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悲剧美学视域下的戊戌变法
1
作者 贾小壮 栾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06-111,共6页
19世纪末期的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一次历史尝试,以维新派六君子被害的结局宣告失败,至此,戊戌变法的悲剧色彩奠定。钻研西方美学的王国维提出了“壮美”的审美范畴。维新派与守旧派的对抗、变法的失败,印证了王国维悲剧美学在... 19世纪末期的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一次历史尝试,以维新派六君子被害的结局宣告失败,至此,戊戌变法的悲剧色彩奠定。钻研西方美学的王国维提出了“壮美”的审美范畴。维新派与守旧派的对抗、变法的失败,印证了王国维悲剧美学在历史中的时代反映。在发掘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悲剧倾向的基础上,探究戊戌变法的悲剧含义,旨在展现一种富有时代情绪的历史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王国维 美学 “壮美” 悲剧
下载PDF
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洪水说”“地顶说”“地运说”——兼论《康子内外篇》的写作与完成时间 被引量:3
2
作者 茅海建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共24页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授中谈到了"洪水说",即四千年前世界全陷于洪水之中,人类的历史从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从夏禹开始;谈到了"地顶说",即昆仑为地顶,在洪水期间保留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昆仑有"四大金龙池&...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授中谈到了"洪水说",即四千年前世界全陷于洪水之中,人类的历史从此开始,中国的历史从夏禹开始;谈到了"地顶说",即昆仑为地顶,在洪水期间保留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昆仑有"四大金龙池",是额尔齐斯河、阿姆河、印度河、黄河的源头,由此形成了繁荣的亚洲文明。这些奇特的学说究竟有什么政治目的?本文认定,《康子内外篇·地势篇》涉及到"地顶说",但已发展成为"地势说",是康有为在戊戌之后的思想。本文说明,康有为弟子徐勤、刘桢麟、梁启超政论文中的"地运说",即人类文明从印度发生,向西传播到欧洲和美洲,将通过东西两条路线(俄国西伯利亚、美洲经日本)传到中国,才是"洪水说""地顶说"的最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戊戌变法 康子内外篇 黎祖健 万木草堂口说 徐勤 刘桢麟 梁启超
原文传递
维新变法:中国文学转换的现代性特征及其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德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5,共7页
古代中国文学在维新变法前后向现代文学开始全面转换,其前提是"世界文学"的背景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不只是单一的文学作品而是全方位的:创作主体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文学观念更新先行或并行... 古代中国文学在维新变法前后向现代文学开始全面转换,其前提是"世界文学"的背景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所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不只是单一的文学作品而是全方位的:创作主体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文学观念更新先行或并行于创作实践,创作实绩乃文学现代性的复杂载体,四大文体组成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翻译文学是中国现代转换的重要维度,而"中体西用"则是中国文学实现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维新变法 现代性
下载PDF
1895年:近代中国的多重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孔亭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31-36,共6页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开始觉醒;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他们为变法自强宣传西方新思想;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开启了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开始觉醒;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他们为变法自强宣传西方新思想;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开启了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与此同时,袁世凯开始创建北洋新军,由这支新军衍生的北洋军阀曾控制北京政府长达16年之久。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国有着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95年 中华民族觉醒 新式知识分子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下载PDF
中国和日本近代化改革的比较考察──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田正平 良小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5-10,共6页
中日近代化改革是对后发型国家近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富于典型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围绕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西方近代思想的导人及其特征、近代教育的创立及其指导思想等三个方面,对起步阶段的中日近... 中日近代化改革是对后发型国家近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富于典型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中心,围绕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西方近代思想的导人及其特征、近代教育的创立及其指导思想等三个方面,对起步阶段的中日近代化改革作了宏观性的比较考察,主要试图揭示两国近代化改革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中日近代教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论梁启超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延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1-96,共6页
梁启超的改良主义经济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影响重大。其维新变法的主张及生利分利、振兴实业、货币、利用外资等经济思想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意义,就是对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仍有很大的现实影响。
关键词 维新变法 生利分利 振兴实业 货币 利用外资
下载PDF
从策略运用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成败
7
作者 苏宏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26-28,35,共4页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迥然不同,这与领导者在战略部署、策略运用上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维新派战略上“躁进”,策略上“轻率”,没有抓住有利的改革时机。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纲领,“稳扎稳打”地推进改...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迥然不同,这与领导者在战略部署、策略运用上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维新派战略上“躁进”,策略上“轻率”,没有抓住有利的改革时机。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纲领,“稳扎稳打”地推进改革,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才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 领导者 改革 策略
下载PDF
论19世纪末年的社会心态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庆林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1-74,共4页
自戊戌变法后期清朝政府守旧派掌控朝政始的19世纪末年,趋新的社会风气转为沉闷;特别是义和团运动时期,守旧派将其仇新、排外的情绪推向极至,直接导引了普通民众的冷漠与无知、新式知识分子的压抑与彷徨心态。
关键词 19世纪末年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社会心态
下载PDF
维新运动与19世纪末现代国家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于英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从全球视角来看,1895—1898年的维新运动与19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大体相似。维新运动的主张,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的同时具有保守主义的局限;经济上,近代化和国家行政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民族主义成为凝聚现代国家的意... 从全球视角来看,1895—1898年的维新运动与19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大体相似。维新运动的主张,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的同时具有保守主义的局限;经济上,近代化和国家行政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民族主义成为凝聚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这些均与19世纪末世界各地现代国家构建的共同特点相符合,从而彰显出维新运动的世界意义。维新运动堪称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初创期,不仅为之后的百年发展提供了积极的能动力,亦可为当今中国引领全球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运动 现代国家构建 19世纪末
下载PDF
维新前后商业报刊的时政报道与读者阅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建国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8,共9页
维新前后,商业性报刊得到了较快发展。上海的几家大报发行量和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商业报刊对甲午时局和维新活动的报道,引起士人的广泛关注。读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激发了对时政新闻阅读的热情。而读者读报后的所思所想,通过他们... 维新前后,商业性报刊得到了较快发展。上海的几家大报发行量和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商业报刊对甲午时局和维新活动的报道,引起士人的广泛关注。读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激发了对时政新闻阅读的热情。而读者读报后的所思所想,通过他们的社交网络和日常书写,进一步扩大了新闻知识作为思想资源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前后 商业报刊 阅读
原文传递
论戊戌学会的现代社团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平一 曾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戊戌维新时期,正在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近代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的时代背景下,以西方现代社会学("群学")理论为思想基础在各地建立了众多学会。这些学会大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体... 戊戌维新时期,正在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化的新绅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近代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的时代背景下,以西方现代社会学("群学")理论为思想基础在各地建立了众多学会。这些学会大多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体系,内部关系体现着西方现代民主和平等的原则;采用了集会演讲、创办报刊、刊印图书、举办学堂、兴办图书馆等活动形式,有的学会还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设备开展活动;这些学会具有文化启蒙、社会整合和政治动员之现代功能。因此,戊戌年间的维新学会是一种具有强烈现代性色彩的新型社会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学会 新绅士 “群学” 文化启蒙 社会整合 政治动员
下载PDF
戊戌变法前后的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宜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75-378,共4页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看待文学,把文学看作一种工具,认为无用即无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否定文学的理论。而戊戌变法后的文学无用论则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本身就是目的。文学虽非实用却自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因此,本质上不但不是否定文学的理论,而且是一种更深刻、更彻底的肯定文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前后 文学无用论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戊戌南学会集会讲论活动若干史实的补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平一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南学会共集会讲论17次,而不是传统所说的13次,其中主题演讲13次,观看幻灯并"按图讲论"3次,临时召集的"聚晤讲论"即集体议事1次。在13次主题演讲中,共有44人次进行了演讲。
关键词 戊戌维新 南学会 集会讲论
下载PDF
从利益集团视角解析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14
作者 陈开江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39-43,共5页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比较一直是中日史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试从旧利益集团的构筑态势、分化旧利益集团组合新利益集团过程中的策略运用和皇权在此过程中稳定凝聚功能的发挥三大角度探析二者成败原因,并从中得出...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比较一直是中日史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试从旧利益集团的构筑态势、分化旧利益集团组合新利益集团过程中的策略运用和皇权在此过程中稳定凝聚功能的发挥三大角度探析二者成败原因,并从中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对今天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利益集团 皇权
下载PDF
鸦片战争至戊戌维新时期小说文体发展的特征
15
作者 谢圣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3-45,共3页
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转型初期。在这一时期中,各体文学的嬗变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就小说文体发展而言,呈现出三方面的特征:小说发展与时代及诗文发展不平衡;社会因素制约小说文体发展;文学新观念指导滞... 鸦片战争到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转型初期。在这一时期中,各体文学的嬗变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就小说文体发展而言,呈现出三方面的特征:小说发展与时代及诗文发展不平衡;社会因素制约小说文体发展;文学新观念指导滞后制约小说文体的发展。但在戊戌维新前后,随着翻译文学的兴盛,使得资产阶级的小说观念产生转变,便出现了新小说的萌芽和新观念的诞生,为资产阶级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 戊戌维新 小说文体 发展 特征
下载PDF
《日本国志》在戊戌维新前后的时代影响
16
作者 张利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11-113,共3页
19世纪末,清政府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举国上下呼吁变革图强,正当此时,黄遵宪撰著的近代史学名著《日本国志》问世了。该书首倡了学习日本的思想,启迪了国人的观念,为维新变法进行了先期的舆论宣传... 19世纪末,清政府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举国上下呼吁变革图强,正当此时,黄遵宪撰著的近代史学名著《日本国志》问世了。该书首倡了学习日本的思想,启迪了国人的观念,为维新变法进行了先期的舆论宣传,并成为湖南新政取法日本实行改革的蓝本,推动了维新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国志》 戊戌维新
下载PDF
试论戊戌维新时期章太炎的儒学思想
17
作者 张昭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98-105,共8页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学界对于他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特别是儒学思想一直缺乏专门系统的探讨 ,本文结合戊戌变法时期章太炎思想的演进历程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章太炎儒学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
关键词 章太炎 戊戌变法 儒学思想 学术 政治
下载PDF
戊戌变法时期的“王安石记忆”
18
作者 赵诺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年第1期79-85,共7页
戊戌变法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关键事件之一。而戊戌年朝野时势也堪谓诡谲多变。今人对戊戌前后之史事的考察与讨论数量不少,但戊戌时期所谓的"趋新"与"守旧"的争论与分歧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到底如何表现,至今难... 戊戌变法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关键事件之一。而戊戌年朝野时势也堪谓诡谲多变。今人对戊戌前后之史事的考察与讨论数量不少,但戊戌时期所谓的"趋新"与"守旧"的争论与分歧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到底如何表现,至今难说盖棺论定。本文即希望以戊戌年前后士人心中有关"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相关故事的历史记忆为切入点,对"戊戌"那丰富之历史面相作一局部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士人 王安石记忆 趋新 守旧
原文传递
简论戊戌学会的政党特征
19
作者 吴晔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6-10,共5页
戊戌学会与我国历史上的朋党有所不同,这些学会是在当时士人关注时政进而结社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学会制度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末,戊戌学会已经展现出组织士绅、表达政治诉求的作用,并且以各种方式整合思想,从这些方面来看,戊戌学会已经... 戊戌学会与我国历史上的朋党有所不同,这些学会是在当时士人关注时政进而结社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学会制度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末,戊戌学会已经展现出组织士绅、表达政治诉求的作用,并且以各种方式整合思想,从这些方面来看,戊戌学会已经具备了若干近代政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学会 近代政党 特征
下载PDF
黄遵宪与张荫桓关系述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忠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2-97,共6页
在以往的研究中黄遵宪与张荫桓政治交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均曾持节出洋 ,谙熟西学 ,在维新运动中积极倡导变法 ,有过十分密切的政治合作。戊戌年春张荫桓向光绪皇帝推荐《日本国志》 ,举荐黄遵宪 ,对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黄遵宪 张荫桓 戊戌维新 晚清政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