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经济论述下的台湾电影产业样态及其发展趋向辨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珮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8,共13页
近期台湾几部指标性之大众市场效应电影如《海角七号》(2008)、《艋舺》(2010)等,全面带动观众支持台湾电影的风潮,形成台湾电影复苏的新样貌。通过运用数据指针可以概括描绘台湾电影市场的供给现状,观察当前台湾电影制作与美商发行体... 近期台湾几部指标性之大众市场效应电影如《海角七号》(2008)、《艋舺》(2010)等,全面带动观众支持台湾电影的风潮,形成台湾电影复苏的新样貌。通过运用数据指针可以概括描绘台湾电影市场的供给现状,观察当前台湾电影制作与美商发行体系的链结、金融资本挹注与跨界合拍电影的实践样态,从而阐明近十年来台湾电影产值结构的变化,如何牵动了制作、发行、映演等产业炼的发展。台湾电影产业的再次起飞,实际上并不脱离近期全球重视文化经济的潮流。艺术与产业之间存在着结构性难题,台湾电影产业虽然由隐然其后的一股文化经济论述力量所主导,但是电影作为一项文化商品,其经济价值乃建立在文化价值之上。台湾电影固有人文价值与美学思辨的迫切与重要性,将成为台湾电影产业前景及新趋向发展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电影产业 电影美学 《海角七号》 《艋舺》
下载PDF
侯孝贤的“反骨”:从《刺客聂隐娘》看其电影的东方美学意蕴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少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6,共12页
侯孝贤的电影,始终在以"反电影"的方式进行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察、生命思考与影像呈现。具体表现为反动为静、反言如默、反虚入实、反西归中、反武以文,从而形成了其影片"无导演的导演"、演员"无表演的表演"... 侯孝贤的电影,始终在以"反电影"的方式进行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察、生命思考与影像呈现。具体表现为反动为静、反言如默、反虚入实、反西归中、反武以文,从而形成了其影片"无导演的导演"、演员"无表演的表演"、关注"前因后果无情节"的特征。这一独特风格及影像叙事语法的形成,既与导演的生活阅历、生命体验、审美趣味密切相关,又与导演对电影艺术本质的体认有关,更与导演所处的华夏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及东方文化对人生的洞察理解有关。正因如此,侯孝贤电影以其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人文关怀与浓郁东方美学意蕴的影像表述,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作者电影 侯孝贤 《刺客聂隐娘》 东方美学
下载PDF
当下台湾电影的成长故事、“同志”文化与殖民记忆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林侠 宁成凤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0年第4期87-94,共8页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数量增长,而且因"全球化"打上了流行文化的烙印,透露出中立而无关痛痒的消费逻辑。台湾电影对日本存在或愤怒或亲近态度,恰恰证明了难以磨灭的殖民记忆。这种矛盾的表述具有自我挣扎的文化意味,在当下语境中向过去殖民者争取平等身份,正是由于过去存在显见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成长故事 “同志现象” 殖民记忆
下载PDF
后殖民乡愁:当代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 被引量:4
4
作者 韩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51-57,共7页
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在"解严"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作为一个殖民帝国主义的负面形象,悄然变身为"殖民地怀旧"与"大众文化迷恋"的对象。"殖民世代"的"恋日情结"与"... 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在"解严"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作为一个殖民帝国主义的负面形象,悄然变身为"殖民地怀旧"与"大众文化迷恋"的对象。"殖民世代"的"恋日情结"与"战后世代"的"文化哈日"在电影中混杂汇聚,共同形成了一个融铸"后殖民乡愁"和"国族身份狂想"于一体的影像奇观。重构"日本想象"是台湾社会进行主体历史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其不过证明了当下台湾社会的物质生活与文化想象,依然笼罩在殖民主义的无意识梦魇中,"去殖民"仍然是一个有待在未来完成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日本想象 身份认同 台湾意识 后殖民
下载PDF
论当代台湾电影对城乡文明的书写 被引量:3
5
作者 覃嫦 孙慰川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当代台湾电影对台湾城市形象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负面性的书写。李行和侯孝贤等人对乡村文明充满眷念和赞美,而对现代城市文明则基本持贬斥和批判的态度。当代台湾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城乡文明相比照这一叙事主题上预设的叙事立场,及其对... 当代台湾电影对台湾城市形象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负面性的书写。李行和侯孝贤等人对乡村文明充满眷念和赞美,而对现代城市文明则基本持贬斥和批判的态度。当代台湾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城乡文明相比照这一叙事主题上预设的叙事立场,及其对城乡文明的复杂的审美情感构成了其电影的潜文本,而这些潜文本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以对显文本的审美价值的损害为代价的;潜文本与显文本在真实性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悖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乡村文明 城市文明 显文本 潜文本
下载PDF
从殖民记忆到后殖民想象——台湾电影中的“日本书写”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翠霞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0-186,共7页
近代以来台湾的特殊历史遭遇,造成了多元复杂的台湾文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台湾电影的书写方式。台湾电影中"日本书写"的演变,从早期的"抗日"主流影像,到1980年代后对于"殖民记忆"的多元叙述,直至近年来... 近代以来台湾的特殊历史遭遇,造成了多元复杂的台湾文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台湾电影的书写方式。台湾电影中"日本书写"的演变,从早期的"抗日"主流影像,到1980年代后对于"殖民记忆"的多元叙述,直至近年来的带有"后殖民"色彩的暧昧想象,这种影像变迁折射出台湾社会的某些文化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殖民 后殖民 认同
下载PDF
The Postcolonial Appearance of Colonial Taiwan: Film and Memory 被引量:1
7
作者 Bert M. Scrugg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3年第2期194-213,共20页
This preliminary consideration of genre and memory explores the appearance of colonial Taiwan in the work of Japanese and Taiwan filmmakers. Visuality and identification in cinema, the pragmatic and affective dimensio... This preliminary consideration of genre and memory explores the appearance of colonial Taiwan in the work of Japanese and Taiwan filmmakers. Visuality and identification in cinema, the pragmatic and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memory, and the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viewing subject are discussed. Also noted in this essay are the apparatuses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usic and the human voice, ideologies, and time in Taiwan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examination of postcolonial and colonial documentaries and postcolonial fiction films suggests that colonial filmmakers often demonstrate a utopian outlook, while postcolonial cinema tends to adopt a dystopian, retrospective gaze These examinations, in turn, comprise a reflection, on multiple levels, of diegetic register and on the uniquely Taiwan Residents visual and aural aspects of these multi-lingual films. In summary, this article is an attempt to highlight the powerful and sometimes subversive uses of film in the propag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a postcolonial Taiwan Residents identity which transcends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the polarizing, moribund research that they engender, so that scholars might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stcolonial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colonial memory VIOLENCE period-film taiwan colonial planning
原文传递
论ECFA时代的台湾喜剧电影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慰川 王帅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ECFA时代,台湾喜剧电影的创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条并行的路线:以宝岛本土受众为主、注重彰显本土意识的喜剧片,以及争取两岸观众、加强两岸文化勾连的两岸合拍喜剧片。本文对这两类影片的创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讨如何才能创作出两岸观众... ECFA时代,台湾喜剧电影的创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条并行的路线:以宝岛本土受众为主、注重彰显本土意识的喜剧片,以及争取两岸观众、加强两岸文化勾连的两岸合拍喜剧片。本文对这两类影片的创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讨如何才能创作出两岸观众共同认可、同时又保有台湾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喜剧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喜剧片 ECFA
原文传递
台湾电影中父权文化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歌子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2,共6页
在自1949年以来的台湾电影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健康写实主义"电影时期,抑或"新电影""新新电影"及当下的台湾电影创作时期,父权意识一直是台湾电影创作中较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不同代际的台湾电影作品中,... 在自1949年以来的台湾电影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健康写实主义"电影时期,抑或"新电影""新新电影"及当下的台湾电影创作时期,父权意识一直是台湾电影创作中较为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不同代际的台湾电影作品中,对父权文化的价值判断和展现形式也有一个较为明晰的变化过程。从多个理论维度对台湾电影不同阶段中的父权文化符码进行深入挖掘,或可对台湾电影产业及电影美学等方面的父权文化发展脉络做出较为清晰的梳理和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父权文化 国族意识 现代性 类型化
原文传递
论台湾电影中的本土经验书写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春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8-82,共5页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台湾电影中的本土经验书写开始兴盛。台湾电影以观光旅行题材电影再次确认本土的空间观念,去除了日本殖民统治时建立的殖民意象,将台湾意识融入到对本岛居民生存状态之中,将台湾的环境与人物、历史和现当下融汇贯...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台湾电影中的本土经验书写开始兴盛。台湾电影以观光旅行题材电影再次确认本土的空间观念,去除了日本殖民统治时建立的殖民意象,将台湾意识融入到对本岛居民生存状态之中,将台湾的环境与人物、历史和现当下融汇贯通,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台湾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旅行观光 本土经验
下载PDF
从跨区到共时:“两岸影像新世代”形成的可能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建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在2010年之前的八十多年两岸电影关系史中,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电影的创作者错位链接、跨域接合,在表现对象和艺术方法的时间轴上,有鲜明的不共时错位特点。受益于全球化和华语电影工业汇流的推动,两岸电影近十年来的互动合作,进一... 在2010年之前的八十多年两岸电影关系史中,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电影的创作者错位链接、跨域接合,在表现对象和艺术方法的时间轴上,有鲜明的不共时错位特点。受益于全球化和华语电影工业汇流的推动,两岸电影近十年来的互动合作,进一步缩小了影像生产中的时间差,使华语电影的跨区域操作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一体化特征,这种跨区的、共时性的影像生产引发了我们关于“两岸影像新世代”的期许。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电影的统合,以及全球电影的跨界潮流,正对两岸电影的创作者发展出不同的拉力,如何同时兼顾资本跨区强力和文化在地性格的辨证影响,创造出“和而不同”的华语电影美学,已成为“两岸影像新世代”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跨区 共时 两岸影像新世代 中国台湾电影 中国大陆电影
下载PDF
理想化的现实乐土——台湾健康写实电影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承袭和演绎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冕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 20世纪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场宣扬"健康写实主义"的电影运动,在台湾电影史上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美学意义。台湾健康写实电影一方面深受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关注现实和小人物的生活;另一方面受到台湾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健康写实电影对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成为服务于高压统治的电影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健康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电影
下载PDF
论台湾青春片的权力意识及其运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祎英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与其他任何以"违禁"作为影片核心价值的电影类型一样,青春片对于叛逆的浓厚兴趣直接指向了它对于权力的特殊爱好。出生于集权统治与民主开放交替时代的台湾青春片自一出现就必然混合了权力意志的复杂血型,既有反抗统治威权的... 与其他任何以"违禁"作为影片核心价值的电影类型一样,青春片对于叛逆的浓厚兴趣直接指向了它对于权力的特殊爱好。出生于集权统治与民主开放交替时代的台湾青春片自一出现就必然混合了权力意志的复杂血型,既有反抗统治威权的叛逆一面,也始终无法摆脱统治权力对其的深层次操纵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青春片 权力意识 运作
下载PDF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苏伟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8-81,共4页
新世纪伊始,台湾电影全面陷落,直至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的上映,台湾电影才出现转机。随后一批新的青年导演浮出水面,台湾电影也进入了后海角时代。耐人寻味的是这批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认同危机的凸显、特有历史影像... 新世纪伊始,台湾电影全面陷落,直至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的上映,台湾电影才出现转机。随后一批新的青年导演浮出水面,台湾电影也进入了后海角时代。耐人寻味的是这批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认同危机的凸显、特有历史影像与全球化语境下跨国文化的建构,讲述了同一的叙事母题: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两岸电影创作长期的一个叙事母题,也成为了影响两岸电影能否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海角时代 台湾电影 身份迷失 国族重建
下载PDF
何以为家:新世纪以来台湾新移民的影像呈现与文化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红 鲍士将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8,共7页
移民题材始终是台湾电影重要的叙事构成。在全球化的时空语境中,来自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新移民以移民工人和移民新娘的方式进入台湾社会,在不同的社会构成、文化语境和价值体系中,他们在台湾所处的社会位置和生活状态成为台湾电影关注... 移民题材始终是台湾电影重要的叙事构成。在全球化的时空语境中,来自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新移民以移民工人和移民新娘的方式进入台湾社会,在不同的社会构成、文化语境和价值体系中,他们在台湾所处的社会位置和生活状态成为台湾电影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跨地的空间景观、混杂的文化认同和流动的社会心理三个层面来分析台湾电影中关于新移民的影像书写,将台湾新移民放置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社会语境中加以审视,试图在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视阈中完成对台湾新移民的文化阐释和心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新移民 跨地性 混杂性 流动性
下载PDF
台湾的都市身份与蔡明亮的影像书写
16
作者 林清华 《华文文学》 2009年第1期58-62,共5页
台湾都市作为一个后工业社会的生活图景,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表现出深刻的身份认同危机。蔡明亮的电影以独特的影像书写方式将台湾都市人群的这一心灵困境进行了一番卡夫卡式的还原。并着重强调当代台湾都市人群的"自我价值... 台湾都市作为一个后工业社会的生活图景,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表现出深刻的身份认同危机。蔡明亮的电影以独特的影像书写方式将台湾都市人群的这一心灵困境进行了一番卡夫卡式的还原。并着重强调当代台湾都市人群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的丧失",反映在三个层面上,即"时间意识的消失"、"空间身份的迷失"以及"言说能力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都市 身份 影像 蔡明亮
下载PDF
台湾电影的本土回潮现象及潜层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洋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当下台湾电影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回潮"趋势,本土化题材的备受青睐、地域空间的在地特色、语言的归位等均是突出表现。电影叙事内容与表现方式的本土化同时也意味着电影对身份认同问题的介入方式正在向本土化靠拢,即以本土为立... 当下台湾电影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回潮"趋势,本土化题材的备受青睐、地域空间的在地特色、语言的归位等均是突出表现。电影叙事内容与表现方式的本土化同时也意味着电影对身份认同问题的介入方式正在向本土化靠拢,即以本土为立足点,建构同为在地人的本土认同。然而,表面上看似多元包容、美好稳定的本土认同实际上却具有一元霸权化的倾向,且充满矛盾与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电影 本土化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论大陆卖座影片在台湾票房不佳的原因
18
作者 傅曼颖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虽然台湾部分卖座电影在大陆的票房不尽人意,但每年都不乏成功的案例。反观大陆电影在台湾,几乎都全军覆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文化与体制的差异外,与台湾电影产业的配额制、本土独立电影的制作与放映、频繁的电影节活动、凶猛的好... 虽然台湾部分卖座电影在大陆的票房不尽人意,但每年都不乏成功的案例。反观大陆电影在台湾,几乎都全军覆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文化与体制的差异外,与台湾电影产业的配额制、本土独立电影的制作与放映、频繁的电影节活动、凶猛的好莱坞电影等也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试图剖析大陆电影在台湾"水土不服"的种种原因,以期为大陆电影在台湾市场的开拓寻找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座电影 台湾电影 票房
下载PDF
台湾电影原住民影像特点研究
19
作者 陈玲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65-169,共5页
十七世纪以来,随着大陆汉族不断移入台湾,以及列强相继在台湾易主,国族问题一直是困扰台湾地区文化的重要议题,而且国族问题又要涉及集体记忆、身份认同、历史构建等问题。其中原住民一直是台湾地区人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190... 十七世纪以来,随着大陆汉族不断移入台湾,以及列强相继在台湾易主,国族问题一直是困扰台湾地区文化的重要议题,而且国族问题又要涉及集体记忆、身份认同、历史构建等问题。其中原住民一直是台湾地区人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1901年台湾地区首度出现电影到今天台湾电影独立多元发展,台湾电影中真正以原住民为主角,严肃表现原住民历史、文化的电影屈指可数。本文将梳理一百多年来台湾电影中涉及原住民题材的影片,探讨随着社会变迁原住民影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电影 原住民 影像特点
下载PDF
论魏德圣导演实践对台湾当下电影的影响
20
作者 厉得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8-71,共4页
台湾电影一直以来都在华语电影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却持续呈现出一种低迷状态,这一现象在一部文艺片《海角七号》横空出世之后逐渐有所改变。台湾电影正在形成一股崭新的潮流,而魏德圣以及其作品恰恰在这股潮... 台湾电影一直以来都在华语电影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却持续呈现出一种低迷状态,这一现象在一部文艺片《海角七号》横空出世之后逐渐有所改变。台湾电影正在形成一股崭新的潮流,而魏德圣以及其作品恰恰在这股潮流之中充当了先锋兵和弄潮儿这一角色。台湾当下电影在继承台湾电影过去宝贵品质的基础之上正在朝着一种新的方向不断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德圣 台湾电影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