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蒋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18,共3页
从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发病、辨证、治疗用药角度,研究与探讨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认为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既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又具有密切的关系。湿热体质是湿热病证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湿热证反映了湿热体质的特征,治疗湿热证本身对湿... 从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发病、辨证、治疗用药角度,研究与探讨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认为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既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又具有密切的关系。湿热体质是湿热病证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湿热证反映了湿热体质的特征,治疗湿热证本身对湿热体质亦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湿热体质趋于正常。若使用中药对湿热体质进行调整,就可能减少湿热证的发病率。历代医家治疗湿热病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剂为我们寻找干预湿热体质的药物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体质 湿热证 疾病关系
原文传递
银翘红酱汤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春春 霍艳宁 +2 位作者 刘筱茂 冯艳霞 李宝宝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银翘红酱汤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银翘红酱汤治疗,对... 目的探讨银翘红酱汤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银翘红酱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沉降率、治疗后受孕率、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及HAM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红酱汤加减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炎性指标,缓解其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红酱汤 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 不孕症
下载PDF
岭南湿热病证理论的学术源流 被引量:20
3
作者 周登威 徐志伟 +1 位作者 孙海娇 高燕翔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01-2904,共4页
岭南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人群体质的禀赋,使得岭南湿热病证与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历史与时代特色。尤其近代,岭南医家在结合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对产生于江浙地区的湿热学说加以阐扬发挥,使之具有岭南本土的学术特色。... 岭南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人群体质的禀赋,使得岭南湿热病证与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历史与时代特色。尤其近代,岭南医家在结合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对产生于江浙地区的湿热学说加以阐扬发挥,使之具有岭南本土的学术特色。文章从萌芽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创新期5个时期梳理岭南湿热病证理论学术源流,发掘岭南本地地域医学特色;以管窥中医学的发展。对于岭南医学和湿热病证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医学 湿热病证 学术源流
原文传递
对阳明病的再认识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华龙 《河南中医》 2005年第6期3-6,共4页
从生理而言:阳明经以阳热燥气为用、多气多血,阳明从化以中见为常;从病机而论: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极期阶段,按证候性质来说多属于里热实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实热证和虚寒证两大类,而实热又分为邪热、湿热、... 从生理而言:阳明经以阳热燥气为用、多气多血,阳明从化以中见为常;从病机而论: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极期阶段,按证候性质来说多属于里热实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实热证和虚寒证两大类,而实热又分为邪热、湿热、血热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病 里热实证 虚寒证 邪热证 湿热证 血热证
下载PDF
冯松杰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被引量:5
5
作者 乔松芝 冯松杰 《河南中医》 2016年第2期217-219,共3页
冯松杰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病机重在分虚实,虚以脾肾虚衰为主,实以湿热、湿浊、瘀血为多,有时虚实并见,病机错综复杂,辨证治疗以补益脾肾、清利湿热、行气利水、活血化瘀等为主。湿热证采用柴苓汤联合黄葵胶囊;瘀血证选用桃红四物汤... 冯松杰教授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病机重在分虚实,虚以脾肾虚衰为主,实以湿热、湿浊、瘀血为多,有时虚实并见,病机错综复杂,辨证治疗以补益脾肾、清利湿热、行气利水、活血化瘀等为主。湿热证采用柴苓汤联合黄葵胶囊;瘀血证选用桃红四物汤;湿浊证多为兼证,湿邪偏胜引起下肢水肿明显者,常配伍车前草、玉米须、大腹皮、泽兰、泽泻等行气利水消肿;肾功能减退的氮质血症在主方的基础上加制大黄、六月雪、叶下珠等泄浊解毒;肾气虚以自拟补肾气方为主;肾阴虚者以知柏地黄汤加减;肾阳虚则在大队补肾阴药中佐以少量肉桂、仙茅、淫羊藿等;脾虚证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肺气虚选人参败毒散或玉屏风散;肺阴虚者选玄麦甘桔汤,且冯松杰教授在临床中对雷公藤的应用有独特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湿热证 瘀血证 湿浊证 肾虚证 脾虚证 肺虚证 冯松杰
下载PDF
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识别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雪娟 高雅 +4 位作者 吴青海 田群辉 罗志明 黄伟荣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6-870,共5页
目的:运用电子鼻技术结合模式识别算法探讨慢性胃炎(CG)湿热证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识别。方法:选择156例CG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150例CG非湿热证患者和100名健康者为对照,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电子鼻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 目的:运用电子鼻技术结合模式识别算法探讨慢性胃炎(CG)湿热证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识别。方法:选择156例CG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150例CG非湿热证患者和100名健康者为对照,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电子鼻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采用模式识别的方法进行气味图谱识别。结果:(1)CG湿热证患者中不同湿热比重的频数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并重、湿重于热、热重于湿;CG湿热证Hp阳性率为39.74%。(2)RF模型对CG和健康人气味图谱的分类最为准确,准确率可达98%;KNN聚类对CG湿热证和非湿热证气味图谱的分类最为准确,准确率为63%。(3)LR模型对湿热并重与非湿热并重气味图谱的分类最为准确,准确率为62%;LR模型对湿重于热与非湿重于热气味图谱的分类最为准确,准确率为71%;LR模型对热重于湿与非热重于湿气味图谱的分类最为准确,准确率达90%;SVM模型对CG湿热证Hp阳性与Hp阴性气味图谱的分类最为准确,准确率达60%。结论:运用阵列式气体传感器电子鼻检测人体口腔呼气,不仅对CG患者具有很高的识别准确率,而且也能初步判断CG湿热证及其不同湿热比重、Hp感染情况,为中医病证诊断和嗅诊客观化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湿热证 电子鼻 口腔呼气 气味图谱 嗅诊 模式识别算法 Hp感染
原文传递
运脾1号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湿热质临床观察
7
作者 宋政昌 田淼元 王春花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运脾1号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湿热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湿热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规四联疗法,治疗组予运脾1号方,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 目的:观察运脾1号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湿热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湿热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规四联疗法,治疗组予运脾1号方,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治疗后,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转阴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且治疗组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脾1号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湿热质患者疗效确切,能提高根治率,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湿热质 运脾1号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应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曙光 吕军影 +2 位作者 阙铁生 常丽萍 何雪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5期384-389,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血清与舌组织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应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后的影响,探讨IL-23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 目的观察大鼠血清与舌组织IL-23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应用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后的影响,探讨IL-23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 d。于造模后4、24、48、72 h四个时相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3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23的表达。结果湿热模型组大鼠血清与舌IL-23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药物干预组则在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随时间点变化模型鼠血清与舌IL-23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 h时最高;血清IL-23的含量水平48 h和72 h时相点分别与4 h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时相点与24 h时相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相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湿热模型组病情分级为轻、中、重度的大鼠血清与舌IL-23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23参与了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变化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减少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证 IL-23 加味藿朴夏苓汤
下载PDF
温病湿热证大鼠IL-17的变化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阙铁生 李曙光 +2 位作者 吕军影 常丽萍 何雪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912-916,共5页
目的:观察温病湿热证大鼠血清、舌组织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IL-17在温病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 目的:观察温病湿热证大鼠血清、舌组织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IL-17在温病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连服7d。于造模后4,24,48,72h4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并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7的水平,SP免疫组化法检测舌组织IL-1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正常组(P<0.01),随时点变化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h时最高;随病情加重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中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r=0.671,P<0.01;舌组织:r=0.714,P<0.01)。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随时点变化呈下降趋势,在各时点均低于模型组(P<0.01)而高于正常组(P<0.05,P<0.01);随病情加重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中重度组与轻度、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舌组织中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仍呈正相关(血清:r=0.476,P<0.01;舌组织:r=0.546,P<0.01)。结论:IL-17参与了温病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水平与温病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加味藿朴夏苓汤可降低温病湿热证大鼠IL-17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湿热证 IL-17 加味藿朴夏苓汤
下载PDF
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常见病位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秀君 梁丽丽 +4 位作者 林雪娟 刘丽桑 吴青海 李灿东 郭森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67-4170,共4页
目的:运用电子鼻探讨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筛选出285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并判断病位证素,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医用电子鼻(EN0l1103-A)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选择气味图谱... 目的:运用电子鼻探讨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筛选出285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并判断病位证素,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医用电子鼻(EN0l1103-A)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选择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面积作为图谱特征参数,探讨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结果:(1)慢性胃炎湿热证的主要病位证素分布是:胃90.2%,脾44.6%,肝23.5%;主要病位为胃、脾胃、肝脾胃;(2)胃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肝脾胃湿热证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特征比较:肝脾胃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曲线B、C、D、E、F、I、J显著高于胃组(P<0.05,P<0.01),肝脾胃组E、J高于脾胃组(P<0.05),胃组与脾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胃湿热证与脾胃湿热证、肝脾胃湿热证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面积特征比较:肝脾胃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曲线A、B、C、D、E、F、G、H、I、J显著高于胃组(P<0.01),G、J高于脾胃组(P<0.05),胃组与脾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电子鼻可初步判断慢性胃炎湿热证不同病位间的口腔呼气气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湿热证 病位 电子鼻 气味
原文传递
湿热证大鼠血清IL-23和IL-17含量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曙光 吕军影 +2 位作者 阙铁生 常丽萍 何雪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45-2448,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清IL-23和IL-17含量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通过高脂饮食、湿热环境、微生物感染三因素结合的方法制备湿热证大鼠模型。ELISA... 目的通过建立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清IL-23和IL-17含量水平变化,探讨两者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湿热模型组,通过高脂饮食、湿热环境、微生物感染三因素结合的方法制备湿热证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造模后4,24,48,72 h两组大鼠血清IL-23和IL-17含量水平。结果模型组IL-23和IL-17的含量水平在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IL-23和IL-17均在造模后4h最高,24,48,72 h逐渐下降,48 h和72 h组均与4 h组比较有差异(P<0.05),72 h与24h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在轻度、中度、重度湿热证大鼠血清中,IL-23和IL-17的浓度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 IL-23和IL-17参与了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的含量水平变化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23与IL-17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在湿热证中IL-23可能通过促进IL-17表达水平增高而发挥其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证 IL-17 IL-23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期湿热证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贲莹 高长玉 +1 位作者 刘桂宇 王彩娟 《河北中医》 2007年第10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湿热证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对G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组20例和非湿热证组14例。对2组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Ig)G、A、M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BS急性期湿热证组IgG含量高于非...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湿热证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对G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组20例和非湿热证组14例。对2组分别进行免疫球蛋白(Ig)G、A、M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BS急性期湿热证组IgG含量高于非湿热证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Ig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非湿热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M含量与非湿热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急性期湿热证表现为较强烈的体液免疫炎症反应。IgG、IgA含量增高。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可作为GBS湿热证辨证的微观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湿热
下载PDF
GBS急性期湿热证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长玉 贲莹 +1 位作者 王彩娟 刘桂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5-756,共2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湿热证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关系。方法:对G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组和非湿热证组。对两组分别进行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BS急...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急性期湿热证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关系。方法:对G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组和非湿热证组。对两组分别进行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GBS急性期湿热证组COR含量高于非湿热证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湿热证组ACTH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非湿热证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BS急性期湿热证患者的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表现为ACTH下降COR升高的非ACTH依赖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湿热证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载PDF
清胆降脂汤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
14
作者 朱玲 《河南中医》 2015年第8期1825-1827,共3页
目的:观察清胆降脂汤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凯茜莱)片,每次0.2g,日3次... 目的:观察清胆降脂汤治疗湿热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凯茜莱)片,每次0.2g,日3次,治疗组给予清胆降脂汤加减治疗,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肝脏B超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胆降脂汤治疗湿热型NAFLD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湿热证 清胆降脂汤
下载PDF
清热调血汤内服联合五味消毒饮灌肠治疗湿热瘀滞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15
作者 胡春芳 简皓 +1 位作者 陈姣洁 熊员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11-116,共6页
目的:清热调血汤内服联合五味消毒饮灌肠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3例,完... 目的:清热调血汤内服联合五味消毒饮灌肠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3例,完成73例;观察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2例,完成74例。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胶囊,2粒/次,3次/d;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灌肠,1剂/d,煎制剂成150 mL,保留灌肠,1次/晚,保留2~4 h,于月经后3 d开始灌肠,每个周期连续灌肠14 d。观察组灌肠治疗同对照组,并给予清热调血汤加减内服,1剂/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服。盆腔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分别评价痛经程度和非经期下腹、腰骶的疼痛程度;进行治疗前后湿热瘀滞证,Mc Cormack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进行治疗前后阴道彩超检查、宫颈分泌物培养和白带常规检查;检测治疗前后CD4+,CD8+,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6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VAS评分和非经期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在3个月经周期期间和治疗后的痛经VAS评分和非经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征评分、湿热瘀滞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盆腔积液深度和盆腔炎性包块的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Z=2.028,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2.064,P<0.05);研究过程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未发现中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调血汤加减内服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灌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滞证 清热调血汤 五味消毒饮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何力 沈艳莉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1.5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理化检查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在理化检查改善方面也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动期 桂枝芍药知母汤 湿热痹阻证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喆 符思 +1 位作者 王微 姜良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每次1g,每日4次。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中医证候...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每次1g,每日4次。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评分及肠黏膜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7.1%,对照组均为7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 灌肠 大肠湿热证
原文传递
安徽省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周静 陈晶晶 +12 位作者 张念志 朱笑笑 李晶 汪诗清 李允栋 韩明向 陈炜 董梅 刘玲 侯浩彬 丁震 刘新矿 姚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4,共7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中心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安徽省各定点医院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 目的:分析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中医证候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中心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安徽省各定点医院14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病机、脉证资料、证型进行收集及频数统计,总结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症状及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4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平均年龄(43.54±15.91)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9/7),患者年龄分布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11%(52/144)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游/居史,63.89%(92/144)的患者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临床主要以发热、咳嗽、泄泻、乏力、纳差等为主要证候表现。舌质以淡红舌和红舌为主;舌苔以腻苔为主;脉象以滑脉、数脉、濡脉为主。辨证分型以普通型为主(76.38%,110/144),其中多表现为湿阻肺脾证(56.25%,81/144)。普通型两组证型患者男女构成比与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省新冠肺炎患者发病与肺脾关系密切,疫毒之邪夹湿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符合中医湿疫的表现,可兼见"热、毒、瘀"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证候 湿阻肺脾 湿热蕴肺
原文传递
建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谭洁 马薇 +4 位作者 彭芝配 滕久祥 龙霖梓 殷坚 王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7-199,共3页
目的:通过将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与脾胃湿热证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Ⅰ组(脾胃湿热证组)、模型Ⅱ组(复合模型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模型Ⅰ组、Ⅱ组都... 目的:通过将慢性应激动物模型与脾胃湿热证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Ⅰ组(脾胃湿热证组)、模型Ⅱ组(复合模型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模型Ⅰ组、Ⅱ组都予以脾胃湿热造模,其中模型Ⅱ组同时予以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应激造模,造模结束时观察大鼠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等生理指标和肠道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Ⅰ,Ⅱ组的一般情况、体质量、体温、粪便性状及行为等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肠道组织学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湿热泄泻型慢性应激脾胃湿热证结合IBS大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腹泻型IBS(脾胃湿热型)相似,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湿热泄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消癥饮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2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祖龙 孙自学 +2 位作者 李灿 宋竖旗 李晖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1-703,共3页
目的观察消癥饮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将30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口服消癥饮,对照组100例口服清浊祛毒丸,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 目的观察消癥饮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将30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口服消癥饮,对照组100例口服清浊祛毒丸,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前列腺液白细胞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前列腺液白细胞变化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癥饮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癥饮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阻证 清浊祛毒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