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骥 《现代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6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3岁的婴幼儿占74.6%。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患者中发热60例,拒乳、纳差40例,激惹、烦躁或精神萎...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6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3岁的婴幼儿占74.6%。大多数患儿急性起病。患者中发热60例,拒乳、纳差40例,激惹、烦躁或精神萎靡59例,前囟紧张23例,嗜睡或昏迷13例,惊厥30例,脑膜刺激征阳性34例,病理征阳性21例,瞳孔或眼球运动异常8例。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压力多增高;WBC>500×106/L 22例,占34.9%;蛋白>1 g/L42例,占66.7%;CSF糖/血糖≤0.4共48例,占76.2%;头颅CT以硬膜下积液为主,共16例,占并发症的72.7%。经抗感染、降颅压、支持等综合治疗治愈23例,占36.5%;好转34例,占54.0%;未愈自动出院或转院5例,占7.9%;死亡1例。结论: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误治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及部分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应根据前驱病史、临床表现并及时复查CSF等尽可能早期明确。合理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或)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2007—2014年儿童脑脊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汉斌 华春珍 李建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3-537,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培养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和体外耐药模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儿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系统,部分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研究期间23099例... 目的了解儿童脑脊液培养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和体外耐药模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儿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系统,部分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研究期间23099例患儿至少送检脑脊液1次,分离出细菌671株,阳性率2.9%。其中革兰阳性菌579株(86-3%),革兰阴性菌92株(13.7%),排名前5位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9株(58.9%)、微球菌37株(5.5%)、肺炎链球菌34株(5.1%)、大肠埃希菌32株(4.8%)、屎肠球菌26株(3.9%)。连续8年的脑脊液培养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趋势x2=10.410,P=0.00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年度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趋势x2=31.200,P〈0.001),大肠埃希菌年度阳性率则呈上升趋势(趋势x2=4.786,P=0.0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79.8%,未发现耐利奈唑胺和耐万古霉素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77.8%,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是主要菌种。临床应根据培养阳性菌株、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 病原菌 耐药性 儿童
下载PDF
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降钙素原及部分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邹新辉 徐招柱 +2 位作者 钟映玉 张彦峰 梁柳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腺苷脱氨酶(ADA)、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LA)、血清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梅州... 目的观察成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腺苷脱氨酶(ADA)、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血乳酸(LA)、血清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4例作为甲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作为乙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7例作为丙组,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40例作为丁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脑脊液PCT、hs-CRP、ADA、β_2-MG、LDH、LA、CHE、AST水平,比较四组患者所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四组患者脑脊液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甲组患者PCT水平为(0.52±0.17)ng/mL,明显高于乙组的(0.27±0.14)ng/mL和丙组的(0.19±0.1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高于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β_2-MG、LA水平[(3.89±2.13)mg/mL、(7.58±4.27)mmol/L]均明显高于乙组[(2.38±1.25)mg/mL、(4.35±2.83)mmol/L]、丙组[(2.28±1.32)mg/mL、(4.25±2.76)mmol/L]及丁组[(1.45±0.76)mg/mL、(2.13±1.09)mmol/L],乙组、丙组患者β_2-MG、LA水平均明显高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丙组患者β_2-MG、L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hs-CRP、LDH、CHE、AST水平均明显高于乙、丙、丁组,乙、丙组高于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组和丙组患者的hs-CRP、LDH、CHE、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的ADA水平明显高于甲、乙、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柱状图显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hs-CRP水平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PCT、hs-CRP、ADA、β_2-MG、LDH、LA、CHE、AST水平明显升高,且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脑脊液中的hs-CRP水平较革兰阳性菌患者更高,对化脓性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应用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中真菌感染的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春旭 杨立彬 +1 位作者 张舒石 张舒岩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454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化脓性脑膜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60例长期使用抗生素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布拉氏酵母菌组患儿自使用抗...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化脓性脑膜炎长期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60例长期使用抗生素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布拉氏酵母菌组患儿自使用抗生素开始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亿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自使用抗生素开始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对照组患儿仅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2周内观察患儿出现鹅口疮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取患儿的粪便进行真菌培养。结果: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后6天,对照组患儿即出现口腔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感染,2周内口腔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共9例和腹泻15例,腹泻患儿粪便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达60%;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患儿在应用抗生素8天后出现口腔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7例和腹泻11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白色念珠菌6例;布拉氏酵母菌组患儿在应用抗生素12天后才出现口腔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和腹泻各2例,且腹泻患儿粪便中未检出白色念珠菌。结论: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可有效预防继发性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布拉氏酵母菌 真菌 抗生素
原文传递
脑脊液细胞学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姜建东 庄爱霞 +5 位作者 聂红霞 孙咏梅 汪亚勤 刘华 姜玉龙 孙德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4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对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细胞玻片离心仪自动涂片,迈格吉染色,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 1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急性期均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31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急性...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对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细胞玻片离心仪自动涂片,迈格吉染色,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 1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急性期均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31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急性期以混合性细胞为主。9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以淋巴细胞为主。4例脑膜癌在脑脊液中找到了异形细胞。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脊液中检查到红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细胞学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下载PDF
脑脊液mNGS与传统培养在不同病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差异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小汝 陈路明 +2 位作者 王姗姗 苏丹丹 王辛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532-3536,共5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传统培养在不同病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收治的8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以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病... 目的研究脑脊液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传统培养在不同病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收治的87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以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病毒性脑炎组(n=52)、结核性脑膜炎组(n=9)、化脓性脑膜炎组(n=21)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组(n=5)。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脊液mNGS和传统培养,计算、比较两种方式对不同病原体神经系统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病毒性脑炎mNGS在Unique reads条数≥2,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88.57%,传统培养敏感度为32.69%,特异度为74.29%;mNGS在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序列数>1时敏感度为55.56%,特异度为70.51%,传统培养敏感度为44.44%,特异度为69.23%;化脓性脑膜炎mNGS在Unique reads条数≥5,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0.91%,传统培养敏感度为47.62%,特异度为65.15%;mNGS发现隐球菌DNA时敏感度为60.00%,特异度为84.15%,传统培养敏感度为40.00%,特异度为76.83%。结论与传统培养方式相比,脑脊液mNGS应用于诊断不同病原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和感染具有显著的优势,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快速、便捷及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测序 病毒性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脊液 诊断效能
原文传递
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药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择2015-01~2017-06期间收治确诊为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共60例,对其临床特点以及致病菌药敏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儿中41例可见发热症状,28例脑膜刺激征,11例巴氏... 目的分析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择2015-01~2017-06期间收治确诊为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共60例,对其临床特点以及致病菌药敏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儿中41例可见发热症状,28例脑膜刺激征,11例巴氏征,12例皮肤红肿症,9例呼吸异常征。60例患儿脑脊液细菌学检查培养菌检出结果均为阳性,致病菌以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经临床治疗后共56例患儿痊愈,3例患儿因合并真菌性脑膜炎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遗留微小病灶经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以发热为主,常见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多数患儿发病后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检出值异常上升,经脑脊液细菌学培养检查发现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及大肠杆菌,需要对抗生素给药方案进行合理调整,通过采用IDSA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进行抗菌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小儿 临床特点 致病因素
下载PDF
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旭东 陈艳 +1 位作者 张紫寅 唐建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5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用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确诊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青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霉素,观察2... 目的探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用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确诊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青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霉素,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外周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显著、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青霉素 氯霉素
下载PDF
醒脑静治疗成人颅内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许丽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1期31-32,35,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成人颅内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39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即给予...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成人颅内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39例成人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即给予甘露醇、抗生素、激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体温等情况,检测患者的全血白细胞数(B-WBC)、脑脊液白细胞数(CSF-WB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情况明显更好,且观察组患者的B-WBC、CSF-WBC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颅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中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可以迅速缓解患者高热、意识障碍等情况,降低全血以及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至正常范围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化脓性脑膜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脑脊液HBP、LDH、β2MG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茹 李永凤 陈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1期1896-1899,1904,共5页
目的探究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BP)、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中枢神经感染新生儿128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6例为化脓组... 目的探究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BP)、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中枢神经感染新生儿128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6例为化脓组,结核性脑膜炎28例为结核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4例为病毒组,另选取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42例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儿脑脊液HBP、LDH、β2MG水平差异,并以ROC曲线评估脑脊液HBP、LDH、β2MG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患儿脑脊液HBP水平比较:对照组<病毒组<结核组<化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及β2MG水平比较:对照组<病毒组<化脓组<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脑脊液HBP与LDH及β2MG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4、0.567,P<0.05);LDH与β2MG呈正相关(r=0.884,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脑脊液HBP、LDH、β2MG水平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AUC分别为0.976、0.733、0.737,敏感度、特异度:HBP为95.5%、86.5%,LDH为90.9%、62.5%,β2MG为90.9%、61.5%,诊断的敏感性均较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HBP、LDH及β2MG值均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脊液HBP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高,而LDH、β2MG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诊断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 肝素结合蛋白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裴晓杭 朱尊民 +4 位作者 雷平冲 王同保 楚亚菲 张丽娜 王志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 探讨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特点,提高对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8月收治的1例蜡样芽孢杆菌化脓性脑膜炎的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及复习相... 目的 探讨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特点,提高对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白血病患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8月收治的1例蜡样芽孢杆菌化脓性脑膜炎的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并检索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11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月余,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由不洁饮食引起低热、恶心和腹痛,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头颅CT提示脑水肿,腰穿脑脊液呈黄色、白细胞及蛋白明显升高,血培养提示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结合患儿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考虑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为“替考拉宁+伏立康唑+美罗培南”,同时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家属因经济问题自动出院。结论 白血病患儿粒细胞缺乏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感染蜡样芽孢杆菌进展较快,威胁患儿生命,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白血病 化脓性脑膜炎
原文传递
美罗培南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8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行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2018年1—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8例。对照组行萘夫西林钠联合头... 目的探讨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行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2018年1—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8例。对照组行萘夫西林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试验组行萘夫西林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收集并统计两组患儿的各项资料,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68.42%,两组治疗前脑脊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一氧化氮、硫化氢等脑脊液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行美罗培南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利奈唑胺 小儿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指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作用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赵庭鉴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8-751,共4页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作用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感染的新生儿52例,确诊后24 h内根据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比较各组出生6个月时贝利...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作用以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感染的新生儿52例,确诊后24 h内根据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比较各组出生6个月时贝利婴儿发育量表评估及出生12个月时Gesell发育量表评分。以脑脊液生化检查作为评估金标准,判断感染的新生儿52例中化脓性脑膜炎例数。ROC分析aEEG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患儿在出生6个月时进行贝利婴儿发育量表评估31例正常,11例过渡,10例异常,贝利婴儿发育量表评估结果在不同程度aEEG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EEG异常患儿的Gesell发育量表3项检测值均较aEEG正常患儿低(P<0.05)。感染新生儿52例中有10例患儿存在化脓性脑膜炎。ROC分析显示,aEEG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aEEG对感染性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新生儿 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下载PDF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降钙素原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静 韩虹 王文徽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PCT)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技术检测6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2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且需腰麻的外科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PC...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PCT)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技术检测6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2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且需腰麻的外科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P<0.05)。结论:患儿脑脊液PCT的检测可有助于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质,对儿童中枢感染性疾病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 降钙素原 脑脊液 儿童
下载PDF
ASM患者血清PCT、MMP-9、NS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伊 王雄 +3 位作者 孙建斌 赵荣 郑睿鹃 王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40-44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脑膜炎(ASM)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检验科接诊的109例ASM患者为ASM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脑膜炎(ASM)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检验科接诊的109例ASM患者为ASM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PCT、MMP-9及NSE水平差异,探讨不同预后ASM患者各指标变化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ASM组患者血清PCT、MMP-9及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SM患者血清PCT与MMP-9、NSE呈显著正相关,血清MMP-9水平与NSE水平亦呈正相关关系(P<0.05)。109例ASM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不良34例,发生率为31.19%。预后不良组血清PCT、MMP-9及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AUC为0.955 (95%CI为0.920~0.989)。结论 ASM患者血清PCT、MMP-9及NSE水平和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ASM预后评估效能,可为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降钙素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
下载PDF
MRI在高原地区颅内感染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雨香 周鹏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高原地区颅内感染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患儿性别以男性(70.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高原地区颅内感染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患儿性别以男性(70.73%)为主,年龄分布以0~3岁(48.78%)为主,感染类型以化脓性脑膜炎(41.46%)、结核性脑膜炎(34.15%)为主,临床表现以头晕(58.54%)、发热(48.78%)、头痛(36.59%)为主;病毒性脑炎以T1加权像(T_(1)WI)低信号、T2加权像(T_(2)WI)中、高信号为主,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增强后表现为轻度强化或者无强化;化脓性细菌感染以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为主,ADC值降低,增强后早期均匀轻度强化,脓肿形成后呈环状强化;结核杆菌感染以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为主,ADC值降低,增强扫描呈粗线样异常对比强化。结论MRI在高原地区颅内感染性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增强扫描能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性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秀群 陈健 李小红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4例P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病原学检查结果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根...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84例P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病原学检查结果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根据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情况将47例评分5分的患儿纳入预后良好组,评分为1~4分的133例患儿纳入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经过、辅助检查结果等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引起患儿PM的致病原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55.4%),其次依次是消化道感染(15.2%)和中耳炎(7.6%);所有患儿的主要临床变现有发热、呕吐、颅内高压、惊厥,发生率均超过50%,其中1岁以内儿童易发生惊厥,发病率高达77.6%,3岁以下儿童前囟隆起发生率高于3岁以上儿童,3岁以上儿童的头痛、呕吐及颅内高压的发生率高于3岁以下儿童;所有患儿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主要为硬膜下积液(23.9%);出院时后遗症发生率为17.4%,主要为继发性癫沬(14.7%);在病原学检测中,血液标本病原菌主要为中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大肠杆菌;脑脊液标本中病原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年龄低、合并昏迷(意识障碍)、合并瞳孔双侧不等大、脑脊液乳酸水平越高、脑脊液糖/血糖越低是影响PM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PM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病原微生物均具有多样性,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或后遗症;同时年龄低、合并昏迷(意识障碍)、合并瞳孔双侧不等大、脑脊液乳酸水平越高、脑脊液糖/血糖越低是降低PM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对不同群体患儿给予针对性的识别和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虎杖苷对化脓性脑膜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言钊 李宁 +1 位作者 贺淑媛 周克英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化脓性脑膜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新西兰兔,随机将其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脑膜炎组、单用虎杖苷组、单用氨苄青霉素组、虎杖苷+氨苄青霉素组、地塞米松+氨苄青霉素组,每组各10只。采用将0.5 m L埃希氏大...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化脓性脑膜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新西兰兔,随机将其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脑膜炎组、单用虎杖苷组、单用氨苄青霉素组、虎杖苷+氨苄青霉素组、地塞米松+氨苄青霉素组,每组各10只。采用将0.5 m L埃希氏大肠杆菌直接接种于兔小脑延髓池的方法,复制脑膜炎模型。分别给予各组生理盐水、虎杖苷、氨苄青霉素、虎杖苷+氨苄青霉素、地塞米松+氨苄青霉素治疗。各组动物均于接种或注入生理盐水后24 h(用药前)、27 h、30 h、36 h采集脑脊液,进行白细胞、蛋白、TNF-α和IL-1β含量测定。各组动物于接种后36 h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p-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p38MAPK)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膜炎组在接种后24 h(用药前)、27 h、30 h、36 h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TNF-α和IL-1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膜炎组比较,各治疗组指标在相应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膜炎组在接种后36h p-p38MAPK的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膜炎组比较,各治疗组p-p38MAPK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虎杖苷+氨苄青霉素组p-p38MAPK表达较其他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虎杖苷+氨苄青霉素组和地塞米松+氨苄青霉素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较单用虎杖苷组、单用氨苄青霉素组上述指标降低的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杖苷可以降低兔大肠杆菌脑膜炎脑脊液中TNF-α和IL-1β的浓度,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下调p-p38MAPK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虎杖苷 大肠杆菌 脑损伤
下载PDF
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对相关脑脊液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11期112-114,118,共4页
目的:探究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20 mg/k... 目的:探究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20 mg/kg,bi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1200mg,q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脊液和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白细胞计数(WBC)含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脊液和外周血中TNF-α、WBC均低于对照组,IGF-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意识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脑脊液和外周血中WBC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正常体温和意识,这可能与其调控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中TNF-α、IGF-2、WBC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美罗培南 利奈唑胺
下载PDF
阶梯式护理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晓玉 吴祎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0期1419-1420,共2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护理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梯式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住院... 目的探讨阶梯式护理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梯式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外周白细胞恢复时间、脑脊液白细胞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3%(P<0.05)。结论阶梯式护理可有效降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加快症状改善,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 症状改善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