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有效性 被引量:23
1
作者 许辉 康冰心 +6 位作者 高晨鑫 赵翅 徐喜瑞 孙松涛 解骏 肖涟波 施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40-2845,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是全世界关节外科专家共同关注的临床难题。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择134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是全世界关节外科专家共同关注的临床难题。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择134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方法分为推拿组和对照组(n=67)。对照组予术后常规镇痛治疗,推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推拿治疗。干预时间设定为术后第1-7天,记录两组患者压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额外使用镇痛药剂量、膝关节活动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试验方案于2019-10-12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准号:2019-K-24。参与试验的患者对试验方案、试验过程均知情同意,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于2019-11-29在中国临床注册中心注册(http://www.chictr.org.cn/searchproj.aspx,ChiCTR1900027810)。结果与结论:①干预第3,7天,推拿组压痛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②干预第3,7天,推拿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干预第2天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干预7 d后额外使用镇痛药剂量,推拿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④干预第3,7天,推拿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⑤干预第3,7天,推拿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⑥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⑦提示推拿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局部痛觉阈值,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推拿 术后疼痛 压痛阈值 活动度
下载PDF
基于压痛反应和压痛阈探析慢性胃炎与督脉相关穴位的特异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广印 徐维 +4 位作者 陈麟 潘晓华 黄倩茹 朱小香 许金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督脉背段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同步观察对比,探析慢性胃炎与督脉背段相关穴位或部位的特异性。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0例,同步对比观察督脉背段T_1~L_3棘突下的经穴和经上非穴点的压... 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督脉背段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同步观察对比,探析慢性胃炎与督脉背段相关穴位或部位的特异性。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30例,同步对比观察督脉背段T_1~L_3棘突下的经穴和经上非穴点的压痛反应和机械压力痛阈。结果:胃炎组与健康组督脉背段各棘突下压痛反应出现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炎组督脉背段T_1~L_3各棘突下的压痛阈均比健康组低,T_4~T_9、T_(12)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胃炎组在督脉背段各棘突下的压痛反应出现率和压痛阈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P<0.01);健康组则呈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督脉T_4棘突下、神道(T_5)、灵台(T_6)3个穴位或部位为慢性胃炎与督脉背段相关的高度特异性穴位,可供针灸临床参考;高压痛反应出现率和低压痛阈值可能是慢性胃炎在督脉背段穴位特异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督脉 压痛反应 压痛阈 穴位特异性
原文传递
腰骶松筋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次髎穴压痛反应及腰骶部压痛点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马莹 任翼 +5 位作者 黄怡然 韩瑜 夏晶 张冰月 梁亚锋 李文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究腰骶松筋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次髎穴压痛反应及腰骶部压痛点的影响。方法将40例年龄16~30岁未育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松筋组20例与西药组20例,松筋组患者于每次月经期前3 d进行腰骶部松筋疗法治疗,每个压痛点治疗5 min,... 目的探究腰骶松筋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次髎穴压痛反应及腰骶部压痛点的影响。方法将40例年龄16~30岁未育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松筋组20例与西药组20例,松筋组患者于每次月经期前3 d进行腰骶部松筋疗法治疗,每个压痛点治疗5 min,2次/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西药组患者于月经期前3 d给予布洛芬缓释片口服,2次/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测定2组患者第1次及第3次开始治疗前次髎穴压痛阈值,并记录腰骶部压痛点数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2组患者初始治疗前及治疗第1,2,3个月经期第3天的疼痛情况。结果西药组患者第3次开始治疗前次髎穴痛阈值、腰骶部压痛点数量与第1次开始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松筋组患者第3次开始治疗前次髎穴痛阈值明显增高(P <0. 05),腰骶部压痛点数量明显减少(P <0. 05),且次髎穴痛阈值明显高于西药组而腰骶部压痛点数量明显少于西药组(P均<0. 05)。松筋组患者治疗2次后腰骶部压痛点的解剖学位置及其与背俞穴的重合点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西药组患者治疗2次后均未发生明显变化。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均<0. 05),但2组间第1,2个月经期第3天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松筋组患者治疗第3个月经期第3天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西药组(P <0. 05)。结论腰骶松筋法可通过对腰骶部压痛点的刺激而起到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次髎穴 松筋疗法 压痛阈值
下载PDF
加味肾着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晶晶 苏小强 +1 位作者 刘诗若 王向阳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753-1757,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肾着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加味肾着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肾着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肌骨超声与表面肌电参数、压痛阈、炎症因子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腰椎功能与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多裂肌与竖脊肌厚度、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压力疼痛感觉阈(PPDT)与压力疼痛耐受阈(PPT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JOA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腿痛患者应用加味肾着汤有助于抑制机体炎症,缓解术后残余腰腿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加味肾着汤 寒湿痹阻 残余腰腿痛 压痛阈 脂肪细胞因子
下载PDF
贺氏火针结合毫针对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及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
5
作者 王丽娜 梁瑞丽 +2 位作者 吴立雨 张肖 杨玉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4期2656-2659,2708,共5页
目的:探讨贺氏火针结合毫针对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及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自2020月1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门诊招募的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单纯毫针... 目的:探讨贺氏火针结合毫针对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及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自2020月1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门诊招募的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单纯毫针治疗,观察组应用贺氏火针点刺配合毫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阈及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治疗4周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压痛阈值均较治疗前相比升高(P<0.05);治疗1周观察组压痛阈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组各时间点局部皮肤温度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1、2、3、4周观察组局部皮肤温度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贺氏火针结合毫针治疗风寒痹阻型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颈部疼痛等症状,改善颈局部皮肤温度,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毫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氏火针 毫针 颈型颈椎病 风寒痹阻型 视觉模拟评分 压痛阈 皮肤温度
原文传递
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智娟 印宏琴 肖萌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7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估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腰背肌筋膜疼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常规组应用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联合组则联合温针灸... 目的:评估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腰背肌筋膜疼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常规组应用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联合组则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腰背功能评分、压痛阈和腰椎活动度。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明显降低,相比常规组,联合组ODI评分明显更低;Fugl-Meyer、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均明显提高,相比常规组,联合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压力疼痛耐受阈(Pressure Pain Tolerance Threshold,PPTO)和压力疼痛感觉阈(Pressure Pain Discomfort Threshold,PPDT)均明显提高,相比常规组,联合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角度均明显提高,相比常规组,联合组明显更高(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腹部不适、精神萎靡、头晕、皮痒各1例)发生率比常规组(腹部不适、精神萎靡、头晕各1例)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患者效果更好。此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腰背功能,提高压痛阈、腰椎活动度,而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疼痛 中药热敷激痛点 温针灸 压痛阈 腰椎活动度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可缓解和治疗早期颈椎病
7
作者 杨云霄 赵宇 +2 位作者 王明海 杨泽政 王金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639-4644,共6页
背景:短时间的颈托佩戴结合肩颈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早期颈椎病的症状,但是在停止佩戴颈托后患者症状容易再发,原因可能是颈托缺少颈椎曲度矫正功能。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调整颈椎曲度治疗早期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 背景:短时间的颈托佩戴结合肩颈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早期颈椎病的症状,但是在停止佩戴颈托后患者症状容易再发,原因可能是颈托缺少颈椎曲度矫正功能。目的:分析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调整颈椎曲度治疗早期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颈椎病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1.7±6.6)岁,所有患者定制和佩戴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每天佩戴3 h,持续治疗12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30例患者的颈椎曲度Borden值、肩颈部肌肉痛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与治疗前相比,30例患者治疗4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右斜方肌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目测类比评分、左斜方肌压痛阈值、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明显改善(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30例患者治疗12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左及右斜方肌压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③与治疗4周后相比,30例患者治疗12周后的颈椎曲度Borden值、右斜方肌压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左及右C_(5)C_(6)压痛阈值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短期内佩戴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形支具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托 3D打印支具 压痛阈值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目测类比评分法
下载PDF
电针联合吲哚美辛栓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中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怡心 殷燕云 +4 位作者 寇玉佳 董雨萌 张燕妮 高志浩 刘小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内关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对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患者的辅助镇痛作用及对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64例接受TUGOR的IVF-ET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予吲哚...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内关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对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TUGOR)患者的辅助镇痛作用及对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64例接受TUGOR的IVF-ET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电针合谷、内关治疗。TUGOR术前后评估患者压痛阈值、VAS评分、疼痛等级、呼吸频率、脉搏次数;TUGOR术后评估2组患者获卵数、2个卵原核(2PN)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术中及术后监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UGOR术后,治疗组VAS评分和疼痛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术后者压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术中的恶心发生率,术后48 h的腹胀、恶心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质胚胎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合谷、内关联合吲哚美辛栓可有效辅助镇痛,不同程度减轻患者TUGOR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提高优质胚胎率上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术 电针 压痛阈 针刺镇痛 合谷 内关
下载PDF
慢性胃炎患者背俞穴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广印 潘晓华 +5 位作者 黄倩茹 朱小香 兰彩莲 许金森 徐维 陈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81-6883,共3页
目的:总结慢性胃炎患者背俞穴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特征。方法:对胃炎组和健康组各30例T1~L3之间的背俞穴进行指压探查压痛反应和压力测痛仪测量压痛阈,分析对比两组各背俞穴压痛反应出现率和压痛阈的差异。结果:胃炎组在T1~L3的各背俞穴... 目的:总结慢性胃炎患者背俞穴压痛反应和压痛阈的特征。方法:对胃炎组和健康组各30例T1~L3之间的背俞穴进行指压探查压痛反应和压力测痛仪测量压痛阈,分析对比两组各背俞穴压痛反应出现率和压痛阈的差异。结果:胃炎组在T1~L3的各背俞穴压痛反应出现率高于健康组(P<0.01),胃炎组压痛反应出现率≥80%的背俞穴有:T4~T7之间的背俞穴;胃炎组背俞穴T6(督俞)、T7(膈俞)、T8、T9(肝俞)、T10(胆俞)压痛阈均低于健康组(P<0.05,P<0.01)。结论:T6~T10之间的5个背俞穴为与慢性胃炎相关的低压痛阈敏化穴,T6、T7背俞穴为同时具备高压痛反应出现率和低压痛阈的敏化穴;高压痛反应出现率和低压痛阈可能是胃炎患者背俞穴敏化的一种特异性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穴 穴位特异性 压痛反应 压痛阈 慢性胃炎
原文传递
耳鸣患者原穴的压痛反应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岱 田珊珊 +6 位作者 解秸萍 冀美琦 付茜茜 马圆 唐汉文 李春华 史大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研究耳鸣时十二原穴压痛反应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1)按压十二原穴,记录出现压痛反应的原穴;(2)运用压痛测试仪测量十二原穴的压痛阈;(3)根据耳鸣患者的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压痛敏感的原穴与证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耳鸣时十二原穴压痛反应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1)按压十二原穴,记录出现压痛反应的原穴;(2)运用压痛测试仪测量十二原穴的压痛阈;(3)根据耳鸣患者的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压痛敏感的原穴与证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耳鸣患者的十二原穴均存在压痛反应。其中,压痛频次前四位的原穴依次是太冲81例(90.00%)、合谷77例(85.56%)、丘墟76例(84.44%)、太白66例(73.33%)。(2)压痛阈从低到高前四位的原穴依次是冲阳、合谷、太冲和腕骨。(3)耳鸣患者均存在五脏相关证型。其中肝相关证型55例(61.11%),脾相关证型18例(20.00%),肾、肺、心的相关证型均在10例以下。[结论](1)耳鸣相对压痛敏感的原穴是肝经原穴太冲、大肠经原穴合谷、胆经原穴丘墟,其次是脾经原穴太白、胃经原穴冲阳和小肠经原穴腕骨;(2)耳鸣常见证型主要是肝相关证型,其次是脾相关证型;(3)耳鸣时,肝经、脾经及其表里经原穴与肝、脾相关证型具有一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原穴 压痛反应 压痛阈 频次 中医证型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pain threshold at the acupoints on the medial crus in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被引量:5
11
作者 Jiang-yun WU Yi-ni SUN +4 位作者 Qing-chen ZHOU Lei WANG,Zhi-hong WEN Xue-si HOU Shu-han QU Yi-fan JIAb,Ji-ping ZHAOb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8年第3期204-208,I0006,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nderness response at the acupoints on the medial crus in the patients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of pelvic inflammation and 30 healthy people were incl...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nderness response at the acupoints on the medial crus in the patients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of pelvic inflammation and 30 healthy people were included. WAGNER FDX body mechanics algomet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core of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and tenderness threshold value at Yīnlíngquán(阴陵泉 SP 9), Sānyīnjiāo(三阴交SP 6) and Lígōu(蠡沟 LR 5).The changes in the tenderness on the body surface at the relevant acupoin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e patients of pelvic inflammation.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enderness at LR 5 at the pelvic inflammation group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e health group(86% Vs 42%, P0.01). In SP 9, SP 6 and LR 5,the VAS scores at the acupoints in the pelvic inflammation group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e health group(test 1:55.00± 15.12 vs 27.25 ± 10.31,47.07 ± 18.38 vs 29.75 ± 14.30, 47.16 ± 19.4 vs 20.16 ±10.76; test2:53.40± 17.23 vs 33.42± 13.07, 45.95 ± 15.74 vs 29.15± 11.97, 42.50± 21.67 vs 21.05 ± 11.97; test 3:48.50± 14.97 vs 40.08 ± 13.20, 38.24± 15.29 vs 29.29± 12.37, 37.93± 19.17 vs 23.09± 12.26), P〈0.01,P〈0.05.In SP 9, SP 6 and LR 5,the tenderness threshold values at the acupoints in the pelvic inflammation group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e health group(test 1:0.86 ± 0.95 vs 0.53 ± 0.39, 0.86 士 0.95 vs 0.53 ±0.39, 0.85 ± 0.77 vs 0.47 ± 0.47; test 2:0.88 ± 0.81 vs 0.44 ± 0.32, 0.98 ± 0.83 vs 0. 44 ± 0. 32,0.85±0.77 vs 0.47±0.47; test 3:0.98±0.80 vs 0.36±0.26, 1.11 ±0.92 vs 0. 36±0. 26,0.85±0.77 vs0.47 ± 0.47), P〈0.01,P〈0.05(P〈0.05).Conclusion: The VAS scores and tenderness threshold values at SP 9, SP 6 and LR 5 in the patients of pelvic inflammation a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peopl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enderness at LR 5 is higher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inflammation Pain response Visual analogue scale tenderness threshold value
原文传递
术前睡眠质量对妇女剖宫产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雪 金玲 +1 位作者 孙鸿 常春玲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775-778,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睡眠质量对妇女剖宫产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86例剖宫产妇女进行研究。依据产妇术后第5天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结果将其分为痛觉过敏组(n=152,NRS≥4分)和对照组(n=4... 目的:分析术前睡眠质量对妇女剖宫产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86例剖宫产妇女进行研究。依据产妇术后第5天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结果将其分为痛觉过敏组(n=152,NRS≥4分)和对照组(n=434,NRS<4分),对剖宫产妇女术后发生痛觉过敏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痛觉过敏组产妇的术前有睡眠障碍比例、麻醉方式、术中补液量、使用咪达唑仑的比例均较高,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尿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较长,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睡眠障碍、腰麻及全身麻醉、手术时间≥50min、术后排气时间≥20h为剖宫产妇女术后发生痛觉过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有睡眠障碍是剖宫产妇女术后痛觉过敏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睡眠质量 痛觉过敏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 on the Tolerance Time of Plantar Hot Plate and Pain Threshold of Gastrocnemius Muscle in Rats with Chronic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13
作者 CAI Na-li ZHOU Jian-ying WU Xian-yan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3期93-99,115,共8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 on the tolerance time of plantar hot plate and the pain threshold of gastrocnemius in rats with chronic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Methods:A total of...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 on the tolerance time of plantar hot plate and the pain threshold of gastrocnemius in rats with chronic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Methods:A total of 80 adult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establish chronic MPS rat model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control group,acupuncture group,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 group A,and 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 group B,with 20 rats in each group.The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given any treatment,and the rats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only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rat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needle heating up to 42℃),and the rats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needle heating up to 44℃).The tolerance time of plantar hot plate,the pain threshold of gastrocnemius muscle and the level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modeling,1 d before treatment,and 1,7 and 14 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ot plate tolerance time,time and interaction among the four groups(P<0.05),as well as in gastrocnemius tenderness threshold,time and interaction among the four groups(P<0.05),and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NF-αlevel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electric shocks,time and interaction among the four groups(P<0.05).Conclusion:In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 demonstrates greater efficacy in extending the tolerance duration of hot plate exposure and enhancing the pain threshold of the gastrocnemius muscle in rats afflicted with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Additionally,it accelerates the amelioration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motor function.However,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therapeutic impact of 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 may be influenced by its temperature,with 44℃being the most effective in thi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 internal heat acupuncture plantar hot plate tolerance test gastrocnemius tenderness threshold animal experiments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筋骨失衡-炎症浸润特征研究
14
作者 曹奔 周鑫 +5 位作者 任君 汤程 朱清广 程艳彬 孔令军 房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9-4963,共5页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屈伸活动度、竖脊肌紧张度与压痛阈失衡程度,并观察血清炎症指标异常表达现象,揭示LDH患者筋骨失衡-炎症浸润特征。方法:2021年1—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线上纳入36例...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屈伸活动度、竖脊肌紧张度与压痛阈失衡程度,并观察血清炎症指标异常表达现象,揭示LDH患者筋骨失衡-炎症浸润特征。方法:2021年1—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线上纳入36例LDH患者为试验组,36例无LDH受试者为对照组。应用三维运动捕捉、肌肉状况测定系统评估患者“筋骨功能”(包括脊柱屈伸活动度、竖脊肌紧张度、压痛阈),应用液相悬浮芯片、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炎症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两组差异性特征指标。结果:试验组脊柱屈曲角度、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两侧竖脊肌紧张度、压痛阈存在显著失衡现象(P<0.01),且两侧肌紧张、压痛阈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存在显著的炎症浸润现象,外周血干扰素-γ、白介素-6、白介素-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筋骨失衡程度与炎症浸润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LDH患者存在显著的筋骨失衡现象和炎症浸润特征,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筋骨失衡 炎症因子 关节活动度 肌紧张 压痛阈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基于督脉和膀胱经的颈型颈椎病压痛敏化穴位定位研究
15
作者 杨广印 杨素音 +4 位作者 罗来 刘淑如 叶笑然 周丽莉 兰彩莲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2-57,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颈型颈椎病患者位于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穴位/部位的压痛阈并与自身及健康受试者对比,定位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方法采用数显机械压力测痛仪分别对颈型颈椎病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名的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循行路线... 目的通过检测颈型颈椎病患者位于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穴位/部位的压痛阈并与自身及健康受试者对比,定位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方法采用数显机械压力测痛仪分别对颈型颈椎病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名的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循行路线上的穴位/部位进行压痛阈测定,通过与自身非敏化部位、健康组相应部位的对比来确定压痛敏化穴位。结果与颈型颈椎病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的定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二侧线的C1~C5棘突下水平位置、第一侧线的C3~C5棘突下水平位置和督脉颈段的C3棘突下水平位置;精选最优与次优的敏化穴位/部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一、二侧线的C3和C4棘突下水平和督脉颈段的C3棘突下水平位置。督脉和膀胱经背段未探及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结论颈型颈椎病患者督脉和膀胱经颈项段存在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其定位可为针灸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精确取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压痛阈 压力测痛 穴位敏化
下载PDF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力敏腧穴压痛阈的定量研究
16
作者 付勇 曹乾安 +4 位作者 董志威 张良坤 李琳慧 刘慧 章海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4-3848,共5页
目的:观察力敏腧穴在功能性子宫出血(DUB)患者体表分布及其压痛阈,探讨DUB患者力敏腧穴分布情况及客观表征。方法:DUB组和健康组每组各70例,参照力敏腧穴探查方法配合手持测痛仪测量压痛阈值,记录力敏腧穴频次,选取健康组相应腧穴测量... 目的:观察力敏腧穴在功能性子宫出血(DUB)患者体表分布及其压痛阈,探讨DUB患者力敏腧穴分布情况及客观表征。方法:DUB组和健康组每组各70例,参照力敏腧穴探查方法配合手持测痛仪测量压痛阈值,记录力敏腧穴频次,选取健康组相应腧穴测量压痛阈值,比较两组力敏腧穴发生率及腧穴压痛阈,分析DUB组力敏腧穴在不同经脉与部位上的差异。结果:健康组力敏腧穴发生率为12.86%,DUB组为95.71%,DUB组力敏腧穴归经主要为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及任脉,所属神经节段主要在T2-T4,T8-T12,L2-L5及S2,其中属于生殖系统相关神经节段(T10-S2)的力敏化腧穴占比为74.93%;力敏腧穴区按照平均压痛阈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风市、委中、承山、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环跳、中脘、阴陵泉、膻中、阴廉、血海,与健康组双侧对应穴区相比,DUB组腧穴压痛阈值的平均阈值显著偏低(P<0.01);DUB患者各所属经脉平均压痛阈值由高到低排序:督脉>足三阳经>任脉>足三阴经。DUB患者位于足三阴经上的力敏腧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足三阳经与督脉(P<0.05),位于任脉上的力敏腧穴压痛阈值低于足三阳经及督脉(P<0.05);按照腧穴区平均压痛阈值在不同部位由高到低排列:腰背部>大腿部>小腿部>胸腹部,小腿部力敏腧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腰背部和大腿部(P<0.05),胸腹部力敏腧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小腿部、大腿部和腰背部(P<0.05)。结论:腧穴敏化现象与机体状态高度相关,DUB患者力敏腧穴发生率更高,其力敏腧穴分布与生殖系统相关神经节段(T10~S2)密切相关;DUB患者对机械力引起的疼痛较健康人更敏感,在不同经脉和部位的压痛阈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左右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力敏腧穴 压痛阈值 定量研究
原文传递
脐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婷 龚晓炜 +5 位作者 包烨华 楚佳梅 余静 曾友华 刘小平 朱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283-1287,1291,共6页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8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武林及丁桥院区针灸康复科门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脐针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脐针治疗组选取巽、离、坤、...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8月31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武林及丁桥院区针灸康复科门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脐针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脐针治疗组选取巽、离、坤、乾、坎位,常规针刺组选取太阳、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外关、侠溪、颈夹脊(C1~C3),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计10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的压痛阈,探究脐针治疗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的压痛阈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针治疗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颈部肌肉压痛阈(完骨、风池)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针刺,脐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以及颈部肌肉的压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脐针 针刺疗法 神阙 压痛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痛经患者三阴交穴压痛反应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苗艳换 赵吉平 +2 位作者 云洁 李宏彦 王燕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三阴交穴的压痛反应。方法:将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组)和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纳入本试验。分别在两组受试者的月(痛)经期和非经期进行三阴交穴压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和压痛阈值评估,并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三阴交穴的压痛反应。方法:将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组)和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纳入本试验。分别在两组受试者的月(痛)经期和非经期进行三阴交穴压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和压痛阈值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痛经组痛经期的三阴交穴VAS值显著高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P<0.01);痛经组痛经期的三阴交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P<0.01);健康组和痛经组的非经期三阴交穴VAS值和压痛阈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的急性发作可使三阴交穴压痛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三阴交穴 痛反应 视觉模拟评分 压痛阈值
原文传递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足三阴经经络诊察阳性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钟腾辉 赵吉平 +3 位作者 秦佳欣 曾炜美 王舢泽 杨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运用经络诊察法探讨Ⅲ型慢性前列腺炎与足三阴经阳性反应现象的关系。方法:应用传统经络诊察法结合压痛仪检测法,比较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炎组,32例)与健康受试者(健康组,30例)小腿段足三阴经经络、腧穴阳性反应率及标准... 目的:运用经络诊察法探讨Ⅲ型慢性前列腺炎与足三阴经阳性反应现象的关系。方法:应用传统经络诊察法结合压痛仪检测法,比较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炎组,32例)与健康受试者(健康组,30例)小腿段足三阴经经络、腧穴阳性反应率及标准腧穴定位压痛阈值。结果:前列腺炎组患者脾经阳性反应率高于肾经、肝经(P<0.001);脾经、肝经、肾经阳性反应率及足三阴经总阳性反应率均高于健康组(P<0.001)。前列腺炎组患者三阴交、阴陵泉、太溪、蠡沟、地机、曲泉、商丘、中封阳性反应率均高于健康组(P<0.001);脾经、肝经与肾经各腧穴压痛阈值均低于健康组(P<0.001)。前列腺炎组患者脾经阳性反应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疼痛评分及NIH-CPSI总评分呈正相关;肾经阳性反应率与年龄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呈正相关。结论:足三阴经尤其是脾经的阳性反应现象与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病理状态密切相关,疼痛症状、排尿症状分别与脾经、肾经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 经络诊察 足三阴经 腧穴 压痛阈值
原文传递
筋骨理筋手法干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20
作者 李逸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5期17-20,34,共5页
要目的:探讨筋骨理筋手法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一2022年9月诊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手法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要目的:探讨筋骨理筋手法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一2022年9月诊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手法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筋骨理筋手法干预,2组护理观察时间持续1个月,观察与记录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提高(P<0.05)。2组护理后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2组护理后的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与护理前对比明显降低(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括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尿潴留、愈合不良等膝关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3%,与对照组的19.0%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筋骨理筋手法干预在股骨下段骨折术后康复患者的应用能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还能降低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提高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理筋手法干预 股骨下段骨折 膝关节功能 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 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