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324
1
作者 刘彦随 陈百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4-330,共7页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 ,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开展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本文重点对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关系 ,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LUCC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土地持续利用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探讨 被引量:201
2
作者 陈婧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6-540,共5页
在综述已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为立足点,建立了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包括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生态用地3个一级类型;针对不同的用地部门,划分了65个二级类型.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 可持续土地利用 生产用地 生活用地 生态用地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43
3
作者 彭补拙 安旭东 +1 位作者 陈浮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5-312,共8页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 ,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 :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 ,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 ,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 :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 ,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 ;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 ,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 障碍度 长江三角洲 定量评价 障碍诊断
下载PDF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27
4
作者 陈百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15,共12页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映各方面特征的典型敏感指标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四个层次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目标层从宏观层次刻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作用规律 ,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状况。准则层是对评价目标的分解 ,是为了进一步表征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可接受性。因素层表征土地利用系统中每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每个评价因素由若干评价元素具体表述。元素层是指标体系的最小组成单位 ,作为表征评价因素的基础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区域 框架
下载PDF
解译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确保土壤资源持续利用 被引量:83
5
作者 曹志洪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1年第3期28-32,共5页
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调控土壤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国内现代土壤学研究的热点 ,也是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土壤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肥力质量 ;容纳、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质促进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 ;影响动植物及... 土壤质量演变机理及调控土壤质量相关技术的研究是国内现代土壤学研究的热点 ,也是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土壤质量是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和生产生物物质的肥力质量 ;容纳、降解、净化各种污染物质促进生态平衡的环境质量 ;影响动植物及人类安全的健康质量的综合量度。不断提高土壤肥力质量是确保农业高产优质基础 ;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确保土壤 (水及空气 )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深入研究土壤健康质量的理论与相关技术是确保人畜安全和丰富健康的物质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土壤质量是农业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立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后的近两年中已取得了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土壤资源 土壤肥力 持续利用 演变机理 演变规律 土壤环境
下载PDF
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 被引量:129
6
作者 龙花楼 陈坤秋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5-309,共15页
土地系统科学的研究视角可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在梳理国际上土地系统科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研究视角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方式与路径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 土地系统科学的研究视角可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本文在梳理国际上土地系统科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研究视角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方式与路径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途径与措施。土地系统科学致力于监测土地变化,解释驱动因素和反馈机制,理解发生于土地上的人类—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将对土地系统的科学发现转化为可持续土地利用解决方案。土地系统运行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人类福祉为准绳,显化为土地利用的多维效应。通过科学管控土地利用转型实现土地系统的良好运行能够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土地利用转型通过效率提升、价值显化、要素流通与结构优化4大渠道,在"强整体"效应与"补短板"效应的作用下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土地系统科学视域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利用转型调控需要重塑土地权能体系,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健全土地利用转型管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城乡融合发展 土地系统科学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土地可持续利用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 被引量:117
7
作者 龙花楼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0,共4页
该文简介了土地利用转型这一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途径,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在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局限性,并选取主要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 该文简介了土地利用转型这一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途径,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在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局限性,并选取主要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的长江沿线样带为研究区,来开展中国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持续利用 中国 外国
下载PDF
PSR模型及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5
8
作者 周炳中 杨浩 +2 位作者 包浩生 赵其国 周生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1-548,共8页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 论文从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PSR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引入功效函数量度因子贡献值,运用协调度函数并进行二次综合评判来确定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阶段。提出评价—调控—再评价—再调控的动态渐进模式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达到可持续性。利用所建模型与指标体系对江西余江县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余江土地利用状况正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问题较多,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指标体系 土地可持续利用 动态评价 人地关系 权重 功效函数量度因子
下载PDF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107
9
作者 陆化普 《城市交通》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围绕如何实现绿色交通的问题,首先辨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探讨了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规划原则及要点,指出应注重绿色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提... 围绕如何实现绿色交通的问题,首先辨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探讨了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规划原则及要点,指出应注重绿色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提出从调整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实施公交优先、完善道路网络、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到改变出行者观念与行为等方面推进绿色交通的措施建议。最后,指出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的理想模式,即"生态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和步行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通 可持续交通 公交优先 交通与土地利用
下载PDF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66
10
作者 黄贤金 彭补拙 +1 位作者 张建新 濮励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9,共5页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 ,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 ,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 ,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 ,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 ,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结构 调整 土地可持续利用 关系研究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农地储备
下载PDF
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被引量:72
11
作者 蔡玉梅 谢俊奇 +1 位作者 杜官印 纪文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 研究目的:建立适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宜采用规划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程序上主要采取与规划过程并行的方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体系相适应,选择相应的模式。研究结论:评价对象的差异决定了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方法有所不同,宜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出发,使评价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持续土地利用
下载PDF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被引量:62
12
作者 陈志刚 黄贤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8,共6页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 ,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 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共选择了 2 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 1991年、199...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 ,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 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共选择了 2 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 1991年、1994年和 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 ,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 ,1997年与 1991年相比 ,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 35%和 12 2 3 % ,若不加以重视 ,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文章认为 ,必须从人口数量控制、用地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评价 江阴市 经济发达地区 土地资源
下载PDF
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3
作者 张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4,共8页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已成为土地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核心领域。其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这不仅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立足点 ,也是经济增长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已成为土地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核心领域。其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这不仅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立足点 ,也是经济增长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的重要前提。针对国际土地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几个前沿领域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资源系统分析与评价、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效应及持续土地利用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的主要研究计划和项目 ,本文对以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为中心的土地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质量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效应 持续土地利用
下载PDF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48
14
作者 戴尔阜 蔡运龙 傅泽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1-238,共8页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以“驱动力 状态 响应”模型为基础 ,从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两种类型 ,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过程 ,并且应用于唐山地区 1991~...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以“驱动力 状态 响应”模型为基础 ,从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两种类型 ,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过程 ,并且应用于唐山地区 1991~ 1999年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 ,结果发现虽然近十年来唐山地区土地利用持续性在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指标体系 持续性评价 唐山地区 系统特征 土地利用 “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耕地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65
15
作者 包玉海 乌兰图雅 +1 位作者 香宝 赵晓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47-54,共8页
简单回顾了内蒙古垦荒历史,并用内蒙古自治区近5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1949年~1996年不同年份的全区耕地重心及人口重心,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内蒙古耕地重心及人口重心均向东北方向移动的结论,分析了耕地重心移动的驱动因子,... 简单回顾了内蒙古垦荒历史,并用内蒙古自治区近5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1949年~1996年不同年份的全区耕地重心及人口重心,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内蒙古耕地重心及人口重心均向东北方向移动的结论,分析了耕地重心移动的驱动因子,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重心移动 驱动因子 土地持续利用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2 位作者 刘松 吴健生 李卫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 ,而新兴的景观生态学其理论核心涉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考 ,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路的一次有益拓展。在分析景观、景... 土地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 ,而新兴的景观生态学其理论核心涉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内容。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考 ,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思路的一次有益拓展。在分析景观、景观生态学与土地的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基本理论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 土地 景观
下载PDF
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粮食增产潜力与食物安全保障 被引量:61
17
作者 张琳 张凤荣 +1 位作者 姜广辉 姚慧敏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从粮食总产量、单产水平分析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变化,根据我国高产田、中低产田的投入和单产水平的利用现状,指出改造低产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在防止耕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 本文从粮食总产量、单产水平分析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变化,根据我国高产田、中低产田的投入和单产水平的利用现状,指出改造低产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在防止耕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粮食安全 土地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整理 被引量:58
18
作者 龙花楼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远未达到优化的水平,农业土地利用的规模不经济等土地利用问题都可通过土地整理加以解决,我国未来土地管理的任务会更多的在"土地整理"方面。我国土地整理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远未达到优化的水平,农业土地利用的规模不经济等土地利用问题都可通过土地整理加以解决,我国未来土地管理的任务会更多的在"土地整理"方面。我国土地整理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正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这种区域差异,它将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大多数区域的土地利用形态都要经历一些发展阶段,即经过一段时期的持续变化后,直至与其它类型之间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土地整理的目标、模式及政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待整理区所处的土地利用转型阶段,因为在通常情况下这些阶段是区域发展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然而,通过实施土地整理,调整用地结构,可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区域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的转变,同时它也会向土地整理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整理 土地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C值及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41
19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吕喜玺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76,共6页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并应用C值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有利于降低C值,提高土壤渗透率,增强土壤蓄水力,以达到减少水土...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并应用C值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有利于降低C值,提高土壤渗透率,增强土壤蓄水力,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土壤侵蚀 土地持续利用 红壤 土地利用方式 植被覆盖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国外“棕地再开发”土地利用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3
20
作者 曹康 金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6期124-129,共6页
棕地再开发是当代西方国家重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本文界定了棕地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及棕地再开发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广阔前景。并将棕地再开发与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如紧凑城市和理性增长,及城市用地改造策略... 棕地再开发是当代西方国家重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本文界定了棕地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及棕地再开发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广阔前景。并将棕地再开发与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如紧凑城市和理性增长,及城市用地改造策略如旧城更新和工业区置换进行了比较与区分,指出它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方面的优势。接着论述了棕地再开发策略在美国、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实践情况,对其再利用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归纳,这些国家制定与实施了不少环境与经济方面的宏观计划与实施细则,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注入、税收减免、交通引导、保险保障、基建投资等途径大力支持和引导棕地再开发。最后明确了在我国实施棕地再开发策略的优势,认为要遵循"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土地循环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地 棕地再开发 可持续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