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腱“Z”形延长术治疗小儿晚期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致手指畸形 被引量:6
1
作者 程贺云 巨积辉 +4 位作者 赵强 李祥军 刘新益 胡淼 杜伟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肌腱"Z"形延长术治疗小儿晚期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致手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对12例晚期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致手指畸形患者采用肌腱"Z"形切断,延长后行断端直接缝合术,术后... 目的探讨肌腱"Z"形延长术治疗小儿晚期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致手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对12例晚期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致手指畸形患者采用肌腱"Z"形切断,延长后行断端直接缝合术,术后按肌腱修复术后制动及功能训练。结果术后伤口愈合好,无切口并发症发生。12例获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患者术后患指及腕关节主被动伸直受限、屈曲畸形明显改善,屈伸肌力5级。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肌腱"Z"形延长术治疗小儿晚期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致手指畸形是一种简单、实用、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缺血性肌挛缩 肌腱延长 晚期
下载PDF
肌腱延长术联合动力型支具治疗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曹广超 郑大伟 +2 位作者 张广宇 裴广楠 寿奎水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442-443,446,共3页
目的 探讨肌腱延长术联合动力型支具治疗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例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病例均采用肌腱延长术,2周后联合动力型支具治疗.结果 6例均获得10-3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 目的 探讨肌腱延长术联合动力型支具治疗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例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病例均采用肌腱延长术,2周后联合动力型支具治疗.结果 6例均获得10-3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并采用手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4例(66%),良1例(17%),差1例(17%).优良率为83%.结论 肌腱延长术联合动力型支具治疗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肌腱延长 缺血性肌挛缩 动力型支具
下载PDF
跟踺延长术修复烧伤后足下垂28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明火 陈宝驹 +2 位作者 柴家科 京萨 李伟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目的 总结近年来收治的 2 8例 37只烧伤足下垂的体会。方法 比较不同手术设计、烧伤早期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及伤后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对瘢痕跟踺瓣存活的影响。结果 跟踺延长术常规手术设计与逆常规方向设计比较 ,两组瘢痕跟踺瓣的存活... 目的 总结近年来收治的 2 8例 37只烧伤足下垂的体会。方法 比较不同手术设计、烧伤早期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及伤后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对瘢痕跟踺瓣存活的影响。结果 跟踺延长术常规手术设计与逆常规方向设计比较 ,两组瘢痕跟踺瓣的存活无差别 ;早期切痂者较削痂和自愈者术后瘢痕跟踺瓣坏死率高 ;伤后 1.5年内手术者较 1.5年后手术者更易出现瘢痕跟踺瓣的坏死。结论 跟踺延长术瘢痕跟踺瓣的设计无需拘泥于以往制定的规则 ;对早期切痂者手术应慎重考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踺延长术 瘢痕跟踺瓣 烧伤 足下垂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WALANT麻醉下肌腱延长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环小指屈曲畸形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晗 高顺红 +3 位作者 张云鹏 胡宏宇 董惠双 姚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术(wide awake local anesthesia no tourniquet, WALANT)结合肌腱"Z"形延长术治疗成人晚期轻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导致的环指、小指屈曲畸形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 目的观察应用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术(wide awake local anesthesia no tourniquet, WALANT)结合肌腱"Z"形延长术治疗成人晚期轻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导致的环指、小指屈曲畸形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晚期轻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9例, 男5例, 女4例。在不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行WALANT麻醉, 20~30 min后开始肌腱"Z"形延长术。术后支具固定, 评分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标准。结果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6~20个月, 平均12个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根据TAM评分术后平均优良率为100%。结论 WALANT麻醉结合肌腱"Z"形延长术对于晚期轻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伴手指屈曲畸形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而且出血风险低, 术中可以随时观察手部活动, 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治疗结果 缺血性肌挛缩 肌腱延长
原文传递
矩形皮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小儿手掌瘢痕挛缩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明 袁继龙 +1 位作者 高婧囡 石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9-110,I0007,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矩形皮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小儿手掌瘢痕挛缩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26例(31侧)手掌瘢痕挛缩的患儿行手术治疗及功能性修复。以矩形皮瓣修复蹼状畸形,以肌腱延长术修复... 目的探讨利用矩形皮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小儿手掌瘢痕挛缩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对26例(31侧)手掌瘢痕挛缩的患儿行手术治疗及功能性修复。以矩形皮瓣修复蹼状畸形,以肌腱延长术修复严重的屈曲畸形,其余瘢痕松解部位以游离皮片移植或邻近皮瓣转移的方式修复,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6例患儿皮瓣均成活良好无大面积坏死及血液循环障碍发生。3例植皮边缘出现局部坏死的轻微并发症,经换药治疗,未对最终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分别在术后2周、6个月进行随访,其后每年随访1次,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矩形皮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小儿手掌瘢痕挛缩,配合规范的术后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挛缩 肌腱延长 矩形皮瓣 整形修复
原文传递
脊神经部分切断联合肌腱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 被引量:1
6
作者 查炜光 李安民 +2 位作者 邰军利 张继武 李首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下肢痉挛型脑瘫患者23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同期对伴有的下肢肌腱部分挛缩行肌腱延长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下肢痉挛型脑瘫患者23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同期对伴有的下肢肌腱部分挛缩行肌腱延长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肌张力明显降低,痉挛及挛缩状态明显缓解,髋、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术后经康复训练,运动能力改善效果明显,有效率81%,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同期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可有效的改善痉挛状态,纠正肢体部分挛缩畸形,降低患者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肌腱延长术
下载PDF
联合伸肌腱延长术微创治疗中重度外翻伴伸肌腱相对短缩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章辉 张亚力 +3 位作者 闫超 文守鹏 徐庆伟 尚衍成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总结观察联合伸肌腱延长术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中重度外翻伴伸肌腱相对短缩的疗效。方法对74例138足中重度外翻伴伸肌腱相对短缩患者采用小切口切断收肌,松解外侧关节囊,医用微型磨钻磨除跖骨头骨赘,微型摆锯斜形、锯齿... 目的总结观察联合伸肌腱延长术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中重度外翻伴伸肌腱相对短缩的疗效。方法对74例138足中重度外翻伴伸肌腱相对短缩患者采用小切口切断收肌,松解外侧关节囊,医用微型磨钻磨除跖骨头骨赘,微型摆锯斜形、锯齿形或"V"形截骨,伸肌腱滑行延长;并以中医手法矫正外翻角和跖骨间夹角,下移跖骨头,绷带"8"字包扎固定。结果共矫正74例138足,经1~5年随访,外翻外形矫正及活动度满意,单足优良率达到94.93%。结论联合伸肌腱延长术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中重度外翻伴伸肌腱相对短缩畸形,矫正前足异常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软组织紧张,降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矫正 肌腱延长
下载PDF
跟腱延长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马蹄足的效果 被引量:14
8
作者 方科 李范玲 +2 位作者 肖晟 李欣 刘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目的评估跟腱延长术治疗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的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接受跟腱延长术治疗的痉挛型脑瘫马蹄足患儿17例(34足),于术前、术后8~12个月分别进行踝关节背屈关节活动度(ROM)、小腿胫前后肌群表面肌电测试,记录踝关节... 目的评估跟腱延长术治疗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的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接受跟腱延长术治疗的痉挛型脑瘫马蹄足患儿17例(34足),于术前、术后8~12个月分别进行踝关节背屈关节活动度(ROM)、小腿胫前后肌群表面肌电测试,记录踝关节被动背屈、主动背屈ROM,站立位胫前肌、腓肠肌肌电均方根值(RMS)和拮抗肌协同收缩率(CR)。结果术后踝关节主动、被动背屈ROM显著增加(Z>4.867,P<0.001);被动背屈时腓肠肌RMS减少(t=4.31,P<0.001),站立时胫前肌、腓肠肌RMS无显著性差异(Z<1.291,P>0.05),CR降低(t=2.38,P<0.05)。结论跟腱延长术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马蹄足患儿小腿胫前后肌群协调收缩,增加踝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马蹄足 跟腱延长术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改良经皮与开放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美明 李伟 +3 位作者 谢庆云 蒋凯 张波 潘显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通过与开放跟腱延长术比较,探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跟腱挛缩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19足)采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试验组),术中根... 目的通过与开放跟腱延长术比较,探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跟腱挛缩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19足)采用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试验组),术中根据跟腱挛缩程度分别于跟腱内、外侧不同平面作长约0.5 cm横切口,根据足内、外翻畸形决定跟腱半切平面,在跟腱内、外侧分别半切跟腱;23例(24足)采用开放跟腱延长术(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踝关节背伸活动度、Hannover跟腱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6~35个月,对照组8~34个月。试验组1例足内翻矫形不明显,其余足内外翻畸形均矫形满意。两组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Hannover跟腱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1例双足患者外,其余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Hannover跟腱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治疗跟腱挛缩症疗效与开放跟腱延长术相似,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效矫正足内、外翻畸形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挛缩症 改良经皮小切口跟腱延长术 开放跟腱延长术 跟腱修复
原文传递
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在A型斜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邵新香 司明宇 范可顺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矫正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的A型斜视的效果。观察术后水平斜度的矫治以及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和术后代偿头位的改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施行此手术,随访资料完善的21例A型斜视,其中,A... 目的探讨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矫正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的A型斜视的效果。观察术后水平斜度的矫治以及对眼球旋转状态的影响和术后代偿头位的改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施行此手术,随访资料完善的21例A型斜视,其中,A型外斜12例,A型内斜9例(排除单侧上斜肌亢进的A征内外斜,Broun综合征和Helveston综合征)。双侧上斜肌定量延长,观察术后,对A型外斜,A型内斜水平斜度改善的影响,以及患者客观旋转角度和代偿头位的改善。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A型斜视行双侧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的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术前外斜A征斜视度平均为(25.62±10.06)-△,手术减少了(26.60±11.22)△。术前内斜A征的斜视度,平均为(34.21±15.04)-△,手术减少了(33.40±14.38)-△两组在A征的矫正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1,P=0.24)。术前眼底照FDA测算客观旋转度,平均右眼in14.21O,左眼in15.37°,术后3个月右眼in5.10°,左眼in4.92°。术后13例代偿头位消失,2例好转,1例无改善。结论伴有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上斜肌肌腱劈裂延长术,是矫正A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法,对A型内、外斜视水平斜度无明显影响,在设计水平斜视度矫治方案时,可不额加斜肌对水平斜度的影响。对客观眼球旋转度和代偿头位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 肌腱劈裂延长 A型斜视
下载PDF
跟腱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体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锦波 陈春 +1 位作者 颜晶晶 谭国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5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跟腱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体会。方法:收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15例(20只马蹄足),所有患者均行跟腱Z形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外固定支架),... 目的:探讨跟腱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体会。方法:收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15例(20只马蹄足),所有患者均行跟腱Z形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外固定支架),其中一些较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期加行胫前肌腱转位、跖筋膜松解术。手术7 d后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下垂畸形,同时适当过牵,从而有效矫正畸形。结果:所有患者的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在治疗后大部分得到较好的矫正,行走功能恢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跟腱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和安全等特点,还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延长 跗骨截骨 ILIZAROV技术 僵硬型马蹄内翻足
下载PDF
血友病性跟腱挛缩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鹏 翁习生 +3 位作者 钱文伟 李晔 陈峰 范彧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5期391-394,共4页
背景:血友病性跟腱挛缩症是血友病的常见下肢合并症,可导致下肢不等长、活动受限等症状。在全面的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手术矫正跟腱挛缩可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血友病性跟腱挛缩症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术... 背景:血友病性跟腱挛缩症是血友病的常见下肢合并症,可导致下肢不等长、活动受限等症状。在全面的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手术矫正跟腱挛缩可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血友病性跟腱挛缩症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血友病性跟腱挛缩患者15例(15足),均为男性;年龄18~41岁,平均24.6岁;左侧7例,右侧8例。其中甲型血友病11例,乙型血友病4例。病程11~84个月,平均30.2个月。术前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1.2±20.1)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总分为(41.4±17.7)分。入院后行凝血因子预试验,制定围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均行跟腱Z型延长术。结果:手术时间55~75 min,平均61 min;术中使用止血带,出血量均〈20 ml,围术期均未输异体血。术后14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1例伤口裂开,经换药后3周愈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5年5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AOFAS评分分别为(77.8±16.7)分和(79.8±12.5)分,SF-36量表评分分别为(73.6±13.8)分和(77.7±11.2)分,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纠正血友病性跟腱挛缩患者的马蹄足畸形,改善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术前行凝血因子预试验、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可降低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跟腱挛缩 跟腱延长 凝血因子 替代治疗
下载PDF
踝关节最佳背屈角度的预测对脑性瘫痪儿童马蹄足畸形跟腱延长手术后步态的影响
13
作者 王儒法 郑朋飞 +1 位作者 楼跃 周晓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3-928,共6页
目的观察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结合OpenSim软件预测脑性瘫痪患儿马蹄足畸形的踝关节最佳背屈角度对其跟腱延长手术后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性瘫痪合并马蹄足畸形患儿9例,均给予跟腱延长术。术前完善9例患儿骨盆和下肢... 目的观察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结合OpenSim软件预测脑性瘫痪患儿马蹄足畸形的踝关节最佳背屈角度对其跟腱延长手术后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性瘫痪合并马蹄足畸形患儿9例,均给予跟腱延长术。术前完善9例患儿骨盆和下肢的CT重建图像,结合手术前的步态分析数据构建OpenSim模拟动图,在软件内模拟跟腱止点变化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对9例患儿进行术前踝关节最佳背屈角度预测,然后依据该角度对其进行跟腱延长手术。手术前和跟腱延长手术12个月后(手术后),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9例患儿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收集患儿的步态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患侧最大地面反作用力),并记录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结果跟腱延长手术前,脑性瘫痪儿童马蹄足畸形预测踝关节最佳背屈角度8~12°,平均(10.1±1.2)°。手术后,患者的患侧步长、步幅长度、节奏、速度和患侧步时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支撑相骨盆最大前倾角度、支撑相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和摆动相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2个月后,9例患儿均未见马蹄畸形复发和矫正过度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结合OpenSim软件可对脑性瘫痪儿童马蹄足畸形跟腱止点变化进行模拟,并在手术前预测其最佳的背屈角度进而指导手术,同时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结合OpenSim软件还可对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量化评价,可为后续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马蹄足 跟腱延长 三维步态分析
原文传递
经皮跟腱延长术跟腱生物力学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振东 王新亮 +1 位作者 侯之启 高兴华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4期813-814,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跟腱延长术后跟腱的生物力学强度与传统跟腱延长术的差别。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两种方式进行对右侧跟腱Z字延长术。A组采用经皮跟腱延长,跟腱不予缝合;B组采用传统开放式跟腱延长,跟腱予以缝合... 目的:探讨经皮跟腱延长术后跟腱的生物力学强度与传统跟腱延长术的差别。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两种方式进行对右侧跟腱Z字延长术。A组采用经皮跟腱延长,跟腱不予缝合;B组采用传统开放式跟腱延长,跟腱予以缝合。术后石膏将踝关节固定中立位,单笼饲养,术后4周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A组所有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跟腱愈合良好;B组有1例局部切口感染,跟腱部分坏死外露。12周时A组最大断裂负荷为(124.58±18.41)N,B组为(137.25±33.17)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跟腱延长术后跟腱能够完全愈合,而且愈合后抗拉伸强度与传统开放式跟腱延长术无差别,但闭合跟腱延长术更具微创特点,皮肤切口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延长 生物力学 跟腱挛缩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血友病足踝部病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凌汉 翁习生 +3 位作者 邱贵兴 高鹏 钱文伟 王以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血友病足踝部病变围术期处理方法、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1998年6月-2012年2月,收治血友病足踝部病变男性患者10例(12足)。年龄13~41岁,平均22.6岁。其中甲型血友病9例(11足),乙型血友病1例(1足)。单足受累8例,双足2例...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血友病足踝部病变围术期处理方法、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1998年6月-2012年2月,收治血友病足踝部病变男性患者10例(12足)。年龄13~41岁,平均22.6岁。其中甲型血友病9例(11足),乙型血友病1例(1足)。单足受累8例,双足2例;左侧3足,右侧9足。病程5~84个月,平均32.2个月。术前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43.2±21.1)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总分为(45.4±20.0)分。入院后给予凝血因子2 000~3 500 U行预试验,围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方案治疗。行踝关节融合术4例(4足),单纯跟腱延长/肌腱转移术7例(8足);其中1例左足行单纯跟腱延长术,右足行踝关节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65~265 min,平均141.1 min;除1例术中出血400 mL、术中回输200 mL自体血外,其余患者出血量均<50 mL,围术期均未输血。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4年3个月,中位时间22个月。行踝关节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时X线片检查示踝关节完全融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分别为(78.8±14.7)分和(75.8±14.5)分,SF-36量表评分总分分别为(76.6±13.1)分和(75.5±13.2)分,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友病足踝部病变患者,手术治疗可以缓解足踝部疼痛,改善功能。术前行凝血因子预试验,围手术期行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可降低术后大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足踝部病变 关节融合术 跟腱延长术 围术期处理
原文传递
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术与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敦 刘秋亮 +5 位作者 秦攀 赵伟 周迪鸣 员夏飞 韩亚辉 张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通过评估术后形态及功能结果,对比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术与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 目的通过评估术后形态及功能结果,对比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术与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27例(37足)、对照组(跟腱延长术治疗)28例(34足)。应用Diméglio评分方法进行形态学评估、Laaveg-Ponseti评分方法进行功能学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形态及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5~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Diméglio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aaveg-Ponset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年龄与Laaveg-Ponseti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对照组年龄与Laaveg-Ponseti分级呈正相关(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技术作为一种微创的渐进式畸形矫正方法,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所取得的形态和功能结果优于跟腱延长术,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适用于年龄较大患儿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ILIZAROV外固定架 微创手术 跟腱延长术
下载PDF
超激光物理因子治疗小儿跟腱延长术后脑瘫患儿的镇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建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激光物理因子治疗小儿跟腱延长术后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接受跟腱延长术,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和超短波镇痛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实验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超激光物理因子治疗小儿跟腱延长术后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接受跟腱延长术,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和超短波镇痛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实验组基础上采用超激光物理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后1 d,两组患儿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12、15 d,对照组患儿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站立和走/跑/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站立和走/跑/跳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RO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患儿的ROM(55.12±3.17)°显著高于实验组的(44.15±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腱延长术后脑瘫患儿在常规疗法和超短波治疗仪治疗基础上给予超激光物理因子治疗,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症状,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跟腱延长术 超激光物理因子 镇痛
下载PDF
手术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对脑瘫痉挛性马蹄足患儿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桂豪 郑炳玲 +3 位作者 莫扬海 方杭 袁建华 刘群英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究手术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对脑瘫痉挛性马蹄足患儿步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5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32例(64足)痉挛型脑性瘫痪合并马蹄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马蹄足分型制定跟腱延长术治疗策略,术后配合系统... 目的探究手术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对脑瘫痉挛性马蹄足患儿步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5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32例(64足)痉挛型脑性瘫痪合并马蹄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马蹄足分型制定跟腱延长术治疗策略,术后配合系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踝关节屈伸膝背曲度、爱丁堡视觉步态量表(EVGS)评分、步态轮廓评分(GPS)、步态偏离指数(GDI)及步速、步频、步长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12、18个月患儿踝关节伸膝、屈膝背曲度均优于治疗前,而治疗后12、18个月较治疗后6个月有进一步改善,治疗后18个月较治疗后12个月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EVGS评分、GPS较治疗前升高,GDI、步速、步频及步长则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2个月EVGS评分、GPS、GDI、步速、步频及步长与治疗前相似(P>0.05);治疗后18月EVGS评分、GPS较治疗前降低,GDI、步速、步频及步长则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腱延长术配合系统康复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足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纠正异常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马蹄足畸形 步态 跟腱延长术 运动疗法 康复 儿童
下载PDF
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在上斜肌功能亢进引起的A型斜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炯 封利霞 +3 位作者 夏林 罗莎 汪枫 赵冰莹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治疗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8例(14眼)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 目的:探讨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治疗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8例(14眼)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上斜肌亢进程度行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上斜肌亢进+1者延长4~5 mm,+2者延长5~6 mm,+3者延长7~8 mm,+4者延长8~10 mm。观察手术对患者A型斜视、眼球客观旋转及立体视功能影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8例(14眼)行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同时矫正患者水平斜视。其中2例患者行单眼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6例患者行双眼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除1例患者外,余患者术后A型斜视消失;所有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明显减小,6例双眼手术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22.5±9.4)PD]减小为[(3.3±10.1)PD](t=10.78,P<0.001),A型斜视矫正量为(19.2±4.4)PD;14眼术后上斜肌亢进程度[+0(0~0.2)]轻于术前[2.0(2.0~3.0)](U=6.50,P<0.001);客观旋转度使用Image-proplus 6.0软件进行测量,14眼术后旋转斜视(-0.6°±6.0°)较术前(+5.7°±5.7°)明显改善(t=6.98,P<0.001),旋转矫正量为6.3°±3.4°。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上斜肌麻痹及V型斜视改变。术前所有患者原在位均无立体视,术后2例患者获得原在位周边立体视(400″),1例患者获得中心凹立体视(20″)。结论: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可明显改善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可改善患者客观内旋及部分患者原在位立体视功能,且术后不易继发上斜肌麻痹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A型斜视 旋转斜视 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 深度知觉
原文传递
一种新式跟腱延长切口的介绍
20
作者 康芳宙 周雪松 +1 位作者 毛文 方红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78-680,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新式跟腱延长方法。方法 :将跟腱延长切口做一些改变 ,使跟腱延长后两断端之间有联系 ,起到增加跟腱延长术后的抗拉强度 ,促进跟腱术后两断端愈合的作用。另外 ,用新鲜牛腱做材料 ,将传统跟腱延长切口与新式跟腱延长切口... 目的 :探索一种新式跟腱延长方法。方法 :将跟腱延长切口做一些改变 ,使跟腱延长后两断端之间有联系 ,起到增加跟腱延长术后的抗拉强度 ,促进跟腱术后两断端愈合的作用。另外 ,用新鲜牛腱做材料 ,将传统跟腱延长切口与新式跟腱延长切口做生物力学比较。结果 :显示新式跟腱延长切口抗拉强度增强。临床运用 2 6例患者 ,术后显示跟腱愈合快 ,功能锻炼时间提前。结论 :该方法能增进跟腱延长术后的疗效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延长 斜切口 手术方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