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瓜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的四倍体变异 被引量:48
1
作者 马国斌 王鸣 郑学勤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甜瓜未成熟子叶、幼苗子叶和真叶离体培养的再生植株中存在着明显的四倍体变异,比率分别为30%、16.2%和42.9%。四倍体植株在花冠、气孔、花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均与二倍体植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再生植株叶片... 甜瓜未成熟子叶、幼苗子叶和真叶离体培养的再生植株中存在着明显的四倍体变异,比率分别为30%、16.2%和42.9%。四倍体植株在花冠、气孔、花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均与二倍体植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再生植株叶片气孔大小和气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可以作为从再生植株中早期鉴别四倍体植株的可靠指标。组织培养可以成为获得四倍体甜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组织培养 四倍体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四倍体板蓝根中的两个新生物碱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彬 陈万生 +2 位作者 郑水庆 杨根金 乔传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08-510,共3页
目的 研究四倍体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根的化学成分。 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MS ,1HNMR ,13CNMR ,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 目的 研究四倍体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根的化学成分。 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对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MS ,1HNMR ,13CNMR ,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4种生物碱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色胺酮 (I) ,2 ,5 二羟基吲哚 (II) ,2 ,3 二氢 4 羟基 2 氧 吲哚 3 乙腈 (III) ,吲哚 3 乙腈 6 O β D 葡糖苷 (IV)。结论 II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I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板蓝根 化学成分 中药 生物碱
下载PDF
四倍体板蓝根中的有机酸类成分 被引量:44
3
作者 李彬 陈万生 +2 位作者 杨根金 张卫东 乔传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考察四倍体菘蓝 Isatisindigotica Fort.根的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对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6种有机酸 ,分别鉴定为 :吡啶3... 目的 :考察四倍体菘蓝 Isatisindigotica Fort.根的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对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技术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6种有机酸 ,分别鉴定为 :吡啶3-羧酸 ( ) ,顺丁烯二酸 ( ) ,2 -羟基 - 1,4-苯二甲酸 ( ) ,苯甲酸 ( ) ,水杨酸 ( ) ,丁香酸 ( )。结论 :化合物 , ,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四倍体 有机酸类 中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早熟和四倍体葡萄胚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旦华 张磊 +2 位作者 薛菊萍 赵改荣 周秀琴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1988~1991年对葡萄6个早熟品种和7个四倍体品种进行种子胚培养,成苗率分别达到40%~71%和52%~89%,与常规播种相比,成苗率提高两倍以上。早熟品种和四倍体品种在浆果成熟期接种培养的效果明显地优于花后45天接种者,低温和切喙处理有效... 1988~1991年对葡萄6个早熟品种和7个四倍体品种进行种子胚培养,成苗率分别达到40%~71%和52%~89%,与常规播种相比,成苗率提高两倍以上。早熟品种和四倍体品种在浆果成熟期接种培养的效果明显地优于花后45天接种者,低温和切喙处理有效地促进了早熟和四倍体品种胚的萌发,并提高了成苗率,提出了一套早熟和四倍体葡萄品种胚培养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葡萄 早熟 四倍体 胚培养
下载PDF
用冷热休克诱导四倍体近江牡蛎 被引量:14
5
作者 容寿柏 李一民 +3 位作者 刘绍琼 李寿武 范伟 黄雨青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8-21,共4页
当近江牡蛎授精卵发育至第一次卵裂前3min或个别受精卵开始出现第一次卵裂时,分别用热体克(37℃,39℃,41℃)和冷休克(8℃,10℃,12℃)处理3min诱导四倍体。测定39℃热休克组胚胎早期的四倍体诱导率为28%,10℃冷休克组胚胎早期的四倍体... 当近江牡蛎授精卵发育至第一次卵裂前3min或个别受精卵开始出现第一次卵裂时,分别用热体克(37℃,39℃,41℃)和冷休克(8℃,10℃,12℃)处理3min诱导四倍体。测定39℃热休克组胚胎早期的四倍体诱导率为28%,10℃冷休克组胚胎早期的四倍体诱导率为30%。温度过高(如42℃以上)可导致卵的高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 冷休克 四倍体 牡蛎
下载PDF
用6-甲氨基嘌呤诱导贻贝四倍体胚胎 被引量:11
6
作者 蔡国雄 鲍蒙.,AR 《热带海洋》 CSCD 1996年第4期26-30,T002,共6页
在滤过海水中以4×10(-4)mol·L(-1)6-甲氨基C嘌呤(6-DMAP)处理贻贝Mytilusedulis受精卵或胚胎,受精激活后50或120min处理20—30min,分别抑制第一或第二次有丝分裂,... 在滤过海水中以4×10(-4)mol·L(-1)6-甲氨基C嘌呤(6-DMAP)处理贻贝Mytilusedulis受精卵或胚胎,受精激活后50或120min处理20—30min,分别抑制第一或第二次有丝分裂,以诱导四倍体胚胎。顶荧光显微观察表明,6-DMAP有效地抑制了第一和第二次卵裂。它使细胞核染色质分散,抑制了原核的移动和染色体的分离,并防碍卵裂沟和极叶的形成,从而诱导出四倍体胚胎。对第一次卵裂的抑制产生82.8%的四倍体胚胎;第二次卵裂抑制产生58.6%的四倍体胚胎。由于6-DMAP如此有效,而且价格便宜以及对人体无害,与沿用的化学诱导剂细胞松弛素C.B.相比,它应该可以成为双壳类软体动物染色体操作研究的理想化学诱导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甲氨基嘌呤 贻贝 胚胎
下载PDF
四倍体板蓝根中的一个新生物碱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彬 陈万生 +3 位作者 张汉明 张卫东 杨根金 乔传卓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 研究四倍体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MS ,1 HNMR ,1 3 CNMR ,2D 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正丁醇萃取... 目的 研究四倍体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MS ,1 HNMR ,1 3 CNMR ,2D 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1个生物碱和 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E) 2 [(3′ 吲哚 )腈基亚甲基 ] 3 吲哚酮 (I) ,2 (4 羟基 3 甲氧基 苯基 ) 4 [(4 羟基 3 甲氧基 苯基 ) 甲基 ] 3 羟甲基 四氢呋喃 (II) ,2 甲氧基 4 {四氢 4 [(4 羟基 3 甲氧基 苯基 ) 甲基 ] 3 羟甲基 2 呋喃基 }苯基 1 O β D 葡糖苷 (III)。 结论 I为新化合物 ,II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板蓝根 (E)2[(3′吲哚)腈基亚甲基]3吲哚酮
下载PDF
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4.四倍体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传远 王如才 +2 位作者 梁英 于瑞海 王昭萍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560-566,共7页
1996~1997年,在进行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一定数量的四倍体。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鉴别采用染色体计数法。(1)三因素四水平L16(45)正交... 1996~1997年,在进行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一定数量的四倍体。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鉴别采用染色体计数法。(1)三因素四水平L16(45)正交设计。试验平行重复2次。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40.0±0.0%。太平洋牡蛎四倍体各诱导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精卵混合20min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1的海水中10min;决定四倍体产生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2)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试验平行重复3次。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9.6±4.9%。诱导太平洋牡蛎四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5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1的海水中15min;决定四倍体产生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诱导时机→6-DMAP浓度→诱导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四倍体 二甲基氨基嘌呤 三位体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爱红 赵胜建 +2 位作者 郭紫娟 张新忠 张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期236-239,共4页
综述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的影响因素和主要诱变方法,概述了诱变植株在形态学、组织学、孢粉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特性方面的变化,并阐述了与之相应的鉴定方法;分... 综述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的影响因素和主要诱变方法,概述了诱变植株在形态学、组织学、孢粉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特性方面的变化,并阐述了与之相应的鉴定方法;分析讨论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诱变葡萄四倍体及广泛开展葡萄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秋水仙素 四倍体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导党参四倍体 被引量:12
10
作者 乔永刚 马璐琳 +2 位作者 赵晓明 吴玉香 宋芸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1,共6页
以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为诱变材料,用改良秋水仙素涂抹法进行多倍体诱变,以获取四倍体,研究了秋水仙素对党参的诱导效果以及变异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变化。本试验利用0.2%秋水仙素琼脂凝胶处理党参幼苗获得了四倍... 以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为诱变材料,用改良秋水仙素涂抹法进行多倍体诱变,以获取四倍体,研究了秋水仙素对党参的诱导效果以及变异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变化。本试验利用0.2%秋水仙素琼脂凝胶处理党参幼苗获得了四倍体材料,结果表明党参经秋水仙素诱导后,以处理24h加倍率最高,为34.14%。四倍体植株形态学变异表现为苗期生长受阻,叶片变大变厚,叶形指数变小;花器变大,茎杆加粗,茎节变短;结实率下降而千粒重增加等。党参四倍体植株的细胞学表现为叶下表皮气孔器变大,气孔密度下降,保卫细胞内叶绿体的含量增加;花粉粒变大而花粉育性降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为2n=4x=32,其对照为2n=2x=16。四倍体党参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复杂,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多种联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秋水仙素 四倍体
下载PDF
四倍体菘蓝毛状根的抗内毒素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博华 张汉明 +2 位作者 王寅 丁如贤 许铁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从菘蓝的同源四倍体植物诱导出毛状根 ,并探讨用毛状根代替自然根作为药用的可能性。 方法 :利用发根农杆菌 A4菌株感染四倍体菘蓝 ,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考察诱导所得毛状根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 :A4菌株能诱导四倍体菘蓝产生毛... 目的 :从菘蓝的同源四倍体植物诱导出毛状根 ,并探讨用毛状根代替自然根作为药用的可能性。 方法 :利用发根农杆菌 A4菌株感染四倍体菘蓝 ,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考察诱导所得毛状根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 :A4菌株能诱导四倍体菘蓝产生毛状根 ,毛状根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作用。 结论 :发根农杆菌诱导四倍体植物产生的毛状根有可能成为传统中药材的一种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四倍体 毛状根 抗内毒素作用 中药材代用品
下载PDF
菘蓝四倍体高产品系试种报告 被引量:8
12
作者 乔传卓 李红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3-5,共3页
本文报道菘蓝Isntis indigocica Fort。人工四倍体高产品系试种结果,及其与二倍体亲本的比较。
关键词 菘蓝 四倍体 栽培 育种
下载PDF
长牡蛎四倍体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琪 吴建绍 +1 位作者 曾志南 方琦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28-532,T005,共6页
本文采用长牡蛎三倍体卵子与二倍体精子授精 ,用 0 .5mg/dm3 CB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一极体排放诱导出四倍体 .处理组在担轮幼虫期检测染色体 ,4个处理组的四倍体分别为 1 3.95%、1 2 .1 9%、0 %和 40 .0 0 % .处理组 3染色体数在 2 4、2 5... 本文采用长牡蛎三倍体卵子与二倍体精子授精 ,用 0 .5mg/dm3 CB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一极体排放诱导出四倍体 .处理组在担轮幼虫期检测染色体 ,4个处理组的四倍体分别为 1 3.95%、1 2 .1 9%、0 %和 40 .0 0 % .处理组 3染色体数在 2 4、2 5条 .其中处理组 1、3、4获得稚贝 ( 1~ 3mm ) ,存活率分别为 0 .49× 1 0 -5 、2 1 2× 1 0 -5 和2 3× 1 0 -5 .处理组 1获得稚贝 1 0 8粒 ,处理组 3获得附着稚贝 7万粒 ,处理组 4获得附着稚贝 70 0 0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四倍体 诱导机制 怀卵量 流式细胞法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四倍体诱导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朝霞 相建海 周岭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97-102,共6页
分别使用C B、6 DMAP和中科院海洋所专有诱导剂PA三种试剂诱导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四倍体 ,囊胚期获得的最高诱导率依次是 5 0 31%、5 4 87%和79 75 %。在使用PA作为诱导剂的实验中 ,于受精卵排出后 2 0h、浓度为 5 0倍稀... 分别使用C B、6 DMAP和中科院海洋所专有诱导剂PA三种试剂诱导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四倍体 ,囊胚期获得的最高诱导率依次是 5 0 31%、5 4 87%和79 75 %。在使用PA作为诱导剂的实验中 ,于受精卵排出后 2 0h、浓度为 5 0倍稀释液、处理持续时间 2 4 0min ,囊胚期检测 ,最高诱导率 85 60 %。将抱卵蟹浸入PA液进行处理 ,受处理卵培育至蚤状幼体检测 ,最高诱导率 2 7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中华绒螯蟹 四倍体 蚤状幼体 水产养殖
下载PDF
热休克诱导颖鲤四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光碧 胡德高 +2 位作者 邹桂伟 罗相忠 梁拥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8,共8页
采用热休克阻止受精卵第一次卵裂的方法诱导颖鲤四倍体。运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热休克诱导效果的主要三个因素,即处理起始时间(TB)、处理温度(TT)及处理持续时间(TP)进行了筛选。颖鲤受精卵在受精后(水温22℃)52、55、58、61、64... 采用热休克阻止受精卵第一次卵裂的方法诱导颖鲤四倍体。运用正交试验对影响热休克诱导效果的主要三个因素,即处理起始时间(TB)、处理温度(TT)及处理持续时间(TP)进行了筛选。颖鲤受精卵在受精后(水温22℃)52、55、58、61、64和67min时以40、41、42℃的高温持续处理1、1.5、2min,胚胎的四倍化率为0%-67.89%。试验表明,诱导四倍体颖鲤的较适条件为受精后58min和66min左右以40.3-41.3℃处理1-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颖鲤 热休克 四倍体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十足类甲壳动物多倍体育种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保京 姜乃澄 +2 位作者 卢建平 杨万喜 罗媛媛 《东海海洋》 1998年第4期64-67,共4页
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十足类甲壳动物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及诱导方法的进展,并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甲壳动物 多倍体育种 三倍体 温度休克法 十足类
下载PDF
四倍体青绿苔草对低温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评价
17
作者 董双慧 贾明 +7 位作者 张辉 滕珂 滕文军 温海峰 范希峰 岳跃森 武菊英 丁国昌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9-2098,共10页
为探究四倍体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不同株系的耐寒性,筛选耐寒四倍体青绿苔草株系,本研究以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青绿苔草株系4、株系8、株系14为例,采用田间自然低温处理,对2023年10月—11月各处理时间段的苔草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测... 为探究四倍体青绿苔草(Carex breviculmis)不同株系的耐寒性,筛选耐寒四倍体青绿苔草株系,本研究以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青绿苔草株系4、株系8、株系14为例,采用田间自然低温处理,对2023年10月—11月各处理时间段的苔草叶片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四倍体青绿苔草各株系耐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过程中,两种倍性青绿苔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上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低温时长的增加呈不同变化趋势,四倍体青绿苔草株系4、株系8、株系14耐寒性均强于二倍体青绿苔草,其中,四倍体青绿苔草株系14耐寒力最强。上述研究结果为了解青绿苔草耐寒机制及四倍体青绿苔草耐寒株系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绿苔草 四倍体 耐寒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四倍体杂交冰草新品系植株形态及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卓 张志成 +3 位作者 马艳红 于肖夏 刘志华 苏和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62-1766,共5页
为明确四倍体杂交冰草(Agropyron)新品系SZB-01和SZB-02的植株形态和生长特性,本试验以亲本蒙古冰草、航道冰草及其正、反交杂种F1为对照,对两个杂交冰草新品系的植株生长动态、物候期、株高、茎粗、叶片和穗部形态特征、单株分蘖能力... 为明确四倍体杂交冰草(Agropyron)新品系SZB-01和SZB-02的植株形态和生长特性,本试验以亲本蒙古冰草、航道冰草及其正、反交杂种F1为对照,对两个杂交冰草新品系的植株生长动态、物候期、株高、茎粗、叶片和穗部形态特征、单株分蘖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新品系SZB-01和SZB-02的生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其二倍体亲本及正、反交杂种F1,生育期分别为141和129d,属晚熟类型,生长天数分别长达241和236d;其植株高大、分蘖能力强,以新品系SZB-02植株最高、分蘖能力最强;两个新品系的叶片和穗子宽大,二者相比,SZB-01的穗子较宽,SZB-02的穗子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冰草新品系 四倍体 植株形态 生长特性
下载PDF
Genomic Instability in Cancer I: DNA-Repair Triggering Primitive Hereditary 4n-Skewed, Amitotic Division-System, the Culprit in EMT/MET/Metaplasia Cancer-Concepts 被引量:3
19
作者 Kirsten H. Walen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12期974-997,共24页
The objective was to gain proof of genome damage-repair induced mitotic slippage process (MSP) to 4n-diplochromosome skewed division-system, earlier suggested to have “cancer-deciding” consequences. Our damage-model... The objective was to gain proof of genome damage-repair induced mitotic slippage process (MSP) to 4n-diplochromosome skewed division-system, earlier suggested to have “cancer-deciding” consequences. Our damage-model showed two succeeding phases: molecular mutations for initiation of fitness-gained cells, and large chromosomal changes to aneuploidy from inherited DNA-breakage-repair inaccuracies. The mutations were gained while DNA-repair and DNA-replication, co-existed in the route to tetraploidy, a phenomenon also expressed for some existing unicellular organisms. These organisms also showed genome reductive, amitotic, meioticlike division, and was the origin of human genome conserved, self-inflicted 90° reorientation of the 4n nucleus relative to the cytoskeleton axis. In the in vitro DNA-damage model, this remarkable 4n-event deciding “flat-upright” cell-growth characteristics showed several consequences, for example, cancer-important, E-cadherin-β-catenin cell-to-cell adherence destruction, which gave diploid progeny cells, mobility freedom from cell contact inhibition, likely in renewal tissues. This 4n-skewed division-system with inheritance in progeny cells for repeat occurrences as mentioned for flat-up-right growth patterns is similar to claimed concepts of metaplasia-EMT/MET embryogenesis events in cancer evolution. A scrutiny of this literature, proof-wise invalidated this embryological concept by tetraploid 8C cells occurring in MET events and, was noted for small cell occurrence, i.e., diploidy from 4n-8C reductive division, an also event for tumor relapse cells, derived from genome damaging therapy agents. Pre-cancer hyperplasia reported MSP, cadherincatenin destruction and 90° perpendicularity to basal cell membrane. The DNA-damage-repair model can weed-out therapy-agents triggering 4n-skewed division. Cancer-control, beginning-information, is likely from mutational identity of the 4n derived fitness-gained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Evolution DNA-Damage-Repair Mitotic Slippage HEREDITARY PRIMITIVE tetraploidy 90° Amitotic Skewed DIVISION Fitness-Gain Embryogenesis-Type EMT/MET Human Cell Conservation
下载PDF
Epigenetic Enabled Normal Human Cells, Lead to <i>First Cell</i>’s Unique Division System, Driving Tumorigenesis Evolution
20
作者 Kirsten H. Walen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22年第1期48-69,共22页
<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Normal cells must become cancer-enabling before anything else occurs, according to latest literature. The goal in this ... <p>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Normal cells must become cancer-enabling before anything else occurs, according to latest literature. The goal in this mini-review is to demonstrate special tetraploidy in the enabling process. This we have shown from genomic damage, DDR (DNA Damage Response) activity with skip of mitosis leading to diploid G2 cells at the G1 border in need of chromatin repair for continued cell cycling to the special tetraploid division system. In several studies</span><span> </span><span>specific methylation transferase genes were activated in normal human cells in tissue fields</span><span>, </span><span>containing different cell growth stages of the cancerous process. Histology studies, in addition to molecular chemistry for identification of oncogenic mutational change</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w</span></span></span><span><span><span>ere</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a welcome change (see below). In a study on melanoma origin, DDR also showed arrested diploid cells regaining cycling from methylation transferase activity with causation of 2n melanocytes transforming to 4n melanoblasts, giving rise to epigenetic tumorigenesis enabled First Cells. Such First Cells were from Barrett’s esophagus shown to have inherited the unique division system from 4n diplochromosomal cells, first described in mouse ascites cancer cells (below). We discovered that the large nucleus prior to chromosomal division turned 90<span style="color:#4F4F4F;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span> relative to the cytoskeleton axis, and divided genome reductive to diploid, First Cells, in a perpendicular </span><span>orientation to the surrounding normal cells they had originated from. This unique division system was herein shown to occur at metastasis stage, imply</span><span>ing activity throughout the cancerous evolution. Another study showed 4-chromatid tetraploidy in development to B-cell ly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tic Slippage DNA Damage Repair Process 4-Chromatid Chromosomes Diplochromosome tetraploidy 90°-4n Nucleus Turn G1-Phase-Diploid Cell Arrest Time Reduced Cell Cycle Fitness Increa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