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
1
作者 汤林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体诗"的僵化和"新体诗"的不确定性,使得诗歌成了当时中国文坛新旧交锋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传统诗歌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了诗学批评上,对传统诗学进行了现代阐释;提出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体诗"的僵化和"新体诗"的不确定性,使得诗歌成了当时中国文坛新旧交锋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传统诗歌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了诗学批评上,对传统诗学进行了现代阐释;提出了"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主张,强调浪漫情感与古典艺术的完美融合,对诗歌音韵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认为诗韵是诗歌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旧体诗 音韵
下载PDF
论《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德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林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102,共5页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德国文学的研究在看似散乱中却隐含着一条主线:通过对歌德、莱辛、施莱格尔兄弟等代表性作家的研究,重点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文学发展的几个亮点,勾勒了该时期德国文学发展的主线;《...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德国文学的研究在看似散乱中却隐含着一条主线:通过对歌德、莱辛、施莱格尔兄弟等代表性作家的研究,重点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文学发展的几个亮点,勾勒了该时期德国文学发展的主线;《大公报.文学副刊》传播与研究德国文学的主要原因是18———19世纪的德国文坛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坛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探讨的某些问题也是20世纪初期中国文坛所关注的话题;《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德国文学研究,特别是其歌德研究对当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对研究对象要整体把握和全方位阐释,二是重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构建知识谱系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歌德 莱辛 施莱格尔
下载PDF
论《大公报·文学副刊》的法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林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134,共5页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话;对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伏尔泰与卢梭的思想和艺术风...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话;对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伏尔泰与卢梭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大公报·文学副刊》与中国早期比较文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汤林峄 诸辰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20世纪初期,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创办于此时的《大公报·文学副刊》也促进了这门新生学科在中国的传播。从20世纪初期我国学界的状况来看,《大公报·文学副刊》构筑了完整的欧美文学知识谱系,强调全... 20世纪初期,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创办于此时的《大公报·文学副刊》也促进了这门新生学科在中国的传播。从20世纪初期我国学界的状况来看,《大公报·文学副刊》构筑了完整的欧美文学知识谱系,强调全面地介绍欧洲文学;从我国当下的比较文学发展来看,对《大公报·文学副刊》的研究将有助于整合我国比较文学初期的学术资源,进一步规范我国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促进我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比较文学 吴宓
下载PDF
沈从文的文学观与《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定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淑玲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中,文学的独立意义是其核心内容,他的创作、批评乃至一切文学活动都与此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就是他通过编辑实践向“白相文人及海派习气”宣战,在政治和商业操纵之外为文学生产寻找新的生... 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中,文学的独立意义是其核心内容,他的创作、批评乃至一切文学活动都与此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就是他通过编辑实践向“白相文人及海派习气”宣战,在政治和商业操纵之外为文学生产寻找新的生长点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艺副刊 沈从文 文学观念
下载PDF
《大公报·文艺》对《日出》主题思想的集体评论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群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469-472,共4页
对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其独特的历史语境。《大公报.文艺》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副刊,主编萧乾组织了由当时文学界著名作家、评论家参与的对《日出》的集体评论。曹禺也发表了《我如何写〈日出〉》,对这些评论进行回应... 对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其独特的历史语境。《大公报.文艺》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副刊,主编萧乾组织了由当时文学界著名作家、评论家参与的对《日出》的集体评论。曹禺也发表了《我如何写〈日出〉》,对这些评论进行回应。此次评论对于《日出》中"光明"与"希望"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刻的探讨。文章通过对此次集体评论的梳理,还原出《日出》主题形成及其批评的历史语境,为今天解读《日出》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艺 日出 主题 集体评论
下载PDF
“社刊”结合的典范——《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文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忠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43-50,共8页
《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相互契合与倚重,成为文学史上社团结合的典范。文艺副刊因为挑起过"京海"论争、"反差不多"论争,引起学人们高度重视,成为考察京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20世纪30年代,功利主义占据文坛主导... 《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相互契合与倚重,成为文学史上社团结合的典范。文艺副刊因为挑起过"京海"论争、"反差不多"论争,引起学人们高度重视,成为考察京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20世纪30年代,功利主义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京派文学的存在优化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结构,起到纠正左翼文学模式化弊端的作用,同时也折射了社会急剧变动中知识分子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刊”结合 典范 《大公报》文艺副刊 京派文学
下载PDF
论《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文学版图(1933—1937)
8
作者 文学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5,共8页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报刊的发展和繁荣也强烈刺激和催生了一批文学副刊的诞生。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堪称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副刊之一。它以现代社会出现的公共领域空间凝聚起大批作者,它所登载的小说、...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报刊的发展和繁荣也强烈刺激和催生了一批文学副刊的诞生。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堪称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副刊之一。它以现代社会出现的公共领域空间凝聚起大批作者,它所登载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批评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京派文学的审美特征,对京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生动展现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文学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艺副刊 诗歌 小说 散文 文学批评
下载PDF
《大公报·文学副刊》:关于传记文学与历史小说
9
作者 汤林峄 诸辰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8-90,共3页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十分重视传记文学与历史小说的相关介绍和研讨。它立足于文学批评,从传记文学的创作技巧、现代转型,以及小说创作的历史意识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传记文学与历史小说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传记文学 历史小说
下载PDF
《大公报·文学副刊》与文学伦理:回顾与重拾
10
作者 汤林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2,共7页
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处于全面动荡期,传统的"伦理规范"已经千疮百孔,严重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及现代转型。吴宓主编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充分认识到社会变革时期,已有伦理价值观念最容易为世人摒弃,因此文学批评的首... 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处于全面动荡期,传统的"伦理规范"已经千疮百孔,严重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及现代转型。吴宓主编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充分认识到社会变革时期,已有伦理价值观念最容易为世人摒弃,因此文学批评的首要目的是维系"旧"而有意义的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构筑符合文学创作与批评所需要的伦理价值体系。通过一系列文章,《大公报·文学副刊》提出文学的核心价值应以教诲作用为主,并将研究的目光从文学文本扩展到作家的道德素养。这些论述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着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大公报·文学副刊》 吴宓
原文传递
《大公报·文学副刊》与比较文学初兴期的文学翻译理论
11
作者 汤林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5-118,共4页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十分重视文学翻译理论。文章主要从译者、译作与文学翻译的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大公报·文学副刊》这一探讨文学翻译问题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译者自身素养与态度、译作的...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十分重视文学翻译理论。文章主要从译者、译作与文学翻译的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大公报·文学副刊》这一探讨文学翻译问题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译者自身素养与态度、译作的选择、文学翻译的规范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文学翻译 比较文学
下载PDF
《大公报》的历史演变及其知识分子论政观
12
作者 汤林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0,共5页
作为一份与知识分子联系密切的报纸,《大公报》有两条发展路径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报纸本身的现代转型,二是《大公报》的言论特性。以《大公报》的历史演变为例,通过阐释《大公报》各个阶段的办报宗旨,今人可以管窥1949年前中国知识分子... 作为一份与知识分子联系密切的报纸,《大公报》有两条发展路径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报纸本身的现代转型,二是《大公报》的言论特性。以《大公报》的历史演变为例,通过阐释《大公报》各个阶段的办报宗旨,今人可以管窥1949年前中国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特征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大公报》 文人论政
下载PDF
《大公报·文学副刊》在中国早期比较文学中的地位与价值
13
作者 汤林峄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115,共5页
20世纪初期,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大公报·文学副刊》也进入了大众视野。本文通过梳理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过程以及《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创办经历,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大公报... 20世纪初期,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大公报·文学副刊》也进入了大众视野。本文通过梳理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过程以及《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创办经历,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当下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比较文学 吴宓
下载PDF
《大公报·文学副刊》与20世纪初期中国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汤林峄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大公报·文学副刊》始终关注着欧美文学,其文论与20世纪初期的影响研究有着密切联系:阐述歌德对中国文学的接受,属于典型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谈论浪漫主义的得失,是为了揭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失范。由此可见,《大公报·文学副... 《大公报·文学副刊》始终关注着欧美文学,其文论与20世纪初期的影响研究有着密切联系:阐述歌德对中国文学的接受,属于典型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谈论浪漫主义的得失,是为了揭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失范。由此可见,《大公报·文学副刊》关注别国文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中国文学自身,这些内容对后世比较文学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浪漫主义 歌德
下载PDF
多维度视角下的《大公报·文学副刊》研究
15
作者 汤林峄 陈礩煜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86-88,共3页
《大公报·文学副刊》诞生的年代还没有明确提出跨学科研究,但这并不影响其以文学研究为基础,进一步阐发文学与艺术、伦理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文学与艺术的界限、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展开阐述,尝试还原20世纪初期《大公报·... 《大公报·文学副刊》诞生的年代还没有明确提出跨学科研究,但这并不影响其以文学研究为基础,进一步阐发文学与艺术、伦理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文学与艺术的界限、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展开阐述,尝试还原20世纪初期《大公报·文学副刊》跨学科研究的全貌,以期对当下比较文学研究以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