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1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以辛亥革命时期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顺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96,共8页
鸦片战争后 ,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主导力量”。辛亥革命时期 ,章太炎以传统观念看待“异族”统治者 ,引经据典宣传反满 ;在推动革命爆发的同时 ,又模糊了革命的最终目标。孙中山则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 鸦片战争后 ,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主导力量”。辛亥革命时期 ,章太炎以传统观念看待“异族”统治者 ,引经据典宣传反满 ;在推动革命爆发的同时 ,又模糊了革命的最终目标。孙中山则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始终联系在一起 ,而且还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 ,在提高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程度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章太炎 民族主义思想 兴中会 资产阶级共和国
下载PDF
仪式政治: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的祭祀典礼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海林 李俊领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8,共10页
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为标榜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事业的合法继承者,把孙中山从“总理”推尊演绎成了“国父”圣符,并为之举行了逝世纪念、奉安纪念与诞辰纪念三种典礼仪式。从仪式政治与国家祭祀的角度对前两种典礼仪式进行系统的史... 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为标榜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事业的合法继承者,把孙中山从“总理”推尊演绎成了“国父”圣符,并为之举行了逝世纪念、奉安纪念与诞辰纪念三种典礼仪式。从仪式政治与国家祭祀的角度对前两种典礼仪式进行系统的史学考察,并挖掘和诠释其表象背后的政治思想与社会文化内蕴,不仅有利于把握“后孙中山时代”民国官方对孙中山政治遗产的利用与运作体系,而且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精神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政治 国家祭祀 孙中山 国父 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
下载PDF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14
3
作者 臧运祜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63,共8页
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本人虽然基本形成了五权宪法的思想,但是较之于三民主义而言,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其实并未得到推广和宣传,当然也没有成为革命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期间,南方独立各省制订的约法以及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制订的《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本人虽然基本形成了五权宪法的思想,但是较之于三民主义而言,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其实并未得到推广和宣传,当然也没有成为革命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期间,南方独立各省制订的约法以及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既非孙中山的本意,当然也不可能体现他的宪法思想,而是与其"五权宪法"相背离的。孙中山在维护"临时约法"、并以之作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武器的同时,也对于这个武器进行了批判;在上述"扬弃"的过程中,其五权宪法思想得到了继续发展。孙中山晚年,通过多次演讲,五权宪法思想近乎成熟;1922年6月,叶夏声奉命起草的《五权宪法草案》,可以说是反映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弥足珍贵的法律文本。孙中山将其毕生奋斗的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现任务,作为政治遗产,留给了后世。与三民主义一样,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轨迹,也体现了非常鲜明的孙中山个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下载PDF
孙中山与党化教育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太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60,共5页
党化教育的思想倾向最早可追溯到五四时期孙中山对学生运动的评论。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使之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宣传政策,并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山大学的创办即是党化教育的成果。但是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是在东南大学易长风潮以后,并随... 党化教育的思想倾向最早可追溯到五四时期孙中山对学生运动的评论。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使之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宣传政策,并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山大学的创办即是党化教育的成果。但是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是在东南大学易长风潮以后,并随着北伐的成功,而遍布国民党势力所达地区。其内容因时间和场合而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大致说来,北伐前主要作为国民党的一种宣传政策,向学生和民众宣传党义;而北伐后则主要作为一种教育政策,致力于控制教育权,并把国民党的主义和政策作为一种常规的教育内容推行于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民党 党化教育
下载PDF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之学理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马小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50,共8页
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是其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始终坚持以地方自治为政治理想,并由此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地方自治... 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是其民权主义政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始终坚持以地方自治为政治理想,并由此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地方自治思想体系,体现了孙中山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思想理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属性,它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近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虽然这一地方自治思想体系带有不可避免的理论缺陷,在近代民主政治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挫折和障碍,但其在学理上的意义是应当给予认真总结和充分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地方自治 民主政治
下载PDF
中山公园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冬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9-93,共5页
中山公园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公园,大规模地兴建于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山公园是中国现代公园的一个独特类型,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是现代城市公园史的缩影,体现出城市文化和时代风貌。分析了中山公园的类型和分布,阐述了公... 中山公园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公园,大规模地兴建于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山公园是中国现代公园的一个独特类型,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是现代城市公园史的缩影,体现出城市文化和时代风貌。分析了中山公园的类型和分布,阐述了公园空间所承载的政治、纪念教育、文化休闲和健身功能。公园的设计特色主要表现为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纪念性建筑和山水地形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孙中山 中山公园 空间功能 设计特色
下载PDF
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困境解析与机制设计——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一个讨价还价框架 被引量:13
7
作者 熊金武 黄义衡 徐庆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0,共8页
土地征收是我国农地城市化的唯一途径,而农地征收补偿标准在大规模土地城市化浪潮中争论尤多。补偿标准核定可以理解为信息不对称下的定价行为,但是在中国,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土地制度和征收制度下陷入困境而不能得到解决。传统农地... 土地征收是我国农地城市化的唯一途径,而农地征收补偿标准在大规模土地城市化浪潮中争论尤多。补偿标准核定可以理解为信息不对称下的定价行为,但是在中国,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土地制度和征收制度下陷入困境而不能得到解决。传统农地年产值补偿法和区片综合地价无法满足居民户的激励相容条件和参与性约束条件。孙中山提出的地价核定方式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思路,即实现信息揭示的直接机制。所以,解决中国农地征收补偿问题在技术层面上可以改革补偿方式,设计一种直接显示机制,不过在制度上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和征收制度,即明晰土地产权,恢复居民退出权,保证居民出价权,提高居民评价能力,实现土地要素的市场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信息不对称 孙中山 机制设计
原文传递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7
8
作者 冀满红 白文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59,共6页
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晚清国粹思潮与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 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晚清国粹思潮与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五权宪法,这种实践虽然在小范围内部分地取得了成效,但作为一种完整的整体构想却始终未获成功。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变革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五权宪法
下载PDF
“涨价归公”正义——对今日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和房产税制度的反思 被引量:11
9
作者 熊金武 王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30,共5页
"涨价归公"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解决中国近代土地问题的思路,对近代中国土地税收制度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今日中国关于城市土地升值分配问题的争论中,"涨价归公"也一再被提出来。然而,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和... "涨价归公"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解决中国近代土地问题的思路,对近代中国土地税收制度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今日中国关于城市土地升值分配问题的争论中,"涨价归公"也一再被提出来。然而,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和房产税制度不仅不符合"涨价归公"本义,反而导致了对"涨价归公"思想的种种误解和扭曲。"涨价归公"本质上是一种资产增值分配价值取向,并且以尊重土地私人产权和土地市场机制为前提,其相应的土地增值税和土地原价税制度对今日中国扭转土地财政困局亦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价归公 房产税 土地征收 城市化 孙中山
下载PDF
论晚年孙中山“民族建国”思想中的“民族”问题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大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M0002,共20页
晚年孙中山主张建立一个“大中华民族主义”的“民族国家”或“大中华民国的国族主义”的“民族国家”。他的“大中华民族主义”中的“大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中心、为主体,同化满、蒙、回、藏等其他少数民族,并通过汉族的改称而形成的... 晚年孙中山主张建立一个“大中华民族主义”的“民族国家”或“大中华民国的国族主义”的“民族国家”。他的“大中华民族主义”中的“大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中心、为主体,同化满、蒙、回、藏等其他少数民族,并通过汉族的改称而形成的;他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族主义”中的“国族”,实际上指的就是汉族。因此,它们所体现的都是孙中山自清末以来就具有的大汉族思想倾向的民族观和国家观。而大汉族思想倾向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具有历史局限性,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大中华民族主义 大中华民国的国族主义 民族建国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 被引量:11
11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共13页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应当回到亚洲的立场,与亚洲大国结盟的呼声渐起。然而,日本在东亚推行的强权侵略政策,令东亚各国对此反应冷淡。开始孙中山的态度也相当保留,直到日本国内出现反省的声音,而亚洲其他国家予以正面回应,为了实现国内统一,孙中山转而争取日方的支持。在向政府和政党求援不果后,孙中山将主要诉求对象转到日本国民方面,并以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国民的结盟对抗列强的同盟以及日本政府和政客长期追随欧美列强的行为。因此,1924年底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绝非投日本之所好,得到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有识之士的共鸣。他们对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解读,与当时的中日政坛乃至后来学人的看法,有着不小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日移民法案 大亚洲主义 孙中山
下载PDF
中华民族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鲜明标志——论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师渠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0,共4页
20世纪前20年,"中华民族"的概念,由萌生到内涵渐次升华,确立为现代意义的全新概念,这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关键性时期;而李大钊与孙中山,这两位即将携手推动近代历史发生新的巨变的伟人,不约而同,先后都发出了&... 20世纪前20年,"中华民族"的概念,由萌生到内涵渐次升华,确立为现代意义的全新概念,这是中华民族最终实现由自在转向自觉的关键性时期;而李大钊与孙中山,这两位即将携手推动近代历史发生新的巨变的伟人,不约而同,先后都发出了"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呼声,则是此种民族自觉在观念形态上集中而鲜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新中华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大钊 孙中山
原文传递
南北对峙中的护法运动——兼论护法时期的孙中山与西南地方实力派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汪朝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7,85,共9页
民国初肇,南北对峙渐成常态。段祺瑞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护法"的旗帜下,孙中山与由军人、政客组成的西南地方实力派互相借重。孙中山谋求实现全国统一与共和民主,西南地方实力派则谋求地方分治。1... 民国初肇,南北对峙渐成常态。段祺瑞掌握北京政府实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护法"的旗帜下,孙中山与由军人、政客组成的西南地方实力派互相借重。孙中山谋求实现全国统一与共和民主,西南地方实力派则谋求地方分治。1917年9月广州军政府的成立,使南北各有国会、政府的对峙成为事实。但护法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孙中山因无实力而令其执政备受牵制,在护法军政府改组后无奈离粤,护法运动遭遇顿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法运动 孙中山 西南地方实力派
下载PDF
“国族”概念辨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夏引业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8,共8页
近代意义的"国族"概念始于孙中山的创造,体现了孙中山本人的政治主张、政治立场,承载着民族建国的政治理想,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词汇。由于政治时局的变化,"国族"在两岸的发展传承情况并不相同,始终未进入内地的官... 近代意义的"国族"概念始于孙中山的创造,体现了孙中山本人的政治主张、政治立场,承载着民族建国的政治理想,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词汇。由于政治时局的变化,"国族"在两岸的发展传承情况并不相同,始终未进入内地的官方话语体系。国内学术界一些学者重拾"国族"概念有其时代背景,但"国族"概念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完全排除政治性,"国族"概念合理性需要重新审视,其使用范围具有限定性,不宜广泛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族 国家民族 民族
原文传递
论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育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9,共9页
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是其民族主义臻于完善的标志。这一构想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定格成型。其内涵不同于早期民族国家 ,对外方面要求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其实际涵义是解除列强的压迫 ,废除不平等条约 ;对内方面要... 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是其民族主义臻于完善的标志。这一构想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定格成型。其内涵不同于早期民族国家 ,对外方面要求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其实际涵义是解除列强的压迫 ,废除不平等条约 ;对内方面要求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 ,通过具有民族融合性质的“同化”,将各民族合成一大中华民族。这一构想虽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范畴 ,但却是一种变异的形态 ,从理论构成、实践途径、发展前景来看 ,在一定程度上以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方式 ,改造、充实这个资产阶级的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解除 国家统一 思想理论 资产阶级 构想 孙中山 民族融合 民族统一
下载PDF
中国近代社会的公平思想管窥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兴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4,共4页
公平思想是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社会进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冷静而理性地研究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轨迹,特别是梳理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到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脉络,使我们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 公平思想是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社会进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冷静而理性地研究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轨迹,特别是梳理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到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脉络,使我们能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未来与发展达到管窥一豹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 公平思想 洪秀全 康有为 孙中山
下载PDF
民族主义的裂变——以孙中山与苏俄关系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世佑 邓文初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7,共12页
关于孙中山晚年民族主义的“苏俄转向”的解释,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本文通过对已经解密的档案的分析,认为这一转向乃是孙中山在寻求国家统一过程中,与国内各政治、军事的实力角逐的结果,也是选择在华国际的势力,尤其是在与苏俄的物质援... 关于孙中山晚年民族主义的“苏俄转向”的解释,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本文通过对已经解密的档案的分析,认为这一转向乃是孙中山在寻求国家统一过程中,与国内各政治、军事的实力角逐的结果,也是选择在华国际的势力,尤其是在与苏俄的物质援助及意识形态输入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孙中山对政治的纯技术化对待的产物。这一转向,预示着近代中国由传统的道德政治向现代的技术政治的转型,它将中国带入欧美霸权与苏俄霸权两极对抗的世界权力结构之中。孙中山晚年的民族主义在为中国奠定统一基础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苏俄国际战略的牺牲品,民族主义与利害关系的亲缘由此得以充分体现,它所遗留的政治后果还有待进一步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孙中山 苏俄 利害关系 政治 霸权 国家统一 中国 博弈 世界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与西沙岛务开发关系之考量——兼论英国对日本在西沙存在的关注及研判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147,共13页
在南海疆域史上,如何认识孙中山和南方政府与西沙岛务开发的关系,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据英国外交部档案记载,孙中山和南方政府不仅与西沙岛务开发有关联,且涉嫌出卖西沙和海南岛的权益,当时国内《申报》《晨报》《民国日报》等报刊亦... 在南海疆域史上,如何认识孙中山和南方政府与西沙岛务开发的关系,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据英国外交部档案记载,孙中山和南方政府不仅与西沙岛务开发有关联,且涉嫌出卖西沙和海南岛的权益,当时国内《申报》《晨报》《民国日报》等报刊亦盛传此事,还曾引起琼崖各界人士的强烈抗议,并向孙中山和南方政府提出质问。孙中山等虽一再辩白,但舆论汹汹,一时之间真假难辨,直至近些年仍有人出于某种目的继续炒作此事。其实,以中外文献比较及对南海局势的分析来看,指责孙中山和南方政府的证据皆似是而实非。谣言流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外某些政治势力企图制造舆论混乱、挑拨民族情绪以从中渔利,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内某些报刊、组织团体不究事故而盲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南方政府 西沙群岛
下载PDF
孙中山与晚清革命党人社会背景的再认识 被引量:6
19
作者 迟云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34,共8页
孙中山早期革命(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或基础)不是资产阶级,他所领导的革命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兴中会时期,他所依赖的社会力量是背离了传统社会体制、率先接受西方影响的边缘阶层,其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所以他的革命活动到处碰壁。1901... 孙中山早期革命(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或基础)不是资产阶级,他所领导的革命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兴中会时期,他所依赖的社会力量是背离了传统社会体制、率先接受西方影响的边缘阶层,其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所以他的革命活动到处碰壁。1901年以后,孙中山转向新政中产生的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新知识分子,由于革命得到这一新社会精英阶层的认同,社会基础迅速扩大,终获辛亥革命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晚清 革命党人 新知识分子
下载PDF
孙中山与海外华侨民族主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前进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论文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孙中山政治动员的构建与华侨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阐述了华侨民族主义的跨国互动之于中国社会政治的意义。认为没有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就不可能有华侨的革命参与。孙中山政治动员的构建与华侨民... 论文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孙中山政治动员的构建与华侨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阐述了华侨民族主义的跨国互动之于中国社会政治的意义。认为没有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就不可能有华侨的革命参与。孙中山政治动员的构建与华侨民族主义的发生和形成息息相关。孙中山一生所致力的跨国的政治实践,其意义在于促成了祖国政治的根本改变和进步;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在这种政治动员的推动下,实现了他们的本土回归运动和祖国改进计划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研究 孙中山 辛亥革命 跨国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