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不耐受巯嘌呤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PMT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晓莉 李伟京 +5 位作者 郑杰 王彬 金眉 张大伟 李志刚 张玉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6-879,共4页
本研究分析严重不耐受巯嘌呤(6-M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序列,以探讨ALL儿童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为更安全合理地应用6-MP提供依据。对2004-10-1-2007-9-30在我院规范应用BCH-2003-ALL化疗方案的AL... 本研究分析严重不耐受巯嘌呤(6-MP)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序列,以探讨ALL儿童6-MP耐受性差异的原因,为更安全合理地应用6-MP提供依据。对2004-10-1-2007-9-30在我院规范应用BCH-2003-ALL化疗方案的ALL儿童,按NCI-CTC V2.0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处于6-MP维持化疗期,出现3-4度不良反应(即严重不耐受)ALL患儿的TPMT基因序列。为保证测序的准确性,将TPMT基因(NM_000367)编码区的738 bp片段分3段分别进行双向测序。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33例ALL患儿中,61例为严重不耐受6-MP,剔除其中2例无标本患儿,对59例进行了TPMT基因测序。其中单纯骨髓不良反应37例,肝脏和骨髓不良反应9例,单纯肝脏不良反应12例,皮肤不良反应1例。59例中男39例,女20例,中位年龄67个月(17-183个月)。在59例患儿中,57例发现C474T变异,变异率为96.6%,其中杂合突变21例,纯合突变36例。又对10例6-MP耐受性好的ALL患儿进行TPMT基因测序。结果显示,8例也出现C474T变异,均为纯合突变,变异率为80%,说明TPMT基因C474T变异与6-MP严重不耐受无关。结论:TPMT基因(NM_000367)编码区的738 bp片段中C474T变异率极高,但与6-MP耐受性无关,提示ALL患儿6-MP的严重不耐受可能与TPMT编码区基因的变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 儿童 6-MP tpmt基因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下载PDF
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样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爱玲 丁大领 +1 位作者 李雪琴 王江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717-2721,共5页
目的探究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所致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对245例ALL患儿和210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所致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对245例ALL患儿和21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TPMT基因的3个SNPs(G238C,G460A和A719G)进行分析,并根据常见毒性标准(NCI-CTC)评估GCs相关毒性及其与基因型的关联。结果感染发生率与突变基因型A719G之间观察到有相关性(P=0.021),并且是其GCs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4);G460A与肝毒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PMT基因的A719G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导致儿科ALL治疗期间发生感染有关,儿童ALL治疗前应该进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型白血病 tpmt基因 糖皮质激素相关副反应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贵州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耐受性分析
4
作者 王彩丽 方常莹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G-2008方案化疗,每周1次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根据2016新编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出现Ⅲ~Ⅳ度与6-MP相关的毒性反应,称为6-MP不耐受(除外感染、其他药物影响)。分析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60例,检测到TPMT突变(中间代谢型)3例(5%),正常代谢型57例(95%)。NUDT15基因CT型12例(20%),TT型1例(1.7%),CC型(野生型)47例(78.3%)。NUDT15基因突变率21.7%(13/60)显著高于TPMT基因突变率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TPMT突变型3例均发生6-MP不耐受(100%),NUDT15突变型13例中11例发生6-MP不耐受(84.6%)。结论TPMT、NUDT15基因突变与6-MP不耐受相关(P<0.05),联合检测TPMT、NUDT15基因对调整6-MP使用,减少6-MP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MP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贵州地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硫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萍 黄民 +3 位作者 关永源 白丽 魏红 吴珏珩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在新疆维吾尔族中的基因突变频率.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方法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4种常见的导致酶活性降低的突变类型:TPMT*2,TPMT*3A,TPMT*3B和TPMT*...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在新疆维吾尔族中的基因突变频率.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方法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4种常见的导致酶活性降低的突变类型: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结果在160名维吾尔族中发现了1例TPMT*3A(A719G/G460A)杂合子、5例TPMT*3C(A719G)杂合子,TPMT*3A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3%和1.6%.结论维吾尔族总的TPMT突变等位基因频率(1.9%)同中国其他民族相近;TPMT*3C是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疆 维吾尔族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 基因突变 tpmt 统计学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和健康儿童TPMT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小文 岳丽杰 +3 位作者 李成荣 李长钢 石红松 张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编码区突变及多态性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儿和健康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53例AL...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编码区突变及多态性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儿和健康儿童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53例AL患儿和115名健康儿童的cDNAs进行了TPMT突变及多态性的筛查与鉴定,分析各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在健康儿童组TPM丁中发现2个国内外未见报道的基因突变位点:210C〉T(C70C)和622T〉C(F208L)杂合子各1例,提交至GenBankdbsNP,分别获NCBI—SS序列号:107796292、107795933。鉴定了2种已知的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within the coding region,cSNPs),474T〉C(11581)即TPMT*1S和719A〉G(T240C)即TPMT*3C在中国AL患儿及健康儿童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4.2%,2.83%与17.0%,3.04%,等位基因总频率分别为16.2%,2.99%。两种cSNPs在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现了两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提供了为预测不同个体间对硫嘌呤类药物潜在敏感性差异的遗传学标志。确定了两种已知cSNPs在中国AL患儿及健康儿童中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发现它们与白血病的易感性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mt基因 突变 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急性白血病
原文传递
2例NUDT15基因型为TT型的患者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
7
作者 束庆 王世颖 +2 位作者 朱怀军 李丹滢 葛卫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2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后出现了白细胞减少。患者A:诊断为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22岁女性,在服用AZA 50 mg·d^-1,于22天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1.6×10^9/L,考虑... 2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后出现了白细胞减少。患者A:诊断为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22岁女性,在服用AZA 50 mg·d^-1,于22天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1.6×10^9/L,考虑AZA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患者B: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26岁女性,在使用AZA 15天后出现明显脱发、牙龈肿痛、口腔溃疡,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10^9/L,考虑AZA导致的白细胞减少。2例予以促进白细胞增加、积极控制原发病及辅以对症处理等治疗后好转。2例与AZA代谢相关的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3)基因型均为活性正常的TT型,而核苷酸焦磷酸酶15(NUDT15 R139C)基因型为完全突变的TT型,导致酶活性减低。由于,TPMT在亚洲人群的突变频率低,因此其预测亚洲人群服用AZA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效能有限。新近研究提示,NUDT15的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服用AZA后出现的白细胞减少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医师在使用巯嘌呤类药物前检测患者NUDT15基因型来预测白细胞减少的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白细胞减少 NUDT15基因多态性 tpmt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NUDT15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的比较与临床应用
8
作者 曾大勇 董家珊 +3 位作者 王长连 黄品芳 林荣芳 刘亦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的方法,检测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福建汉族患者服用硫唑嘌呤2周以上的血清样本,提取DNA或白细胞后分别采用PCR-RFLP法、PCR-Sanger测序... 目的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的方法,检测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福建汉族患者服用硫唑嘌呤2周以上的血清样本,提取DNA或白细胞后分别采用PCR-RFLP法、PCR-Sanger测序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NUDT15c.415C>T和TPMT*3C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比较这3种方法的准确性、简便性及经济性。根据白细胞值分组,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基因多态性等因素与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9例患者,其中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15例(11.6%)。3种方法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一致,TPMT*3C未发现突变纯合子。携带NUDT15c.415C>T突变等位基因者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风险高于携带野生等位基因者(OR=6.2,95%CI:2.5~15.4,P=0.000 054),而携带TPMT*3C突变等位基因者与野生等位基因者出现白细胞减少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P=0.393)。NUDT15c.415C>T基因多态性预测白细胞减少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85.1%,ROC曲线AUC为0.69。结论 3种方法都可用于临床检测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PCR-RFLP法不需要专用试剂盒,也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成本较低,过程简单,易于操作,特别适合条件有限的单位开展工作。福建汉族患者在服用硫唑嘌呤前进行NUDT15c.415C>T基因多态性检测比TPMT*3C更具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白细胞减少 NUDT15c.415C>T tpmt*3C 基因多态性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