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参考作物蒸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 被引量:48
1
作者 张方敏 申双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5-709,共5页
根据我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2004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年逐日、逐月参考作物蒸散值(ETD)和年总量。结果表明,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多年平均值大多界于800~1100mm之间,西北地区高,东... 根据我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2004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年逐日、逐月参考作物蒸散值(ETD)和年总量。结果表明,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多年平均值大多界于800~1100mm之间,西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1978年出现最大值,1993年出现最低值,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波动小,西北地区波动大。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率在-30~30mm·(10a)^-1之间,西部和长江流域地区显著下降,东部沿海、黄河中上游和东北显著上升。造成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出现先降后增趋势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净辐射)和饱和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方法 参考作物蒸散 空间分布 时间趋势
下载PDF
我国海域赤潮灾害的类型、分布与变化趋势 被引量:42
2
作者 赵冬至 赵玲 张丰收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1,共5页
根据赤潮灾害发生的空间位置、水动力、营养物质来源等因素,将赤潮灾害类型划分为河口型、海湾型、养殖型、沿岸流型、上升流型和外海型六类。对赤潮灾害记录分析表明,河口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占总数的30%,海湾型赤潮占29%,养殖型赤潮占27%... 根据赤潮灾害发生的空间位置、水动力、营养物质来源等因素,将赤潮灾害类型划分为河口型、海湾型、养殖型、沿岸流型、上升流型和外海型六类。对赤潮灾害记录分析表明,河口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占总数的30%,海湾型赤潮占29%,养殖型赤潮占27%,沿岸流型和上升流型均各占6%,外海型赤潮最少,只占2%。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赤潮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除海湾型赤潮的发现次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类型成因的赤潮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机制类型 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15-2016年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季节性特征 被引量:46
3
作者 吉赛赛 李克莉 +10 位作者 武文娣 许涤沙 叶家楷 郑景山 曹玲生 曹雷 段梦娟 刘大卫 王华庆 李黎 肖奇友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1,共9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2015-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报告发生时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5-2016年...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2015-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报告发生时间分布特征。方法收集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5-2016年接种疫苗数据和全国AEFI监测数据,采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各类AEFI及重点AEFI发生的时间趋势。结果 2015-2016年共报告AEFI 339 806例,第1、2、3、4季度分别占18.49%、29.82%、28.89%、22.80%;月报告发生率范围为226.52/100万剂(1月)-509.25/100万剂(6月);全部AEFI的集中度法M值为0.36,报告高峰期为3月9日-10月23日,高峰日为6月25日。在一般反应中,发热(〉38.5℃)和局部反应的M值分别为0.35和0.41,高峰期分别为3月1日-10月24日和3月21日-10月6日,高峰日分别为6月27日和6月28日。在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卡介苗淋巴结炎和过敏性紫癜的M值分别为0.34、0.30、0.25和0.23,高峰日分别为6月19日、6月21日、4月23日和1月4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性惊厥和过敏性休克的报告发生无明显的时间规律。在偶合症中,上呼吸道感染的M值为0.30,高峰日为6月8日。结论中国AEFI总体报告发生趋势具有季节性,报告高峰可能与AEFI临床疾病种类或疾病本身的季节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 季节性
原文传递
中国干湿状况和干湿气候界限变化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方敏 申双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4-579,共6页
选取全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2004年的地面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参考蒸散确定湿润指数(W),按W为0.03、0.2、0.5和1.0把中国分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5个干湿区,给出了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状况的... 选取全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2004年的地面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参考蒸散确定湿润指数(W),按W为0.03、0.2、0.5和1.0把中国分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5个干湿区,给出了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状况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湿润状况显著增加的地区主要为新疆西北部和中国的西南部,干旱化显著的地区主要在青海的东部、甘肃的南部和四川北部;干湿状况变化从中国的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大,中国的西南地区干湿状况最为稳定;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的平均干湿状况发生变化,由干旱趋向湿润,30 a来半湿润、湿润地区干湿状况年际变化大,半干旱区和湿润区增多,半湿润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状况 Penman—Monteith公式 湿润指数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北部湾秋季底层鱼类多样性和优势种数量的变动趋势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3 位作者 杜飞雁 林昭进 孙典荣 黄硕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根据1992年、2001年和2006年秋季在北部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优势种及其数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1992年共记录鱼类171种,隶属17目77科;2001年记录鱼类156种,隶属18目71科;2006年记录157种,隶... 根据1992年、2001年和2006年秋季在北部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优势种及其数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1992年共记录鱼类171种,隶属17目77科;2001年记录鱼类156种,隶属18目71科;2006年记录157种,隶属17目67科。3个年代记录的鱼类均以鲈形目的种类数最多,其中1992年为96种(占56.14%)、2001年90种(占57.69%)和2006年89种(占56.69%)。鱼类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一致:以2001年最高,为0.72和3.64;其次为1992年,为0.64和3.27;2006年最低,分别为0.52和2.64。丰富度指数(D)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1992年的21.03,2001年的20.74和2006年的19.61。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北部湾3个年代出现的6种共有优势种(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带鱼Trichiurus haumela、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和黄带绯鲤Upeneus sulphureus)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中的经济价值较高的优势种逐渐被低值和小型的鱼类所替代,但繁殖力较强和寿命较短的鱼类变动较小。在6种共同优势种中,黄斑鲾和发光鲷的渔获率呈上升趋势;带鱼和黄带绯鲤的渔获率呈下降趋势;而二长棘鲷和竹荚鱼的渔获率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变化趋势是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逐渐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鲾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大和营养级高的鱼类数量减少,寿命短、个体小和营养级较低的种类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 数量变化 北部湾
下载PDF
基于中国大气环境监测站点的2015—2019年大气质量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董佳丹 陈晓玲 +5 位作者 蔡晓斌 徐强强 关宇廷 李婷慧 刘诗燕 陈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83-1995,共13页
2013年以来几次严重的雾霾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此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来改善大气质量。为了分析近年来中国大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2015—2019年生态环境部国控站点监测的大气污染... 2013年以来几次严重的雾霾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此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来改善大气质量。为了分析近年来中国大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2015—2019年生态环境部国控站点监测的大气污染关键参数,对比分析了空气质量指数和6种大气污染物的季均、年均浓度变化结果,并利用组合指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不同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PM2.5、PM10、SO2、CO和NO2浓度和AQI均有明显下降,2019年均浓度较201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5%、3.84%、7.86%、3.74%、0.95%,AQI下降了19.31%,同时,O3浓度则上升了0.79%;②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北方地区PM10、PM2.5、O3、NO2、SO2、CO年均质量浓度和AQI分别比南方地区高25.2%、18.73%、4.95%、17.6%,32.74%、16.17%、28.3%;③从季节性变化规律来看,除了O3呈现出夏季浓度高,冬季浓度低外,其他5种污染物和AQI都呈现相反的季节变化规律;④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大气污染以PM2.5和O3为主,PM2.5与NO2、SO2、CO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5,p<0.01),而O3与其前体物NO2和CO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大气质量状况 时序变化 空间分布 监测站点 组合指标 相关分析 季节性规律
原文传递
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变化趋势 被引量:27
7
作者 邓秋菊 孙佳艺 +4 位作者 郭默宁 常杰 路凤 胡飘飘 刘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长期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人群中的特点,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纳入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25岁及以上户籍居民冠心病病例共计1235... 目的:分析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长期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人群中的特点,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纳入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25岁及以上户籍居民冠心病病例共计1235563例,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在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冠心病类型、城乡之间的差异。结果:2010年至2019年10年间,25岁以上北京市户籍居民冠心病标化病死率从19.7%下降到14.0%,标化住院病死率从2.9%下降到2.3%(P<0.001)。两性均可观察到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的显著下降趋势(P<0.001)。10年间北京市居民各年龄组的冠心病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且年龄越小,下降幅度越大。45岁以上各年龄组冠心病住院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25~44岁年龄组并未观察到显著的变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标化病死率从39.5%下降到19.9%(P<0.001),标化住院病死率从10.6%下降到7.9%(P<0.001)。研究期间近郊区县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P<0.001),而同期远郊区的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变化趋势。结论: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冠心病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近郊区下降尤为明显,提示冠心病医疗救治水平整体提高。但远郊区县住院病死率无明显下降趋势,应进一步提高远郊医院医疗水平,降低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病死率 住院病死率 时间趋势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肺癌死亡趋势及差别分解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胡文斌 张婷 +1 位作者 秦威 史建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为肿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肺癌死亡数据,分性别和年龄组计算肺癌粗亡率与年龄标化率,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目的了解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定量估计影响因素,为肿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肺癌死亡数据,分性别和年龄组计算肺癌粗亡率与年龄标化率,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肺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率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因素对肺癌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结果肺癌粗死亡率在男性(APC=2.7%,95%CI=2.1%~3.4%,P〈0.001)、女性(APC=3.7%,95%CI=2.7%~4.7%,P〈0.001)和总人群(APC=2.9%,95%CI=2.3%~3.5%,P〈0.001)中均呈上升趋势;肺癌中国标化死亡率在女性(APC=1.7%,95%CI=0.7%~2.7%,P=0.006)和总人群(APC=0.8%,95%C1=0.2%~1.5%,P=0.017)中均呈上升趋势,但在男性人群(APC=0.4%,95%CI=-0.2%~1.0%,P=0.196)中无明显变化趋势;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肺癌粗死亡率,男性、女性和总人群人口老龄化贡献率分别为69.16%、40.92%和57.28%。结论江苏省昆山市1993—2014年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口因素是促进因素之一,寻求非人口因素是当前践行预防为主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死亡率 变化趋势 差别分解法
原文传递
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韩明慧 方虹霁 +3 位作者 杨东见 姜晨彦 陈传炜 王和兴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了解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现状和趋势。【方法】收集国外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数据,按年龄、性别、国籍、接触史、地区、国家进行分层分析和发病时间趋势分析。【结果】1月20日-2月18日,国外... 【目的】了解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现状和趋势。【方法】收集国外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数据,按年龄、性别、国籍、接触史、地区、国家进行分层分析和发病时间趋势分析。【结果】1月20日-2月18日,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804例,除去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454例,每日新增病例数波动性较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保持平稳波动的趋势;新增病例数的最高点日期为2月1日,发病例数为26例。确诊病例主要集中于亚洲国家,但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地区也有分布。截至2月15日,发现确诊病例的国家数达到25个后再无增加,其中新加坡、日本和泰国是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分别为77、65和35例。在可收集到基本信息的确诊病例中,有相关确诊病例接触史的病例多于具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的确诊病例,而且非中国国籍、年龄40岁及以上和男性较多。【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在国外已发生传播,而且产生第二代病例,发病人数虽少,但发病趋势波动较大,仍需警惕病毒进一步加大扩散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国外 现状 时间趋势
原文传递
2001~2011年中国中西部城市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霍西茜 张丽华 +6 位作者 胡爽 吴超群 张丹薇 李静 李希 郑昕 蒋立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7-1053,共7页
目的了解2001至2011年间中国中西部城市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获得中国中西部城市地区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 目的了解2001至2011年间中国中西部城市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获得中国中西部城市地区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2006和2011 3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对每年度分别进行加权处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他汀使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1家医院3354份AMI病历纳入研究。2001、2006和2011年,AMI患者院内他汀的使用率随着年份递增而大幅增加,分别为19.7%、79%、91.1%(趋势P值<0.001)。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患者院内接受他汀治疗率均随年份递增显著增加。主要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类型所占比例变化明显,2001年洛伐他汀使用比例最大,2011年阿托伐他汀成为最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吸烟患者较不吸烟患者更容易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OR 1.36,95%CI 1.07~1.73,P=0.011)。结论既往10年间,中国中西部城市AMI住院患者的他汀使用情况明显改善,指南对于他汀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快速普及,但仍存在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他汀 血脂 变化趋势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冯程程 彭青兰 +3 位作者 焦学洋 梁雪萌 孙浩 常巍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的变化趋势,为胰腺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的公开数据,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计... [目的]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的变化趋势,为胰腺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的公开数据,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1990—2019年中国居民胰腺癌标化发病率从3.17/10万增长至5.78/10万,标化死亡率从3.34/10万增长至5.99/10万;中国居民胰腺癌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AAPC值分别为1.9%和2.2%,P均<0.05),男性发病和死亡标化率的上升速度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胰腺癌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在男性和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中国胰腺癌的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 时间趋势 中国
原文传递
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亦晨 陈华 +6 位作者 周弋 曲晓滨 孙良红 陈涵一 李小攀 杨琛 肖绍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8-1104,共7页
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早死概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一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的评价指标。目的了解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与早死概率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实现&... 背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胁,早死概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一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的评价指标。目的了解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与早死概率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实现"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5月,将浦东新区户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从浦东新区户籍居民死因数据库中筛选死亡日期在2002-01-01至2020-12-31因4类主要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利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死亡率与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526.82/10万上升至678.84/10万(APC=1.56%,Z=13.715,P<0.001),标化死亡率由404.05/10万下降至260.87/10万(APC=-2.09%,Z=-12.428,P<0.001),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由13.09%下降至8.45%(APC=-2.31%,Z=-15.847,P<0.001)。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疾病早死概率分别由3.57%、8.36%、1.08%下降至2.38%、5.49%、0.24%(APC_(心脑血管疾病)=-2.21%,Z=-9.739,P<0.001;APC_(恶性肿瘤)=-2.24%,Z=-19.476,P<0.001;APC_(慢性呼吸系统疾病)=-7.23%,Z=-13.326,P<0.001)。糖尿病早死概率保持稳定(Z=-0.395,P=0.698)。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大于女性。根据2015—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年均增长率,2030年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6.67%。结论2002—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浦东新区已实现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2020年的下降目标,按照现有年均增长率,预计2030年浦东新区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肿瘤 糖尿病 体征和症状 呼吸系统 死亡率 早死概率 变化趋势 上海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状况及发病趋势预测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明 汪舒文 宇传华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53-861,共9页
[目的]描述分析1990—2019年我国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的发病率进行预测。[方法]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1990—2019年我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情况及其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 [目的]描述分析1990—2019年我国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的发病率进行预测。[方法]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1990—2019年我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变化情况及其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同时,采用集成嵌套拉普拉斯近似(integrated nested Laplace approximation,INLA)的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Bayesi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BAPC)方法对2020—2030年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19年中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率(95%UI)分别为0.92/10万(0.58/10万~1.17/10万)、0.28/10万(0.18/10万~0.36/10万)和7.96/10万(5.06/10万~9.10/10万),1990—2019年相应的AAPC(95%CI)分别为3.35%(3.03%~5.48%)、-0.45%(-0.56%~-0.33%)和-0.56%(-0.69%~-0.43%);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95%UI)分别14.32/10万(12.36/10万~16.31/10万)、0.88/10万(0.71/10万~1.01/10万)和16.76/10万(14.18/10万~19.38/10万),1990—2019年相应的AAPC(95%CI)分别为3.87%(3.39%~4.35%)、1.48%(1.17%~1.79%)和1.09%(0.81%~1.37%)。中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较高的标化DALY率出现在85~89岁和90~94岁年龄组人群中,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则在95岁及以上年龄组。相较于全球和印度、日本、韩国,我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未来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仍将继续上升。[结论]近30年来,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改善缓慢。未来应当综合运用三级预防,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减少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时间趋势 疾病负担 预测 中国
原文传递
1956—2010年中国降雪特征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章诞武 丛振涛 倪广恒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1-386,393,共7页
降雪特征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之一。降雪特征变化一方面影响流域径流总量,另一方面改变流域年内径流的分布。该文基于中国743个国家气象站1956—2010年日气象观测数据,在降雪辨识基础上,插值计算10km网格日降雪,然后从不同时间尺... 降雪特征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之一。降雪特征变化一方面影响流域径流总量,另一方面改变流域年内径流的分布。该文基于中国743个国家气象站1956—2010年日气象观测数据,在降雪辨识基础上,插值计算10km网格日降雪,然后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了降雪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除长江中下游外,中国主要降雪区域年降雪量都显著增加,并且存在"少—多—少"的代际变化模态;降雪在年内没有显著的集中趋势,有利于形成积雪,利于增加流域水资源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雪年内集中,年总降雪由主要日降雪事件构成,降雪对该地区的径流过程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趋势变化 空间分布 水文响应
原文传递
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影响的辨识(1956~2011)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晓娅 杨世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9-1739,共11页
利用1956~2011年的流域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及有关文献所载蒸发量、水库修建、用水量、水土保持等资料,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气温明显上升,且上升速率大于全球平均上升速率;(2)流域平均降... 利用1956~2011年的流域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及有关文献所载蒸发量、水库修建、用水量、水土保持等资料,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气温明显上升,且上升速率大于全球平均上升速率;(2)流域平均降水量下降了约1%,年降水量与年均气温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年径流量随降水量频繁振荡,最大和最小值之比达1.9;(4)太阳净辐射量和风速下降导致流域自然蒸发作用减弱,而水库修建、耗水增多和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则使蒸发作用加强.两方面的影响相互削弱;入海年径流量下降1%;(5)流域内分区间存在差异,北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人类活动的影响居主导地位,径流量下降约15%;中域(金沙江以下干流两翼“未测区”)则以气候变化的影响占优,径流量上升约9%;西域(金沙江流域)径流量减少4%;南域(乌江、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径流量上升2%.推断今后几十年气候要素仍将主导径流量的年际波动,而南水北调、新建水库、耗水增多和水土保持加强将可能使径流量再下降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量 变化趋势 长江
原文传递
Decreasing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in a Warming Climate-A Case of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During 1970-2000 被引量:11
16
作者 许崇育 龚乐冰 +1 位作者 姜彤 陈德亮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13-520,共8页
This study deals with temporal trends in the Penman-Monteith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ed from standar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bserved pan evaporation, and four relate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during... This study deals with temporal trends in the Penman-Monteith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ed from standar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bserved pan evaporation, and four relate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during 1970-2000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four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to changes in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re quant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the pan evaporation hav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in the upper, the middle as well as in the whol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at the 5% significance level, while the air temperature shows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The decreasing trend detected in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trends in the net radiation and the wi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Penman-Monteith method temporal trend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catchment China
下载PDF
Assessing phenological change in China from 1982 to 2006 using AVHRR imagery 被引量:10
17
作者 Haiyan WEI Philip HEILMAN +3 位作者 Jiaguo QI Mark A.NEARING Zhihui GU Yongguang ZH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Long-term trends in vegetation phenology indicate ecosystem change due to the combined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In this study we used 1982 to 2006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Normalized Di... Long-term trends in vegetation phenology indicate ecosystem change due to the combined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In this study we used 1982 to 2006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VHRR NDVI) imagery across China and the TIMESAT program to quantify annual vegetation production and its changing trend. Results showed great spatial variability in vegetation growth and its temporal trend across the country during the 25-year study perio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vegetation production were detected in the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and in industrializing regions in southern China, including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vegetation production were found in Xinjiang, Central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Validation of the NDVI trends and vegetated area changes were conducted using Landsat imager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nalysis from AVHRR data. We also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causes of the vegetation change vary locall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vegetation change and the areas of greatest impact from national policies launched in the 1970s, such as the opening of economic zones and the 'Three-North Shelter Forest Programme', are similar, which indicates an impact of national policies on ecosystem change and that such impacts can be detected using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HRR China remote sensing climate change policy DESERTIFICATION temporal trend PHENOLOGY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20~84岁人群胰腺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程程 许传志 +3 位作者 何杰宇 梁雪萌 孙浩 常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323-1329,共7页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20~84岁人群胰腺癌的发病趋势,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全球健康数据交换库收集1990-2019年中国20~84岁人群胰腺癌的发病数据并计算中标率,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20~84岁人群胰腺癌的发病趋势,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全球健康数据交换库收集1990-2019年中国20~84岁人群胰腺癌的发病数据并计算中标率,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胰腺癌标化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利用内生因子算法估计年龄、时期和队列参数效应。结果1990-2019年,20~84岁人群胰腺癌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的4.54/10万上升至2019年的7.95/10万,增长了75.11%;男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从5.47/10万上升至10.04/10万,增长了83.55%;女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从3.63/10万上升至5.91/10万,增长了62.81%。男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10%(95%CI:1.78%~2.41%),女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的AAPC为1.71%(95%CI:1.55%~1.87%)。APC模型结果显示,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年龄效应和时期效应呈递增趋势,发病风险的队列效应呈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和女性均为20~24岁年龄组发病风险最小,效应值分别为-2.82和-2.35;80~84岁年龄组发病风险最大,效应值分别为1.44和1.66;1992年时期效应最低,效应值分别为-0.61和-0.45,2017年时期效应最高,效应值分别为0.57和0.43;1908-1912年出生的男性胰腺癌发病风险最高,为1.01。结论中国20~84岁人群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胰腺癌发病风险随年龄和时期的增加而增长,随出生队列的增加而降低,今后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的胰腺癌防控工作,进一步减轻我国胰腺癌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发病率 时间趋势 joinpoint回归分析 年度变化百分比模型
原文传递
1970—2017年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晓瑜 孙晓航 +2 位作者 黄奇晓 丘永杭 林玉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基于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1970—2017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通过日雨量模型估算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R值),再运用Kriging空间插值、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内、年际以及周... 基于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1970—2017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通过日雨量模型估算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R值),再运用Kriging空间插值、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内、年际以及周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70—2017年的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与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春季和夏季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全年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秋季和冬季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年内分布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变化特征为"升—降—升—降",6月份和8月份分别为两个峰期;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总体呈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年际时间序列存在28 a的主周期和13 a的次周期;同时丘陵地带类型区和沿海城市类型区的时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空间分布特征 时间变化趋势 海陆位置差异
下载PDF
基于不同光谱指数的植被物候期遥感监测差异 被引量:10
20
作者 左璐 王焕炯 +2 位作者 刘荣高 刘洋 商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9-606,共8页
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项综合性指标.遥感光谱已经被广泛用于提取植被物候期,但遥感提取的物候期与站点观测差别很大,其物理意义尚不明确.本文选取中国东北部的一景MODIS数据(2000—2014年),分析了基于红波段和... 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项综合性指标.遥感光谱已经被广泛用于提取植被物候期,但遥感提取的物候期与站点观测差别很大,其物理意义尚不明确.本文选取中国东北部的一景MODIS数据(2000—2014年),分析了基于红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简单比植被指数(SR)提取的植被生长季起始期(SOS)和结束期(EOS)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的物候期存在显著差别,基于NDVI提取的SOS比SR提取的SOS平均早18.9 d,基于NDVI提取的EOS比SR提取的EOS平均晚19.0 d,NDVI得到的生长季长度更长.基于NDVI和SR提取的物候期的年际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别,超过20%的像元SOS和EOS甚至表现出相反的年际变化趋势.上述差异与两种植被指数自身的季节曲线特征和抗噪性差异有关.NDVI与SR观测数据来源完全一致,仅数学表达形式不同,提取的物候期结果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遥感监测的植被物候期高度依赖于植被指数的数学表达形式,如何建立可靠的植被物候期遥感提取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遥感 数学表达 植被指数 时间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