完备的,它既有司县邻印甘各结、土官顶辈宗图与亲供,又有道尹呈文、委... 有选择性地发掘民国时期土司承袭档案,回归民国进行土司制度史观察,借助民国时期土司承袭的9件系列档案把握民国时期土司承袭的手续之后,认为民国时期土司承袭手续是完备的,它既有司县邻印甘各结、土官顶辈宗图与亲供,又有道尹呈文、委任状,还限定了土司承袭的时间。不过,这些与清代比较还是发生了诸多变化。诸多事实表明,土司制度在民国时期并没有终结,否则土司没有生存的制度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隔 关联性 西北民族走廊 河西走廊 河湟地区
下载PDF
国家权力在民族地区的延伸——以云南德宏傣族土司制度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洪涵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国家政权建设主要指政权的官僚化、渗透性、分化以及对下层控制的巩固。我国元明清以来设立的土司制度,基于对土司授职、承袭、考核的规定,使土司成为朝廷命官,将土司地区作为国家防卫的屏障,并要求其承担一定的朝贡、纳税义务,实现了... 国家政权建设主要指政权的官僚化、渗透性、分化以及对下层控制的巩固。我国元明清以来设立的土司制度,基于对土司授职、承袭、考核的规定,使土司成为朝廷命官,将土司地区作为国家防卫的屏障,并要求其承担一定的朝贡、纳税义务,实现了国家权力在边疆民族地方的下沉。与内地相较,这种政权建设方式在组织、制度、文化支撑等多方面又有所不同。这一点可以云南德宏傣族土司制度为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建设 土司制度 傣族
下载PDF
“改土归流”还是“改土设流”——1937年甘肃“博峪事变”再考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志通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9,216,共10页
杨氏家族的世袭土司集政、军、教、族权为一体,统治卓尼藏区达五百多年。1937年,第19代藏族土司兼洮岷路保安司令杨积庆被内乱部队在博峪杀死,史称"博峪事变"。国民政府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地方实力派与藏族各界围绕事变善... 杨氏家族的世袭土司集政、军、教、族权为一体,统治卓尼藏区达五百多年。1937年,第19代藏族土司兼洮岷路保安司令杨积庆被内乱部队在博峪杀死,史称"博峪事变"。国民政府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地方实力派与藏族各界围绕事变善后事宜博弈,甘肃省政府借机在形式上完成了改土归流,成立了以卓尼设治局为中心的国家政权建制,但又保留了以杨复兴兄弟、洮岷路保安司令部为中心的土司制度。这种形式上的改土归流实为"改土设流"、"土""流"并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峪事变” 改土归流 卓尼设治局 改土设流
原文传递
明清西南地区女土司述略 被引量:6
7
作者 党会先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8-23,共6页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因为土司制度的实施,以及西南民族地区女性的特殊地位,涌现出了一批女土司,其中云南最多,四川次之,贵州再次之。这些女土司在袭职期间或能保境安民,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或为争权夺利,不惜挑起战乱,对社会发展起到破...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因为土司制度的实施,以及西南民族地区女性的特殊地位,涌现出了一批女土司,其中云南最多,四川次之,贵州再次之。这些女土司在袭职期间或能保境安民,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或为争权夺利,不惜挑起战乱,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作用,但无论如何,都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土司制度 女土司
下载PDF
明清时期黔西南的“土流并治”与赋役征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楠林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81,215,共13页
相比于明朝在西南地区的流官官府更多地因循原土司的统治方式,清朝则致力于将边疆地区传统的社会结构制度化,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将部分"营"改为"里"的同时,也使"营长"由宗支继承变为流官指派。这实则意... 相比于明朝在西南地区的流官官府更多地因循原土司的统治方式,清朝则致力于将边疆地区传统的社会结构制度化,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将部分"营"改为"里"的同时,也使"营长"由宗支继承变为流官指派。这实则意味着赋役征收方式的转变,将本应"纳租于主"的公田造册升科,按"分"纳赋。而流官简单地以汉族中的租佃、主佃、乡保等观念来看待土司、土目与其所辖民众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改土归流以后,当地民户在向流官州县纳赋应役的同时,土司、土目对其的需索、派累依然存在,其只有通过赎买村寨的方式才能买断土司的派累之权。或许,在国家与土司博弈的情况下,对于普通民户而言,"土流并治"的内涵更多的是双重负担的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南 土司 土流并治 赋役征收
原文传递
青海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及其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单菲菲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79-82,共4页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对中国西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土司制度在青海土族地区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就青海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的渊源、特点、当地土司的概况及其影响进行论述。
关键词 青海 土族 土司制度
下载PDF
青海土司制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普选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0-44,107,共6页
土司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体制。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土族、撒拉族中也实行了土司制度。本文从土族、撒拉族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属性、地理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土司产生的原因。认为土司制度是... 土司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体制。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土族、撒拉族中也实行了土司制度。本文从土族、撒拉族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属性、地理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土司产生的原因。认为土司制度是明清中央政权在这一地区实行的符合民族特点的地方行政体制,对稳定边疆地区的局势、调和民族关系、维护明清的封建统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土族 撒拉族
下载PDF
安福、永定二县的设置与清代州县行政管理体制在湘西北的确立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凡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6,共6页
明初设立的九溪、永定二卫,到了清初已经演变为征收屯赋、管理屯民的地方行政性管辖机构。雍正年间裁卫设县,结束了九溪、永定二卫的历史存在,并在调整土地与户口归属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湘西北地区卫所军事管理体制向州县行政管理体制... 明初设立的九溪、永定二卫,到了清初已经演变为征收屯赋、管理屯民的地方行政性管辖机构。雍正年间裁卫设县,结束了九溪、永定二卫的历史存在,并在调整土地与户口归属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湘西北地区卫所军事管理体制向州县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所制度 土司 州县行政管理体制
原文传递
通过征用帝国象征体系获取地方权力——明代广西土司的宗教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江华 《民族学刊》 2010年第2期25-41,161,共18页
元明土司制度的建立,事实上使得这些地方势力的权力基础开始由中央王朝掌控,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土司只有依赖于帝国权力才能维持和参与地方权力的竞争。在这一情形下,中央王朝的宇宙观与象征体系被全面引入该地区,既成为土司维持现有权力... 元明土司制度的建立,事实上使得这些地方势力的权力基础开始由中央王朝掌控,广西左右江地区的土司只有依赖于帝国权力才能维持和参与地方权力的竞争。在这一情形下,中央王朝的宇宙观与象征体系被全面引入该地区,既成为土司维持现有权力的工具,也为土司可能的扩张铺平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土司似乎也尝试利用新的宗教象征体系将其家族权力与地方社会扣连在一起,但这一结果也最多只能是杜绝其他土司对其领土的觊觎,反而更加强了帝国对广西土司地区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土司 土司制度 帝国象征体系 宗教实践 岑瑛 思恩军民府
下载PDF
明代云南土官袭职制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勇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3期89-98,共10页
云南是明代土官的主要分布区。明代云南土官有选用和世袭两类。选用土官为汉人,世袭土官是土酋。土酋袭职的次序有父子、兄弟、妻子、女婿、叔侄,甚至得到明朝许可后头目也可以袭职。在云南土酋袭职方式的基础上,借鉴明代武职袭职程序,... 云南是明代土官的主要分布区。明代云南土官有选用和世袭两类。选用土官为汉人,世袭土官是土酋。土酋袭职的次序有父子、兄弟、妻子、女婿、叔侄,甚至得到明朝许可后头目也可以袭职。在云南土酋袭职方式的基础上,借鉴明代武职袭职程序,形成了云南土官袭职的基本程序,即应袭土官提出申请,头目保举,官员勘合,且应袭者符合年龄条件后可袭职。为避免争袭,应袭土官要接受儒学教育,在职土官要编制宗支图谱。云南土官赴京袭职,是明初形成的惯例。但路途遥远和土官贫富不均使正统时期出现纳粮就地勘合袭职。而勘合官员腐败等弊端,导致了嘉靖初年芒部、武定、寻甸等处土官叛乱。平定叛乱后,在总结弊端的基础上,嘉靖九年(1530)制定《土官袭职条例》。此后加强对土官的约束,每三年考核一次,通过考核才能连任,对违法乱纪、不服从勘合的土官实行改流。随着嘉靖时期灾荒增多、财政不足,嘉靖十五年(1536)开始实行纳粮折银袭职。而勘合官员索贿、不作为等行为影响了三宣六慰地区土官对明朝的向背,隆庆至万历初年木邦、陇川、潞江、蛮莫等土官叛附缅甸。为增强明朝对土官的凝聚力,万历初年放宽土官袭职条件,不纳粮也可以就地勘合袭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云南 土司制度 土官袭职 吏治
下载PDF
明代土司地区的宗族制度——以永顺彭氏土司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凯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7,共5页
明代的宗族制度不仅在汉族地区有着长足的发展,亦在土司地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土司作为王朝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正统代言人",对宗族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也是十分重视的。土司建立和推广宗族制度的内容包括族谱的编写、宗祠的... 明代的宗族制度不仅在汉族地区有着长足的发展,亦在土司地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土司作为王朝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正统代言人",对宗族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也是十分重视的。土司建立和推广宗族制度的内容包括族谱的编写、宗祠的修建、族学的设立等方面。而这一过程在湖广地区的永顺彭氏土司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土司地区 宗族制度 永顺彭氏土司
下载PDF
从车里宣慰司刀维屏潜逃事件看乾隆朝对西南边境的管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亚辉 罗盈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乾隆三十八年,云南车里地区发生动乱,车里宣慰司刀维屏携眷潜逃境外,致使清朝西南边境门户大开,边防空虚,暴露出清代中期西南边境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乾隆朝政府反应迅速,署云贵总督彰宝亲赴普洱调查此案,通过整饬吏治、将车里宣慰... 乾隆三十八年,云南车里地区发生动乱,车里宣慰司刀维屏携眷潜逃境外,致使清朝西南边境门户大开,边防空虚,暴露出清代中期西南边境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乾隆朝政府反应迅速,署云贵总督彰宝亲赴普洱调查此案,通过整饬吏治、将车里宣慰司改土归流、设立专营驻防等措施来加强边境防御力度。然而受瘴气影响,车里驻军每年死亡数量不下百余人,占该处驻军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边境驻防与边境管理难以正常进行。乾隆朝政府权衡流官与土司守边之利弊,最终于乾隆四十二年在车里地区复设宣慰土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时期 车里宣慰司 边境管理 土司制度
下载PDF
土司制度:国家权力在西南土司地区的延伸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良品 赵毅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7,137,共8页
明清统治者出于国家权力向土司地区延伸的需要,要求各地土司必须在国家确定的土司制度(包括承袭制度、职衔制度、贡赋制度、奖惩制度等)框架内接受地方长官的约束,履行驻防、守御的职责,随时以备征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治理土司的主要... 明清统治者出于国家权力向土司地区延伸的需要,要求各地土司必须在国家确定的土司制度(包括承袭制度、职衔制度、贡赋制度、奖惩制度等)框架内接受地方长官的约束,履行驻防、守御的职责,随时以备征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治理土司的主要策略有五:第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彰显约束之策;第二是在承袭问题上,显示驾驭之权;第三是在执行过程中,实施监督之术;第四是在统治手段上,采取"恩威"之计;第五是在目标设定上,达成土流一体。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各地土司促进国家权力延伸的举措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控制辖区内的民众,这为国家权力在西南土司地区的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国家权力 西南土司地区 延伸
下载PDF
试论土司的“地方化”与“国家化”——以鄂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岳小国 梁艳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2,共4页
土司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始终渗透、交织着"国家化"与"地方化"两种面向。鄂西地区的方志、谱书等材料显示,当地土司先祖多为中原流官,他们有着模糊、乃至想象的祖先记忆与国家认同。后因政权更迭,这些流官先祖入... 土司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始终渗透、交织着"国家化"与"地方化"两种面向。鄂西地区的方志、谱书等材料显示,当地土司先祖多为中原流官,他们有着模糊、乃至想象的祖先记忆与国家认同。后因政权更迭,这些流官先祖入土为"酋",开启了其"本地化"的历史。元明时期,土司制兴起,这些先祖获封土司,被纳入"王化"。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变土司区为流官经营,试图将土司之地完全纳入"国家化"范围,以达到去除其"地方化"的目的。改流导致土司区文化受到冲击,但其"土著"特性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碰撞中却得到最大程度彰显。因此,改土归流既是土司区"国家化"的深化,同时也强化了区域内民众的地方认同与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地方化 国家化
下载PDF
中国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良品 韦丽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7,125,共8页
中国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新时代,土司制度方面一些陈旧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站在时代前沿,也很少孕育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因此,在继承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必... 中国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新时代,土司制度方面一些陈旧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站在时代前沿,也很少孕育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因此,在继承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必须整合力量、融合发展,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需要在内容上、理论上、方法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 国家治理 制度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土司体育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莹 李雨衡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
"土司体育文化"附属于"土司制度"而生,特指土司统治地区的体育形态,形成于元明清时期。在土司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将土司制度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合,从体育学科的特殊角度对土司社会的体育现象进行全新... "土司体育文化"附属于"土司制度"而生,特指土司统治地区的体育形态,形成于元明清时期。在土司文化的研究基础上,将土司制度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合,从体育学科的特殊角度对土司社会的体育现象进行全新的综合研究和解读,提出"土司体育文化"的新概念,并对土司体育文化的理论概念、内涵结构、外延形态、核心本质进行探析研究,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土司体育文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土司 土司体育文化体系 西南边疆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与制度规范:明代改土归流意义审思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文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90,185,共9页
改土归流既是一项国家治理机制,也是一种制度规范措施。元代初创土司制度,明代使之进一步发展、规范和完善,改土归流是重要举措之一。既往的诸多研究,多从废除土司、社会变革、土司制度终结等层面来阐述改土归流,缺乏多维度的审视和历... 改土归流既是一项国家治理机制,也是一种制度规范措施。元代初创土司制度,明代使之进一步发展、规范和完善,改土归流是重要举措之一。既往的诸多研究,多从废除土司、社会变革、土司制度终结等层面来阐述改土归流,缺乏多维度的审视和历史情境的微观考察。通过对明代改土归流方式、特点与意义的梳理,认为相较于后世,明代一定程度上是将改土归流作为土司制度运行与发展过程的一个惩戒机制,以起到规范土司管理的作用,并不是全然废除土司制度。明朝与土司的关系,在控制与被控制之间,两者还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区,改土归流并不一定与土司制度是对立发展的。明代改土归流一方面调控了土司,完善了土司制度,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土司势力,为后世的改土归流作了铺垫,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国家治理 制度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