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免疫研究与抗病虫绿色防控:进展、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杰 董莎萌 +12 位作者 王伟 赵建华 陈学伟 郭惠珊 何光存 何祖华 康振生 李毅 彭友良 王国梁 周雪平 王源超 周俭民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79-1507,共29页
植物免疫学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互作的学科.同动物一样,植物也具有强大的先天免疫系统,其本质是通过对病毒、细菌、真菌、卵菌、线虫、昆虫、寄生植物等病原生物的识别激活防卫反应,拒阻病原生物的侵害;而病原生物则能够逃避或抑制宿... 植物免疫学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互作的学科.同动物一样,植物也具有强大的先天免疫系统,其本质是通过对病毒、细菌、真菌、卵菌、线虫、昆虫、寄生植物等病原生物的识别激活防卫反应,拒阻病原生物的侵害;而病原生物则能够逃避或抑制宿主植物的识别和防卫反应,在植物上引起病虫害.20年来,我国植物免疫研究取得巨大进步,与国际同行相比,在多个研究方向实现了并跑,在少数方向实现了领跑,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基因 抗虫基因 感病基因 免疫受体 激发子 效应蛋白 信号转导 小RNA
原文传递
鸡肉源沙门氏菌对喹诺酮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状况及相关基因 被引量:33
2
作者 郝宏珊 杨保伟 +4 位作者 师俊玲 席美丽 王新 崔玥 孟江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3-1420,共8页
【目的】研究分离于陕西、河南、四川和北京四省(市)鸡肉源沙门氏菌对喹诺酮和部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敏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更好地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用PCR和基因序... 【目的】研究分离于陕西、河南、四川和北京四省(市)鸡肉源沙门氏菌对喹诺酮和部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敏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更好地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用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法确定耐药沙门氏菌中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喹诺酮类抗性决定区基因突变及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390株沙门氏菌中,63.59%的菌株对萘啶酮酸产生抗性,21.28%、16.67%和14.62%的菌株分别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产生抗性。248株萘啶酮酸抗性菌中,aac(6’)-Ib-cr、qnrA、qnrB和qnr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0.16%、10.89%、10.08%和1.61%。83株耐环丙沙星的菌株中,gyrA和parC基因的点突变共199个;其中gyrA基因中以Ser83Phe和Asp87Gly双突变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Ser83Phe和Asp87Asn双突变、Ser83Tyr、Ser83Phe、Asp87Gly;parC基因的65个点突变均为Ser80Arg突变。【结论】四省市中鸡肉源沙门氏菌耐药状况严重,其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及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是导致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药敏性 氟喹诺酮 耐药 基因
原文传递
鸡源肠炎沙门氏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陆彦 吕安 +2 位作者 赵红玉 侯晓林 吴国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调查鸡源肠炎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方法从山东省不同来源分离肠炎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1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PCR方法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不同场所分离的菌株进行PFG... 目的调查鸡源肠炎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方法从山东省不同来源分离肠炎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菌株进行1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通过PCR方法对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不同场所分离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结果肠炎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7.94%(178株),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68.54%、对四环素耐药率达到66.85%、对磺胺甲恶唑和萘啶酸耐药率达到100%。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敏感,耐药率在5.62%以下。68.54%的菌株(122株)携带Ⅰ型整合子、blaTEM和tetA基因。不同场所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表现4种PFGE谱型。结论山东省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携带Ⅰ型整合子、blaTEM和tetA耐药基因是导致菌株耐药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药物敏感性 耐药基因 PFGE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最新发病机制的认识 被引量:13
4
作者 伍晓涵 刘占举(审校)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37-242,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及相关致死、致残率持续上升,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负担。明确UC发病机制对疾病预防、疾病行为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新药研发...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及相关致死、致残率持续上升,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负担。明确UC发病机制对疾病预防、疾病行为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新药研发等至关重要。目前,多数西方学者认为遗传易感性、环境、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UC的发生。中医则强调“五脏一体”,认为UC的发病与脾肺肝肾功能失调有关。本文将重点从以上几个方面总结中西医病机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关联性,为临床诊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遗传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世界 董卫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内质网应激和肠道微生物这五个方面在IBD中的新观点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易感基因 内质网应激 肠道菌群
下载PDF
Genetic update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ulcerative colitis: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被引量:15
6
作者 Patricia Sarlos Erzsebet Kovesdi +4 位作者 Lili Magyari Zsolt Banfai Andras Szabo Andras Javorhazy Bela Meleg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y》 CAS 2014年第3期304-321,共18页
Ulcerative colitis(UC) is one of the main type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dysregulated immune responses in genetically predisposed individuals. Several genetic factors, including interleukin an... Ulcerative colitis(UC) is one of the main type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dysregulated immune responses in genetically predisposed individuals. Several genetic factors, including interleukin and interleukin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s and other inflammation-related genes play central role in mediating and modulating the inflammation in the human body, thereby these can be the main cau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It is clear these data are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base of the diseas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clinical utility and validity, but summarized literature is exiguous for challenge health specialist that can us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nowaday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inflammationrelated genetic polymorphism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UC. We performed an electronic search of Pubmed Database among publications of the last 10 years, using the following medical subject heading terms: UC, ulcerative colitis, inflammation, genes, polymorphisms, and suscept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INFLAMMATORY factors genes POLYMORPHISMS susceptibility
下载PDF
痤疮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東霖 吴文娟 +1 位作者 邹丹丹 何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6,共6页
寻常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临床疗效不佳。总结了近年来围绕微生物、易感基因、血脂表达等开展的痤疮发病机制研究;阐释了痤疮抑菌活性物、外用及系统药物、物理治疗及痤疮疗效评... 寻常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临床疗效不佳。总结了近年来围绕微生物、易感基因、血脂表达等开展的痤疮发病机制研究;阐释了痤疮抑菌活性物、外用及系统药物、物理治疗及痤疮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影响痤疮的饮食因素。深入的病因机制研究,优化的药物与物理治疗,准确的疗效评估,合理的健康教育将有助于在痤疮临床治疗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发病机制 微生物 易感基因 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8
作者 龚珂 肖钧方 +3 位作者 刘香婷 屈佳肴 罗伟濠 罗迪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4184-4190,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基因水平变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诸多,随着对乳腺癌分子遗传层面的认知不断深入,遗传易感基因的突变与...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基因水平变化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诸多,随着对乳腺癌分子遗传层面的认知不断深入,遗传易感基因的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逐渐显现。了解相关易感基因并对致病基因突变及基因多态性高危位点进行鉴定,旨在促进基础研究向个体化医疗转变,从而实现乳腺癌早期筛查、分子分型、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本文就遗传性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感基因 遗传 乳腺癌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舒高林 牛桓彩 +6 位作者 刘国蓉 崔晶花 崔志刚 杜小莉 芦丹 马文军 赵维勇 《疾病监测》 CAS 2015年第9期770-775,共6页
目的对北京市昌平区2011 2014年分离获得的74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谱、毒力因子编码基因携带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用... 目的对北京市昌平区2011 2014年分离获得的74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谱、毒力因子编码基因携带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2 Compact进行16种药物敏感性试验,并使用检测试剂盒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利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肠毒素,杀白细胞素和耐热磷酸酶等毒力因子编码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7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68株(91.89%)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青霉素耐药率(87.84%)最高,其次为红霉素(44.59%)和克林霉素(39.19%)。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肠毒素阳性率64.86%(48/74),产2种以上肠毒素菌株占72.92%(35/48)。耐热磷酸酶阳性率89.19%,杀白细胞素编码基因luk F阳性率77.03%。PFGE分型结果显示除9株菌不可分型外,其余65株菌分为40个不同型别,无优势型别。结论昌平区2011 2014年分离的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分子多态性和毒力因子携带率较高的特征,说明这些菌株可以导致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毒力基因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相关分子的病理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晶莹 王影 +3 位作者 赵子德 龙思羽 孙婉钰 周芷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7-1190,共4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由于供应视盘筛板区的睫状后短动脉缺血引起,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以急性、单眼及无痛性视力下降为特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常导致严重的永久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日益受到临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由于供应视盘筛板区的睫状后短动脉缺血引起,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以急性、单眼及无痛性视力下降为特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常导致严重的永久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日益受到临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NAION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以及既往研究中相关蛋白分子和易感基因方面综述了目前该病的分子病理机制,为今后研究NAION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分子病理机制 蛋白分子 易感基因
下载PDF
陕西省市售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及其药敏检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本锦 张伟松 +5 位作者 王新 杨保伟 席美丽 夏效东 孟江洪 李新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检测陕西省市售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122株鸡肉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es基因、ets基因、tsst-1基因、pvl基因和mecA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1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检测陕西省市售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122株鸡肉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es基因、ets基因、tsst-1基因、pvl基因和mecA基因;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1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9.84%(73/122)携带有毒素基因,其中pvl基因的检出率为25.41%(31/122),肠毒素基因的检出率为51.64%(63/122),主要流行的肠毒素基因为sej[37.70%;)46/122)],[4.92%(6/122)]的株菌携带有mecA基因。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see,seg,sei,ets和tsst-1基因;共得到20种毒素基因型,主要流行的基因型为sej[21.31%(26/122)],其次是pvl[8.20%(10/122)],sej+pvl[4.92%(6/122)],seh+sej+pvl[3.28%(4/122)]和seh+pvl[3.28%(4/122)]。1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0.00%存在耐药,多重耐药率达88.52%(108/122),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87.70%(107/122)],其次为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81.97%(100/122)]、四环素[67.21%;(82/122)]、阿米卡星[59.02%(72/122)]、环丙沙星[53.28%(65/122)]、苯唑西林[52.46%(64/122)]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0.16%(49/122)],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32.79%(40/122)]、[27.05%(33/122)]、[20.49%(25/122)]、[13.11%(16/122)]和[2.46%(3/122)],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陕西省鸡肉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多种类型的毒素基因,且大部分菌株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多重耐药现象,同时证实陕西市售鸡肉中存在一定的MRSA污染,这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险,应加强对鸡肉食品的卫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耐药性 毒素基因
下载PDF
Type 1 diabetes and 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 A review 被引量:10
12
作者 Martin P Hansen Nina Matheis George J Kahaly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5年第1期67-79,共13页
Type 1 diabetes(T1D) is an autoimmune disorder caused by inflammatory destruction of the pancreatic tissue. The etiopathogen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logic process of pancreatic destruction are well describ... Type 1 diabetes(T1D) is an autoimmune disorder caused by inflammatory destruction of the pancreatic tissue. The etiopathogen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logic process of pancreatic destruction are well described. In addition, the putative susceptibility genes for T1 D as a monoglandular disease and the relation to 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PAS) have also been wellexplored. The incidence of T1 D has steadily increased 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industrialized nations. T1 D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endocrine and non-endocrine diseases and patients with T1 D are at a higher risk for developing several glandular autoimmune diseases. Familial clustering is observe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 genetic predisposition. Various hypotheses pertaining to viral- and bacterialinduced pancreatic autoimmunity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a definitive delineation of the autoimmune pathomechanism is still lacking. In patients with PAS, pancreatic and endocrine autoantigens either colocalize on one antigen-presenting cell or are expressed on two/various target cells sharing a common amino acid, which facilitates binding to and activation of T cells. The most prevalent PAS phenotype is the adult type 3 variant or PAS type Ⅲ, which encompasses T1 D and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findings of recent studies showing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nd clinical phenotype of T1 D either as an isolated autoimmune endocrinopathy or within the scope of 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Polyglandularautoimmune SYNDROME Addison's DISEASE susceptibilitygenes Type 1 DIABETES
下载PDF
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梦幽 柯旭泽 +3 位作者 贺苏皖 付成平 罗玲 唐俊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111,共6页
研究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在成都市周边农贸市场和路边小摊采集食品样品129份,采用DFI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克罗诺杆菌;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分离菌株;采用试管法和微孔... 研究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在成都市周边农贸市场和路边小摊采集食品样品129份,采用DFI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克罗诺杆菌;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分离菌株;采用试管法和微孔板法分析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研究温度对细菌成膜能力影响;采用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携带cpa、hly、sip和omp X毒力基因情况。结果发现从129份食品样本中共检出克罗诺杆菌43株,检出率为33.3%。43株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的成膜率为90.7%,并且温度对细菌成膜影响明显。四种毒力基因中,omp X检出率为100%; cpa检出率为13.9%; hly检出率为11.6%; sip基因未检出。耐药表型检测发现43株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和杆菌肽B的耐药率为10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达97.7%;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7%;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亚胺培南、磺胺甲恶挫、呋喃妥因、头孢西丁、链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等100%敏感。本研究表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菌株具有较好的形成生物被膜能力,对常见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并且分离菌株携带一定的毒力基因,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诺杆菌 食品分离菌株 生物被膜形成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噪声性耳聋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薛鑫淼 陈学敏 +3 位作者 徐瑾 王军 王晨宇 王小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73,共6页
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由于遗传与工业、军事和娱乐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获得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对于其遗传因素方面的研究,对NIHL的易感候选基因筛选主要是通过对噪声转导途径的关键酶基... 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是由于遗传与工业、军事和娱乐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获得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对于其遗传因素方面的研究,对NIHL的易感候选基因筛选主要是通过对噪声转导途径的关键酶基因等进行筛选研究,主要包括钙粘蛋白基因、氧化应激类基因、钾离子循环有关基因、热应激蛋白70、对氧磷酶200基因等其他基因。本文对目前发现的噪声性耳聋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易感基因 易感性
下载PDF
江苏北部地区猪源屎肠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其酰胺醇类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懿 黄金虎 +3 位作者 陈丽 王梦莉 孙俊杰 王丽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2-327,共6页
[目的]本试验分析了江苏北部地区2016—2017年分离的135株猪源屎肠球菌的耐药表型,并对其携带的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ex A、fex B、flo R、cfr、optr A进行检测,以了解猪源屎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其对酰胺醇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为抗菌药物的... [目的]本试验分析了江苏北部地区2016—2017年分离的135株猪源屎肠球菌的耐药表型,并对其携带的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ex A、fex B、flo R、cfr、optr A进行检测,以了解猪源屎肠球菌的耐药现状及其对酰胺醇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为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猪肛门拭子采样,分离、纯化并鉴定屎肠球菌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检测酰胺醇类耐药基因在屎肠球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分离的135株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9.26%、98.52%和82.22%,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最低,为2.96%,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氨苄西林(75.56%)、链霉素(74.07%)、庆大霉素(71.11%)、麻保沙星(69.63%)、青霉素G(45.19%)、利福平(34.07%)和磷霉素(20.0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果还显示所有菌株都为多药耐药菌株,以7耐为主(39株),还有3株表现为10耐。111株氟苯尼考耐药的菌株中,耐药基因fex B、fex A、optr A、flo R和cfr的携带率分别为58.56%(65)、27.03%(30)、20.72%(23)、17.12%(19)和0.90%(1),部分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结论]本试验分离的猪源屎肠球菌均为多药耐药菌株,并对兽医专用抗生素氟苯尼考产生较高的耐药性。该结果为猪源肠球菌耐药性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对酰胺醇类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并为江苏地区猪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耐药性 酰胺醇类 耐药基因
下载PDF
陕西市售婴幼儿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流行状况及相关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强 罗勤贵 +4 位作者 赵南昕 齐雨薇 张倩 葛武鹏 杨保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对陕西省62个品牌的366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米粉及其他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分离株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旨在阐明陕西市售婴幼儿食品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87份样品检出阪崎克罗诺杆菌阳性,平均检出率为23.8... 对陕西省62个品牌的366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米粉及其他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分离株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旨在阐明陕西市售婴幼儿食品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87份样品检出阪崎克罗诺杆菌阳性,平均检出率为23.8%。乳粉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8.3%,米粉为27.3%,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检出率20.0%。共检出169株阪崎克罗诺菌,其中168(99.4%)株对利福平产生抗性,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比例依次为阿莫西林20.12%、链霉素18.93%、四环素17.16%、氨苄西林12.43%、庆大霉素11.24%和头孢曲松0.59%等。135株(79.88%)分离株携带ompX基因,120株(71.01%)携带cpa基因、111株(65.68%)携带sip基因、93株(55.03%)携带hly基因。按照95%的相似性,169株分离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后可被分为4个大簇、8个小簇和1个单基因型,部分源于不同品牌或批次食品的菌株基因型相似性较高,表明陕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染问题不容忽视,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危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食品 阪崎克罗诺杆菌 药敏性 毒力基因 PFGE基因分型
下载PDF
NKX2.5和TBX5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易池 杨毅宁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3期1986-1989,共4页
心脏特异转录因子是指主要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关键的转录活化因子,调控编码心肌细胞结构蛋白或调节心脏基因蛋白的表达。目前研究较多的心脏特异转录因子有Nkx2.5、MEF2C、Irx4以及TBX5。心脏特异转录因子的突变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方... 心脏特异转录因子是指主要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关键的转录活化因子,调控编码心肌细胞结构蛋白或调节心脏基因蛋白的表达。目前研究较多的心脏特异转录因子有Nkx2.5、MEF2C、Irx4以及TBX5。心脏特异转录因子的突变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方面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其中Nkx2.5和TBX5为单纯性心脏病中2个主要的致病基因,它们协同作用,调控许多下游基因的正确表达。现对它们的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及其变异引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易感基因 心脏发育
下载PDF
个体化优选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昌权 侯彩兰 +3 位作者 凌侬喜 郭美萍 陈雁迁 唐京雄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找出预测抗精神病药疗效和不良反应个体差异的易感基因组合,构建预测效率较高的抗精神病药个体化优选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4例,随机分配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组,接受... 目的:找出预测抗精神病药疗效和不良反应个体差异的易感基因组合,构建预测效率较高的抗精神病药个体化优选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4例,随机分配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治疗组,接受相应的单盲法2年药物治疗。采用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临床量表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了解各药物的疗效、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个体化差异。结果:利培酮组对于CYP2D6多态性最敏感(F=6.214,P=0.023),阿立哌唑组次之(F=4.415,P=0.042),其他两组无明显影响(P>0.05)。CYP1A2多态性仅对利培酮组平均血药浓度产生显著影响(F=5.019,P=0.041)。DRD2G-607T多态性对4组平均血药浓度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量表得分显示4种药物的整体疗效与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室检查显示4种药物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结论:对于CYP2D6亚型属于代谢较快型时,利培酮、奥氮平和阿立哌唑都可以下调给药量,利培酮可以下调更多。而对于CYP12A亚型属于代谢较快型时,利培酮可以适当小幅度下调给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易感基因 抗精神病药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下载PDF
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基因外显子区精细定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洁 顾天伟 +1 位作者 朱大龙 毕艳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基因外显子区候选致病位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病例组为101例DR患者,对照组为103例...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易感基因外显子区候选致病位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病例组为101例DR患者,对照组为103例非DR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FastTarget目标区域富集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人群DR易感基因TBC1D4、COMMD6、UCHL3、LRP2、BBS5、ARL4C和SH3BP4外显子区进行捕获测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和计数法评估常见、罕见变异与DR发生之间的关联。对于鉴定的DR相关变异,采用功能注释来评估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病例组的年龄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病程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2个常见变异中,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位点与DR风险关联(P<0.05),分别为LRP2基因rs13417389、LRP2基因rs2229267、LRP2基因rs2229268、LRP2基因rs886055072。鉴定了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其联合注释相关损耗(CADD)评分均>20,分别为LRP2基因rs764804647 G>A、LRP2基因rs538396567 T>A、LRP2基因Chr2∶170010984 T>A、LRP2基因Chr2∶170050282 C>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A、LRP2基因Chr2∶170129538 T>C、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A、LRP2基因Chr2∶170129539 G>T、LRP2基因rs754796717 G>C、LRP2基因rs529409328 C>G、UCHL3基因Chr13∶76135016 A>G、TBC1D4基因Chr13∶75876471 C>A、TBC1D4基因rs201459702 T>C、SH3BP4基因Chr2∶235950303 G>A。结论发现的14个DR相关功能性罕见变异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DR候选致病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汉族人群 易感基因 精细定位
原文传递
Prioritization of risk genes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multi-omics data and gene networks 被引量:2
20
作者 Ming Zhang Xiaoyang Wang +10 位作者 Nan Yang Xu Zhu Zequn Lu Yimin Cai Bin Li Ying Zhu Xiangpan Li Yongchang Wei Shaokai Zhang Jianbo Tian Xiaoping Mia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148,共17页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s)have identified over 140 colorectal cancer(CRC)-associated loci;however,target genes at the majority of loci and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poorly understood.Here,we uti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s)have identified over 140 colorectal cancer(CRC)-associated loci;however,target genes at the majority of loci and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poorly understood.Here,we utilized a Bayesian approach,integrative risk gene selector(iRIGS),to prioritize risk genes at CRC GWAS loci by integrating multi-omics data.As a result,a total of 105 high-confidence risk genes(HRGs)were identified,which exhibited strong gene dependencies for CRC and enrichment in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implicated in CRC.Among the 105 HRGs,CEBPB,located at the 20q13.13 locus,acted a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playing critical roles in cancer.Our subsequent assays indicated the tumor promoter function of CEBPB that facilitated CRC cell proliferation by regulating multiple oncogenic pathways such as MAPK,PI3K-Akt,and Ras signaling.Next,by integrating a fine-mapping analysis and three independent case-control studie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consisting of 8,039 cases and 12,775 controls,we elucidated that rs1810503,a putative functional variant regulating CEBPB,was associated with CRC risk(OR=0.90,95%CI=0.86–0.93,P=1.07×10^(−7)).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s1810503 and CRC risk was further validated in three additional multi-ancestry populations consisting of 24,254 cases and 58,741 controls.Mechanistically,the rs1810503 A to T allele change weakened the enhancer activity in an allele-specific manner to decrease CEBPB expression via longrange promoter-enhancer interactions,mediated by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REST,and thus decreased CRC risk.In summary,our study provides a genetic resource and a generalizable strategy for CRC etiology investigation,and highlights the bi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CEBPB in CRC tumorigenesis,shedding new light on the etiology of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ceptibility genes gene screening models multi-omics GWAS CEBPB long-range promoter-enhancer interac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