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9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续一) 被引量:246
1
作者 杜冠华 张均田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6期355-360,共6页
近年来,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 近年来,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有二萜结构,目前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30余种;丹酚酸类化合物多具有酚酸结构,结构明确的丹酚酸有20余种,这些化合物构成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是丹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丹参有效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丹参酮类化合物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茵和抗炎作用为主;而丹酚酸类化合物则以抗氧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突出。利用丹参已经研究成功多种临床应用的药物,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等20余种,分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肝肾疾病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丹酚酸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续前) 被引量:56
2
作者 杜冠华 张均田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7期435-440,共6页
近年来 ,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 近年来 ,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可以分为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有二萜结构 ,目前分离鉴定的化合物有 3 0余种 ;丹酚酸类化合物多具有酚酸结构 ,结构明确的丹酚酸有 2 0余种 ,这些化合物构成了丹参的有效成分 ,是丹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丹参有效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 ,丹参酮类化合物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菌和抗炎作用为主 ;而丹酚酸类化合物则以抗氧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突出。利用丹参已经研究成功多种临床应用的药物 ,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等 2 0余种 ,分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肝肾疾病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丹酚酸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中药丹参的现代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8
3
作者 马晓晶 杨健 +3 位作者 马桂荣 曾雯 郭娟 马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131-5139,共9页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基础研究着手对中药进行深入探索,对了解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制剂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丹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研究广受国... 中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基础研究着手对中药进行深入探索,对了解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制剂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丹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研究广受国内外关注。随着化学分析仪器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药理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现代化研究手段被应用于丹参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分别利用化学成分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现代化药理学研究手段探究了丹参药效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利用组学分析及分子生药学手段研究了活性成分合成调控机制及合成生物学应用等,并对丹参临床制剂展开了应用研究。该文系统地总结了丹参及其活性成分相关的现代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制剂研究、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相关研究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期望能够进一步发挥丹参在中药研究中的模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合成生物学 丹参基因组 丹参酮 丹酚酸
原文传递
丹参酮对原代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7
4
作者 何丽娜 何素冰 +2 位作者 杨军 王静 刘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大鼠神经细胞脑缺血样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以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材料,制备缺糖损伤、缺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一氧化氮损伤及NMDA毒性损伤模型,细胞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大鼠神经细胞脑缺血样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以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材料,制备缺糖损伤、缺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一氧化氮损伤及NMDA毒性损伤模型,细胞形态学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结晶紫活细胞染色后测定OD值。结果形态学检查发现丹参酮对6种脑缺血样损伤模型中的大鼠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晶紫染色也提示丹参酮可显著提高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的存活数,同等剂量条件下,丹参酮对自由基损伤、咖啡因损伤及NMDA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其余各组。结论丹参酮对上述6种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皮层神经细胞 脑缺血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丹参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5
作者 刘慧颖 姜长涛 +1 位作者 冯娟 王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3-1647,共5页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茎,丹参酮是丹参的主要脂溶性成分,每一种丹参酮都有其特定的药理活性。针对各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疾病、抗炎和免疫、抗肿瘤、肝保护、神经保护等多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该文总结了各种...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茎,丹参酮是丹参的主要脂溶性成分,每一种丹参酮都有其特定的药理活性。针对各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心血管疾病、抗炎和免疫、抗肿瘤、肝保护、神经保护等多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该文总结了各种丹参酮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综述了其药代动力学规律和制剂评价,为全面了解丹参酮类化合物,并根据其特点开发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药效机制 药代动力学 制剂评价
下载PDF
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晏琼 胡宗定 吴建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比较几种生物诱导子〔酵母提取物(yeast ex tract)、寡半乳糖醛酸(o ligoga lacturon ides)、真菌诱导子(funga l e lic itor)〕和非生物诱导子(A g+、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目的比较几种生物诱导子〔酵母提取物(yeast ex tract)、寡半乳糖醛酸(o ligoga lacturon ides)、真菌诱导子(funga l e lic itor)〕和非生物诱导子(A g+、Co2+和α-氨基异丁酸)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丹参酮。结果生物诱导子一般都能有效地提高丹参酮的产量,不同诱导子的诱导效果之间存在差别。最高的丹参酮产量由100μg/mL的真菌诱导子获得,是对照组产量(0.42 m g/g)的4.7倍。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酮的诱导能力相对生物诱导子较差,其中50μm o l/L Co2+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产量(1.75 m g/g),是对照组产量的4.1倍。生物诱导子和非生物诱导子表现出了一定的诱导选择性。所有的生物诱导子都显著提高了隐丹参酮的量而所有的非生物诱导子都选择性地提高了丹参酮Ⅰ的量。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添加的诱导子都没有对丹参毛状根的生长造成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丹参毛状根培养中添加不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都可以选择性地提高丹参酮的积累,并且不影响毛状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毛状根 丹参酮 生物诱导子 非生物诱导子
下载PDF
生物与非生物诱导子协同作用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晏琼 胡宗定 吴建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考察生物诱导子yeast extract和不同非生物诱导子(Ag+,Co2+,α-氨基异丁酸)协同作用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在丹参毛状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诱导子及诱导子组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主要丹参酮(隐丹参酮、丹... 目的:考察生物诱导子yeast extract和不同非生物诱导子(Ag+,Co2+,α-氨基异丁酸)协同作用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方法:在丹参毛状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诱导子及诱导子组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种主要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yeast extract与各非生物诱导子在不同浓度下的组合对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都发挥了较好的协同诱导作用,而对隐丹参酮的协同诱导效果不显著。其中,yeast extract和Ag+(300μmol.L-1)协同作用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Ⅰ产量,是对照组含量的13.9倍,诱导协同作用系数为3.0。yeast extract和Co2+(100μmol.L-1)协同作用获得了最高的丹参酮ⅡA产量,是对照组含量的14.5倍,协同作用系数为2.1。yeast extract和α-氨基异丁酸(200μmol.L-1)的组合是唯一一个比单个诱导子更有效地提高了隐丹参酮产量的组合,隐丹参酮的产量达到1.28 mg.g-1,是对照组含量的30.3倍,诱导协同作用系数为1.3。结论:利用生物诱导子yeast extract和不同的非生物诱导子进行协同作用,其诱导效果比单独使用某一种诱导子的诱导效果更好,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 协同作用 丹参酮 丹参毛状根
下载PDF
复方丹参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吴笛 王德勤 李楚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58-1660,共3页
目的:验证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复方丹参片项下丹参酮ⅡA、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加以改进,建立新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冰片为指标性成分,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及改进的方法,分别... 目的:验证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复方丹参片项下丹参酮ⅡA、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加以改进,建立新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冰片为指标性成分,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及改进的方法,分别对复方丹参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改进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克服了药典方法的不足,可用于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控制。结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复方丹参片项下丹参酮ⅡA、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应及时修订,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 丹参酮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冰片 薄层鉴别 标准改进
原文传递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of Active Compounds in Medicinal Model Plant Salvia miltiorrhiza 被引量:26
9
作者 Zhi-chao Xu Ai-jia Ji +2 位作者 Xin Zhang Jing-yuan Song Shi-lin Che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6年第1期3-11,共9页
Natural products from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s are a major source of clinical drugs and industrial chemicals. Salvia miltiorrhiz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dried roots ... Natural products from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s are a major source of clinical drugs and industrial chemicals. Salvia miltiorrhiz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dried roots and rhizomes are highly valued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iseases and for their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Furthermore, S. miltiorrhiza is described as a medicinal model plant mainly due to its biosynthesis of active compounds. Here, 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on S. miltiorrhiza in genomics, transcriptomics, biosynthesis of tanshinones and phenolic acids, biotic and abiotic elicitors, and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is will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new breeding and synthetic biology approaches to produce and study natura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CS phenolic acids Salvia mi/tiorrhiza synthetic biology tanshinones transcription factors
原文传递
蜜环菌诱导子对丹参冠瘿组织积累丹参酮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经元 祁建军 +3 位作者 雷和田 任春玲 付洁 张荫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3期316-320,共5页
以 6 7_V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利用计算机软件“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及优化系统” ,研究了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Karst)诱导子浓度、诱导子的加入时间与处理的收获时间对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Bunge)冠瘿组织积累丹参酮的影响... 以 6 7_V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利用计算机软件“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及优化系统” ,研究了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Karst)诱导子浓度、诱导子的加入时间与处理的收获时间对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Bunge)冠瘿组织积累丹参酮的影响。结果表明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119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 2 9天收获培养物与培养液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147mg/L ,P <0 .0 5 )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113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 2 6天收获培养液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6 2mg/L ,P <0 .0 5 )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87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2 8天收获培养物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94mg/L ,P <0 .0 5 )。结果证实 ,计算机软件“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及优化系统”对于观察值受多因素影响的研究非常有效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冠瘿组织 蜜环菌 诱导子 丹参酮
全文增补中
基于UPLC-Q-TOF-MS的加参片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孙宁宁 张可佳 +4 位作者 耿婉丽 鄂秀辉 高雯 何毅 李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304,共12页
目的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分析方法,对加参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加参片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 目的通过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分析方法,对加参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加参片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MSE扫描正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数据库匹配、质谱数据分析及参考相关文献,从加参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68个化学成分,并发现了4个未知化合物,其中包括13个酚酸类成分、6个丹参酮类成分、11个黄酮及其苷类成分、4个强心苷类成分、15个三萜皂苷类成分、7个C21甾体类成分、12个其他类成分及4个未知成分。结论对加参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加参片的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参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丹参酮类 黄酮类 强心苷类
原文传递
基于系统中药学的丹参组分功效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任越 霍梦琪 +3 位作者 马婧 凤雯晴 乔延江 张燕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251-3258,共8页
该研究旨在基于系统中药学的理论,利用文献挖掘、生物网络构建的技术,探讨建立丹参中2类代表性物质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的功效系统,从中药功效系统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间结构、关系、研究对象的边界、系统的功能展开中药功效系统研究,... 该研究旨在基于系统中药学的理论,利用文献挖掘、生物网络构建的技术,探讨建立丹参中2类代表性物质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的功效系统,从中药功效系统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间结构、关系、研究对象的边界、系统的功能展开中药功效系统研究,从而在分子层面阐释2类成分表征的整体功效。该研究运用文献挖掘收集了2类成分功效系统的元素,依据生物过程划定了功效系统的边界,依据KEGG中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功效系统的结构,并从药理、药效和功效3个层次分析了功效系统的功能,揭示中药功效系统的科学内涵。丹参组分功效研究结果显示,丹酚酸类功效系统中作用靶点(元素)201个,靶点集(边界)划分为12类,依据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的通路网络(结构)12个;丹参酮类功效系统中作用靶点(元素)189个,靶点集(边界)划分为11类,依据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的通路网络(结构)11个。基于丹酚酸类与丹参酮类功效系统中元素、边界、关系、结构,对功效系统的功能辨识研究发现,二者在药理、药效层次上功能不同,但在功效层次上功能相同,均产生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安神的功效。该研究基于系统中药学构建了丹参中2类组分的功效系统,建立了中药还原论与整体论的桥梁,从本质上阐释2类组分表征的整体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中药学 丹参 丹参酮类 丹酚酸类 功效系统
原文传递
丹参酮类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春霞 余洁 +3 位作者 陆远富 吴芹 石京山 陈修平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2-546,共5页
丹参主要成分包括酚酸类和丹参酮类。丹参酮类是一类脂溶性萜醌类天然产物,其中的丹参酮IIA衍生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丹参酮类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血管重构、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及抗缺血再灌... 丹参主要成分包括酚酸类和丹参酮类。丹参酮类是一类脂溶性萜醌类天然产物,其中的丹参酮IIA衍生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丹参酮类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血管重构、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本文对丹参酮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原文传递
HPLC-TOF/MS分析丹参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鹏 李慧芬 +4 位作者 张学兰 崔伟亮 蒋海强 孟艳 王均秀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9,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TOF/MS)分析丹参酒炙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揭示丹参炮制原理及制定丹参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HPLC分离采用Halo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乙腈...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TOF/MS)分析丹参酒炙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揭示丹参炮制原理及制定丹参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HPLC分离采用Halo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0%-10%A;3-8 min,10%-40%A;8-25 min,40%-70%A;25-36 min,70%-100%A),流速0.25 m L·min^-1;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扫描,采用对照品定位、质谱数据、数据库匹配和文献参照对各离子峰进行归属,通过丹参酒炙前后离子峰数目和峰面积的比较,研究其化学成分变化。结果:生丹参和酒丹参中分别推测出中16,14种化合物。丹参酒炙后,紫草酸或丹酚酸H,丹参酮ⅡB色谱峰消失,隐丹参酮、丹参新醌乙、丹参酮ⅡA和丹参新酮的峰面积显著降低,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Ⅰ的峰面积增加。结论:丹参酒炙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显著,部分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成分产生质变或量变,推测丹参酒炙后活血祛瘀作用增强与所含成分转化成体内更易吸收的活性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酒炙品 丹酚酸类 丹参酮类 丹参新酮 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国军 李焱 +1 位作者 秦民坚 周铜水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采用Kinetex核-壳技术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采用Kinetex核-壳技术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丹酚酸B)和254 nm(丹参酮类)。结果: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5个成分浓度分别在3.40~850μg.mL-1(r=0.9998),0.96~240μg.mL-1(r=0.9999),2.04~255μg.mL-1(r=0.9995),0.27~68μg.mL-1(r=0.9998),1.12~210μg.mL-1(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n=3)在97.32%~104.9%之间,RSD≤4.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B 丹参酮类 二氢丹参酮 高效液相色谱 多指标成分分析 快速测定 中药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丹参中的丹参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劼 杨黄浩 +1 位作者 黎先春 王小如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61-267,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ESI/TOFMS)联用技术,研究4种丹参酮的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并对丹参酮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0.1%乙酸+5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二元等度洗脱。通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ESI/TOFMS)联用技术,研究4种丹参酮的分子结构与裂解规律间的关系,并对丹参酮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甲醇-0.1%乙酸+5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二元等度洗脱。通过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获得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采用质谱碰撞诱导解离技术获得各化合物碎片的裂解信息,并对丹参中的16种丹参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能够简便、快速、有效地鉴别丹参中的丹参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 丹参 丹参酮
下载PDF
基于G1-熵权法和响应面设计优化益气活血方醇提工艺 被引量:15
17
作者 易丽娟 邹苏兰 +2 位作者 柳兰 李雅 郭紫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3-78,共6页
目的优化益气活血方醇提工艺参数。方法采用G1-熵权法和响应面设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黄芪甲苷和丹参酮类成分的转移率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益气活血方醇提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最... 目的优化益气活血方醇提工艺参数。方法采用G1-熵权法和响应面设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黄芪甲苷和丹参酮类成分的转移率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优选益气活血方醇提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最佳醇提工艺参数为:用70%乙醇提取2次,第1次用8倍量乙醇提取120 min,第2次用6倍量乙醇提取90 min。3次平行验证试验平均综合评分为95.79,RSD=0.74%。结论优选出的益气活血方醇提最佳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益气活血方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醇提工艺 G1-熵权法 响应面设计 黄芪甲苷 丹参酮类成分
下载PDF
药用鼠尾草属植物中7种脂溶性成分的HPLC法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丕 何丽一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711-714,共4页
采用YWG-C18H37柱,以甲醇-水(77:23)为流动相,在254nm检测波长下用内标法测定了9种药用鼠尾草属植物中丹参酮Ⅱ-B、紫丹参甲素、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红根草邻醌的含量。
关键词 鼠尾草属 丹参酮类 高效液相色谱 药物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丹参浸膏中有效成分对小鼠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考祥 徐凯建 +2 位作者 樊宏伟 刘晶霞 田辉凯 《中成药》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2,共2页
应用单室扩散释药装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定量测定,对中药丹参两种有效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进行了离休鼠皮透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均可透过鼠皮,其累积透过量随透皮时间延长而增加,加入透皮促进剂月桂氮酮后... 应用单室扩散释药装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定量测定,对中药丹参两种有效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进行了离休鼠皮透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均可透过鼠皮,其累积透过量随透皮时间延长而增加,加入透皮促进剂月桂氮酮后,透皮效果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素 原儿茶醛 透皮吸收 浸膏
下载PDF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丹参药材农药残留检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岩 刘薇 +4 位作者 熊慧 屈文佳 贾天颖 魏锋 李向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74-79,共6页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并为制定丹参农残含量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建立检测14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和85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所收集的来源于安徽、山西、... 目的:了解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并为制定丹参农残含量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建立检测144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和85种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所收集的来源于安徽、山西、河南、河北及四JiI省的40批丹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丹参项下含量测定的规定对其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SAS8.2软件分析研究丹参农药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40批丹参样品中有20批检测出有农药残留,均为非禁用或限用农药。其中19批检出草克净/嗪草酮,3批检出氟乐灵,8批丹参样品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含量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草克净/嗪草酮的残留量与丹参酮类、丹酚酸B均没有相关性。结论:丹参药材栽培过程中存在非常普遍的农药使用情况,使用地区广泛,农药的种类趋于一致。草克净/嗪草酮的使用对丹参中丹参酮类、丹酚酸B的生成和代谢没有影响。该研究为全国范围内丹参农药残留现状及为丹参农残含量标准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农药残留 安全评价 资源普查 丹参酮 丹酚酸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