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复生平事迹及著作考辨 被引量:3
1
作者 葛焕礼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60-67,共8页
孙复,"宋初三先生"之一,是振起宋学的重要人物。关于孙复的生平交游及著作,相关史料记载和后人说法中多有含混甚至扞格之处。其实,范仲淹远早于石介而与孙复相识,庆历二年他与富弼是因朝廷"赦书"而荐举了孙复,并非... 孙复,"宋初三先生"之一,是振起宋学的重要人物。关于孙复的生平交游及著作,相关史料记载和后人说法中多有含混甚至扞格之处。其实,范仲淹远早于石介而与孙复相识,庆历二年他与富弼是因朝廷"赦书"而荐举了孙复,并非缘自石介对孙复的延誉;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有定本和讲本之分,定本为十二卷,李焘未细究其关系,遂以定本为讲本,不妥当地将孙复退居泰山"著《尊王发微》十二篇"写入《续资治通鉴长编》;孙复和胡瑗确曾同学泰山,但时间当是在景祐初年以前;"孙复恶胡瑗"说当得其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交游 著作 宋代
下载PDF
论赤雪之异——以宋朝孙甫《上仁宗论赤雪地震之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68,共9页
天降赤雪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从南朝沈约开始,人们都将此视为赤祥,并进行了相应政治事应模式的建构。而宋朝孙甫却将其视作赤眚。孙甫从赤祥到赤眚的书写,反映了从南朝到北宋人们在灾异政治观念和实践上的某些变化。分析孙甫《上... 天降赤雪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从南朝沈约开始,人们都将此视为赤祥,并进行了相应政治事应模式的建构。而宋朝孙甫却将其视作赤眚。孙甫从赤祥到赤眚的书写,反映了从南朝到北宋人们在灾异政治观念和实践上的某些变化。分析孙甫《上仁宗论赤雪地震之异》疏,对认识宋朝灾异与政治的关系、灾异政治的实践效果及其内在局限,当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孙甫 赤雪 政治事应 灾异政治
下载PDF
孙复《春秋》学思想探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越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7-151,共5页
北宋的孙复是庆历前后著名的《春秋》学者,所著《春秋尊王发微》具有浓重的尊王攘夷倾向。细绎之,《春秋尊王发微》在基本观点、尊王倾向,尤其是以日月时例解经等方面都与《榖梁传》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孙复丰富和发展了《... 北宋的孙复是庆历前后著名的《春秋》学者,所著《春秋尊王发微》具有浓重的尊王攘夷倾向。细绎之,《春秋尊王发微》在基本观点、尊王倾向,尤其是以日月时例解经等方面都与《榖梁传》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孙复丰富和发展了《榖梁传》的思想,对《榖梁传》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春秋尊王发微》 《毂梁传》 《春秋》研究史
下载PDF
胡瑗《春秋》佚说以及与孙复之异同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觉弘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少胡瑗佚说,综辑凡得八十二条。胡瑗佚说中有一些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不仅旨意相同、而且连文辞都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这与胡、孙二人早期同学十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胡、孙二人都受到啖赵学派"舍传求经"新学风的深刻影响。在具体经说上,胡、孙二人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不过,在褒贬问题上胡瑗远较孙复平允实在,没有孙复那样强烈的有贬无褒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瑗 孙复 《春秋》 佚说
下载PDF
柳开“以斯道自任”的道统贡献及其影响
5
作者 冯和一 胡杰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11,164,共12页
柳开为宋初道统传承人,其高举接续儒家道统的旗帜,以韩愈为标杆自觉担负起传承圣人之道的重任,为弘扬圣人之道开拓出一片天地。在韩愈道统谱系的基础上,柳开创建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荀、扬、王、韩、柳(开)的道统... 柳开为宋初道统传承人,其高举接续儒家道统的旗帜,以韩愈为标杆自觉担负起传承圣人之道的重任,为弘扬圣人之道开拓出一片天地。在韩愈道统谱系的基础上,柳开创建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荀、扬、王、韩、柳(开)的道统统绪,构建尊“荀”褒“扬”、从师学道、开古圣贤之道于时、复古尊儒、去夷即雅等具有鲜明特色的道统思想。受柳开道统思想影响,孙复、石介建构其道统思想,对朱熹确立道的传授系统,把道的起源向前推移、推广道统统绪起着重要的引领、借鉴作用,因而受到朱熹的推崇。这从侧面说明,在宋初的道统传承中,柳开的功绩在诸儒之前,并对其之后道的传授、推崇儒家正统地位、建构道统思想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先导效应,足以在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开 道统 圣人 孙复 石介 朱熹
下载PDF
宋初“三先生”之孙复学术思想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步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85,共5页
"宋初三先生"之一孙复以《春秋》学名于当时,学人们多从其思想意义或时代价值进行定位。孙复《春秋》学以儒家之道为理论基础,其代表作《春秋尊王发微》是儒家之道在政治上的具体实现。从中国学术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复《春秋... "宋初三先生"之一孙复以《春秋》学名于当时,学人们多从其思想意义或时代价值进行定位。孙复《春秋》学以儒家之道为理论基础,其代表作《春秋尊王发微》是儒家之道在政治上的具体实现。从中国学术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复《春秋》学对宋初儒学复兴、两宋《春秋》学以及理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 理学 孙复 《春秋》学
下载PDF
孙复“尊王攘夷”政治伦理思想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磊 陈力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79-86,共8页
孙复在其氏著《春秋尊王发微》一书中提出了“尊王”的政治伦理思想,“尊王”具有两层含义,即“尊君”与“责君”。“尊君”是儒家名分观念的体现,适应了彼时建立大一统王朝秩序的需要,是实现君主权威的外部保障;而“责君”则赋予了君... 孙复在其氏著《春秋尊王发微》一书中提出了“尊王”的政治伦理思想,“尊王”具有两层含义,即“尊君”与“责君”。“尊君”是儒家名分观念的体现,适应了彼时建立大一统王朝秩序的需要,是实现君主权威的外部保障;而“责君”则赋予了君主重大的责任与使命,是对君主权力的内部规制。“攘夷”作为“尊王”理论的推衍,与“尊王”紧密联系,其内涵包括严防华狄、攘斥外侮、夷夏进退等三个层面,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形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彼时团结民众、整饬边事、构建政治秩序、推动文明演进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春秋尊王发微》 尊王 攘夷 政治伦理
下载PDF
浅析北宋春秋学的攘夷观——以孙复、刘敞著述为中心视野
8
作者 刘涛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宋代《春秋》学者众多,相关著作丰富,春秋学成为经学中的"显学"。作为一种"经世之学",春秋学随着政治抗衡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出现意识的转变。"尊王"与"攘夷"是春秋学的主流意识,北宋偏重&qu... 宋代《春秋》学者众多,相关著作丰富,春秋学成为经学中的"显学"。作为一种"经世之学",春秋学随着政治抗衡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出现意识的转变。"尊王"与"攘夷"是春秋学的主流意识,北宋偏重"尊王",南宋侧重"攘夷"。民族矛盾与战争贯穿整个赵宋王朝,"攘夷"也为两宋《春秋》学者所重视。南宋由于处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攘夷"成为最强的时代之音。而重在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伦理纲常的北宋"攘夷"的态度也相当明朗。生活于北宋前期的孙复和中期的刘敞,他们的春秋学的著述经世色彩强烈,其"攘夷观"不仅丰富了北宋春秋学的华夷观念,也针对时政提供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春秋学 攘夷 孙复 刘敞
下载PDF
孙复的经学思想探源 被引量:1
9
作者 邢起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5-57,共3页
北宋是经学史上的重要转向时期,以不惑传注和直探求义理为解经方法,孙复是经学方法转向的代表人物,他以新的解经方法研究春秋学,他的经学研究特点在于政治化,尤其以他的《春秋尊王发微》以"尊王攘夷"为依归。本文从孙复的《... 北宋是经学史上的重要转向时期,以不惑传注和直探求义理为解经方法,孙复是经学方法转向的代表人物,他以新的解经方法研究春秋学,他的经学研究特点在于政治化,尤其以他的《春秋尊王发微》以"尊王攘夷"为依归。本文从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为研究重点来全面挖掘其经学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史 不惑传注 孙复 春秋学
下载PDF
孙复对《公羊》学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仰湘 杨潇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6,共7页
有关孙复的研究多集中于舍传求经的方面,忽略了继承三传的方面。其实,孙复的《春秋》学与《公羊》关系密切。他认为孔子作六经为万世立法,且推崇董仲舒、批评刘歆。他的《春秋尊王发微》在方法上继承了《公羊》学重义略事、属辞比事、... 有关孙复的研究多集中于舍传求经的方面,忽略了继承三传的方面。其实,孙复的《春秋》学与《公羊》关系密切。他认为孔子作六经为万世立法,且推崇董仲舒、批评刘歆。他的《春秋尊王发微》在方法上继承了《公羊》学重义略事、属辞比事、以例言经的思路;思想上继承了《公羊》尊王、恶盟、天人感应、讥世卿等思想,改造了《公羊》君臣之分与三世说。孙复对《公羊》学的继承与发展,启发对宋代《春秋》学、历代《公羊》学书写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春秋尊王发微》 宋代《公羊》学 以例言经 尊王
下载PDF
“逻辑的有效”与“意义的有效”——从孙复《春秋》诠释何以有效看经典诠释的有效性
11
作者 王金凤 《思想与文化》 CSSCI 2017年第2期424-437,共14页
'尊王'是孙复在诠释《春秋》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观念,孙复以'尊王'的新观念诠释《春秋》的有效性,不在于'文本客体'与'诠释主体'是否相符,而在于'尊王'观念在其《春秋》诠释过程中满足了'... '尊王'是孙复在诠释《春秋》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观念,孙复以'尊王'的新观念诠释《春秋》的有效性,不在于'文本客体'与'诠释主体'是否相符,而在于'尊王'观念在其《春秋》诠释过程中满足了'逻辑的有效'与'意义的有效'这两个要素。逻辑上的有效,是指理性上的自圆其说与思想系统的内部融贯;意义上的有效,指的是回答当时思想家致力解决或研究的问题,采用当时的知识共同体能够接受的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提出的价值取向或理论基型被知识共同体所认同。这两种性质的有效也可以拓展到一般意义上的经典诠释有效性问题上,一种以经典文本为载体的新诠释体系在论证自身合法性的过程中,需要满足'逻辑的有效'与'意义的有效',这也为以经典诠释为向度的儒学哲学化工作提供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北宋理学 经典诠释 《春秋》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儒家政治哲学中《春秋》、礼、王权的三位一体——以孙复的《春秋》学为中心
12
作者 王士良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3期48-55,共8页
《春秋》是与政治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儒家经典,其中涉及丰富的礼制之事;而礼则是维持王权政治的重要保证。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春秋》、礼与王权是密不可分的,这在孙复的《春秋》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以经为本,不曲从前人传注,以王权政... 《春秋》是与政治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儒家经典,其中涉及丰富的礼制之事;而礼则是维持王权政治的重要保证。在儒家政治哲学中,《春秋》、礼与王权是密不可分的,这在孙复的《春秋》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以经为本,不曲从前人传注,以王权政治理念贯穿其对《春秋》经的解读。孙复对《春秋》中所记载的礼典之事尤为关注。他以《春秋》议礼、以礼论政,通过对宗社之礼、朝廷之礼、人鬼(祭祀)之礼的阐发,对诸侯进行褒贬以维护王权政治。春秋后期,随着楚国、吴国势力渐强,华夷关系持续紧张。孙氏还以尊王之义贯穿其对华夷之辨的理解,以之作为礼的补充。在孙复的政治观念中,《春秋》、礼与王权乃是一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春秋》 王权
下载PDF
孙复治学思想对宋代史学发展的作用
13
作者 吴田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2-53,共2页
孙复是宋初"三先生"之一,以讲授《春秋》显名,而属于经部的《春秋》,实则兼有经学与史学的双重性质。唐朝中期的啖助学派认为《春秋》具有经、史合一的性质,孙复继承了这一观点,他提出的尊王观、不惑传注等治学思想,既为《春... 孙复是宋初"三先生"之一,以讲授《春秋》显名,而属于经部的《春秋》,实则兼有经学与史学的双重性质。唐朝中期的啖助学派认为《春秋》具有经、史合一的性质,孙复继承了这一观点,他提出的尊王观、不惑传注等治学思想,既为《春秋》学的发展提供新见解,亦促进了宋代史学的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春秋》学 宋代史学
下载PDF
北宋三史家君主论之比较
14
作者 申慧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82,共5页
中国古代的君主论源远流长,自先秦以至隋唐,几经发展,渐成体系。入宋之后,北宋的士大夫对天子的为政之道和为君之德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孙甫、欧阳修、范祖禹,在其所著《唐史论断》、《新唐书》、《唐鉴》中,都有丰富的君主论内容,... 中国古代的君主论源远流长,自先秦以至隋唐,几经发展,渐成体系。入宋之后,北宋的士大夫对天子的为政之道和为君之德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孙甫、欧阳修、范祖禹,在其所著《唐史论断》、《新唐书》、《唐鉴》中,都有丰富的君主论内容,但立意却颇有不同,展现出宋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甫 欧阳修 范祖禹 君主论 比较
下载PDF
论宋初“三先生”对理学的开启作用
15
作者 胡茂连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81-83,共3页
胡瑗、孙复和石介,学界史称宋初"三先生",他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思想家。"三先生"以儒家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为捍卫儒家道统,对宋初泛滥的佛、道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倡儒学的真精神,展示了复兴儒学的决心和勇气,从而... 胡瑗、孙复和石介,学界史称宋初"三先生",他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思想家。"三先生"以儒家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为捍卫儒家道统,对宋初泛滥的佛、道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倡儒学的真精神,展示了复兴儒学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开启了以后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700年之久的"程朱"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瑗 孙复 石介 理学 开启作用
下载PDF
孙甫与范祖禹史论比较研究
16
作者 张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8,共8页
在撰述旨趣方面,孙甫与范祖禹都希望宋朝的统治集团能以唐为鉴,探讨治乱兴废的原因。但在价值取向方面,孙甫重事功而范祖禹则偏重于儒家伦理道德。对于唐朝致治之本的讨论,孙甫主要是以具体的历史经验予以说明,范祖禹则总结为"治... 在撰述旨趣方面,孙甫与范祖禹都希望宋朝的统治集团能以唐为鉴,探讨治乱兴废的原因。但在价值取向方面,孙甫重事功而范祖禹则偏重于儒家伦理道德。对于唐朝致治之本的讨论,孙甫主要是以具体的历史经验予以说明,范祖禹则总结为"治由君子,乱由小人"之说。二人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但是孙甫以防微杜渐为主,范祖禹则以防患未然为主。在评论人事方面,孙甫是从人情人性的角度出发,而范祖禹则以"义"、"礼"、"名"、"正"等儒家伦理和纲常秩序为标准。对于君臣关系的讨论,孙甫服膺法家的理念,要求君主对臣下保持威严,而范祖禹则要求君主对臣下应"御以至诚"。二人的史论还分别存在着持论偏颇和割裂史料强为史论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甫 范祖禹 《唐史论断》 《唐鉴》 史论
下载PDF
“宋初三先生”在唐宋儒学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
17
作者 张义生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4-101,共8页
"宋初三先生"在唐宋儒学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诠释经典方面,在经典范围上既重视五经又开始关注四书,在解经风气上从信奉传疏到怀疑经传,在解经内容上从以三纲五常到形上性命解释;第二,道统排佛方面... "宋初三先生"在唐宋儒学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诠释经典方面,在经典范围上既重视五经又开始关注四书,在解经风气上从信奉传疏到怀疑经传,在解经内容上从以三纲五常到形上性命解释;第二,道统排佛方面,在道统谱系上较为庞杂,在道统人物评价上提高了孟子和扬雄的地位,在排佛老方面既从现实危害角度排佛又开始从概念理论角度排佛;第三,在形上心性方面,胡瑗提出和重视"理"概念,他的心性学说具有一定的杂糅性,其弟子徐积的学问具有"心学"特色,孙复和石介也有一些对心性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三先生 胡瑗 孙复 石介 宋代新儒学
下载PDF
石介《春秋说》佚文考论
18
作者 黄觉弘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5-20,共6页
石介对《春秋》素有研治,撰有《春秋说》一书。考多种宋元《春秋》著述曾征引"石氏曰",而这些"石氏曰"即指石介之说,应该都是出自今已无从获睹的《春秋说》。就诸书所引,综加辑考,得《春秋说》佚文凡八十四条。这... 石介对《春秋》素有研治,撰有《春秋说》一书。考多种宋元《春秋》著述曾征引"石氏曰",而这些"石氏曰"即指石介之说,应该都是出自今已无从获睹的《春秋说》。就诸书所引,综加辑考,得《春秋说》佚文凡八十四条。这些佚文是研究石介其人其学以及宋初《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宝贵材料。从佚文来看,《春秋说》原书体例大概是先条列所要阐释的经文,再次以解说,形同札记。石介与孙复一样皆不专主一家,对三传及诸家注说皆有取有弃。在褒贬问题上,石介贬多褒少,亦与孙复近似。在具体经说上,《春秋说》佚文与孙复说相同和互补者占据绝大多数,足见二人《春秋》学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不过,石介仍然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并非亦步亦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介 孙复 《春秋说》 《春秋尊王发微》
下载PDF
北宋史学家孙甫史学思想试析
19
作者 曹鹏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16-120,共5页
北宋史学家孙甫的《唐史记》一书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对《春秋》义例的效仿;其次是从史实出发展开评论。后者使该书迥异于其他的史评著作。孙甫的史学思想受到孙何等人的影响。而孙甫关于史体优劣问题的论断也影响了司马光,他对唐代... 北宋史学家孙甫的《唐史记》一书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对《春秋》义例的效仿;其次是从史实出发展开评论。后者使该书迥异于其他的史评著作。孙甫的史学思想受到孙何等人的影响。而孙甫关于史体优劣问题的论断也影响了司马光,他对唐代史实的考辨成果,也多被《资治通鉴》所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孙甫 《唐史记》 《唐史论断》 编年体
下载PDF
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国学必读书目”之争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存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5,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开列"国学必读书目"热潮,是不同学派学人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和治学方法在整理国故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旧派与新人对于国学推荐书目的不同解读,以及为此产生的一些争论,一定程度上是他们自身对于国学研...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开列"国学必读书目"热潮,是不同学派学人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和治学方法在整理国故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旧派与新人对于国学推荐书目的不同解读,以及为此产生的一些争论,一定程度上是他们自身对于国学研究内在理路思考的自然流露,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对当时盛行的"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相关论争对当时风行全国学界的整理国故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运动 国学书目 孙伏园 论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