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垮掉一代的精神探索与《在路上》的意义 |
肖明翰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7
|
|
2
|
“道非道”:美国垮掉派诗人与佛禅 |
耿纪永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3
|
论杰克·凯鲁亚克俳句的禅意 |
陈盛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4
|
“垮掉一代”精神探源 |
周凌枫
|
《红河学院学报》
|
2005 |
5
|
|
5
|
从《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
李子诚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6
|
|
6
|
“嚎叫”之后的时代强音——探析金斯堡对鲍勃·迪伦创作的影响 |
王垚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5
|
|
7
|
“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反叛与社会建构身体观 |
吴琳娜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5
|
|
8
|
国内杰克·凯鲁亚克研究综述 |
郁敏
|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
2023 |
0 |
|
9
|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
贺莉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重新解读作为文化思潮的“垮掉一代” |
侯阿丹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1
|
"垮掉一代"的原义与误传 |
容新芳
李晓宁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2
|
美国梦寻——读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 |
王海燕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3
|
“垮掉一代”与爵士乐的融合 |
陈小红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4
|
解读《在路上》中的文化底蕴 |
杨芳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5
|
“垮掉派”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 |
张晓芸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6
|
“愤怒的青年”与“垮掉的一代”之比较研究 |
高照成
冯海燕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7
|
孤独的上路——简析《在路上》的多重结构 |
熊晓霜
张金蕾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8
|
论盖茨比的双重性格 |
李疆彤
|
《柳州师专学报》
|
2004 |
2
|
|
19
|
艾伦·金斯伯格诗艺观中的东方宗教倾向 |
任显楷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20
|
禅宗与灵感——论“垮掉禅”对“垮掉的一代”文学创作之影响 |
李顺春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