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太行山区河谷土地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成 彭镇华 +1 位作者 孟平 许中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29-1338,共10页
河谷是集自然的精华与众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带状地域 ,在山丘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丘区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洪水过后的灾后重建过程中 ,河谷土地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洪水干扰对河谷景观安全的制约作用 ,... 河谷是集自然的精华与众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带状地域 ,在山丘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山丘区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洪水过后的灾后重建过程中 ,河谷土地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洪水干扰对河谷景观安全的制约作用 ,是确定河谷土地利用策略和指导河岸植被带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调查了河北太行山地区的 7条河流 ,在全面分析主流河谷土地利用格局及 96.8洪灾格局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了太行山地区河谷土地的空间分异规律。以洪水干扰为主导因素 ,提出由上至下在纵向上把河谷划分为 5个区段 ,即上游侵蚀区 ,上中游侵蚀 -堆积区 ,中游侵蚀堆积区 ,中下游堆积 -侵蚀区 ,下游堆积区 ;由河道向两侧山体在横向上把河谷土地划分为弹性利用带、脆弱利用带和稳定利用带 3条土地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地区 河谷土地 河谷景观 空间分异 土地利用带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建佳 彭晓伟 +1 位作者 刘耀亮 刘金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系统了解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InVEST模型模拟太行山区的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现状,并分析了土壤保持与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太行山区多年平均... 为系统了解太行山区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应用InVEST模型模拟太行山区的土壤侵蚀与土壤保持现状,并分析了土壤保持与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太行山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为0.37×10^(8) t,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4.3 t/hm^(2),全区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空间上土壤侵蚀强度自南向北逐渐增高;(2)2005~2014年,太行山区土壤保持总量平均为4.58×10^(8) t,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40.22 t/hm^(2);(3)太行山区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海拔和坡度较大的高山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该区域同时也是土壤侵蚀相对严重区;在合理保护高山区土壤保持服务的基础上,提高中低山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异质性,有利于水土流失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下载PDF
太行山中低山区河谷内农田斑块特征及其分布格局——以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主流河谷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成 武红 +3 位作者 徐化成 郑均宝 周怀军 冯长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35-540,共6页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调查了位于太行山中低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主流河谷 ,对河谷内农田斑块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农田斑块除河流源头外贯穿整个河谷 ,从上游向下游 ,人为活动的增加使农田的比重不断增加 ...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调查了位于太行山中低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胭脂河主流河谷 ,对河谷内农田斑块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农田斑块除河流源头外贯穿整个河谷 ,从上游向下游 ,人为活动的增加使农田的比重不断增加 ,导致自然景观减少 ,环境异质性降低 ,农田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 .胭脂河河谷总面积为 2 2 97.0 9hm2 ,构成河谷景观主体的农田有 117个斑块 ,面积为 10 2 7.78hm2 ,占河谷面积的 44 .74% .农田基本紧靠河岸分布 ,处在水分条件优越但易受洪水威胁的土地带上 .农田在河流两侧是非对称分布 ,其中左岸农田面积 5 87.5 8hm2 ,占 5 7.17% .斑块的宽度呈增加的态势 ,但变化比较大 ,基本上以狭长的特征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地区 河谷农田 斑块特征 分布格局 中低山区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素红 陶佩君 +1 位作者 王贵彦 周大迈 《农业科技管理》 2008年第5期8-9,19,共3页
河北省太行山区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其发展受到生态、经济的双重制约。自然灾害、经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严重、缺乏科学发展规划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提出通过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依靠... 河北省太行山区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其发展受到生态、经济的双重制约。自然灾害、经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严重、缺乏科学发展规划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提出通过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依靠现代科技力量、调整山区产业结构、密切与外界联系、选择适宜的山区开发组织形式、制定特殊经济政策等措施,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生态 经济 协调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区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科 马秀峰 屈小爽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农村改造的冲击,近年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合理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是各界关注的问题.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对河北太行古村落分布及村落类型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新农村改造的冲击,近年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合理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是各界关注的问题.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对河北太行古村落分布及村落类型进行分析,提出河北省太行古村落具有文化包容性、自然原生性、文化吸引渊薮等特点,在旅游开发中要坚持古村落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开发,注重物质景观意象塑造及文态景观要素的活化,强化古村落文化生态整体旅游发展观等开发策略,实现古村落生态环境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太行山区 古村落 文化生态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7
6
作者 葛京凤 黄志英 +1 位作者 梁彦庆 滑丽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较,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河北太行山区 环境效应 2001年 调查数据 变化特征 建设用地 水土流失 耕层土壤 水利设施 不良后果 水旱灾害 减灾效应 土地覆被 生态农业 行比 盖度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顾时贵 韩玉 +1 位作者 高旺盛 陈源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本文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保障战略”、“经济发展跨越的核心带动战略”、“社会进步和谐的全面支撑战略”,并重点以科学发展、市场培... 本文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态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推进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保障战略”、“经济发展跨越的核心带动战略”、“社会进步和谐的全面支撑战略”,并重点以科学发展、市场培育、机制创新等战略举措来推动其实施。同时还提出了最能体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五大典型产业模式:绿色杂粮产业、绿色林果产业、生态畜牧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特种资源开发产业,并从资源与特点、潜力与优势、战略与对策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太行山区 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区发展战略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南太行黄连木群落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8
作者 梅继林 苏晓迪 +3 位作者 张硕 焦春雨 朱学灵 刘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77-83,共7页
群落结构特征可以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群落稳定性和发展更新趋势。通过调查分析南太行山区典型样地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发现调查区内乔木层的黄连木重要值最高为59.20,成为该区的优势种。黄连木种群的径... 群落结构特征可以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群落稳定性和发展更新趋势。通过调查分析南太行山区典型样地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特征及种群分布格局,发现调查区内乔木层的黄连木重要值最高为59.20,成为该区的优势种。黄连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与整个调查区的群落径级结构均呈现典型的倒“J”型,属于种群增长型,即群落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且黄连木更新能力更强。调查区中的黄连木、栓皮栎等主要优势种呈现聚集分布,其他树种随机分布,而黄连木的方差均值比率(v/m)、聚集指数(Ci)分别高达262.37和261.37,在该调查区的所有乔木树种中聚集程度最大。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树种,黄连木自我更新能力较高、适应性更强,并在南太行山区形成以黄连木为主要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行山区 黄连木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燕山-太行山片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碳排放EKC曲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任辉滨 李建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757-4761,共5页
以保定西部8县为例,对该地区1997-2012年农业碳排量进行测算,并运用EKC曲线模型对保定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保定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在逐年升高,但近几年增长速度开始放缓;EKC模型显示保定西部... 以保定西部8县为例,对该地区1997-2012年农业碳排量进行测算,并运用EKC曲线模型对保定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保定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在逐年升高,但近几年增长速度开始放缓;EKC模型显示保定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即将进入下降阶段,然而多种因素会对该趋势产生影响,该区域仍面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最后提出科学降低化肥、农药、塑膜的使用量,采用先进农业技术降低机械碳排量,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燕山-太行山片区 农业碳排放
下载PDF
河北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君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3-55,共3页
基于1987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数据,选取生态环境脆弱的河北太行山区的子牙河和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河北太行山区子牙河流域和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再运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水文效应... 基于1987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数据,选取生态环境脆弱的河北太行山区的子牙河和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河北太行山区子牙河流域和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再运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水文效应,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山区流域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切实保护林草资源,增强水资源涵养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太行山区 LUCC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被引量:54
11
作者 王成 武红 +2 位作者 徐化成 郑均宝 周怀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6,共7页
以河北省阜平县的 5条河流主流河谷为案例 ,全面分析了河谷内居民点的斑块特征和分布格局。表明 ,河谷内的居民点位置基本是在的向阳一侧靠近坡脚的地方 ,一般以狭长形状为主 ;居民点面积在河谷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在各个河段的变化很大 ,... 以河北省阜平县的 5条河流主流河谷为案例 ,全面分析了河谷内居民点的斑块特征和分布格局。表明 ,河谷内的居民点位置基本是在的向阳一侧靠近坡脚的地方 ,一般以狭长形状为主 ;居民点面积在河谷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在各个河段的变化很大 ,但不同河流居民点面积占河谷面积的比例十分接近 ,在 10 %~ 17%的范围内变动。在研究区内 ,河段内居民点的面积与河谷面积、河谷内农田面积是呈正相关的 ,表明本地区河谷内的居民对河谷土地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河谷内的居民点增加使河谷林木急剧减少 ,但居民点内部和周围的河谷林木为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地区 河谷 居民点 分布格局 河北 斑块特征 面积
下载PDF
论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被引量:26
12
作者 吴忱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0,共5页
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由深切的河谷、高耸的山地及山顶平台和山地与河谷之间的山坡等三种地貌类型组成。它可使旅游者既享受到幽深、雅静、古朴的谷地风情 ,又欣赏到争奇斗艳的山地景色 ,还饱览到一览众山小 ,心旷神怡的山顶风光。... 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由深切的河谷、高耸的山地及山顶平台和山地与河谷之间的山坡等三种地貌类型组成。它可使旅游者既享受到幽深、雅静、古朴的谷地风情 ,又欣赏到争奇斗艳的山地景色 ,还饱览到一览众山小 ,心旷神怡的山顶风光。它呈S—N向的带状 ,分布在太行山地区不同山地的不同海拔高度上 ,又往往与地质构造带和山前多雨带相吻合。其形成与地貌发育史密切相关 ,时代均不超过 5 5MaBP以来的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地区 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新生代 山地 山坡 山顶平台
下载PDF
土壤水对降水和地表覆盖的响应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秋英 李发东 +2 位作者 欧国强 宋献方 张万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41,共5页
该文试图通过坡面径流场试验,对无覆盖、秸秆覆盖和石子覆盖的径流小区内土壤水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期探讨太行山区土壤水对降水和覆盖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干旱条件下,特别是当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单次降水很难入渗至30c... 该文试图通过坡面径流场试验,对无覆盖、秸秆覆盖和石子覆盖的径流小区内土壤水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期探讨太行山区土壤水对降水和覆盖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干旱条件下,特别是当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单次降水很难入渗至30cm以下;从响应时间看,在30cm深处,石子覆盖响应最快,秸秆覆盖次之,无覆盖响应最慢;在60cm深处则不同,秸秆覆盖响应最快,石子覆盖次之,无覆盖响应最慢;100cm处石子覆盖土壤水最先增加,而秸秆覆盖则滞后了10h,无覆盖响应最慢;无覆盖处理30cm土壤含水量比石子覆盖平均低0.13cm3cm3,比秸秆覆盖平均低0.07cm3cm3,表明覆盖有利于土壤水的保存.秸秆覆盖对60cm土层入渗的效果比石子好,然而,石子覆盖的保水效果却好于秸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降水 覆盖 太行山区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维早 雷霆 许强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2,共6页
在深入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泥石流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中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中,形成条件所占权重... 在深入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泥石流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中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中,形成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物源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和水动力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利用该模型对当地泥石流沟道进行危险度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实用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度评价 层次分析法 河北省太行山区
下载PDF
太行山区山野菜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蔡虹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0-92,共3页
介绍了山野菜的特点、开发利用价值及其目前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大行山区山野菜的种类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引种驯化与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太行山区 山野菜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引种驯化 产业化开发
下载PDF
河南太行山区主要野生草本花卉资源 被引量:13
16
作者 许桂芳 李孝伟 +1 位作者 孟丽 王鸿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80-2381,2507,共3页
河南太行山区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草本花卉约40余种,其中主要早春花卉4种,春夏花卉8种,秋季花卉14种。太行花与太行菊是太行山区特有的草本观赏植物。大百合、荷青花、千屈菜、乌头、红花龙胆在河南太行山区的分布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河南 太行山区 野生 草本花卉 资源
下载PDF
太行山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街巷的特色及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林祖锐 理南南 +1 位作者 余洋 冯明丽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78,103,共6页
传统街巷是构成历史村落形态的骨架,是村落整体保护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太行山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街巷形成的影响因素,总结归纳出其价值特色,而价值特色突出体现在形态美学特色、复合功能特色、生态技术特色等方面。进而在对传统街巷更... 传统街巷是构成历史村落形态的骨架,是村落整体保护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太行山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街巷形成的影响因素,总结归纳出其价值特色,而价值特色突出体现在形态美学特色、复合功能特色、生态技术特色等方面。进而在对传统街巷更新现状问题梳理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街巷的价值评估,依据价值程度,提出适宜性的保护再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历史文化名村 传统街巷 保护利用策略
原文传递
邢台西部太行山区种子植物区系及与其它山区区系的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晓丽 武宇红 +1 位作者 赵静 黄士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40,共6页
邢台西部太行山区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属于太行山脉南段。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具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与热带又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运用R/T值、区系谱等方法对本区及部分山区地理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邢台西部太行山区植... 邢台西部太行山区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属于太行山脉南段。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具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与热带又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运用R/T值、区系谱等方法对本区及部分山区地理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邢台西部太行山区植物区系与山西太岳山和中条山、北京东灵山及河北雾灵山关系最为密切,与河北小五台山、甘肃六盘山和崆峒山及吉林长白山关系次之,与湖北神农架和湖南八大公山关系较远,与福建龙栖山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西部 太行山区 种子植物 区系
下载PDF
太行山区冬凌草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随清 董成明 冯卫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年第4期33-35,共3页
对冬凌草在太行山区生长的生态环境及其生长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冬凌草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冬凌草生物特性的形成以及确定人工种植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冬凌草 太行山区 生态环境 植物群落 生物学特性 特性研究 生物学 生长发育规律 科学依据 种植条件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景 葛京凤 梁彦庆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专项旅游,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已成为全球旅游发展的热点。河北太行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开展生...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专项旅游,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已成为全球旅游发展的热点。河北太行山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但是由于沿袭了传统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现象仍比较普遍。在对河北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因地制宜提出了山区农村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区域合作开发模式以及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等,并探讨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相应保证措施,以期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太行山区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